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陆红军射阳县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范文
射阳县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
陆红军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卫生院(224361)
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广大农村的基层卫生工作者,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保护农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但随着集体经济衰落,农村基层需要乡村医生这支队伍,但缺乏经济支撑,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力量薄弱,对面广量大的乡村医生缺乏有效管理手段
现状分析: [1,2]。为了探索如何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现对射阳县乡村医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射阳县总体概况:全县总人口93.74万,其中农业人口约68.95万。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31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万元。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5个,其中医院15个、卫生院18个、村卫生室212个、其他民营、厂、校医室80个;床位2555张,其中医院床位1778张;卫生技术人员332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32人,注册护师(士)962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全面实施国家用药目录及药品零差价制度。
2、乡村医生人员结构: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863人,其中男523人、女340人;55岁以上112人、50~54岁144人、45~49岁154人、40~44岁230人、39岁以下335人。经中专学历教育以后,均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具备乡镇执业助理以上资质377人。
3、工作量情况:2012年新建健康档案6.32万份,累计建立健康档案75.65万份;发放健康教育材料936种116.70万份、播放音像资料13.31万场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324次、举办知识讲座1365场、宣传栏更新324个;已建预防接种证13.31万本、发放接种通知单约8万余份、协助处理接种副反应107起;早孕建册7216册、产后及新生儿访视7583人;老年人体检4.97万人;管理高血患者7.39万人、管理糖尿病患者2.1万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6689人;登记处理传染病人683例;协助卫生监督协管1483次;门诊服务117.33万人次。另外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和结报、医疗急救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等工作。
4、收入情况:2012年总收入3061.58万元,其中公共卫生服务补助626.65万元、其他财政补助810.69万元、上级补助485.51万元、一般诊疗费346.71万元、其他医疗收入15.57万元、药品收入851.54万元、其他收入10.66万元,除去日用开支、设备房屋维修及药品成本,人员工资支出为2014.93万元,人均年收入2.33万元。
5、养老保险情况:射阳县乡村医生均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乡村医生个人年缴费1103.00元、镇卫生院统筹827.30元、县财政补助827.30元
6、工作状态:射阳县对乡村医生目前也在实施绩效工资制,期望能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但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幅度相比 “蛋糕”太小,在这种情况下收效不容乐观,整个乡村医生队伍出现了三个层次:约百分之五的人因社会活动能力差,没有一技之长,被迫安于现状,继续努力工作希望能保住自己现有的岗位;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在等待观望,希望乡村医生的“春天”能早日到来,形成应付式的工作,人浮于事、弄-1-
虚作假,开展笔尖上的服务;另外百分之十的人思想活跃,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本就不安于现状,正在摸石头过河,一旦有合适机会就会离开队伍,造成人才的流失。退休的乡村医生因没有收入来源为由在家进行非法行医屡禁不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加大卫生监督部门的执法难度。
对策与思考:
乡村医生和民办教师本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双胞胎”,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命运。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大批民办教师的身份逐步转为公办,普遍享有事业单位的工资和保险待遇,而乡村医生则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没有正式编制、收入来源不固定、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缺位。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未得到同步提高,极大的挫伤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长期以往会导致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彻底破裂。
