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建设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

时间:2019-05-14 11: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建设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建设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

第一篇:关于农村建设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

关于XXXX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民新盖住房无序地向自然村四周扩散,许多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长期被闲置空置日益增多。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农村新居规划不统一、老宅整合不及时的问题已日益凸显。

为加快XXX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打造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建设亮点,现结合XXX村的实际情况提出方案如下:

(一)基本思路与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新建住宅以点式及双联式布置,住宅原则控制在二至三层。每户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统一建筑风格外墙颜色斜屋面等。统一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实施方案

园区新村办牵头收购206国道东侧的约20亩土地,由投资单位对土地集中统一做出合理规划,平整好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建,其中所发生的费用与购地、设计、建设等费用统一进行核算,定出宅基地单价,需要建房的村民统一购置规划范围内的宅基地集中建房。

1、由XXXX办事处严格控制XXX村新建住宅的审批,将需要建住房的村民统一规划到指定位置,除此指定地点以外的新建住宅一律不予审批。

2、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又迫切需要建房的村民,可用自身拥有土地进行与规划范围内的宅基地等价置换。

3、分批次对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整合,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层次向后延伸,村民有建房需求时逐步按规划扩大。

4、规范农村建房秩序,由新村办协助办理新建住宅的相关审批手续,确保村民建房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三)方案实施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案实施概算主要包括土地征收费、土地平整费、规划设计费、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工程及设备费,与本案直接相关的工程建设其它费和预备费。方案总投资???万元,全部由XXXXX协助解决。

第二篇:新型农村建设供水管理方案

乡镇水厂(回购后)管理方案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域供水工作的全面推进,如东各乡镇将实现区域联网供水,彻底置换水源,告别深井供水,全县百姓都能喝上优质放心的长江水。乡镇水厂将按照不同模式进行收购,但乡镇水厂管理的任务重、难度大、水平低,影响着区域供水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制定和完善乡镇水厂管理方法是一项紧迫性的工作。结合本人的一些设想作一个简单的构思和探讨。

一、科学管理、提高乡镇水厂从业人员业务技能

随着全县实行区域统一供水,各乡镇自来水厂所有深井全部停止工作,不再自行制水,转为转供水、管网维护、水质常规检测、计量收费等日常管理工作。水厂的管理关键在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因此狠抓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专业技能业务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做到科学管理、分类指导、以练代训,不断提高乡镇水厂从业人员业务技能。

二、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为民服务意识。

乡镇水厂原有的员工由于平常管理松散,没有正确的服务观念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水厂收购后要在思想上进行引导,时刻牢记“风正、水清、人和、气顺”的企业宗旨以及“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企业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确保水厂安全运营,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

(三)完善制度、制定水厂制度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满足城乡生活及其它用水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维护供水单位和用水户的合法权益,促进节约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腾冲县从事城乡供水建设管理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第三条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证用水安全,以保障居民生活生产和企业生产用水为目标,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城市、农村供水特点、产权明晰、责任落实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渐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市场化、商品化,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四条水行政管理部门是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主管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发改、国土、住建、财政、环保、卫生、农业、林业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助水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管理工作。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五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供水水源的取用必须到水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批准。

第六条城乡集中式取水工程水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保、航空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第七条环保部门应当会同水务、林业、农业、国土、卫生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划定供水水源保护范围,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八条在饮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第九条城乡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范围,不准另行自备水源取水。第三章 工程建设管理

第十条城乡集中供水工程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实施。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投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积极发挥国家投资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第十一条城乡集中供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应纳入县、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程建设前必须到水行政管理部门报批备案,取得开工许可后方可动工建设。

第十二条集中供水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行项目法人(或产权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格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质量监督及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第十三条城乡集中供水工程改扩建项目竣工后,应向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投资主管部门及其它相关单位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四章 工程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为保证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工程运行的监管。县城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是具有相应资质的供水企业法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是产权人(以产权界定登记为准)及供水经营管理人。各乡镇人民政府与水务、发改、财政、环保、卫生部门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必须进行产权登记。产权登记和变更严格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09〕87号文)、《腾冲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腾政发〔2009〕178号)执行。严格产权界定相关程序,公示期满填报产权申请登记表,相关单位签署意见后到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变更。

第十六条工程产权人和经营管理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供水经营管理可采用拍卖、公开竞价承包、租赁、委托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管理形式落实经营管理,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变工程用途。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供水经营权拍卖、转让,必须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县人民政府备案后进行资产评估,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处置。

第十八条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以水养水、计量收费到户。鼓励实行分类定价、定额用水和超限用水加价政策。县城供水按照保发改价格〔2010〕562号执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按照腾发改〔2010〕98号文执行。水价调整必须召开听证会,按照物价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进行收费。

