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施工工地渣土管理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施工工地渣土管理难的原因及对策
一座现代城市需要有责任心的规划设计者、有勤劳的守护管理者及爱心的文明市民,美丽的城市是离不开这些人。随州是个年轻的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者与管理者矛盾日夜投出,建设者名义上今天不便是为了明天的方便,施工工地不文明施工,抢进度、抢工期、建筑渣土漏撒严重,却成为城市管理者头疼的一件大事。渣土车违规超载、闯红灯、沿街抛洒、带泥上路、私拉乱运、随意倾倒,导致城市道路破坏严重、卫生质量偏差、环境污染严重,每年政府职能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因此渣土运输管理问题也成为城市管理工作中难题和焦点。如何使之安全有序,规范整洁,文明出行。关系到我们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等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群众对城市执法的认可程度,关系到群众的身心健康。下面我就谈谈施工工地文明施工、渣土运输管理、管理执法程序等三个问题。
一.工地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文明施工。
近几年来随州的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建设方为了抢工期、抢进度、往往忽略工地文明施工的相关法规和要求,工地管理没有规范的技术标准,工地出入口路面没硬化,没有配置冲洗设备,没有清扫管理员,随之带来的是工程运输车辆带泥行驶、沿途撒漏污染道路等现象屡有发生,同时,此类污染路面现象又有其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容易导致“污染—整改—再污染—再整改” 的被动管理过程,这给渣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强化建设工地源头管理,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搞好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配置冲洗设备,制订建筑垃圾处置清运计划及控制污染处置预案,切实做好工地的前置管理工作。规范工地施工行为,加强工地自我管理,逐步形成建设方、施工方、承运方内部相互监督和渣土管理执法监管相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依托,设立专职或兼职工地管理员,实行定人定岗管理,落实“五个一”、“三个不开工”和“四个不出门”管理要求。
1、“五个一”就是一条硬化路、一组管理员、一个清洗站点、一本车辆登记簿、一块车辆标识牌。
2、“三个不开工”就是没有落实渣土消纳站点的不得开工、没有签订《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责任书》不得开工、现场管理员不到位不得开工。
3、“四个不出门”、运输车辆装载过满的不得出门、车辆不蓬盖的不能出门、车辆不整洁带泥的不能出门、手续不齐全的不能出门。
二、渣土运输需要规范管理、文明出行。
目前随州渣土运输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渣土车参差不齐,后八轮、农用车、三轮车、甚至电动三轮车也加入渣土运输行业,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业主以减少运输成本,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经常出现违章超载和不按规定舍远就近随意倾倒渣土;节省开支,随意将渣土倾倒在市区大路边空地、郊区或其他工地,让管理部门防不胜防、处处被动管理。每年环卫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突击不文明行为的垃圾死角,浪费城市资源。只有政府有序引导、各职能部门合力协作、规范渣土运输市场,才能起到标本兼治。
一、渣土运输秩序
第一阶段为自由混乱阶段,哪里有土方,车主就将车开到哪里去参运,渣土倾倒消纳点由土方工程老板自行联系解决,车辆自由穿行,渣土随意倾倒。
第二阶段为规范阶段,即依法着手对渣土运输秩序进行整顿,渣土运输车辆核发准运证,工程施工单位都将土方工程承包给土方老板,土方老板招揽车辆运输,渣土运输车司机纷纷参与运输施工,由土方老板持有参运车辆牌照号到渣土管理部门申报办理渣土运输准运证。
第三阶段为规范有序阶段,成立渣土砂石运输公司,车辆加盖密封装置,悬挂专用车牌号车辆参运,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管理。
三、执法公正,服务到位、文明管理
2015年也许是渣土执法管理的春天,随州将成立综合执法局。就是说有执法权限的归口一个执法局,统一管理、相互习作,有利渣土运输管理工作的推进。目前渣土执法管理比较被动,行政执法力度薄弱,各职能部门协助不到位,还有来自上级领导的压力,企业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政工程为了市民的生活质量等,往往有的建设者觉得你不能把我怎么样,都是为城市服务,让管理者一趟一趟的奔波问题却得不到解决。政府不满意、市民不满意、管理者委屈,只有建设者转变观念,与管理者通力习作,才能建设的同时管理好城市。
总之,只有政府正确的引导、有建设者的责任心、有文明市民的爱心,有管理者的辛勤的劳动,随州的明天会更加靓丽。生活在美丽的随州,用心呵护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城市。
缘分天空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八日
第二篇:农村看电影难原因及对策
论文提要 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必须理顺行业管理渠道,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建立适应农村电影市场要求的运营新机制,优化整合农村放映队伍,完善农村电影放映网络,使电影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电影历来是农民群众最喜爱的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活动,以其直观、视觉冲击力强而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影作为大众化的娱乐活动曾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能享受一款丰盛的“电影大餐”是广大农民的所期所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诸多原因,一个时期以来,电影逐步淡出了市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电影虽然在农村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但不少地区特别是贫困边远的山区农民,多年看不上一场电影的现象仍然存在。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看电影难问题,省、市多次组织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为解决农民看电影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造成农民看电影难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新兴娱乐业的冲击
