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售价审批制度
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部控制程序
销售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更是盈利的重要环节。为强化公司经营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建立和形成职责明确、管理严细、操作顺畅、实用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特拟订本程序。
八、产成品销售
(一)外销部分
第二十二条:由销售业务员根据指令发货日期及完工情况,发出销货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二联交成品仓管员,三联交进出口科。成品仓管员凭《销货通知单》,会同进出口科人员共同盘点验收付货,并开具《成品出库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登记《成品出库统计表》和保管台账,二联加盖仓管员印章后交财务部会计登记库存商品账,三联交进出口科。进出口科(收到指令表后,会同生产计划表,已积极准备船期、报关和商检工作)待收到信用证后,和《产品出库单》、指令表认真核对,准确无误后开据各种外销单据,登记销售统计表,并把外销发票相应联次交给财务部会计登记会计分录和销售账。
(二)内销部分
第二十三条:由销售业务员根据指令发货日期及完工情况,发出销货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二联交成品仓管员,三联交进出口科。成品仓管员凭《销货通知单》,会同业务员共同盘点验收付货,并开具《成品出库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登记《成品出库统计表》和保管台账,二联加盖仓管员印章后交财务部会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登记库存商品账和销售账,三联交进出口科登记销售统计表。
成本科收集所要定价的商品所有资料,要据所收集的资料,对该款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力求准确无误,交由审核,签字确认由苏敏,将审核好的样品成本核算表备份,一份另外同理发送至业务员及董事长
坏账控制。坏账损失是指因应收款项预计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公司的《坏账管理办法》从职责上对申报单位、法务处、财会处进行了分工,对坏账核销的处理程序有明确规定,特别强调坏账申报、账务处审核、坏账核销的批准、坏账核销的会计处理等环节的规范化处理,同时要求坏账核销后的继续催款,做到账销案存。已注销的坏账收回时能及时入账,不会形成账外款
应收账款控制。公司制定了《应收账款管理及核算办法》和《应收账款管理岗位流程》,有效地规范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该办法和流程对应收账款分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进行管理,明确规定了对客户信用管理、公司内部的账务处理、信息互通和日常监督、催款管理、应收账款分析报告、账龄管理、对账管理以及申报坏账等八方面的管理工作。公司对客户赊销、取得保证、限期回收货款的原则,并通过业务和财务双重评审,特别强调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和逾期应收账款报告及追加法律保全等控制程序。
售与收款环节的基本业务销售与收款环节涉及的主要业务包括: 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编制销货通知单→按销售通知单供货→按销售通知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销售发票→记录销售→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货退回、销货折扣与折让→提取坏账准备→注销坏账.一、加强岗位责任制
院属各单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职责、权限,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销售人员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发货人员主要负责审核销售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财务资产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要求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销售与收款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二、加强销售与发货控制
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付款政策,予以执行并上报财务资产部备案等。在选择客户时,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信誉、财务状况等,降低账款回收中的风险。建立客户档案,对其资信能力进行定期考核,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
(一)销售谈判。在销售合同订立前,销售人员须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要有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销售谈判的全过程有完整的书面记录。(二)合同订立。由经法人授权的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
(三)合同审批。合同主管部门负责合同审批,审批人员审批合同时,重点审查订立的合同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经法人授权主管合同领导签批。
(四)组织销售。销售人员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编制销售计划,并严格按合同定价执行。销售人员向仓库管理员下达销售通知单,并同时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经审批后传达给财务资产部,由财务资产部根据审批后的销售发票通知单向客户开出销售发票。各单位建立健全存货、产成品库存管理制度,完善产成品出入库手续,每月终和年终各单位的库存要与财务资产部账面核对无误。
(五)组织发货。仓库管理员对销售发货单据进行审核,严格按照销售通知单所列的发货品种和规格、发货数量、发货时间、发货方式组织发货。
(六)销货退回。发生销售退回时,必须经销售主管审批后方可执行。销售退回的货物由相关人员检验和仓储部门清点后方可入库。财务资产部对检验证明、退货接收报告以及退货方出具的退货凭证等进行审核后,办理相应的冲减收入和退款事宜。
三、加强收款控制
院属各单位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规定,及时办理销售收款业务。避免销售人员接触销售现款,大额销货款原则上用票据结算,防止销货款被挪做他用,不准账外设账。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价款收回货款。
财务资产部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并督促销售人员加紧催收。各单位销售人员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各单位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对长期往来客户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资料,并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对发生的各项坏账,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人,并向院领导汇报,由院领导集体审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同时对责任人视情节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作出会计处理。
四、加强监督检查 院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销售与收款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要求各单位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主要包括:
(一)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与收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二)销售与收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三)销售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信用政策、销售政策的执行是否符合规定。