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国家应当明确提出对乡村医生的性质和待遇的刚性政策,一是限期落实真正意义上的镇村机构一体化,有条件的立即实施,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到位;二是迅速确定乡村医生的性质问题,每年在乡镇卫生院落实一定比例的编制让取得执业(助)医师资格且较为优秀的乡村医生有发展的空间,从而使乡村医生有努力的方向,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积极性;三是多渠道解决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目前政府已有了相当部分的投入,但与经济增长仍不协调,如果因暂时财政财力不足,可以让乡村医生开展一些针对保健、康复等实用技术的有偿服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让乡村医生有机会自我提高服务技能并可缓解财政压力[4,5][3];四是未雨绸缪,尽早建立起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再过5-10年间不说人才的流失,约三分之一以上的乡村医生面临退休,而目前无完善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解决其社会保障待遇,尤其是养老保障待遇方面,目前仍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导致乡村医生岗位对卫生技术人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会使得乡村医生后继无人;五是进一步探索这一特殊人群的养老保险问题,目前虽然财政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但退休后享受的待遇与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仍不是太满意。
参考文献
1、周晓敏,吴芳,夏迎秋。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J],江苏卫生
事业管理,2009,12(06):19-22。
2、何昕煜,尤艳利。关于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以及建议[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3,23(02):139-140。
3、任嵩,刘露,江启成,等。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事
业管理,2013,(12):48-40+81。
4、郜宇杰。潞城市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20135、郑轶群。扬州市乡村医生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2):128-129。
第二篇:乡村医生现状调查
乡村医生现状调查
1.卫生室房屋陈旧,不能适应当地村民的就医环境。
2.卫生室设备短缺。
3.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日趋老龄化,乡村医生大多集中在较大的行
政村,年轻乡村医生流失严重,陷入后继乏人的尴尬。
4.村卫生室,均不同程度存在行医不规范、滥用抗生素、乱输液、开“大处方”等问题,埋下医疗事故和疾病传染等诸多隐患。
5.受经营收入微薄、养老保险缺失等因素制约,我辖区一些较小的行政村甚至没有乡村医生,无法满足当地村民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6.乡村医生收入除部分医疗技术好的乡村医生外,乡村医生月收
入很多在500元至800元,部分乡村医生收入甚至低于500元。
7.由于业务能力差、执业环境差、没有辅助检查设备等原因,乡
村医生执业风险高。”
8.由于业务收入微薄,政府的经费补助不到位,个人生计难以维持,不少乡村医生无奈改行,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坚守在乡村医生岗位上的,大多是年龄在45-50岁以上的老同志占多数
赵戈中心卫生院 2011-9-2
第三篇: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曹国选(郴州市环保局423000)
摘 要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事业发展也与其经济发展一样,普遍滞后于城镇,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通过为母亲举丧期间的观察,以及对部分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试图对乡村文化事业、特别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乡村 对策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笔者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陪伴高堂老母渡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并送她老人家上山归祖。故乡是郴州市永兴县一个叫“墨水”的山村,“要想墨水到,四方要爬坳,雨水留不住,泉水地下逃”,是个十年九旱的“没水”地方。祖先忌讳“没水”,又难以割舍风水宝地,故谐其音,取了一个充满文化色彩的美名——“墨水”,对穷山恶水的乡村寄托美好的希望。墨水村共有420多户烟灶,1800多口人,农民人平纯收入2815元,在全国应该处于中等生活水平。在短短的20天,笔者目睹故乡似是而非、深沉厚重、复杂多层次的文化现象,引发出一些沉重的思考。
思考之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强烈碰撞。