第十九条供水管理单位和个人要加强有偿用水、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力度。坚持水量、水价、水费、维修维护管理公开制度,接受有关部门检查和用水户监督。第二十条供水管理单位或个人必须定期对供水水源进行水质化验和技术检测,加快水质信息公开工作,保证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不符合规定的管理人员,不准上岗。

第二十一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供水管道上安装抽水泵,未经允许,不得在供水主干管道上开口。

第二十二条供水管理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施工、设备检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的,应提前报供水主管部门,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发生灾害或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及时报供水主管部门,并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三条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应缴或者补缴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侵占、毁坏供水设施,从事影响工程运行和危害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的。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七条不按照规定报送取水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集中式供水单位安排未取得体检合格证的人员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安排患有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或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日常性水质检验工作等违法违规行为,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村级以下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县水务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执行。

云南省农村污水治理及乡镇供水设施建设行

动方案已出炉

《云南省农村污水治理及乡镇供水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近日出炉。《方案》明确:到2020年,完成2500个农村危房改造省级示范村和500个重点、特色、旅游村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万村示范”的目标;基本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和自来水供水设施全覆盖。

《方案》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即2016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完成2600个以上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国家级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30%;乡镇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达45%。

2017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40%;完成3600个以上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国家级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0%;乡镇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达60%。

2018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0%;完成2600个以上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国家级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乡镇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达80%。

2019年,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完成600个以上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镇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达90%。

2020年,乡镇污水处理和自来水供水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600个以上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云水农〔2015〕32号)政策解读

2015年3月18日,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云水农〔2015〕32号,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试行群众全程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为便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各参与方(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村委会、村民小组、用水户协会和群众更好的理解《指导意见》相关内容,切实做好各项工作落实,现就《意见》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执行口径、主要措施及操作方法等解读说明如下:

一、出台的背景近年来,我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加大民生水利投入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大力推进农村人饮解困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供水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各地群众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行动,群策群力,成为农村供水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广大群众投工投劳、投劳折资、集资建设成为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顺应了民意、改善了民生,为农村群众解决饮水安全、减少疾病侵袭、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可靠保障,成为了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社会发展和群众素养的不断提高,对涉及切身利益事项的参与意识和要求明显增强,在推进农村供水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施群众全程参与农村供水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建立吸收反馈机制,形成尊重群众集体意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良性发展机制。

二、目的意义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相关要求,把受益主体(群众)作为实施民生水利的最终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全面实施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和水利工作者在推动民生水利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建立农村供水项目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的长效机制,推动基层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以扎实的作风,切实转变依靠固定思维模式、经验等建设管理农村供水工程的状况,不断提高群众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认可度,推动群众主动参与和管理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社会事务,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执行口径

《意见》的适用范围:辖区内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所有新建、再建和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可以由群众自愿报名参与,也可由群众推选有威望、信得过的群众代表参与。

四、主要措施及操作方法

(一)确定总体目标

《意见》提出,2015年,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立足点,全面试行开展群众全程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到2016年,基本建立起农村供水项目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的长效机制。

(二)确定基本原则 《意见》明确,在开展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基层,坚持群众参与、共建共管,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优先的原则。

(三)明确群众参与供水工程规划具体方式

《意见》要求,要在向群众充分说明技术要求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发放调查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由受益群众参与确定项目的规划和选点,特别是对水源水量和水质方面,在听取当地群众建议的同时,要作充分的技术论证,并将群众需求调查表作为规划报告的要件进行存档备查。

(四)明确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申报机制

《意见》明确按照受益主体,由农户、联户(主要针对分散式供水工程)、村组、联村或乡镇(主要是集中式供水工程),提出项目建设需求,逐级上报。在项目申报中,须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通过召开村(居)民大会、村(居)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向受益群众介绍该工程的建设内容、投资及筹资方案、运行管理方案等情况,广泛征询受益群众意愿,获得绝大多数群众支持和认可,并就投工出资、工程管护、水费征收、工程征占地和水源保护等内容征求群众意见,填写调查意见书。在项目申报中,《意见》明确,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乡(镇)开展群众意愿调查,汇总群众项目需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改部门,根据各地项目需求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和复核。州(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改部门,加强对项目的审查和把关,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研检查。省级加强项目申报的业务培训,加强政策方面的宣传和指导,根据需要开展检查和督导。

(五)明确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模式

《意见》要求,农村供水工程的管材采购、施工招标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在项目组织实施中,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和受益范围等主要内容在项目受益区进行项目公示,组织受益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做好征占地、水源协调、投工筹资等工作的协调。组织群众推荐有威望、公道正派的项目建设义务监督员数名,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以及项目建设内容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反映,并依法进行核查和查处。

