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03: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偏差。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养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上。一些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家庭私事,把教子成才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的意识淡薄。特别是一些父母由于育人观念的陈旧,缺少正确的方法,对孩子由“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逐渐演变为“逼子成龙”“逼女成凤”,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独立性、自主性,抹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主动精神,使孩子变成家长手里的“面团”,或者成为家长的“隶属”和“附庸”。过去,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般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孩子们一出现问题,我们习惯地去批评孩子,似乎要把责任都推卸到孩子身上,我们往往很少去找老师、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严重滞后。几年来,全区的经济发展保持着高速度发展,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均保持在年均30%以上,加之人口的大量导入,使闵行成为上海市城市化进程最快、最典型的城区。经济的起飞对支撑她原动力的高素质人口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形成比较鲜明对照的是相当一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素质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全社会育人水平的提高还远不适应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面临巨大难题。目前,全区有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在校生多达3万名左右,几乎要占全区公办学校三成左右。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还存在比较突出问题:一是居住条件较差,缺乏必备的生活设施和学习条件;二是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缺少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条件,难于指导孩子成长;三是居住环境比较复杂,缺乏读书学习的氛围;四是家长劳动时间较长,强度较大,缺少时间和精神指导孩子学习和成长;五是相当一部分孩子还要帮助家长承担一些家务活。总之,流动人口家庭的现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流动人口家庭育人环境令人担忧。

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突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在同年段人口中的单亲家庭所占比例竟高达50%左右,严重地影响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不利的影响,难免会产生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由于孩子们的心理受到创伤,更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造成这类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据有关方面论证,造成后进生的一个相当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因家庭结构发生裂变。在孩子的原有家庭结构发生裂变后,学校教育如何跟进,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个案指导与跟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隔代教育受到普遍关注。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冲击,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或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外来或出外经商、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加,教育和看护孩子的义务落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祖孙两代年龄差太大,且大部分祖辈的文化素质偏低,这就使家庭教育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推进学校和社区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来加以解决

第二篇:隔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隔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隔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任何一种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和引发的问题往往是在受教育者的身上体现出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更多的也还是体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方面深深的体现着隔代家庭教育的烙印。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给教育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状况令人担忧。据相关教师反映:有相当一部分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的留守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作业完成情况糟糕,抄袭作业或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司空见惯,有的隔代家庭学生在父母外出后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部分儿童在农忙之季还要帮助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干活,学习时间少。此外,祖辈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很少督促孩子学习。同时,部分隔代家庭教育儿童,在家很少学习,放学回家后,大多数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或玩耍,爷爷奶奶也不管他们。

(二)心理健康问题。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大的,而隔代监护人一般采用温饱式的教育,根本无法切实感知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难以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它是当孩子的基本需求满足后,孩子对周围人产生的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这种基本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儿童作为“看护者”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而形成的。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亲子互动的缺失,抚养人模糊的职责意识,造成了儿童缺乏对信任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孩子容易产生焦虑和对别人的不信任。

(三)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主流是好的,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方面出现了危机。比如,他们有的为人处事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有的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究其原因,孩子不是天生品德不好,而是由于后天的管理和教育失范的结果。留守儿童长期与祖辈一起生活,虽然农村老人接受了传统的中华教育美德,但总的来讲,隔代教育对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缺乏可行之处。

(四)安全问题突出。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留守儿童的年龄构成,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在2-5岁之间,也就是还处于学龄前阶段。对于家庭条件稍好的儿童来讲,他们此时也可以与其他的同龄儿童一样背上书包,在幼儿园学习玩耍,为之后的学习作准备。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儿童来讲,八九百元学费不是其监护人所能支付的。因此,他们不得不整天与祖辈在一起,但祖辈除了照顾孩子,还要从事繁重的农活,为了达到孩子、农事两不误,祖辈一般选择自己走到哪里就把孩子带到哪里。因此,孩子的许多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在该村,土地多为山地,大部分的耕地之间坡度较大,极易出现滑倒摔滚现象。这种地理特征对于生理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