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折射出新旧文化的鸿沟。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墨水村半数以上的农民建设了新民居。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民居与铭刻传统文化的旧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旧建筑所表现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打下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烙印。然而,某些方面与其说是进步,还不如说是倒退。一是民居建设的有序和无序。旧民居体现了“君臣父子”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前栋不得高于后栋,超高便是欺祖;长幼次序分明,次序混乱视为乱伦。新民居则充分显示出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单家独院,朝向不一,高矮不论,个性突出,打破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统一性和严谨性。二是感情的亲近与疏远。传统民居基本上是一个姓氏一个村庄,一个村庄一统天下,乡亲们生活显得和谐相处、亲密无间;新民居一道道围墙隔断了彼此往来之路,淡化了亲情氛围,影响了和谐性。三是环境资源的负面效应。新民居因规划滞后、建设无序,土地占用量急剧增加,且为良田沃土。墨水村建设同样面积的新民居,比及传统民居至少增加用地30%以上,造成了乡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如此,因新民居建设缺乏整体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面大,管理措施不完善,农机农械农具乱堆乱放,生产生活废水废气废渣乱排,有机废弃物处置不科学、处理不完全,致使农村卫生环境十分恶劣。与此同时,旧民居因其居住人口急剧下降,逐步成为“空心村”,甚至成了家禽家畜的饲养场所,因而与新民居一同构成“双重污染”和“双重浪费”。
二、文化活动内容的渗透,显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巨大反差。乡村居民的生日喜庆、婚丧嫁娶,统称为红白喜事。乡里人求雨求子、祈福祈寿、还愿感恩等等,少不了举办庙会香会。每逢这些喜事善事之类的大事,乡村便离不开祭祀、娱乐和酒宴等活动。祭祀活动自古以来便是民间原生态文化的集中展示,因而每一次这样的活动无疑都是一场乡村文化盛会。当前乡村的红白喜事、庙会香会,除了传统的拜寿拜堂、哭嫁哭丧、加官做道场等仪式外,旧瓶亦装了新酒。传统的民间文化,增添了现代文化的内容,中国式的文化活动形式,渗透了西洋文化的色彩。笔者母亲的丧事,自然也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择优请来了一支管弦乐队,还特别安排了一场文艺晚会。晚会的设置,使整个丧事场面成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擂台,把观看者和参与者自然分成了两大阵营:欣赏晚会者众,且年轻人居多;参与祭祀仪式者寡,且多为中老年人,充分展示了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心理需求结构的巨大反差。其结果,晚会办得相当热烈隆重,收到了中西合璧的强烈效果,其震撼力、感染力、吸引力远远胜过表现传统民间文化的祭祀仪式,三、文化活动的组织模式,引发出新旧机制的强烈对峙。当前,尽管农村村民委员会普遍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但是传统格局一直没有被打破。红白喜事理事会似乎属于农村文化活动的“官方”组织,仅限于筹办“官方”文化活动。乡村红白喜事、庙会香会的组织筹办,按照惯例属于族长村长、香首会首等“民间”组织机构。然而,这种“民间”组织机构并无固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选择性。笔者因为是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身份,对于母亲丧事的组织筹办,有意无意地试图打破了这一格局,全权委托村里的红白喜事理事会组织筹办,其结果闹出了意见和摩擦,差点儿形成了僵局。经过反复协商,多方协调,最后勉强形成双方各作让步、分工负责、共同参入的意见,而且“官方”组织作出了比“民间组织”更大的让步,丧事的各个主要环节都得严格按照村里“民间组织”的传统模式进行,不得打破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这样,好歹才把喜事办完。可见传统文化意识、实则是封建宗族文化意识在广大乡村至今依然根深蒂固,也充分展示了宗族势力在当前农村生活(包括文化生活)中的强势地位和作用。
思考之二:传统文化的沦落与消极文化现象的泛滥
一、现代文化载体严重短缺。当前,电灯、电话、电视、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农户,展现了乡村现代生活气息,特别是电视进入农户,为广大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提供了基础载体条件。墨水村有一个体户出资建设了“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点,取代了一家一户的“数字接受器”,大大增加了乡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乡村健康文化氛围。然而,当前乡村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生活似乎只有电视这一传媒载体,且仅此传媒,覆盖面也相当有限。农村大部分村组目前还没有建立“接受卫星传送广播节目”的站点,乡村生活条件较好的居民,还是依靠“数字接受器”各自接收电视信号享受现代文化,墨水村的有线电视入户率也只有24%左右。除电视传媒载体之外,当前农村基本上再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图书科普、体育卫生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村组几乎是空白。乡村居民劳作之余,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缺乏,给予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
