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管理完善意见
房地产管理完善意见
房地产管理完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物业管理条例》,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全市房地产市场规范化管理到位、物业管理监管到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到位、直管公房管理到位、中介机构监管到位、理顺市区房地产管理体制工作到位的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力规范房地产市场
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
按照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审查商品房预售的各项要件,不得随意放宽预售条件;加
大对城市商品房预售的追踪管理,对预售全过程进行监督。工商、广电、房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商品房预售活动、广告发布、展销活动和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监督管理,加大对预售商品房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商品房预售要与产权产籍管理、物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工作脱节,减少行政管理风险,维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完善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签约和登记备案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我市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签约和预售登记备案管理系统,实现对商品房预售的即时监控,实时向社会公布房地产市场信息,全面提高房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水平。
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通过市房管局的网上签约和预售登记备案系统进行商品房预售管理,并对在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上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做好城市房屋权属登记工作
房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又符合我市实际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制度,严格审查房屋权属登记中的各种要件,规范办理程序。要完善房屋登记要件收取公示制度,扩大权属登记流程中的计算机管理覆盖面,提高办理效率。
加强对房屋拆迁的监督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房屋拆迁的相关制度。加强拆迁计划管理,合理控制拆迁规模,坚决防止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盲目拆迁。严格拆迁许可制度。凡办理拆迁许可的工程,必须符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许可条件,落实拆迁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发放《拆迁许可证》。
二、大力加强对物业管理的监管
建立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监管体制
明确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监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管理格局。市房管局是全市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区县房管局、高新区管委会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物业管理的日常监管和矛盾的协调化解工作。
加强前期物业管理
开发建设单位在房屋拆迁安置中,对采取产权调换方式安置的,应在安置协议中载明物业管理的相应条款;在商品房预售前,应当制定商品房预售方案。
配备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用房
新建物业管理区域,建设单位应按照不低于房屋总建筑面积2‰的标准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不足50000平方米的,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不应低于100平方米。其中,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应当
为地面以上具备水、电等基本使用功能的房屋。
加强治安管理
原则上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警务室,按实有人口每1000户或3000人配备1名社区民警的标准,为每个警务室配备社区民警。
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管
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管理,实施资质年检制度,淘汰管理水平低、业主投诉多、资质信用差的物业管理企业,逐步规范我市的物业管理市场秩序。通过召开业主大会,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建立进退有序的淘汰机制。
三、狠抓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市房管局负责市本级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并对各区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各区房管局负责本辖区内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工
作。
市、区房管部门要动态掌握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真实情况,结合实际,采用实物配租、发放租赁住房补贴、核减公有住房租金等多种形式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
对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规模在5000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住宅区,规划建设部门应在规划方案中明确规划5%的廉租住房,并由国土资源部门将同步建设5%的廉租住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条款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土地出让条件。
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力度
采用代建、招标形式开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规范运作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销售工作,真正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
对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实行
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相关的政策和程序要公开、透明。
四、强化对直管公有住房的管理
加大对直管公房的维修力度,确保直管公房的安全使用。抓好直管公房租金的收取工作,租金收取率不得低于95%。对城镇低保户、特困户可适当降低住房租金。
在城市拆迁中,对被拆除的直管公房要按照拆迁政策进行赔偿;未经市、区政府同意,任何拆迁主体不得随意降低直管公房拆迁补偿标准。直管公房出售收入必须专款专用。
五、从严监管房地产中介机构http://
建立和完善中介机构执业备案制度
市房管局要对房地产评估、测绘机构依法进行审查、备案。要严格审查中介机构的执业人员资格、公司资质、业务范围和信用记录,不定期抽查中介机构的执业情况和软件、硬件建设情况。
强化行业自律
严格对照《市房地产估价行业自律公约》,对中介机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我市的评估中介机构未在《市房地产估价行业自律公约》上签字的,市房管局不予备案。中介机构违反《市房地产估价行业自律公约》的,要记入机构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
建立执业行为监管制度
建立房地产中介机构和注册评估师及测绘专业人员执业档案和信用档案查询、公示系统。对中介机构的高值低估或低值高估行为和测绘成果失真,情节严重并造成后果的,一经查实,记入其信用档案。同时,对单位实行停业整顿,对个人实行限制执业,并进行公开曝光;性质恶劣的,建议审批部门注销执业人员资格,吊销中介机构资质。对提供虚假房介信息,诈骗钱财的,要坚决查处。对中介机构工作人员触犯刑律的,要依法查办。
建立测绘成果审查制度
市房管局要建立房屋测绘成果审查制度,并与商品房预售、销售和房屋权属登记以及测绘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有机结合起来,保护房屋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减少产权纠纷,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六、理顺市、区房地产管理体制
理顺体制
各区房管局的人、财、物全部划归区政府统一管理。