(四)收款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单位销售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应收账款的催收是否有效,坏账核销和应收票据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五)销售退回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销售退回手续是否齐全、退回货物是否及时入库。
销售退回的货物应由质检部门检验和仓储部门清点后方可入库。质检部门应对客户退回的货物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明;仓储部门应在清点货物、注明退回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后填制退货接收报告。
第二篇:审批制度
东风(十堰)汽车钢板弹簧有限公司财务审批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
总则
为维护投资方利益,规范合资公司财务管理,明确各层级管理者责权,使公司的资金(费用)在申请、使用、核销等各环节做到合理公开,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确保投入产出的利益最大化,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各类资金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大型(厂房、设备)维修改造等所需资金;
二、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性的物资采购、维修、劳务外包、工资(奖金)等所需资金;
三、办公用品、业务招待、差旅、公关活动、高管职务津贴、车辆使用等所需资金。
第二章
第三条
申请
所有资金(费用)必须遵循用前申请原则,由使用单位经办人到计财部领取填写《财务报销审批单》,经批准后,作为到计财部办理借款和事后核销依据。未经申请和批准,计财部不予核销。
特殊情况下,必须用电话向总经理申请,经批准后可以事后补办手续。第四条
批准
1、大宗原材料采购资金由采购部门负责提供至少两家供应商报价和至少两家同行采购价后,按比质比价原则,20万元及以上金额的付款由董事长和总经理共同签字批准。20万元以下的付款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生产经营中经常性的资金(费用)支出,5万元及以上的由董事长和总经理共同签字批准。5万元以下的,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3、业务招待费按公司销售额的1.5‰总额控制使用,提前到综合部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由总经理签字批准。按照重要性,严格控制招待标准。
4、公关活动经费的支出,由董事长和总经理共同签字批准。
已经批准的《财务报销审批单》由经办人报财务总监进行价格审批,通过审批后,可以使用资金(费用)。第五条
核销
已经批准发生的各项资金(费用),由经办人提供有效票据(普通发票或增值税票,具体按财务部要求执行)、《财务报销审批单》、验收报告(若有)、入库检验单(若有)等,在计财部规定的时效内核销,原则上当月发生当月核销。
相关财务凭证,在价格、金额、用途与《财务报销审批单》一致时,由财务总监签字批准核销。定期汇总后,交总经理(董事长和总经理)签字批准。
出现价格、金额、用途与《财务报销审批单》不一致时,经办人必须重新办理申请、批准手续,否则,计财部不准核销。
第三章 第六条
归口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大型项目改造维修等经充分论证和决策后,由计财部、生产装备部、采购部、技术质量部和综合管理部共同参与实施,依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定经办单位和经办人。
生产经营所需采购资金(费用)由生产装备部申报采购计划,采购部具体经办实施。
非生产性所需采购资金(费用)由使用部门申报计划,采购部或综合管理部具体经办实施。
对外质量赔偿,由技术质量部具体经办实施。第七条
责任
按国家《会计法》责权发生制要求,在资金(费用)管理的每个环节,分别由相关人员承担领用、审批、监督责任。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视金额大小和情节轻重,可给予赔偿、辞退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第八条
说明
本制度是对公司原有的《东风(十堰)汽车钢板弹簧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2006年1月1日)中有关资金(费用)审批条款的修订和补充,解释权归公司综合管理部所有。
第九条
有效期: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合资公司运营期间有效。
批准:
编制:综合管理部 对合资公司《章程》有关条款的补充规定
合资公司《章程》第四十三条规定“合资公司日常工作中重要问题的决定,应由总经理和董事长联合签署方能生效”,为便于总经理工作,更好行使职权,特作如下补充规定:
1、公司《章程》第四十三条下规定的内容;
2、原材料采购20万元及以上金额的付款;
3、生产经营中5万元及以上金额的付款;
4、业务招待费单次2000元及以上金额的报销;
5、公司对外公关活动经费的支出。
批准: 时间: 年
日
月
第三篇: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财务收支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企业要实现财务收支目标,必须完善和规范审批行为,进行事前控制,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财务收支审批人员授权制
中心的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必须由中心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对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有关职责权限和范围予以授权。财务收支审批人员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指日常的正常性财务收支审批授权。通常的做法有:科目负责制、工号负责制、项目负责制等。特殊授权是指视财务收支的用途、性质及金额大小而采取的特定审批授权。通常在财务总体收支计划、重大经济事项等方面,一般采用集体决策方法。
二、财务收支审批人员权限及范围
l、行政主要领导要加强对财务收支工作的集体监管。中心财务收支计划及重大经济活动必须经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或行政办公会批准方可执行。
2、单位领导在各自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在批准的计划额度以内实行财务收支“一支笔”审批制度。
(1)、党政领导对其分管切块费用范围以及按所分管掌握的计划进行审批。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费用计划指标内、并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内审批。同时对超过一定额度的支出视其用途和性质由行政主要领导批准。
3、科目(项目、工号)负责人员只负责授权范围内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审批。超过授权范围的经济业务,财务部门有权拒绝办理。
三、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l、根据上级文件、计划、预算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策审批本单位财务总体收入、利润计划及重大财务收支经济事项。包括:
(1)、财务收入、利润计划;
(2)、财务决算报告;
(3)、基建项目立项、预算及资金筹措计划;
(4)、对外投资、借款、担保,根据权限逐级上报;
(5)、更新改造和大修立项计划;
(6)、房屋、建筑物、涉及安全生产设备需转让或报废等处置的批准。
(7)、其他重大经济事项。
2、根据财务收入、利润计划、领导分工范围对日常的财务收入、利润计划进行分劈并授权予科目(工号、项目)负责人。
3、科目(工号、项目)负责人对所分管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批。
4、审批人员审批的经济事项必须真实、合法。各类原始单据内容齐全、计算准确。原始单据填制日期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相符;经济业务必须与合同、协议、订货单、物资申请计划等相符。属于购买实物的,必须附验收证明。
5、审批的各类经济事项必须符合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6、验收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各种经济事项的审核确认。属于购买实物的,必须对数量、单价、品名、规格、型号逐一核其方可据实出具验收证明。
7、各类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审批统一由人劳部门归口,行政一支笔审批。
8、上下班交通费由人劳部门、房管部门核实审批。
9、因公乘坐飞机需经总公司总经理在票据上签字审批。
四、审批人员责任