(六)明确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

《意见》明确,工程建成后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进行初步验收,验收时必须组织适当数量的受益群众代表参加,对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统一归入工程验收档案,作为验收资料存档。工程验收合格后,可参照以下三个步骤落实建后管护机制。

一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组建群众信得过的运行管理机构,采用群众认可的运行管理模式,经张榜公示后,办理产权移交手续。

二是按照保障运行、适当赢利、公平合理、群众接受、公开透明的原则,确定至少2个以上不同供水水价方案,经征求群众意见后,执行群众接受的方案。

三是由选举产生的工作小组,对管理机构的工程维修养护、管理服务、财务收支等进行监督,并定期向群众进行通报和公示。对管理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可由工作小组提出并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进行重新选举和更换。

第三篇:关于某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镇海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调研报告

科学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镇海区按照城乡一体化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借鉴意义。

一、镇海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主要做法

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07)107号)和《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甬党(2009)7号),镇海区制定出台了《镇海区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先后编制实施二轮《镇海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方案,将区域村庄布局结构确定为“2016”形态,即在生态带内保留改造20个村民集居点,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及备用地上建设16个集中居住区。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深化和完善原有村庄建设性详规,做到“二规合一”,使规划落地。目前16个集中居住区,已有13个居住区完成建设规划编制,20个村民集居点中,清水湖等10个集居点已完成建设性规划编制。“2016”工程全部完成后,可节约土地400公顷。

根据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镇海区在实践中摸索了几种不同建设模式。

1、整体拆建。对于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和规划撤并拆迁村,主要实施拆旧建新,建设多层或高层住宅,实施社区化管理。如调研组实地考察的蛟川街道“银凤晓月”安置区,该项目是为适应舟山连岛大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需要建设的,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规划,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30万㎡,安置15个自然村1070余户拆迁户和住房困难户,可节约用地122.66亩。

2、集中改建。针对居住比较分散、宅基地占地面积偏大、整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潜力的规划保留村,主要是拆并整合空壳自然村、小型自然村,按照农村社区标准进行集中改建,鼓励建设多层住宅,因地制宜建设多户联排,严格控制单家独院,逐步实现人口集聚。如正在建设中的清水湖村民集居点,将村庄改造与宅基地整理相结合,探索成本价购新拆旧,实行集体土地住宅就地集中安置,把13个自然村逐步拆并整合为一个中心村,可节约土地100亩。

3、特色创建。针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庄,注重传承历史文脉,挖掘和开发乡村自然和人文特色,巧借田园风光,塑造山水美景,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和个性风格的特色乡村。如澥浦镇十七房村按照郑氏十七房景区开发建设需要,注重保护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实施既有多户联排、又有多层住宅的集居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郑氏十七房建设拆迁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安置和村庄迁建等问题。

二、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主要成效

调研发现,通过四年多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镇海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群众建房难和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现。全区农村集中居住区人均用地控制在50-60平方米,村民集居点人均用地控制在90-110平方米,“2016”工程全部建成后,较好解决了农村宅基地粗放式利用和农民居住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的问题。

3、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村集中居住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建设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小区标准,同时统筹考虑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推进“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使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农村新社区文明程度整体提高。

4、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农民拆建安置后,一套集体土地性质的旧房,可置换2—3套有完全产权的等面积新房,可增加财产100-200万元,使农户得到了实惠。

三、镇海区农村住房建设可供借鉴的经验

在全省各地农村住房建设推进中,不约而同碰到土地、资金等各类问题:一是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2011年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影响农村住房建设用地保障。同时,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影响,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二是总体推进不平衡。区位条件好、项目带动型的集中居住区,推进较快;地域偏远、自筹平衡的项目,受资金影响推进积极性不高。3 三是征地拆迁难度不断增大。部分区块无法实现“清零”目标,延缓了项目建设进度。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镇海区在解决“谁来建”、“地哪来”、“钱哪来”等方面的做法,具有操作性、可借鉴性。

1、要解决“谁来建”问题,需做到多方联动建设。镇海区在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中,推进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建立了镇(街道)、村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的开发建设体制。一是以镇(街道)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由各镇(街道)成立协调小组,负责本区域内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并成立农房集中建设投资公司,负责项目筹资、建设和管理。如九龙湖镇成立了投资开发公司,负责“九龙新天地”集中居住区项目开发建设,总投资7.47亿元,用地面积16.05万㎡,建筑面积29.38万㎡,两年内拆除勤山、河山、鸿岙桥3个自然村,拆迁安置农户877户,整理盘活宅基地239亩。二是以行政村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需经区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批准,如骆驼街道清水湖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就采用这样模式。三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实施开发建设。吸引区内一些实力资金雄厚的企业参与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如庄市街道吸引镇海新城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开发建设建筑面积为36万㎡、总房数为2600套的锦绣曙光集中居住区,主要用于安置庄市区域内的农房集中改建拆迁户和新城各开发区块的拆迁户。

