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综述5篇

时间:2019-05-14 11:5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综述》。

第一篇: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综述

河南省扶贫办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辖市、各有关县(市)扶贫办、财政局:

为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工作,促进项目持续有效发展,我们在总结全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河南省财政扶贫资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2.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审批表 3.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审批表填报说明

4.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汇总表 5.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工程验收表

二〇一三年二月五日

附件1

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豫发〔2011〕21号)文件精神,依据《河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豫财农〔2012〕256号)有关规定,为了更好地瞄准贫困群体,落实帮扶措施,促进贫困农民增收,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加强扶持措施的针对性,坚持项目扶持到村,措施落实到户,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第三条 坚持瞄准贫困人口。项目扶持对象必须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识别登记的贫困户,确定扶持对象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坚持扶持到户。做到项目规划到户、扶贫资金到户、帮扶力量到户、增收效果到户。

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帮扶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实

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力量支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

坚持竞争立项。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产业发展、筹资能力、组织能力等条件进行评估,实行竞争立项和先建后补。

第二章 项目扶持范围和内容

第四条 项目扶持范围以扶贫开发工作片区县、重点县贫困村为重点,兼顾面上县贫困村。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村,原则上每个项目村扶持的贫困户不得低于50户。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有条件的地方可集中建设扶贫创业小区。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可以一次性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集中扶持,也可以分年度对贫困户进行分批扶持。

第五条 被扶持户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自愿申请;二是要有一定的自有资金;三是有明确的发展产业。

第六条 重点扶持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适于贫困户发展的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储运、特色旅游、加工制造等项目。

第七条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设施补贴、购买种畜(种苗)补贴、生产资料补贴等。

第八条 以家庭为单位,每户扶持资金4000元左右,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用于项目设施建设的补贴资金一律实行先建后补;在项目集中,确需聘请

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的地方,经与项目实施户签订服务协议,可以从农户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补贴中拿出不超过10%(且不得超过3万元)的资金用于技术服务。

第九条 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带资入股分红,或按照村里统一规划由农户自主实施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产业,使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融入当地主导产业,实现到户扶贫项目与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必须确保扶持资金落实到户,确保农户投入资金的收益归农户所有。

第三章 项目申报、审批和备案

第十条 为简化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切实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从2013年开始,对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行县审批、省市备案并加强监督的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项目申报按以下程序进行:

1、上下结合选择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在县级扶贫部门、乡镇政府和包村干部的指导下,村两委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据当地资源优势,选择适合本村实际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

2、贫困户自愿申请。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录入的扶贫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

请。

3、填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审批表。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基本情况、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制约因素、项目市场前景与产品销售渠道、生产技术及负责人、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预算、参与农户基本情况、财政资金扶持(补贴)办法、效益目标、项目实施的组织、实施进度安排等。

第十二条 项目所在行政村将项目申报审批表报乡镇政府,经乡镇政府审核盖章后行文报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审批。县级扶贫和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本管理办法及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相关要求,审核把关,不符合规定的项目不得立项。

第十三条 各县要在收到省当年下发的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资金计划通知3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申报、汇总表上报到省、市扶贫办、财政厅(局)备案,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经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审批后的项目,即可组织实施。要实行规范统一的项目操作规程,先公示,后实施。乡村两级都要建立项目监督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项目示范户名单,项目内容,资金数量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工程、物资、劳务等,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如确需变更,须经省市同意并报省市备案。

第五章 项目验收和报账

第十七条 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扶贫项目完工决算后,由村委提出验收申请,县扶贫、财政部门根据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成立项目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由村委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经县扶贫办对其请拨资金的有关凭据进行审核并报县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拨付资金。

对于由建设单位统一实施的项目资金,县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相关建设(采购)单位;对于须直接将扶贫资金补贴给贫困户的项目资金,要采取“一卡通”(“一折通”)的方式直接发放给农户,严禁以现金形式将扶贫款直接支付乡村或个人。

第十九条 报账时需按照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有关规定,提供以下凭证:

1、群众自建项目报账时需提供: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到户增收项目验收单。

2、统一实施的项目报账时需提供:(1)项目设施建设类: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项目建设合同书、项目施工单位税务发票、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工程预算表、工程竣

