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见误区?
成就还是毁灭自己的孩子,在家长一念之间,爱孩子是一只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爱,家长应注意以下容易发生的家庭教育误区。
(1)忽视“做人”的教育。成才先成人。“做人”的教育,尊敬师长,与同伴之间相互谦让,和同伴的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作为家长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
(2)过度溺爱。“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一家六个大人争着抢着去宠爱一个孩子。溺爱使孩子出现了诸多问题,家长不会有效地处理问题,当孩子出现打架,恋爱问题时,家长会出现有的是冷暴力,一看到孩子就把脸拉得老长,有些是热暴力,一点不对就拳打脚踢。其实溺爱和严厉只有一线之隔。家长不懂得爱的技巧,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转向社会去寻找情感安慰,这样下去,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
(3)只重分数,忽视素质。在应试导向下,家长把家庭教育重心完全倒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最重要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青春期的目的,是为了释放个性,孩子的个性正在经历必需的变化,从儿童期的有组织,经过青春期的无组织,到成年期的再组织。青春期是一段可治愈的狂乱期,每个十几岁的孩子必须在这段时期再造自己的个性。他必须把自己从童年期与父母形成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同龄人的新的认同,找到自己的身份。
(4)过分唠叨,父母过分的唠叨导致了超限效应,也给孩子产生了心理暗示,意思是我不够好,父母才需要反复说。
(5)忽视实践锻炼。静态知识的学习可以进行灌输,而动手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实践,道德品行的形成更是既需要实践也需要体验。家庭教育需要设计各种有利于少年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家庭传统的教育,比如参加传统节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6)忽视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间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庭不发掘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甚至贬低孩子,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家长要寻找孩子与众不同之处,引导孩子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全能全优的。
第二篇:企业管理中常见误区
企业管理中常见误区
不注重流程,认为流程不重要,有静态的公司制度,却缺少动态的流程执行标准 经验主义的标准,没有理论支持团队效率低,员工忠诚度差 没有标准,管理混乱,多变
没有规模效应,越来越累
员工职业化程度化低,没有训练
感性用人而非数字化量化,没有伦理标准
长松企业组织系统观点:
企业管理建设一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组织系统:
1、深入学习指导思想、理论、原理,任何不懂原理的管理者,都没有办法驾驭系统。
2、进行必要的流程再造,同时确保流程的执行力。
3、建立必要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没有信息化标准体系即意味着企业没有统一的信息化时代下的行动准则。
4、建立个性化的企业管理组织系统,并且有能力做到过程管理中优化。
5、运作流程化、精细化、信息化,全过程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6、用企业管理组织系统去培训员工,达到全员认同与全力支持
第三篇: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之二
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之二----早期教育冷思考
近年来,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本来是好现象,然而,由于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使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孩子每天的作息被安排得满满的,刚从幼儿园回来,又要去上钢琴班,英语班......晚上临睡还少不了督促他背几句古诗,把孩子过早拉到了书本前,接受严格的教育训练。父母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其愿望是想让孩子将来在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起点比别人高,能在学习竞争中占有优势。其实,自然永远都有着自己的规则,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孩子的成长、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同样如此,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反而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从此可能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现在许多家长们普遍把学前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认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这种教育完全违背了孩子心理、生理发育规律,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造成性格畸形。我们培训中心疏导过许多上一年级的学生,其中一名男孩在一所名校就读,开学不到两个月,家长就被老师叫了无数次,说孩子特别不遵守课堂纪律,太爱表现,不管老师讲什么,他都会突然发言,不让说,他就在下面做动作出响声,以此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课下对其他同学的交往总是不屑一顾,有时还会取笑别人;平时的性格自傲,自私,懒惰,喜欢表扬,不接受批评,老师为此十分头疼,劝家长为孩子转学。家长为此也十分后悔,她说儿子的聪明和见多识广人见人夸,这都得益于他们的早期教育,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买各种幼儿教育图书和资料,还经常上网学习各种幼教知识,在他们的精心培养下,孩子很争气,两岁就会背上百首唐诗,三岁就会做加减乘除,还读了不少书籍。和同龄孩子相比,儿子确实知道得较多,他们家人也都一直以此为荣,恰恰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渐渐地助长了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疏导这样的孩子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孩子的性格已基本形成,习惯已成秉性,往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长时间的过渡。还有一种类型的孩子也比较多,这类孩子多集中在富裕的家庭,家长太爱惜他们,从小就被娇惯,什么也舍不得让他们干,从小孩子就有了享受思想,久而久之,养成了他们懈惰的习惯,不爱参加集体劳动,一点小事就大哭。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两种类型的孩子近几年递增趋势凶猛。据一线教师反映,当小学开学时,每天校门口都有一些孩子死活不愿进学校,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学习已经让他们感到没意思,他们怕进学校了。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对早期教育误解的程度很深,认为早教就是超前教育,而学习有限的几个字、几道题、几个单词,不但不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很可能还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得不偿失的。其实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发展与学习的关键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具备各种能力,比如身体素质、道德情操、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记得在我女儿5岁那一年夏天,我骑摩托车带她到西部山区玩儿,在蜿蜒的盘山道上车突然熄火了,原来是我一时疏忽,用完了备用箱里的油,我望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心急如焚。没办法,只好让女儿帮我推车前行,回头望着女儿满头的汗水,我强忍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怜,笑着问她:“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女儿仰起小脸气喘吁吁:“是油!有了油,摩托车就能跑了。“