1.资产划转。将各区房管局目前管理的直管公房的资产权属无偿划转给相应的区政府,由各区收取房屋租金,进行管理和使用,并负责履行日常维护、资产保值增值和保证房屋安全等职责。资产的处置变现须报经市政府审批。
2.财务管理。一是下划资产产生的收入,由市级收入调整为区级收入。二是继续按现行征管方式开展房管交易税收和收费的征管工作。三是原由市级负担的四区房管局经费按原渠道全部下划相关区。四区房管局及其下属单位的人
员经费、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全部由四区自行负责。房屋产权登记中心的交易手续费的分享比例仍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房产交易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执行。四是解除市、区房管局的财务缴拨关系,区房管局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纳入区财政管理。
3.划转移交的具体要求。一是以今年5月31日为资产财务划转基准日,整个资产财务移交工作于今年6月30日前完成。二是划转资产以去年12月31日的资产登记存量情况移交。三是截至今年6月30日前应由市级财政负担的经费支出,按市级年初预算和支拨进度清算后作一次性划拨,今年6月30日之后的收入解缴和经费支拨纳入区级管理。四是对下划的各项资产,区政府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做好资产清理、产权界定、资金核实、财务登记等工作,纳入同级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防止流失。
界定性质
对现有的人员,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分类分流管理。
1.区行政机关
四区房管局为各区行政区域内房地产管理的主管部门,机构性质为各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核定收支、定额补助”,人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房管局的指导。
四区房管局的编制和职能,按市编委《关于明确市四区房地产管理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2.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各区房管局所属事业单位与区房管局机关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实行政事分离,依法建立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对富余人员要实行分流。
3.中介机构
各区将区房管局的中介职能进行剥离,成立评估、测绘、拆迁公司。
理顺市、区房地产管理体制的各项工作由市房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编办组织实施;涉及各区的有关
工作由各区政府牵头,区财政、人事、编制、房管等部门具体实施。
七、落实房地产管理的配套措施
强化工作责任
房地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房地产市场管理、物业管理、中介机构管理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工作环环相扣,都必须全面加强。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的房地产管理工作负总责,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政策调控、督促落实职能,推动房地产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各级房管、工商、中介办等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形成整体合力。特别是市、区房地产管理体制调整后,市房管局要加强对四区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四区政府及房管部门要按照新的职责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细化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规范管理标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制定和完善房地产管理标准作为加强房地产管理的
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市房地产管理的行业标准。要以群众关心的物业管理等热点问题和中介机构管理等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管理规范和标准开展房1 2 下一页
第二篇:住房体系完善管理意见
住房体系完善管理意见
住房体系完善管理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市市情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计划地解决我市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市“十一五”住宅建设规划》和《“十一五”时期“十大惠民行动”方案》,现就加强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是我国城镇政府性住房保障的主体。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
形式,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区县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市政府建立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全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指导、督促、落实全市住宅建设规划。各区、县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抓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
市、区县政府是本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房地产管理部门是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本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任务。
二、明确目标,分解任务http://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4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任务,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最低收入家庭和一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任务为:市本级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0000平方米、廉租住房10000平方米;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和沿滩区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0000平方米、廉租住房10000平方米。县的建设计划由两县政府研究决定。
各区县、市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当年计划任务圆满完成。
三、制定政策,细化措施
实行优惠政策
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实行以下优惠政策:
1.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划拨成本进入建设成本。
2.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由业主自行治理,免收水土流失防治费;按80%计收白蚁防治费;按50%计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建设工程定额测定费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
3.经与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和电业局协商,免收自来水消防水表开户费,分别按元/户和1750元/户计收自来水、天然气开户及安装费。
4.廉租住房开发建设及租金税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税收的市、区县分成部分由税务部门按规定征收后,由市、区县财政部门在次年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
落实保障措施
1.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要按照节约土地的原则,适当提高容积率并控制好户型面积。经济适用住房户
型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户以下,廉租住房户型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户以下。
2.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可实行项目招标、代建制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住宅小区内按比例修建廉租住房无偿提供给政府安置等多种方式。
