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档案鉴定中的几个问题
谈档案鉴定中的几个问题
宫露雯 宫岩
档案的鉴定是决定档案存毁命运的关键,历来引起档案部门的重视,随着形势和科学技术发展,对鉴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要求对档案的鉴定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人们越来越感到,无论办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所认定和凭证,由此对档案文件的依赖性增强,使得机关档案部门拿出许多的精力保存这些档案。加之过去在鉴定标准中大多针对早期历史形成的档案,由于其珍贵、数量少,在执行中鉴定不是很严格,一般要求越全越好,宁多勿少。另外,一些档案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局限,在有的单位存在着有文必档,有文必存的现象,甚至是不管什么文件都按文件号流水排文,并列为永久保存。这就使档案数量激增,使档案工作偏重档案的数量。在对档案数量的认识上,一些档案教科书中,也有一种倾向认为档案存得越多越好。如有的教科书中写道“我国具有五千年左右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十亿多人口,在人口和面积上属于世界大国之列。但是我国所收藏的档案的数量,与此是不相适应的,无论中央一级的档案馆还是地方档案馆,馆藏档案远比许多国家同类档案馆的档案数量少。”笔者认为,这种以档案的数量与人口的数量来比较是十分不恰当的,这种多多益善的提法,容易形成一种误导,直接影响了档案的鉴定质量。如果这个问题现在不引起重视,将来势必会由于过多的数量而背上过重的包袱,而这个包袱也会随着逐年递增越来越重,以至积重难返,对档案工作产生负效应。这不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极大浪费,而且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很难处置。笔者曾对永久保管期限163卷5965份档案逐份进行再鉴定,发现其中20%的文件不需做永久保存,有50%的文件30多年来没有提供利用过。同时也注意到有的干部档案室对保存的超过保管期限的下级上报的干部统计表一直不愿做出鉴定,几十年来由于逐年增加,存量过多,已经占了档案室的38%的装具,大家都知道没有什么保存价值,但一提到销毁,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最近军队系统派人去国外考察,对国外在档案鉴定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作了了解。从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永久档案看,仅占全部文件的3%,他们对档案的保管期限掌握的十分严格,到了保管期限,必须提出处理意见。凡没有意见的则自行解密,予以公布,较好地解决了这问题。对现阶段机关档案鉴定工作除了要坚持全面、历史和发展的观点外,还应提倡档案数量、质量的优化,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档案的鉴定工作要以档案自身的价值为原则
档案的自身价值即档案的价值,是由档案本身的各种因素和社会利用需求二者的结合所决定的。档案的鉴定工作是以档案的价值为依据,全面考察档案对本单位和社会的现实作用与历史作用,从而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这是鉴定文件价值的基本要素,是鉴定工作首先需要考虑的方面。
2.档案鉴定工作要以立档单位本身利用价值为主要原则 档案能否发挥效益,除了对档案本身作用的估价外,主要是看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发挥的效益,档案对档案形成者具有首要的利用价值,积累和保存档案的档案形成者是主要受益者,这是鉴定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尺度,因此在档案的鉴定中必须坚持以立档单位本身利用价值来考虑,如果不坚持这一点,一些相关单位或辅助部门的档案就会越存越多,可存可不存的存了,可短期保存的定为长期,长期保存的归入永久,使档案的数量增多,玉石不分,为以后工作带来许多弊病。
3档案鉴定工作要以立档单位主要职能为原则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职能特点,如果使机关各部门保存的档案都能够较全面、较系统的反映出本身的职能特点,有自己的强项,这样利用者就可以有所依寻,根据其需要到相关部门去查询有关档案资料。反之,如果每个部门都追求小而全,面面俱到,互相有重复、有交叉,有用没用掺在一起,看上去文件数量不少,但没有多少“精品”,对利用者也不会有多大帮助,反而造成查找中的困难。
4.要按照档案的保管期限决定档案的销毁原则
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要提出处理意见,对确定销毁的档案,在销毁之前必须再检查一遍,除了要填写销毁登记清册外,还必须坚持审查、签批制度,在确定万无一失后,再行销毁。要注意防止工作人员认识上的偏差和业务素质不高,对档案的销毁工作不重视,对确定销毁的文件不作复查,销毁了不该销毁的档案,使档案工作遭到不应有的损失。最近报刊上发表了“陈景润同志手稿发现记”,从中也暴露了档案部门在鉴定问题上的过失,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反思。
二、档案类型日益繁多,要求对不同形式的载体档案有不同的鉴定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类型日益增多,各种载体形式也不断涌现,如磁带、磁盘、光盘等等,给机关档案鉴定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对这些形式的档案如何鉴定,鉴定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保管期限如何划分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笔者认为,对不同类型文件的鉴定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1.对录音、录相带的鉴定
