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过程中
有关具体问题归类的补充说明
一、档案材料分类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类履历材料(本类排序是:按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个人档案中必须具备1997年度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干部履历表》必须填写完善(即填表人签章、审查机关意见及盖章、填表日期俱全);2002年履历表须有相片,1997年和2002年的履历表凡有空白栏的,经组织核实后,有的由组织补填,组织不能填补的,找本人填补,没有内容的空白栏则写“无”。直系亲属中有任副省级以上职务的必须填写反映出来,其父母有死亡的要填写,并注明已故。
2、《待业人员登记表》(结论有劳动部门签章并有“同意录用”等字样的系招工材料)归入九类(9-2-);若无结论且该档案又无《干部履历表》或《职工登记表》的可归为一类,若有《干部履历表》或《职工登记表》的,则《待业人员登记表》可不归档。
3、履历表中有奖励、培训记载,但无支持材料的,按文件规定厅级以上奖励须有相关支撑材料,厅级以下的可不管;一个月以上受过地厅级以上培训的,必须要填写,其培训材料应收尽收,没有的也不用写说明了;一个月以上的培训须有相关支撑材料,一个月以下的可不管。
4、《干部履历表》中,本人未填写受处分的,由组织核实后填写,不必要找本人补填了。
5、《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简历表》没有知青办同意上山下乡意见、又没有盖章的放在一类。
第二类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本类排序是:按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凡由本人撰写的叙述本人经历、思想变化过程以及交待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内容的材料,均属自传或自传性质的材料。
2、具有自传内容的申请书,本人档案中又没有自传的,可将此材料归入二类。
3、科技人员的业务自传、技术自传应归入第四类。
4、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归入二类。
5、按有关文件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6、带自传性质的履历表或简历表、具有自传内容的历史反省材料。
第三类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本类排序
是:按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凡属在职的党员、团员、干部、职工、学员、军人等各种鉴定材料归入三类(3-)。
2、《学校学生品行评等审批表》(结论评为优、良),属于学校对学生思想方面的鉴定考察材料,归入三类(3-)。
3、从1994年以来的《年度考核登记表》必须齐全,每栏的内容(包括单位的考核意见、本人签字、时间、盖章等),必须填写完善。
4、《路政人员鉴定表》以鉴定内容为主的归三类(3-),其结论是聘用的归九类(9-2-),但须重拟相应的标题,即:《路政人员聘用表》。
5、干部离任审计报告或者定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归三类(3-)。
6、挂职锻炼的鉴定或者考核意见的材料归三类(3-)。
7、因公出国处境和在国外境外表现情况的鉴定材料归三类(3-)。
8、年度考核表中没有本人签字、主管部门意见、人事部门盖章的必须完善,如果无人事厅时间的可以不补。
9、如果当年只有《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而没有《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表》的,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放在当年相应的位置归入第三类(或者说缺少某年度考核表的,如果当年有《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的可以代替)。
10、《贵州省企业领导干部民主评议登记表》和《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表》一律归三类。
11、参加党校短期培训学习的考察材料(鉴定),归三类。
12、后备干部的材料,本人未提拔使用的材料放入三类, 已提拔使用的放在相应的《干部任免表》之后归九类(即9-2-)。
13、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
14、新兵训练鉴定表、表现鉴定、登记表(含训练成绩),有小结、有鉴定、有成绩的和军人在部队训练的鉴定成绩表都归入三类。
鉴定和培训的区别:鉴定是对本人在一定时间内的表现的认定,鉴定对提拔很关键;培训是对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理论、专业、技能学习与进修的经历的佐证。