3.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由市、区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领导小组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采取代建方式建设的原则上按同区位、同类商品房售价的70%确定。廉租住房的租金按同类直管公房标准的1/3执行。
4.经济适用住房的认购一律在基本条件经审查合格并公示的基础上进行公开摇号确定。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一律在享受住房租赁补贴3个月以上的“双困户”中按困难程度轮候。各区要积极清理腾退、维修现有公房用于廉租住房的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四城区每年应力争调整腾退100套住房用于廉租住
房的实物配租。
5.对四城区“双困”家庭未进行实物配租的采取租赁住房货币补贴方式进行保障,所需资金分别由市、区两级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多渠道筹措解决。廉租住户租赁住房补贴一律由四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和高新区管委会房地产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并进行审核、登记和公示,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终审认定。
第三篇:统计局完善执法管理意见
各街乡及有关单位:
根据*市统计局关于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统计执法监督,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为统计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法制保障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将今年全区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统计法》规定,进一步加大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目标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拒报、迟报、虚报、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为全区统计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工作目标: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以各企事业单位去年统计年报等统计资料为主要检查依据,今年计划检查各类企事业单位70家。
二、检查对象
今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检查对象是:规模(限额)以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单位。
三、检查范围、内容:
(一)统计基础工作
1、按照统计部门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情况。
2、在岗统计人员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情况。
(二)主要经济指标:去年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工程结算收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等。
四、工作要求
(一)为搞好此次检查工作,区统计局将组成三个执法组,负责承担70家企业的执法工作。区统计局监察科为执法一组、局普查中心为执法二组,局社会科为执法三组。各执法检查组拟定被抽查单位名单,并负责对抽中的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工作从4月初开始至10月底结束。
(二)各街乡及区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这次全区统计执法检查的有力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新《统计法》,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统计人员深刻认识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的意义,自觉支持、配合检查工作,组织好本辖区、本系统的企业单位对照检查内容认真搞好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错误和问题要及时纠正解决。
(三)对在统计执法检查中查出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区统计局要按照新《统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严肃处理。对典型统计违法违纪案件区统计局将联合有关部门予以通报,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震慑违法者,警示全社会,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四篇: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完善浅议
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完善浅议
所谓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逐步建立的。十多年的发展表明,这项制度对培育我国房地产市场、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然而,商品房预售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200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称:“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8月19日,最早在是否取消预售制度方面存在争议的深圳市马上表态,目前不会取消房地产的预售制度。8月24日,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又明确指出,国家近期内不会取消商品房的预售制度。中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与废一时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所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
我们认为,实现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调整在客观上需要三个条件:首先,现行法律文本与社会秩序有难以克服的缺位和缺陷;其次,为制度的调整找到足以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再次,在现实社会资源中能够寻找到足以替代该制度发挥作用的新的调整手段。而这三者的现实基础是否具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商品房预售制度考察:文本与实践
房产预售制度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当时香港住房严重不足,需求庞大。霍英东成立的立信置业有限公司,一改当时的现楼销售政策,提出“预售楼花”,并提倡分期付款。随后其他地产商纷纷效尤,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经营特色。从1955年到1965年十年间,香港地产业蓬勃发展。炒楼花也因此被国外部分媒体称为“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并波及东南亚地区。而我国大陆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复兴从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奥斯丁认为,法律最重要的目的是研究有关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positive law)。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从此,土地有偿、有期限使用制度得以建立。同年全国人大通过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此后,我国房地产立法地位不仅提高,房地产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开始时的房地产产权、私房买卖、租赁扩展到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地产交易、抵押以及房地产使用、消费等新的领域。但是由于商品房需求的普遍性和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处于起步阶段的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开发资金短缺的问题。为解决房地产开发商先期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降低房地产业门槛、增加商品房供应以活跃房地产市场, 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这部全面规范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法律借鉴了香港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式确立了商品房预售制度。此后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等,均对这一制度做了相应具体的规定。由于这些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中关于预售制度的规定较为零散,我们对其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文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商品房预售归口管理制度。2004年7月20日建设部修正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全国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