对录音、录相带的鉴定,可参照文书鉴定的原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录音带、录相带所保存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对有档案价值的、能够反映出立档单位工作情况的录音、录相带分门别类地进行核实、鉴定,按照定期、永久确定其保管期限。对没有档案价值的,可剔出销毁或作为资料保存。在录音、录相带的鉴定中,一方面要注意作者、时间、人物、地点、问题等各个要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对于不齐全、不完整的,一般不能作为永久保存。对特别重要的,要进行补充,必要时作出说明。另一方面,要注意质量因素鉴定,如声音是否清晰,影像是否清楚,有无失声、磁化、影像不清等质量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应设法解决,必要时要进行复制、修复。
2.对软盘、光盘的鉴定 电子文件的出现,为档案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对软盘、光盘等新的载体形式的鉴定,笔者认为,还不能够把它们笼统地按文书档案进行鉴定,也就是说软盘、光盘在目前还不能作为永久性具有凭证价值作用的档案进行保存。由于软盘、光盘本身具有可复制性,软盘、光盘所保存的信息不易控制,所具有的真实性程度还不能完全令人置信,操作者可以任意添、删、改、复制,所以不能起到凭证作用。据国外资料表明,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软盘、光盘等电子文件也还没有作为档案进行永久保存。所以电子文件的鉴定工作还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有关标准和依据。但从目前情况看,应先将软盘、光盘信息输出打印到纸上,按纸质档案处理。对于电子文件本身的鉴定工作还需密切关注、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随形势的发展视情而定。
三、档案凭证作用日益重要,要求对档案文件的真伪做出鉴定 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利用档案作为凭证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但是在个别地区,出现了一些造假的现象。某些人为了种种别有用心的目的,伪造档案,尤其是在干部档案、契约和首长签批的文件中,有被篡改或伪造等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从一定意义上说,档案的鉴定工作也是鉴别和存真弃伪的过程,必须引起我们每个档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鉴定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纸张鉴定文件的真伪
不同年代的生产的纸张其纤维素的含量有所不同,纸张的耐折度、韧性和白度也不一样,要与相同年代文件的纸张进行对比,鉴别真伪。如60年代生产的纸张,由于残留在纸张中的氯化物含量较高,含酸量较高,其纸张容易变质,因此需要认真进行对比。
2.通过墨迹鉴定文件的真伪
可通过化学的方法,对墨迹所含染料、颜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对比鉴别真伪,对印章处要查看有无暗记,色彩褪变程度等。
3.通过字迹鉴定文件的真伪
可以通过字迹的对比鉴别真伪。尤其对有首长签署的文件,一定要进行字体的核对,将署名与其它文件上的签名进行比较,从书写习惯、字体等方面进行核对,也可采取其它一些技术方法鉴定文件的真伪。
总之,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新问题的出现,我们对档案鉴定工作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思想和新的处置方法,这样工作起来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原载《文献工作研究》1998年第5期
第二篇:档案鉴定
档案鉴 定
对科学技术档案保管质量和保存价值进行鉴别的一项工作,档案鉴定。它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原则和制度,审查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质量,甄别科技档案现实的、科学的和历史的价值,确定不同保管期限,有价值的挑选出来永久或定期保存,价值不大或无需保存的拣出,经过一定审批手续,予以销毁处理。
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内容是:①在一项科技任务结束或告一段落,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归档转化为科技档案时进行。是审查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的程度,检查纸张和书写质量,初步确定保管期限和机密等级,无需归档保存的剔除出去。这项工作是科技成果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保证归档的科技档案具有一定质量。②结合科技工作整顿或对生产技术设施的普查,清理库存科技档案。通过与库藏目录核对,与基建工程、产品、设备等实物核实,或对原有图纸作必要修改,或采用索娶 购买、实测等办法补充新图纸,以及按照有关规定和从实际出发,调整原定机密等级;对已过保管期限、失去保存价值的则拣出销毁,以提高库存科技档案质量。其目的是改善和加强科技生产工作的技术基础或技术保障条件。③一定时间后,对失去现实使用价值,但尚有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科技档案进行复查,延长其保管期限,对原定的机密等级降密或解密,确实无保存利用价值的予以销毁。目的是维护科技生产工作的真实历史面貌,给国家保存重要的科技文化财富。
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应在企业、事业单位的总工程师或科研负责人领导下,由科技领导干部会同熟悉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组织鉴定小组共同进行,鉴定材料《档案鉴定》。科技档案鉴定的方法,除了依据专门制定的科技档案保管期限表外,主要是直接鉴定科技档案的内容。根据鉴定结果确定不需保存而要销毁的科技档案,必须造具清册,报有关上级审定。销毁科技档案时,应指定监销人员,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对科学技术档案保管质量和保存价值进行鉴别的一项工作。它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原则和制度,审查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质量,甄别科技档案现实的、科学的和历史的价值,确定不同保管期限,有价值的挑选出来永久或定期保存,价值不大或无需保存的拣出,经过一定审批手续,予以销毁处理。