工决算表、工程验收单、竣工工程移交表、竣工工程管护责任书,如需实行项目监理,还应附工程监理合同和监理报告;(2)发放生产资料类: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采购手续、税务发票和支出明细清单(清单应分别列示所购买种子、种苗、畜禽良种等的名称、数量、金额等),发放给贫困农户的发放手续清单和农户签字、验收单。

第六章 检查和奖惩

第二十条 到户增收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以后,县乡两级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责任,加强对项目村和项目户的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切实形成“审批严把关、实施多督导、验收见成效”的工作机制。市级要加大对扶贫到户资金项目的检查力度,每季度末将检查的情况以书面形式报省。

第二十一条 强化和细化项目检查,突出以下检查重点:

1、扶贫资金必须用于贫困农户。被扶持农户必须是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扶贫对象,必须对扶贫资金数额和实施项目清楚明白。

2、扶持效益情况。产业项目要纳入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体现规模发展和优势特色,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明显。

3、明确几个不准:不准扶持非贫困户;财政资金不准现金支付、不准用于非直接发展生产的基础设施。

第二十二条 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将定期开展到户增收项目检查验收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绩效考评和资金分配的重

要依据,实行奖优罚劣。对到户增收项目组织实施到位、产业发展好、群众积极性高、发展需求大、扶贫效益明显的县给予奖励,加大扶持力度;对组织落实不到位、未按要求实施,形不成产业规模,管理混乱、效益差的县,要求其进行整改,并减小资金扶持规模。

第二十三条

对截留、挪用、骗取财政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

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要求,规范项目收益债券发行管理工作,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概念】本办法所称的项目收益债券,是与特定项目相联系的,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特定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债券的本息偿还资金完全或基本来源于项目建成后运营收益的债券。

第三条【发行方式】项目实施主体符合公开发行债券条件的,项目收益债券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簿记建档形式公开发行。项目实施主体不符合公开发行债券条件的,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的,每次发行时合格投资者不超过二百人,单笔认购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合格投资者是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交易账户的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项目收益债券的,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

第四条【发行条件】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需符合《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要求。非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需符合本办法的要求。试点期间,非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的债项评级应达到AA及以上。

第五条【资金用途】发行项目收益债券募集的资金,只能用于该项目建设、运营和设备购置,不得置换项目资本金或偿还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债务,但偿还已使用的超过项目融资安排约定规模的银行贷款除外。

第二章 项目及收益

第六条【基本要求】用于发行项目收益债券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

第七条【鼓励类】重点支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的项目通过项目收益债券融资。

第八条【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仅承担发债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特殊目的载体。项目实施主体负责募投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根据约定享有项目的收益权,也是保证债券还本付息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项目可研】为保障投资者能够在相对客观、科学的基础上做出投资决策,鼓励发行债券的项目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收益和现金流应由独立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咨询、评估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资产评估机构等)进行评估,并对项目收益和现金流覆盖债券还本付息资金出具专项意见。

第十条【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除债券资金之外,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应全部落实。其中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需符合国务院关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有关要求并全部到位,贷款银行应出具贷款意向函,其他资金来源应提供相关依据。

第十一条【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在项目收益债券存续期内的每个计息,项目收入应该能够完全覆盖债券当年还本付息的规模。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应该大于现阶段社会折现率8%。

第十二条【项目收入的认定】项目收入是指与项目建设、运营有关的所有直接经济收益和可确认的间接经济收益。项目收入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收费收入、产品销售收入、财政补贴等。其中,财政补贴应逐年列入有权限政府的财政预算并经同级人大批准列支,条件成熟后还需纳入有权限政府的中期财政规划。债券存续期内合法合规的财政补贴占项目收入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50%。

第十三条【项目收益权的排他性】项目实施主体应在债券代理人协议中约定,在债券存续期内,项目实施主体不得对项目及其收益设定抵押、质押等其他项权利,但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项目进度的要求】项目收益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原则上应为已开工项目。未开工项目应符合开工条件,并于债券发行后三个月内开工建设。

第三章 账户管理

第十五条【账户设置】发行项目收益债券的项目实施主体,应该在银行设置独立于日常经营账户的债券募集资金使用专户、项目收入归集专户、偿债资金专户,分别存放项目收益债券的募集资金、项目收入资金和项目收益债券还本付息资金。

