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税收征管制度
三.税收征管制度
1税收管理概念:是国家的主管税收工作的部门,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目的与原则:
目的: 原则:
一、依法治税原则
二、统一管理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三、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四、效率原则
3.特点:
4税收管理制度:
1.)“三证合一”:2015年10月1日
依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除个体工商户以外的所有市场主体,包括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
按照“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模式,将原来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2.)设立税务登记的时间和地点: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含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纳税人领取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3)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4)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应当自承包承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承包承租业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5)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自项目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6)上述以外的其他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均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纳税义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3.)变更税务登记
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后,遇下列情形之一,应办理变更税务登记:改变单位名称或法定代表人;改变经济性质、隶属关系;改变住所或经营地点(涉及主管税务机关变动的,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改变生产、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增减注册资本;改变生产、经营期限;改变开户银行或账号;改变工商证照等。4.)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外出生产经营前,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外管证) 开具《外管证》应提供的资料:
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复印件;
外出经营项目立项、工程承包合同书、施工许可证及复印件;
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其他要求:
第一,外出经营活动应缴纳增值税的,向国税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应缴纳营业税的,向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为兼营行为的,可向国税或地税机关申请开具,税务机关不得拒绝。
第二,开具《外管证》必须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有效期限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
(2)到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纳税人应当于外出经营地开始前,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自《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签发之日起30日内未办理报验登记的,所持证明作废,纳税人需要向税务机关重新申请开具。(3)办理申报缴销手续
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请报》,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外出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缴销未使用完的发票,对其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核实,在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单》上注明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并加盖印章后,返给纳税人。纳税人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管证》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撤销手续。
5.)停业、复业登记(适用于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户)停业登记 停业前,停业期限不超过一年,《停业申请登记表》
复业登记 复业前,《停、复业报告书》
1.)账簿设置的时限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薄。
对于生产经营规模小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财务业务;聘请上述机构或者税务机关认可的财务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薄、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收、代扣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账簿。2.)账务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3.)账簿、凭证的保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纳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
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4.)银行账户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自开立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其全部账号;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纳税人的账户账号。