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内容是:①在一项科技任务结束或告一段落,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归档转化为科技档案时进行。是审查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的程度,检查纸张和书写质量,初步确定保管期限和机密等级,无需归档保存的剔除出去。这项工作是科技成果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保证归档的科技档案具有一定质量。②结合科技工作整顿或对生产技术设施的普查,清理库存科技档案。通过与库藏目录核对,与基建工程、产品、设备等实物核实,或对原有图纸作必要修改,或采用索娶 购买、实测等办法补充新图纸,以及按照有关规定和从实际出发,调整原定机密等级;对已过保管期限、失去保存价值的则拣出销毁,以提高库存科技档案质量。其目的是改善和加强科技生产工作的技术基础或技术保障条件。③一定时间后,对失去现实使用价值,但尚有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科技档案进行复查,延长其保管期限,对原定的机密等级降密或解密,确实无保存利用价值的予以销毁。目的是维护科技生产工作的真实历史面貌,给国家保存重要的科技文化财富。
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应在企业、事业单位的总工程师或科研负责人领导下,由科技领导干部会同熟悉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组织鉴定小组共同进行。科技档案鉴定的方法,除了依据专门制定的科技档案保管期限表外,主要是直接鉴定科技档案的内容。根据鉴定结果确定不需保存而要销毁的科技档案,必须造具清册,报有关上级审定。销毁科技档案时,应指定监销人员,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第三篇:档案鉴定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档案鉴定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归档鉴定是文件转为档案的鉴定。归档鉴定工作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鉴别文件材料有无保存价值,从而确定文件材料的取舍,剔出无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判定文件材料价值的大小,据以确定保管期限的长短,对每个归档的保管单位划出保管期限。
把归档鉴定工作作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档案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和面临的首要任务。纵观世界,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文件数量成几何级猛增,给档案管理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档案鉴定工作逐渐引起普遍关注并继而成为焦点。美国档案学者莫斯曾指出:“鉴定是档案工作整个系列中第一个关键性决定,是随后所有决定得以产生的基础,因而是档案工作的首要职能。鉴定的重要性居第一。” 1992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档案保管期限表”成了有关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在香港召开的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分会的第四次全体会员大会上,也将“档案鉴定”作为主要专题,进行研讨。
我国《档案法》 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档案法实施办法》在第五章罚则部分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确需扩大或者缩小接收范围的,必须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实际工作中,确定好文件的归档范围,做好鉴定工作,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档案的质量,把档案优化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档案资源得以优化,而且减轻了以后存毁鉴定的负担,有利于减轻日后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档案科学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档案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
归档鉴定的原则有两方面:一是思想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价值。”这条原则指明了在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过程中在思想、观点方面所要追循的准则。二是工作原则:即效用原则。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实践活动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文件是否有用?有效使用时间有多长?效用有多大?在什么范围内使用?“效用”是确定文件取舍的准绳,也是划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因此是归档鉴定的“工作原则”。这个原则指明了归档鉴定过程的总要求;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中心工作和基本情况的比反映日常工作和一般情况的重要;反映全面问题与典型问题的比反映局部问题和一般问题的重要。
2、年龄标准。档案年龄越高,即反映的内容越久远。早在1901年,德国普鲁士机密国家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曾提出 “高龄档案应当受到尊重”。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年龄鉴定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年代越久,保存下来的档案数量就越少,即使内容并不很重要,也可以起到再现历史片断的作用,而且有些年代久远的文件作为档案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应永久保存。