二、民间文化基础极为脆弱。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我国有着历史渊源的民间原生态文化,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异彩纷呈,各地的民间文化是难以统一代替的,拉夫凑数的杂牌班子表现原生态文化形态是难以做到和谐统一的。可以说,红白喜事、庙会香会所举办的仪式和戏歌表演,不仅是民间原生态文化的艺术荟萃和集中展示,而且是乡村居民一种特殊的文化休闲方式和精神享受。在笔者的记忆中,故乡有一批走遍村村寨寨,吃遍家家户户,将民间文化传遍千山万水的民间艺人,他们都是乡亲们心中的尊者。有一位名讳何先友的、一生以唱“隔纸戏”为生的民间艺人,曾经一人吹双唢呐,一口气将解放军从两公里之外的郊区迎进县府,名噪一时。笔者曾以其为原形,写成小说《戏魂》以传之。而今,这位民间老艺人久病卧床不起,头枕经典戏文,终日以泪洗面。笔者通过筹办母亲的丧事也发现,眼前的民间艺人的年龄都在半百以上,为首的老艺人与祭奠对象的年龄差不了多少。笔者闲谈时特意提出:应该培养一批年轻的接班人,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答曰:现在的年轻人谁会学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他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打牌。笔者不竟忧心忡忡:那„„若干年之后,还能耳闻目睹如此精彩美妙的民间原生态文化吗?答者相当无奈: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吧!看来如此下去,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三、消极文化现象相当盛行。乡村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好象除看电视之外,一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专注在两个方面:一是打牌。男妇老幼,三五成行,便是玩扑克、字牌、麻将,借以消磨时光。虽然大多数“过日子”的业余活动输赢基数不高,金额不大,一场牌局下来,也就三、五元钱,但这种现象却相当普遍存在。再是买码。近年来出现的“地下六合彩”,简直就是一场瘟疫,遍及城乡,乡村似乎尤盛,形成了一张有严密组织、有严格运作方式的网络。每逢双日,清晨便会有几个似疯非疯的男女接踵而至,游说村民今天买什么号码是特码,鼓动村民“买了发大财,不买吃大亏”。到了傍晚,大小庄家成为山里人的凝聚点,耳边充塞的全是猜码的议论声。直到晚上8点半钟,人们才会从梦中醒来,有喜有忧,喜者众,忧者寡,个别中码得金者自然欣喜若狂,放爆竹,酗烈酒,以示庆贺。绝大多数退财者便是唉声叹气,只能带着沮丧之气早早入睡,希望做个黄粱美梦,后天美梦再成真,弥补小损失,发笔大横财。这时,乡村便早早恢复平静,显得寂静。“白日听鸡叫,夜晚听狗咬”,还是乡村的主旋律。此外,还有一种奇特现象,随着国门大开,西方文化的渗透,个别人竟然信奉起了洋教、甚至邪教。墨水村有一个曾经在“社教”时期担任过贫协主席的老党员,如今竟成了基督教徒,每天早晚勤于功课,甚是虔诚。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农村各级组织对邪教防范严密,惩治严厉,然而“法轮功”之类的发动标语还是偶有发现。
思考之三:乡村文化建设应采取积极对策
一、正视乡村文化发展有利条件,坚定新农村文化建设信心。首先,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心理健康。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一向以勤劳朴实著称于世,一向崇尚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包括古代的、现代的、本土的和外来的,绝不会不分是非黑白,不辨香花毒草,而囫囵吞枣草率接受,更不可能任意让他们认为不健康的文化形态生存与发展。这就为建设农村先进文化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笔者为母亲举丧期间,隔壁自然村也有一老人去世,她膝下5个儿子,其中一个信奉基督教。为了其母亲的葬礼,兄弟之间、实质上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或者说是中华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其结果,前者无疑战胜了后者。尽管经乡亲们竭力劝说,这个基督教徒没有被家族“除丁隔会”,但在祭母文中,他的名字还是被毫不客气地加上了双引号。这就充分说明,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观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发生改变,更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基还是牢固的,这一基础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是难以撬动的。其次,乡村民间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有着深厚的根基。尽管不同文化形态随着开放的国门渗透进来,但也不可能轻易改变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一代一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心态。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还是当前农村文化的主旋律,红白喜事、庙会香会还是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文化活动形式,不少农民甚至把这类“热闹”仪式当作人生的一种荣耀,一种实现价值。再次,农民文化观念逐步更新。随着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多地感受新的物质文化生活,给家乡故土带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观念和信息,成为广大农村新文化的强力传播者和建设者。第四,乡村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加速提质,外出人员的艰苦奋斗,为乡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突出乡村文化建设重点,加强新农村文化项目建设。