1、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对本单位的总体财务收支审批负领导责任;分管领导对分管切块财务收支范围负责;各部门、各科目负责(工号、项目)人对自己分管的科目(项目、工号)范围内的开支标准、开支范围负责。
2、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必须对审批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不得违反国家财政、财务、会计政策。
3、审批人员超范围、越权审批,视同无效。造成不良后果或经济损失的,应由审批人员负相应的经济责任。超开支标准、超开支范围的,财务拒绝报销。对弄虚作假的,应视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经济、行政或刑事责任。
五、财务收支审批的监督
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应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主要有以下方面:
l、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业务,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
2、对违反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3、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4、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制止和纠正,又不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的,也应承担责任。
5、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会计人员不得接受,有权拒绝报销。如发现有违反规定报销的,要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
6、对违反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作出处理。单位负责人未作出纠正处理的,会计人员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成本费用核算制度
成本费用核算是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成本费用全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财务成果的计算。为了进一步规范成本费用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本费用核算的依据
1、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
2、有关的消耗定额、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的政策文件
二、成本费用计划
成本费用计划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是控制成本、考核成本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
1、成本费用计划编制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了解生产经营、机构定员、工资水平、款源、物价等变化情况。
由有关部门及时提供生产任务、设备状况和质量要求等资料。
核定支出项目,核定消耗定额、开支标准、开支范围和计划单价。
分析上年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单位工作量实际完成的工料消耗情况以及间接费用计划执行情况,成本分析资料等。
了解与成本费用计划有关的政策和要求。
2、成本费用计划编制内容:
成本费用有关项目的支出额度、定额、工作量指标;
安排各项生产率指标、设备使用量、劳动率指标等;
编制计划说明书,着重说明特殊项目变化原因。
三、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和程序
l、成本核算方法:
(1)、按成本核算对象列入相应科目核算的原则。对能直接归属某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直接列入相应成本对象的成本中;对涉及两个及以上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采用分配办法归集,分别根据具体情况按人员比例、工作量比例分摊。
(2)、成本核算对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所有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如材料小票、固定资产卡片等),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的编号、名称填写清楚。
2、成本核算程序
各单位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
首先按费用发生项目进行归集。要求各企业按经营什么算什么分析什么的原则,划分成本费用,使成本核算与实际生产经营进程保持一致。
其次严格遵守支出范围,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用、非生产用,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凡应由本期负担的支出,均应全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凡应由分摊负担的支出,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核算。
四、成本费用核算基础管理和控制
(—)、成本费用核算基础管理工作
l、成本计划管理是一种事前管理工作。执行成本计划过程中做到量入而出,杜绝支出无计划、花完钱再算帐的现象。
2、消耗定额管理是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主要有两种定额管理方式,即数量定额和费用定额。数量定额主要用于控制原材料的消耗。费用定额主要用于在数量定额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综合定额,主要用于下达计划、考核成本。
3、部门(班组)经济核算是指以部门(班组)为单位,由部门(班组)成员自行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核算。包括生产任务、质量、工资分配、能源物料消耗等。
4、科目负责制是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机制的有效形式。具体管理形式有:代金券、限额卡、限额本。简单地说,就是将成本费用按科目的性质分劈给具体管理的车间、职能部门,将生产与经营相结合。
㈡、成本费用控制分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事前控制,包括成本计划和各项消耗定额、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进行核定和审核。事中控制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成本的日常动态控制,使成本管理由事后的既成事实,转入预防性管理。
五、成本费用核算分析
成本费用核算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政策和计划,检查和评价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成本变动差异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成本的因素和降低途径,提出改进建议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各企业成本费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如下
1、分析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
2、抓住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其他各要素费用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各项主要消耗定额和开支标准,以及价格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3、揭露铺张浪费和重大损失性费用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查明管理上的漏洞:
4、分析时应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检查计划执行程度:将本年成本主要指标与去年同期和历史最好水平比较,观察成本变动趋势。
成本分析采取日常的、定期的、专项的、动态的等多种形式。日常分析主要用于控制支出进度;定期分析主要用于较全面的分析,为下一步改进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专题分析主要用于针对成本费用某项突出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及时扭转偏差:动态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任务等因素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及变动趋势。
