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和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以下简称产地),是指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过程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操作,并经认定合格,获得认定证书的畜禽产品产地。
第三条 河南省畜牧局负责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监督管理及推荐、申报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工作;省辖市、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的初审、推荐、考察及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申请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单位或组织,必须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产地条件与生产管理
第五条 产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环境标准。
(二)产地必须具有明确的区域范围。
(三)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商品肉鸡场批出栏10000只以上;商品蛋鸡场存栏10000只以上;商品猪场年出栏8000头以上;肉牛场存栏200头以上;奶牛场存栏200头以上;肉羊场年出栏500只以上。
种畜禽场产地规模按《河南省种畜禽场验收标准》(豫牧畜字200015号)的规定执行。
其他类畜禽品种产地规模,视具体情况确定。
养殖小区产地参照以上规模执行。
畜产品加工企业:待宰畜禽必须来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单班日屠宰猪200头以上;单班日屠宰禽1000只以上;单班日屠宰牛50头以上;单班日屠宰羊200只以上;日加工鲜奶50吨以上。
第六条 产地生产管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要求,按照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二)具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第七条 产地使用的种畜禽、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质量标准,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畜牧业生产投入品。
第八条 产地生产过程中用药必须符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要求;有休药期要求的必须按规定执行。
第九条 产地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十条 申请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单位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向产地所在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
县级管理的申请人向产地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省辖市级管理的申请人向省辖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跨行政区域的申请人直接向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省级管理的申请人直接向河南省畜牧局提交申请。
第十一条 书面申请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二)产地的地理位置、场区布局、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计划;
(四)产地环境检测报告及其说明;
(五)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六)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质证明材料;
(七)保证执行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八)动物防疫合格证;
(九)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和现场的审核。初审合格后,提出初审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所在地省辖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省辖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复审,复审合格后签署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河南省畜牧局。
省辖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省辖市级管理的申请人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和现场的审核,审核合格后签署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河南省畜牧局。
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河南省畜牧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有关材料的审定。审定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组对产地环境(对申报材料中环境检测结果有疑义时,需再次检测)、场区布局、生产规模、生产计划、质量控制措施等进行现场检查,并出具现场检查报告。
审定或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河南省畜牧局自收到专家组现场检查的合格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颁发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备案。
第十六条 认定的产地由河南省畜牧局向社会发布认定公告。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经认定的产地应接受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资格,收回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并通过一定方式公示。
(一)产地被污染或产地环境达不到要求的;
(二)产地使用投入品不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相关标准要求的;
(三)擅自扩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范围的;
(四)不按标准进行生产或严重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的;
(五)产品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合格证已过期的;
(七)没有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或伪造虚假记录的;
(八)拒绝接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的;
(九)有其他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
第十九条 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的使用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到期前三个月,申请人应当申请认定复审和复检(具体按产地程序办理)。
省畜牧局对审查合格的,换发证书;审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收回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不得擅自冠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名称,不得使用认定标志,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由河南省畜牧局监制。
第二十三条 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不得收取费用。检测、产地标牌及发布公告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畜牧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OO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企业规章制度
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企业规章制度
一、门卫制度
1.做好门岗值班,严格控制场内职工外出和外来人员、车辆进入。2.进入生活管理区车辆须经消毒池消毒,并对全车进行喷洒消毒后方可进入。
3.严禁任何非生产区车辆进入生产区。
4.本场职工、外来人员须经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入场。
5.对进场动物及其产品索要产地检疫证明;对出场动物及其产品所取有关票据、证明。对于没有相关手续证明的,禁止出入。
