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辞退福利财税处理
关于辞退福利的财税处理
一、释义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由于导致义务产生的事项是终止雇佣而不是为获得职工的服务,企业应当将辞退福利作为单独一类职工薪酬进行会计处理。
二、辞退福利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其应用指南,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不计入资产成本,只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职工薪酬—辞退福利”(本科目项目核算归属于人力资源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科目。
(一)、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12个月内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
1、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职工经济补偿
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职工经济补偿即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企业应当根据辞退计划条款规定的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辞退职工经济补偿金额。
(1)进行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 — 辞退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2)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同时代缴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职工经济补偿
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职工经济补偿即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 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计提辞退职工经济补偿金额。
(1)进行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预计负债—辞退福利
(2)实际支付时: a、计提数小于实际发生数
借:预计负债—辞退福利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b、计提数大于实际发生数
借:预计负债—辞退福利
贷:管理费用—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代缴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二)、对于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12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本准则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即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如果公司有流动性贷款可以参照贷款利率,如没有可参照银行基准利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辞退福利金额。具体情况如下:
1、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职工经济补偿且在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12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1)因辞退福利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管理费用 —职工薪酬 — 辞退福利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2)各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同时:
借:财务费用 — 利息支出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代缴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职工经济补偿且在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12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
(1)因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时: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借: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预计负债—辞退福利(2)实际支付时:
a、计提数小于实际发生数
借:预计负债—辞退福利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b、计提数大于实际发生数
借:预计负债—辞退福利
贷:管理费用—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3)各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同时:
借:财务费用 — 利息支出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代缴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三、辞退职工经济补偿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税务规定
(一)辞退经济补偿金的个人所得税税务规定
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涉及到个人所得税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
2、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3、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4、向提前退休人员及内部退养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5、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二)辞退补偿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辞退福利个人所得税相关计算及申报
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辞退补偿收入个人支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失业保险费 – 本企业工作年限*3500
2、适用税率的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除以本企业工作年限,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法规确定适用税率,然后计算出年应纳税额,年应纳税额乘以本企业工作年限,计算得出实际应纳税额。
3、个人所得税申报
(1)一次性支付职工补偿金申报
根据1、2计算出应纳税额,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中工资薪金-一次性取得补偿收入中填写,然后进行申报。具体申报详见下表。
(2)分次性支付职工补偿金申报(实际遇到时再仔细研究)2.1工作年限的确定
分次支付金额/应付金额若不为0.5的整数倍,则按照商数向下取整确定工作年限。2.2 扣除限额的确定
按照工作年限与申报年限比例具体分摊。
四、辞退职工经济补偿企业所得税的税务规定
离职经济补偿金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不属于合理工资薪金范畴,企业支付给离职人员的离职补偿金不可以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并且不得作为计算职工福利费等的基数。但其属于与收入相关的其他必要性支出,可在所得税前扣除。
(一)、辞退经济补偿金所得税前扣除确认的条件