首先,必须加强文化硬件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快公共文化设施载体建设,诸如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科普室、体育健身室、医疗室以及文艺宣传队等。鉴于当前乡村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普遍滞后,不一定“村村组组齐步走”,而是采取以乡统一规划,投资大的项目以村为单位建设,投资小的项目以组为单位建设,并且村与村、或组与组之间实施“插花式”建设,防止“一阵风”式的建设而造成设施载体的浪费。在此基础上扩大建设面,至少确保每个村组不存在公共文化设施载体空白的现象,为发展普及乡村新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其次,必须加强文化软件开发。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民间文化、原生态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优秀遗产,我们应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整理、开发这些文化软件,特别是散落在广大乡村的民间原生态文化遗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关心、救助民间老艺人,确保民间老艺人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在宽松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地发挥他们挖掘、整理、开发民间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下大力气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民间文化新秀和乡村文艺骨干,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我们绝不能让民间老艺人留下终生遗憾,因为民间艺人的遗憾,就是民族文化的遗憾,也是中华民族的遗憾和悲哀。再次,必须改革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该作出规定,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间文化软件开发的投入,要达到当地集体经济的一定比重;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农惠农政策,要向基层文化建设倾斜,对于乡村文化设施和载体建设,特别是一些投入较大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性资金,不宜“撒胡椒面”,应该建立“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以调动乡村开发建设文化硬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制定城市帮助乡村、先进带动后进的扶贫帮困政策,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发展,贫富地区共同进步;要建立文化市场机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资本和民间资金,动员广大农民集资入股,兴办文化载体和文艺团体,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还可鼓励人们行善募捐,增加乡村文化建设投入;要加强民间文化交流,相互激励、共同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三、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把握新农村文化发展方向。首先,必须坚持党管文化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要正视乡村文化现状,对乡村存在并呈发展趋势的消极文化现象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广大农村在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先进文化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落后文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充分认识到,对于农村文化阵地,先进文化若不牢固占领,落后文化必然会死灰复燃。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真正把文化建设当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农村文化生活主旋律、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社会、历史责任。其次,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要把乡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改革完善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特别要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基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民间文化组织、群众文化团体和文化人的特长,发挥他们凝聚群众、凝聚民心的积极作用,发挥他们吸取民族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剔除封建文化糟粕、抵制腐朽没落文化的特有功能,使他们成为继承传统文化、繁荣现代文化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功立业。再次,必须坚持不懈地打击非法文化活动,遏制消极文化发展势头。改革开发以来,各种文化形态、文化观念、文化现象潮涌而至,一些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文化观念冲击着意志薄弱者、思想幼雌者,随着时间的迁移,空间的拓展,这种转变的速度很有可能加快,特别针对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广大乡村居民。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正视乡村消极文化现象的存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关注消极文化继续在乡村蔓延将带来的极大危害,认真探讨、积极采取强化教育、正面引导、竭力挽救、坚决打击等综合措施,坚决遏制、逐步消除乡村消极文化现象,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广大农村阵地。