第十六条【募集资金使用专户】募集资金使用专户,专门用于项目收益债券募集资金的接收、存储及划转,不得用作其他用途。临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国债等流动性较好、低风险保本投资。

第十七条【偿债资金专户】偿债资金专户专门用于项目收益债券偿债准备金的接收、存储及划转,包括但不限于从项目收入归集专户中划转的资金、偿债准备金以及发行人或差额补偿人划入的其他资金。除偿还债券本息外,偿债资金专户资金不得用作其它用途。临时闲置的偿债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国债等流动性较好、低风险保本投资,并在付息或兑付日前5个工作日全部转化为活期存款。

第十八条【项目收入归集专户】项目运营期间所有收入必须全部进入项目收入归集专户。项目收入由可确定的主体支付时,应在相关协议中约定,由该主体直接向项目收入归集专户划转资金。项目实施主体应将全部项目收入从归集专户向偿债资金专户划转,作为债券偿债准备金。偿债准备金以待偿付的全部债券本息为限,划转次数和具体时点可由项目实施主体、债权代理人和监管银行根据项目收益实现特点约定,原则上每个计息内不少于两次。

第十九条【账户监管协议】项目实施主体、债权代理人与监管银行应签订《项目收益债券账户监管协议》,对以上安排进行详细约定。

第二十条【监管银行的监管责任】监管银行应保证各个账户内资金按照约定用途和程序使用,发现有关方面违规操作的,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对于举借银行贷款的项目,项目收入归集专户和偿债资金专户原则上应开立于提供贷款的银行之外的第三方银行机构。

第四章 信用评级和增信措施

第二十一条【信用评级】发行项目收益债券,应由专业评级机构进行债券信用评级,定期进行跟踪评级并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要求或与投资人的约定公布或通报评级结果。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还应按有关要求对发行人进行主体评级和跟踪评级。

第二十二条【增信措施】项目收益债券应设置差额补偿机制,债券存续期内每期偿债资金专户内账户余额在当期还本付息日前20个工作日不足以支付本期债券当期本息时,差额补偿人按约定在5个工作日内补足偿债资金专户余额与应付本期债券本息的差额部分。

第二十三条【差额补偿协议】项目实施主体、差额补偿人和项目收入归集账户监管银行应签订差额补偿协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和差额补偿程序。

第二十四条【担保措施】在设置完善的差额补偿机制基础上,项目收益债券也可以同时增加外部担保,对项目收益债券还本付息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当偿债资金专户内的余额无法足额还本付息、差额补偿人也无法按时补足差额时,由担保人在还本付息日前10个工作日将差额部分划入偿债资金专户。

第二十五条【资产抵质押】项目实施主体应于募投项目竣工验收并办理权利凭证后1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建设、运营所形成的资产或收益权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抵押或质押的部分,向债权代理人办理抵质押手续。

第二十六条【工程保险】鼓励项目实施主体为募投项目购买工程保险。

第五章 投资者保护

第二十七条【债权代理人】项目实施主体应当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债权代理人,并订立债权代理协议;在债券存续期内,由债权代理人按照规定或协议的约定维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第二十八条【投资者保护机制】债券投资者应自行承担与项目收益债券相关的风险。项目实施主体应在募集说明书中约定投资者保护机制,明确项目实施主体或项目本身发生重大事项时的应对措施。

重大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一)项目实施主体除募投项目之外的其他资产或业务发生重大不利事项;

(二)债券发行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超过三个月未开工;

(三)项目建设或运营过程中出现可能影响项目建设进度或收益的重大事项;

(四)债项评级下降;

(五)项目现金流恶化或其它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等情况;

(六)项目收益债券发生违约后的债权保障及清偿安排;

(七)发生项目资产权属争议时的解决机制。

第二十九条【债券持有人会议】项目实施主体和债权代理人应制定完备的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当项目实施主体或项目本身出现对债券还本付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做出重大决策时,应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提出应对措施并进行表决。

第三十条【第三方审计】债权代理人应委托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收入归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发现存在违反募集说明书披露内容和相关协议约定的行为的,应及时报告债权代理人和监管机构。