(二)商品房预售条件法定制度。出于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的细化, 2004年修正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是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是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预售许可,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应当提交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工程施工合同、预售商品房分层平面图、商品房预售方案。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商品房预售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同意预售或者不同意预售的答复。同意预售的,应当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不同意预售的,应当说明理由。
(四)商品房预售广告限制制度。《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商品房预售广告中应当载明《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文号。此外,《城市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23、42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向买受人明示《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和《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否则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五)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开发企业应当自签约之日起30日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推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登记备案。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委托代理人办理的,应当有书面委托书。
(六)商品房预售款专用制度。《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第2款规定: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1条进一步进行授权性规定: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具体办法,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制定。也就是说在工程竣工前,预售款必须用于相应楼盘的工程建设。
(七)预售商品房权属登记制度。《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2条规定:预售的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承购人应当依法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权属登记手续。开发企业应当予以协助,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由于开发企业的原因,承购人未能在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除开发企业和承购人有特殊约定外,开发企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以上七项具体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商品房预售的法律规则和行为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各大主要城市的商品房预售比例普遍都在80%左右,部分城市甚至高达90%以上。预售已经成为商品房销售的主要方式。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房地产开发资金共筹措17168.8亿元,定金和预收款达到739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43.1%,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第一大资金来源。企业自筹资金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30.8%,其中大约有70%是来自于个人按揭贷款,房屋定金和预收款中也有
30%的资金是来自于银行贷款,加上开发贷款也占到总开发资金的18.4%,房地产开发中使用银行贷款的总比重实际已经达到了52%以上。”①我国房地产业也仰仗预售这一扶持性政策,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房地产商在房产预售中的经验法则是把预售作为融资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由于商品房贷款规模过于庞大,使银行存在的隐性金融风险逐年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及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整个社会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诚信约束机制,实践中开发商滥用其优势地位损害购房者利益进行重复买卖和抵押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损害预购人的合法权益,破坏房地产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作为房地产开发的管理主体———政府,则为了规范房产预售行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采用政府规章的形式,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提高房产交易成本,以期打击投机需求、维护房价稳定;作为预售商品房的购买者的经验法则则是在神秘、紧张的市场氛围下,要么排队购房,要么持币观望。市场参与各方的经验法则,引发了学界对预售制度的探讨和反思。
二、商品房预售制度存与废:两种对立的观点
通过前文对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法律文本和实施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预售制度是我国商品房销售的法定方式之一,随意废止是不行的。同时预售在实际操作中也是问题多多。因此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与废,不仅是一个严肃的立法问题,而且也是事关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国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宏观、中观、微观的问题。我们必须谨慎地参照现有的学术资源,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 首先,商品房预售制度保留论:认为目前应当保持商品房预售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因为一是目前国家为商品房预售所设置的门槛并不低。要取得房产预售证,需投入人力、物力。并且开始预售只是获取现金流的开始,离投资目标的实现还相差很远,开发商还要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协调各方利益;二是取消预售、筑高门槛,把中小开发商清出市场,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三是目前的房产纠纷不能都算在预售制度头上,主要是预售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没有跟进,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预售的有效监管。
其次,商品房预售制度废除论:②政府制定和调整房地产政策是由房地产业发展状况和主要矛盾决定的,任何政策的稳定和连续都是相对的。房地产起步阶段为培育市场,制定宽松的预售政策,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市场供应。但当市场出现供过于求就要适当调整政策,提高准入条件,控制投资规模。在目前商品房空置率连年上升的背景下,取消预售制度是必要的。因为:商品房预售制的基本特点是为开发商卖期房。其正常运转需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其一,商品住宅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其二,社会信用体系完备而有效。③但是,由于国内对商品房预售制缺乏相应的管制而导致许多法律纠纷。同时,它不仅大大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入市门槛,也使国家行政的、经济的制约手段相形见绌,削弱了政府行政的和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力度。
