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濮阳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调研文章
关于濮阳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
调 研 报 告
为全面提升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把濮阳市城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良、城市功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城市面貌靓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确定的议题,今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市政协主席范修芳,副主席路留瑞、孙永振、王际元、张怀玺、王璀英,秘书长邵培西的带领下,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研究室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特邀专家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调研。期间,听取了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汇报;深入华龙区、中原油田、市高新区、市工业园区和濮阳县调研,实地查看了市中心商务区、部分城中村、经济适用住房、市政基础设施等约30多处重点城建项目;多次召开有政协委员、部门负责同志、城建工作者、城市研究会成员、专家学者、房地产开发商等参加的座谈会,分析现状,剖析问题,研讨对策。为开阔视野,借鉴经验,调研组还分别到我省洛阳市、山西省长治市、河北省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广东省惠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海南省三亚市,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把濮阳市建设成为豫鲁冀三省交界处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以制定和实施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不断拉大城市框架,逐步完善功能,打造亮点,提升品位,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巩固和发展了我市“七城二奖”创建成果。
(一)城市规划取得新成果。一是认真编制各项规划。完成了濮阳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市中心商务区、城市商业网点、中小学校布局、住房建设、园林绿地系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综合交通、公交、城中村改造等专项规划及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谋划了新区总体方案规划,为各项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二是重视规划管理。成立了高规格的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市规划局的职能作用,建立了规划委员会、规划联席审查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三级会审、规划公示、规划效能监察等制度,实施阳光规划、效率规划,提高规划决策和项目设计水平。三是加强规划监督。开展“濮阳市总体规划成就展”等系列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的城市规划意识。坚持“五线”管制和强制性内容,对已规划而未建设的设施用地和空间预留,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进行有效地保护。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以来,先后建成了城市第二水源、黄河路东延、京开大道北入市口拓宽改造等20多个重点城建项目,落实了马颊河综合整治、40余条背街小巷改造等30余件为民办的实事。新修和拓宽城市道路40余条80多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20万平方米。对20多条城市道路、濮鹤高速引路、濮水公园等绿化进行了完善提升,新增省级园林达标路6条、省级园林单位(小区)10个。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4.22亿元,竣工房屋面积326.01万平方米,市城区住宅面积达到1146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52平方米;创建全国、省级物业管理示范(优秀)小区57个。今年利用工商银行5.32亿元贷款建设的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源给水及供水、供热、燃气改扩建工程等全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三)城市管理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巩固了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创建成果。市政、绿化、环卫、路灯、供水、供气、供热、公交等运营稳定良好,确保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濮阳市建市20多年来,尽管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10多年,我市处在大创建的环境之中,先后获得了“七城二奖”的成果,而对大城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没有形成大建设的高潮,致使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与周边市尤其是先进市相比,出现缓慢趋势,差距逐步拉大;与实施名城带动战略、提升我市创建成果水平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规划先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实施规划的监管机制不健全。一是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市城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仅为30%,许多项目的审批“规划跟着项目走”。二是规划之间衔接协调不够。由于体制不顺,各方面之间缺乏沟通协调,规划与建设统筹考虑不足。如市城区西部是工业企业集中的市高新区,东部是濮东产业集聚区,北部是马庄桥工业园区,南部是濮阳县城和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周围规划建设的均是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工业围城”既加大了市城区的环境压力,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三是规划实施监管不严。一些违章建筑、烂尾楼和建筑垃圾影响了城市面貌。一些单位和建筑商少批多建,私自加层,侵占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直接危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建筑缺少个性,城市特色不突出。建筑物的形态、色彩、功能、文化内涵单调,建市初期形成的“火柴盒”式建筑较多,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不突出,缺乏城市独有风貌。新开发的住宅小区,建筑物缺乏个性化设计和外装修,没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层次和品味。
(三)城市绿化总量少,分布不合理。市中心区公共绿地数量少,且布局不够合理,绿色庄园、濮上园绿地相对集中,但城市居民可达性差,而市中心区尤其是居民小区公共绿地明显不足。有的单位和开发商擅自侵占规划绿地,存在着楼房盖的多、绿地留的少、小区绿化少、立体绿化更少的问题。新老马颊河、濮水河两岸部分地段商品房过度开发,沿河公共绿地面积狭小,影响了城市水系建设。