1、职工从企业离职,并在当期汇算清缴前企业实际支付辞退补偿金,汇算清缴时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2、职工从企业离职,虽企业在当期已提取辞退补偿金,但在当期汇算清缴前企业尚未 实际支付这笔款项,在汇算清缴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以前年度为职工提取辞退补偿金,在本期汇算清缴前企业已实际支付,在汇算清缴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二)、辞退补偿金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填报
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从中可以看出,一是条例中的列举不包括员工辞退福利;二是被辞退员工不是“任职或者受雇”,因此不应作为工资薪金。会计处理时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因此在填写汇算清缴时应该在期间费用明细表中反映。具体见下表:
2、如企业涉及到上述四
(一)2、3两种情况,需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反映。具体见下表:
五、相关财税政策
本文中涉及相关财税政策具体参见附件。附件: 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第四章 辞退福利
第二十条
企业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应当在下列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一)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
(二)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本准则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第二十二条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适用本准则第十二条关于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除上述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企业应当适用本准则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一)服务成本。
(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三)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为简化相关会计处理,上述项目的总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三、辞退福利
(一)辞退福利包括:(1)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2)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
辞退福利通常采取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也有通过提高退休后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福利的标准,或者将职工工资支付至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的方式。
(二)满足本准则第六条确认条件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的辞退福利应当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正式的辞退计划或建议应当经过批准。辞退工作一般应当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因付款程序等原因使部分款项推迟至一年后支付的,视为符合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条件。
(三)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的规定,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辞退计划条款规定的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建议,应当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规定,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符合本准则规定的应付职工薪酬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
近接一些地区请示,要求对企业在改组、改制或减员增效过程中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而支付给被解聘职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加以明确。经研究,现规定如下:
一、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通知自1999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第二篇:会计跨财税处理
会计跨财税处理
1、跨报销的一些费用能否列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2号)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实务中经常会涉及到跨期费用的处理,通常对于跨月不跨年的费用,财税部门的监管相对较松,但对于跨年费用往往口径较紧,企业在汇算清缴时应该将跨年费用作适当调整,使其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2、跨老合同应在何时缴纳营业税? 对2008年12月31日(含12月31日)之前签订的在上述日期前尚未执行完毕的劳务合同、销售不动产合同、转让无形资产合同(以下简称跨老合同)的有关营业税政策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跨老合同实行营业税过渡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2号)中明确规定,跨老合同涉及的境内应税行为的确定和跨老合同涉及的建筑、旅游、外汇转贷及其他营业税应税行为营业额的确定,按照合同到期日和2009年12月31日(含12月31日)孰先的原则,实行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执行的过渡政策。
3、预收跨物业费如何计算营业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依据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第十二条所称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根据上述规定,预收跨物业费如为提供应税劳务发生过程中收取的款项应全额缴纳营业税。
4、跨期暂估入库存货税前扣除应统一标准
对跨取得发票的暂估存货是否需要进行所得税调整,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对企业已经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的材料物资应按计划成本、暂估价值或其他合理价格暂估入账,税务机关需对暂估入账存货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未通过审核的,一律调整其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通过审核的,在5月31日前取得合法票据的,按规定已计入损益部分允许所得税前扣除,未计入损益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允许与其收入配比时据实扣除;在5月31日后取得合法票据的,不管内计入损益还是作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均一律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bre6 S P@
5、跨缴纳税费哪些不需调整账务?
企业跨缴纳的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在上应计未计的情况下,可以计入缴纳当期的管理费用,而不必作账务调整。除此以外,跨缴纳的其他税费,即使费用所属并未计提,也不得计入缴纳当期的管理费用,如果已经计入了当期的管理费用,必须将这部分费用作账务调整,否则,把不属于本期的费用作为费用支出,就是属于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违法行为。
