第一篇:夷陵区乡村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卢光朗(定稿)
夷陵区乡村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夷陵区医教中心培训科卢光朗
夷陵区230个村卫生室558名乡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启发了我的思路,开阔了培训视野,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尤其是网络学习问题,怎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只知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学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下简称四新)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而乡村医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要使广大乡村医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的飞速发展,在保障全区39万农民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使全区230个村卫生室建立规范、科学、实用、方便、直观、高效、系统、灵敏、稳定的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提高信息管理能力,为一个新课题。为此,提出以下继续医学教育纵议。
一、村级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是区医教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 夷陵区12个乡镇卫生院,230个村卫生室(含金银岗林场卫生室)、558名乡村医生,纵守人民的身体健康。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村级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1.把握方略:探索村级卫生室继续医学教育网络管理,是构建人民身体健康方略。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是实现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是面对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国家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1
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的重要补充。从村级的现实情况来看,实现继续医学教育供给难点在于农村,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网络资源供给的突破口也在农村,学习提高在乡村医生。因此,全面实施卫生资源供给必须从农村、从村卫生室的实际出发,涉及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等问题,已把学习、提高放到乡村医生醒目、显而易见的位臵。如何建立和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农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和网络化活动机制?这是保障农民权益,落实惠民政策,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2.面对健康服务:怎样确保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需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农民的健康水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卫生改革政策相继实施后,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逐步得到一定的缓解,农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逐年上升,国家的惠民政策,体现了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农民。那么,农民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建立和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农村农民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需要。因而,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等问题,已把学习、再学习、提高放到乡村医生醒目的位臵。与农村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提高农民的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逐步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健康水平同步,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现代化进
程具有积极的重大意义。使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每一个环节都有效,营造一种亦医、亦农、亦学、亦乐,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担负起高效的服务氛围,从而大大增强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效能。
3.纵深网络学习:实施村卫生室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学习的重要性。2006年2月28日,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要求正在从事专业技术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区医教中心作为卫生专业技术培训管理中心,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也有机会将医学科技的“四新”医学知识介绍给村级卫生室同道们(乡村医生)。区医教中心集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逐渐形成网络化学习与授分,已迫在眉睫,组织乡村医生进行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也是刻不容缓问题,是医教中心职责和工作任务所载。
目前,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机构很多,如小溪塔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与卫生相关的团体等,其中22职工医院、稻花香卫生所、阳光医院、时代门诊等,都在区卫生局的领导和指导下,承担着继续医学教育参训任务,为促进医学科技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技队伍的成长与提高,对于助推全区继续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协同作用。
二、夷陵区开展村级继续教育的优势与劣势
1、人才优势:人才荟萃,知识密集。夷陵区现有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63名,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吸引力,尤其是夷陵医院有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42名、有一支卫生科技人员的医疗卫生、医学教育授课人员,基本涵盖了全区医学专业各领域,有屈指可数的专业知名的学科带头人,且在大宜昌市具有一定知名度。通过他(她)们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课,内容前沿、新颖,充分体现了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全区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了卫生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机会。夷陵区卫生人才荟萃,医学专业知识密集的智力优势,促进了夷陵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保证了继续医学教育的专业性覆盖面。
2、两有优势:卫生网络健全,区乡村职能充实。夷陵区医教组织、网络健全,网络遍布各医疗卫生机构,时刻保持着业务指导和密切联系继续医学教育协作关系;一有区卫协会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交流,各种医学专业信息渠道通畅。区卫协会发挥着承上启下横向联系的优势,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有区医教中心的传统项目和主要职能,医学、科技、学术交流具有场所、专业人员、培训幅射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最好形式。将学术活动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步实施。
3、互补优势,可达到一个单位所不能达到的人才互补、知识互补、技术互补的作用,这是区医教中心搞好继续医学教育的优势和强势所在,以规范培训程序,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管理办法,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拓开了新的途径。使参训学员通过课堂学习、专题讨论和严格考核,切实达到了掌握“四新”内容,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效果。