2、要解决“地哪来”问题,需集约利用土地,拓展建设空间。为切实保障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用地的落地,镇海区通过多 4 种方式落实农房集中建设所需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通过规划整合获得土地。在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调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对集中居住区和村民集居点周边的零星土地进行合理归并和整合,为农房集中建设增加用地空间。二是通过土地改性生成土地。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适时通过变更部分产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性质,由工业用地调整为农村集中居住区用地,为农房集中建设用地拓展了空间。三是通过政策倾斜优先供地。对农房集中建设项目用地,在土地用地指标分配中优先予以保障。

3、要解决“钱哪来”问题,需坚持多方投入,创新筹资模式。在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中,需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开发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镇海区除通过银行融资渠道,还创造性地通过BT代建,解决融资问题。“BT”代建,即由企业全额投资建设,政府在未来几年内分期分批回购,并支付一定额度的利息。镇海区通过BT融资的农房“两改”资金已达12亿元,蛟川街道的古塘丽景、银凤晓月、丰颐家园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采用这种模式,全部建成后可安置农户4000多户、10000多人。

农村住房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住房建设后,各级政府还需重视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民集居后续问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四篇:村级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建设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全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促进全区村级组织建设协调发展,区委决定集中对村级组织进行整顿建设。现就整顿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解决村级组织中存在的突出的问

题,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为重点,坚持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并举,普遍整顿和重点整顿相结合,通过对村级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顿建设,工作较好的村党(总)支部要上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争创全市、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或“红旗党支部”;整体工作处于中间状态的村党支部要上等次,上台阶;工作一般的村要抓好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总之,各村党组织通过集中整顿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健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执政能力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明显提高,村党(总)支部书记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增强,群众威信高。

2、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模范履行义务,带头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80%以上的中青年党员都能掌握1—2门农村适用技术;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村级组织工作运行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班子关系协调,各项工作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规范;能够依靠群众管理村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党(总)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4、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5、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心系群众,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群众反映好,满意程度比较高,能够凝聚人心、尊重民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级组织得到群众拥护。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整体合力。要把整顿村“两委”班子作为整建工作的重点,结合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好班子,配强书记。对于班子健全,团结协调、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的村,要保持班子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对于班子不团结、不协调、工作处于一般化或中间状态的村,要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班子成员谈心活动,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化解班子内部矛盾,增强班子之间的团结;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村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要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选派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本村经济能人、复员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选拔,充实干部队伍;调整选拔干部要因村制宜,因人制宜,注重干部实绩,注重群众公论。要注意保护那些干事业的干部,干得好的要坚决留下来,真正把那些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用起来。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倡村党支部成员按程序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切实增强村级班子的整体合力。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从目标管理、工资补贴、养老保险、民主监督、评比表彰等方面加强对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对所有任期届满的村党支部进行改选换届,以增强班子的工作活力。换届前,各镇整顿工作组要组织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对村级“两委”班子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和平时掌握的工作成绩,推荐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村“两委”班子顺利换届奠定基础。

2、拓宽渠道,夯实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整顿建设的中心任务,村级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要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各类资源潜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对发展势头好和有发展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要积极支持和帮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托资源优势,转换经营体制,最大限度地盘活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项目,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帮助农民搞好技术服务,使农民群众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引导失地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确保失地不失收,同时,要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清理,积极消除不良债权,减轻村级负担,切实增强村集体

经济的发展后劲。

3、强化教育,搞好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双带”能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等制度,切实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要充分利用镇党校和村级党员活动室,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采取集中辅导、电化教育、实地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

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通过思想引导、党员带动、活动激励等措施,注意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重点做好在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头勤劳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从而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农村党员的老龄化问题。各村每年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少于3名,发展新党员1—2名。继续采取“六个一点”的办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活动室的档次和整体功能。尤其是目前无村部或党员活动室破烂陈旧的村党支部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完成翻建和新建任务。