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第二篇:确立自然人基本税收征管制度
确立自然人基本税收征管制度
在进一步完善先行代扣代缴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以代扣代缴为主、纳税人自主申报为辅的申报制度,以法律形式明确扣缴义务人的职责以及第三方涉税主体的信息报告制度,规定所有自然人纳税人均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申报纳税。
确立自然人基本税收征管制度
自然人的特性是人数众多、流动性强、跨地域广,收入形式复杂多样、来源多元隐蔽,税法知识及遵从意识相对不足。在当前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但自然人税收管理手段不足、征管水平不高,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税收管控能力不强的现实情况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建设需直面挑战,从目标导向入手、从重点人群开始,结合自然人及税收征管特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法律
加快推进税收征管法的修订。税收征管法的修订需要在源泉控管、协税护税、法律责任等方面明确新的要求。一是确立自然人基本税收征管制度。考虑到目前自然人自主纳税意识较低,应当在进一步完善先行代扣代缴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以代扣代缴为主、纳税人自主申报为辅的申报制度,以法律形式明确扣缴义务人的职责以及第三方涉税主体的信息报告制度,规定所有自然人纳税人均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申报纳税。二是赋予税务机关更多的执法权限。扩大税务机关的税收检查权,如检查自然人的存款信息、财产登记信息、非从事生产经营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扩大税务机关的行政强制权,将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包括自然人在内的所有纳税人。三是明确相关部门的协助义务。通过税收征管法或其实施细则将一系列协助义务明文条款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明确未按规定履行协助配合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充实自然人税收实体法的内容。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要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对税目、税率、费用扣除标准、税基、税收减免和征缴手段等明确新的要求。一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劳动报酬所得综合征收,非劳动报酬所得分类征收,逐步提高综合的比重。二是实行个人所得税预扣制度。对一年内按每次收入分别征税的收入先按每次收入以累进税率预征,待年底和其他收入汇算清缴,实行退补税制度。三是实行一定比例的家庭收入综合征收。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收入,合理确定联合申报纳税制度,合理确定以家庭为单位的规模边界和税收负担。对综合费用的扣除,按负担能力原则,考虑自然人的家庭赡养人口等负担情况,按支出作费用扣除,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定额或定率扣除标准。四是明确税收管辖权制度。当自然人多处取得所得且面临纳税争议时,应在个人所得税法层面明确税收管辖权处理原则,建议强化应用并进一步细化自行纳税申报办法中不同情形下纳税申报地点的相关规定,同时要求其他所得来源地税务机关应协助配合、加强合作。
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
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由税务机关为每一个自然人纳税人设定一个与其身份证号相对应的、唯一的、全国统一的税务代码,扩大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使用范围,根据纳税人识别号开设银行账户,并将其强制用于储蓄、投资金融资产、购买不动产、签订合同等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为税务机关掌握自然人收入和纳税情况创造有利条件。对于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主管税务机关应采集其所在国唯一终身不变的身份识别号,根据统一的赋号规则,赋予该外籍人员识别号,作为税款征收的代码,该纳税人离境前必须到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清缴应纳税款后,方可凭完税证明出境。
完善现金管理制度。为完善自然人的税收征管制度,实现对自然人财产收入的全面监控,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现金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现金的使用范围,限制大额现金的交易范围。一是规范支付方式,压缩现金交易使用范围。以金融企业为主体,规范自然人开户和支付办法。规定工资发放以及超过一定限额的收支划转只能通过银行转账,否则视为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改变外部环境,限制现金使用的范围,压缩现金交易空间。二是尽早实现现金管理立法,将自然人纳入现金管理范围内。相关法律应对自然人的现金使用设置交易限额,规定纳税人超过该限额标准的单笔交易必须强制采用电子转账方式,并推行和鼓励自然人使用支票、信用证、信用卡等多种电子结算方式,缩小现金交易量和使用范围,便于税务机关对自然人财产收支的监控。
坚持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制度并行发展。面对当前自然人纳税意识不强、自行申报方式难以得到推广使用的现状,近期,必须继续贯彻落实代扣代缴制度,提高扣缴质量。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应进一步落实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办法,加强税收宣传,明确扣缴义务人的法定责任,把好扣缴义务人明细申报入口关,为后续自然人自行申报和第三方信息比对管理打好基础。同时,积极推行自行申报制度。随着代扣代缴申报的规范,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建立和现金管理、财产收入登记制度的完善,税务机关能够准确掌握自然人的收入项目、形式、经济活动等基本情况。通过利用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信息,税务机关便可依据扣缴单位提供的信息对自然人申报的纳税信息是否准确做出判断,提高对自然人的税收征管能力。
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技术支撑