(四)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一是路网体系不健全,交通不够快捷。城区断头路、错位路较多,主要干道——文化路、大庆路、长庆路、文明路、昆吾路、石化路等至今没有打通。部分主干道、次干道、支道、街巷路面破损较严重。大部分交通要道和十字路口没有立交桥,致使人流、车流高峰期交通出现阻塞,交通安全隐患令人担忧。像京开道与汤台铁路交插口,每天都有车辆在此大量拥堵,已成为历年政协重点提案呼吁和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再加上市城区内停车场少,车辆乱停乱放,大大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商业网点分散,专业市场建设滞后。商业网点规划设计不合理,布局分散,市城区主次干道临街门店较多,且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乱摆摊点、随意叫卖现象突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公交车仅400多台,大多老化,更新困难,车容车貌不佳,没有停车场,且多头管理。供水、供气、供热、排水、电信等地下管线配套不到位,覆盖率低,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濮阳县老城组团,由于投入长期严重不足,供水、供气、供热覆盖率低,是全省最后一个通自来水的县城。四是城市建设综合配套不到位。我市房地产开发建房多,综合配套少,多数住宅小区没有按规定建设学校、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五是城市公益性文化事业落后,科技中心、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五)城市排污和垃圾问题比较突出,环境卫生状况不乐观。排污方面,西部工业污水处理厂至今没有建成,濮阳县排污管道与市城区管道不衔接,许多污雨水管道铺设不到位,排污管网不配套、不健全,污雨水混排,对濮水河、马颊河造成严重污染。环境卫生方面,至今市城区道路尚未纳入环卫专业队伍清扫的面积还有149.7万平方米,占应总清扫面积的16.7%;部分城中村、夜市、市场无人清扫保洁,脏乱差问题严重;乱倒建筑、生活垃圾问题突出。公益环卫基础设施太少,尤其是部分主要街道、住宅小区、商业区未将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纳入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建设使用,公厕、垃圾中转站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市民、游客入厕难,垃圾收集和清运难。
(六)城市建设环境差,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够快。个别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不高,重点项目规划选址、土地审批、环境保护等手续环节多,时间长。市城区周边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差,强装强卸、刁难阻挠施工、弄虚作假、无理索要赔偿等现象屡禁不止。
(七)管理体制不顺,长效机制不完善。由于城建部门、县区、油田、街道、社区之间的条块关系、责任关系、利益关系没有理顺,城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市容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区、街道、社区管理城市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充分履行城市管理的职责,难以形成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管理的制约机制。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尚未落实到位,名城创建与复检等大型活动期间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环境有所改善,活动过后环境卫生质量明显下降。市容市貌常常是一治好一点,一松就反弹,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还有待改进。
三、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加快中小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中小城市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随着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家即将实行省管县的管理体制,濮阳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三是我市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发展随之处于强力推进时期。濮阳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城市土地规划正在修编之中,我市城市空间面临新的调整。濮阳市的城市性质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生态园林特色突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豫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城市。市政协调研组认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濮阳总体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化规划、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南进北拓、向东延伸”的规划思路和扩容提质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培育产业为支撑,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努力实现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加强濮阳市城市建设,要注重把握五条基本原则,即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强化规划引领的原则、注重实现产城互动的原则、注重凸显城市特色的原则、注重品牌带动城建的原则,加快濮阳城市化进程。为此建议:
(一)强化意识,坚定不移的实施名城带动战略。城市是人类改变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构成的统一体。实现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突破,是推动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推进濮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品牌城市、特色城市意识,确立精心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科学规划与管理城市的全新理念,坚持“打造精品、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不仅要有大创建,更要有大城建,努力打造城市的标志和亮点,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要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城市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应把实施名城带动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强化意识,强化措施,强力推进。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把城市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推动我市城市建设。建议近期重点对市城区违章建筑、烂尾楼和建筑垃圾进行一次集中整治,创造良好环境,为实施我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新濮阳扫平障碍。
(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础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以规划统揽和指导城市建设,使城市建设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第一,科学编制城市规划。面对新一轮城市规划,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完善各项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完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从注重确定开发项目转向优化整合空间布局,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塑造优美景观,创建宜居环境,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科学确定容积率指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配套完善各种公用设施,尽快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规划及实施中,应确立规划不完善,决不开工;规划不深入,决不讨论;规划不超前,决不实施的规划理念。同时,注意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注意城市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相互衔接,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保证。第二,深入实施阳光规划。健全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民主、公开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规划方案评审,及时公布规划方案,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城市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听证,确保公众参与。第三,严格执行规划。