随着 VCD、网吧、歌舞厅等娱乐设施的出现,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的开通普及,给电影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苏北很多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意识淡薄,公益电影无钱支付放映费用,造成农村电影市场严重萎缩。2003年9月份,笔者配合县计生部门在欢墩镇石门头村搞宣教活动,观众近千人,好多孩子围着放映机询问:“这是什么?”当得知是放电影的机器时很是好奇。经了解,该村已有10余年没放过一场电影,十二、三岁以下的青少年根本就没看过电影,特别是映后观众却不肯离场,当加映了一部故事片后,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足以说明电影并不是走到了尽头,而是在农村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
二、国家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政策在地方得不到贯彻落实
1998年国家出台预收放映服务费政策,省政府苏政发[98]22号、连政发[98]40号、赣政发[98]2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农村电影放映实行有偿服务”,在确保农村人均每年看12场电影的前提下,按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收取有偿服务费。刚开始实施又因经济体制改革,赣榆县减负领导小组将电影有偿服务费列为乱收费而被停收,农民用“两个鸡蛋”看一年电影的希望化为泡影。
其实,多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农村电影是公益性的,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加科学知识、增强思想素质的一项重大工程。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国家制定了很多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的政策和方案,但迟迟得不到具体的落实,这不能不说地方政府没有责任。
三、行业管理上下错位,上级业务部门失去管理职能
电影业上层属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管理,省以下属文化厅、局管理,双方形成了都想管但都管不好的状况。矛盾焦点在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性,且没有一条完整的承上启下通道,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也就是说广电总局制定的政策方案,文化职能部门能否顺理成章的贯彻下去,如此的管理模式是制约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关键所在,这就等于一个媳妇两个婆婆,很难达成共识。
电影行业块块管理关系相当密切,影片的组织、宣传、发行、放映一环套一环。如今,城市条件优越的影院大多实行了院线制,而作为贫困的苏北农村来说条件、环境、资金三不占,现实后果是:连云港市灌云、灌南两县农村电影市场基本瘫痪,东海县电影公司因经济萧条仅留几人坚守岗位,工作难以开展。目前仅有赣榆县电影公司在利用“爱教放映”、“影企联姻”等放映活动艰难度日。行业管理错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失去职能,也是造成农民看电影难的因素之一。
四、农村集镇影院挪作它用,适合农民口味的娱乐片少,科教片科技含量不高
笔者在近几年的农村电影调研中,了解到赣榆县107万人口约90% 的观众没有看到过进口和国产大片,对“大片”的概念很模糊,这就需要地方政府重视集镇影院的建设工作。
据了解:全县18个镇几乎所有的电影队办公场所被镇政府挪作它用,原有的集镇影剧院、剧场16家,现只剩三家。墩尚影剧院卖给个体户开办了加工厂;城南影剧院卖给了盐务局作为盐库;九里影剧院05年底也被镇政府卖给了个人;海头、殷庄、夹山影剧院移交给了镇中心小学,有的已改造成饭堂;赣马、厉庄、城头、班庄、黑林、宋庄会堂被拆除;金山会堂改成超市……。现剩沙河、土城、罗阳三家剧场也因年久失修,门窗破旧,体无完肤,而无法正常开展放映工作。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并不需要将影剧院拍卖、电影队存放设备的办公场所挪用,就能将当地的经济抓上去,关键的是没有重视基层的文化工作,并且没有将农民迫切需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放在一定的位置。
目前,反映农村生活题材适合农民观看的影片较少且质量也不高。我国城乡差别还是较大,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城乡观众胃口也有很大的差别。进口大片、国产大片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难得一见,其原因是:影片发行部门主要考虑经济效益,新片在城市上映一段时间后,16MM 拷贝才能在农村发行,但数量有限,片租也较高,贫困的农村地区根本无能力购置或租用,适合农村使用的科教片也较少,不同程度上存在技术落后的现象,科技含量不高,种类少,可选性低,很多地区仍在放映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科教片,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更可悲的是落后的技术有时会误导农民,给农民带来重大的损失。
解决农民看电影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农村电影市场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政府资金的扶持
“2131工程”暨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是具有公益性的政府行为,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党和政府为切实落实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解决农民看电影难而实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使广大农民群众和电影工作者看到了农村电影的希望。
近日,省政府为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对贫困地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一场电影(每场电影省财政补贴80元)。虽然这项工作已有起色,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资金不足的困难。