6、哪些账簿可以跨使用?
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簿等,由于材料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抄写工作量大,因此可以跨年使用,另外各种备查簿也可以连续使用。
第三篇:餐费的财税处理
餐费的财税处理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取得许多餐费发票而有些企业财务人员,见到餐费发票就列入业务招待费核算,不仅财务核算不能反映业务的真实情况,而且会给公司造成多交税金的损失。
一、开办费与餐费
(一)、财务处理
以前财务核算将筹建期间交际应酬费计入“开办费—其他费用”科目,并一般按五年摊销,但现在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与主要帐务处理”(财会[2006]18号)关于“管理费用”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主要帐务处理中开办费包括筹办人员职工薪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可以看出开办费中不包括业务招待费。公司筹建期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记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二)税务处理
1、开办费的税务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关于开(筹)办费的处理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①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大地税函[2009]18 号)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支出,在国家税务总局未出台新的规定之前,暂按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即企业可以从生产经营当期一次性扣除。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不包括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的开办费中,如包括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应按照税法规定执行,即此两项费用税前扣除的前提必须有销售(营业)收入。”
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2号)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当年没有销售(营业)收入的,全额进行纳税调增。
二、差旅费与餐费
(一)、财务处理
公司人员出差报销的票据中餐票首先分清哪些是出差人员的正常餐费支出,哪些是招待客户的支出。企业对于也差人员的餐费支出可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6]313号)的规定:“ 第十三条 出差人员的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实行定额包干,每人每天50元。”进行报销,对在标准范围内的属于个人正常差旅餐费支出计入“管理费用——差旅费”、“营业费用——差旅费”等科目,将超标准范围及招待客户的餐费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营业费用——业务招待费”等科目。
(二)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 84号文件规定:“第五十二条 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可见计入差旅费的餐费支出,属于正常的经营支出,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但如果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材料的,需提供证明材料。
对超标准范围及招待客户计入业务招待费的餐费,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2号)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的规定执行
三、会议费与餐费
(一)、财务处理
公司内部人员开会租用当地的酒店或宾馆作会所,安排统一的就餐,各办事机构或分子公司的人员来公司开会期间的餐费报销的票据中餐票,企业可参照《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国管财〔2006〕426号)的规定:“第十条 会议费开支范围会议费开支包括会议房租费(含会议室租金)、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办公用品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会议主办单位不得组织会议代表游览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也不得宴请与会人员、发放纪念品及与会议无关的物品。第十一条 会议费开支标准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在综合定额控制内据实报销。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如下:
会议类别 房租费
伙食补助
其他费用
合计
备注
一类会议
250 80 70 400 含会议室租金
二类会议
170 80 50 300 同上
三类会议
80 30 260 同上
”进行报销,对在标准范围内的属于与会人员在标准范围内餐费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会议费”等科目,将超标准范围及招待客户的餐费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营业费用——业务招待费”等科目
(二)税务处理同上
四、董事会费与餐费
企业的董事会费是指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董事会的职能而支付的费用,如:董事会开会期间董事的差旅费、食宿费及其它必要开支。董事会费的开支及标准,一般由董事会决定。董事会决定的开支,凡本期实际发生的,均可作为当期的费用列支,但是,以董事会名义支付的招待费、礼品费以及其它属于交际应酬性质的支出,都不得作为董事会费支出,而应计入企业的交际应酬费。
(一)、财务处理
公司召开董事会的餐费支出只要在董事会决定标准以内都可作为当期的费用列支,计入“管理费用—董事会费”科目。对于以董事会名义支付的招待费、礼品费以及其它属于交际应酬性质的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二)税务处理同上
五、职工福利费与餐费
公司年末的员工大会餐;加班工作餐的餐费支出;公司为解决职工的午餐问题,统一由某酒店供餐,公司统一时餐厅开具的餐费发票,在账务处理中,应做为“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核算,而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核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2号)规定:“第四十条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六、业务招待费与餐费
业务招待费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费用支出,主要有:餐饮、住宿费、香烟、食品、茶叶、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产生的费用等支出。
业务招待费中的餐费是为了招待客户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招待费用,税务处理上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2号)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的规定执行。企业要想充分利用好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控制:
假设某公司当期销售(营业)收入为A,当期列支业务招待费为B,则按规定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60%B,同时要满足小于5‰A的条件,令60%B = 5‰A,可以得出B=8.33‰A,企业可根据公司的销售收入预算,利用上述公式算出业务招待费预算,严格按照该业务招待费预算金额进行控制,使当期业务招待费金额小于或等于当期销售收入的8.33‰,就可以充分利用好业务招待费的限额。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对生产经营中餐费要进行正确分类,根据不同业务性质进行不同的财务与税务处理。