(五)价值观偏移。当今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部分打工者急切改变现状的心态迅速膨胀。虽然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但内心仍有一种负疚感。因此,对孩子采用纯物质方式进行补偿。在此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拥有金钱的数目增多,使用的自由度也逐渐提高。这就极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价值观。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者素质不高,教育意识不强,责任心淡薄

1、从直接监护人来看。作为孩子直接监护人的父母,他们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自己件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当然,面对生活的压力,这是他们不得以的选择。但无论怎样,它都造成了一种结果,即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成长,接受隔代教育。将孩子的监护权转移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2、从临时监护人来看。与留守儿童在一起生活的隔代监护人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肤浅。他们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需求之间形成极大的落差,无法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

3、从学校教师来看。当前各中小学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下,盲目追求“质量”,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问题很少顾及。而且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教育技巧,根本无法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误区。再加上老师的工作任务重,每个班的学生数量又多,也不可能关心到所有的学生。

(二)缺乏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

1、从政府方面来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政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基层组织如教育局、妇联、村组织等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还极为不到位甚至是欠缺。调查发现,在该村,其基层组织还未注意过这一现象,或者说根本不将其视为一个问题。

2、从学校方面来讲。由于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教育主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1、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动,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很难有时间回来看望子女。他们一般以电话、书信的方式与子女联系,所谈论的话题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叮嘱孩子听话,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思想道德状况。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变幻不定,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很可能会变得暴躁、古怪。

2、临时监护人与孩子间缺乏沟通。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多为文盲或半文盲,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及心理上的问题。祖辈间的代沟也使他们缺少有效的交流,孩子心里有话,受了委屈都不愿和他们讲。尽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们毕竟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

3、孩子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调查发现,这三个教育主体间交流甚少。调查结果显示45%的家长和临时监护人从未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不知道孩子的老师姓什么,也从不去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等等。

对策及建议

(一)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宏观政策方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二)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延伸学校教育范围。一般而言,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渠道之一。因此,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

1.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即时了解儿童的思想动态,定期对其进行沟通疏导,了解情况并解决实际问题。

2.学校应鼓励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流,建立家长通讯录,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以便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3.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老人的实际,照顾农村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征,改进家校联系方式,因人制宜,更多的采用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如进行农村家长会,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三)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双方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沟通与交流可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者本身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要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树立好榜样作用。

2.家长要不断补充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把孩子接到务工地入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家长应该通过多打电话、多写信等方式询问孩子的情况,及时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明白孩子的近况,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3.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给孩子购买一些书籍、报刊和学习用品,同时祖辈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杨江 2012年6月

第三篇:家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中我们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方法却不太妥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原因

孩子出了问题,家长相互抱怨。家长抱怨老师、老师抱怨家长,甚至抱怨孩子。那么,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任课老师,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成绩却是有排第一的有排倒数第一的?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应该等命令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象许多条条框框在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平时家长不给孩子锻炼、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机会。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成长。

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个因素:说教、唠叨、比较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因为他已经产生逆反心理。唠叨说教不如去做,不如以身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

4、四过分:过分的爱、过分的关照、过分的干涉、过分的严厉

过分的爱,已经使这一代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过分的干涉,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过分的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

5、亲子关系错位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器。

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把他的心调动起来。也就是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来自于: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等。

6、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要培养孩子学习好,品德更要好。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关心别人,自我中心,耐挫力差。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培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果步调统一,相互促进,他们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方面

1、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宣传专栏、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致家长一封信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2、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形成社区、街道、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建立家教领导小组,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家长学校的建设,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不断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

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学校方面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教子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2、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孩子,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3、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4、建立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的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一是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二是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三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像医生治病那样“对症下药”,“救死扶伤”,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四是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五是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六是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此家

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4、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将在儿童洁白无暇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对儿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儿童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儿童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与感化。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在这个关系中,家长