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自然人税收征管信息平台。基于金税工程,实现征管数据向国家税务总局集中,使用全国统一的自然人税收征管模块,涵盖自然人纳税人信息采集、税款申报系统、个人财产及收入汇集系统等内容,实现对自然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入库等各项信息的实时监控管理,并实现自然人收入与财产信息的互联互通。
建立互通共管的自然人信息联网机制。完善以纳税人识别号为信息归集点的个人财产信息全面联网登记。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和规范利用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级归集自然人的收入、财产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收入检测方式方法,提升自然人收入信息监测水平。
完善自然人税收治理环境建设
通过培养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意识,促进纳税人主动履行纳税义务,不但可以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而且能够极大地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对符合自行申报的纳税人,主动提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信息,让部分未按照要求保存有关收入和纳税记录的纳税人得到提醒,提高纳税人缴税的自觉性。
促进建立诚信机制。自然人税法遵从度作为自然人信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现与个人征信体系有机衔接,将税法遵从度低的自然人纳入“黑名单”,记录在信用档案中,与相关部门依法联合实施禁止高消费、取消相关资质、限制融资授信、阻止出境等惩戒措施,从而使自然人税法遵从度和自然人诸多方面的利益挂钩。
依法加强监管。组建专业管理机构,加强对自然人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纳税的审核与监管。加大重大违法案件查处信息报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以典型案件来规范整个行业或领域,增强违法案件查处的威慑力,增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第三篇:税收征管总结
遵化市地税局
二OO四税收征管工作总结
2004我局在唐山市局和遵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省局倡导的 “管理年”、“落实年”活动,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重点,实现六个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加管理、素质加法治”的发展战略,组织收入为中心,加强税收法制建设,狠抓重点行业管理,累计完成各项税收28000.37万元,占计划的107.69%,同比增加6652.32万元,增长31.36%;入库社会保险费5349.35万元,占计划的100.93%,同比增加1319.2万元,增长32.73%,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2004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立足实际,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建设
1、征管改革落实及时、到位。2004年初,我局按照省局批复的机构改革方案,将税管科分设为税政管理科和征管法规科;将原来的计会科改为征收计会科,对外称办税服务厅专职负责市区范围内的税费征收工作;将市区内的直属分局和城关分局合并为城区分局,专职负责市区范围内的税收管理工作。我局局党组深刻领会上级征管工作精神,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把征管法规科在税收征管系列中臵于突出位臵,大胆提出了“大征管”概念,将原来由计会科管理的信息处理中心靠挂到征管法规科,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同时,我局通过严格按照省局下发的《河北地税系统执法岗位
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有关规定确定行业所得率,实行定率征收。第三,依靠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税收清理。将国税下发企业的增值税控系统“拿来我用”,对本市及周边县区的龙头企业的核算数据进行汇总、筛选,按征管单位加工下发这些企业的关联单位的收入数据,通过我局办公网以交办督办形式下发各管理单位,进行彻查。对筛选、整理出的14个重点户、12个无证户交由稽查局立案查处,查补入库各税370多万元,对偷漏税纳税人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4、征管办法规范、落实好。首先,征管改革初期征、管、查职责普遍反映不够清晰,我局根据《业务规程》及时进行了明确和理顺,同时建立健全征收、管理、稽查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税收征管工作衔接有序。其次,认真落实省市局制定的《企业所得税规范化操作办法》、《建筑业税收管理办法》等征管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征管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搞好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抓好以往制定的各种征管办法的同时,针对今年征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制定了《遵化市地方税务局基层征管档案管理办法》、《建筑业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税收征管综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税收征管工作更加有章可循、井然有序,税收征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第三,严格按照唐山市局《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积极与国税局联合成立了信息交换与工作协作领导小组,联合开展了协作征收税费的工作,堵塞了国税代开发票偷逃地税税收的漏洞。
5、服务理念求创新、较真劲。一是积极打造以职能性服务为根
业户底数,对40个重点项目分类建档,分别设立了工程进度台账;其次,采取委托居委会监督、投资单位代征、严格以票管税等措施,加强对无证业户的控管;第三我局按照《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对建筑业税务登记、外出经营证明开具、发票管理与代开、违章处罚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集中力量进行了行业税收清理,使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的税收管理更加规范。今年累计入库建筑业营业税1800.13万元,同比增收237.85万元,增长15.22%。