六、严肃成本核算纪律
l、确定成本支出范围,划清成本界限。即:划清基建、大修、更新改造、专项款等资本性支出与成本费用的界限;划清本单位成本负担的支出和不由本单位成本负担的支出界限:划清运输支出与多经成本、技协成本的界限;划清营业成本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划清本期与前、后期支出界限。
2、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收支配比原则。根据计算期内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实际消耗、实际价格进行核算。
3、成本核算的资料必须准确、完整、真实、合法,记载、编制必须及时。
4、严格遵守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有关消耗定额标准。
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财务会计分析是指利用会计、统计、业务核算及计划等资料,对企业的生产及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以便正确评价揭露矛盾,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
一、主要内容
l、各项收入完成情况及主要原因分析
2、各项支出情况及主要原因分析
3、营业利润完成情况及其完成的主要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4、资金运用、债权债务清理情况及其增减变化主要原因分析
5、应付福利费收支情况分析
6、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及分析
7、现金流量及分析
8、工资总额收支及劳动生产率完成情况及主要原因分析
9、其他重大经济事项分析
二、基本要求
l、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3、分析过去与预测未来相结合4、企业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分析相结合5、经济因素分析和非经济因素分析相结合6、企业内在因素分析与外在因素相结合三、组织程序
财务会计分析涉及面广,所需的资料来自各个有关部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组织程序。
1.各企业必须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明确分析内容、分析目的和参与分析的部门。
2.原则上是经营什么、管理什么、核算什么就分析什么,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各部门提供的原始数据必须保证时间和质量。财务会计部门对所有原始资料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财务计算依据,并保证分析结果的及时性、可靠性,做到有内容、有深度,能揭示矛盾,有改进措施。
四、具体分析方法和步骤
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三种。
整个分析过程由四个有机联系的步骤构成:
1.对比找出差距。实际与计划比较,实际同上期比较,实际同历史水平比较等等。具体要求是:相比较的指标性质相同、包括的范围一致、代表的时间相同。
2.研究查明原因。即发现差距后接着应做的第二步工作,即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影响因素。确定影响因素,应根据经济指标的客观联系,运用逻辑判断的方法来决定。如成本的高低,与工作量的增减、成本管理的好坏、市场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等有关。
3、计算确定影响程度。即对影响的因素从数量上确定其影响程度。既要分析绝对数,也要分析相对数。
4、总结提出建议。通常采用书面的方式,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总结,作出评价,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制定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五、分析时间
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日常、定期、不定期、专项分析。每月应提供一份财务指标分析报告,每季应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
六、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
财务会计分析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等要求。
l、财务会计分析报告中提供的信息要便于使用者理解,有关指标的分析说明必须做到清楚、明晰。
2、财务会计分析报告中提供的资料应当是经营管理和决策相关的所有资料。这些资料既能对过去进行评价,对现状进行判断,也能满足对未来进行预测的需要。
3、财务会计分析报告中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如实反映情况。
4、财务会计分析报告提供的资料能满足使用者对不同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比较。不同时期对同类经济事项的计量和列报,要按照前后一致的方法进行,同时并对报告期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和政策变动的影响以及其他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要进行分析说明。
5、财务会计分析报告应当按规定时间及时报送单位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重大经济事项监管制度
为加强对外投资、担保、借款、资产处置、大额资金调度、其他重大经济事项的监督管理,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制,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及范围
l、对外投资指本单位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对本单位以外的投资、合资、联营、购买和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或者购买有价证券等其他投资行为。
2、对外担保指本单位以第三人的身份,为本单位以外的债务人,以确保债权清偿为目的的保证行为。包括设定质权(以动产或权利证书交债权人占有)、抵押权(以不动产作保而不转移占有)或者作为“保证人”承担履行债务的责任或连带责任的行为。
3、对外借款指本单位将属于本单位可支配的货币资金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行为。
4、资产处置指各部门或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产权或使用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资产的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等)。资产处置的范围:(1)、闲置资产;(2)、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淘汰的资产:(3)、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4)、盘亏、呆帐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5)、己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6)、根据国家政策规定需要处置的资产。
5、大额资金调度。特别是流出本单位的大额资金,必须有合法依据和集体研究的决定。
6、其他重大经济事项包括非正常性支,出必须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二、监管程序
1、重大经济事项采取集体决策办法。集体决策指单位的领导集体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对外投资、担保、借款、资产处置及大额资金使用问题,通过党委会、行政办公会形式,认真研究讨论并获得通过的决策。
集体决策一般应具备以下资料:
(1)、职能部门提交有关项目的优选方案、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有关各方的资信报告以及相关的法律文书,资金筹措报告,向上级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请示报告以及批准文件等。
(3)、集体研究讨论的会议纪要、决议或者决定的文稿等原始书面材料。
2、经集体研究形成决议后,按照管理权限必须报上级批准的,还应当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报告,经上级批准后方可执行。
3、对外投资应进行可行性分析。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财务等有关部门参加,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编制可行性报告,供领导决策。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必须包括投资总额及时间安排、资金来源及筹集方案、运营成本、预期投资收益等。