强化市城建监察支队的规划执法职能,加强规划监管。在规划审批上,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加强规划审批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违规、乱建、乱改造现象,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强力提升,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这一任务的长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实现从过去的“园林城市”建设向今后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转变。加大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城区公园建设,同时,建设一批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搞好规划,分解任务,逐步实施。绿地建设要与濮阳特有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突出“龙文化”和春秋卫文化主调,建设一批具有濮阳文化特色的公园、广场、游园和城市雕塑,用绿色展示人文情怀,用文化丰富绿色内涵,提升绿地品质,促进我市城市绿地建设由量的积累向品质提高转变。进一步抓好城区新老马颊河、濮水河绿色走廊建设,改善城市水体环境,打造濮阳生态建设新亮点。
(四)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一是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立足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方便市民消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濮阳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先、业态先进、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市场体系。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变市城区商业网点分散的局面。加快市中心商务区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新的商业中心。建设一些小市场,方便市民生活。新建小区一定要减少临街门市,规范经营。二是畅通道路交通体系。精心打造几条城市精品道路,同时,逐步消灭市城区“断头”路,改造可以改变的错位路,形成交通环线,努力消除城区交通拥堵节点。尽快打通长庆路南段、大庆路南段、五一路中段、文化路北段、文明路北段和南段等路段,整修胜利路东段;在城区主要交通要道、主干道与高速公路和铁路交汇处修建道路立交桥或环岛,尽快修建京开大道与铁路交叉处的立交桥。认真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搞好公交线路、场站建设,更新公交车辆,整治车容车貌,提高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濮阳亮丽的流动风景线。三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落实治污政策,完善运营机制,提高城市综合治污水平。建议加快西部工业污水处理厂、市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度,沿化工一路向北至北环路往东铺设工业污水主干管;尽快建设油田基地沿文化路、马颊河东岸两条污水主干管。盘活濮阳县垃圾发电项目,尽快发挥发电和垃圾处理双重效益。
(五)强劲推动,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编制我市城中村改造规划,出台改造政策,大力推进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建议借鉴外地经验,尽快编制城中村改造详细规划,出台《濮阳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主体、规范管理,简化相应手续,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六)创新体制,为城市建设提供投融资保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个人参与”的原则,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四个转变”:即在城市资产定位上,由公共财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变;在城市建设定位上,由公益事业行为向资本经营行为转变;在政府角色定位上,由出资人身份向经营者身份转变;在投入思维定位上,由“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向“有多少事就筹多少钱”转变。一是积极推进多元化投资。推行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招标,通过城建项目招商引资、政府项目代建制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学习河北省的经验,制定我市投融资具体政策和措施,对现有城市资源、资产进行有效整合,成立濮阳市城建投资公司(或集团),在市政府的监管下,负责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以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三是积极盘活土地资源。突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拍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供应新机制,依法收回闲臵土地,优化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收入,合理调整土地收入分配,并按国家规定将土地收入全部用于城市土地的再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引入市场机制经营城市资源。对土地、基础设施等城市可经营资源,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化运作,实现城市资源配臵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五是积极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建立公共交通、供热、供气、自来水、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新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七)加强管理,构建整洁有序文明安康的和谐濮阳。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建议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区、街道和社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管理中心下移,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疏导结合,严管重罚,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以市容市貌、城区污染、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为重点,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努力加快数字濮阳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不断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从制度、考核、体制上着手,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和监督体系,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努力建设生态、宜居、文明新濮阳
第二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顺利完成地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确定的今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任务,提前做好明年工作计划安排,地区建设局组织了由***、***副局长带队,局各科室领导及地区设计院院长胡忠等8人参加的督察调研组,于9月4日至5日到市规划局、建设局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调查组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现场讨论等多
种方法了解情况,交流思想,达到共识。调研之后,调研组同志坐下来,按照“开始怎样、中间怎样、后来又怎样”的方法,剖析了今年城建工作的全过程,理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进展情况
(一)城市规划
1、总规修编情况
2006年5月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市总体规划》,8月中旬对总规进行了专家讨论,8月28日向**地区、**市和兵团、铁路、石油等部门领导汇报了大纲,计划10月30日完成正式成果,年底完成报批工作。