2、加强货物运输业的征收管理。具体做法有:一是按照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三个办法和一个方案”精神,我局对所管辖的货物运输业纳税人实行了严格规范的认证管理,摸清行业税源底数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自开票纳税人规模;二是在个人所得税征管上,将过去由运管站按40元/吨代扣的办法改为征收3.3%的个人所得税,使税款征收更加规范;三是取消认证后,我局重新规定了代开运输业发票的条件和手续,实行单车核定定额,对超出定额部分随时进行调整,使运输业税收管理更加规范;四是对于客运出租业,严格落实《客运出租业税收管理办法》,由出租公司根据车辆型号代征税款的同时,规范税控计价器的管理和使用,使个体出租车业纳税秩序实现良性发展。四是积极与交警、运管站等部门接洽,做好委托代征车船使用税工作。通过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局的运输业累计入库车船使用税696.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6.83万元,增长2.48%;入库营业税3295.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832.84万元,增长125.31%,货物运输业税源监控能力和征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完善饮食业的税收征管。主要措施有:一是积极推行饮食业
收入群体的税费进行了专项治理,对2003年全年和2004年1—3月份发生的税费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规范了税费征纳秩序,建立了科学、规范、长效的税费征管新机制。其次,根据我市税源结构特点,开展了的以铁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车船税为核心的“四项税收专项清理”,做到征收、扣缴、代征、清欠多管齐下,收到了较好效果。今年以来,我局通过专项税收清理累计入库资源税860万元,营业税360万元,个人所得税270万元,企业所得税80万元,为推动我局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依法管票,发票管理水平上台阶
对于发票管理工作,我们一直坚持完善制度,细化管理,加强检查的工作方针,坚持依法管票,以票控税,从严治理的工作态度。
1、积极推行机打发票,全市率先取消手工票。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局就顶住内外各种压力,在唐山全市范围内第一个取消了手工发票的发售,只保留微机打印发票和定额发票。手工发票的取消,大大限制了发票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不仅开具规范,而且在完税上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发票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直观便捷。
2、强化货运发票管理,全市率先实现统一代开。为了规范运输业发票的管理,从2004年1月份起,我局加大了货运业的税源调查力度,严格审查自开票纳税人资格,确定自开票纳税人非常稀少的基础上,一改向运输业纳税人发售发票的发票管理方法,严格审验发票代开手续,实行统一由基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代开发票,通过完税开票达到以票管税的目的,从根本上杜绝了运输业发票违章行为。
密,基层配合密切、工作细致,使发票换版和清收都做到了票、帐、单据一清二楚,票据票款规整一致,发票供应未断档,发票管理紧张有序,实现了新旧发票的规范、平稳过渡。
(四)依法治税,积极推进税收法制化进程
1、规范岗责体系,加强岗位管理。一是将省局《岗责体系暂行规定》通过书面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下发到相关单位和部门,使他们随时可以查阅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二是按照省、市局的统一安排,对各单位的原有岗位职责体系依据《岗责体系》进行了逐项核对,对于岗位设臵不全、职责划分不清的单位和部门进行一次彻底整改。三是按照“效率优先、量能排岗、依岗设人”原则,由县级局对全局具备执法资格人员进行了个别调整,再将统一确定的岗责体系下发到相关单位和部门付诸执行。四是当基层单位或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岗位变更时,必须填报我局制作的《岗位调整报告书》,经征管法规部门和主管局长审签后,才能办理岗位交接、在征管系统中进行岗位调整。
2、严格执法检查,扎实贯彻“两制”。根据省、市局年初确定的工作要点,我局将落实税收执法岗位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作为今年税收征管中的重点工作来抓,主要做法有:一是利用每月业务所长会,加强对省、市局制定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行反复宣讲,使全体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管念普遍得到增强;二是认真组织好各单位1、4季度的执法检查自查,并且根据本局中心工作做好重点事项的抽查,提高执法单位规范日常执法行为的自觉性;三是严格做好半年和全局税收执法大检查,把实地调查与数据稽核结合起来,内部检查和外部调查联系起来,做到不查则已、逢查必透,不给违规执法行为以侥幸机会;四
序和许可文书进行了全面规范。四是加强取消审批的事项的后续管理工作,一方面坚决不再将这些事项纳入审批范围,另一方面对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和加强,避免了各项工作在管理上出现“真空”。截至12月底,我局累计办理对发票领购资格的审批、使用计算机开票、印花税代售等三项共计69件许可事项的处理,做到了事前有申请、事中有受理、事后有落实。四是将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情况纳入执法检查内容,使行政许可工作件件不延时、不积压、不谋取个人利益,文书规范、程序合法。
4、审理工作从严,重大案件把关。具体做法有:一是对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做了重新调整,扩大审理委员会规模,成员由原来的—个科室的—人扩大为—个科室的—人,使审理委员会的审理力量得到较大加强;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公正、合法、及时、有效的原则开展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将上会审议案件的比例由去年的—%增加到—%,使经过重大案件审理的案卷真正成为执法规范样板;三是加大了基层单位日常检查案件的审理力度,使基层日常检查执法工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四是开创了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初审,审理委员会成员传递会审,大要案审理会议终局裁定的“流水线式”审理,增加了《审理委员会成员意见书》、《重大案件审理会议记录》等规范性文书,使大案要案审理工作记录更加翔实确切。今年,我局审理委员会共对33个重大案件进行了审理,其中基层单位案件3个,维持初审意见的案件有7个,发回复查的案件有26个,改变调查部门拟处理意见的29个,使我局税收检查和稽查工作进一步得到有效规范。