4、对外投资纪律要求:
(1)、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不得以国家专项储备物资和国家规定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的其他资产或特许权向其他单位投资。
(2)、必须保证本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职工自身利益不受影响。
(3)、有可靠的资金来源,不得挪用经营、结算资金。
(4)、必须建立对外投资的经济责任制,坚持领导决策。
(5)、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严格按投资程序办事。
(6)、必须对合作方进行资信状况及合法性的调查确认,按有关规定签定合同或协议。合同协议内容必须符合经济法规的规定,并进行必要的公证。
(7)、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把关,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对批准的对外投资,在投出资产前,必须验明各种法律文本、合同协议的有效性。严格按规定拨款,对对外投资资产的状况和损益情况要进行全过程的控制监督,并按规定核算,并在报告分析中说明。
(8)、严禁用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对外投资。
5、不得向外单位和个人提供借款;铁路单位之间相互调剂资金余缺,必须经过各级铁道结算中心办理,遵守铁道结算中心结算纪律。
6、中心不得向外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7、资产处置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和资料
(1)、固定资产报废拆除申请单、材质鉴定书。
(2)、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批准文件。
(3)、资产的原始价值凭证(如固定资产卡片)。
(4)、技术部门的鉴定意见。
(5)、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有关资产评估报告。
(6)、非正常损失情况说明及对责任人、有关领导的处理情况。
三、审批权限
1、中心不得向外单位投资。中心需向外单位投资,实行联营、合营、合作经营或参股的,必须充分进行投资论证,进行集体研究决策,由总公司党政联席会同意,超过总公司权限的,必须报集团公司批准。
2、公款购买各种股票、债券,须经总公司党政联席会同意。
3、中心向资金结算中心贷款,须按照贷款程序,报总公司批准。
四、重大经济事项监督
l、财务部门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全过程监督。投资产生的回报及时按合同协议兑现。
2、重大经济事项中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充分考虑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也要实事求是地给予有关责任者必要的处理。
3、建立重大经济事项预警报告制度。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内容范围的,必须及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并提请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凡是必须集体决策而末作出决定的,各部门不得执行。
4、未按单位集体决策执行,擅自违规操作的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
一、电算系统人员分工
为适应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岗位的变动,需要对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以及相互分工做出调整。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划分为:会计主管、电算化负责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会计档案管理员、出纳。电算化负责人不得兼管出纳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系统操作员。
二、电算系统人员组成:
电算系统由会计主管、电算化负责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会计档案管理员和出纳组成。
l、电算化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的电算化统筹工作。负责总公司有关财务方面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调整;负责电算化初期准备工作,组织协调系统的日常运行操作,提出软件修改的意见,及时纠正数据差错;负责检查和督促系统各类人员工作;负责会计数据档案管理工作;负责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一般为本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
2、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会计系统的建立;负责对系统硬件、软件的检查及故障处理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数据及程序的正确性和适应性的维护;发生不可处理的错误,应及时与技术开发公司或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发生的问题。一般由具有相当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3、系统操作员;负责所分管的财会工作,做好分管的原始凭证 的汇集、记帐、编制及预处理工作。负责审核输入凭证的预处理,整理输入凭证、编制记帐凭证、进行核算工作。负责系统的操作运行;负责数据登录、打印各种帐表数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负责数据正确性的校核,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电算化负责人;可协同财务负责人进行会计数据备份工作。由持有《电算化培训合格证》的会计人员担任。
4、数据审核员:负责对输入凭证的代码及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审核,保证输出帐表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由非凭证录入员的另一会计人员担任。
5、会计档案管理员:负责存档数据软盘、程序软盘、帐表、凭证和各种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件、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作好会计数据的定时备份工作。
6、会计主管和出纳的职责与手工方式下的职责一样,区别在于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比较了解,并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提供的各种会计资料。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1、电算化负责人责任制
(1)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到合法、安全、可靠、可审计等要求。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2)协调本系统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3)检查会计凭证的预处理工作,确保各类输入数据符合系统的要求。
(4)负责计算机输出帐表、凭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5)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包括数据及文档资料等)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6)负责本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正确性、及时性检查工作。
(?)做好本系统操作运行情况总结工作。并提出更新软件及修改软件的需求建议。
(8)负责本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考评。
(9)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考核制度。
2、系统管理员责任制
(1)负责系统运行环境的建立、维护:负责排除系统软、硬件的故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负责系统软件及数据正确性的维护。
(3)负责与软件公司联系,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向软件公司提出软件修改或升级要求。