15、如果是其他方面的涂改(如笔误等原因),就不用管它,但是对出生年月、参工时间、民族成分、不合格改为合格、合格改为优秀、工资金额的涂改,一定要核实清楚后由组织写出说明,放在五类或者放在相应的位置。
16、平级调动任职的,可以不需要考察材料和现实表现;如果有考察材料和现实表现更好,没有考察材料和现实表现的,也就不补了。
第四类学历、学位、学习成绩、职业资格考试、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有关培训等方面的材料。本类材料的排序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和档案材料性质相对集中排序:
①4-1-学历、学位材料;
②4-2-职业资格、职称材料;
③4-3-科研学术水平材料;
④4-4-培训材料。
1、凡属未参加工作之前的学生、初高中的《毕业生鉴定表》、中学生《体育合格证》、《社会实践表》、《学生实习鉴定》和大学生的《毕业生鉴定表》、《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均归入四类(4-1-);在职工作人员参加(学员)培训学习、进修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鉴定)表、培训实习鉴定表等材料系培训方面的材料归入四类(4-4-)。
2、学生的休学、复学等材料归入四类(4-1-)。
3、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的毕业证、本科学历及学位证书要复印件归入四类(4-1-);在职成人大、中专和“五大”毕业生的学籍材料和毕业证复印件应归入四类(4-1-)。凡毕业证书复印件如果时间早于《毕业生登记表》的,应将毕业证书复印件放在《毕业生登记表》或者《毕业生鉴定表》之后。
4、《战士技术等级审批表》属于专业技术类,归四类(4-2-)。
5、本科学历及学位材料必须齐备才能认可学历和学位;《毕业证书》和《 XX学位证书》复印件归入四类(4-1-)。若在毕业登记表中明确说明授予学士学位,或者在毕业证书上同时表明授予学士学位的,则学士学位证书可以不归档。
6、专业技术人员1993年(含1993年)以前的《专业技术考核表》需归入人事档案的四类(4-2-);1994年(含1994年)以后的《专业技术考核表》归入专业技术档案;若是企业人员,因没有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表的,可将逐年的《专业技术考核表》需归入人事档案的四类(4-2-)。
7、《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表》必须归入人事档案的四类(4-2-)。若是专业技术考核与行政事务考核同时进行的,只归行政事务考核表,专业技术考核表归专业技术档案。
8、《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归入四类(4-2-);任职资格通知一律换成评审表,专业人员的解聘通知归入四类(4-2-);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聘任书复印件要归入档案(4-2-),这样才能体现评聘使用情况。档案中无《评审表》的,资格证书与聘任证书复印件则都要归档。
9、如四类无任何内容,且最高学历是高中或是初中(无学籍档案)的,则高中或初中的《毕业证书》要归入四类(4-1-)。
10、大、中专毕业学生有《毕业生登记表》的,其学历证明可不归档;如果没有《毕业生登记表》的,其学历证明则归入(4-1-)。
11、凡大学生的鉴定与学历有关的材料、在校军训鉴定表和在校期间的各种培训登记表都随学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并归入四类(4-1-)。
12、《高考录取通知书》和高考《政审表》中的结论有“同意录取”字样都归入四类(4-1-)。
13、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归入四类(4-3-)。
14、培训材料,是指在职干部职工在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包括一个月以上的结业证书(含研究生课程班登记、鉴定表和没有学位的毕业证书)(4-4-)。
说明:研究生班和研究生课程班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后者只有结业证书,不可能有毕业证书。北京社会函授大学毕业证不能算学历,只能算培训。
15、成人高考、自考、党校学历只有《毕业生登记表》,没有《学员登记表》和《XXX报考登记表》的,不需要再补;没有学籍材料的,由原学校出具学籍证明。
16、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分开时间是从2002年开始的,从2002年以后的必须要有评审表,已聘的要有聘书复印件,归(4-2-)。
17、毕业生资格审查表无“同意录取”等字样归(4-1-)。
18、有入学录取通知书归(4-1-),没有的不管。
19、《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登记表》归(4-1-)。
20、若无学生登记表学历证明材料归(4-1-)。
21、党校研究生班算学历的材料归(4-1-);只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不算学历,此类材料归培训(4-4-)。