3、职能标准。即以机构职能划定归档范围和进馆范围,以职能的重要性认定保存价值。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档案鉴定标准认为:文件材料应否永久保存以及保存
时间的长短可取决于产生机关的职能:最高职能机关的档案文件应永久保存,低级职能机关的档案文件可相对短期保存或不存。
4、效益标准。文件之所以要保存,是因为其对将来的社会发展有用处。与此同时,保存档案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在50年代就曾提出,任何一份档案在将来的某个场合都有应用的可能和需要,但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保存下来,因为社会用于保存档案的能力和资源毕竟有限。美国档案学家弗兰克·博列斯和米莉亚·杨对谢伦伯格的上述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鉴定理论原则。这一鉴定理论明确提出了保管费用应作为文件鉴定标准之一的论断。保存档案需要库房、设备、装具、管理人员、信息存储、复制、修复等各项费用,保管期限越长的档案所需费用越高。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档案保存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归档鉴定工作中必须确保要转为档案的文件其价值大于保存它所消耗的费用。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概念,而是鉴定档案价值时应具有的一种观念和指导思想。
5、文件名称标准。文件的不同名称具有特定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件的价值。此鉴定标准相对简单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是档案人员在鉴定时往往采用的最直观的方法。通常是命令、指示、决定等比通知、通报、函等的价值大,因为其往往用于反映方针政策、重大事件和主要业务活动,具有权威性和重要性,有很强的约束力,是下级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而后者往往不具有强制性和规定性;总结、决议比规划、计划、预算重要,因为其是执行的结果,可作为重要的凭证,而后者只是预期的目的,凭证作用小。但是有些文种的使用范围较宽,有的机关行文时使用文种不一定准确,因此不能用文件名称作为判定文件价值的主要依据,必须结合文件的内容加以评价。
上述标准都是偏重于理论分析和一般原则,具体应用于归档文件材料的价值鉴定时,还需要对文件进行具体研究分析。不能孤立、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必须根据每份文件的具体情况,从文件的内容入手,综合分析文件的来源、时间、名称等各因素,全面判定其档案价值。
由于我国鉴定标准研究的起步较晚。作为国家级鉴定标准,主要体现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颁发的各类“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它们构成了自上而下的鉴定标准体系,是我国各类归档文件材料价值鉴定的直接依据。但在实践中,明显出现涵盖面不够广泛、全面,较难逐项鉴定文件的证据价值、情报价值等问题,因而也就无法保证进馆档案的正确性与短期、长期、永久档案区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归档鉴定标准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二、归档鉴定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保证归档鉴定工作的质量,必须在遵循鉴定原则与标准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归档鉴定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归档范围。应由领导、文书人员、专业人员共同划定归档范围。各部门文书人员熟悉本部门业务工作情况,是文件材料的经手人,熟悉整个办文过程,他们最清楚每份文件的价值。因此档案人员在确定归档范围之前,应首先深入本单位各部门,请各部门文书人员将本部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就其性质、种类、载体等列出清单,然后,档案人员同部门
领导、文书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研究确定本部门归档范围。这样确定的归档范围条款更细、更具体、更明确,操作性更强,更适合各部门实际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的重复归档。
2、选择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作为归档重点。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直接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只有把本单位重要文件、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才能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历史全貌和活动规律,有利于日后利用,为以后的工作查考与借鉴服务。但目前机关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意到留存有正式编号的“红头”文件,对于一些没有经过登记编号的“账外”文件及内部文件不注意留存,如领导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稿、各种会议记录、重要的专题调查材料、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而这些往往正是反映本部门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的主要文件,是应当重点保存的。否则一旦在归档时被剔除以外,无法从其它途径弥补,将会影响本单位档案的完整性,影响利用工作。