优势小结:夷陵区继续医学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形式灵活多样,以短期培训、业余组织学习和自学为主。主要有: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题讨论(综述)、病(案)例报告(分析);专题讲习班、研讨班;短期专业技术培训;有计划的自学专业技术知识;上海白玉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夷陵卫生延伸等,督导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4、政策互补:农村卫生工作是全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很大。培养并建设一支适宜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是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区卫生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近五年来国家项目培训,从急诊急救、合理用药、中医中药、内儿科诊疗适宜技术、妇产科诊疗技术等,以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为重点,同步加强学历教育和在岗执医、执助培训等项建设性的培训、学习、提高工作,目标达到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5、困难劣势;在继续深化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大背景下,不断加强乡村医生学习、人才培养工作,雷声大、雨点小。区卫生局自2006年以来,陆续制定颁发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确定了当前在岗培训为重点,长远以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为核心的培训、提高原则,经过近5年的国家项目培训,全区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已建立,但乡村医生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有些乡村医生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但有
乡村医生未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怎样调动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动投入学习,是值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总结一个问题,对在岗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边进行检查,边进行评估,继续扩大乡村医生培训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分析困难和问题,研究加快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学习、发展的新思路。
6、乡村互补:积极发挥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在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整体规划和引导作用。随着新农合新形势的出现,给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面临着更大机遇和挑战,解决边医疗、边务农、边学习出现的新问题,达到共同进步。
7、远程医学教育:是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适宜途径。加强乡村医生人才培养的措施、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化信息管理的机制、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与规范化管理、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现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总之,村卫生室继续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路,给夷陵区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暴露了夷陵区乡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缺陷, 特别是在乡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学习已势在必行.为尽快按标准要求,参与卫生人才竞争,我们应变被动为主动,将夷陵区230个村卫生室网络继续医学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第二篇: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曹国选(郴州市环保局423000)
摘 要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事业发展也与其经济发展一样,普遍滞后于城镇,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通过为母亲举丧期间的观察,以及对部分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试图对乡村文化事业、特别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乡村 对策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笔者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陪伴高堂老母渡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并送她老人家上山归祖。故乡是郴州市永兴县一个叫“墨水”的山村,“要想墨水到,四方要爬坳,雨水留不住,泉水地下逃”,是个十年九旱的“没水”地方。祖先忌讳“没水”,又难以割舍风水宝地,故谐其音,取了一个充满文化色彩的美名——“墨水”,对穷山恶水的乡村寄托美好的希望。墨水村共有420多户烟灶,1800多口人,农民人平纯收入2815元,在全国应该处于中等生活水平。在短短的20天,笔者目睹故乡似是而非、深沉厚重、复杂多层次的文化现象,引发出一些沉重的思考。
思考之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强烈碰撞。
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折射出新旧文化的鸿沟。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墨水村半数以上的农民建设了新民居。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民居与铭刻传统文化的旧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旧建筑所表现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打下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烙印。然而,某些方面与其说是进步,还不如说是倒退。一是民居建设的有序和无序。旧民居体现了“君臣父子”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前栋不得高于后栋,超高便是欺祖;长幼次序分明,次序混乱视为乱伦。新民居则充分显示出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单家独院,朝向不一,高矮不论,个性突出,打破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统一性和严谨性。二是感情的亲近与疏远。传统民居基本上是一个姓氏一个村庄,一个村庄一统天下,乡亲们生活显得和谐相处、亲密无间;新民居一道道围墙隔断了彼此往来之路,淡化了亲情氛围,影响了和谐性。三是环境资源的负面效应。新民居因规划滞后、建设无序,土地占用量急剧增加,且为良田沃土。墨水村建设同样面积的新民居,比及传统民居至少增加用地30%以上,造成了乡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如此,因新民居建设缺乏整体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面大,管理措施不完善,农机农械农具乱堆乱放,生产生活废水废气废渣乱排,有机废弃物处置不科学、处理不完全,致使农村卫生环境十分恶劣。与此同时,旧民居因其居住人口急剧下降,逐步成为“空心村”,甚至成了家禽家畜的饲养场所,因而与新民居一同构成“双重污染”和“双重浪费”。
二、文化活动内容的渗透,显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巨大反差。乡村居民的生日喜庆、婚丧嫁娶,统称为红白喜事。乡里人求雨求子、祈福祈寿、还愿感恩等等,少不了举办庙会香会。每逢这些喜事善事之类的大事,乡村便离不开祭祀、娱乐和酒宴等活动。祭祀活动自古以来便是民间原生态文化的集中展示,因而每一次这样的活动无疑都是一场乡村文化盛会。当前乡村的红白喜事、庙会香会,除了传统的拜寿拜堂、哭嫁哭丧、加官做道场等仪式外,旧瓶亦装了新酒。传统的民间文化,增添了现代文化的内容,中国式的文化活动形式,渗透了西洋文化的色彩。笔者母亲的丧事,自然也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择优请来了一支管弦乐队,还特别安排了一场文艺晚会。晚会的设置,使整个丧事场面成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擂台,把观看者和参与者自然分成了两大阵营:欣赏晚会者众,且年轻人居多;参与祭祀仪式者寡,且多为中老年人,充分展示了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心理需求结构的巨大反差。其结果,晚会办得相当热烈隆重,收到了中西合璧的强烈效果,其震撼力、感染力、吸引力远远胜过表现传统民间文化的祭祀仪式,三、文化活动的组织模式,引发出新旧机制的强烈对峙。当前,尽管农村村民委员会普遍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但是传统格局一直没有被打破。红白喜事理事会似乎属于农村文化活动的“官方”组织,仅限于筹办“官方”文化活动。乡村红白喜事、庙会香会的组织筹办,按照惯例属于族长村长、香首会首等“民间”组织机构。然而,这种“民间”组织机构并无固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选择性。笔者因为是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身份,对于母亲丧事的组织筹办,有意无意地试图打破了这一格局,全权委托村里的红白喜事理事会组织筹办,其结果闹出了意见和摩擦,差点儿形成了僵局。经过反复协商,多方协调,最后勉强形成双方各作让步、分工负责、共同参入的意见,而且“官方”组织作出了比“民间组织”更大的让步,丧事的各个主要环节都得严格按照村里“民间组织”的传统模式进行,不得打破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这样,好歹才把喜事办完。可见传统文化意识、实则是封建宗族文化意识在广大乡村至今依然根深蒂固,也充分展示了宗族势力在当前农村生活(包括文化生活)中的强势地位和作用。
思考之二:传统文化的沦落与消极文化现象的泛滥