目前,赣榆县农村电影队现有的28台(套)F16-4型流动放映设备大多产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溴钨灯放映机占总数的80%,难以保证放映质量。淘汰陈旧老化放映设备,配备高亮度的16MM 氙灯流动放映机、数字放映机及配置小型流动放映车辆已是不争的事实,亟待于市、县二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资金补助政策,以此弥补省放映补贴的不足,共同担负农民看电影费用,否则仅靠省政府的补助很难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二、建立适应农村电影市场要求的运营新机制,优化整合农村放映队伍,完善农村电影队建制
县级建立农村电影放映管理中心,隶属于县文化局。机构精简,人员择优录用,采取竞争、聘用上岗相结合。管理人员要求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并且一专多能,主要负责农村电影市场的组织落实、市场运作、工作协调等工作。下辖若干个农村流动放映队,原则留用现有的农村放映人员,他们从事农村放映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业务技能较高,均持有文化主管部门考核颁发的放映合格证,对个别电影队不健全的镇,可以调整有放映资质的人员补充。对上岗的放映员实行报批制,经镇政府研究同意,报县文化主管部门备案。统一协调、统一安排,统一管理,使农村电影市场进入有序的良性经营渠道。
三、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农村电影放映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全县农村放映工作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及实施方案。政府安排资金监管部门负责农村放映经费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调配好各镇放映队伍。县放映管理中心与镇村签订放映计划,安排好放映时间、场次、计划表。建立映后回执单制度,由村、镇负责人签字盖章,报上级主管、资金监管、县放映管理中心各一份,实行月报账制。放映管理中心定期到各村、镇检查放映工作情况,严格规章制度,对违规违纪人员严肃处理。
四、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影企联姻活动
开展政策法规电影宣传月放映,在强化法制的今天,利用电影这一媒体进行“法制、安全、环保、质量”等宣传很有必要。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主题活动,让政府部门赞助放映经费,既起到了宣传效果,又达到了教育作用,农民群众乐意接受。
影企联姻是企业与市场沟通的很好通道,电影幻灯广告覆盖范围大、观众面广。通过影企联姻与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搭建树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的平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让企业从中感受到利用电影媒体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他们才会不断的投入资金支持电影。影企联姻是企业回报社会、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问题,也达到了企业自身的宣传。
农村电影是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农村文化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随着江苏省文化厅、财政厅开展的“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的轰轰烈烈开展,农村电影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必将得到全面解决,农村电影前景广阔,农村电影工作者大有可为,有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农村电影必将重振雄伟,再现辉煌。
第三篇:深圳市施工工地余泥渣土排放管理规范
深圳市施工工地余泥渣土排放管理规范
一、深圳市在建工地排放余泥渣土前,施工单位必须与辖 区渣管部门签订《在建工地余泥渣土排放管理责任书》。
二、施工单位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督促 现场管理人员按规范排放余泥渣土,认真做好出入口冲洗 保洁和泥头车密闭化运输措施,杜绝出现施工及运输过程 污染市政道路现象。
三、施工工地出入口必须设置水槽或冲洗台,铺设硬底化 路面,安装高压冲水枪,安排足够保洁人员对出场车辆车 体进行冲洗,杜绝出现车体不洁,车轮带泥上路现行。
四、施工单位要确保出入路面干净,水槽干净,定期组织 人员清理水槽,沉淀池泥沙和冲洗出口处被污染的路面。
五、泥头车装载余泥渣土要适量,达到密闭化要求。地铁 工地排放盾构土时,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晾晒或固话措施,并在泥头车车厢挡板各结合处铺垫编织袋,塑胶薄膜等密 闭化措施,防止运输过程沿途撒漏污染路面。
六、施工单位必须安排专人对余泥渣土排放运输沿线进行 连续性的巡查,发现有泥头车撒漏污染情况时,要立即组 织高压水车或采取有偿服务方式委托清扫该路段的环卫 公司对污染路面进行冲洗。
七、施工工地排放的余泥渣土应运往指定的受纳场,禁止 出现乱排放现象。
八、根据《深圳市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施
工单位未按要求排放余泥渣土的,由城管部门责令其限期 改正,并处2000 元以上5000 元以下罚款;泥头车撒漏污 染路面的,按照污染面积每平米处罚200 元;泥头车车体 不洁和未密闭化运输的,处2000 元以上5000 元以下罚款。
第四篇:乡镇依法行政难的原因及对策
乡镇依法行政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依法行政是我国进行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单位,乡镇行政直接体现着依法行政的效果和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目前,我国乡镇的行政执法水平虽然较之过去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体制不完备、监管制约不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加强法律宣传,提高法治意识;加强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制;加强监管制约,明确行政责任;加强知识培训,提高个人素质;加强经济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关键词] 依法行政 政府 农村
-0
(三)浮夸造假
一是仍然热衷于搞创优、升级、达标等活动。有的部门不顾乡镇财力和承受能力,强求乡镇搞工程、上项目,不适当地干预乡镇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乡镇这方面投入不少于多少,那方面投入不低于什么比例。二是有的地方对乡镇干部的政绩考核只看表面数字,不看投资和发展环境的改变状况,只看上了多少工程项目,不看债务的增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比方说计划生育工作,这些年越来越多农民愿意少生,超生的农民少了,按说乡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应该好做,但是,现在上面的考核却越来越繁琐,把考核指标分为人口指标和工作指标。
