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税金减免的财税处理浅析
企业税金减免的财税处理浅析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
税金减免是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鼓励或照顾措施。减税是减征部分应纳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应纳税款。减税免税规定是为了解决按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时所不能解决的具体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同时也是税收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税务主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以下简称“43号公告”)有关规定执行,减免税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核准类减免税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减免税是指不需要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
财务处理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应用指南的规定进行处理。1.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应用指南的规定,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1)核准类减免税
43号公告规定:“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应当提交核准材料,提出申请,经依法具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按本办法规定核准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核准确认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
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材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下达之后,所享受的减免税应当进行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减免税资质进行重新审核。
①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借: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②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下达之后,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此时,无需进行会计处理。
③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已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核准后已缴纳税款可以申请退还。若当年退还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若次年退还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备案类减免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的规定,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不属于政府补助性质,无需确认当期损益。
结合43号公告的规定:“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当具备相应的减免税资质,并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笔者认为,若纳税人未及时履行备案手续,其享受减免税优惠的权利,还继续保留,税务机关不得以未履行备案手续为由剥夺纳税人享有的减免税权利。
①若企业符合备案减税条件的,并且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后,即可享受减免税优惠,且无需进行账务处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下列7种项目免征增值税。由于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故,直接按收取的价款作为收入处理,无需单独列示。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②若企业符合备案减税条件的,但未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其不得享受减免税优惠,应按规定申报缴纳相关税款,并且需进行会计处理。借: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③若企业符合备案减税条件的,但未及时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缴纳税款后,后期又履行了相关备案手续,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后,分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缴纳税款后于当年补充履行备案手续享受减免税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缴纳税款后于以后年度补充履行备案手续享受减免税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应用指南的规定,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即,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应予实际收到时进行会计处理。收到当期返还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税收入-政府补助 收到跨年度返还 借:银行存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税务处理
企业享受的减免税款,只涉及企业所得税,不涉及其他流转税问题,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税款均应纳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规定:(1)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2)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即征即退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即时退还,如对软件企业的超3%税负的部分即征即退,退税机关为税务机关)、先征后退(即征即退与先征后退差不多,只是退税的时间略有差异,外贸企业出口一般采用先征后退政策)、先征后返(先征后返指税务机关正常将增值税征收入库,然后由财政机关按税收政策规定审核并返还企业所缴入库的增值税,返税机关为财政机关。如对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第一条的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以上规定可看出,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是否应征收企业所得税主要看是否有专项用途,且是否为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如果不是则应并入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这里需要提醒融资租赁企业注意,融资租赁企业取得的即征即退税款属于“财政性资金”,但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并没有对该即征即退税款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故融资租赁企业取得的即征即退税款不符合财税〔2011〕70号文件的规定,不属于不征税收入,应并入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篇:企业公益性捐赠财税处理浅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公益性捐赠财税处理浅析
企业公益性捐赠财税处理浅析