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大厦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这种特点的生活环境,家长具有权威性,使孩子非常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和其被子女的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但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家长能否与子女亲密无间,能否严格约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这就看家长的修养如何?若家长的素质、言行不足以让孩子依赖,家长经常说空话,那么孩子就不听你的话,家庭教育的特点、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5、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强盛是扎根在家庭这一基础之上的。只有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推进和发展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第四篇: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郭玉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同的家庭形态、不同的教养态度、不同的对子女的期望值,特别是不同的家长素质,对于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体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每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现在的年轻父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都能跟上步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但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份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爱子乃人之天性。”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孩子感受到爱的情感时,就会得到精神上满足,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爱又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但是爱不得法,对孩子过份溺爱, 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长都竭力予以满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长此以往,使孩子变得孤傲、冷漠、自私或者怯懦。孩子成人之后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独立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紧张,遇到问题束手无策。

(二)期望值过高。很多家长自己小时候成长环境不好,有遗憾、期望力图通过孩子予以"补偿”,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逼迫孩子在课余学英语、钢琴、绘画、舞蹈等各种技能,相当一部分家长通过强权向孩子施压要求孩子“博学”、“争优”,一方面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孩子越优秀,越能证明自己教子有方,比别的家长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各类“速成培训”、“培养计划”,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三)重智轻德。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为了孩子能考高分,不惜花重金请老师补课,购买大量的参考书、习题集。考了高分父母眉开眼笑,给予各种奖励;成绩考不好便会受到各种责罚。同时事事都替孩子包办。有许多孩子上了高中,自己的衣物都不会洗,家长也不让他们做。许多家长把本该孩子承担的责任一概揽到自己身上。他们亲手把一条重要的原则“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应该尽一份义务”埋葬掉了。其实孩子学习,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质、性格、毅力等。

(四)由失望而暴力。家长对孩子的暴力大多是在溺爱之后、失望之余的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行为。家长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这种情况在文化层次不高和失和的家庭中比较多见。有些父母性情粗暴,当孩子成绩不好,行为不对时,不是帮助孩子查找原因,而是以自己的心情、好恶作为是非标准,采取打骂的“暴力教育”方式,从拳打脚踢开始,发展到棒棍相加。有些家长把夫妻矛盾酿制的不良情绪反复发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

(五)过份托教。现代生活高效率,快节奏,使得很多事业型的家长特别是一些经商的家长,苦于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而采取委托的方法,把孩子托付给亲戚、保姆、朋友、老师或爷爷奶奶,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也同时托付给了别人。这种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心理缺憾和早期教育的缺失。

(六)宽严不一。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宽严尺度不一,导致父母一方管一方宠。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非标准、做事原则讲得头头是道,可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另有一套,说归说,做归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七)以自己的不良言行影响孩子。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灌输一些诸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恶扬恶”甚至“缺德、损德”的“自我保护”之道。这类家长为了狭隘自私的自我利益保护,对待他人疾苦、弱势群体所持的“漠然不关心态”和“虚伪冷漠状”,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些家长在碰到孩子与他人发生纠纷时,指责他人过多,检讨自己不够。甚至为了一点小纠纷带着自己的孩子对其他孩子大打出手。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孩子自私自利、损人利 2 己、唯我独尊、明哲保身和野蛮堕落欲望的培植、发展和放纵,是对孩子错误的推波助澜,也是造成孩子人格矮化和理想缺失、道德沦丧的根源。

二、解决对策的初探

(一)、加强系统工程建设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处女地,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小天地,社会是孩子受教育的大学校。家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协调配合。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通力合作,教育要做到相辅相成。不要个打个的鼓,个吹个的号,做到步调一致,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家庭毕竟是社会的细胞,它无力阻挡社会所形成的大潮流。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作用,使一些出生在高干家庭的孩子,比过去纨绔子弟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究其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有失误的地方,同时更不能否认社会阴暗面的东西对他们的侵蚀,也不能否认学校的教育有失策的地方。因为孩子一上学,老师就取代家长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地位。在群体效应的作用下,老师的影响力很快就超过家长。老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道德标尺。共同做好强制教育向养成教育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当好第一任教师的角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