22、党校大专班学习2年,毕业证书上为“大专班”字样,作为学历材料与其学籍材料归(4-1-)。
23、八十年代的专业技术职务,只有资格证、聘任文件就可以了,两样都要归档;凡与工资有关系的,应该要有首聘的(或者最近取得任职资格的)聘任证书复印件。
24、科技人员的业务自传技术自传材料归(4-3-)。
25、在党校培训的材料实在无法找到的,由现有单位写出说明,到所在党校加盖公章,并复印其花名册,放在单位说明后面作附件。
第五类政审材料(本类排序是按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顺序是:上级批复、结论、本人对结论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应集中排列>、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有甄别、复查、平反结论的应分别排在原结论的前面)。
1、《应征入伍政审表》和《入伍时间的批注》均归入五类(5-)。
2、《民族成分证明书》、《民族成分认定书》和本人户口簿与身份证复印件以及户籍机关的户籍证明等材料归五类(5-)。
3、干部的民族、出生年月、参工时间认定材料必需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予以认定,其认定的审查意见及其依据材料归五类(5-)。
4、民族成分的认定可根据《民族成分证明书》、《民族成分认定书》直接认可;如果没有《民族成分证明书》、《民族成分认定书》的,由其本人持户口和身份证到当地民宗局出具《民族成分证明》。
5、高校招生政治思想考核表归5类。
6、《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简历表》(经知青办批准下乡的,系参工时间的认定)需放在五类(5-),缺少知青材料的,要补相关材料,如知青证复印件、名册复印件或有关单位证明。知青证复印件或知青下乡证明应归五类;知青证复印件或知青名册复印件,作为认定参加工作时间说明的附件,合并记页,均归入五类。
7、入党、入团、参军、高考、聘用干部等方面的政审材料归五类(5-)。
8、干部爱人情况登记表归五类(5-)。
9、出生年月的认定:在档案材料中,最初的出生年月均系本人提供,如果本人填写第一份材料的出生年月小,以后的材料本人填写的出生年月填写大了,则在尊重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可以认定其后来填写大的出生年月,这就叫“认大不认小”;如果第一份材料记载的出生年月比以后的材料都要大的,则按照第一份材料认定其出生年月;如果第一份材料记载的出生年月比以后的材料都要小的,要综合所有的材料进行分析认定;如果按照以后的材料认定其出生年月(或大或小)关键是要认真审查本人从更改年龄中是否获得利益而定。获得利益的可不予更改,没有获得利益的可以重新认定。
10、出生日期与参加工作时间认定都只认定到月份,即相差一个月的需要认定,不用认定到日期。
第六类加入党团的材料(本类排序是:按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顺序是:将入团、入党、入民主党派材料分别排列,志愿书放在各自材料的前面,其他材料均按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即按①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退团材料;②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③中共党员登记表;④入民主党派的材料顺序排列)。
1、1996年以后入党的,必须具备入党时的政审材料。
2、是中共正式党员但又没有入党材料的,首先在原入党单位查找原入党材料,找不到入党材料的,可由党组织写出说明;是团员(已超龄退团)而没有入团材料的可以不补,没有超龄退团的要尽量找到原入团材料。
3、《入团志愿书》,只有入团证明材料的其证明材料仍放在六类(6-); 2000年以后入团的要补材料。
4、《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结论为“合格”的归入六类(6-);结论为“优秀”的归入七类(7-)。根据中组部答复,《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今后不作为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内容,不再收集归档。
5、党员填写的《1985年党员登记表》必需要有,没有的要补,归入六类;《1990年党员登记表》只是要求省会城市和教育、科研等机构填写,其他地(市)县单位未作明确要求,因此可以不补。
6、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前参加培训班学习的材料和思想汇报材料均不归入人事档案。
7、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归入六类(6-)。
8、没有预备期的党员是指在1969年4月1日至1977年8月11日入党的党员,不需要入党转正申请书,入党时间和党龄从上级党委批准之日算起。
9、凡属有预备期的党员,必须有入党申请和入党转正申请。
