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完善和加强职业病职工管理
全面完善和加强职业病职工管理
【摘要】相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单位来说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各种职业病,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为了给广大的员工提供更好的人生权利,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来为他们保驾护航。而职业病问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的方面。本文则针对职业病职工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也是对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职业病 国家法规 企业管理
中国是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而在“中国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劳动力,但是在企业中充当劳动力角色的职工们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职业病,职业病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也会使劳动力减弱。在企业车问的事故发生率不断增加,肺部粉尘问题也是经久不衰。随着国家的法律的出台,企业全面加强和完善职工职业病管理提上日程,为了让企业的管理机制更为完善提出自己对员工的自身权益的保证。随着国家法律的日渐完善,企业应该为了自己未来更好的发展,重视起职工职业病间题。
一、了解职业病
1.1 职业病的概念
职业病是指在企业用人单位中,工人由于特殊性质和环境引起的疾病。通常指生产体力劳动过度和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刺激引起的慢性损伤疾病。
1.2 了解职工职业病的鉴定流程
职业病鉴定程序: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并提交职业病鉴定申请书。鉴定办公室在收到职业病鉴定申请后,发出职业病鉴定信息通知书。付款事项的通知职业病管理机构进行验收,符合验收条件,提取和识别的专家的鉴定会议,职业病诊断和鉴定证书,证书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当事人。如果一方不满意的结论,可以向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评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最初的评估机构自收到之日起巧天内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同时职业病鉴定是由我国卫生部门来开具证明,而职业病的鉴定费用则是由企业来承担。
1.3 了解职业病检查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暴露在职业危害中的劳动者在上班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暴露在职业危害中的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医疗机构规定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暴露在职业危害中的劳动者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对患急性职业病或者可能患急性职业病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医疗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职业病疑似病例,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职业卫生检查应当根据《职业卫生检查项目和周期》的规定,根据接触的职业危害类别和检验项目和检查周期进行。检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验项目。
1.4 了解职业病的类型
职业病主要分为尘肺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等。
二、职业病现状分析
2.1 随着职业病环境的不断扩大和转移,职业病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已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因此,针对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间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保证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2.2 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和义务应当依法执行。目前,我国职业病患者总数庞大,上报的职业病病例逐年增多。与此同时,职业危害分布广泛,受害者的数量和职业病种类十分庞杂。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的主要责任没有落实,许多防护措施不合格工作条件恶劣,保性制度没有落实等。
2.3 企业职业危害检测是企业职业健康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该检测结果是评估和判定有害场所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法规重要的依据,其准确性和代表性非常重要。职业在工作过程中将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发现职业危害的前提,从小火苗扑火是防止大火发生的重要预防效果。
三、企业对职业病员工管理措施
3.1 公司生产设备管理应包括通风、除尘、防中暑等职业卫生安全设施,并设定期健康报告体检。各部门采用专门人员进行检查、使用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完整性。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部负责检查和评估设施的完整性和运行情况。
3.2 每年在职业病体检前,有关单位将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有毒有害工人名单。有毒有害作业的全体职工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各单位应积极配合体检,组织职工按时参加体检。对体检期间发现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医院及卫生部门应当提供证书复印件,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为其安排适当的工作;根据职工职业病的患病程度,企业应当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分批处理和疗养。
3.3 企业为了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的侵害,公司应及时向职工发放和发放各类劳动保护用品。所有工人必须按要求佩戴各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管部门应当负责检查和评估劳动防护用品的磨损情况,对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劳动者,应当处罚公司的有关规定。
3.4 人力资源部负责将退休人员的名单提交给卫生部门,对退休或者离职的职工进行职业病鉴定,完成医院所要求的检查。医院和卫生部门也会提供提供相应的证书后,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出具的鉴定情况,办理离职手续。人力资源部负责保存离职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
结语:
我国现在越来越提倡人文,对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不断加强。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职业病职工的管理制度,本文中提出了更多的管理要求和措施,这样为职工职业病的防治问题做出了更好的回答,同时也了解我国对职业病的管理办法,检测流程,以及对职业病种类。加强职工对职业病认识,也对企业防治职业病和职业病发生后的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初探[D].吉林:吉林大学,2005.12.17.4966
[2]张静.浅谈国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建立[J].江苏卫生保健,2003(5):41-42.[3]王丽华,俞平,王悦等.杭州市中小企?I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调查及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5):545-549.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岗位职工脱岗休养管理标准
职业病危害岗位员工脱岗休养标准 脱岗休养分级 1.1 一级
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操作、点检、维护工作的岗位为一级,每年享受一次为期2-4周的脱岗休养。
1.2 二级
凡从事接触《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规定的危害程度Ⅰ级(极度危害)毒物(如苯、砷、锰等)和矽尘(游离二氧化硅≥10%的粉尘)、石棉尘(石棉含量>10%),每工作日实际接触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岗位为二级,每年享受一次为期2周的脱岗休养。
1.3 三级