第三十一条【加速到期】项目实施主体应在项目收益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约定加速到期条款。出现启动加速到期条款的情形时,由债权代理人召开债券持有人大会,经债券持有人大会讨论通过后,可提前清偿部分或全部债券本金,启动加速到期条款的情形包括不限于:

(一)债权发行三个月后,项目仍未开工;

(二)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出现重大不利事项,导致项目收益不能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第三方专项意见的预测水平;

(三)项目实施主体破产,需对项目有关的财产和权益进行清算;

(四)项目收益超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第三方专项意见的预测。

第六章 发行管理

第三十二条【发行管理方式】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须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后方可发行。非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后即可发行。

第三十三条【申报方式】项目实施主体为中央企业或其控股的项目公司的,项目收益债券发行申请直接报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实施主体为地方企业或其控股的项目公司的,项目收益债券发行申请经其所在省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预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三十四条【材料报送】申请发行项目收益债券,需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收益债券募集说明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方机构出具的项目收益和现金流覆盖债券本息资金专项意见,账户监管协议,差额补偿协议,项目实施主体和差额补偿人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征信报告,有关评级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文件。详细材料清单及格式见附件。

第三十五条【分期发行】项目收益债券可申请一次核准或注册,根据项目资金需求进度分期发行,但应自核准或注册起两年内发行完毕,超过两年的未发行额度即作废。

第三十六条【承销】发行项目收益债券,应由有资质的承销机构进行承销。

第三十七条【期限要求】项目收益债券的存续期不得超过募投项目运营周期。还本付息资金安排应与项目收益实现相匹配。

第三十八条【债券形式】项目收益债券为实名制记账式债券,并在相关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托管。在项目收益债券存续期内,项目收益债券不得转托管。第三十九条【流动性安排】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发行后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非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仅限于在合格投资者范围内转让。转让后,持有单次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的合格投资者合计不得超过二百人。

第七章 信息披露

第四十条【发行信息披露】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其募集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应置备于必要地点并登载于相关媒体上。非公开发行的项目收益债券,其募集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应通过适当渠道供潜在合格投资者查阅。

第四十一条【持续信息披露】项目实施主体和承销机构应在发行后三个月在相关媒体上公告或向合格投资人通报项目实施进度及募集资金使用专户,项目收入归集专户和偿债资金专户收支情况,此后每半年公告或通报上述情况。在债券存续期内,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项目实施主体发行对债券持有人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应按照规定或约定履行程序,并及时公告或通报。

第三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意见

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省辖市、各有关县(市)扶贫办、财政局:

为做好今年我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意见(试行)》印发你们,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反馈。

联系人:范海燕 0371-65999636 董普阳 0371-65808714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意见

(试行)

实施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瞄准贫困群体,落实帮扶措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深入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战略部署,促进扶贫开发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0‟92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扶贫方式转变,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作用,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基本原则:

1、坚持瞄准贫困人口。扶持对象必须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登记的贫困户,确定扶持对象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坚持扶持到户。做到项目规划到户、扶贫资金到户、帮扶力量到户、增收效果到户。

3、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帮扶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实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力量支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

4、坚持竞争立项。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产业发展、筹资能力、组织能力等条件进行评估,实行竞争立项。

二、实施范围和扶持内容

(一)项目实施范围

首批试点先在4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分县资金指导性计划按照豫扶贫办„2011‟26号文件执行。以后根据财政扶贫增量资金安排情况再扩大到其他县市(区)。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重点村,在实施整村推进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一村一品,有条件的地方可集中建设扶贫创业小区。必须在两项制度衔接村选择立项,根据重点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可以一次性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集中扶持,也可以分对 3 贫困户进行分批扶持,但扶持过的贫困户不能重复资金扶持。

(二)扶持对象

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识别认定的农村扶贫对象中确定扶持示范户。示范户要符合四个条件,一是要由农户自愿申请;二是申请扶持的农户要有一定的自有资金;三是要有明确的发展产业;四是有对口帮扶责任人(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

(三)扶持重点

重点扶持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能够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的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食用菌、农产品加工储运、特色旅游、加工制造等项目,实现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目标。

(四)扶持内容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设施补贴、购买种畜(种苗)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和技术服务费补贴(聘请专家、技术人员)等。