第七类奖励(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材料,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先进事迹、嘉奖、通报、表彰及荣誉称号等材料(本类排序是:一般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但每次的奖励应将组织的审批材料放在前面,先进事迹材料放在后面,作为一份材料)。
1、《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结论为“优秀”的但又有《优秀党员登记表》的(均是同一时间产生的),一律归在七类,但不作一份材料,需分别编序归在七类(7-)。
2、受县(处)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材料必须收集归档,主要收集《表彰奖励审批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表彰奖励证书复印件等材料要求应收尽收,归在七类(7-)。
3、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的审批表和事迹材料、授予各系统三十年人员荣誉证书登记表归在七类(7-)。
4、奖励(包括培训)材料各单位已提供来的,无论履历表中是否有记载,都归入档案,如果本人档案中有记载,但无相应的支持材料的地厅级奖励就要写说明,地厅级以下的不用写。
第八类干部违反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本类排序是:按档案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顺序是: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应集中排列>、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有甄别、复查、平反结论的应分别排在原结论的前面)。
1、处分材料没有上级批复意见,但事实存在的应归在十类。有上级批复意见的归八类(8-)。
2、法院审判的判决书归八类(8-)。
3、虽不作处分,但经组织查实,确属错误(如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经济问题等)的材料归八类(8-),未经组织查实的不归干部档案。
4、撤销处分的决定应单独编号作为另一份材料。
第九类干部 工资、劳动合同、任免、录用、聘用、续聘、解聘、调动、参军、退伍、复员、转业、待遇、出国出境、离(退)休、参加各种代表会的呈报表、审批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本类材料的排序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和档案材料性质相对集中排序:
①9-1-工资情况材料;
②9-2-调动任免材料;
③9-3-出国出境材料;
④9-4-出席会议登记表材料。
1、《新招职工政工政审表》中有劳动部门“同意录用”字样的和《招工登记表》都放在九类(9-2-)。
2、《转正定级表》结论仅有“同意转正”字样的放在九类(9-2-),有“同意转正定为X级”有工资的放在九类(9-1-)。
3、《干部调动审批表》和《借调函》放在九类(9-2-),凡属借调个人申请、借调证明、批准意见等材料应作为一份材料,按批准意见、个人申请、证明材料顺序放置,页数合并计算,放在九类(9-2-)。
4、2002年7月以前的《干部任免呈报表》、或《任免呈报表》表中有“现实表现”栏,可以不要考察材料;《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任免呈报表》或《任免呈报表》都应按规定逐项填写,要有任有免,写明任和免的职务;1997年以前任免的可以不补考察材料,1997年以后任免的必需附有考察材料。
5、《干部任免审批表》的审批要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审批意见后面要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和文号,加盖组织印章。
6、干部任职考察材料作附件放在《干部任免审批表》后面一并归入九类(9-2-),目录上按审批表的时间填写,页数合并计算。
注意:1997年以后提拨任免的领导干部《干部任免审批表》后面没有考察材料的,将“单项否决”,该单位的档案不能达标。
7、《吸收录用审批表》,如是吸收录用审批表、或者是吸收录用新工人的,均放在九类(9-2-);聘用干部审批表、聘用干部合同书、续聘、解聘、辞退审批材料,均放在九类(9-2-)。
8、单位对学生分配工作的通知有工资的,放九类(9-1-),无工资的,放九类(9-2-)。
9、《路政人员鉴定表》以鉴定内容为主的归三类(3-),其结论是聘用的归九类(9-2-),但须重拟相应的标题:即《路政人员聘用表》。
10、《新任路政人员审批表》均归九类(9-2-),《专(兼)职路政员聘书》有职务或无职务的一律归入九类(9-2-)。
11、《公务员登记表》和《军队干部提升、定级报告表》归九类(9-2-)。
12、《应征公民政治审查登记表》结论是“同意应征入伍”字样的和《应征入伍登记表》、《退伍军人审批表》、《军衔审批表》、《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均归入九类(9-2-)。