【摘要】由于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捐赠计量没有详细说明,现实务操作中容易出现核算困难。现行税法对企业非货币性捐赠规定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流转税和所得税处理,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标准和限定。本文以税法允许所得税前扣除的捐赠为例,举例说明经济业务实质相同的捐赠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捐赠方式所承担的税负都不相同,有些行业的捐赠行为所承担的税负甚至超过不捐赠时所承担的税负。建议完善相关捐赠方面的会计制度和扩大税收优惠力度,以规范会计操作和降低企业捐赠成本,促进我国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益性捐赠;会计利润;企业所得税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对外捐赠的行为也日益普遍。捐赠从性质上可分为: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从形式上可分为:货币捐赠和非货币性捐赠;捐赠方式有直接捐赠和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进行的捐赠。由于现行税法明确规定直接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不予确认,此类捐赠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是相同的,但对符合规定的公益性捐赠,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限额标准,所以不同的捐赠形式和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进行捐赠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将对公益性捐赠的财税处理及不同的捐赠形式和不同行业性质企业进行捐赠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产生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一、现行财税政策对企业捐赠在会计、税收处理上的相关规定
1.会计准则对企业捐赠的规定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均未对企业捐赠进行直接的规定,仅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部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的“营业外支出”里提及,规定“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但对捐赠资产的计量及具体账务处理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
2.税收法规对企业捐赠的规定
税收法规对企业捐赠的规定主要涉及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实施细则》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视同发生应税行为”。
《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第十一条规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但以公益活动为目的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在上述税法规定的情形中,会计准则对企业捐赠认定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不属于企业生产的经营费用,要求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直接扣除。而税法对企业捐赠则明确要求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流转税和所得税处理,并且捐赠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规定有标准和限定。
二、现行财税政策下公益性捐赠的的财税处理及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
例1:假定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企业所得税税率适用25%。2013年对外捐赠,取得公益事业捐赠统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票据117万元,捐赠前利润1000万元。假设A公司无存货提跌价准备,也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采用不同的捐赠方式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如下页表所示。
通过对比,将自产的产品直接捐赠或是销售后以货币捐赠,其经济实质相同,对会计利润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均为903万元。但货物捐赠是将成本、税金及将隐含的利润捐赠出去,货币捐赠是将包含的税金和已实现的利润进行捐赠,因此所造成的应纳税所得额差异20万元,影响企业所得税5万元。
捐赠同等价值的物资,采用捐赠自产产品或是购买产品进行捐赠,虽捐赠物资的价值相同,但商品成本价值不同,影响企业利润20万元,同时按照税法“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的规定,对视同销售成本确认的金额不同,造成应纳税所得额差异40万元,影响企业所得税10万元。
例2:假设B公司为“营改增”纳税人,主营业务为电视媒体广告代理。增值税税率适用现代服务业6%的税率,捐赠前利润1000万元,2013年从承包代理的时段中为某公益性基金组织免费播放公益广告,刊例价100万元,取得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100万元。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按税法规定此项业务属于“以公益活动为目的”,不作为视同销售处理,不具有纳税义务。但在会计核算上,由于核算的对象“时间”是虚拟的,不论捐赠是否发生,所对应的成本都已产生,如果按成本核算此笔业务,捐赠业务对应的成本已经在“主营业务成本”进行核算,“营业外支出”无对应的会计科目,无法进行会计计量。如果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捐赠业务按公允价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记录主营业务收入,虽不符合收入“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的规定,但能反映该笔业务,并因此产生相关的纳税义务。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4.3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66捐赠公益广告后的利润总额为:1000+94.34-100=994.34万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所得税方面:捐赠金额100万元小于本税前可扣除的公益捐赠限额120万元(1000万元*12%),确认税前允许扣除额为100万元。2013年应纳税所得等于利润总额994.34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248.59万元。
B公司捐赠与A公司相比,同为捐赠公允价值100万元,由于捐赠物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低于A公司,所以缴纳的所得税均高于A公司任何形式下捐赠所缴纳的所得税。
如果B公司不记录此项捐赠,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均为100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250万元。虽然比记录捐赠多缴纳所得税1.41万元,但由于未记录不产生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因此少交增值税5.66万元,总体比较,确认捐赠业务比不确认多承担税负4.25万元。
三、公益性捐赠在现行政策下的财税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建议完善企业捐赠业务的会计制度,尽快对企业捐赠相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明确规定,方便实务工作,增强会计计量的规范性。