作者系郴州市环境保
护局副调研员
第四篇: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状调查与分析
3.1.调查目的为配合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全面掌握汕头市交通现状,特别是交通需求特征、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客流分布等情况,从
交通供需两方面分析和评价汕头市公共交通现状,并指导远期交通需求特征和规模的预测。
3.2.汕头市公共交通基本情况
汕头市从1953年12月成立第一家公交公司——汕头市公共交通公司以来,从 1条线路、2台公共汽车发展至今,截止2004年3月,已开通36条公交线路,营运线路里程507公里,投入车辆435辆(折合495标台),到2003年共运送乘客7168万人次。截止2004年3月,有经营企业8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 家,中外合作企业1家,有限责任公司4家。8家企业累计注册资金4229万元,职工总数1192人,离退休人员266人;资产总额12752万元,负债总额4195 万元,资产负债率38%,净资产8556万元;到2003年底,营运收入达7922 万元,亏损578万元。
3.3.调查方案简介
为配合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全面掌握汕头市公共交通供需特征,于2002 年1月至3月底进行调查工作。由同济大学制订
调查方案,汕头市交通局具体组织安排,汕头市统计局城调队和各公交企业配合展开。调查工作共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汕头市公交车客流跟车调查
汕头市城镇居民出行调查
2004 年初,由于汕头市行政区划的变动,为全面掌握行政区划变动后的汕头市公交情况,同济大学再次对汕头公交开展了 调查工作。
由同济大学制定调查方案,汕头市交通局具体组织安排,汕头市各公交企业配合展开。本次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部分:
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汕头市公交车客流跟车调查
汕头市站点问卷调查
2005年5月,为了深入汕头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同济大学对潮阳潮南、澄海和市区南岸开展了调查工作。调查方案由
同济大学出具,汕头市交通局具体安排,对各区相关企业进行了访问调查,并在实地进行了考察。本次调查工作分为三部分:
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
专家和群众代表座谈会
线路实地考察
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总报告
3.现状调查与分析
3.3.1.2002 年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表 3-1
主要调查走访对象
汕头市交通局
汕头市旅游局
汕头市南翔巴士有限公司
澄海市交通局
汕头市国土资源规划局
汕头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汕头市南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潮阳市公共汽车 公司
汕头市统计局
汕头市深展巴士有限公司
汕头市礐石汽车总站
汕头市交警支队
汕头市冠忠巴士有限公司
澄海市汽车运输总公司
3.3.2.2004 年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表 3-2 主要调查走访对象
汕头市交通局
汕头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汕头市南翔巴士有限公司
澄海区、潮阳区交通局
汕头市国土资源规划局
汕头市冠忠巴士有限公司
汕头市南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澄海汽车运输总公司
汕头市交警支队
汕头市深展巴士有限公司
汕头市礐石汽车总站
潮阳汽车运输总公司
3.3.3.2005 年公交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调查
表 3-3 主要调查走访对象
澄海区交通局
潮阳区交通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
潮南区交通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
濠江区计委
濠江区国土资源部门
汕头市礐石汽车总站
澄海汽车运输总公司
潮阳汽车运输总公司
走访调查中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汕头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
1、汕头市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数量和交通工具结构现状导致现有公交客源不足,市场和企业脱节;
2、汕头市外来人口少,运力和线路增加了很多,但公交市场变化不大,企业截至2003年亏损680万;
3、摩托车、残疾人车和人力三轮车数量较多,严重瓜分了汕头市的公交市场。企业亟需限制摩托车和人力三轮车的政策出台;
4、汕头市公交企业正处于一定意义上的整合之中,企业改制正在进行。
汕头市深展巴士有限公司:
1、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和残疾人车数量的大幅增长,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公交成本增加;