业务招待费的税收筹划
一、充分利用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基数
《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2号)明确,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的扣除限额时,其销售(营业)收入额应包括条例规定的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视同销售收入三大部分。《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将资产(自制或外购)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交际应酬、职工奖励或福利、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等移送他人的情形,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上述的视同销售行为,应及时调增当期销售收入,以扩大当期销售(营业)收入额净额,从而提高业务招待费扣除比例。
二、充分利用业务宣传费进行筹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四条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在实际工作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项目内容,比如: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相反,企业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也可以列为业务招待费支出。
鉴于上述政策和筹划空间,可以根据支出项目性质合理实施税收筹划。如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置“业务招待费”和在“销售费用”科目下设置“广告宣传费” “展览费”明细科目,“广告宣传费”核算为社会宣传产品或商品而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刊登、广播业务广告等所支付的费用及设置的宣传栏、橱窗,印刷的宣传资料和购置的宣传品。“展览费” 核算为开展产品或商品的促销活动或宣传产品而举办产品展览、展销会所支出的各项费用。同时及时将公司“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明细科目核算的费用数额与已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总额)比较,发现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用两者“近似”项目进行调整。
三、充分利用会务费政策规定
会务费实际上也是招待,但和一般的招待不同。会务费是召集外单位人员或本企业员工举办会议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如行业会议、营销会议、年终总结会议等费用是可以进入会务费支出的。要注意的是,报销会务费时,必须附有会务文件、会务人员签到表、发票、会议纪要等报销凭证,否则税务上要作为招待费处理。
四、充分利用差旅费中的伙食补贴和公杂费补贴
第四篇:债转股财税处理解析
债转股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解析
史成泽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系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从2012年开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回落,难以重现高速增长态势,进入低增长阶段。文章对我国财政收入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未来应对我国财政收入形势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 低增长;原因剖析; 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史成泽(1966—),男,宁夏中卫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教育。
《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2011年11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7号,以下简称“工商总局57号令”)的出台,是一项推动企业减轻债务负担、破解经营资金困难的重要举措,在企业资产重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使得企业债转股业务越来越趋于频繁。由于该业务属于非常规业务、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税收上还有一些困惑尚待解决。
一、对转股债权的要求解析
工商总局57号令第三条规定了可以用于转股的债的范围,主要包括基于合同产生的债务、法院判决产生的债务、破产重整或和解产生的债务。按照业务发生的可能性,我们重点研究合同之债。
工商总局57号令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公司经营中债权人与公司之间产生的合同之债转为公司股权,债权人已经履行债权所对应的合同义务,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者公司章程的禁止性规定”。
如果解析一下这条规定,那对于税法要求来说,也是适用的。比如,这个债权债务应该有合同的支持,形成债权债务的业务本身应该合法,债权人已经履行债权所对应的合同义务等等。具体来说,没有签订合同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无法证明债权人已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对此存在争议或诉讼的,原始资料缺失,应开具发票而没有开具发票的,暂估确认的,都不能用于债转股。这不仅是工商部门要检查的,而且税务部门也是要检查的,企业初步的解决办法是审计和评估。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应更关注债权债务的合法性,凭证资料的合规性,无
论是从债权人应收款项角度审计,还是从债务人应付款项角度审计,都应该双重执行函证和替代审计程序,以确保债权债务账面价值的准确性;评估师评估过程中,应更关注评估模型的恰当应用,是现金流量折现,还是假设清算,以确保债权债务的公允价值准确,从而保证转股金额公允,如果这个评估价值出问题了,那以后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意义就不大了。
工商总局57号令第六条规定:“债权转股权作价出资金额与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不得高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七十。”这是对债转股比例的明确限制。
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
假设A公司为债务人,B公司为债权人,A公司因采购B公司生产的原材料而形成应付账款300万元,B公司已确认应收账款300万元,并计提了10万元的坏账准备。形成该债权债务的购销业务合法有效。
A公司聘请评估师对其资产作出整体评估,其中“应付账款——B公司”账面价值30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
A公司股东与B公司达成债转股协议,B公司将应收A公司债权中200万元转为对A公司的投资,其中,1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100万元作为资本公积,占A公司注册资本的60%。
假设A、B公司双方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在债转股前后若干年内,双方都不产生亏损,除本文第三部分“税务处理”所列业务外,也都没有任何业务发生,B公司对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1.如果A、B公司双方都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A公司:
借:应付账款——B公司 240 贷:实收资本 100 资本公积 140 说明:债转股在A公司整体资产评估后,确认的是公允价值,由于300万元的负债相当于公允价值250万元,则公允价值200万元的负债对应的历史成本应该是240万元。以下不再说明。B公司:
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 230 坏账准备 10 贷:应收账款——A公司 240 2.如果A、B公司双方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我们通过以上例子可知,特殊性税务处理与一般性税务处理最终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将税款递延了,使企业获得了时间价值上的好处,递延的原因是企业发生该重组业务过程中几乎不涉及现金流,即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来纳税。如果企业债务重组后不再进行股权转让,或者企业被允许以足够低的价值转让股权,那这个企业所得税款可能就会被无限的递延下去。“不再进行股权转让”意味着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了,“被允许以足够低的价值转让股权”,意味着企业所得税被“无限的传递”给了新的股东。
参考文献:
[1]徐科.财政收入挥别高增长时代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意在调结构[N].证券日报.2013-7-5(A02)
[2]王晔君.中央财政收入今年恐难完成预算[N].北京商报.2013-6-28(A05)[3]杜丽娟.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地方“入不敷出”缺口放大[N].中国经营报.2013-1-28(A05)
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宁夏 银川市西夏区大连西路531号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收件人姓名:史成泽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750021 联系电话:***(0951)5618923 电子信箱:schze@163.com
第五篇:土地出让金财税处理
返还土地出让金的财税处理
出于招商引资等需要,某些地方政府会向开发商返还土地出让金,用于企业经营奖励、财政补贴等。
案例
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购入土地100亩,与国土部门签订的出让合同价格为10000万元,企业交纳土地出让金10000万元。协议约定,在土地出让金入库后,以财政支持的方式给予乙方补助3000万元作为奖励,但未具体规定资金的专项用途。
税务处理
(一)营业税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所称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有偿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前款所称有偿,是指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本案例中,房地产企业(乙方)取得政府奖励企业的3000万元,但未发生《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因此不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本案例中,房地产企业(乙方)取得政府奖励或财政补贴3000万元,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需要进行具体判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规定,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对此进一步明确,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1.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2.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3.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本案例中,由于土地出让协议未规定资金的专项用途,因此不符合财税[2011]70号文件所称的“不征税收入”的3个条件之一,不能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企业应在取得政府奖励或财政补贴3000万元时,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土地增值税
企业在实际交纳土地出让金10000万元后,全额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根据《土地增值税》相关法规规定,土地增值税按照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扣除项目中“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规定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实务操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到政府返还的“土地出让金”或政府给予的补偿返还款,虽然是政府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种补助,是企业的一项营业外收入,但实质上是政府给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价款的折让,因此应扣减土地成本。返还3000万元地价款,实质上并不是“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的范畴。因此,企业取得的返还款3000万元,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应抵减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该观点与大连市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的通知》(大地税函[2008]188号)观点一致,即“纳税人应当凭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下发的《土地批件》、《土地出让金缴费证明》以及财政、土地管理等部门出具的土地出让金缴纳收据、土地使用权购置发票、政府或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等合法有效凭据,计算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凡取得票据或者其他资料,但未实际支付土地出让金或购置土地使用权价款或支付土地出让金、购置土地使用权价款后又返还的,不允许计入扣除项目。”
此外,青岛市地税局《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税款清算管理暂行办法》(青地税发[2008]100号)规定,对于开发企业因从事拆迁安置、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原因,从政府部门取得的补偿以及财政补贴款项,应抵减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金额。
(四)契税
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10000万元,应全额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按全额征收契税。
(五)会计处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乙方)取得3000万元政府奖励或财政补贴,收到奖励或补贴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000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00000 政府收储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是否缴纳营业税
【问题】
我公司因政策性关停,政府将我公司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评估后收储,并按照评估价将出让金返还我公司,是否缴纳营业税? 【解答】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规定,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20号)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中关于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包括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以及土地管理部门报经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该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