(4)负责检查数据备份工作。
3、系统操作员责任制:
(1)负责本系统的数据登录、数据备份和输出帐表的打印工作。严格按照原始凭证做好数据输入操作,输入完毕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审核员复核;在输入操作中,如发现输入凭证有疑问或错误时,应及时向电算化负责人或专职会计员反映,不得擅自作废或修改;发现输入数据与凭证不符时,应按凭证数据予以修正。
(2)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当天的日记帐数据,做到当天登录。登录后即打印当天的帐表,做到当日记帐当日清,在月末应将核对无误的明细帐和科目汇总表打印输出。
(4)按需要打印系统所有的明细帐、总分类帐、会计报表和自动转帐凭证。
(5)每次操作完毕,应及时做好各类备份数据和存档数据。
(6)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7)系统操作过程中发现故障,应及时向电算化负责人报告,并做好故障记录和上机记录等事项。
4、审核员责任制:
(1)负责凭证数据的审核工作,包括各类代码的合法性、摘要的规范性和数据的正确性。
(2)负责输出数据正确性的审核工作。
(3)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应退还各有关人员更正、补齐后再行审核。
(4)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不正确的输出帐表数据不予签章确认。
5、会计档案管理员责任制:
(1)负责本系统各类数据盘及各类帐表、凭证资料的备份和存档保管工作。
(2)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出借。
(3)按规定期限,向各类有关人员催交备份数据和存档数据。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会计信息的全面、准确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操作使用人员:
操作使用人员是指有权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职责范围内会计电算工作的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部门配备以下操作使用人员;
(一)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所有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的初始化、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运行错误的登记与排除工作:负责系统操作使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分配操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并设置操作使用人员的保密字。
(二)数据录入员:按照操作规程录入凭证数据,并负责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人员无权修改原始凭证或手制凭证上的数据,不得进行凭证复核操作。出纳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不能担任数据录入人员工作。
(三)数据复核员:负责对已录入计算机的凭证编号及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审核,确保入帐数据的完整与正确。
(四)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已复核数据的入帐、入帐后凭证、帐页的打印输出工作,协助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负责程序软盘、存档数据软盘、输出凭证、帐页及其他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件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五)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对会计电算化硬件和软件的检查及运行故障处理工作,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权限:
(一)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所用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会计电算体系与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与单位核算、管理的要求。报表格式必须符合上级主要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要求。
(二)数据录入员进行数据录入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凭证内容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如发现凭证数据错误立即通知凭证编制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并根据修正后的凭证修改录入的数据。数据录入人员除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外,还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复核人员亦不能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复核时发现凭证录入错误,必须通知数据录入人员进行修改,复核人员不得进行已录入数据的修改操作,待数据录入人员修正录入数据后再进行复核签字操作。
(三)系统维护人员除实施数据维护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实施维护时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其他操作人员一律不允许实施数据库操作。
(四)用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会计软件只有操作人员才能上机操作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允许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系统管理员认可合格后方可上机。
(五)操作使用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必须填写“上机操作登记簿”,如实填写操作人员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下机时间、操作期间
系统运行情况等。操作人员的保密字必须牢记,并注意要安全保密,否则出现问题,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有不可推卸有责任。
(六)出纳员、维护人员、程序人员均不准实施数据录入操作。
(七)备份数据软盘和存档数据软盘、帐页、凭证、报表及其他资料由数据管理人员按规定统一复制、核对、存放、保管。
三、会计凭证的审核与管理:
会计凭证是计算机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的依据,因此必须保证入帐前录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准确、可靠。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一)业务主管的审核:
财务部门收到业务人员编制的业务凭证后,首先由稽核人员审核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认无误后,再审查有无业务负责人和业务主管的签章,如确认无误则上机制单,依此编制记帐凭证。
(二)手工记帐凭证的审核:
制单人手工编制完的记帐凭证必须交稽核人员审核后才能交数据录入人员录入。
稽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凭证摘要的规范性、清晰性;凭证分录和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如无误,再检查凭证科目的平衡关系,最后审查制单人是否签字。
(三)机制凭证的复核
数据录入人员录入凭证数据后,由数据复核人员对录入的凭证进行复查,确保与手工编制的一致性,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签字。(四)复核后的凭证必须打印输出、并经有关人员(稽核员、制单人员、出纳、数据录入员、数据复核人员、会计主管等)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记帐操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管理制度
一、硬件部分
1、各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必须配备电算化专用计算机及相关外部设备。
2、财务电算化用计算机必须专机专用,禁止任何人用作其它工作。
3、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财务计算机室,集中、统—管理电算化用计算机。