(五)扶持金额

以家庭为单位,示范户每户扶持资金原则上不超过3000元,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用于项目设施建设的补贴资金一律实行先建后补;以行政村为单 位,需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费补贴控制在3万元以内。

(六)实施方式

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或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按照村里统一规划要求由农户自主实施。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一定要做到扶持资金落实到户,使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融入当地主导产业,实现到户扶贫项目与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项目申报和评审

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行逐级申报和评审的办法。2011年各地上报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以当年的整村推进村为主,集中安排。

(一)基层项目申报

1、上下结合选择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在县市扶贫部门、乡镇政府和包村干部的指导下,村干部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据当地资源优势,选择适合本村实际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

2、贫困户自愿申请。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中被确定的扶贫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3、进行民主评议。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并对评议后的扶持对象张榜公示。

4、落实帮扶责任人。每个示范户的示范项目都要明确帮扶责任人,并对项目内容、扶持资金、帮扶人员等挂牌明示,连续编号,以便群众监督和督促检查。

5、填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基本情况、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制约因素、项目市场前景与产品销售渠道、生产技术及负责人、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预算、参与农户和帮扶责任人、财政资金扶持(补贴)办法、效益目标、项目实施的组织、实施进度安排等。

(二)项目初审、复审及备案

1、项目初审。由所在乡镇政府和县级扶贫、财政部门负责,对于初审合格的项目,分别在村级上报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并盖章。

2、项目复审。由所在市级扶贫和财政部门负责,必要时可以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考察。对于复审合格的项目,按照项目优先推荐顺序填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汇总表,以市级扶贫办和财政局文件联合报省(附各县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

3、省级备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对各市上报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进行审核备案。

四、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

(一)实行规范统一的项目操作规程

先公示,后实施。项目示范户名单,项目内容,资金数量全部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乡村两级都要建立项目监督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

(二)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

按照《河南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豫财办农„2007‟291号)的有关规定,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扶贫项目完工决算后,由村委提出验收申请,县扶贫、财政部门根据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由村委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由县扶贫办对其请拨资金的有关凭据进行审核并报县财政局审批后,由县财政部门将财政补贴资金直接支付到相关建设(采购)单位;对于必须直接将扶贫资金补贴给贫困农民的扶贫项目资金,要采取通过金融机构对农户个人发放存折的方式支付,严禁以现金形式将扶贫款直接支付乡村或个人。

(三)统一规范报账资料

所有报账业务都要提交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相关支出类别还需提供以下凭证:

1、群众自建项目报账时需提供乡镇对两项制度衔接项目的验收单,农户与村委签订的项目合同,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批复。

2、统一组织项目报账时需提供:(1)基础设施建设类:(县扶贫办与村委及村委与贫困户签订的)项目建设合同书、项目施工单位收款收据、项目建设合同书、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工程预算表、工程竣工决算表、工程验收单、竣工工程移交表、竣工工程管护责任书,如实行项目监理,还应附工程监理报告;(2)发放生产资料类:采购手续、税务发票和支出明细清单(清单应分别列示所购买种子、种苗、畜禽良种等的名称、数量、金额等),发放给贫困农户的发放手续清单和农户签字、验收单。

3、技术服务类:聘请专家、技术人员的劳务费,需附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专家职称证复印件、工时、标准、专家名单及签字等。扶持农村技术带头人的资金报账比照对贫困户扶持资金报账办法执行。

(四)强化督导检查与考评

各级扶贫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的督导检查及考核,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资金使用检查审计,不断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效益。要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上报材料要求

项目申报材料,请各省辖市、各有关县(市)扶贫办、财政局联合行文一式五份,于今年六月二十日前上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

附件:

1、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

2、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汇总表

3、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填报说明

4、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工程验收表

第四篇: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本市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本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科学、规范、高效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以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建立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度,形成校企从招生、培养到就业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深化教育链和产业链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主动服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第三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本市辖区内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聘请企业、行业等各界专家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

第五条 市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规划、项目遴选、管理、评估与验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定期举行会议,审议试点项目建设的有关重大问题。

第六条 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试点项目日常工作的开展,拟定各类工作草案或建议,组织专题研讨和培训,管理试点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对试点项目进行日常跟踪管理,督促、推动各试点项目全面实施。