综上所述,你公司因政策性关停,政府将你公司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评估后收储,按照评估价将出让金返还你公司,你公司对收到的出让金返还款可以不缴营业税。
取得政府返还土地出让金:形式不同 处理各异
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是土地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建设回迁房、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对开发商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后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实行按一定比例或额度返还的政策。由于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约定返还的条件和形式不同,对开发商取得的返还款是认定为财政性资金,还是认定为经营性收入,其税务处理也不尽相同。
一、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建设购买安置回迁房
案例1: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购入土地100亩,与国土部门签订的出让合同价格为10000万元,企业已缴纳10000万元。协议约定,在土地出让金入库后以财政支持的方式给予乙方补助3000万元,用于该项目10000平方米回迁房建设,回迁房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动迁户。
(一)营业税
本案例实际上是政府主导拆迁,由政府出资购买回迁房,用于安置动迁户。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属于销售回迁房行为。
鉴于拆迁房屋行为的特殊性,在返还款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上,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纳税人有条例第七条所称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或者本细则第五条所列视同发生应税行为而无营业额的,按下列顺序确定其营业额:
(一)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
(二)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发生同类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核定;
(三)按下列公式核定:营业额=营业成本或者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笔者认为应区分以下三种情形进行处理:
1、返还款相当于回迁房营业税组成计税价格确认收入的部分。
如果返还款3000万元相当于回迁房组成计税价格确认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取得售房3000万元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
2、返还款大于回迁房组成计税价格确认收入的部分。
土地出让金返还协议如果约定返还款大于回迁房组成计税价格确认收入,则取得的土地出让金返还应作为销售回迁房收入,征收营业税。大于回迁房组成计税价格确认收入的部分,如用于其它事项,可以按实际情况,进行营业税判定。
土地出让金返还协议如果没有约定返还款大于回迁房组成计税价格确认收入的部分的特定用途,应视同购买回迁房的价款或价外费用,征收营业税。
3、返还款小于回迁房组成计税价格确认收入的部分。
开发商取得土地出让金返还款小于回迁房组成计税价格确认收入,则取得的土地出让金返还应作为销售回迁房收入,征收营业税。返还款与计税价格确认收入的差额部分,属于营业税实施细则中的价格明显偏低,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应视同销售,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本业务属于政府主导的拆迁安置工作,由政府部门将土地出让金部分返还开发企业,该款项是开发企业销售回迁房取得的收入,应当并入所得计征企业所得税。
根据《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规定: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对此进一步明确:“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由于此业务属于政府采购行为,不属于不征税收入所对应的财政性资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到的土地款返还实为一种补贴收入,按照上述政策规定应当作为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土地增值税
1、返还款相当于回迁房土地增值税确认收入的部分。
如果返还款3000万元相当于回迁房土地增值税确认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取得售房收入3000万元收入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10000元全额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金额。
2、返还款大于回迁房土地增值税确认收入的部分。
土地出让金返还协议如果约定返还款大于回迁房土地增值税确认收入的部分,用于其它事项,可以按实际情况,进行土地增值税是否征收的判定。
土地出让金返还协议如果没有约定返还款大于回迁房土地增值税确认收入的部分的特定用途,应抵减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金额。3,返还款小于回迁房土地增值税确认收入的部分。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条例第二条所称的收入,包括转让房地产的全部价款及有关的经济收益”。如果返还款3000万元小于回迁房土地增值税视同销售确认的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取得的返还款3000万元全部计算售房收入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根据《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其收入按下列方法和顺序确认:1.按本企业在同一地区、同一销售的同类房地产的平均价格确定;2.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当年、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确定。属于《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九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第三种情形明确,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对开发商取得土地出让金返还款小于回迁房土地增值税确认收入的部分,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
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10000元全额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金额。
(四)会计处理
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建设购买安置回迁房,企业应做营业收入处理。
收到返还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预收账款 3000 完工结转收入时:
借:预收账款 3000 贷:营业收入 3000
二、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拆迁