4、电算化用计算机必须配备不间断电源,防止意外断电造成数据丢失或破坏。
5、严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
6、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以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防止发生意外,造成数据流失。
7、除被允许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外,其他人员未经电算化负责人允许不得用机,未经电算化负责人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变动电算化用机的摆放位置。
8、有外单位送来的数据盘,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病毒检查工作,其它的外来软盘一律禁止使用。
9、因违反以上相关规定而造成损失者,将追究相关责任。
二、软件部分
1、为便于总公司与企业联网,企业使用统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2、各企业实施电算化必须采用经相关财政部门评审的商品化软 件,如需自行开发必须在经相关财政部门评审许可后方可脱离手工。
3、原版软件由专人妥善保管,并做好软盘备份,各企业均使用备份软件。
4、严禁擅自修改软件程序。如有必要时应与软件开发商联系协商。
5、计算机或软件运行中发生故障应及时维护。如果没有能力维护,应及时报总公司电算化领导小组,由小组派人维护。维护人员应做好维护记录的登记工作。
6、定期对软件进行检查,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7、应按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及时对系统中的会计数据进行备份。
三、数据部分
1、财务数据要经常进行备份,保存介质可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网络服务器在引进时,必须配置磁带机或可读写光盘机或其他存储介质。也可在短期内先用软盘、硬盘备份,以后向光盘和磁带机等存储介质过渡。
2、数据备份目的在于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可将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其目的是防止硬、软件故障的发生以及人为失误造成的数据损毁。因此,原则上要求在发生业务的当天全部进行备份。备份至少要做到:
(一)与每周五天对应的五个备份循环覆盖;
(二)保证每月月末的备份:
(三)每年年末的备份;
(四)备双份以上,存储于不同的地点,对存于软盘等易损坏介质上的数据,还应定期再转出备份,以防存储介质失效。
3、对备份的数据应加强管理,防止被非法拷贝或毁坏,要对其内容及运行环境(如财务软件的版本)等进行记录。网络版的备份应连同主控数据库(master)一并备份。
4、参加财务软件开发的单位或专职从事系统维护工作的人员不得泄露软件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措施。
5、对会计数据的备份、恢复、转出、转入的权限都应严加控制。严禁未经授权将财务数据拷贝出系统,转给无关的人员或单位;严禁未经授权进行数据恢复或转入操作。
计算机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单位有明确要求——要有必要的上机操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任务,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如何处理和处理结果等情况,并作为下阶段合理调整机时分配的依据,严格财务微机管理制度,现规定如下: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登记当天所有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
二、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则在运行情况及备注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发生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不得进行末作登记记录的任何软硬件维护工作。
四、系统管理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所记载,对于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行填写故障报告单。
五、操作记录每月装订成册,日常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
六、要真实完整地填写操作记录,如果发生不登记者,按经济责任制有并条款处理,以上规定由系统管理员监督执行,请所有操作及维护人员遵照执行。
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单位应根据帐簿数据,准确编制或由机器正确生成会计报表,报表格式由会计主管部门统一设计认可。
二、报表的编制要求做到数据真实,计算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做到帐证,帐表,表表之间勾稽严密,有所属单位的应将所属单位的报表数据输入机器进行汇总,并将本单位报表、所属单位报表和汇总表一并报出,书面报表必须由分管帐务的领导,会计主管和制表人签名盖章。
三、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磁盘(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打印输出书面形式,末打印之前不得抹去。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由操作使用人员在打印输出的页面上签字或盖章注明,由系统管理员签字盖章认可。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其中会计科目和总由数据(包括和月度汇总数据)必须永久保存,明细帐、记帐凭证及其他数据资料在两年后可根据需要决定存毁。
四、必须经常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备份。备份是通过对硬盘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副本来实现信息存储的,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不得直接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档案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进行任何非法操作,如要对磁盘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必须
使用备份的副本,不得删除硬盘和软盘的数据。恢复系统数据必须使用最新的正式备份。
五、必须妥善保管好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备份软盘应贴上写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或由专人保管。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套和包装盒中,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储。硬盘和正式备份软盘不得随便乱放和外借。
六、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及自行开发原程序的备份分别在三个地点以上,应根据数据量和硬盘空间的大小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如半年或一年以上)清理一次硬盘,删除硬盘上以前的会计数据,以利于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运行速度,没有做过备份的硬盘数据不得清理删除(存放地点分别为档案室、财务室)。
七、磁盘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清理硬盘等,由系统管理员专职执行并对磁盘会计档案的安全的正确负责。
会计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一、档案人员应负责档案库房的档案完整和安全。
二、档案入库前,及时编号、填写卡片、目录,排入柜。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按要求整理后才能入库。
三、保持档案排列整齐,借出时要有标记,归还时应及时放回原处。
四、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库房内。
五、档案库房严禁烟火,不得存放易燃物品,应备有灭火器。
六、库房要保持清洁。注意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每天上班前要记录一次温湿度的变化情况。
七、每月进行库房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向领导汇报。
会计档案保密制度
一、保持高度警惕,经常检查不安全因素,发现漏洞,及时采取措施。
二、不论遇到任何情形,都要保证党和国家机密的绝对安全。