2、汕头市公交占有率较低,道路拥挤,企业缺乏必要的停车和维修场地,投资者举步维艰,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鼓励措施。
汕头市冠忠巴士有限公司:
1、汕头市目前公交企业数量偏多,造成公交市场的过度竞争,企业规模亟需整合;
2、新增线路效益不佳,对今后新增线路持保留意见。
汕头市南翔巴士有限公司 :
1、企业规模小,经营状况较两年前相比没有太大改善;
2、新增线路企业建议采用招投标形式,为使公交企业良好循环,并扩大规模,应取消有偿费,而采用信誉招投标方式。对
原来无偿、为竞争的线路,在规定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因全部进行重新竞投。
汕头市礐石汽车总站:规划适应考虑供需平衡,切忌重复投资,对开行从汕头市直接至潮阳、潮南的的公交线路持保留意 见。
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总报告
3.现状调查与分析
潮阳区交通局、潮阳区公共交通总公司
:潮阳、潮南地区大部分为农村人口,出行率低,因此公交规划要考虑潮阳潮南区
城镇的空间布局和人口往来出行的实际情况(很多农村人口在潮阳潮南中心区工作经商,但居住在乡镇)。
潮阳潮南区相关各部门: 1、在公交方式选择上要进行长远考虑,由于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目前常规公交还难
以满足大汕头的公交出行需求,那么大运量公交方式在未来发展中必将得到重视; 2、潮阳潮南区目前没有正规的车辆维修 站场和保养站场,需要引起规划的重视; 3、潮阳潮南区目前有序运力剩余,居民出行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其中主要是无
序竞争太严重,特别是非法运营猖獗无法遏制,而此次规划应该担负起引导交通客运向健康方向发展的重任; 4、规划时要
考虑旅游景点的布局,潮阳区旅游景点占的比例非常高,礐石大桥年票制的实施导致游流的大量增长,公共交通规划应该 考虑到一些重要景点的覆盖; 5、目前短途运输应该为大潮阳布局,公交线路则潮南潮阳分开布局并进行有机衔接; 6、每
个镇要有开到汕头的公共线路; 6、区与区之间南北方向和广汕公路沿线的线路需要加强。
汕头市交警支队 : 1、大力发展公交,现阶段公交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缺乏必要的投入,缺乏适当的优惠政策。
2、应进一步加大摩托车、残疾人车和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的整治力度。
澄海区交通局、澄海区公共交通总公司 : 1、必要的政策、法规、规范,企业规范经营无法可循,经营没有方向。
2、澄海内部交通网络自成体系,城乡一体化模式建议采取在汕头市和澄海分别建立中转换乘枢纽,而不采取直接延伸的模式。
第五篇:学校德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学校德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学校德育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人们对它普遍寄予无限的期待,期待它应该承载最多的德育权利与义务,期待它把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送进学校,出来时是一幅锦绣前程的名画。虽然这个期待不切合实际,实现它有相当大的困难,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因为期待是对我们的信任,期待是对我们最好的评价。
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实施学校德育工作时,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坚持以德为先的理念贯彻到办学和教学整个过程中,并不断地创新德育工作形式,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的感染力,并增强性、实效性。然而,学校德育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并非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人心思钱,人心思玩、人心浮躁、人性冷漠、独生子女、隔代养等突出问题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境外,这无疑给学校管理者或教育者,无论在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上、还是工作难度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要求学校管理者或教育者除要勇敢面对之外,更要深入调查分析现实德育工作的针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有效途径。
(一)学校德育现状及分析
1、德育内容上,存在假、大、空现象。
①德育内容停留教材上。虽然新教材要求课程生活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还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考的层面上。全省一面、千人一面的教材,造就出全县一样的教案、造就全县一样的练习册、造就全县期末统一的试卷,这些运用教材的做法,怎么能为孩子创造适合的环境,这怎么能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教材与生活两张皮,教材与生活相脱节。
②德育内容陈旧,停留在过去的和现存的东西,没有针对性。一是几年共一教 案,几年共一讲稿,几年共一活动设计:如:国旗下的讲话,是去年的,今年再讲;难道今年的开学、放学典礼人与物跟去年是一样的吗?二是次次用别人的东西。德育会议上的讲座,全是下载的或翻新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稿偷梁换柱,班主任总结也是千篇一律,心得体会更不用说了,雷同的大有人在,三是德育内容停留在框框条条之中,没有做到与时倶进,没有将传统教育赋予新的育有作用
1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毫无意义。如果现在搞“福娃进北京”活动会怎么样?