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捐赠方式、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进行同等数额的捐赠所承担的税负不一致,企业捐赠承担的税负较高,不利于我国捐赠事业的发展。企业进行非货币捐赠,没有经济利益的流入,使企业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减少,而在这基础上征收流转税和所得税必然加大企业的捐赠成本,相当于国家财政对捐赠资金的一种扣除。建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放宽所得税税收优惠的范围,如对企业公益性质的直接捐赠允许税前扣除并对企业捐赠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允许递延到以后抵扣,减轻企业捐赠税负,降低捐赠成本,鼓励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诸玉.企业捐赠的财务与税务问题探讨.中国市场,2011年第13期(总第624期)
[2]丁昌勇.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中捐赠项目填报改进建议.财务月刊,2011.3.中旬
[3]2013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企业捐赠、赞助业务财税处理
企业捐赠、赞助业务财税处理
一、捐赠、赞助资产的价值
捐赠、赞助资产价值是双方基于市场平均价格协商一致的结果。为方便企业对外谈判,财务部门应该向办理捐赠、赞助业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捐赠、赞助介质的基础价格。
不同捐赠、赞助介质的基础价格来源和计算方法不同:
①货币资金,双方基本无异议,且少有杂项费用发生,捐赠价值往往等于基础价格,即对方收到的货币资金数额。
②存量实物、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与市价差异很大,比如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其账面价值非常低,但若还能正常使用,市场转让的价值将大大高于账面价值。此类资产需要相关部门办理资产评估。实物或无形资产的基础价格包括评估价值、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
③自产货物、服务。企业销售部门有完整的销售价格体系。自产货物、服务的基础价格就等于对外销售价格。
④外购实物、无形资产和服务。当需要外购资产来对外捐赠、赞助时,为提高业务效率,可委托企业采购部门执行,其采购价格可认为是市价。外购实物、无形资产和服务的基础价格包括采购成本、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
二、捐赠、赞助业务的财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捐赠、赞助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支出不分公益、救济性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一律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即不管税法如何界定,会计处理都作为企业的支出在当年会计利润中扣除。
实物、无形资产和服务等资产捐赠、赞助事项不能同时满足会计准则中销售收人确认的条件,企业不会因为捐赠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因此,会计核算时不作为销售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赞助资产原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对其账面价值、发生的清理费用、相关税费等进行归集,最后将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其他实物、无形资产和服务按账面成本从“原材料”、“无形资产”、“产成品”、“项目成本”等科目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同时,发生的增值税或营业税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如果捐出资产已计提了减值准备,还必须同时结转已计提的相关减值准备。
对于捐赠、赞助业务中经常发生的评估费用、捐赠仪式费用、运输费、保管费等杂费的列支,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3]95号)规定,企业为捐赠资产提供运输以及举办捐赠仪式等所发生的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不得挂账。从会计准则来看,为对外捐赠、赞助业务发生的杂项费用,其实质与对外捐赠、赞助资产本身一样,属于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若捐赠价值统计不能包含杂项费用,将不能完整、正确地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因此,自产货物的大额运输、保管费等杂项费用应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至于评估费用、捐赠仪式费用等小额费用,不增加捐赠、赞助资产本身的价值,可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三、捐赠、赞助业务的税务处理
捐赠、赞助业务尽管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收入处理,但按税法规定,很多业务还是需要作为视同销售业务处理的,视同销售时的计价依据按销售价格或当月、最近时期销售同类资产的平均价格或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由于捐赠、赞助资产价值是以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为基础,双方协商一致产生的,我们认为,将捐赠、赞助资产价值作为视同销售价格(增值税业务为含税价格)比较合理,捐赠或赞助的收据或发票按此金额开具。
1.捐赠、赞助业务的收据
《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十六条规定“受赠人接受捐赠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财企[2003]95号文件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支出,应当取得受赠方出具的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救灾、济贫等对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和个人的捐赠,无法索取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城镇街道、农村乡村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和企业法定负责人审批的捐赠报告确认。对于赞助业务: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应当取得税务机关印(监)制的发票。
2.增值税处理
(1)企业自产或委托加工、外购的货物。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用于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应视同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并规定,应按同类产品或购进商品的销售价格计算销售额,依适用税率计算缴税。
自产或委托加工、外购货物捐赠、赞助时,应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并计缴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同时,可应受助单位要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汶川地震公益性捐赠货物。
《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规定:“对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无偿捐赠给受灾地区的,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其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并不计缴应纳税额。
3.营业税处理
按《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将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赠送他人应视同发生营业税应税行为。因此,捐赠、赞助资产是不动产和土地使用权以外的无形资产时,不需视同营业税应税行为缴纳营业税。其价格由税务机关依先后次序按纳税人当月、最近时期销售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或组成计税价格确定。不动产捐赠、赞助缴纳的营业税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4.消费税处理