3、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对文件价值的影响。档案的使用价值是由档案的内容及其满足利用者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文件归档鉴定是否正确、科学,最终要由档案利用实践来验证。对档案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利用情况,有利于了解哪些文件具有保存价值应归档,从而准确制定归档范围。但利用率低的档案不一定就没有价值,对利用率还应作具体分析,可以参考档案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记录。
4、要克服 “多多益善”的思想,保存确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据调查,我国有的单位永久保存的档案利用率极低,有的甚至几十年没人查阅过,却依旧按例进入档案馆。这样我国现存“永久档案”数量越来越多,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使有价值的珍贵档案混杂于无价值的档案中,无法实现对珍贵档案的重点保存。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1、档案资料鉴定销毁工作由档案鉴定销毁小组负责。
2、鉴定销毁小组应定期对综合档案进行鉴定,对保管期限已满但仍有保存价值的,应延长保管期限;对不需要继续保管的档案资料按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3、销毁档案必须编制档案销毁册,登记所销毁档案资料的时间、数量及主要内容。
4、销毁档案时,应遵循保密原则及有关规定并指派专人负责监督销毁,参加档案销毁的人员都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字,严禁将档案作废纸出售。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本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公司档案分为受控档案和非受控档案。
3、公文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应保证经办文件的系统完整(公文上的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结案后及时归档。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二、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交总经理审阅后归档。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交行政部备案。会议文件由行政部收集。
三、归档范围
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
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
3、本公司的各种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及简报。
4、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
5、本公司职工劳动、工资、福利方面的文件材料。
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
四、归档要求
1、档案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
4、不同的文件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跨的总结放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跨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开幕年。
5、档案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其它文件材料依其形成规律或特点,应保持文件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系统的排列。
6、案卷封面,应逐项按规定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五、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1、按照 有关规定做好 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
2、按照归档范围、要求,将文件材料按时归档。
3、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努力维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六、档案的利用
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3、必须严格保密,不准泄露档案材料内容,如发现遗失必须及时汇报,追求责任。
4、不准拆卷及任意抽、换卷内文件或剪贴涂改其字句等;不得任意摘抄或复制案卷内容,如确有需要,必须经领导批准才能摘抄或复制。
5、必须爱护档案,保持整洁,不准在档案材料中写字、划线或作记号等。
6、不准转借,必须专人专用。
7、用毕按时归还,如需延长借阅时间,必须通知档案管理人员另行办理续借手续。
七、本制度即日起开始执行
第四篇:档案鉴定制度
档案鉴定制度
根据《机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的要求,为了使我局的档案鉴定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档案鉴定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制定档案鉴定制度:
一、鉴定原则和标准机关档案是机关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机关各项工作的情况反映及产物,档案鉴定制度。在鉴定档案价值时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衡量其作用。以档案局制订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为档案鉴定标准。
二、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分管局长的领导下,由办公室分管人员及其他有关同志一起负责对保管期满的档案进行鉴定。
三、鉴定步骤和方法