一、现代文化载体严重短缺。当前,电灯、电话、电视、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农户,展现了乡村现代生活气息,特别是电视进入农户,为广大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提供了基础载体条件。墨水村有一个体户出资建设了“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点,取代了一家一户的“数字接受器”,大大增加了乡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乡村健康文化氛围。然而,当前乡村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生活似乎只有电视这一传媒载体,且仅此传媒,覆盖面也相当有限。农村大部分村组目前还没有建立“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的站点,乡村生活条件较好的居民,还是依靠“数字接受器”各自接收电视信号享受现代文化,墨水村的有线电视入户率也只有24%左右。除电视传媒载体之外,当前农村基本上再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图书科普、体育卫生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村组几乎是空白。乡村居民劳作之余,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缺乏,给予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
二、民间文化基础极为脆弱。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我国有着历史渊源的民间原生态文化,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异彩纷呈,各地的民间文化是难以统一代替的,拉夫凑数的杂牌班子表现原生态文化形态是难以做到和谐统一的。可以说,红白喜事、庙会香会所举办的仪式和戏歌表演,不仅是民间原生态文化的艺术荟萃和集中展示,而且是乡村居民一种特殊的文化休闲方式和精神享受。在笔者的记忆中,故乡有一批走遍村村寨寨,吃遍家家户户,将民间文化传遍千山万水的民间艺人,他们都是乡亲们心中的尊者。有一位名讳何先友的、一生以唱“隔纸戏”为生的民间艺人,曾经一人吹双唢呐,一口气将解放军从两公里之外的郊区迎进县府,名噪一时。笔者曾以其为原形,写成小说《戏魂》以传之。而今,这位民间老艺人久病卧床不起,头枕经典戏文,终日以泪洗面。笔者通过筹办母亲的丧事也发现,眼前的民间艺人的年龄都在半百以上,为首的老艺人与祭奠对象的年龄差不了多少。笔者闲谈时特意提出:应该培养一批年轻的接班人,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答曰:现在的年轻人谁会学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他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打牌。笔者不竟忧心忡忡:那„„若干年之后,还能耳闻目睹如此精彩美妙的民间原生态文化吗?答者相当无奈: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吧!看来如此下去,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三、消极文化现象相当盛行。乡村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好象除看电视之外,一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专注在两个方面:一是打牌。男妇老幼,三五成行,便是玩扑克、字牌、麻将,借以消磨时光。虽然大多数“过日子”的业余活动输赢基数不高,金额不大,一场牌局下来,也就三、五元钱,但这种现象却相当普遍存在。再是买码。近年来出现的“地下六合彩”,简直就是一场瘟疫,遍及城乡,乡村似乎尤盛,形成了一张有严密组织、有严格运作方式的网络。每逢双日,清晨便会有几个似疯非疯的男女接踵而至,游说村民今天买什么号码是特码,鼓动村民“买了发大财,不买吃大亏”。到了傍晚,大小庄家成为山里人的凝聚点,耳边充塞的全是猜码的议论声。直到晚上8点半钟,人们才会从梦中醒来,有喜有忧,喜者众,忧者寡,个别中码得金者自然欣喜若狂,放爆竹,酗烈酒,以示庆贺。绝大多数退财者便是唉声叹气,只能带着沮丧之气早早入睡,希望做个黄粱美梦,后天美梦再成真,弥补小损失,发笔大横财。这时,乡村便早早恢复平静,显得寂静。“白日听鸡叫,夜晚听狗咬”,还是乡村的主旋律。此外,还有一种奇特现象,随着国门大开,西方文化的渗透,个别人竟然信奉起了洋教、甚至邪教。墨水村有一个曾经在“社教”时期担任过贫协主席的老党员,如今竟成了基督教徒,每天早晚勤于功课,甚是虔诚。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农村各级组织对邪教防范严密,惩治严厉,然而“法轮功”之类的发动标语还是偶有发现。
思考之三:乡村文化建设应采取积极对策
一、正视乡村文化发展有利条件,坚定新农村文化建设信心。首先,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心理健康。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一向以勤劳朴实著称于世,一向崇尚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包括古代的、现代的、本土的和外来的,绝不会不分是非黑白,不辨香花毒草,而囫囵吞枣草率接受,更不可能任意让他们认为不健康的文化形态生存与发展。这就为建设农村先进文化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笔者为母亲举丧期间,隔壁自然村也有一老人去世,她膝下5个儿子,其中一个信奉基督教。为了其母亲的葬礼,兄弟之间、实质上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或者说是中华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其结果,前者无疑战胜了后者。尽管经乡亲们竭力劝说,这个基督教徒没有被家族“除丁隔会”,但在祭母文中,他的名字还是被毫不客气地加上了双引号。这就充分说明,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观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发生改变,更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基还是牢固的,这一基础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是难以撬动的。其次,乡村民间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有着深厚的根基。尽管不同文化形态随着开放的国门渗透进来,但也不可能轻易改变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一代一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心态。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还是当前农村文化的主旋律,红白喜事、庙会香会还是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文化活动形式,不少农民甚至把这类“热闹”仪式当作人生的一种荣耀,一种实现价值。再次,农民文化观念逐步更新。随着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多地感受新的物质文化生活,给家乡故土带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观念和信息,成为广大农村新文化的强力传播者和建设者。第四,乡村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加速提质,外出人员的艰苦奋斗,为乡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突出乡村文化建设重点,加强新农村文化项目建设。首先,必须加强文化硬件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快公共文化设施载体建设,诸如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科普室、体育健身室、医疗室以及文艺宣传队等。鉴于当前乡村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普遍滞后,不一定“村村组组齐步走”,而是采取以乡统一规划,投资大的项目以村为单位建设,投资小的项目以组为单位建设,并且村与村、或组与组之间实施“插花式”建设,防止“一阵风”式的建设而造成设施载体的浪费。在此基础上扩大建设面,至少确保每个村组不存在公共文化设施载体空白的现象,为发展普及乡村新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其次,必须加强文化软件开发。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民间文化、原生态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优秀遗产,我们应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整理、开发这些文化软件,特别是散落在广大乡村的民间原生态文化遗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关心、救助民间老艺人,确保民间老艺人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在宽松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地发挥他们挖掘、整理、开发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气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民间文化新秀和乡村文艺骨干,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我们绝不能让民间老艺人留下终生遗憾,因为民间艺人的遗憾,就是民族文化的遗憾,也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和悲哀。再次,必须改革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该作出规定,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间文化软件开发的投入,要达到当地集体经济的一定比重;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农惠农政策,要向基层文化建设倾斜,对于乡村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特别是一些投入较大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性资金,不宜“撒胡椒面”,应该建立“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以调动乡村开发建设文化硬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制定城市帮助乡村、先进带动后进的扶贫帮困政策,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发展,贫富地区共同进步;要建立文化市场机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资本和民间资金,动员广大农民集资入股,兴办文化载体和文艺团体,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还可鼓励人们行善募捐,增加乡村文化建设投入;要加强民间文化交流,相互激励、共同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三、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把握新农村文化发展方向。