6.做好有关出入记录。
二、消毒制度
1.生活、管理区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2.周转区,如周转猪舍、装卸台、磅秤及周围环境,每批后大扫除、消毒一次。
3.生产区道路、舍间空地每半月彻底消毒一次。4.消毒池内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
5.更衣室、工作服消毒,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每周清洗一次,每次用后消毒一次。
6.入场车辆须经消毒池,并对车辆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与入场人员消毒要求相同。
7.入场人员须更衣、换鞋,经彻底消毒后方可入内。8.畜舍门前设消毒池、消毒盆及清水盆(或自来水),入舍人员踏消毒池(或垫),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消毒液定时更换。
9.畜舍每周载畜消毒一次。
10.畜舍清空后彻底清扫、洗刷、消毒。
11.消毒药物应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的。
三、防疫制度
1.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
2.净、污道分设,专道专用,不得交叉。3.实行“全进全出”工艺。4.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
5.不得将动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带入场内。
6.饲养人员在场内食宿、不得外出。如外出返回须严格消毒。7.本场技术人员不得对外开展诊疗、配种等服务。
8.本场任何人员,不得在屠宰场、其他养殖场等环境逗留。9.杜绝其他养殖场户人员进入本场生产区。10.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凭证上岗。
11.免疫驱虫要按照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提高动物的抵抗能力。12.实行畜禽标识制度,新出生畜禽在30日龄内加施标识;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标识;标识脱落时,及时加施新标识。免疫档案记录与畜禽标识相一致。
13.防蝇、蚊、鼠。
四、种畜禽引进制度 1.坚持自繁自养原则。2.必须购进种畜禽时,须到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场引种,并索要基础免疫状况及疫病净化情况。
3.运输车辆彻底消毒。4.不到疫区引种。5.经当地检疫合格。
6.隔离、观察、检疫、30天后确认检测健康,方可合群。
五、疫病监测及疫情报告制度
1.对本场主要动物疫病和免疫后抗体水平要定期进行监测,了解免疫状态,选择最佳免疫时机,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2.积极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抽查。
3.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时,要立即隔离病畜,并立即向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4.积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或专家现场诊断。
5.一旦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控制扑灭措施,立即实施封锁、扑杀病畜,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彻底清理消毒,场内人员、物品不得外出。
6.对于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迟报或谎报。7.接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8.及时报送各类动物疫情报表。
六、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2.进行预防、治疗、诊断时使用的兽药,符合NY 5030-2001规定,并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所用兽药标签符合《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3.疫苗等生物制剂符合“兽医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要求,并按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
4.杜绝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驰药。
5.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
6.坚持科学用药,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7.严格遵守药物安全使用规定和休药期规定。8.建立并保存全部购药、用药记录。9.禁止使用人用药物和兽用药物原粉。10.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
七、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饲料原料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2.不使用制药工业副产品作饲料原料。
3.使用饲料添加剂,应是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次文号。
4.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符合国家发布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5.不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兽药。
6.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7.使用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8.严格控制饲料中的铜含量,30kg以下,30~60kg,60kg以上三阶段的铜含量分别控制在250mg/kg、150mg/kg和25mg/kg。
9.预混料中砷的含量不超过10mg/kg。10.预混料中不得检出沙门氏杆菌。
11.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含量符合GB 13078规定。12.配料准确、混合均匀。
13.饲料贮存场所不使用化学灭鼠药和杀鸟剂。
14.不合格或变质饲料做无害化处理,不存放在饲料贮存场所。15.饲料运输工具定期清洗、消毒。
八、饲养管理制度
1.调控畜舍温度、湿度,满足不同生理阶段动物需求。2.保持舍内通风良好,降低有害气体浓度。3.保养、维护养殖设施。保证生产正常运行。4.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并保持常有充足供水。
5.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疫苗以及空瓶做好无害化处理。
6.饲料每次添加量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或腐败。7.饲养密度适当,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合理。8.经常观察畜群状态,及时处理事故隐患。
9.经常擦拭灯泡,保持亮度正常;及时开关电源,严格执行光照制度。
九、无害化处理制度
1.有治疗价值的患病畜禽,置隔离舍单独观察、治疗。
2.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畜禽填入化尸井或按GB 16548要求进行处理。3.不出售患病或死亡畜禽,严禁随意丢弃或作为饲料再利用。4.场内废弃物处理严格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5.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田有机肥。6.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达标排放。
十、养殖档案管理
1.设置养殖档案专卷,并专人管理。
2.各生产环节及时、准确、如实记录生产过程,填写生产记录表格。3.养殖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收集、汇总、保管生产记录。
4.按照无公害 生产标准要求,审核生产记录,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向场长汇报,以便随时纠正。
5.每项生产记录最少保留2年。
十一、产品销售制度
1.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产品销售前必须核对用药记录,确保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
2.按照产品销售计划,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报检。3.动物及动物产品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4.认真做好销售记录。
⑴饲养员做好出栏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出栏日期、出栏动物日龄、数量、圈舍号、耳标号,并注明最后一次用药品名和时间。
⑵会计和销售人员做好出栏动物称重、结帐,并注明饲养人员和圈舍号,以便兑现奖励。
⑶销售产品的发票要注明数量、批次、购买方基本信息,以便产品质量追溯。
十二、学习培训制度 1.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生产,合格经营。2.认真学习有关技术标准,努力实行标准化生产。