③德育内容大而全,无可操作性。如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题目对小学德育活动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教育,无论你搞再多的东西,操作是困难的,并且没有好的结内容。试想象一下,这教果。(其实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分解成小题目、小的活动去做)
2、办学理念、德育观念上。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唯分数论。
开学时,学校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而班主任真正按学校要求做的人不多,政教处发的《好习惯歌谣》,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检查的结果仍然有三个班不能背;班会、队会被占用的现象大有人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更不现实,教师怕耽误教学进度,影响学生考试;殊不知如果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教师耽误的时间更多,遇到的麻烦更大。其实真正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办学理念出现偏差,教师德育观念出现偏差,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出现偏差。
3、德育形式上,表现单一。重形式,轻落实。德育形式不能总是停留在一种形式里,诸如发一份文件,开一次会议、开办一次讲座、开展一个活动、搞一个启动仪式、举行两次检查;或是单一的说教、批评、交流、评价。这些单一的陈旧的模式,其实是造成德育现状的根本原因。德育形式应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多元的改变;德育的效果很多时候取决于德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我们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特点是需要德育形式常换常新的,好奇是他最基本的条件,接受新奇的事物的应激反应是学生根本的表现。实践证明,越是新奇的教育方式,越是新奇的德育形式,学生越是好奇,越是容易接受。当然只有在接受的前提下,才有希望进行下一步的行为改变和意识升华。
4、学校德育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程度地被染化、软化和同化。当前,有极少数学校教育者存在轻松思想,不是自己的事,坚决不做;是自己的能避就避,尽量不做,留给别人做,留给爱做事的做;升旗仪式不到场,班会、队会不开或三言两语就结束,想学习的人很少,有时间就进行娱乐活动。当前在管理者、教育者中,也存在着为评职而工作的现象。只要有利于评职的事,无论是备课、讲课、听课还是写论文,都毫不犹豫地接受,评上后却不同
了,学校安排其做事,却判若两人。评上中高的教育者更不用说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存在,学校德育环境不坏才怪。
当前,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原因,学校德育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行政化”的影响,校长无法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如:晋升、评职、评模、进人上不能完全、正常地按公正的程序走下去,这大大地影响教育者乃至管理者的积极性,要知道教师是实践德育的主体,是将德育多样化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德育形式的创新和操作取得效果。如果失去了积极性的教师、校长,那他还有激情地去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吗,不可能。只能是按照原本的教育方式,采用说教、语言评价、单一指导等简单、粗俗的方法去做,当然这将对德育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直至德育教育失败。
(二)学校德育应对策略
1、找准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治理卫生环境为切入点,以少先队阵地为依托,建立学生文明监督岗,实行“星、卡”管理机制,开展“文明月”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加强学生卫生意识的培养,并在全校广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路队、文明教室、文明学生评选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乐在其中,乐有所获。这为学校文化建设真正起到实质作用,更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
2、抓住德育工作的基本点。作为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有两个:一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德育的全过程。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德育要求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乃至日常言谈举止上都始终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尊严,学生才能听其言,信其道。为此,必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把它放在队伍建设的核心地位,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来抓实抓好,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建立一支具有爱岗敬,业、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尽心尽职、爱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抓住德育工作的平衡点。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把握教师道德与教师利益、教师责任与教师义务、对教师制度管理与对教师人文关怀的对等和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能调动实践德育的主体的创造性。在抓学生养成教育时,要把握学生心理需要、成长需要与品德讲授要求的平衡点。
4、抓住德育工作的关键点。一是强化选拨、管理德育队伍机制。班主任应通过自我推荐、辅导员推荐、学生推荐、学校审核来聘任,一经聘任后,再由班主作任邀约其他教师,除此之外,应落实教育部制订的《班主任新规定》。同时对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拨也要严格按科学程序进行操作,只在打造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知识过硬、能力过硬的德育管理干部,那德育工作效果就十分明显。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德育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用贴近学校、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社会趣味性的故事,真切地反映出少年儿童的喜怒哀乐,巧妙地引导他们认知学理,语言富有儿童情趣,使用他们感到亲切、事迹真实,象在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做事的热情,引导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榜样的激励下成长进步。三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品德是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结构,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导致认识结构的发展。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规范、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一种以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进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中去体验,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为体验情境,让他们感受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得出有益的心理准备,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
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