4、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逐步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严格执行“两委”班子联系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促进村级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规范、透明、高效。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都应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村党支部要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开展一次党员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第半年集中组织上一次党课,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搞好民主评议,召开两次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的民主生活会。通过这些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5、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创建水平。各镇党委要把这次整顿建设作为巩固创建“五个好”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成果的有效措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制定整顿计划,明确整顿时限,认真作好工作。经分类排队,处于较好的村党支部,要因村制宜,作出新的工作规划,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制定新的工作措施,确保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有新的提高,建成全市乃至全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示范点;对于整体工作处于中间状态的村党支部,要切实增强发展后劲,要对照较好村党支部的标准,逐项进行分析,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按照时间要求逐项进行整改落实,力争2009年进入较好村党支部的行列;对于工作一般的村,要切实抓好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各村要通过整顿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年底前,各镇党委都要对整顿情况进行自查自验,迎接区委组织部的验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村党支部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区委将进行表彰奖励。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镇党委要把这次集中整顿建设作为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区委组织部将不定期对整顿建设工作进行督查,了解整顿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整顿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各村党(总)支部要把整顿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村党(总)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集中精力抓好村级组织整顿建设。

2、加强管理,严格考核。这次整顿建设工作结束后,区委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镇、村整顿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于整顿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的,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对于整顿建设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责令重新进行整顿建设,做到整顿一个,见效一个,验收一个。区委将把这次村级组织整顿建设工作作为今年考核各镇党建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并作为考核各镇党委书记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各镇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落实,确保整顿建设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绝不能走形式、走过场。村级组织整顿工作结束后,各镇党委要将整顿建设工作情况书面上报区委组织部。

第五篇: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

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

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314号)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工作任务

(一)农村地籍调查

按照《地籍调查规程》(TD T1001-2012)要求,组织开展全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查清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标准,开展全覆盖细化调查。已完成或正开展的地区,按照技术方案要求,进行地籍调查成果的完善与更新工作。

(二)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

充分利用农村地籍调查获取的土地权利人、地类、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信息,充实人口、税收、建筑物建造时间、利用状态以及权利人对建设用地的处置意向等信息。

宅基地需调查家庭人口数、农户主要从事的职业等情况;经营性建设用地需调查土地用途、所属行业、税收及就业人数等情况;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调查土地用途、服务人数等情况。

(三)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依据《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将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一并调查,以满足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完成一个乡镇(街道)的农村宅基地、农房统一调查登记发证工作。

(四)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 各地参照省统一编制的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标准,依据调查成果,建立本级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在全面完成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管理和业务需求,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数据库定期更新机制。

二、基础资料情况

(一)基础控制资料

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简称JSCORS),可用于外业平面控制测量和界址点测量。江苏省C级GPS网点成果以及设区市、县建立的基础控制网,可用于本次调查平面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的成果起算和检核。

(二)基础底图资料

各类航天航空遥感影像资料,充分利用省厅统一下发的0.3米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村庄地籍调查成果;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以及房产测量数据成果等作为工作底图及基础数据使用。

(三)专题信息资料

经济普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农村承包经营权数据等各类数据,可作为调查参考资料。

三、主要技术要求

(一)调查精度 1.坐标系统

调查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基本比例尺为1:500,也可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用1:1000和1:2000比例尺。

(1)平面坐标系统与投影方法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应选择高斯-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分幅(分区)与编号

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可按调查对象(如:村庄)进行分区,调查区域统一进行调查分区编号;如调查对象面积较大(大于4平方公里),亦可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或矩形分幅(40cm×50cm)。图幅编号按照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3.数据精度

地籍调查中,采用解析法,平面控制点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明显界址点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精度不低于±5cm,相邻界址点间距中误差应控制在±5cm,困难地区隐蔽界址点中误差控制在±7.5cm。

采用图解法,界址点平面位置精度精度应优于调查底图±0.3mm图上中误差。界址边长采用实地丈量,相邻界址点间距中误差应优于调查底图±0.3mm图上中误差,困难地区可放宽至1.5倍。

不动产权籍调查精度以满足农村宅基地、农房统一调查登记发证工作为标准。4.上图标准

需要发证的建(构)筑物按不动产登记要求实测上图,其余地物最小上图面积为100平方米。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以2016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即以2016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的村庄(203)、采矿用地(204)和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为基本调查范围。对于城镇地籍调查未全面覆盖,与本次调查范围存在空隙的,地方可补充开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纳入城镇或农村调查成果;对于因历史原因或发展变迁导致的数据库中村庄(203)、采矿用地(204)和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与实际用途不符的,在调查的基础上,单独标注。

(三)地类分类与认定 1.地类分类

调查地类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共十二大类。

同时,为便于应用与管理,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按农村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等五大类进行归并,与十二大类对照关系参见附表1。五大类具体地类定义如下: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宅基地而占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调查宅基地基本情况、宅基地利用状态和使用权人基本情况等信息。

经营性建设用地:是指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兴办企业所使用的农村建设用地等。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是指服务于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管理性用地和服务设施用地等。