3.认真学习无公害 生产技术规程,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本场从业人员须经培训后上岗。
5.对上岗从业人员继续进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操作技术培训。
6.提倡、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并把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一块列入工资、续聘考核内容。
7.积极参加各级业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
8.认真总结生产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向同行请教学习,积极探索、研究解决方法,提高企业效益。
第三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所需材料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
初次申报需提供的材料
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2、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每一类产品写一份)
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每种产品写一份)
5、《产地环境检验报告》和《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6、《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复印件)
7、最近生产周期使用农药的生产记录(复印件)
8、《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
9、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检验报告》
10、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主体和公司+农户形式申报的,提交与合作农民签署的含有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合作协议和农户名册(包括农户名单、地址、种植规模)
1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报告(省级)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及分布图
生产规模统计表(种植业提供面积统计表,要求列乡、村)
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主要包括以下文件:
1、如申报产品有注册商标的需提供其注册商标的复印件。
2、营业执照、注册商标的变更证明以及产地认定证书生产单位和产品申报的申请人不一致的说明等证明文件。
3、申请产品为加工品并需外购原料的,需提供外购原料购销合同复印件和能够证明外购产品质量的材料。
4、“公司+农户”形式的申请人应当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农户名单以及管理措施。
第四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请书[范文]
申请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产地名称: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附报材料
(1)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
(2)产地环境状况说明(产地环境空气、水、土壤及距周围工厂、公路、污染源情况,产地施肥、用药(或饲料、防疫)及生产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情况);
(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三年内主要品种的生产计划,面积(公顷、万头、万只),种植(养殖)开始日期,生长期,产品产出日期和产品数量);
(4)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申请人制定的本单位的质量控制技术文件);
(5)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证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6)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7)产地认定部门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填表说明
1、申请书请用钢笔、签字笔正楷如实填写或用a4纸打印,字迹整洁、术语规范;一式4份,每份加盖红章,印章清晰。
2、表内1至7页由申请人填写,可附页。法定代表人、填表人签字一律手签。
3、主要产品种类和产量:产量填写单产(种植业)、年产量。
4、生产管理形式:在表内所列形式“□”内划“√”,并填写栏内内容。
5、防疫条件与设施:指养殖场所拥有的条件与设施,如消毒池、兽医室等相关设施、仪器。
6、农药名称、肥料名称、兽药名称、渔药名称,请填写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
7、农药使用情况(第3页)、肥料使用情况(第4页)、农药及其它化学剂(第5页)、兽药(第6页)、渔药及其它化学剂(第7页)栏要填写规范,不得缺项。
8、饲料添加剂:自产自用的饲料添加剂需附详细配方及生产许可证。
9、生产基地现场检查情况:由受理申请并组织现场检查的单位填写。
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本产地在生产 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现就此作如下声明:
⑴本产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无公害 标准,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本产地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⑵本产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无公害 生产技术规范,决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国家限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
⑶接受(填省级主管单位)及有关部门对本产地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关的检查及资料复核。
申报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
日期:
第五篇: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1-01 【生效日期】2003-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适应农业新形势发展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增强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果品(含西甜瓜)、茶叶、食用菌、大米、旱粮、食用植物油、水产品、畜禽、鲜蛋、鲜奶、蜂蜜等鲜活农产品。
第四条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农产品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标准,按照相关的无公害技术规范操作,且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无公害标准的农产品基地。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区域自然条件、农产品资源、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制定本区域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地认定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并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七条第七条 基地的认定实行分级负责制。
省农业厅负责基地的认定,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的颁发,推荐、申报国家级基地。
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基地认定的初审,推荐、申报省级基地。
第八条第八条 凡申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的基地均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认定。
第二章 基地认定条件
第九条第九条 基地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基地的环境、各项生产、生活设施、生产技术和管理符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第十条第十条 基地规模
蔬菜:种植面积不少于0.2万亩。
水果:种植面积不少于0.2万亩。
茶叶:种植面积不少于0.1万亩。
大米:种植面积不少于0.5万亩。
旱粮:种植面积不少于0.2万亩。
食用油料:种植面积不少于0.2万亩。