对保管期满的档案,首先由办公室人员向分管领导提出鉴定要求,再由分管局长和办公室组织对档案进行鉴定,对案卷中每份文件提出存毁的初步意见,并造出档案清册,正式提出存销意见,然后再进行审定并报局长批准,鉴定材料《档案鉴定制度》。最后,由办公室负责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备查。
四、鉴定后档案的销毁方法
办公室人员接到经领导签批后的销毁清册,应对需销毁的档案进行复核。销毁时,应指定两人负责监销,防止材料的散失和泄密。监销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备查。
根据《档案业务建设规范》的要求,为了使档案鉴定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档案鉴定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制定档案鉴定制度:
一、鉴定原则和标准社区档案是社区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区各项工作的情况反映及产物。在鉴定档案价值时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衡量其作用。以档案局制订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为档案鉴定标准。
二、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分管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分管人员及其他有关同志一起负责对保管期满的档案进行鉴定。
三、鉴定步骤和方法
对保管期满的档案,首先由社区工作人员向分管领导提出鉴定要求,再由分管领导和办公室组织对档案进行鉴定,对案卷中每份文件提出存毁的初步意见,并造出档案清册,正式提出存销意见,然后再进行审定并报局长批准。最后,由办公室负责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备查。
四、鉴定后档案的销毁方法
社区工作人员接到经领导签批后的销毁清册,应对需销毁的档案进行复核。销毁时,应指定两人负责监销,防止材料的散失和泄密。监销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备查。
第五篇:档案管理工作鉴定
档案管理工作鉴定
1)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保管期限表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档案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档案管理工作鉴定。它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和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
档案保管期限表通常由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总的“说明”等部分组成,其中,条款和保管期限是最基本的项目。
(1)顺序号。
顺序号是按照条款的系统排列顺序统一编的序号。它起着固定条款的排列位置和顺序的作用,也可作为鉴定时引用条款的代号。
(2)条款。
条款是一组类型相同的文件的名称和标题。每一条款应代表一组有内在联系的价值相同的文件。有时,为了使条款简洁醒目,也可以将价值不同的而有联系的一组文件写成一个条款,在条款下面分别指出其不同的保管期限。条款的拟制一般不宜过多过细,应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范围也不能过宽。条款较多的保管期限表还须把条款加以分类。
(3)保管期限。
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和定期保存。永久保存就是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定期保存就是只保存一定的年限,保管期满后即可销毁。长期保存一般是指档案须保存16~50年;短期保存一般是指15年以下。
定期保存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起计算,有些特殊文件和专门文件可以从其失效、结案后算起。所有确定为定期保存的档案到保管期满后还须复查,如发现有继续需要保存的,仍应保存下去,有的延长保管期限,有的转为永久保存。
对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其中,短期和长期的期限也可视需要指出明确的年限,如
短期保管的文件保管年限又可分为3年、5年、10年等,长期保管的文件保管年限分为20年、25年、30年等,工作鉴定《档案管理工作鉴定》。
(4)附注。
附注是在条款之下对条款及其保管期限所作的必要的注解或说明。例如,有些合同、协议书、借据的保管期限往往需要从有效期满后算起,就可在保管期限后注明“失效后”字样。
(5)说明。
说明是对保管期限表所作的总的说明,一般包括保管期限表的适用范围、结构、制定的依据、保管期限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以上只是档案保管期限表一般的结构,可以根据各种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特点增加或减少某些项目。
2)编制“档案销毁清册”
档案销毁清册是准备剔除销毁的档案文件的登记簿,它是供领导人审查批准的表册,同时也是日后查考档案销毁情况的凭据。
档案销毁清册应由登记顺序号、案卷或文件的题名、起止日期、数量、原保管期限、销毁原因、备注等项目组成。每一清册应编制一式两份,一份留档案馆(室)备查,一份送机关领导人审查批准。如果须送上级机关或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就应多备一份。同时报送两份,其中一份经审批后退回。
3)档案的销毁
为了慎重起见,已经被批准准许销毁的档案不应立刻销毁,而应暂时存放一段时间,待确认确实无价值时再进行销毁,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批准销毁的档案一般应该直接送造纸厂化为纸浆或者就地焚毁。为了保守机密,应销毁的档案一般不得留作它用,更不允许倒卖出售。档案销毁工作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工作,一般由档案部门会同保卫、保密部门进行,并由专人销毁、专人监销。销毁完毕后,销毁人和监销人都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注明“已销毁”字样和销毁日期。
如有个别档案未被批准销毁,可在“销毁清册”上做出适当的说明。对于已销毁的档案,也应在检索工作上注明“销毁”字样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