办公室实行试点项目事务专员制度,负责试点工作专项任务的督导检查。事务专员实行月检和年检报告制度。

第七条 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释疑解惑,并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定期举行专题会议,必要时列席领导小组会议。

第八条 各区市应当成立教体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等部门参加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市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所属单位有关试点工作的重大问题;设立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责任制,对所属单位的试点项目进行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

区市领导小组应当向市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章 申报遴选

第九条 试点项目遴选实行项目申报制度。市领导小组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库,规范申报登记。

(一)申报主体。本市辖区内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可牵头申报试点项目。

鼓励区市、校企共同组建的职教集团、职教园区联合申报试点项目。

(二)申报材料。试点项目申报单位应填报《20××--20××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书》(附件1)、校企合作培养协议等材料。

(三)申报程序。市属、行办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由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区市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由区市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后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

(四)评审程序。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将评审通过符合要求的试点项目报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纳入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库并予以公布。

第十条 试点项目入选学校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本市辖区内依法设臵的学历教育职业院校,具备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近3年未发生学生(含实习期)重大安全事故。

(二)申报专业至少举办3年,专业特色鲜明,并纳入本校专业建设规划进行重点建设,每年招生原则上超过100人;专业实训装备先进,基本对接合作办学企业实际使用的生产设备;拥有教学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团队;本专业社会用工需求量较大。

列入国家、省、市示范性或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职业院校优先选用。

第十一条 试点项目入选企业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守法、诚信经营,管理规范,产品质量高,业内口碑好。

(二)属于行业领军企业或者政府鼓励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技术先进,实习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完备;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引领带动自身发展和行业发展的潜力;能提供试点项目专业轮训的所有岗位,能够选派足够数量的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学徒(学生)的企业导师。

综合实力较强、行业地位较高、校企合作3年以上、企业培训机制完善、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大中型企业或科技创新型企业园区优先选用。

第四章 过程管理

第十二条 建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制度。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分工、权利和义务。

试点项目单位法人代表为试点项目建设的主要责任人。试点项目单位在公布遴选入围1个月内编制、报送《20××--20××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任务书》(附件2)《20××--20××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经市领导小组批复后实施。

第十三条 试点项目单位设立试点项目管理办公室,以所申报的专业学制为一个试点周期,具体负责本单位试点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一)按照批复的试点项目建设任务书和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建设,确保试点项目建设进度和完成预期目标。

(二)校企双方统筹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合理分担人才培养成本,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及本办法规定,科学、规范、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四条 建立学徒(学生)双身份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工作方案,鼓励采取多元招生与招工方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

企业、学校、学徒(学生)、家长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鼓励企业与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学徒(学生)签订劳动合同。

试点项目学徒(学生)实行注册制度。

第十五条 建立双导师聘用制度,实行双向流动管理。校企双方按照双导师的选聘标准,共同遴选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的班主任、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并签订聘任协议和工作责任书。

第十六条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学徒(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制定试点项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定期调整完善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岗位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岗位群轮岗实训标准、质量监控和考核标准,开发相应课程资源,建设特色课程体系。

第十七条 建立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双方负责组织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的教学、岗位轮训和考核评价,并进行日常管理。

(一)学徒(学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学徒(学生)的企业实践课程与学校理论课程学分可以相互臵换,中职段学制可缩短1学期或延长1学期,高职段学制可缩短1学年或延长2学年。

(二)学徒(学生)在学校期间实行班级管理为主、小组管理为辅;在企业期间实行小组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合作管理模式。

(三)学徒(学生)实行毕业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第十八条 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试点院校和企业的有关现代学徒制政策、学徒岗位申请、教学管理与考核、课程资源等信息,实现数据采集、日常监测和资源共享。

第十九条 各试点项目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试点项目建设任务书和实施方案。对建设内容、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确需进行较大变更或调整的,应报经市领导小组核准。

第二十条 各试点项目单位应当每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工作进展报告以及典型案例。

第五章 考核评价

第二十一条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试点项目考核专家组,负责试点项目的考核评价。试点项目考核专家组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公正地对试点项目做出考核结论。试点项目单位应对其提供的考核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 试点项目考核按照内审与外审、动态与静态、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制度与标准、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双导师队伍建设、学徒(学生)培养与管理、保障措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成果转化和推广情况以及创新点等。