其他建设用地:除以上三类用途以外的其他建设用地,包括殡葬用地、寺庙用地以及宗祠用地等。

非建设用地:调查范围内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2.地类认定

地类认定严格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相关地类的认定标准,对于有关地类按如下标准开展调查:(1)房屋周围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非建设用地和房前屋后的固化场地,按空闲地调查;

(2)房屋之间的通道、村庄内部的公用道路和公共停车场,按街巷用地调查;

(3)村民利用宅基地上房屋开设小卖部等经营性场所,按宅基地调查。

四、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主要技术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二)技术路线

以全面查清我省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和权属情况为出发点,立足于已有的工作基础,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调查规程和标准,借助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和登记成果,通过外业调查,完成地籍调查工作。

充分利用已有的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结合农村地籍调查初始调查、更新调查和不动产权籍调查等工作,采用部门信息共享、资料查询、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包括建造时间、人口情况、利用状态和农户类型等信息。

在开展农村地籍调查的同时,以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已有权籍调查资料,采用已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村庄地籍图、地形图、影像图等图件制作工作底图,通过内外业核实、实地调查测量的方法,完成一个乡镇的农村宅基地、农房统一调查登记发证等工作。

依据调查成果,利用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数据库入库软件,参照数据库建设标准,建立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数据库,实现对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成果的图形和属性等信息的一体化存储、管理与应用。最终,根据汇总统计结果,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潜力研究和分析。

(三)调查方法

各地要结合当地情况,采用内外业核实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工作。

农村地籍调查方法的选择要充分兼顾农村宅基地、农房统一调查登记发证等后续工作的需要,以充分利用和保证精度为基础,统筹考虑基础条件、工作需求和技术可行性,避免重复投入,审慎科学地选择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调查方法。原则上,同一地区内可以采用解析和图解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开展调查工作。

以农村地籍调查成果中的宗地为基本调查单元,并叠加行政和权属界线等,形成工作底图。依据工作底图及相关调查表格调查用地面积、家庭人员、利用情况以及产出税收等信息,形成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成果。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需查清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产权状况,并结合地籍测量一并开展房屋测量。房屋调查重点调查房屋的权利人、权属来源情况、建筑结构、建成年份、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批准面积与实际面积等要素。

五、工作程序和内容

(一)农村地籍调查

农村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权属调查以及地籍测量等内容。各地根据已有工作基础,针对性地开展地籍调查工作。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宣传发动、资料收集、技术设计、表册与工具器材准备、队伍落实和人员培训等。调查前,应系统收集整理土地及房屋权属来源资料,开展实地踏勘、资料分析等,并结合地方工作基础,做好技术设计,准备调查所需的表册与工具器材,落实调查人员和队伍。权属调查应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发挥乡镇政府、国土所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基层力量,共同配合完成,也可选择专业队伍、聘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成员或村民代表参与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可根据需要由专业作业单位协助完成。

2.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主要包括:核实宗地的权属情况,实地指界,丈量界址边长及相关距离,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1)制作工作底图。选用大比例尺(1:500~1:2000)的地形图、正射影像图或已有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充分采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已形成的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并标注乡镇、村、村民小组及重要地物的名称。参考已有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资料,会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成员或村民代表,在工作底图上划分宗地,并预编宗地号。对新型农村社区或搬迁上楼等无法确定独立使用面积的,可定为共用宗。

(2)权属状况调查。借助工作底图,结合现场核实,调查每宗地的土地坐落与四至;调查核实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单位性质、行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及其身份证明、代理人姓名及其身份证明等,对于宅基地调查,除了调查记录土地权利人的情况外,还应调查权利人家庭成员情况,复印权利人家庭户口簿等资料,对无权属来源的集体建设用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记录实际使用人;调查核实宗地的土地权属来源资料,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土地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等,以及宗地是否有抵押权、地役权等他项权利和共有情况;调查核实宗地批准用途和实际用途。

(3)界址调查。对土地权属来源资料齐全,界址明确,经实地核实界址无变化的宗地,无需重新开展界址调查;对土地权属来源资料中的界址不明确的宗地,以及界址与实地不一致的宗地,需要现场指界;对于无土地权属资料的,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经核实为合法拥有或使用的土地,可根据双方协商,实际利用状况及地方习惯,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认可并公示无异议后,进行现场指界。实地指界前,通过送达指界通知书、公告、广播、电话等方式提前通知,确保土地权利人及相邻宗地权利人按时到现场指界。指界时,调查员、本宗地指界人及相邻宗地指界人同时到场,根据指界人指定的界址点,现场设置界标,确认界址线类型、位置;指界后,将实际用地界线和批准用地界线标绘到工作底图上,并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调查记事栏中予以说明;实地丈量宗地的界址边长。同时,应丈量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或条件距离。