首先,必须坚持党管文化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要正视乡村文化现状,对乡村存在并呈发展趋势的消极文化现象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广大农村在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先进文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落后文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充分认识到,对于农村文化阵地,先进文化若不牢固占领,落后文化必然会死灰复燃。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真正把文化建设当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农村文化生活主旋律、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社会、历史责任。其次,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要把乡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改革完善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特别要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基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组织、群众文化团体和文化人的特长,发挥他们凝聚群众、凝聚民心的积极作用,发挥他们吸取民族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剔除封建文化糟粕、抵制腐朽没落文化的特有功能,使他们成为继承传统文化、繁荣现代文化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功立业。再次,必须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文化活动,遏制消极文化发展势头。改革开发以来,各种文化形态、文化观念、文化现象潮涌而至,一些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文化观念冲击着意志薄弱者、思想幼雌者,随着时间的迁移,空间的拓展,这种转变的速度很有可能加快,特别针对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广大乡村居民。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正视乡村消极文化现象的存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关注消极文化继续在乡村蔓延将带来的极大危害,认真探讨、积极采取强化教育、正面引导、竭力挽救、坚决打击等综合措施,坚决遏制、逐步消除乡村消极文化现象,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广大农村阵地。
作者系郴州市环境保
护局副调研员
第三篇: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行动,它将引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加速前行。近期,仙桃市组织专班人员对郑场镇、三伏潭镇、西流河镇等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现状
调研发现,郑场、三伏潭、西流河等地都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扎实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6月6日,全市实施“红色头雁”工程正式启动,62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4名下派支部书记开拔赴任,为乡村振兴当好“领头雁”。郑场、三伏潭、西流河等地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擎激发乡村蓬勃发展动力,以“党建+生态+产业+文化”引领乡村建设,支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带领群众一起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
(二)“能”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西流河镇有120位回乡能人,市民下乡32人,共有152人回乡发展,形成153家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支持、资金投入、优选品种等方式开展网箱养鳝30000亩,稻鳝共作25000亩,小龙虾养殖22000亩,青蛙养殖1800亩,螃蟹养殖3000亩,蔬菜种植10000亩,中药材种植2000亩,无土育秧1个,提供技术指导服务10个等,创造农业产值3.2亿元。荣家湖村引进老板吴军,投资200万元养殖水蛭40亩,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周边农户养殖水蛭30亩;鲜码村同舟富硒花生生产合作社不断改进花生加工工艺,全村花生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0亩发展到1500亩。郑场镇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初具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
(三)示范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流河镇以洪渊泽水产为龙头,带动丰子垸等村发展稻鳝共作25000亩,以何口等村为牵引,带动全镇发展稻虾15000亩,以洪渊泽、易卫祥水产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发展黄鳝养殖面积30000亩,以西沟村为基地带动乐耕垸发展鳜鱼养殖10000亩,以仁盛岭等村为着力点推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以赵河等村带动蔬菜种植10000亩。三伏潭镇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永华食品带动龙虾养殖3500亩,楚福油脂带动油菜种植18000亩,万田米业带动优质稻种植面积45000亩,仙康生物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3300亩。郑场镇以硒莱福公司为龙头,带动富硒大豆种植面积5000亩,以大圣桃业为示范,带动全镇连片硒桃种植面积1800亩。
(四)循序推动农村综合整治。西流河镇按照“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原则,确定中心集镇、鄢沟村、土坑村作为综合整治第一期示范点,其中中心集镇建设项目投资43107万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2385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1942万元,农“四好”公路建设项目投资2334万元,村庄集并与土地建设项目投资2470万元,市场主体培育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全镇2018年植树42万株,清理河道33条,建设涵桥11座,安装路灯258盏。
二、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调研情况看,几个地方已开始研究和着手编制乡村振兴的初步规划,但乡村振兴规划的总体设计和行动计划尚不够完善,存在就事论事、定位不高、缺乏详细可操作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加之在以往的规划管理中,由于管理没完全到位,房屋参差不齐也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下步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部分村也未能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全村的发展作出一个合理的定位。
(二)农业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农业开发主要是以点代面。西流河镇除洪渊泽、卫祥水产成规模外,小龙虾养殖、甲鱼养殖、鳜鱼养殖、蔬菜种植等还比较分散,没有集中统一的生产管理。农业科技下乡,科技兴农与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依靠传统经验生产还是主要方式,农业生产防灾能力差。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农业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银行信贷困难。人才返乡下乡仍然局限,虽然出现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现象,但主要还是年龄偏大的群众回来养老,部分有创业热情的青年回乡比例还是偏少。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不容忽视。部分村民卫生习惯较差,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甚至破坏,随意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杂物等现象依然存在。村、组缺乏必须的垃圾清运车辆,造成某些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有的村组虽然配置了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但运转和维护不到位,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农村垃圾污水恶臭现象依然存在。在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乡村重视集中整治项目建设,却轻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往往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反弹。