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结合总规修编的同时进行,年底完成报自治区建设厅审批、备案。
3、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城市防灾减灾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供热规划、城市燃气规划、城市供水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和城市公交系统规划。
4、城市详规编制情况
控制性详规完成了八一路、天山南路、环城路、阿牙路的编制工作。
修建性详规完成了向阳路、中阿牙片区、天马路等29项编制工作。
(二)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1、计划内开工项目16项,截止8月底,已开工14项,未开工两项(1项是劳动力市场,此项工程已取消;另一项是巷道建设,拟9月上旬开工),完成投资32945.5万元。在开工的14项工程中,已完工的有5项。
2、计划外建设项目14项,完成投资1988.8万元。
3、城市拆迁实施拆迁项目20项,拆迁总面积21.32万m2。
4、城市绿化建设
——栽植各种树木48万株,种植乔灌木53万株,花卉33万株,新增绿地面积29.25公顷。
——拆墙透绿面积18万平方米。
——三圃建设植苗158905株,培育花卉16万株。
——庭院绿化已取得“绿化合格单位”132个,其中花园式单位50个,绿化合格单位占可绿化单位(市区可绿化单位183个)72.17,花园式单位占可绿化单位27.12。
——按市建成区面积32.1km2计算(过去均按26km2计算),绿化覆盖率为36.01,绿地率为31.6,人均公共绿地9.39m2。
(三)城市改革
1、城建投资运作体制改革迈开了坚实步伐,城投公司取得了开门红,建设路资金筹措运作使以城养城,以路养路尝试成功,为今后工作开展积累了经验。
2、自来水公司特许经营权转让拉开了市政公用事业企业改革的帷幕。
(四)城市管理
1、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城市规划法》及自治区相关法规、规定办理,到8月底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7件,建设用地许可证28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5件,临时建设工程许可证56件。
2、城市建筑业管理、建筑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房地产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按照中央、自治区要求规范进行,行业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纵观**市2006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我们认为力度大、速度快、有创新、有突破,上了新的台阶和档次,归纳起来主要是:
1、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了地委、行署的正确决策和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城建工作思路和运作上始终与地委、行署保持一致,一手抓规划,一手抓以两水一路为中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市城建工作在06年实现了新的突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工作魄力大,善于知难而进,能够紧紧牵住城市建设的牛鼻子,坚定的走“生态城市”道路,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建绿、扩地增绿,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扩大了绿量,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3、**市建设局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群众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吃大苦、耐大劳、战严寒、斗酷署,保证了城建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今年城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4、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融合方针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兵地融合、铁地融合、油地融合、共建**,取得了双赢。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今后发展建议
(一)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1、资金短缺。城市近
期建设规划、详规受资金制约迟迟不能到位,农村规划资金没有着落,靠“化缘”解决不了长远问题,城市建设由于多年沉积,历史欠帐已成为“老大难”问题,市财政资金运作十分紧张,有限的财政资金既要“清欠”,还历史旧帐,又要发展,安排新的建设项目,已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地步,资金严重短缺成为制约**市城乡规划和建设的突出问题。
2、规划滞后。由于种种原因,**市城乡规划滞后,规划和建设脱节,次序颠倒,位置错移,不是规划指导建设,而是先建设后规划,盲目性较大,导致建设项目不能一步到位,出现了重复建设、拉练路面,道路经常破肚,浪费极大,群众很有意见,形象的调侃为:“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瓜,**的道路天天挖”。
3、人才匮乏。特别是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短缺,许多该做的工作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至使耽搁和不能开展,城市设计“克隆”现象严重,“嫁接”多,未能很好的体现**的民族特色、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缺乏特色,城建技工队伍在个别工种上出现了断代,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隐性问题,市建设局为适应今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打算将市政公司资质等级由三级提高到二级,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工人才,迟迟不能就位。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个性问题
1、城市规划
⑴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市规划局编制为事业单位,未纳入政府行政序列,按国家现行规定,不能履行行政执法权,执法力度不够,后遗症也多。
⑵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一切建设活动必须受城市规划指导和监督,由于多种因素,城市规划监督的作用尚不能及时到位,形成盲点(兵团、铁路、石油),为城市发展增大了负面作用。
2、城市建设
⑴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骨架没有完全搭起来,市区存在较多的丁字路、拐把路、断头路,影响城市交通通畅和便捷。
⑵水资源紧缺。**市现有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夏季,缺水给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市民颇有怨声,对政府也有微词和议论。
⑶污水厂缺乏经费,收缴的污水费仅够还债,设备无法运作,形成虚设和摆设,污水不能转换为中水继续污染环境,周边村民意见较大。
⑷城市绿化虽已步入全疆先进行列,但总体水平不高,城市景点、景观少,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绿化不到位,立体空间绿化更谈不上。
⑸东西河坝蚕食严重,植被逐年减少,功能弱化,后续建设已成迫在眉捷的问题。
⑹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力度不大,至今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须进一步加大力度。
3、城市管理
⑴多头执法,协调不够,互相推诿,利益至上,致使执法工作不到位或断档。
⑵占道经营,垃圾围城,广告泛滥,“牛皮癣”随处可见,广告牌匾杂乱已成为影响城市形象严重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希望在今后城市建设中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随着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就位,在今后城市建设工作中,舞活规划“龙头”,加强规划宏观调控作用,尽快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坚持审批一支笔,提高“一书两证”的覆盖面,建立公平的区域合作成本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规划机构建设,做到组织、人员、经费“三落实”,把规划管理部门纳入政府行政序列,制定人才培训教育计划及吸引、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适度提高待遇,延揽人才。