(4)宗地草图绘制。根据权属状况调查信息、指界与界址点设置情况、界址边长及相关距离丈量结果、房屋调查情况,按概略比例尺绘制宗地草图。宗地草图必须现场绘制(可直接在地籍调查表上绘制,也可另附纸绘制),有基础图件资料的地区,可持打印的相关图件到现场,根据指界和丈量情况做好现场记录,形成宗地草图。

3.地籍测量

在权属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地籍测量准确获取界址点位置,并计算宗地面积。地籍测量包括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绘和面积量算等。界址点测量完成后,按照要求,测绘地籍图,编制宗地图。其中,由图解法测量获取的界址点坐标,不得用于放样确定实地界址点的精确位置,可利用宗地草图上实际丈量的界址边长,采用几何要素法计算宗地面积。

(二)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 1.工作底图准备

以农村地籍调查成果中的宗地为基本调查单元,并叠加行政和权属界线等,形成工作底图。

2.确定调查单元类型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庄体系规划和村庄保护规划等空间规划,叠加套合调查单元,经过实地复核后,将调查单元分类确定为撤并型、保留型和集聚型。撤并型单元是指规划期间居住人口将流出该区域的调查单元。保留型单元是指规划期间居住人口将在该区域保持稳定居住的调查单元。集聚型单元是指规划期间外来迁居人口将不断向该区域流入的调查单元。

3.基本信息调查

(1)农村宅基地。调查内容包括宅基地基本情况、宅基地利用状态和使用权人基本情况等信息。宅基地基本情况包括宗地面积、建(构)筑面积、建造时间、建(构)筑类型和层数等方面的信息。宅基地利用状态分为以下三种状态:正常使用、空置和废弃。空置是指房屋保存完好,连续两年居住天数不足一个月的宅基地;废弃是指建过房屋但已无法居住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基本情况包括户籍人数、常住人口和农户类型等内容。调查表详见附表2。

(2)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查内容包括宗地面积、建(构)筑占地面积、建(构)筑面积、建造时间、土地用途、营业收入和就业人口等。调查表详见附表3。(3)农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调查内容包括宗地面积、建(构)筑占地面积、建(构)筑面积、建造时间、土地用途和服务人数等。调查表详见附表4。

(4)其他建设用地:不作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5)非建设用地:不作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调查。

(三)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

在农村地籍调查中,针对农村房屋实际情况,实地调查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产权状况,结合地籍测量一并开展房屋测量。

(1)房屋产权状况调查。依据房屋产权人提供的准建证、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房屋买卖、互换、赠与、受遗赠、继承、查封、抵押等其他房屋产权证明,记录产权人,并将产权证明留复印件或拍照留存。产权共有或有争议的,记录共有或争议情况。其中,对于在现行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实施前建设的房屋,应提供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等资料,对于实施之后建设的,应提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资料。

依据《房产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调查房产建筑结构、层数、建成年份、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核对房产面积是否批建一致等;对村民整体搬迁上楼的,还应该调查记录房屋所在自然层次和房屋编号。对于农房中的一房多户,应现场确定房屋分户界址和权属情况,需要现场指界的,应经房屋产权人现场指界,明确界址并现场确认签字。房屋产权状况调查形成的结果可记录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调查记事”栏内。

(2)房屋测量。房角点测量宜采取与宗地界址点测量同样的技术方法,一并开展。房屋边长丈量在宗地的界址边长丈量时一并开展,对确实无法丈量房屋边长时,应丈量至少两条房角点与界址点或房角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便于间接解算房屋边长和求解房屋面积。对于新型农村社区或搬迁上楼等高层多户的,可参照《房产测量规范》开展房屋测量。对于已有户型图的,可通过核实户型图获取房屋内部边长,对于没有户型图的,需实地测量房屋内部边长。

(3)面积量算。依据实地丈量的房屋边长计算房屋占地面积,结合房屋层数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对于多户,有户型图的,可通过实地丈量的房屋边长和核实户型图获取的房屋内部边长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无户型图的,需要实地丈量的房屋边长和实地测量房屋内部边长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

(4)调查结果记录。一是要将房屋权属状况信息和房屋测量结果记载在地籍调查表中;二是要在宗地草图中标识房屋,并标注房屋边长,房屋的楼层、结构以及争议情况等信息;三是要在地籍图的测绘中将房屋要素纳入;四是成果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及数据库的建设都要将房屋调查的信息包含在内。

(四)材料整理归档与数据库建设

调查工作完成后,应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分别完成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数据库和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中,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和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由地方自行管理和更新,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数据库按照《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数据库标准》要求入库并汇交。各地要及时将调查成果和资料整理归档,并结合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日常业务做好更新维护。