水产: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面积不少于1000亩、连片集中的池塘面积不少于100亩、工厂化养殖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
畜禽:规模养殖,其中:生猪年出栏不少于5万头、肉牛年出栏不少于0.5万头、肉羊年出栏不少于1万头、肉禽年出笼不少于20万羽、蛋禽年饲养量不少于5万羽、奶牛年饲养量不少于0.1万头、蜂蜜年饲养量不少于2千群。
其它基地参照上述原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第三章 基地建设与管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基地的环境质量和用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用水水质标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基地建设必须按照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基地应当配备相应的植物防病或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人。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基地应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系统,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基地的种苗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种苗质量标准。水果、茶叶、畜禽、特种水产等农产品的种苗投放前必须经县级以上种苗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且质量合格证明和检疫合格证明齐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禁止使用不安全、霉变或可能造成污染的饲料。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基地投放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发酵处理,不得使用或尽量少用无机肥。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畜禽、水产病虫防治、防疫用药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省级地方标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不安全农(兽)药。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植物防病、动物防疫预测预报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或蔓延。
第四章 申报与认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基地的申请单位或个人必须是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基地的申报与认定程序:
(一)基地的申请单位或个人向基地所在地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并如实填写《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申请书》。
(二)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将本辖区需认定的基地材料上报所在地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三)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申报基地的材料进行初审,合格后报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国际国内市场与合作处)。
(四)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厅有关业务处(局)依据本办法组织专家对申请基地进行申报材料审查和产地环境、生产规模、生产计划、质量控制措施等现场审查,写出审查报告。
(五)审查符合条件的,由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有资质资格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申请基地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写出检测报告。
(六)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专家组依据《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申请书》、基地审查报告、基地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对申请基地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由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颁发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由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设计和制作。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认定的基地由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发布。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认定的基地应当与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或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授权的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定《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使用协议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经认定的基地应当接受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基地资格,收回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一)基地环境发生改变,经监测不合格的;
(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
(三)使用高毒高残留农(兽)药、有害激素的;
(四)不按标准进行生产或严重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的;
(五)产品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六)没有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或仿造记录的;
(七)连续两次产品质量抽测合格率低于95%的;
(八)有其它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不进行农产品质量监测、拒绝接受基地资格复查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收回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的使用有效期均为三年。有效期内,基地应当自觉接受和配合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或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托进行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年检或抽检,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收回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基地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辖区已认定的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有关材料上报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对基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复检,写出复检报告,报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
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对复检报告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收回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证书和标牌不得转让或转卖。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农产品基地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无公害认定的,不得擅自冠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名称。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江西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