(五)求稳怕事抬头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增多,信访事件不断。部分乡镇领导求稳怕事,惧怕群众上访,对法律明确规定的工作不敢依法处理,能拖则拖,以求表面的稳定,造成违法者得利,遵纪守法者吃亏的现象,影响依法行政。去年有一个乡镇,由于种子市场放开,经国家专业部门审定的种子和没有审定的种子,一涌而上,使农民无法辨别真伪,加之因广告导致假种子泛滥,使该镇去年粮食平均减产估计超过三成以上,亩平减收280元左右。其中有一个村1200亩田,有80%的田块购买了不抗倒伏的假中稻种子,在去年秋季的一场大风后,亩平减产400斤,减收300元。最严重者减产超过500斤以上,农民大呼上当。另外,由于缺乏乡镇政府的价格监督,农药、化肥、机柴油、农用机械等价格成倍上涨,几乎全部冲抵了国家农业税收减免和粮食直补给农民所带来的好处。其实,此时的乡镇政府不是不愿协调而是不敢协调,否则会被扣上违法行政的帽子。
二、乡镇依法行政难原因探析
乡镇依法行政难的表面下有其深刻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乡镇依法行政难的问题。
(一)法治意识淡薄
法治意识普遍低下是当前实现依法行政的最大障碍,这不仅指政府机关自身,也包括公众在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有两干多年的封建历史,缺乏民主传统和法制传统。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将法律作为镇压百姓的工具,帝王的意志即是法律,这种权大于法的人治传统思想影响至深。建国后,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强调个人权威,轻视法律权威,造成行政权力的行使所受的牵制甚少,与依法行政观念相反。
基层政权由于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权力的魔云笼罩时久。官大一级压死人,谁职位高、谁嘴巴大、谁说了算已习以为常,民主的气氛、法治的气氛微薄。少数基层领导把投诉告状的百姓视为刁民,把依法行政仅作为口头标签,依权行政盛行不衰。
(二)法律体制不完备
任免权不在司法机关手中。同级党政部门对司法机关的制约能力很强,难以保证司法独立。特别是在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目标的大环境下,司法让位于行政变成了社会可以接受的现象。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狭小,很多种类的行政行为不受司法监督的制约,如抽象行政行为。不少地方,法院不愿受理民告官的案件,即使行政相对方赢得了判决,判决的执行也是异常困难的。司法检察在多数情况下,流于形式。
(三)监管制约不力
实践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行政权力监督乏力和监督体系存在缺陷。这其中既有立法方面的原因,有监督机制上的原因,也与公众的监督意识有关。
在乡镇政府,司法上有司法所,政法上有综合治理小组,这无疑是必要的。但作为基层法治重点的镇级依法行政工作却没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并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部分乡镇依法行政监督工作悬空,不少乡镇缺少法制机构,有的甚至连法制员也没配备。这样,执法监督无硬性机构:文件审核无法制人员把关(一般是秘书起草,领导签发);行政复议群众无从知晓。
(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依法行政并不是法律本身自发起作用,而是要通过执法人员来维持。依法行政的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行政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觉悟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和处理实务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乡镇基层干部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有长足进步。但也应看到,我国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尤其是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他们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执法必备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知识的培养,不能达到依法行政的要求。
首先是缺乏民主法制意识。有些乡镇干部“官本位”意识强烈,听不进群众意见,靠简单命令办事,粗暴对待群众;有些乡镇干部对于国家法规政策,断章取义,以利益作为执行与否的标准;还有些基层干部,直接向人民群众索要钱物,不给好处不给办事。
其次是对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在对待上级与群众的关系中,一方是唯唯诺诺,另一方是冰冰冷冷。基层干部与百姓的感情越来越疏远,这种感情上的隔阂消磨了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有些干部官僚习气严重,动嘴多于动手,空话多于实干,对群众利益置若罔闻。
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偏低,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冲击有关,也与干部录用考核机制相关。
三、乡镇依法行政难的对策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找出了造成乡镇依法行政难的原因,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
执法方面,首先要强化行政责任问题。行政责任就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对自己所做出的行政活动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以此防止行政人员滥用权力。要明确各个机关部门的行政职权范围,尽量减少权力重叠交叉的现象;在授予行政机关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相应的责任,权利和责任必须一致,不允许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行政行为;行政人员一旦违法,就从法律规范转化为实际状态,承担撤销、赔偿等责任。
其次要开展政务公开活动。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将政务公开有助于行政机关自己监督。乡镇要加强工作透明度,做到工作程序、工作措施、工作效果及时公示,财务定时公开,使各项工作“阳光作业”,真正把行政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3.司法方面