(五)成果汇总与潜力分析

根据调查成果数据库,汇总形成农村建设用地总体情况汇总表、农村宅基地基本情况汇总表、农村经营性用地基本情况汇总表、农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建设用地基本情况汇总表、农村其他建设用地汇总表以及农村非建设用地汇总表。

各地应当根据汇总成果,系统分析农村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以及非建设用地的挖潜路径,探讨潜力释放需要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建议。农村宅基地挖潜及政策建议应重点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置换、有偿退出和民主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应结合当前有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来展开。

六、工作成果

县级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成果由文字成果、表格成果、图件成果以及数据库成果组成。

(一)文字成果

1.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工作方案; 2.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 3.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总结报告; 4.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二)表格成果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表(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及按权属分类); 2.农村建设用地总体情况汇总表; 3.农村宅基地基本情况汇总表;

4.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基本情况汇总表;

5.农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建设用地基本情况汇总表; 6.农村其他建设用地汇总表; 7.农村非建设用地汇总表;

8.地籍调查表以及各类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调查表等。

(三)图件成果 1.工作底图; 2.宗地图; 3.地籍图;

4.土地利用现状图; 5.各类专题图。

(四)数据库成果 1.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 2.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3.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

七、附表

1.十二大类与五大类关系对照表; 2.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调查表;

3.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调查表;

4.农村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调查表。

说明:

1.图斑标识码是指调查地块所在土地变更调查图斑的标识码。2.宗地号是指调查地块所在村庄地籍或城镇地籍中宗地的识别编号。3.建(构)筑占地面积为建(构)筑(包括主房和附房)基底面积。4.附属用地面积是指农户庭院内的空地面积或由农户使用的房前屋后的空地面积。

5.“建造时间”一栏为建造年份的区间值,分为1980年之前(含1980年)、1980年至1985年(含1985年)、1985年至1990年(含1990年)、1990年至1995年(含1995年)、1995年至2000年(含2000年)、2000年至2005年(含2005年)、2005年至2010年(含2010年)、2010年至2015年(含2015年)和2015年至今共9段。

利用状态一栏中,“空置”指房屋保存完好,连续两年居住天数不足一个月的宅基地;“废弃”指建过房屋但已无法居住的宅基地。

说明:

1.图斑标识码是指调查地块所在土地变更调查图斑的标识码。

2.宗地号是指调查地块所在村庄地籍或城镇地籍中宗地的识别序号编码。3.建(构)筑占地面积为建(构)筑基底占地面积。4.建造时间参照附表2中相应内容。5.土地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中的二级类填写。6.所属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门类填写,包括(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批发和零售业;(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住宿和餐饮业;(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利用状态一栏中,“正常使用”指处于利用状态的建设用地;“空置”指房屋保存完好,连续两年经营天数不足一个月的建设用地或用于经营的建(构)筑面积小于总建(构)筑面积的20%;

说明:

1.图斑标识码是指调查地块所在土地变更调查图斑的标识码。

2.宗地号是指调查地块所在村庄地籍或城镇地籍中宗地的识别序号编码。3.建(构)筑占地面积为建(构)筑基底占地面积。4.建造时间参照附表2中相应内容。5.利用状态一栏中,“正常使用”指处于利用状态的建设用地;“空置”指房屋保存完好,连续两年实际使用天数不足一个月的建设用地或用于实际使用的建(构)筑面积小于总建(构)筑面积的20%;“废弃”指建过房屋但无法满足正常管理与服务所需基本条件的建设用地。

6.实际使用面积为实际使用的建(构)筑面积。

7.土地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中的二级类填写。

下载关于农村建设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建设新建住房集中建设的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

    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_图文 江苏省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技术方案;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工;一、工作任务;(一)农村地籍调查;按照《地籍调查规程》......

    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方案

    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方案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标准,实现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区城管局计划开展垃圾分类集中......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方案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整改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xx乡机关思想、工作等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切实解决制约和影响全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种问题,激励和......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方案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方案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整改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XX乡机关思想、工作等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切实解决制约和影响......

    集中整改方案

    南召县自来水公司 2013年度“一改双优”制定标准、集中整改阶段 工作方案 制定标准、集中整改阶段是开展“一改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查摆整改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活......

    集中核查方案

    娄丈子总校扶贫领域集中核查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纪委和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县纪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关于进一步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

    集中采购方案

    集中采购方案 1. 行业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全面实施,给电力企业带来新的严峻考验。伴随电力企业集团物资管控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集团搭建......

    集中整治方案

    白杨沟镇2011年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白杨沟镇属乌苏市矿产能源中心,通过近几年的集中整治工作,解决了许多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构成,仍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