凡从事接触《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规定的危害程度Ⅱ级(高度危害)毒物(如铅、一氧化碳等),每工作日实际接触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岗位为三级,每二年享受一次为期2周的脱岗休养。凡享受一、二级脱岗休养的人员,其上一因故脱离本岗位累计满2个月以上(不含带薪年休假、脱岗休养假)者;享受三级脱岗休养的人员,二年内因故脱离本岗位满4个月以上(不含带薪年休假、脱岗休养假)者,不再享受本的脱岗休养。
2014年1月2日发布 2014年1月2日实施
共 1 页 第 1 页
第三篇:职工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制度
职工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制度办公室负责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1、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由单位统一管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单位和当事人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情况,按法定程序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
2、加强对职业病病人的管理,实行职业病病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发现职业病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向地方安监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司的生产、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报告。
3、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医疗和疗养。对在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由职业病防治部门提出调整岗位意见后,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办理。
4、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依照国家和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5、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及时进行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同时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篇:完善整体评价体系 推进全面绩效管理
完善整体评价体系 推进全面绩效管理
近年来,四川省着力推进以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支出绩效评价、市县财政运行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系统构建工作体系
(一)深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2013年,四川省继续扩大省级评价项目覆盖面,选择76个资金量较大、代表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资金分配覆盖全省且连续实施的项目开展评价,评价资金290亿元。与此同时,市县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逐步扩面,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开展对本级财政安排的5个以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全省共评价项目1086个,形成“上下互通、三级联动”的工作态势。
(二)完善部门支出绩效评价。一是扩大评价范围。经过三年试点探索,2013年四川省拓展省级部门支出评价覆盖面,囊括省级全部一级预算单位。二是健全指标体系。结合四川省绩效预算管理工作实际,健全完善部门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客观反映部门整体支出绩效。三是拓展工作内涵。评价工作由“财政主导、部门受评”转变为“部门自评、财政抽评”,要求省级131个一级预算单位对本部门(单位)机关及下属单位综合预算支出整体绩效进行自评。省财政选择部分部门进行重点再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省政府部门绩效管理考核。
(三)全面推行市县财政运行考核。2013年,四川省围绕公共财政基本职能,探索建立了市县财政运行绩效考核机制,为推进市县“提高绩效用好钱”提供了制度基础。一方面,对推进发展、强化保障、促进管理三个方面实行分块计分、分类考核,帮助市县查找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找准自身工作短板;同时,采取功效系数法进行测算,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设置最优值和最差值,根据市县指标实际值在限定范围内所处位置计算得分。另一方面,着力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发展定位,实事求是反映市县财政在提升运行绩效中的努力程度,真正使一批运行绩效好的市县脱颖而出。积极推进工作创新
(一)创新绩效目标管理。2013年,四川省继续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推进绩效目标制定工作规范化。重点参照项目支出评价分类和指标体系,创新提出了以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设备购置)、产业发展、行政运行四个大类项目为填报对象,以中长期、、明细三个级次绩效目标为填报内容的“四类三级”绩效目标框架,省级预算安排中100万元(含)以上的部门预算项目和所有待批复项目均要求分类分级填列绩效目标,填报覆盖省级财政预算资金90%以上,使绩效目标真正作为项目设立和预算安排的必备要件。同时,建立健全绩效目标逐级审核、统一批复、全程监控机制,正式批复部门绩效目标,强化部门绩效理念,前移预算管理关口。
(二)优化个性指标设置。四川省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于2010年基本建成,主要由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完成、项目效果4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以及47个三级指标组成。为确保项目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精准,要求评价工作组根据项目属性和项目特点,分项目设定个性评价指标。
(三)强化管理需求梳理。在现场评价准备阶段,财政厅对评价项目逐一进行全方位、多视角“解剖麻雀”,梳理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现场评价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集中培训、分组讨论等形式,将评价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传递给评价工作组,让评价组带着问题开展评价。
竭力扩大工作影响
近年来,四川省从四方面深入推进评价结果运用。
一是通报结果,充分暴露问题。评价报告由省政府正式行文通报,让省级部门和市县政府全面对应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
二是预算挂钩,强化预算调整。对绩效较好的项目增加财政投入,对绩效不高和问题集中的项目作出警示整改和调减规模处理。
三是建章立制,优化顶层设计。累计制定39个项目规划、制定完善49个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资金分配行为,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是跟踪督促,强化问题整改。2013年四川省建立问题分类、整改、复查、考核工作机制,实行“点对点”整改,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单位对问题进行限时整改。
第五篇:职业病管理档案目录
职业病管理档案目录
(一)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情况;√
(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管理情况;√
(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落实、公布情况;√
(四)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
(五)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情况;√
(六)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
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八)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情况;√
(九)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劳动者使用情况;×
(十)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职业卫生管理法定义务情况。×√
(十一)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二)职业卫生“一个规定四个办法”√
(十三)整改指令书、延期整改批复等√
(十四)检测报告书√
(十五)其它职业病文件和通知(2011的2、3号;
2012的19号、73号、2012的55号)
(十六)职业病健康培训教育及相片
(十七)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验收、评审。(十八)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