(二)从区域整体出发,走集约发展和外延扩能相结合的路子,实现思维创新,找准城市建设的切入点,选准突破口,解决城市建设难点;强化载体功能,解决城市建设的重点;经营城市,解决城市建设的盲点。紧紧抓住312国道改扩建为高速公路的契机,按照新的城市规划,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整理城市丁字路、拐把路,打通城市断头路,按照“五纵六横”搭好道路骨架,统筹安排供排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供排水覆盖率,按照国家、自治区要求,完善配套政策,提高收费标准。加大污水费收缴力度(特别是铁路地区),使污水处理厂运转起来,与此同时,抓好垃圾处理厂建设、集中供热建设和供气入户建设,提高城市综合载体能力。
(三)以东西河坝为主轴,以312国道和303省道生态防风林为屏障,以行道绿化为重点,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开放式的公园、游园、广场为景点,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扩地增绿等手段,增加城市绿量,真正做到点、面、线相结合,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构建凸现新疆东部地区绿洲城市风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四)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管理全过程,努力整合城市执法资源,理顺建管机制,推动法制化、情感化、互动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把今年地区村庄整治的一套成功做法输入城市,加大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继续搞好地面建筑物的穿衣戴帽,彻底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垃圾围城、广告泛滥、交通无序的现象,创造整洁、文明、生机、和谐、绿色的城市形象。
(五)深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尽快将城市公用事业企业改造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市场主体,通过特许经营权转让、资产经营权转让、股权转让或出售等方式,建立特许经营制度为核心的公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六)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努力建设循环型经济建设城市,重点抓好城市节能和城市节水工作。
三、对2007年城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2006年,**市城建工作开了一个好的头,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2007年**市城建工作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城市规划
1、在总编修编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要安排好各项专业规划编制工作,最紧迫的问题是编制东西河坝环境治理专项规划。东西河坝在**绿洲形成中,其重要作用已为社会各界和市民共识,保护、建设东西河坝刻不容缓,当前第一步工作先是通过编制控制性详规,把东西河坝控制起来,没有资金,先把位子留出来,然后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改造和建设东西河坝,使**市的两叶肺脉永远吐故纳新。
2、按照总规和近期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抓紧控制性详规和建设性详规编制工作,为城市建设和今后发展提供依据。(项目见表一)
(二)城市建设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抓好两水一路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城市道路建设要以规划为依据,搭好道路骨架,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青年路、融合路顶端断头路问题。供水建设要积极做好**市第三水厂选址及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要抓好供水管网的改造、换代、升级和延伸工作,确保一水厂、二水厂设备正常运行,安全供水。排水建设在抓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排污费征缴力度,在保证偿还“欠款”的同时,使污水厂及时运作起来,让污水转换为中水,为民所用,造福周边群众。(项目见表
二、表五)
2、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实行项目滚动发展,做到建设项目不断线,成熟一个,上报一个,争取国家建设资金。
3、绿化建设应按照今年的思路走下去,集中力量抓好道路绿地、公共绿地、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扩地增绿和庭院绿化工作。(项目见表三)
——东西河坝要夯实管理基石,河管委要及时调整、充实组成单位、人员,履行职责。河管处要切实负起责任,依法强化管理力度,严防绿地被进一步蚕食,造成灾难性后果。
——结合地区供电公司围墙拆除,通盘考虑光明路、融合路绿带建设,清除城市道路绿带建设盲点,爱国路、胜利路两侧应考虑扩展绿地容量。
——应把单位、庭院绿化列为重点,建章立制,采取措施,把单位、庭院绿化提上去,使**市尽快绿起来、美起来。
——可考虑把马场二十连河坝占地征用过来,建**市植物园,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如果征用有困难,可否采取合股形式经营,由二十连出土地,市园林处出技术、资金、劳力解决问题。
——在引南增水库区内,完善城市小游园设施,为市民提供避暑和游乐。
——以城市主干道为重点,建设一批街心休闲绿地。如:八一路与前进西路交叉口两侧、光明路与爱国路交叉处三角地带、融合路供电公司拆除围墙建成绿地、建国路客运站加油站迁址改为绿地、天山北路原机电公司停车场改为绿地等,力争每一条城市主干道都建有一个街心小型休闲绿地,并增加城市雕塑小品建设,以提升城市品味,为市民增加休闲娱乐场地。
——加大绿化建设科技投入,提高绿化档次和质量,在主干道增设绿化景点、景观,在市区广场、公园和各大单位提倡和搞好立体绿化,增加**的秀色。
(三)城市管理
1、整合城市执法资源,先从市规划局、建设局内部开始,形成执法合力,减少阻力。
2、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对今年已经实施的城市主要建筑物穿衣戴帽工程要坚持下去,要下决心整治马路市场、垃圾围城,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垃圾堆放和拉运问题。同时,统一规划广告牌匾制作、挂放工作,下决心清除城市小广告,特别是火车站站前广场的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城市主干道两侧广告、灯箱、牌匾形成“侧看一条线、横看一个面”的新格局。(见表四)
3、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力度。
(四)城市改革
1、加大城市建设资金投运作体制改革力度,在这方面,我们今年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尝试,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我们要坚持按照此思路走下去,并将这种形式引伸到城市其它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城市发展“助推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经营。
2、尽快成立商业银行,投入运作,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3、加大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力度,市环卫处、园林处争取明年按照国家建设部和自治区建设厅要完成改革工作,市政公司要把养护职能剥离出来,另成立市政工程养护公司,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
(五)原跑马场未按规划进行建设,土地闲置,内尘裸露,给城市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应督促业主按规划续建或由相关部门依据《城市规划法》,按闲置用地收回。
附件:
建议**市2007年城市详细规划项目一览表(表一)
建议**市2007年城市项目计划表(表二)
建议**市2007年城市绿化建设项目一览表(表三)
建议**市2007年城市街景改造项目一览表(表四)
建议**市2007年城市道路建设一览表(表五)
**地区建设局
二○○六年九月七日
第三篇: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汇报