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父母的言行,偶有不慎,即生弊端。”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人格的力量当好第一任教师的角色。这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父母的行为和自身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形成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给孩子以示范作用的影响。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去教育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有的父母没有文化或文化很低,可以说在文化学习上一点忙也帮不上。但是他们重点是在家庭气氛上,家庭风尚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教育孩子。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视野里。父母的思想品质都会在孩子的举止言谈中清清楚楚地反映出来。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导向作用。随着孩子的成长,眼界的扩大和本人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他们爱父母,是因为父母具有值得效仿的道德面貌。这也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先决条件。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关键

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所以有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普遍缺乏的是赏识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过度指责,批评孩子。特别学习暂时差一些的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指责,“笨蛋”、“最差”、“不可救药”等等;有的家长对孩子诱导不耐心,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粗暴的打骂,使许多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挫;有的产生了自卑情绪。自暴自弃,感到活着没劲;有的产生轻生的念头,走极端采取自杀,酿成人间悲剧;有个孩子数学考试得了99分,高高兴兴地告诉父母,想让家人共同分享喜悦;哪知道父母冷冰冰地说一句:“没有打满分有什么可骄傲的。”在父母的重压下,有的学生患了“强迫症”凡是要求完美,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不少学生小小的年纪就患上各种心理疾病。追究原因之一,家长对赏识教育不掌握。赏识教育是帮助孩子在困境之中树立信心,让他们记住“我能行”、“我会成功”,帮助他们树立成功意识,激励孩子进步,使孩子在认识自己,解放自己,走向成功的潜意识中觉醒。家长要做一个合格的园丁,对孩子的教育要不失时机地把握好各个环节。因此,要求我们作家长的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学会暗示、学会引导、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提醒、学会激励、学会督促,使青少年在一个比较好的空间里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四)、合理的智商开发,是培养孩子成材的重要举措

开发智力是无价之宝,教给知识是有价之物。中国的近代历史证明没有科技,一打就跨。一个人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只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内存是裸机,势必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找好切入点对孩子进行智商开发至关重要。

一是要及时开发。切勿错过最佳契机。一旦错过教育的良好时机,效益递减。二是合理开发。不要违背教育规律。要做到循序渐进,从低级东西开始学起。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教会学习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三是选择开发。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素质,不要脱离孩子的自身素质的客观基础,不要教儿童智力难以接受的知识。要选择对孩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内容。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不能要求刚解决温饱家庭,购买昂贵的钢琴对子女进行智力开发。因为,社会是一部大机器,人才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孩子的培养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有从众心理。

4(五)、德育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当前,过度地重视智育,“惟文凭是举”的人才观等错误认识,统治着一些家长的思想。忽视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现象较为普遍。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教育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把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器人’。”家庭教育不能顾此失彼,注意全面教育的协调性。那么,从何时开始培养孩子的德育品质?可以说越早越好。因为幼儿的中枢—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由于这种可塑性,使儿童特别容易形成各种习惯。也较容易接受周围人们好的和不好的影响。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作家长的重要任务。只有帮助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最佳的选择。总之,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烦恼和困惑,作为家长,平时应该经常与孩子一起去游玩,与孩子一起学习,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转换角色,俯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烦恼和困惑,作为家长,平时应该经常与孩子一起去游玩,与孩子一起学习,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转换角色,俯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理念日趋认同。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的社会,而不是只在少数几个领域的寻求高速度发展的畸形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要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首先必须建设一个温馨和睦的和谐家庭。可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城市家庭教育领域,发出越来越强烈的不和谐的声音:青少年身体体质明显下降,心理素质日趋脆弱,道德素养不堪直面!十年种树,百年树人,要是少年一代垮掉了,我们靠谁来建设未来的和谐社会?面对是少年身心健康的严峻现实,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啊!