第二十四条 试点项目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次。

对考核优秀的试点项目单位,授予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示范单位称号,在全市宣传推广成功做法及经验。

对考核不合格的试点项目单位,应责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并组织重新考核;再次考核仍然不合格的,取消试点项目,并对主要责任人予以追责。

第二十五条 试点项目在建设期内因遇国家重大政策变化等不可抗拒原因导致项目不能正常进行的,本试点项目中止。

第六章 保障监督

第二十六条 政策保障。

(一)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双导师”人才库,对试点项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定期进行培训。

校企双方建立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向聘用与挂职实践制度。鼓励校企双导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和技术研究。

(二)建立激励制度。将学校导师在企业的实践和服务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将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带徒经历纳入企业员工业绩考评并作为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学徒(学生)给予表彰。

(三)企业应当给予学徒(学生)以准员工待遇,为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根据学徒(学生)的实际工作贡献并参照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生活补贴。

第二十七条 经费保障。

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等多元投入机制。市级财政、区市财政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试点项目的奖励津贴、企业的水电、耗材等,保障试点项目顺利实施。试点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使用。

第二十八条 项目监督。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试点项目建设工作予以监督。

(一)校企双方对试点项目建设规划和立项、招投标、建设进展及资金使用等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

(二)试点项目考核专家组的考核结论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取消试点项目、收回补助资金、列入信用负面清单、取消申报资格等处罚,并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1.以虚假试点项目套现建设资金的; 2.在试点项目建设中贪污、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的;

3.在试点项目建设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建设质量事故的;

4.在试点项目建设中不听从工作安排,不能及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情节严重的;

5.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等规定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扶贫开发项目库管理办法2017

垦利区扶贫开发项目库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扶贫产业发展项目管理,规范管理程序,提高产业扶贫成效。结合我区项目库建立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入库项目范围

(一)本办法所称的项目是指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目标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的扶贫产业项目,项目必须精准到户到人,因村因户因人施策,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坚持科学扶持、注重实效。

(二)入库项目需经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审核,并且具备下列条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资金基本落实;3.具有明确的投资计划; 4.具有初步设计方案。

二、入库途径

(一)村级申报。扶贫开发项目以村为单位向所在镇街申报,项目应考虑村庄实际情况,并且经过充分论证后申报。

(二)镇级审核。村想镇街申报后,由镇街对项目可行性,是否符合规划进行初级审核,然后向区级提报。

(三)区级评审。镇街提报项目后,由区扶贫办组织专家库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加入项目库。

三、入库原则

(一)合规性原则。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二)必要性原则。项目建设符合我区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合理、发展均衡,满足市场和贫困户需求。

(三)合理性原则。项目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可行性原则。项目符合土地供应政策、环境保护政策、节能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

四、项目库设置

项目库由区扶贫办负责建设和管理。各镇街为项目库建设的责任单位,并按项目库建设内容要求实施项目。并将项目库分为待建项目库、在建项目库、建成项目库。

五、项目库管理

(一)实行动态管理。项目库中的项目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前期项目库项目达到待建项目库要求的,及时调入待建项目库;待建项目库项目完全具备开工条件的,及时调入在建项目库;在建项目库中的项目按计划完工验收后,及时调入建成项目库。

(二)做好项目收集工作。各镇街要做好各自项目的收集、筛选、论证和提报,申请入库项目不少于3个,并将达到入库条件的项目相关资料文本和电子版一并报区扶贫办,经评审后汇入项目库。

(三)加强入库项目质量的评估。由区扶贫办组织专家对入库项目的合规性、必要性、可行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实施项目的重要依据。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度高的建设项目,要采取听证会、征询会等方式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下载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综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综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到户贷款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大全5篇)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到户贷款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区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深化扶贫贴......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案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我局帮扶东源县* * 镇* * 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我局帮扶东源县* * 镇* * 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东源县* * 镇......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总结 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以来,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入调研,精心组织,扎实推......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实施意见》(* 委办发200912号)的文件精神,以及按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近期开展......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能......

    河南省司法鉴定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司法鉴定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司法鉴定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

    河南省矿山救护队管理办法(试行)大全

    河南省矿山救护队管理办法 (试行) 为了加强河南省矿山救护队的管理,全面促进矿山救护队的专业化、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整体素质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