(四)社会稳定隐患依旧存在。一是农村“三留”人员增多,治安隐患增大。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一些不法分子瞄准农村留守老人防范意识不强,实施偷窃、诈骗等不法行为,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惩威胁。二是各类利益诉求潜在稳定风险。农村地区因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冲突明显增多,稍有不慎,极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三是农村治安防控体系较为薄弱。农村地区物防、技防水平明显落后,同时,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易导致防范出现断层和盲区。四是全民守法意识有待提升。部分干部和群众法律意识欠缺,不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三、原因分析
从三个镇调研得知,当前,乡村治理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一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无论是城镇化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关键都要靠人来推进。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现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的人员显然无法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任。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虽然现在多数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已不成问题,但是保障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水、电等设备设施存在老化的问题,道路交通、垃圾处理、通讯网络和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还存在质量不高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也不足,成为制约振兴乡村战略的障碍。三是村民自治和创新不够。在新型城镇化政策的驱动下,多数农民从农村涌向城镇,使得农村社会的治理根基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不断创新村民自治的形式和内容,以推动乡村善治。四是乡村治理主体的参与度需要提高。乡村治理的主体主要分为人和组织两大类。从人这个角度看,表面上认为农民的整体教育程度提高了,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实践中,村民正在逐渐失去政治参与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在法治方面,存在公民法律素质不高、立法有待完善、执法仍需规范等问题。
四、建议
(一)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完善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规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二)破解振兴乡村短板。一是“引凤还巢”,确保农村外流精英归位。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创业推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加快致富”的思路,引导和扶持返乡创业就业思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政策优惠扶持创业、项目服务引导创业、财政信贷支持创业等良好措施,形成“创业有项目、就业有岗位、致富有路子、发展有保障”的良好格局。让更多的农民工自愿返乡创业,改变当前老、妇、少的不良现状。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力实施“组组通”公路,提高路网建设和管理水。
(三)促进乡村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建强头雁队伍,发扬头雁精神,锤炼头雁本色。二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着力提高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建立道德约束机制。坚持德治为先,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四)抓好抓实法制宣传教育。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发挥法治文化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固定阵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作用,加强法治文化传播。进一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政绩指标与群众权益、上级指示与法治原则、权力行使与法纪约束的关系等问题,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还与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有重要关联。我们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目标、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从深度上和宽度上全力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武器作振兴乡村战略的武器和坚强后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许树洪 苏小菱 刘守赞
[摘要]该研究以问卷为主、实地调查为辅,针对大学生村官、镇村干部、村民设计了三种问卷,内容包括生活、工作、相关政策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选拔制度改革等对策与建议,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对策与建议
[作者简介]许树洪(1966-),男,浙江东阳人,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苏小菱(1980-),女,浙江长兴人,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刘守赞(1979-),男,河北衡水人,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浙江临安311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课题“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200907835)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16-0
2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一些省市1995年开始招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2005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①0 2008年4月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选聘10万名大学生。至此,大学生村官计划由省区试点开始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市和生产建设兵团已选聘7.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远远超出原定一年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的计划③。为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随着大学生村官的普及,他们工作如何、待遇怎样、发展归宿、百姓评价等问题已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也是本次调研的初衷。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村官实施现状,包括生活、工作、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以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调查为辅,并对部分县(市)的主管部门进行访谈。研究针对大学生村官、镇村干部、村民设计了三种调查问卷,对杭州、宁波、丽水、温州等11个地区的60多个县市(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根据经济状况、地区位置等选出四个典型县(市)采用分层抽样法和整体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大学生村官问卷473份,村镇干部问卷1173份,村民问卷1181份。2009年7-8月深入遂昌、永康等10个县(市)的乡镇进行实地调查,与当地乡镇村干部、村民、大学生村官进行访谈与讨论,获得不同群体对大学生村官的感性认识。
二、大学生村官实施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分析
1.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473名大学生村官中,男240名,女233名,党员225名,团员217名,群众31名。从专业来看,农学1.8%,法学8.7%,经济学3.8%,管理学26.5%,文学15.6%,教育学5.8%,理学7.6%,工学28.O%。
2.报考动机。大学生报考“村官”的动机多种多样,关于报考“村官”原因,有82.7%是为积累经验,43.1%是为缓解就业压力,3 8.%是因优惠政策吸引,支持新农村建设只有27.3%。
3.生活和待遇。在所有受调查者中,15.4q%对生活感到满意,58.1%基本满意,21.4%在适应中,2.8%不适应。关于生活中主要困难,46.3%认为生活单调,25.8%认为交通不便,12.7%认为住房差等。试用期满后由乡镇统一办理五金一险,自己承担一部分。受调查者年收入平均不到2万元,就浙江省而言是偏低的。总体上看对生活条件和待遇情况评价不高,具体见表1。