一、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早上6点之前起床,午休时间难有保障,下午放学已近傍晚,吃完晚饭继续做家庭作业,晚上10点之前,一般难得上床,平均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双休日至少得上半天学,还得完成大量家庭作业,许多学生还要参加提高班、补习班、家教辅导等。这就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平时生活的写照!如果希望学习成绩再提高一点,还得在时间上深入挖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余所有时间都成了老师和家长打主意的地方。笔者曾经做过调查,一般城市小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超过60小时,初中生超过80小时,高中生超过100小时。若以成年人每周工作40(8小时7天)小时计算,他们的学习时间分别是成年人工作时间的1.5、2和2.5倍。

有人做过调查,80年代以后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书包重量达3-5公斤。升入初中书包增重到10公斤左右。

解放前资本家剥削童工劳动大概也没有超过这个强度!长期以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据南京《金陵晚报》报道,1996年南京市某重点中学十里挑一,选出10名成绩优异、体质较好的学生报考飞行员。在文化考试合格后,大多数人却因不同程度地患有“青春期前原发性脊柱侧弯”而被淘汰。

广州市教委体的资料显示,1996年广州市中学生的近视率高达62%,小学生的近视率也达27%。十年后的今天,这种状况更加严峻,广州市大约有80%的应届高中生因近视等身体原因而受到大学专业报考的限制。

据了解,在广西招生的共15家军事院校,除外语、技术类等对视力要求较低的院校外,大部分军校的提档和争取的比例在8:1以上,绝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合格。

大量调查显示,当今青少年的近视、肝炎、心脏病、龋齿、高血压、肥胖、痔疮、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的患病率大幅度上升。历史上,只有出现大规模的战争或饥荒,才会导致百姓体质普遍下降。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绝不亚于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

二、学习压力过大造成学生心理素质日趋脆弱

不仅是时间上、体能上的严重超负荷,精神上的重压更是让学生们喘不过气来。初、高中生每周至少有一门功课要考试或测验,并要公布考试成绩和名次。有些学校说是不许公布学生成绩,但绝大多数班主任仍用不同形式在班上公布学生的成绩。笔者曾询问一些学生家长:“假设某公司每月都要进行一次业务考试,考试成绩张榜公布,实行末位淘汰制,奖金与考试成绩的排名挂钩。如果要你到这样的公司工作,你最多会工作多久?”八成以上家长的回答是不超过一年。可孩子们却是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啊!

笔者曾与一些中小学生交流,发现六层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不快乐,相当一部分学生私下表示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为17-22%,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的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近20年来青少年自杀率增加的200%,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统计显示,从2000年至2003年,全国法院共审判未成年罪犯20多万人,而且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这些都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三、重分轻德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导致学生道德素养几近沦丧

现在的学校教育完全围着中、高考的分数棒转,中、高考没有的科目几乎完全取消。整天死记呆背所谓的标准答案,完全扼杀了青少年活跃的自主思维能力。造成现在的学生如同一架考试机,除了做考题,其他常识性知识极度贫乏。思想僵硬,动手能力差。道德教育更是几近空白,公德理念模糊。

不少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公开对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大家只要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不准相互交流,浪费时间;只要成绩好才是真的,其他都是虚的;不许多管闲事,哪怕是做了好事,出了问题学校也一概不负责任……在这些道德理念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啊?不敢想象,令人心怵。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家庭教育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给予过高的期望,不顾一切地给孩子施压。而孩子们因不堪重负,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加上家庭教育同样忽略道德教育,孩子不尊重父母,甚至打骂父母的现象日趋增多。笔者在平时的咨询工作中,因这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前来咨询的案例越来越多。笔者曾接待过一个案例:孩子得了绝症,不知还能活多久,可母亲仍逼着孩子要去参加高考,导致孩子病情急剧恶化。重病中医生问他需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和母亲分家。畸形的

下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理念日趋认同。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的社会,而不是只在少数几个领......

    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是最初接受的基础教育。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大于其他教育的原因就是对孩子性格,基本认知,思维习惯,生......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人才竞争激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生育高峰,......

    谈谈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弥补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进一步流动,农村“留守孩子”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正在扩大的群体。在中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合集五篇)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有句俗话“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由此可知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希望有所帮......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互动作用。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差异的,而且家庭环境、父母的素......

    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010-07-16丽水二中周新红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配合。从一定意义上说,德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家庭。“家庭是......

    外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全5篇]

    外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娇惯式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中国的家庭教育,西式娇惯式的家庭教育有着根多的危害。由于过分的娇惯,从而造成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青少年犯罪。在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