司法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司法独立建设。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各职能部门要减少对司法的干预。司法机关自身应该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垂直领导,自我决定人事任免。有了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就容易得到保障。
在行政诉讼上,要扩大法院受理的范围,允许对乡镇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同时,乡镇政府要重视公民在遭受行政不法侵害时的控告、检举和反映的问题,要允许他们申诉,鼓励他们申诉,以此作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途径,并积极贯彻《国家赔偿法》。
(三)加强监管制约,明确行政责任
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力必然会滥用,甚至导致腐败。要通过扎扎实实的监督机制来策动镇级政府干部依法行政。其策动措施有三种可究:一是制度公开。即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违法追究制、投诉举报制。这些制度不仅要打印成文、张贴上墙,还要通过广播、电视、板报方式向社会、向群众公开,让工作范围内的社会全员都能依法监督乡镇干部,同时也达到了依法行政的宣传效果。二是考核评测。要实施依法行政考核制,将乡镇干部的依法行政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中,由县法制办进行调查考评,使基层干部视依法行政为己任。三是内外监督。要建立乡镇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在乡镇政府内部,由法制员会同司法所组成系统内的监督小组;在乡镇政府系统外,由乡镇政府聘请社会各界相关同志为镇依法行政监督员,每年给镇干部和执法人员评议一次,并按评分标准给予测评,供年终县法制部门考评作参考。运用以上措施,启动内外监督机制,使之起到鞭策、推动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自觉依法行政的目的。
“只要启动了权力,就应当预设其责任”。⑤乡镇干部作为政府行政行为的直接实施者,如果不依法行政,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依法行政如果没有严格的政府责任制度作保障,就只能是行政机关的一时激情而难以持久。此外,政府的责任制度还应当切实可行,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用。乡镇干部责任机制是整个政府的责任制度最基础的环节,必须设计得科学合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
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依托本地优势行业,促动农民走出土地;大力拓展招商引资视野,使农民通过参与市场经济而增强市场观念和法律意识。总之,对乡镇而言,内部的法制机构建设和外部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农民的走出田地闯市场参与竞争,才是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强劲动力。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单位,依法行政可谓任重而道远,既要靠全体执法人员转变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也要靠全体公民树立主人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参政议政,更要从制度上着手,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逐步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但是,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难的问题必然会得到解决。
①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P8-9 宋功德.行政法的均衡之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P89-90 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P117 余晓青.依法行政与公共服务型乡镇的构建.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P21 肖玉梅,魏晓巍.依法行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行政与法.2006年第1期.P37
②
③
④
⑤
第五篇: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用人制度环境下,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的社会性问题,如何解决此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浅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有以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职业发展教育
一、原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1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首先,大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毕业生数约为660万,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150万,总共超过800万。其次,国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及其他城镇失业人员增多。最后,政府放松进城务工人员限制以及城镇化进程的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也大为增加,形成对就业机会的重要争夺力量。新增劳动力、失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冲击就业的三大因素,这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另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人才竞争、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岗位需求人数一定程度上的下降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地区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倾向于发达的东部地区,致使有着较大用人需求的中西部地区找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院校次之,地方院校再次之。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倾向于高学历,研究生的供需率小于本科生的供需率。从专业看,紧缺专业如通讯、计算机、机械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3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弱。90年代以来经济每增长1%仅增加约80万个岗位。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及贸易摩擦引发就业风险。4 市场经济的不公平歧视现象。市场转型期的市场与计划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人力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存在各种就业歧视现象,如地区歧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等各种歧视