(五)务实创新,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
今年以来,我局局党组以省局提出的 “科技加管理”、“三化一提
1决了《地税征管系统》没有涵盖税源管理的问题,一改过去管理系列疏于管理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征管规范化,成为监控和规范管理系列执法行为的有效手段。
3、开发稽查考核系统打造专业稽查。由我局稽查局本着环节制约、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征管业务规程》和《稽查操作规程》编写业务需求,信息处理中心技术开发小组依托本局网络开发研制的《稽查考核系统》,集流程控制、业务规范、工作考核于一身,通过100多个规范化表证单书,把税务稽查管理以选案、实施、审理、大案审理、执行为主线,编织成一个纵横统一的完整体系;把办理案件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甚至每一细节均实现了公开化透明操作,将案件的交办和转办完全通过网络提交,将执行结果纳入了征管综合系统进行考核;实现了“对外规范执法,对内强化管理”,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我局稽查系列逐步向科技型、执法型、合作型和透明型转变。
4、利用综合考核系统强化征管考核。我局吸收省局制定的“四项、三十三条、六十九款”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精华,根据自身的征管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省、市局推广征管业务软件,将自行开发的管理系统整合在一起,制定了自己的税收征管考核办法,在“千分制考核”中占分值600分以上,纳入全局综合考核系统按月进行量化考核,并与每个单位和个人的奖惩直接挂钩,实现了税收征管各项工作专人专管、专职专责,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奖,全面提高了我局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二、2005年工作初步规划
2005年我局税收征管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大局与法治、创新与效率、服务与责任观念,紧密围绕组织收入的中心工作,认真
3强度,严格监督税务案件的税务执行工作,使审理案件全面落实到位。
7、积极推进全系统发票管理规范化,在进一步提升县级局发票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基层乃至纳税人发票管理的检查和督导的频率和范围,努力推进基层发票管理工作上水平。
8、完善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加强对征、管、查人员的专项检查和辅导,努力推进基层征管档案资料的规范化。
9、在税收征管上推行抓大不放小策略,双定户尽可能推行银行代征和简并征期管理方式,集中大部分时间、人力和物力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企业、重点税种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0、认真贯彻省、市局制定的纳税服务暂行规定,推行税收规范化、一体化服务,认真做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和纳税评估工作,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征纳环境。
11、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确保税收征管系统中稽查管理、发票管理与代开等子系统的顺利上线运行;二是做好省局行政管理系统、执法监控考核系统的推广使用;三是继续发挥我局的业务和技术优势,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地搞好应用系统的深度开发和推广;四是加强外部信息系统建设,将本局网、政府网、互联网实现安全整合,将我局纳税服务、执法监督、税收征管的触角进一步向外部延伸。
12、加强对纳税人核算软件和业务系统的管理,将登记户籍比对扩大为征税数据比对,同时,通过经营数据对企业纳税实行有效监控,把信息化征管积极向税企数据稽核领域拓展。
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税收征管改革
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改革创新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不竭动力。
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保证了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税收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现代信息革命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我国税收管理国际化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税源状况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方式的迫切需要。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借鉴国际成功做法,奋力开创税收征管改革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总体要求的核心,要从五个方面准确理解这一体系的丰富内涵。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晰界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确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进行征管制度设计,开展征管工作。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形成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的闭环系统,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就是要对管理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对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对管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税收征管的集约化水平。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就是要抓住管理重点,充实管理力量,完善职责配置,切实提高重点税源管理水平,从而对提高其他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起到示范效应,带动整体征管水平的提升。以信息化为支撑,就是要准确把握信息革命发展趋势,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科学发展成果,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税收征管提供有力依托。
