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手车交易市场商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二手车交易市场商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试 行)
为进一步加大市场管理力度,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提高市场经营者素质,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扼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尽到市场举办者应尽责任,根据《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浙江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市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商户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意义
商品市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商户信用分类是市场信用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市场繁荣和文明的治本之策。加快推进商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套集信用征集评价、反馈、公示与披露、奖惩等为一体的商户信用等级评定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商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将有助于提高商户守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扩大商户诚信度和信誉度,进一步推进二手车交易市场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二、商户信用等级评定的主要内容
根据市场商户的信用状况,将商户划分为不同信用类别,相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对其进入、存续和退出实施全过程监管。
三、等级评分记录对象:
本市场内经营的商户
四、信用商户等级的分类与认定
凡在本市场内经营满一年的商户,均可参加评定,每年评定一次。商户信用分类为AAA、AA、A、B四个等级:
AAA级表示信用优异;
AA级表示信用优良;
A级表示信用良好;
B级表示信用低下;
AAA级信用等级商户,首次暂不评定,今后根据市场发展再予评定。
年累计得分95分以上者为AAA信用等级商户,AAA信用等级在AA信用等级商户的基础上评定;年累计得分85分以上者为AA信用等级商户;年累计得分75分以上者为A信用等级商户;年累计得分60分以下为B信用等级商户。
A级、AA级及AAA级信用商户 评定的主要流程:
(一)提出申请:市场商户根据自身一年来落实《市场商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的情况,主动向市场管理部提出参评申请。
(二)集体审查:对自愿申报参评的商户,先由市场商户代表,再由市场信用商户评定领导小组根据《市场商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按照各自日常管理职能要求掌握的实际评价情况,对照市场商户的信用程度、规范经营、安全卫生、经营业绩等考评结果,进行联合审查、核实、征求意见,确定名单。
(三)上墙公示:经评审拟定的信用商户名单在市场内公示一周,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四)表彰授牌:经公示被确定为信用商户的,由市场信用商户评定领导小组于年底召开商户表彰大会,公开予以表彰,并授予牌匾,同时根据不同信用等级予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
五、信用等级评分内容:
1、合法经营:
(1)亮证经营,悬挂统一、美观;(2)遵守市场规章制度;
(3)配合市场及相关部门管理;
(4)按时与市场签订承租合同并缴纳租金及相关的水、电、管理费;
(5)经营商品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定范围内。
2、规范经营:
(1)着装整洁,言语举止文明,服务热情;
(2)车辆停放有序,不占用通道或临时停车位;
(3)商品车标有一车一价和车辆信息卡,台账记录完整;
(4)不强买强卖、不用虚假广告、信息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5)营业时间不赌博、不酗酒、不吵闹、不打架、不打扑克;
3、安全卫生:
(1)与市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严格遵守;
(2)店容店貌整洁,营业房内办公设备摆放整齐、统一;
(3)自觉遵守营业房门前三包制度;
(4)消防器材放置合理,没有遮盖、占用摆放位置等行为;
4、经营业绩:
(1)办理相关手续时,业务窗口对其工作印象良好;
(2)成交量与成交额相结合。
5、关爱行业:
(1)乐于助人、有较强的集体观念,能积极主动的支持与配合市场管理部,维持市场秩序,疏通道路等;
(2)热心为市场着想,带头做好人好事,自觉劝阻或抵制不良行为;
(3)积极参加行业组织及市场举办的各类活动。
六、商户信用等级具体评定方法:
(一)信用信息征集由市场管理部及责任区域监管内的商户代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采集、录入征集信息。
(二)评定和公示方式:由市场管理部召集商户代表进行初评,再由市场信用经营单位评定领导小组评审,并将评分结果在市场公示栏对外公开;
(三)信用等级评定时间:每年年末。
七、信用等级奖惩办法:
对守法诚信的商户给予宣传、表彰、支持及扶持,颁发信用等级证书及牌匾,并建立长效保护和激励机制,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欺瞒、强买强卖、售假等严重失信的商户,实行重点监管,采取警示、警告、曝光、摘牌、经济处罚、责令停止经营相关商品等方式进行惩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奖励:
1、被评为A级信用等级的商户,予以公示及表彰,办理相关手续时给予方便,年终予以一定的奖励。
2、被评为AA级信用等级的商户享受A级信用等级的待遇外,另予以宣传,在评优评先活动中优先推荐,市场组织其负责人旅游或予以奖励。
3、被评为AAA级信用等级的商户,享受AA信用等级的待遇外。予以扶持,简化相关手续办理程序,上门服务,在评优评先活动中优先评选,减少监督检查,推荐上级部门及全国诚信商户评选。
(二)惩处:
1、结合《市场商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与商户失信行为,经各商户代表、市场管理部、市场信用商户评定领导小组审议,对达不到信用等级的商户给予降级处理,并收回已授予的牌匾。
2、年度信用等级被评定为B级的经营单位,不得参加各类评优评先活动,不授予各类荣誉称号,同时给予警示、警告并将不良记录公示、曝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问题较重的采取经济处罚,责令停止其经营的相关商品,实行近距离严管,每周检查一次;严重的取消市场准入资格。
(三)信用修复和调整
1、因非主观故意因素,年度信用等级下降的商户,在网站、市场宣传栏等进行公开披露。
2、商户在一定期限内主动采取整改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失信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重建信用的,可以向市场管理部与市场信用商户评定领导小组申请信用修复,消除不利影响。
3、申请信用修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根据其违法失信行为制定、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有明显成效的。
(2)商户提出申请之日起,整改期限不少于三个月。
(3)在整改期限内未再发生违法失信行为。
4、信用修复的程序:
(1)商户向市场管理部与市场信用商户评定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
(2)市场管理部与市场信用商户评定领导小组审查商户信用修复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商户予以确认,并实施信用修复。在数据库保存违法失信记录的前提下,提前解除信用提示,同时相应调整商户的年度信用等级评定。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未尽事项由市场管理部与市场信用商户评定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篇: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机制,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提高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质量,实行差别化授信管理,监测和控制信用风险,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
第三条 信用等级评级对象为: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有意愿建立信用信息档案的贫困户。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各地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驻村第一书记担任,各乡镇信用社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小额担保中心专员、驻村工作队成员、信贷客户经理、村两委班子成员或村民代表组成。
第三章 信用等级评定
第五条 评级指标体系主要考察农户信用、农户素质、两项
第八条 信息采集包括贫困户户主及家庭成员身份信息、居住信息、经营场所、资产情况、负债情况、家庭收支等信息(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一)。
第九条 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采用百分制,根据农户信用总体情况、农户综合素质下设七项具体指标(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二)计算分值,确定农户信用等级。信用等级评价的主要指标及分值标准如下:
(一)农户信用总体情况(总分70分)。其中:
1、个人信用(30分)。
(1)近三年在金融机构无不良信用记录,得30分。(2)近二年在金融机构无不良信用记录,得25分。(3)近一年在金融机构无不良信用记录,且在农信社贷款逾期90天以内本息已结清,得20分。
(4)一年以内有不良信用记录,但贷款本息已结清,得15分。
(5)在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本息未结清,得0分。(6)首次与信用社建立信贷关系,在金融机构从未有过不良记录,得20分。
评分依据: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信用社历年贷款记录查询结论为依据,计算相应分值。
2、担保信用(得分20分)。
(1)近三年没有为他人担保贷款不良信用记录,得20
评分依据:结合信贷业务调查、专项检查以及稽核检查案件查处工作中发现的农户顶冒名、垒大户、多户贷一户用、改变借款用途等违约挪用贷款行为以及未按合同其它约定事项履约或尽义务的,应按贷款结清时间计算应得分值。未结清贷款应得分值为0分。
(二)农户综合素质(30分)。其中:
1、借款人年龄(5分)。
(1)借款人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不含)得5分;(2)借款人年龄在60周岁(含)到65周岁(含)之间,得3分。
(3)借款人年龄超过65周岁(不含),得1分。评分依据:以借款人户籍信息为依据。
2、邻里关系(2分)。
(1)邻里关系融洽,有益于生产生活,得2分;(2)邻里不融洽,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得1分。评分依据: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及遵纪守法三个指标,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小组采用《农户综合素质调查问卷》(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三)的方式,在村屯内随机抽取五户农户填表的方式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汇总抽样调查结果对此三项指标评分。
3、家庭关系(2分)。
(1)家庭和睦,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得2分;
(2)上一年收支流水账收入小于支出,得1分; 评分依据:以帮扶干部记载的收支流水账为准。第十条 依据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总分得分情况,划分农户信用等级。
(一)优秀户。得分在87分以上;
(二)良好户。得分在67分(含)—87分(含)之间;
(三)较差户。得分在67分以下。
第四章 授信管理
第十一条 依据贫困户信用等级进行贷款授信,授信实行“一次授信 三年有效 随借随还 适时调整”。在信用社资金来源许可的情况下,信用户享有贷款资金优先、贷款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等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对被评定为优秀和良好的贫困户,可根据贷款方式、授信额度与信用社签订借款合同,并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凭有效身份证件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贫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材料,随时到给予授信的信用社办理贷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责制定、解释和修改,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农户基本信息采集表
第三篇: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榆林市基本医疗保险 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定点医疗机构参与医疗保险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证参保人员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根据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陕人社发〔2011〕82号)的规定,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级管理是以定点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执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法规、履行医疗机构服务协议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考核与评估,并依据相关标准和评定结果,将定点医疗机构评定为四个等级(AAA级、AA级、A级、无等级),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卫生部门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级别(三级、二级、一级),在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医保住院结算人次超过100人次的医疗机构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定。