“孩子,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帮助’“ “帮助!?“孩子有些不理解。
“是啊!关键我们现在没有油,也不知道还要走多远才有加油站......“
正在我和孩子耐心交流的时候,一辆农用三轮车在我们旁边停下了,司机大哥问明了情况后,慷慨的帮助了我们,这件事对孩子的心灵影响很大,她从小就懂得了帮助和被帮助的重要性。现在读中学了,她是一位很善于帮助别人的女孩,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家长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没有错,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片面化、绝对化。有人说“早期教育没做好,就会影响孩子一辈子“,还有人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些观点都太绝对化了,所谓早期教育,绝对不是急功近利地为孩子灌输知识,将来培养出“人造神童“。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不能说哪一个阶段是最重要的,应该因人而异。人生就像一项长跑运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经受挫折的勇气和良好的自我更新意识,真正的学习是走进社会,容进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环境,不断的自立、自尊、自强不息。为了让读者更深切认识到“任何事不能绝对化“:我的大学部分学长和中学同学都快接近四十不惑的年龄,大学同学中,8%是干部和白领(其中3人是靠父辈人际关系上去的);92%都进了工厂或单位(现一多半下岗重谋职业,其中5人当了老板还算富裕)。中学的同学中,60%在农村务农(其中十多人拥有自己的副业和特产,小日子过的好滋润);32%当老板(其中6人有工厂,有的产品早已开始挣外汇,还有几个老板做商贸生意,家底儿深不可测);8%联系不上,听说都在外地上班或做生意。
早期教育还存在其它一些误区,比如重智轻德,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保健忽视体育锻炼等。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今青少年性格和能力上的弱点:学生心理素质差,难以承受挫折,生活自理能力差等。而学业上和事业上成功所必备的共同特点是:独立性强、自信、有毅力,在学习和人际交往、接触社会等方面都具有主动性,所以,这些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如鱼得水。尽管通过早期教育的训练和灌输,孩子的智力看起来提高了,但人的社会性发展不能拔高,必须顺应年龄和心理成熟的规律。有些书面知识和技能等孩子心理成熟些再学,学习的速度会很快,但孩子童年错过一定的环境和时期是不可弥补和挽回的。
第四篇:家庭教育中常见五大问题
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
1.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2.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不强。
3.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4.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5.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让儿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他们实施积极家庭教育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父母,应该从父母自学和对父母开展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努力。前者强调,每位父母应抱着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事业的理念,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向生活实践学习,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知识,寻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积极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第五篇:家庭教育的误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家庭教育的误区
作者:刘畅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2013年第03期
学生成长过程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习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只有三种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顺利地健康成长。其中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发展中渠道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许多家长经过家长培训。但是素质还是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还存在一定误区。
1就业误区
在21世纪,新的就业体制下,各行各业都要求具有高学业,高素质人才的环境条件下,大学生、中专生不包分配,一些家长会认为:读书无用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只有去打工,初中毕业以可以去打工,同样是打工,又何必去多投资几年,还少去一些家庭开支,不玩早点去打工。即可以先挣到钱。我班的黄勇同学成绩,也不错,读完九年级上学期后。第二学期就没来报名,经家访得知,其父母说,黄勇的哥哥去年刚某一大学校毕业。通过几次招考也未被录取,之后到广东打工!家长说更他哥哥在一个厂,也不知道是那个厂,你劝说黄勇去读书了吗?也没怎么压他读,知识随便说他两句,没拿什么强制态度,问联系得到黄勇吗?家长给了一个电话号码,我通过电话联系到黄勇,黄勇说进厂太苦,年龄太小,还是想读书,我说那你还是回来读书吧!过了一个星期,黄勇终于又回到了班上。可想家长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前途,孩子还不懂事,若任其发展,家长不耐心劝学,就会误了还以一生。2教育艺术的误区
现代农村,虽说物质文明建设在逐渐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不相适应,本身家长的素质就不高,教育孩子缺乏艺术,一些不经意的言语无形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学习动力。我当八年级班主任时,学生李某一初次月经,向我请假在家休息,确难以启齿向家长述说,确招到家长的不理解,骂他在家装病。偷懒不上学,不如不读算了,最后更是恶语伤人。其实李某无论是学校还是纪律在班上都是很优秀的,从哪以后,李某的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在读九年级的时候辍学了,这么优秀的孩子,美好的前途就这样在家长的不经意间毁灭了。
可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长期的。很讲艺术和方法的一项工作,家长应该加强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顺利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