13、工会主席的任职通知须换成《干部任免审批表》归入(9-2-),确系无法补表的,可将任职通知归档。但是,任职通知一般情况下不归档。
14、历年的《劳动合同书》归入九类(9-2-)。
15、若无《调动审批表》只有调动通知的,调动通知须归入九类(9-2-);无调动材料的必须补材料,确实无法补材料的,由组织写出说明。1997年以前的可以不用补。
注意:干部在1997年以后调动到上级机关工作时没有《调动审批表》的必须由组织写出说明归入九类(9-2-)。
16、评定授予《军官军衔报告表》和《公安警衔晋升的审批表》,归九类(9-2-)。
17、因从外系统调入而差的工资表,是事业单位的要通知原单位补齐,是企业的尽量要求补齐。
18、工资中凡差1993年工改以来和2006年工改以来的工资审批表必须补齐(说明:1997年7月调整工资标准的工资审批表可以不补;2006年工改以来的工资审批表,应当按每年考核晋升(薪级)工资时打印工资表审批后归档。
注意:工资表不齐的,将“单项否决”。
19、职工工资介绍信不归档。
20、工资表栏目有空白,手填与打印的可以不用完善。
21、干部任免表中年度考核、个人基本信息缺少的都要补齐,查实后填写并加盖审核章。
22、报考登记表必须归档,无录取意见及公章的不管。
23、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归入(9-3-)。
24、干部任免审批表缺相片的不管。但今后形成的要有。
25、有本人名字的调动文件的可以归档(9-2-)。
26、每年晋升薪级个人审批表必须归档,不能按照人事厅的说法不归档。
27、干部任免中,任科级实职的干部,无考察材料的不用补,但必须有任免审批表。
28、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民主党派代表会登记表表归入(9-4-)。
29、挂职的职务是自然免除,不需要有任免表,其挂职期间的考察意见、或鉴定等材料归入三类。
30、《干部任免审批表》中免职职务的审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不是同一机关的,必须重新制作《干部任免审批表》予以免职审批。
31、同一职务的副职提拔为正职,原单位不用制作免职表(即使正职和副职的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属于不同单位的也不用另外制作免职表);不同职务的副职提拔为正职,原单位必须制作免职表。
注意:《干部任免审批表》中必须有任有免,不完善的则是“单项否决”。管档单位应当务必引起重视!
32、任股长的不用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
33、部队转业军人在部队的任职及其工资不用登记,可以从转业时的最后一个职务开始登记。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本类排序是:按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见习期转正总结可归十类(10-)。1994年以前形成的参加某活动的单项工作总结、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和工作自述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归档;1994年以后的工作总结已包含在《年度考核登记表》内,不再单独列出。
2、学生参加高考时的《健康体检表》、职工参工时和应征入伍时的《体检表》、有伤残的体检表、残疾等级材料归入十类(10-)。
注意: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体检表不归档。
3、有学生《报到证》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可不归档。
4、职工调配介绍信和工资介绍信不归档。
5、新兵登记表归入十类(10-)。
6、《申请家属随军报告表》归入十类(10-)。
7、缺报到证而又找不到的可以不管。
8、工会入会志愿书、工会会员登记表归入十类(10-)。
9、本人在特殊情况、特殊期间写的思想小结、专项工作总结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可以归入十类(10-)。
10、民事判决书如离婚或者各种纠纷判决书、调解书归入十类(10-)。
11、人事争议总裁裁决书(调解书),再生育子女申请审批表等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归入十类(10-)。
二、整理档案材料中尚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档案的每份材料尺寸为长26cm,宽19cm材料左边的尺寸为2-2.5 cm装边线,左边设三个装订眼,眼与眼的中心距为8.3 cm眼的中心距离左侧边沿为1.5cm上、下两个眼中心距离上、下边沿均为5.4cm,字迹材料应当符合档案保护要求,做到档案材料以装订线(即左边)、下边和右边三面整齐,尽可能四边整齐;对影响装订的材料要进行单面裱糊,对过窄或者破损未空出装订线的档案材料,需要进行加边处理。