4.工作情况。从职位看,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也有任团支书、出纳等职,主要是协助村委会工作,包括政策宣传、科技信息传播、文秘工作等。有41%的人有借用到乡镇工作的经历。近9%的村干部对他们的意见、建议能够重视和支持,八成以上的村干部对他们的工作满意。他们与当地村干部相比,具有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能够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知识、新观念,有朝气与活力、头脑灵活、获取信息能力强等优势。关于工作主要困难,受访的大学生村官有53.1%认为农村关系复杂,52.2%认为资金缺乏,42.9%认为缺乏实用技术,38.1%认为能力、经验、阅历不够.35.3%认为缺少项目支持等,这些因素有客观上的困难,也有自身的原因,与农村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5.未来打算。调查显示,合同期内大学生村官顾虑最多的是出路问题占77.2%,能否发挥作用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各占35.5%。关于合同期满后打算,有70.8%准备考公务员和进事业单位,愿续聘的只占25.3%.选择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仅占20%左右。关于再就业地点选择,没考虑的占38%,选择返城和留农村的各占28.5%。大多数村官合同期满后想进机关事业单位,但是真正能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只有少部分,许多人把“村官”当做临时性、过渡性岗位。
(二)镇、村干部调查部分
1.基本情况。本次收回镇村干部问卷1173份,其中,乡镇干部346人,村干部827人。基本情况见表2。
2.镇、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干部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新观念、新知识和实用技术,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其中,83%的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期可行。关于选拔标准,66%的干部把综合能力作为首选,其次是专业知识背景和思想政治素质;关于考核管理,52%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考核严格、规范,61%的人认为考核应以工作实绩为主。镇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情况评价见表3。
(三)村民调查部分
1.基本情况。本次收回村民问卷1181份,调查兼顾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被调查村民基本情况是:年龄:2040岁占33.5%,41-50岁占35.5%,51岁以上占9.2%;文化程度:小学占3.6%,初中占41.7%,高中占34%,大专以上占20.8%性别:男性占67.7%.女性占32.3%;政治面貌:党员占25.7%,团员占8%,群众占66.3%。
2.村民对大学村官的认识。调查显示,80%,以上的村民欢迎大学生村官到村里工作,97%的村民认为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作用,村民们会主动去参加大学生村官举办的相关培训。关于遇到生产、经营问题时,32.9%的村民会找大学生村官,更多的是找有经验的村民或技术人员。村民对于大学生村官主要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自身认识和能力不足
许多大学生因就业困难、优惠政策、待遇等原因报考大学生村官,大多数合同期满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真正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的不到1/3。大学生村官工作热情很高,但他们对农村的现状不了解,缺乏社会经验,加上专业背景与农村需求差距较大,使他们难以有效发挥才能,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村民也因此对他们失去信心。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
调查显示,5 1.8%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前期培训帮助不大,他们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如: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用技术、经验交流、农村法律法规、创业教育等,以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目前,各级政府都有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但是,只有48.8%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考核是严格、规范的,这说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也出现了乡镇“挪用”的情况。另外,工作职责不明确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三)选拔制度不完善
由于区域位置、经济状况、资源等方面差异,各村对人才的需求必然也不同。调查发现,农村需求最大的涉农专业占61.5%,依次是法律类占43.1%,经济管理类占41.4%,计算机类占30.8%,城建类占25.3%,中文类占13.7%,与调查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这说明现行选拔标准宽泛化,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与农村需求差距较大,一些专业不对口、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无用武之地,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四)待遇偏低,工资制度不合理
目前,浙江大学生村官工资大多是1500—2000元,扣去五金一险年平均不到2万元,而2008年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已超过2.5万元,2009年是2.7万元④,村官工资还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同时,大学生村官工作成绩与待遇不成比例,不同地区不同工作量基本没有区别,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另外,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也导致他们的收入很难提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服务“三农”的意识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真正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与农有关的专业进行重点宣传,营造大学生到基层服务的氛围;二要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心系祖国、服务新农村的信念;三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明白国情和农村的落后状况,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培养服务“三农”的热情和责任感;四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将社会的需要和自身需求相结合。
(二)完善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随着大学生村官的普及,如何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效性、持续性,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管理部门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指导和管理,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其次,健全监督、考核、奖惩、淘汰等制度,以规范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工作技能、专业知识、实用技术等专项培训,建立各种帮扶制度,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
(三)改革选拔制度,做到各取所需、人尽其才
目前大学生村官是参照公务员的选拔标准和程序进行,录用的大学生村官直接分配到各乡镇,再由乡镇分到各村,也有部分县(市)采取双向选择,但选择余地很小,供需脱节。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人才需求调研.改革现行选拔制度和标准,如:制定出符合各地的人才标准;招聘采取申报制,即由用人村向上级申报所需的人才类型(学历、专业、能力等),经相关部门同意后再向社会招考;对录用的大学生村官采取双向选择等。这有利于解决供需脱节的矛盾,也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特长。
(四)提高待遇,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
大学生村官工资不高,农村基层环境差,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待遇问题,一要增加其工资和激励政策,逐步建立起按人口、地域、业绩相结合的“分类建档、勤绩联酬”的工资制度,省财政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补助力度,以保证该计划的实施。二要改善农村基层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要明确工作职责,给他们“压担子”“派任务”“搭台子”,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