5就业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错觉,严格的户籍管理限制了大学生的自由择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得毕业生尽量避开农村等地区。企业用人制度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合理的人才使用观。
(二)高等教育因素
“计划招生”与“市场就业”的矛盾,招生工作忽视对就业市场的预测。高校缺乏一定的市场敏感度,专业设置滞后,趋同现象严重。学校就业指导关注就业率,注重数量而忽视就业质量,注重静态就业而忽视职业发展的动态,职业发展教育严重滞后。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健全。
(三)大学生主体因素
1自身定位不准,职业目标脱离实际,就业期望高于社会实际,盲目自负,要求过高。有的缺乏竞争意识,难以转变角色,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待就业消极依赖,观望徘徊。
2职前修炼不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职业能力欠缺,实际能力与社会要求有差距,这也是造成很多企业拒绝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的原因。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只是在将要毕业时才关注相关的职业信息和进行择业就业准备。
4职业价值取向有失偏颇,非理性择业观,择业地位观、动机观、苦乐观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对策
(一)社会经济方面的对策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从整体上降低就业率。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就业岗位的贡献作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更大的发挥中小企业的就业吸引力。
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宏观调控就业市场,切实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利和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例如现阶段的“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切实完善与就业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招聘选拔人才,树立合理的人才使用观,改革企业用人制度。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力度,充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二)学校方面的对策
在教育育人为本的前提下,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进行课程改革,增强社会适应性。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展学校特色,注重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及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积极发展通识教育,走内涵式发展路子。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转变就业指导部门的行政职能到服务性职能,建设一批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师队伍,加强课程建设能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切实提升大学生职前素质。
重视与就业市场特别是企业组织的联系,建立顺畅的就业渠道,这是毕业生就业的基础。同时要追踪调查毕业生的任职情况,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对策
1积极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定位,进行职业测评,在自我认知、环境认知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确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并在不断反馈调整中实施行动。
2知识和能力是紧密相联系的,建构系统扎实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积极参与校园社团活动、学校实习见习活动以及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培养的内化迁移整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职前修炼,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同力、职业形象力、岗位胜任力、社会活动力和自我推销力,塑造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多途径就业,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社会资源就业。也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也是大有可为的,或者自主创业。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树立理性的择业观,端正职业价值取向,坚持动态发展的职业发展观点。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合理配置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全局问题,而解决此问题需要各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