“法律三度说”认为,法律必须具备时间度(Dimension ofTime)、空间度(the Scope ofValidity)和事实度(Dimension ofPoint)。④这是研究法律的三个非常基本的维度,我们同样可以用它来衡量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我们应当正视社会分化导致共识分野对法律的影响。虽然目前少有从法律角度分析商品房预售制度存与废的文章,但现有的无论是商品房预售制度保留论还是商品房预售制度废除论都是值得我们正视和思考的。从“事实度”上讲: 2005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整年,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拳”式的政策来遏制投机,防止房价过快增长。然而事实是, 2005年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仍然以较高速度增长,同时房屋空置率加大。通过前文对预售制度运行实践的梳理,也可以看出:现行房地产法律秩序有难以克服的缺陷。这些不可以不说是对现行房地产法律行为模式需要修改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我们认为房地产销售模式的构建直接影响到整个房地产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规划。面对目前房地产业浪费严重,快速制造卖期房,供求结构不合理,质量不能保证的自杀式经营、自杀式增长态势,必须重新从法制角度审视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本身的“事实”:
(一)预售制度“先天不足”
1.监管的单一:我国立法确立的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全国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的内容是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审查预售的条件,颁发许可证。然而对未建成房屋销售行政许可的书面审查在房地产会计、审计信用机制尚未建立的条件下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把关作用。并且政府主管部门在预售过程中对预售合同的强制登记、预售广告的发布监管、资金的监管都是行政静态的、事后的管理,缺乏动态的、事前的防范,也没有引入金融监管、房产律师监管等市场条件下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
2.性质的混淆:预售合同成立时标的物尚不存在,房地产商转让的是即将在约定日期交付的房地产所有权还是按照合同要求进行修建的房屋及相应的土地所有权,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那么预售合同是买卖合同还是加工承揽合同的性质混淆。⑤而对预售合同性质的混淆,又直接导致了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性质不清。合同登记是物权登记还是债权登记,其法律效力如何?可否对抗后来的购买者或者银行、建筑商行使的抵押权等等问题,都成了法律文本本身无法明确的问题。
3.诸法的冲突:预售合同性质的不明确,也使得在预售商品房的再次转让在法律的适用上面临冲突。预售商品房是尚未竣工的期待物。《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5条规定:“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购人将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由国务院规定。”但至今为止,国务院关于该问题的规定一直未出台。各地就此问题的规定也各异,有的地方未作任何规定,有的地方允许再转让,有的地方禁止转让。有的地方还对预售对象细分:预售商品住房应当在竣工取得房产证后才能转让,而商品住房之外的其他商品房预购人则可以再转让。⑥于法无据的预售商品房的转让在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最高院相关司法解释时,面临是适用物权法还是适用债权法的冲突。而预售合同的登记是只有行政意义还是兼具民商法上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上的模糊不清,也使商品房预售备案登记在法律适用上面临冲突。4.叠架的无状:预售商品房的具体运行中,从预售人资格的申请、房屋的设计、建材的供应,到房屋的建造、竣工交付、房屋产权登记的办理等一系列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都可能导致预售行为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相对于其他买卖来说,预售商品房涉及的法律关系更为复杂。然而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章“房地产交易”第2节“房地产转让”中两条关于预售商品房的规定为依据,行政法规、相关部委规章、各地方法规、规章共同构建的房地产预售法律制度,是作为房地产现售法律制度的补充而规定的。没有系统的制度统筹,预售的“重条件与轻程序”⑦进一步使预售法律文本支零破碎,缺乏确实的操作性和明确的预期。
(二)预售制度“后天异化”
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在“监管单
一、性质混淆、诸法冲突、叠架无状”等四个方面的固有缺陷,导致该项制度异化: 1.竞争不充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的竞争状态可以分为竞争不足、竞争均衡和竞争过渡。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采取挂牌交易制度,没有市场化。而房产进入市场则由政府职能部门通过行政许可进行资源分配。由此导致开发商不惜高成本购买土地,然后快速制造,通过预售制度卖期房,提前回笼资金,把高房价抛给购房者。加之房地产特有的空间固定性、异质性、需求普遍性,使得在商品房销售领域竞争并不充分。质次价高的商品房仍然有市场,我国房地产业呈现不平等竞争和低效率竞争态势。
2.权利不对等:商品房建设过程就是商品的制造过程,市场的参与方的权利应该是对等的。然而预售过程中开发商利用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优势,混淆房地产领域中投资与消费的界限,通过预售中隐瞒期房本身的合法性与质量风险、模糊售楼承诺与售楼广告的法律效力、单方对房屋设计作出重大调整、单方对预售房屋土地设定抵押等方法,将自己投资的风险转嫁到普通购房者身上。而购房者权利的实现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法律给予的救济又由于前文所谈及的“预售制度性质的混淆”,而显得苍白无力。3.信息不公开:房产预售中参与方有开发商、政府、银行、保险公司、预购人。预售关系也十分复杂,包括预售合同关系,预售贷款关系,预售转让关系,预售行政管理关系。在预售制度安排下,交易双方的“标的物”(商品房)并不存在。消费者在一无实物可视,二无证据可查的条件下参与交易,一切都由开发商说了算。加上我们的信息公开机制建设严重滞后,预售制度下的商品房交易是在完全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发生的。虽然从2005年开始着手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网,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透明交易的需求。加之政府监管缺乏联动,助长了开发商种种违法、违规、欺诈行为的发生,也为开发商囤积土地、哄抬房价、制造市场紧张气氛创造了条件。
4.融资不主动: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性产业。预售制度从香港引进的初衷之一就是为开发商新开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瓶颈,扶持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然而,目前预售已经被开发商作为融资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施工建设风险和资金成本被过渡转嫁给购房者,同时借助抵押贷款、按揭、流动资金贷款,把开发项目庞大的债务负担最终都落在银行身上,使商品房的开发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银行。⑧而真正通过给予房产企业长远、可持续支撑的房产证券、债券等融资方式,则被认为资金成本过高而放弃。
预售制度“先天不足”注定了该制度“后天异化”。预售中诚信缺乏,广大购房者群体利益的被漠视以及我国金融风险的加大是竞争不充分、权利不对等、信息不公开、融资不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商品房预售制度基本上是消费者利益随时受到侵害、房地产开发商获得暴利、银行承担金融风险的症结之所在。它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缺陷和缺位并存,并且自身难以克服。
三、商品房销售制度未来:均衡与和谐
既然预售制度先天不足,后天异化,那么进行制度的调整能找到足以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吗?并且在现实社会资源中能够寻找到足以替代商品房预售机制发挥作用的新的调整手段吗?对此我们还必须从价值理性的高度,重新审视现有的房地产销售模式,尤其是商品房预售制度。如果说预售制度是市场萧条时期的灵丹妙药,那么在市场繁荣时期它则是引发高烧的催化剂。中国房地产业要决胜未来,必须从利益平衡和社会和谐的角度探讨均衡与和谐机制的建立。