三、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和纪律,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将档案借给无关人员,不带无关人员入档案库房。
四、下班检查库房的电灯和电器设备是否关好。
五、严格把握档案借阅制度,凡查阅档案时,必须履行登记、回收、注销手续,防止丢失。
会计档案借阅制度
一、凡需借阅档案者,必须持有介绍信予以办理借阅手续,并登记借阅台帐。归还时,必须如实登记使用情况。
二、借阅档案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如继续使用,需办理续借手续,逾期不办,每超过一个月罚款50元。
三、外单位查阅档案,只能在室内查阅。如需外借,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酌情收费。
四、借阅档案者必须保证案卷完整、安全,不得拆散、涂改、划线、抽换丢失。归还档案时须进行检查,如发现上述情况根据性质酌情罚款,并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建议行证或纪 检部门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篇:活动审批制度
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学术科技社团部
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审批制度
第一条:社团活动应与社团宗旨、章程相符,应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和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第二条:任何社团个人(包括会长、副会长)不得以社团名义进行牟利活动甚至
非法活动;任何社团不得从事背弃社团宗旨、章程或有损会员利益的活
动。
第三条:社团开展活动应向社团中心申报审批,对未经社团中心审批同意就举办的活动,主席团及社团中心有权对社团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活动经费
不予报销,或视情况予以部分报销。
第四条:社团开展以下活动需由分管副主席或部长审批通过方可举办:
1、社团常规活动,社团负责人应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向社团中心提交
书面申请材料,并填写活动申请表,经同意盖章后,方可开始筹备活
动(此次审批仅对该学期有效);
2、与校内其他院系单位或校外团体、组织或个人的联合活动;
3、有外籍人士参加或有涉外内容的活动(包括邀请校内外人士讲座、报
告),其活动内容必须与本社团的宗旨一致;
4、涉及宗教、民族问题的活动及收取费用的培训班、学习等;
5、活动如需占用校园场地,须由社团中心同意,经校团委及校保卫处审
批同意后,统一进行安排;
6、其他有关学校秩序的重大活动。
第五条申办常规活动以外的活动须在活动举办前的3-7天内向社团中心提交活
动策划书,并填写活动申请表,经同意盖章后,方可开始筹备活动,几份活动申请表应保持一致,包括以下内容:
1、社团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财务预算、活动负
责人及其联系方式、宣传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财务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注:财务负责人须为会长以外的社团成员);
2、活动内容要清楚具体,不可敷衍了事,对涉及人员或被邀请人员等有基
本的说明,讲座内容必须对社团成员有益,其他说明也一并写入;
3、社团活动经费涉及赞助的需到通联部申报登记;
4、财务预算要清晰合理且不得超过社团剩余会费(赞助除外);所购物品
名称、数量、单价要明确,不可购买不必要物品;笔、墨、颜料可在宣传部借用,但务必按期归还否则在社团会费中扣除相关费用;
第六条:组织会员参与校外活动必须出具安全保证书并有明确的负责人带队,使
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等场地做讲座应附讲座老师简介。
第七条:场地申请规范
(1)可申请场地
1、求真楼
2(2)申请注意事项
1、二教
申请二教场地时,需在社团中心填写会自留一份,交监察部一份,社团中心备份一份;
申请二教场地时,先到监察部询问教室可用否,再来社团中心填
表,签字盖章后拿到监察部登记。
申请表需经社联的审批盖章后方有效;
注意保持场地卫生,放在多媒体内的协会资料记得删除,关机关
灯关门关窗。
2、S1报告厅(慎用,鼓励协会通过挂靠院系联系)
申请以上场地时,到监察部咨询教室是否可用,以讲座类活动为
主;
申请S1报告厅时,需在社团中心填写表格,一式两份,交监察
部一份,社团中心备份一份。协会需提供详细的策划书(所邀请
老师简介、讲座题目、讲座内容等);
注意保持场地卫生,维护公共设施,放在多媒体内的协会资料记
得删除,关机关灯关门关窗。
3、大学生活动中心
申请大学生活动中心场地时,监察部提供表格,当面填好,一式
两份,均手写版。
申请大学生活动中心场地前,先到社团中心交活动申请书,社团
中心审批合格后再到监察部填表,填表时提供详细的策划书(协
会活动介绍、邀请嘉宾简介等)。
由于大学生活动中心场地有限,为避免时间冲突,请各协会最好
提前半个月上交申请表,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大活场地的申请必须保证一定人数,方可审批,具体:
①报告厅200人以上
②舞厅200人以上
③剧场1000人以上
社联意见栏需副主席或主席签字方有效,盖章需盖正,否则重新
填写。
注意保持场地卫生,维护公共设施,若音响等设施损坏,协会按
学校要求赔偿。
4、户外
申请户外场地时,由监察部提供表格;
社联意见栏需副主席或主席签字方有效,盖章需盖正,否则重新
填写。
协会的户外活动不能有商家的产品展示、发放等活动。
需要桌子、帐篷等物品的,请提前联系秘书处。
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学术科技社团部2010年11月
第五篇:大型活动审批制度
白音套海中心小学 大型活动审批制度
为了加强对学校开展大型活动的管理及领导,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大型活动审批制度。
一、大型活动定义范围
本制度所指的大型活动是由本校各处室、级部或学生组织开展的参加人数较多的集会或集体性活动;教职工组织60人以上的活动,学生组织跨学校或参加人数200人以上的活动,一般视为大型活动。
二、举办大型活动的申请和批准
1、各校、班级举办大型活动,应向学校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申请;各处室举办大型活动应向分管校长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举行。
2、申请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在举办日期的一周前向学校相关责任部门或分管校长递交书面申请.申请书中应当说明大型活动的目的、方式、人数、起止时间、地点(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线和负责人的姓名、职责和联系方式等,邀请校外人员参加的,必须注明邀请人员的基本情况。
3、学校相关责任部门或分管校长在接到举办大型活动的申请书后,应当在申请举行活动日期的二日前,将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通知其负责人。不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逾期不通知的,视为不许可。
确因突发事件要求举办大型活动的,相关责任人必须立即报告分管校长,并尽快决定许可与否。
4、申请举办大型活动要求解决具体问题的,学校相关部门或分管校长接到申请后,应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举行碰头会,协商解决问题。
5、大型活动的主办者取消活动的,其负责人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相关领导或部门,并及时通知预定的参加者。
6、学校相关部门或分管校长根据职责范围接受并审批申请,重大活动应报教育局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复。经审批的大型活动,应备案存档并对活动的举行负有监督责任。
7、举行活动超出学生在校时间的,需通知家长。
三、举办大型活动的组织原则
1、组织大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损害学校、社会或他人的利益。
2、根据“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活动的主办者及其负责人对活动全过程及人员安全负有全面责任。
3、凡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秩序的,安全没有保障的大型活动不得举办。
4、不得在实验室及办公场所举办大型活动。
5、申请在校外举办大型活动,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校长办公室向有关政府、有关机关或公安部门申报。
6、举行大型活动时,需对所用车辆及驾驶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不乘坐无证、无牌、无营运手续及农用车、超员超载车辆等。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白音套海中心小学 2017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