总之,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也很多,需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研究,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使之为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6月下旬,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吴起、黄陵、洛川等县区,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一些思考。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强调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市还有3.7万贫困人口脱贫、338个贫困村退出和延川、宜川两县“摘帽”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可以说,农村、农业仍然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推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持续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家将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我们要抓住政策机遇,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延安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动能,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追赶超越的应有之义。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视察提出了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抓好扶贫开发等工作,要求我们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这次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些要求与总书记回陕回延视察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不折不扣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广大农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农村的日渐萧条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形成强烈反差,群众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可以说,当前延安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个短板,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着力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一定困难。
(一)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
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乏力,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逐步下滑,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或二三产业支撑,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6年以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两年都保持在3以内(2.9:1),较全省平均水平(3.03:1)低0.13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6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25元,农村居民收入虽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市虽然逐步形成了以苹果为主体、蔬菜、畜牧为补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职业化、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例如,目前全市除苹果外大多数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供应上,精深加工和再加工率不足,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低下。全市约60%-70%的苹果通过果商田间地头收购,直接进入初级市场,价格约2-3元/斤。产业化层级偏低,导致“延川红枣”“黄龙核桃”“吴起荞面香醋”“甘泉豆腐”“富县直罗贡米”“地椒羊”等一批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偏小,除苹果产业之外,很难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极大改善,但大部分县区村庄建设没规划,或者规划不符合实际,执行不到位,乱修乱建、无序发展,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农村“脏、乱、差”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偏远村组,人居环境较差,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屡禁不止,垃圾山、垃圾围村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2017年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82%,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28%,均低于指标要求。村级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执行不力,遇到上级卫生检查只是出于应付,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村级缺乏资金保障,致使农村垃圾、污水收集设施薄弱,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差距。黄陵、吴起、志丹、安塞等油煤资源大县,虽然大的污染事件得到遏制,但老旧油气管线破漏仍时有发生,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造成污染。洛川、富县等农业大县发展苹果、蔬菜、杂粮产业中地膜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构成了威胁。(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力不够。
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个体差异,顽固的小农意识,农村中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一些农村受传统思想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盛行,尽管人人深受其害,但又人人跟风行事、推波助澜;一些群众集体意识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普遍存在;一些基层治理出现“真空”,导致出现不少“村霸”、农村黑恶势力横行乡里、欺压群众;赌博放板问题比较严重,有的甚至赌散了家庭、形成了为害一方的黑恶势力;乱建庙宇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其中。缺乏乡贤好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群众对文化下乡、图书下乡、电影下乡情趣不浓,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2017年底,全市镇村综合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43.5%,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成率10%,远低于标准要求。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村风民俗、村规民约等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教育引导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代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鼓励人才下乡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容易导致农村凋敝甚至衰败。加之多数农村缺乏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有限,“造血”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大,富余劳动力缺失,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部分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下,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对电子商务、网店微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认识不足,抑制了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五)乡村振兴缺乏资金保障。