目前招拍挂制度要求土地以“熟地”出让,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开发商先期介入拆迁,政府以生地招拍挂,由开发商代为拆迁。在开发商缴纳土地出让金后,政府部门对开发商进行部分返还,用于拆迁或安置补偿。案例2: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购入土地100亩,与国土部门签订的出让合同价格为10000万元,企业已缴纳10000万元。协议约定,在土地出让金入库后以财政支持的方式给予乙方补助3000万元,用于该项目10000平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拆迁费用支出。国土部门委托房地产开发公司代理进行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并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约定返还的3000万中,用于拆迁费用1000万元,用于动迁户补偿2000万元。企业实际向动迁户支付补偿款1500万元。
(一)营业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20号)第二条规定:“纳税人受托进行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并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过程中,其提供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劳务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其代委托方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拆迁补偿费的行为属于”服务业—代理业“行为,应以提供代理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代委托方支付的拆迁补偿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返还款3000万中,取得的提供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劳务取得的收入1000万元,应按建筑业缴纳营业税30万元。代理支付动迁补偿款差额,应按“服务业——代理业”缴纳营业税75万元。
(二)企业所得税
返还款3000万元中,取得的提供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劳务取得的收入1000万元,扣除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差额应计入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代理支付动迁补偿款差额,应计入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实际发生的与上述业务相关的营业税等税费,可以在发生当年扣除。
(三)土地增值税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取得的返还款3000万元中,属于提供建筑物拆除、平整土地劳务取得的收入和代理服务取得的收入,不属于转让不动产收入,因此,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此收入不计算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
(四)会计处理
先期支付拆迁补偿款和进行拆迁时:
借:其它应收款 1500 其它业务支出 1000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2500.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支付动迁户补偿款和拆迁费用时,企业应冲减往来和做其他业务收入处理。
收到返还款时,代理支付动迁补偿款业务: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其它应收款 1500 其它业务收入 500 收到拆迁工程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其它业务收入1000
三、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开发项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生地招拍挂出让土地后,政府为减轻开发商的负担会以土地出让金返还的形式,对开发商用于开发项目相关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部分的补偿。
案例3: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购入土地100亩,与国土部门签订的出让合同价格为10000万元,企业已缴纳10000万元。协议约定,在土地出让金入库后以财政支持的方式给予乙方补助3000万元,用于该项目外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防洪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一)营业税
项目外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防洪等基础设施工程所需要支出,按土地出让协议规定,是应该由政府承担的。
本案例符合BT(即“建设—移交”)投融资建设模式(以下简称BT模式)的特征。即房地产开发企业将该项目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防洪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完工后,移交给政府。
对此开发企业取得基础设施建设返还款业务,BT模式下的营业税处理如下:
1、无论其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具备建筑总承包资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认定为建筑业总承包方,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2、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返还款,应全额缴纳建筑业营业税,并全额开具建安发票。如果协议约定返还款用于项目内应收开发企业自行承担的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防洪等基础设施工程支出,则应按企业取得政府补贴处理,不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本案例中企业取得的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收入3000万元,扣除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差额应计入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实际发生的与上述业务相关的营业税等税费,可以在发生当年扣除。
(三)土地增值税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企业取得的返还款3000万,属于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收入,不属于转让不动产收入,因此,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四)会计处理
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支付该项目外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防洪等基础设施工程费用时,企业应做其他业务收入处理。
收到返还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其它业务收入 3000.四、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建设公共配套设施
公共配套设施是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是企业立项时承诺建设的,其成本费用应由企业自行承担。而且开发商在制定房价时,已经包含了公共配套设施的内容。
笔者认为此业务实质上是土地出让金的折扣或折让,应收到的财政返还的土地出让金应冲减“开发成本——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企业将建成的公共配套设施移交给全体业主,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因为开发商通过设定房价,从销售给业主的房款中取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
案例4: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购入土地100亩,与国土部门签订的出让合同价格为10000万元,企业已缴纳10000万元。协议约定,在土地出让金入库后以财政支持的方式给予乙方补助3000万元,用于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一)营业税