第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定由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其中评为A级的由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确定,由市人社局公布,报省级经办机构备案。评为AAA级和AA级的由市医保中心推荐,省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组织确认,由省级医疗保险行政部门公
布。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资格,并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等级评定。
第六条 成立榆林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等级评定组,组成人员包括:医疗保险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
第二章 评定内容与标准
第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定的内容包括就医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疗费用控制管理、目录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基础管理及社会监督七个方面。同时,充分考虑参保人员的意见,将参保人员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第八条 为了使评价工作科学、合理、规范,评价工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年终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网上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九条 建立榆林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监督评价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榆林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定标准》(以下简称《评定标准》)
(二)《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参保人员满意度调查表》。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环境改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评定标准》中的相关指标可相应调整。具体调整标准参照省级医疗保险
经办机构的调整意见,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研究确定。
第十条 评价结果实行总量控制,按照人社部确定的数量控制标准,AAA级、AA级、A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个数,原则上不超过本地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总数的2%、10%、20%。
第十一条 评价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评价分级从A级起步,A级每年评价一次。连续两次评为A级的,可参加AA级评定,连续两次评为AA级的,可参加AAA级评定。评价分级中,一次达不到A级的,应取消AA级或AAA级资格。
第三章 评定组织与程序
第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定分为申请、审核、评定、公示、公布和管理等程序。
(一)申请:市医保中心在每年10月底前,集中组织医疗机构申请参加分级评定,各定点医疗机构提交申请书、自评报告等相关材料,截止时间为每9月底前(市医保中心受理三级医院申请,县区医保中心受理二级医院申请)。
(二)审核:市、县医保中心分别受理定点医疗机构提出的分级申请材料,结合日常管理、费用结算等情况,按照政策标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集中由市医保中心组织进行评定。
(三)评定: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每年年底以前完成评定工作。严格按照《评定标准》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成立专家组进行评定,按照评定分值和规定比例确定医疗机构评定等级,并于次年1月20日前,完成上的评定上报工作。
(四)公示:每年5月底前,省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上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定结果在省级媒体、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上公示。单位和个人对公示有异议的,按规定程序进行复审。
(五)公布:每年6月初,由省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评定结果,在相关媒体上发布,同时抄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
(六)管理: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获得不同信用等级的医疗机构,实施分级管理。
第十三条 按照评定分工由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和牌匾,等级证书和牌匾规格样式由省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确定。
第十四条 各市和省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定点医疗机构评定结果后,各级经办机构应从公布之日起次月调整相应的医疗服务协议条款,简化费用审核材料和流程,调整定额结算标准和质量保证金结算标准。
第四章 分级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获得不同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动态分级管理,并按所评定级别给予相应激励措施,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参保患者医疗需求。
第十六条 AAA级定点医疗机构激励措施:
(一)以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管理为主与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
(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特色科室、重点学科的属于基本医疗范畴、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新项目、新技术给予优先审批。
(三)简化医疗保险费用审核和结算程序,缩短与医疗机构结算周期,具有优先结算权;
(四)全额支付结算费用,不预留保证金,并给予本定点机构超定额部分中心分担比例上浮10%作为奖励;
(五)可优先作为省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含转诊转院及异地安置人员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
(六)可优先作为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定点医疗机构;
(七)争取财政专项资金予以表彰奖励;
(八)连续两年被评为AAA级得定点医疗机构,第三年可做为诚信、免检单位,医疗保险服务协议自动续签一年。
第十七条 AA级定点医疗机构激励措施:
(一)以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管理为主与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