其一,从国家的政治诉求上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具体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含义: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从政治上讲,人们对房地产发展和商品房买卖有稳定的预期在社会变迁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政府正式出台预售制度去留的文件之前,各方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格局而有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开发商在近几年来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面前与中央政府逆向预期,恶意炒作,不断拉高房价也是国家规则体系没有给开发商、银行以及购房者一个明确预期的必然结果。其实,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与废实质上讲就是确立新理念、构建新有序的关键性抉择。社会财富的分配形式与结构的变更是蕴含在该项制度去留背后的真谛。政策决策者和房产立法者必须找到这根风险链条的卡口,把政策的支撑点从倾向于开发商转向处于严重弱势的普通购房人,从而回应国家力求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号。
其二,从国家的法治诉求上看:经济法律应该能够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作出积极回应。⑨房地产法作为“回应性”更敏锐、与政治的联系更紧密的单行法,应该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同步,有时甚至超前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当我们对房屋买卖法律关系模式进行构建时,涉及对当事人各自合法利益的考量、对第三人合法利益的考量以及公共政策的考量,○10经济法的实质正义价值观及其以社会为本位,决定了它不能只强调经济的、局部的效益,而应该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法。”○11因此,作为经济法部门法的房地产法不能囿于特定行业、特定事件或特定当事人的公平、公正或效率,而必须在立法中体现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平衡协调原则,从大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公平、公正和效率的实现。房地产法制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应是全方位地兼顾政治、经济、人口、资源、文化等的协调和共同发展的秩序。而现行商品房预售
制度的构建,显然不能“形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全面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二者兼顾。公正的法律机制在预售制度中的体现是有限的。
因此,从价值理性的高度看,基于房地产销售制度对国家政治愿望和法治愿望的回应性,失衡的预售制度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不一致,与国家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目标也不一致。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是回应国家政治诉求和法治诉求的“必须”。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资金链是房地产业的命脉,房地产企业以预售资金、银行贷款、自有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其中预收资金所占比重近40%。如果取消预售制度,无异于切断了开发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我们认为取消预售制度决不是矫枉过正,而是制度规则回归正轨的所有进程中的一个步骤。在平衡开发商、购房人、银行、保险公司利益的同时,我国的房地产业仍然要发展。在预售制度融资功能的替代上,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一)房地产资本市场市场化。市场化是资本市场的灵魂和其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房地产资本市场市场化,不仅能够实现房产公司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而且能够优化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虽然短期会造成开发商资金成本的增加,但从长远上看,则为房地产行业“纳优汰劣”、提供旺盛经营动力提供了市场化的动态调整。我国日益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后的开发商提供了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房地产项目开发将会面临多种可供选择的融资模式。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后所带来的项目融资的困难,也必将由新兴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予以解决。
(二)商品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央行《2004年房地产金融报告》中统计,截至2005年一季度中国内地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27650.6亿元,而预售商品房按揭贷款所占比重较大。这一方面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贷款机构发放更多的资金以满足房地产领域的融资需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把银行的住房信贷业务与证券市场联系起来,由专门的机构在证券市场上发行特种债券筹措资金,收购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专门机构可用借款人的还本付息款偿付债券的本息。抵押贷款证券化不仅降低了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金融体系聚积的风险,保证银行稳健经营,而且也能通过扩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平抑部分因高房价而折损的民众福祉。
总而言之,我国商品房销售制度中关于预售法律制度的构建,是基于房地产市场化早期房地产行业幼稚和开发商资金链脆弱而进行的制度倾斜,是过渡时期的特殊做法。从本文对法律文本的梳理与实施现状的分析来看,商品房预售制度“先天不足”、“后天异化”。从均衡与和谐的价值理性角度来看,商品房预售制度与我国当前的“政治诉求”、“法治诉求”相违背。从制度功能的替代性上看,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融资功能完全能够通过“房地产资本市场市场化”和“商品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来替代。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全国范围内,以立法的形式采取统一步骤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注释
①杨丽媪:《商品房预售:取消还是保留》,载《中国房地产信息》2005年第10期。
②关于商品房预售制度存与废的争论,几年前就开始了:从交易角度,主张预售制度应存在;而从公平和金融安全角度,主张预售制度应取消。相关的文章可参见:沈正超、赵德和:《对调整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思考和建议》,载《上海住宅》2000年第4期。张水荣:《应保持商品房预售制度的稳定与连续》,载《上海住宅》2000年第12期。刘继峰:《取消商品房预售,动了谁的奶酪》,载《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5年第9期。
③参见张梦:《商品房预售制度使命终结》,载《中国房地产信息》2005年第10期。
④参见蔡志方:《行政救济与行政法学》,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8页。
⑤对预售合同性质的界定是明确开发商、预购方以及其他预售关系参与人权利与义务的关键。相关观点可参见陈耀东:《商品房买卖法律问题专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金俭:《析商品房预售合同》,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1期;薛成有:《论商品房预售法律关系》,载《行政与法》2004年第1期。⑥参见沪发[2004]16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预售商品房转让问题的决定》。
⑦参见符启林:《房地产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154页。
⑧参见易宪容:《预售制度背后的风险链条》,载《南风窗》2005年10月1日出版。
⑨参见刘普生:《论经济法的回应性》,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10参见刘武元:《权属登记与房地产买卖合同———对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立法的检讨》,载《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1期。
○11孙国华:《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8-109页。
第五篇:浅谈完善房地产全程营销策划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完善房地产全程营销策划
(武汉纺织大学 左海兵)【摘 要】由房地产营销推广和销售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即营销价值,占房地产项目总价值的20%。由此看来,一个房地产项目能否成功开发获利,营销策划起了很大作用。本文就此做一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 全程营销 整合营销策划