罗平县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委赵书记、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始终把城市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之一,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城镇化率年均递增近2.6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保持了每年新增近1平方公里的发展速度,截至2010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39%,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形成了“两区三片”的城市格局和“三纵六横”的道路骨架网络。现将我县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起点规划城市。全面展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九五”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群众意见,紧紧围绕打造“绿城、水城、花城”的设计理念,对《罗平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将城市功能总体划分为五个功能片区,包括两个工业片区、一个老城综合片区、南部行政居住综合片区、东部居住片区,采用“三纵六横”城市主干道及若干条次干道将各个组团和各功能片区相结合,形成两条景观主轴(花海大道、九龙大道),三大特色(山清、水绿、花香)、三个系列(广场系列、主题公园系列、水体系列)、四个要素(建筑、绿化、雕塑、硬地铺装)
园林城市”的目标,坚持“科学建城,特色立城,绿化美城,文化兴城,依法管城”二十字方针,按照“东扩、南建、西控、北限、中提质改造”的建设思路,扩大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采取政府筹资、转让污水处理厂、公交站台和路灯灯杆广告等市政设施经营权、BT模式(企业垫资分期还本付息)等方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10年,整合现有资产,组建了罗平兴城城建实业有限公司,建立城投融资平台,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稳固和拓展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同时采取整合旧城行政企事业单位资产的方式推动南部新区行政中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房地产及旅游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目前,南部新区已基本成形,建成4条主干道总长5公里,面积21.59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安装路灯100余盏,完成投资6214万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园)占地398.2亩,由中国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并指导施工,建设内容包括九龙苑、生态苑、蜜香苑、滨湖苑四个苑、水体、泊岸、亭、廊、电照、绿化景观等工程,园内配套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中心,总投资3.6亿元,着重以旅游、休闲、娱乐为目的而设计施工,周边为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即行政中心,规划建设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机关和17家行政事业单位、3家企业办公业务大楼,现有12家已基本完工,大部分单位己投入使用;“两污”治理取得成效。我县“两污”设施
化、规范化、文明化;推进城市管理日常化,将管理工作的重点从集中整治转向日常化、正常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监察、环卫队伍。一是严肃规划执行,强化规划监督;二是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三是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路段、定标准“四定”管理。四是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更换、修补城区破损市政设施和路面;大力查处破坏市政设施行为;及时清理疏通城区下水道、防洪沟道,确保了市政公用设施正常运行完好率达95%以上。五是依法加强公共交通监管。采取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不定期上路巡查督查与重点布控相结合等方式,突出“严管重罚”,坚决打击各种从事非法运营车辆,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全方位经营城市。强化罗平发展战略定位,搞好旅游与城市建设的互促互动;通过总规修编,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有序配套城市设施,建管并重,改善投资硬环境,同时,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切实搞好服务;在旧城改造时,加快中心城区功能的改造升级,尽快形成黄金地段黄金价位;在新区建设时,高度重视经营盘活土地,先行建设基础设施,变“生地”为“熟地”,由土地储备中心先行收购储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积极开展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加大城区闲置土地、改制企业土地收储力度;全方位开展招商
东侧延伸鲁布革大道、文笔路、振兴街、龙门街各100米,面积1.85万平方米,投资0.11亿元;改造学田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管网15公里,投资0.45亿元;续建城市管道燃气工程和镇塘路拆迁安置小区,投资0.68亿元。
二是房地产及旅游地产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58.33亿元。项目包括投资0.9亿元建设4.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和2500平方米公租房;加快推进占地704亩,总投资26.5亿元的罗平布依风情园和时代广场项目,建设内容含布依民俗特色商业街、文化广场、布依风情特色民居展示区、五星酒店、超星酒店、时代广场、在线影院、图书城、会务中心等,总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抓紧启动占地606亩,计划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滇东能源矿区设备维修及技术服务中心和生活基地项目,此项目建成将为城市增加近2万人,大力推动我县城市扩容增量;有序推进用地约1480亩,总投资18亿元的大水塘新社区及水体景观旅游休闲步行街项目,建设融水体景观、公园、社区、住宅及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地产项目;续建和新建13个房地产项目,投资2.93亿元。
三是绿化美化工程,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2010年已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下一步将按“绿城、水城、花城”的设计构想,启动罗平县体育公园、罗平广场、荷花塘公园、滇东植物园建设,改造太液湖公园、液峰烈士陵园和西门河,
第四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文章
转变作风提效能 服务群众促和谐
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机关,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如何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机关效能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期,我们就该镇近年来的机关效能建设及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深入到我镇的各个站所及单位进行了调研,并通过电话问询、问卷调查、上户走访等形式认真倾听企业和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就当前曹溪镇机关效能建设及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进行了比较深入地剖析研究。
一、曹溪镇机关效能及干部作风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曹溪镇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机关效能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规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欢迎。
(一)转变理念,让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环节
该镇将政府主要职能由过去对农民的管理为主转到以