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即“两提高、两降低”。
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是事关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涉及范围广、关注程度高、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必须统筹兼顾,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上下级税务机关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统筹协调。
强化宣传引导,积极主动地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改革事宜,做好对广大纳税人的宣传解释工作,加强对税务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快人才培养,实行人才强税战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实践锻炼,造就大批税收征管专业化人才。
积极探索实施,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探索实践的关系、目标与现状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王力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他强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税收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对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这是由大企业的地位和特点、税收征管改革的重点、世界税收管理发展趋势决定的。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
部署,积极主动地谋划和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王力指出,2008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和各地税务机关相继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去年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开展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以来,各地税务机关按照统一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体制机制建立、业务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确立全新工作思路,明确主体管理制度,实施个性化服务和风险管理,搭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专业机构和干部队伍,取得明显成效。税企合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可,专业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个性化服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机构和队伍建设有了一定基础,推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取得新突破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王力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税务机关要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个性服务,推行风险管理,强化信息管税,建设专业团队,全面提高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他强调,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要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优化个性服务,促进税法遵从;推行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实施信息管税,强化管理手段;建设专业团队,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创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税务机关的单向监管转变为服务与管理并重,税企互信合作,共同防控税收风险;二是由事后管理和检查为主转变为防控和管理相结合的全过程税收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三是从基层的分散管理转变为跨层级的统筹管理,实现服务与管理的高效运转。
为了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到实处,国家税务总局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提出税务部门体现“为民”的总要求是做到“三个服务”,体现“务实”的总要求是做到“三个实在”,体现“清廉”的总要求是做到“三个禁止”。具体体现为以下“36字”要求:
服务税户 服务基层 服务大局 任务求实 干事踏实 说话朴实 执法禁贪 服务禁懒 管理禁散
第五篇:税收征管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市局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会议精神,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根据市局对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部署,市区国税局在认真分析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辖区机构设置、税源结构、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税收征管改革,努力形成“征纳权责明晰、服务职能整合、税源专业管理、风险集约统筹、岗责流程统一、监督制约有效”的税收征管格局,进而达到提高征管质效、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降低执法风险、促进纳税遵从的目的。
二、改革内容
通过优化结构、转变职能,将业务科室、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分局等部门职责进行整合,实现办税服务厅全职能化、业务科室职能“瘦身”、风险管理中心中枢统筹、分局专职风险应对、各岗位分权制约,打造实体化、扁平化、集约化、流程化的税收征管格局。
(一)打造全职能办税服务厅
通过将市区局各业务科室承担的基础管理事项下移至办税服务厅、各税源管理分局承担的基础管理事项前移至办