Discussion on perfecting the whole real estate
marketing planning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Haibin Zuo)
Abstrac:The real estate marketing and sales services to create value,The value of marketing,20% of the total value of the real estate project.In view of this, a real estate project can success development gains, Marketing planning plays a great role.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Key words: Real estate, Whole process market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planning
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是指全程策划,就是对开发建设项目,从理念、规划、设计、环境、户型、价格、品牌、包装、推广、服务上进行整合,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以开发商、消费者、社会三方共同利益为中心,准确确定房地产项目的目标市场及其实际需求,通过项目定位、推广策划、销售执行等营销过程的分析、计划、组织和控制,在深刻了解潜在消费者深层次及未来需求的基础上,为开发商规划出合理的建设取向,从而使产品完全符合消费者的需要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并通过消费者的满意使开发商获得利益的过程。
一、房地产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因素一:房地产项目的自身条件。掌握房地产消费者市场及影响消费者的因素的基础上,要根据房屋本身的特点,制定出房地产的营销策略。开发商所开发的商品房自身品质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反映了市场对该产品的认可,同时,好的产品也是公司品牌形象的标志。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有影响的主要有:项目规模指标、位置条件、建筑条件、建造条件、产品价格、使用条件和商品附加条件等,这些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了产品本身的品质优劣。此外,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公司品牌也是影响营销的因素之一,品牌作为公司(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品牌的形成和保有意味着拥有对市场的占有权和主动权,因而拥有市场优势品牌的企业既有依靠品牌进行市场扩张的能力,又有扩大品牌效益的内在要求。
因素二:营销环境。营销环境是制定房地产营销策略的第一要件。企业经营的优劣成败,在于营销管理者是否顺应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1)国家宏观政策因素,具体包括: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计划直接影响到土地的供应,从而影响到房地产业的开发状况;政府通过银行从源头上控制了资金的放贷速度和比例;政府通过各项税费影响房地产的价格,从而影响房地产销售状况及其营销策略的选取;政府通过房地产交易政策影响房地产的流通状况。(2)区域环境影响因素。由于房地产项目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房地产市场表现为极强的区域性。区域因素对房地产营销影响较大,房地产营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人口状况、经济状况、居民收入水平、市场供给情况。(3)竞争对手的影响。主要包括项目周边现有的竞争对手与项目潜在的竞争对手。营销竞争环境及对手信息的收集是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素三:消费者。房地产消费者市场特点有许多,营销人员应着重从下面三个方面研究消费者的喜好:(1)消费者市场房产需求的多层次性。在同一商品市场上,不同消费者群体由于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差异,其需求也会表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2)消费者市场对房屋需求多变性。消费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房屋的会有多种多样的需求,这要求制定营销策略时根据自身条件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3)消费者市场对房屋需求的可诱导性。经济政策的变动、社会交际的启示、广告宣传的诱导等都会使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这要求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者不仅要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应该通过各种促销途径影响和引导消费。
二、房地产项目营销的主要特点
1.以生产观念为主导的营销方式,这是在卖方市场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采取的一种营销方式。在生产观念指导下,企业往往只重视商品住宅的开发,而轻视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都采取了这一营销方式。不少房地产企业都没有销售部,其产品由公司老总直接“批发”销售。这一营销方式的特点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重开发,轻市场。
2.以产品观念为主导的营销方式与特点,从本质上来说,这一营销方式类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似于上述以生产观念为主导的营销方式。房地产开发企业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在产品观念的指导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认为其主要任务就是提高住宅产品质量,只要产品质量好,就不怕卖不了;只要产品有特色,自然会顾客盈门。这种营销方式过于重视或迷恋自己的产品,而没有意识到市场对他们的产品可能不感兴趣,或者说根本不考虑市场上消费者是否真正需要这种产品,最终导致“营销近视症”,即过分重视产品而忽视顾客需求,忽视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果使产品缺乏竞争力,没有市场。这一营销方式的特点是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忽视市场需求。
3.以推销观念为主导的营销方式,这一营销方式认为,如果对消费者置之不理,他们不会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而企业必须进行大量的推销和促销努力。它是上述两种营销方式的延伸和发展,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买方市场下采取的一种营销方式。如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中,住宅供应量远大于有效需求,这样,使得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商品住宅积压严重。迫于市场压力,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被迫采取大量促销手段,如广告、人员推销等,千方百计把产品推销出去。这一营销方式的特点是企业通过各种推销手段,把现有产品推销出去,而对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则不太关心,即重推销而轻市场需求。
4.以市场营销观念为主导的营销方式,这一营销方式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研究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根据其需要来开发产品,同时,以比竞争者更有效的方式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达成企业的目标。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中,已有一些具有市场眼光的开发商采用这一营销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这一营销方式与上述几种营销方式相比,有着质的区别,其特点是企业重视市场需要,并按市场需要来开发产品。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己任,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5.以社会营销观念为主导的营销方式,这一营销方式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提供满足顾客的商品,提供商品的方式应能对消费者和社会福利双重有益。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要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满足及社会利益三者的平衡。不能盲目搞开发,如占用大片耕田,破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营销方式的特点是企业以消费者、社会为中心,在不损害且有益于社会利益的原则下,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