《消费税暂行条例》和《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馈赠、赞助等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并规定应按照自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即按纳税人当月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加权平均计算纳税。因此,自产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捐赠或赞助时,应视同销售,计缴消费税。应税消费品捐赠、赞助缴纳的消费税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5.企业所得税
(1)货物、财产、劳务的视同销售。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赞助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因此,使用货物、财产、劳务捐赠、赞助的,应视同销售计缴企业所得税。即企业所得税申报时,按照捐赠、赞助资产价值调增收入,按照捐赠、赞助资产账面价值(即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调增成本。一般说来,货币资金、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外购实物、无形资产和服务等捐赠、赞助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捐赠、赞助资产价值基本一致,但由于自产产品毛利率的存在,自产货物、服务的账面价值与捐赠、赞助资产价值可能存在差异,由于评估后资产价值可能发生变化,存量实物、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捐赠、赞助资产价值也可能存在差异。
(2)捐赠、赞助支出的扣除。
依照税法的基本原则,企业的捐赠、赞助支出属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非经营性支出,原则上应当从净利润中支付,但是,为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支持赈灾扶贫、济困助残以及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活动,税法对企业发生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允许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税法所指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指间接捐赠,即通过公益性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进行的捐赠,其标志为取得公益性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开具的捐赠收据。对企业发生的准予限额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必须依照法定限率计算出限额(会计利润的12%)后扣除或在规定限额内据实扣除。企业进行所得税申报时,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和超过标准列支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部分,应自行作纳税调增处理。
(3)账务处理。
若不能税前扣除的捐赠或赞助支出金额不大,可根据重要性原则不作账务处理,待年末会计决算时一并调整;若金额较大,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终了,财务部门在会计决算时确认为应交税金。
第四篇:企业对外捐赠的财税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财税处理
今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内各大机构、企业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企业向灾区捐赠的财税处理作简要提示,附带提示地震造成损失的税收处理。
会计处理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章第二十七条明确,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流出。相应地,对外捐赠资产也是企业“非”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支出不分公益救济性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无论货币性资产还是非货币性资产,均在“营业外支 出”科目核算,即不管税法如何界定,会计处理都作为企业的支出在当年会计利润中扣除。
2.对外捐赠引起企业的库存商品等资产的流出事项(虽然税法是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企业不会因为捐赠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因此会计核算不作销售处理,而按成本转账。
3.涉及捐出固定资产应首先通过“固定资清理”科目核算,对捐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的清理费用,相关税费等进行归集,最后将其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的借方。
4.如果企业对捐出资产已计提了减值准备的,捐出资产会计核算还必须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案例1】 2013年4月,某企业将自产产品2 000件(成本单价100元,单位售价150元)通过减灾委员会向雅安地震灾区捐赠。假设2013不包括以上捐赠业务的会计利润为100万元,企业所 得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注:在国家税务总局对雅安尚未出台新的优惠政策之前,捐赠支出暂按12%的规定扣除,按17% 的税率计算增值税。)对外捐赠时的账务处理(单位为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25.1
贷:库存商品 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30×17%)
本年利润=100-25.1=74.9(万元),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
=74.9×12%=8.99(万元),捐赠支出纳税调增 额=25.1-8.99=16.11(万元),对外
捐赠视同销售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20=10(万元)。考虑以上两个调整因素,该企业2013 年应纳企业所得税=(74.9+16.11+10)×25%=25.25(万元)。
如果企业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捐赠,也直接作为营 业外支出处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论企业是直接捐赠给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非盈利组织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还是捐赠给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其会计处理都 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对于符合《企业所得税法》有关捐赠资产的扣除,即在利润的12%以内的,可以税前列支。
【案例2】2013,某企业通过慈善总会向雅安捐款15万元。假如2013会计利润为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有关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15
贷:银行存款 15
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100×12%=12(万元),捐赠支出纳税调增额
=15-12=3(万元),该企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100+3)×25%= 25.75(万元)。税务处理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还规定: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 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捐赠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但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公益性,二是企业有实现的利润,三是要在一定的比例内。如果企业发生了经营亏损,其捐赠的支出,是不能扣除的。