此业务实际上是由政府出资购买全部或部门公共配套设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属于向政府销售全部或部分公共配套设施的行为。此业务返还款3000万元,应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销售不动产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3000×5%)150万元。
返还款3000万元如小于公共配套设施的成本的差额部分,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这部分应取得的的经济利益,开发商已经通过设定房价,从销售给业主的房款中取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并由销售商品房收入中实现并缴纳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其中,由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后的差额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笔者认为企业取得返还款3000万元,应直接抵扣该项目公共配套设施的建造成本,抵扣后的差额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三)土地增值税
企业在实际缴纳的土地出让金10000元后,全额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笔者认为企业取得的返还款3000万元,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应作如下处理:
1、如可以认定为属于向政府销售全部或部分公共配套设施的行为,即为转让不动产收入,因此,应征收土地增值税。此收入应计算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
2、如不能认定为属于向政府销售全部或部分公共配套设施的行为,企业应将从政府部门取得的3000万元补偿款项,抵减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金额。
(四)会计处理
土地出让金返还用于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收到返还款时,如是补贴行为: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开发成本 3000 收到返还款时,如是购买行为: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营业收入 3000
五、土地出让金返还给其它关联企业或个人
目前土地招拍挂制运作过程中,出于各种考虑,在开发商缴纳土地出让金后,政府部门对开发商的关联企业进行部分返还,用于企业经营奖励、财政补贴等等。
案例5: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购入土地100亩,与国土部门签订的出让合同价格为10000万元,企业已缴纳10000万元。协议约定,在土地出让金入库后以财政支持的方式给予乙方的关联企业丙补助3000万元,用于丙企业招商引资奖励和生产经营财政补贴。
(一)营业税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本案例房地产企业(乙方)未取得收入,也未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不征收营业税。
丙企业取得政府奖励企业的3000万元,但未发生营业税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因此也不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本案例房地产企业(乙方)未取得收入,也未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丙企业取得政府奖励或财政补贴3000万元,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问题,要根据财税[2008]151号及财税[2011]70号文的规定进行判定。如果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土地增值税
房地产企业(乙方)企业在实际缴纳的土地出让金10000元后,全额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乙方企业未取得的返还款,土地增值税清算时,不计收入,也不冲减开发成本。丙企业取得丙企业取得政府奖励企业的3000万元,但未发生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因此,不应征收土地增值税。
(四)会计处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乙方)未取得返还款,会计上不作处理。
丙企业取得3000万元政府奖励或财政补贴。收到奖励或补贴款时,应作如下处理: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0
六、土地出让金返还未约定任何事项,只是奖励或补助
在土地招拍挂制运作过程中,出于招商引资等各种考虑,在开发商缴纳土地出让金后,政府部门对开发商进行返还,用于企业经营奖励、财政补贴等等。
案例6: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购入土地100亩,与国土部门签订的出让合同价格为10000万元,企业已缴纳10000万元。协议约定,在土地出让金入库后以财政支持的方式给予乙方补助3000万元,目的是给企业招商引资的奖励,未规定规定资金专项用途。
(一)营业税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本案例房地产企业(乙方)取得政府奖励3000万元,但未发生营业税条例规定的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因此不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税[2008]151号及财税[2011]70号文的规定,由于本案例土地出让协议未规定资金专项用途,因此,不符合财税[2011]70号文件所称的“不征税收入”的三个条件之一,不能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应在企业取得政府奖励或财政补贴3000万元时,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土地增值税 企业在实际缴纳的土地出让金10000万元后,全额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根据土地增值税相关法规规定,土地增值税按照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扣除项目中“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规定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
笔者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到政府返还的“土地出让金”或政府给予的补偿返还款,虽然是政府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种补助,是企业的一项营业外收入,但实质上是政府给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价款的折让,因此应扣减土地成本。因为返还3000万元地价款,实质上并不是“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的范畴。因此,企业取得的返还款3000万元,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应抵减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四)会计处理
收到奖励或补贴款时: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0 以上各案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购入土地缴纳的土地出让金10000万元涉及契税。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当天就应缴纳契税,计税依据为1000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情形的处理部分税务机关在执行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企业在作出处理时,应首先和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