6.房地产营销独特的经济运作模式。房地产项目营销具有独特的经济运作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模式,在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中,与其它行业相比进入房地产市场难度更大,运行往往缺乏及时的、准确的信息,从而影响到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准确性。此外,因投资者和消费者进出房地产市场困难,形成房地产经济运行时间上的滞后,为房地产项目营销在时间上的把握带来困难。
7.法律制度与房地产密切联系。房地产商品使用周期长,同一商品在其生命期内,产权可能多次转移;在法律上房地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可以分离,所有权者可将使用权以出租的形式出让给第三者使用。此外,房地产经济活动中,房地产商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还可用于抵押、典当、信托等,在房地产权属登记、转移等方面,都需要法律提供保障,所以房地产市场营销与法律制度有密切的联系。
8.政府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作用明显。我国政府拥有土地的最终支配权,在房地产经济运行中,政府干预较多。一是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可限制某些房地产的使用;二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还可以对任何房地产实行强制征用或收买。这说明了政府制定长远的房地产政策的重要性。
三、完善房地产全程营销的建议
1.加强市场调查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房地产项目市场调查是全程营销策划的出发点。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导致风险大,所以市场预见尤为重要。为了对房地产市场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需要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全面考虑可能对房地产市场供求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房地产市场调查使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实现企业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化的调查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房地产市场的资料信息,正确判断和把握市场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正确依据的市场活动。通过市场调查不仅可以了解消费者对本企业房地产产品的意见、建议,而且还可以了解其他企业的开发情况、销售情况以及经营策略,从而有利于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房地产市场预测是房地产企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各种条件下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状态进行估计和判断,从而为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正确定位分析项目。项目的定位是建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的。房地产项目定位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市场需求的过程,通过从市场需求处罚,“生产”出令市场满意的“产品”。首先,产品策略。所谓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和观念。在充满竞争的市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场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开发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房地产产品,才能实现获取利润的目标。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其次,价格策略。市场营销环境复杂多变,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仅要开发适当的产品,还必须要为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如何在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制定出最能吻合企业目标的价格,是非常值得开发企业进行研究的。再次,渠道策略。营销渠道是将产品由生产者转移给消费者的途径。在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往往由开发商作为主要的营销渠道,但同时各式各样的中介依然十分活跃。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设置售楼处销售之外,还要委托部分房地产中介机构进行销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房地产商品信息的传播广度和便捷程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网络营销也被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所采用。最后,促销策略。促销就是指营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将本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影响并说服其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促销策略,应该以企业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为依据,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更加应该重视促销,包括广告投入和营业推广活动。
3.整合推广策划。根据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和项目自身情况分析,针对目标客户群的需求,指定房地产项目的广告策略、媒体策略、包装策略、活动策略和推广策略,为房地产项目的上市最好准备。整合推广策划做得如何,将影响着房地产项目的去化。
4.加强项目销售执行策划。商场如战场,房地产市场中的竞争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拥有精锐的销售队伍无疑在竞争中增加了胜利的筹码。房地产行业进入买方市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要应对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进行更加专业细致的市场调查,然后根据潜在购买者的真实需求,确定细分市场,整合各类资源,设计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房地产产品。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以人为本,打造一支既懂得市场经济,又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的精英团队。尤其是对房地产市场行情的把握判断和前期市场调研,更是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他们通过对房地产市场运行的长期关注、调查研究、分析、和判断,然后对市场的发展情况做出科学的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把市场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总之,指定房地产营销策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广、难度大。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怎样才能进一步制定出更好的营销策略,将是我们今后要深入的课题。目前,我国关于房地产营销策略的研究还不是很多,需要我们对营销有更高和更深层次的认识,来快速适应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
五、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那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楼江编,房地产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2)茅巍编,住的革命,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3)石旭升编,地产诡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4)蔡育天编,房地产市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5)董潘编,房地产营销与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6)周政,邹巍,蔡志强编,房地产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7)房地产时报262-264期,解放报业集团出版(8)上海楼市周刊第272-274期,科学生活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