让每一位机关干部真正深入到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来,通过分组学习,组织座谈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彻底解放机关干部的思想,把他们的思想真正集中到促进我镇的科学发展上来,形成了实现我镇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三,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工程,积极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要求每名干部每年撰写一篇学习心得。通过学习,达到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的目标。第四,把教育培训作为增强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抓手。着力建设“有所长、有所专”的技能型、服务型乡镇干部队伍,在干部中推行“一人一技”工程,积极组织干部参加上级举办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对干部政策法规、实用技能、市场经营等培训。同时,要求干部自我加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本领。目前,全乡90%以上的机关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能。
(三)整合资源,着力提高服务效能
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对全镇的服务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合理定编定职,实行竞争上岗,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公共服务,合理设置机构。一是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将原属行政机构的综合性办公室整合为“一办、两中心”。“一办”即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乡镇党政综合性事务工作;“一中心”是整合农林、水利、民政、计生、土管、农村合作医疗、建议和问题,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和落实,相关责任单位明确作出具体的服务承诺。干部在提供服务时,均须详细记载服务的对象、时间、项目、效果等内容,并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题的 “千村万户”活动,机关干部联企业或农户等形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群众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扶持。对困难户、五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在“结对子”做好关爱帮扶工作的同时,注重“三培两带”工程。自2009年以来,全镇干部共开展技术咨询100余人次,为群众代理代办各类服务5000多项,调处基层矛盾纠纷23起,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五)强化责任,用制度保障服务质量
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考评机制,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一是建立工作台帐。各“中心”和服务队均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服务对象、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并分别建立了日常工作台帐、实绩考核台帐和责任追究台帐。各“中心”和服务队每月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一次工作完成情况,镇党委对各“中心”和服务队实行绩效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评议,半年一次考核,年终实行总评。二是注重群众评议。成立由党员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等组成的“群众监评会”,监评会每半年对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年终
分年轻干部没有掌握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三是干部人才资源匮乏。目前,非常缺乏农技、信息、经贸、城镇建设、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从干部队伍的结构来看,存在严重的青黄不接问题。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乡镇干部数量少,少数素质好的年轻干部往往录用不久即被县级机关挖走。一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干部仍是乡镇机关的主体,他们主要靠“吃老本”,虽有实践经验,但知识更新不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四是学习培训质量需要提高。近年来,干部学习培训较多,但学习培训的实效性不够。
(二)干部工作作风不严。目前,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联系群众上“沉不下去”、“深不进去”。有的机关干部习惯于“坐堂门诊”,不搞上门服务,群众对此十分不满。机关干部进村少入户少,到村主要是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家里,蜻蜓点水,与普通村民接触很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更少。二是工作停留在忙于应付、敷衍了事上。一些镇直部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表面上应付一下,满足于走过场,工作落实不够。一些干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群众利益不够关心。部分干部缺少群众观念,摆官架子,打官腔,盛气凌人,群众非常反感。三是 “事难办”现象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有些部门办事拖拉推诿,工作效率低下。有些事项需由镇送县审批,但县级机关审核太
(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对镇直单位的考核,往往无所不包,而且有名目繁多的目标责任制,动辄“一票否决”。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带来行政行为的无序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机关效能的提高。目前,机关还存在着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问题。对干部的考核量化程度不够,科学性和操作性仍然比较低。考核欠客观公正,没有说服力,加上乡镇干部交流不多、“出口”不畅,干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好的人才也很难留住。
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干部作风素质,必须立足现实,实事求是,从解决广大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和最关心的事情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一)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服务本领。一是加强干部学习培训。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要做到有规划,季度有计划,每月有安排。安排干部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学习会。加强干部专题培训,确保五年内使我镇在职干部轮训一遍。对干部的全员培训,要以短期培训为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渠道分层次进行,着重提高乡镇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鼓励利用中心组学习、网上远程教育、电大、函授、在职自学等多种形式,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管理、法律等知识,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
定干部包户数量,做到村村有镇领导联系,户户有镇干部服务,月月有干部上门访问。二是知“三情”。即村情、民情、社情。每位包村干部要填制村居、农户、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建立村情、民情、社情档案,了解联系村、农户和企业情况。通过走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要求,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访动态。三是创“三到”。即服务到农家,帮忙到企业,增收到村。通过建立每周定期服务日等制度,落实帮民富民的具体措施,着重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上下功夫,在服务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四是推“三进”。即政策法规进万家,文化活动进万家,科技卫生进万家。通过“三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制度。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建立全程办事代理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要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服务质量,为群众办事提速提效。二是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政务公开的具体规定,规范政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重大工程项目、采购物品都要实行招投标。建立财务公开报审制,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程序,进