企业经营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盈利,一是亏损。因此,企业捐赠支出税前扣除存在3种情况:(一)全部扣除;(二)部分扣除;(三)不允许扣除。接案例1,分析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情况:该不包括以上捐赠业务的会计利润为100万元时,由上文计算可知,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为8.99万元,捐赠支出纳税调增额为16.11万元。
假如该不包括以上捐赠业务的会计利润为300万元,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300-25.1)×12%=32.99(万元),大于捐赠支出 25.1万元,因此,捐赠支出允许税前全部扣除。
假如该不包括以上捐赠业务的会计利润为-30万元。捐赠支出的25.1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应作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处理。
2.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04号,以下简称财税 [2008]104号)规定,对向“汶川”和“玉树”灾区的捐赠可以全额扣除。目前还没有关于向“雅安”灾区捐赠可以全额扣除的规定。
3.《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 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企业以非货币 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前款所称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 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8]828号,以下简称国税函[2008]82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 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1)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2)用于交际应酬;(3)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4)用于股息 分配;(5)用于对外捐赠;(6)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第三条规定: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 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即国税函[2008]828号将对外捐赠视同销售处理,对于自制的资产,收入按照公允价处理,对于外购的,视同销售收入按购买价处理。而会计准则对外捐赠不作为收入处理。
(二)增值税方面
1.《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分八款对八种不同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八款规定的是“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按此规定,实物捐赠应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征收增值税。
2.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财会
[2003]29号)文件规定,企业发生对外捐赠经济事项,对捐赠的 资产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交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3.财税[2008]104号规定: 自2008年5月12日起,对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给受灾地区的,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地震造成损失的增值税处理
地震造成的损失的增值税处理主要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不属于“非正常损失”。对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认定,原《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条例第十条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 外的损失,包括:(一)自然灾害损失;(二)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三)其它非正常损失。
现行《增值税条例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通过新旧细则对照,可以得知地震造成的损失等“自然灾害损失”已不属于“非正常损失”,应在正常损失范围内。
2.进项税额不做转出。《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 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
即税法上所说的非正常损失,只是指因管理不善所造成的,自然灾害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属于非正常损失,不需要做进项税额转 出,这是考虑到受灾企业的负担,自然灾害造成的税额减少,不是企业管理不善等主观行为,这是国家税收政策公平、公正、人性化的表现。
【案例3】某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2013年4月20日因地震库存原材料毁损80万元。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因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原材料进项税额不进行转出。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80
贷:原材料80
经董事会研究审批后:
借: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8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80
第五篇:关于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预交税金的账务处理
关于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预交税金的账务处理
根据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在预售时需要对相关税种进行预交。为了准确反映会计信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使收入与成本费用达到配比。建议在流动资产项目下增设“待转税金”,下设“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不考虑城建及附加)。
预销期间:
(1)在开发产品未完工之前,预售不动产收到款项时:假设金额100000
借:流动资产--待转税金(营业税)5000(100000×5%)
待转税金(土地增值税)3000(100000×3%)
待转税金(企业所得税)5000(100000×20%×25%)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5000
土地增值税3000
企业所得税5000
(2)假设当期期间费用为10000,无其他支出。即当期亏损10000,借:所得税费用2500
贷:应交税金2500
(纳税申报表上:利润总额-10000
房地产预征调整20000
小计10000
所得税率25%
应交税款2500
结算期间:
(3)开发产品完工并交付使用时:
A、借:预收账款--1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B、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假定60%成本)
贷:存货60000
C、转相关税金: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8000
贷:流动资产--待转税金(营业税)5000(100000×5%)
待转税金(土地增值税)3000(100000×3%)
(4)此期间三项费用为10000,税前利润为:100000-60000-8000-10000=22000
所得税:22000×25%=5500借:所得税费用5500
贷:应交税金--企业所得税500
流动资产--待转税金(企业所得税)5000
(纳税申报表上:利润总额22000
房地产预征调整-20000
小计2000
所得税率25%
应交税款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