税服务厅的方式,推进办税服务厅由办税服务前台向综合税收服务机构转型,实现税收服务、基础管理各项职责在办税服务厅内集中整合、专业化分工、一体化运作。
在办税服务厅内设立调查核实和涉税审批岗位,赋予其调查核实和审批职能,实现依申请涉税事项受理、核查、审批的一体化办理。纳税人依申请办理的158项涉税事项,除需要市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批的13项涉税事项外,对其他145项涉税事项,只要纳税人提供资料齐全、符合办理条件,均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并审核后当场审批办结。同时赋予办税服务厅部分基础税源管理权限,对未按规定办理依申请涉税事项的纳税人履行催报催缴、欠税追缴、处理处罚等职责。
(二)业务科室职能调整
业务科室职能“瘦身”,将政策法规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防伪税控系统及稽核管理、进出口税收管理、流转税优惠审核、相关资格认定等业务,税政科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审核、所得税核定等业务,征管科的普通发票管理、欠税管理、委托代征管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管理等职责,计统科的税收票证管理等职责下移至办税服务厅,相关业务人员随业务至办税服务厅,加强办税大厅的一体化业务办理能力。
(三)强化风险管理中心中枢作用
市区局成立独立的、专业化的税收风险管理中心,统筹开展风险目标规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
序、任务筛选、任务推送、复审复核、跟踪评价和风险管理各环节整体联动工作的协调等工作。
风险管理中心统筹全局风险管理,形成强有力的管理中枢。充分利用各税种和专业管理部位的专项风险分析成果,收集各类涉税信息,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风险分析,研究制定风险防控策略,提出风险应对建议(包括上级部署的专项评估任务),统一提交税收风险联动管理联席会议进行等级排序,确定风险应对任务。风险管理中心同时负责督导、反馈、考核风险应对工作,保证协同联动的有效落实。风险应对实行“一次进户、各税统评”,在同一内,除涉及税收违法案件检查和特殊事项调查外,对同一纳税人不得重复进户开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审计。
(四)税源管理分局专职风险应对
除振兴分局(个体分局)外,其他税源管理分局不再从事催报催缴、个体定税等基础税源管理事项,将主要负责税收风险提醒、纳税评估、注销清算、发票检查、漏征漏管清查等风险应对事项,以及税收调查等风险信息采集事项。取消税管员管户,税收管理员“不管企业管风险”,将主要从事税收风险信息采集及风险应对工作。税源管理科继续作为专职评估科,负责市区局重点评估及专项评估。振兴分局将负责市区局所有个体工商户的税源管理工作,实现市中区范围内个体工商户税收政策执行的公平、一致。
(五)健全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1、风险应对环节分权制约。落实选案、检查(评估)、审理分权制约机制,稽查局除接受上级稽查局统一部署稽查任务、外部协查、举报检查外,其它案源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推送;税源管理科及各税源管理分局作为专职评估机构,所有案源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分析推送。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牵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对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结论进行集体审理定案,集体审理至少每半月召集一次,必要时可召开临时审理会,稽查局、各评估单位负责案件的检查(评估)、执行。
2、大厅审批业务分权制衡。办税服务大厅一体化办理业务实行业务受理、核查、审批分权制衡,将涉税业务受理、调查核实、审批岗位分由不同人员担任,调查核实、审批人员应具备执法资格,按规定流程办理,实现分权制衡。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本方案所涉及业务调整、业务办理及流转事项由考核办全程考核,对未按规定期限及工作质量完成的,通报批评并考核扣分;对征管改革措施到位,完成质量好、征管水平明显提高的单位,将通报表彰并予以考核加分。
三、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8月1日—9月15日):根据市局批复进行人员、岗位、业务、流程设定,申请调整金税三期岗位、权限设置。
(二)第二阶段培训阶段(9月16日—9月30日):授课人员备课,对所有业务人员分岗位开展人员培训。
(三)第三阶段全面运行阶段(10月1日开始):机构、人员、系统调整到位,按新业务流程全面运行。
(四)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12月份):各单位总结征管改革运行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区局。市区局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和意见。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把税收征管改革落到实处,市区局成立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区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区局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分管征管工作的局领导负责征管改革常务工作,各科室、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区局征管科,由征管科长任主任,具体协调指导税收征管改革落实,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税收征管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业务和部门多,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及时沟通反馈,持续改进。为避免发生纳税人多头跑,各岗位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在内部改革的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
取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对外公开办税流程,有必要时可制作流程示意图,放在局机关、办税大厅、分局的显要位置,让纳税人一目了然,不论办什么事都能及时找到相应的部门或个人。
(三)深入调查,持续改进
税收征管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各单位在推进征管改革工作过程中,要本着巩固、完善、提高、优化的原则,实行跟进管理,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不断调整充实、改进完善征管体系的内容,总结归纳出丰富有效的实践经验,切实提高税收征管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