2、档案材料不整齐的要另用纸粘贴并裁剪整齐,有缺边、缺角、有洞眼的需修补完好,材料应保持干净整洁,对不必要的字迹须擦掉,凡用圆珠笔、复写纸、铅笔填写的材料须用钢笔填描清楚。用复写纸复写的材料可直接归档,但材料的下面应衬托一张16开纸予以加固,可不需要复印件归档了。
3、对于过窄的材料一般本着封面用较宽的白纸条,封底用较宽的熟宣纸条(裱糊时均不能压材料内容)的方法裱糊。
4、过于薄的纸张材料,须用长26cm,宽19cm的白纸作衬页,使材料起到匀称整齐的保护作用。
5、每份材料成形后,均应是装订左侧,从右至左翻阅。
6、对填描篇幅较多的材料,可将其复印后,将复印件放在原件后作一份材料,页数合并计算,可按一式两份计算。
材料页数的计算采用图书编页法,每页为一页,印有页码的材料、表格,应如数填写,没有印页码也没有填写内容的材料,或衬纸一律不计算页数,本身有页码的按原页码计算。
7、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材料形成的时间。归档的复印材料,必须注明材料出处,由组织人事部门加盖“复印自原件”、“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和“复印日期”的印鉴。
8、无标题的材料,应拟定与材料的主要内容相符的标题。
9、拆除档案材料内的大头针、回形针、钉书钉等金属装订物。
10、严禁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
11、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做到分类准确按照材料的主要内容获用途确定类别:排列有序,材料层次分明、条目清晰、体系完整;目录清楚(其内容有类号、序号、页码、材料名称、材料制成时间、份数、页数、备注等项目)、逐份逐项准确填写、无粘贴、无涂改;编号正确,材料类别序号和页码如实填写;装订整齐,无乱孔(材料中有三个孔,每一个孔相邻有两个孔的可以不补,相邻有三个孔以上的要修补,可以用<熟宣纸块>填孔的方式修补)、无脱页、无损坏文字。
12、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主要是审核以下材料:
(1)凡规定由组织盖章的材料,应有组织盖章;凡个人撰写的材料,应有形成时间及本人签字;
(2)《干部履历表》应有照片、本人签名、填表日期和组织盖章;
(3)《年度考核登记表》应有组织评价意见、组织盖章及本人签名;
(4)学历、学位材料培训材料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材料应有评价意见及组织盖章;
(5)《入党志愿书》应填写完整,有支部大会通过为预备党员意见,有上级党委批准转正意见;
(6)《党员登记表》应该有本人签字及组织盖章;
(7)《干部任免审批(呈报)表》要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及文号;相关信息应逐栏填写,不能出现空白栏;
(8)考察材料要注明考察人及考察时间,并加盖考察,单位公章。
13、干部任免表分为三个时间段,即:
(1)1997年以前,用的是《干部任免呈报表》;
(2)1997年1月至2002月 7月,用的是《干部任免审批,表》,表中有工资栏,没有贴相片栏;
(3)2002月 7月以后,仍然用的是《干部任免审批表》,但是有试用期,有考察材料,表中没有工资栏,有贴相片栏,还要求填写任免文件号。
14、“单项否决”的四种情况:
一是涂改造假:是指用不正当的方式涂改档案内容,或者将虚假材料装入个人档案,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是装错材料:是指档案中错装入其他人的档案材料(即在档案归档过程中张冠李戴);
三是档案中缺少1997年以后任职的《干部任免审批表》;
四是档案中缺少《公务员登记表》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15、《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在录入时,行政职务从副科级登记录入,专业技术职务从助理级登记录入。
16、《干部工资情况登记表》在录入时,重点从1993年以来登记录入;部队转业人员的职务变动、工资变动,重点对转业到地方的变动情况进行登记录入;“执行何类工资标准”栏(详见《制作目录时应注意完善以下材料名称》)可按公务员、事业、企业的工资录入,企业的工资尽量登记录入,无法登记的就不录入了。
17、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和干部工资情况登记表可以单面打印。
18、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程序大致可分为装近期新材料、技术加工(修补、粘贴、裁剪等)、分类鉴别、排序编页、第一次审核、补充完善所差材料(主要是2002年的干部履历表、1994年以来的年度考核表、毕业证书复印件、培训证书复印件、姓名说明、民族成分认定、出生年月认定、参工时间认定、获县级或者地厅级以上奖励证书复印件、1993年工改以来的工资表、1997年以来的干部任免及其考察材料等等)、编写目录、第二次审核(重点是“三龄一历”)、打印目录、校正目录(排版)、打眼装订、终审复核等程序。
三、未尽事宜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有关文件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