乡镇和农村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线,产业培育、文化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均需大量资金投入,但实际农村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一方面是村级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仅局限于保障村干部工资性开支,对于村级“美化、亮化、硬化”等一些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不能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大部分村受地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潜能尚未激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历史债务沉重,公共服务滞后,农村道路、环境、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社会和民间资本不能有效投入乡村振兴,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效应不明显。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一步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是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大规模实施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灌溉设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二是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持稳粮、优果、兴牧、扩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43158”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借鉴推广黄陵县索洛湾“三变+特色农业”、洛川县黄连河“林下循环经济”、吴起县五谷城桐寨村“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吴起周湾山地水湫等模式,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以价值链布局产业链、配套供应链。三是强力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着力在分级分选、冷藏冷链、储藏包装、市场营销等环节上下功夫,配套智能选果线,提高附加值。培育壮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更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发展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加强品牌建设,整合提升现有区域性公共品牌,给农产品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收入倍增。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多元产业,要依托红色文化、黄帝历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黄河自然遗产和自然绿色生态五大旅游板块,全力创建黄陵、宜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延长、黄龙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打造文安驿、安定、铁边城等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等旅游名村和文化古镇,开发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通过“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冰雪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有效供给,吸引更多的返乡人才、专业人才参与到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中,实现乡村经济多业态并举、多元化发展、多极点增长。(二)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强生态保护,统筹以“护山、治水、育林、养田、蓄湖”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深入实施“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严格实施封山禁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实施延河、洛河、秀延河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治沟造地、淤地坝建设等重点工程,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二是要强化污染治理,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开展污染治理,打赢打好碧水、蓝天、净土、青山保卫战。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真正做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三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进农村、进农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让农村更洁净、更美好。四是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网络等建设,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信息延安”建设,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光纤入户、农村光缆入村、重要公共区域无线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要突出乡村特色,加强农房、乡村基础设施等规划管理,合理引导乡村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真正建设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三)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增强农民凝聚力,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引领。一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通过“道德讲堂”“善行义举”“十星级文明户”等载体,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幼、敬业奉献精神,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农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有效化解农村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要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大对铁边城、安定、文安驿等古村落、古建筑、农业遗迹保护力度,传承好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三是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讲座,如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农村书屋”分门别类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四是要推动移风易俗,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推广乡贤说事等做法,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
(四)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管农村,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做好党员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微腐败”,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肩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二是要搞好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三是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表彰,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乡贤好人,倡导祖训家教,激励孝老护幼,弘扬正能量,刹住歪风邪气,使农村更加安定和谐。四是要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两说一联”制度,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动基层干部群众形成学法、懂法、用法的行为自觉。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宗族恶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稳稳的幸福。(五)突出生活富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落实“八个一批”工程,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二是要着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丰富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强化农民增收动力,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空间融合,积极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村,让农民更好参与到现代市场体系中来。稳定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双引擎”,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发展一批适合农民参与的产业项目,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不减速。三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强化金融支农力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构建防范自然风险保增收与防范市场风险促增收体系,充分发挥减灾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的保护兜底效应,确保农民安全增收不滑坡。四是要全面加强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创业促就业行动计划,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颁标准。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医联体模式,加大医养结合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创建健康城市,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