第五篇:反腐倡廉建设调研文章
浅析新常态下如何反腐倡廉
反腐倡廉是每一个国家和政府任何时期都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政权和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的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当前,社会上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腐败案件不断增多;高官腐败突出;顶风作案猖獗;大案要案显著,已成为阻碍社会良性发展的社会问题。那么面对新常态,我们如何反腐。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
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但有着深刻的根源。
(一)思想根源。人的思想是其行为的支配力量,占支配地位的错误思想是腐败产生的主观要素。
(二)社会根源。每一个人都处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都要受周围事物的影响。
(三)历史根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制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培育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给我们留下了几个世纪难以消除的封建残余思想,有的甚至在人们的头脑里还根深蒂固,成为新时期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
(四)体制根源。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必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新旧并存的局面。这难免在某些方面形成空隙,使一些违法违纪者有空子可钻。
(五)制度根源。制度与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行什么样的体制,就要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与其相适应。制度建设同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由旧的体制向新的体制过度期间,制度不配套,造成许多事情无法可依,使一些人有空子可钻。尤其是一些新的产业和市场出现后,法规建设有时相对滞后。一些人乘机捞一把,出现新的腐败。
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社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坚定不移反腐败,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是总书记对新时期新阶段反腐倡廉发出的战斗动员令。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关乎全面深化改革成败,关乎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勇气,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坚定不移的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则来自腐败。腐败之所以是党衰败和垮台的原因,是因其破坏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赖以执政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是与社会主义本质极不相容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求各项事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腐败的恶性发展在分配领域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继而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与否。只要共产党是廉政勤政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才是光明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趋势没有变,但是,天下仍然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我们要在这场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清除腐败现象,增强反渗透、反颠覆的能力。
三、反腐倡廉现状
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多数干部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身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或有所改进。然而)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
1、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一是极少数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这些人位高权重,出了问题影响很坏。二是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手段更加隐蔽,涉案金额大,案情复杂。
2、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主要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等问题。有的作风漂浮,急功近利,违背科学发展观,搞瞎指挥,造成重大损失;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有的作风霸道,独断专行;有的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有的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等等。
3、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上访的群体性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四、未来如何反腐
社会保持持续长久的廉洁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防治腐败,最为根本的方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解决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防治腐败,除了惩治,还应强调预防,着力减少腐败动机和机会,提高腐败的成本,从多方面构建防腐网络,使人不愿、不能、不用和不敢腐败。
1、健全社会主义廉政法律体系,新的反腐斗争的形势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新的样式和类型的腐败现象不断产生和发现,因此需要不断产生相应的法律条文以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限定权力界限,提高犯罪成本。
2、健全法律监督体制,如果不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那么就是有再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也会是一纸空文,只有做到违法必究、一查到底才能真正贯彻好指定的各项廉政法律。且法律监督体系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监督程序和一个职能健全、功能强大的执法监察组织作为支撑。
3、作好法制宣传,使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党员、每一个群众以及相关的舆论监督单位都了解廉政法律,做到法制普及,这样才能形成一种遵法守法、全民动员的环境,从而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乃至民族大业的长期系统性工程,只有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才能形成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铲除腐败行为生存的空间和土壤。随着反腐倡廉工作向深层次、宽范围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立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