(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特色科室、重点学科的属于基本医疗范畴、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新项目、新技术给予优先审批。
(三)简化医疗保险费用审核和结算程序,缩短与医疗机构结算周期,具有优先结算权;
(四)可优先作为省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含转诊转院及异地安置人员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
(五)及时支付结算费用,不预留保证金,并给予本定点机构超
定额部分中心分担比例上浮5%作为奖励;
(六)可优先作为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定点医疗机构; 第十八条 A级定点医疗机构激励措施:
(一)以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管理为主与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
(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特色科室、重点学科的属于基本医疗范畴、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新项目、新技术给予优先审批。
(三)适当简化医疗保险费用审核与结算程序;
(四)及时支付结算费用,不预留保证金,并给予本定点机构超定额部分中心分担比例上浮2%作为奖励;
第十九条 无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措施
(一)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全年突击检查不低于4次,抽查住院患者不少于5%,抽查治疗所用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范围不低于5%,并定期不定期通报管理情况;
(二)对定点医院的新项目、新技术原则上不予审批;
(三)加强医疗保险费用审核;
(四)预留结算费用5%的服务质量保证金;
(五)定点医疗机构不得评为医疗保险先进单位;
(六)对每评审中量化考核分数处于最后5名的提出通报批评,连续两年处于倒数第一名的,来年各级经办机构均不得续签协议,间隔期不得少于一年。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已取得评审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取消所评等级,终止享受有关激励措施,并不得参加下一分级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终止医疗服务协议,并报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医院资格,在当地主要媒体上予以公示。
(一)因违反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
(二)协议履行过程中违反诚实守信原则的;
(三)考核评定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四)被举报有严重违反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或协议规定的内容,造成基金损失,经查属实的;
(五)发生三次及以上有效投诉不及时处理的。
第二十一条 已获得评审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在之后的等级评定中,一次达不到A级的,取消所评等级,终止享受相应等级的有关激励措施,收回等级牌匾和证书,同时予以公布。
第二十二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做好等级评定工作,有关人员不得擅自公布或泄露定点医疗机构评级情况。因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评级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定点医疗机构等级评定结果出现重大误差,给定点医疗机构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三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定期向社会公布获得评定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情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等内容,引导患者就医和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各级经办机构要结合等级评定工作,加强对临床
医师执行医疗保险政策的管理。在检查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等情况的同时,落实临床医师责任,对违反医保政策,违反医疗常规的临床医师提出通报批评,拒不整改者可责令定点医疗机构停止该医师向医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指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一、参评范围
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非工业重点排污单位。
二、评审的内容、形式
(一)本制度将企业的环保信用分为四个等级,分值以100分基准计算。即A级为环保信用好企业,考核分值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B级为环保信用较好企业,考核分值90-80(含80分);C级为环保信用一般企业,考核分值为80-60分;D级为环保信用差企业,考核分值为60分以下。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着重考核企业的主要环境指标,并以此确定企业的环保信用等级。等级的评定和公开是一项周期性的工作,初步拟定公开的周期为一年,每年循环一次。
(二)凡连续两年为环境保护信用A级企业,可升为AA级企业,自愿申请并经县环保局审查合格可授予“XX县环境保护友好企业”称号;连续三年为环境保护信用A级的企业即可升为AAA级企业,自愿申请并经县环保局审查合格,推荐“XX市环境保护友好企业”评选。
三、评定标准
(一)污染物排放。(10分)
其主要污染物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5分),企业环保污染处理设施、污染监测设施正常运转率达到100%(5分);其主要污染物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3分),企业环保污
染处理设施、污染监测设施正常运转率90%(3分);其主要污染物监测达到60%(1分),企业环保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监测设施正常运转率达到80%(1分);其主要污染物监测合格率低于60%,企业环保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监测设施正常运转率低于80%,不得分。
(二)环境违法行为。(20分)
无环境违法行为(20分);出现1次环境违法行为(15分);出现2 次环境违法行为(8分),出现3次环境违法行为不得分。
(三)缴纳排污费。(20分)
按时足额缴纳(20分);足额但不按时(15分)。每少缴一个百分点扣0.5分。
(四)环评、三同时执行和竣工验收情况。(10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100%,通过竣工验收(10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100%,未通过竣工验收、未造成环境污染(5分);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未通过竣工验收不得分。
(五)信访投诉。(15分)
无投诉记录(15分);每1次群众有效投诉,环保部信访扣4分、省级信访扣3分、市级信访扣2分、县级信访扣1分;发生越级访和重复的酌情加重扣分。
(六)环保机构和管理。(10分)
有专管的环保机构和专职人员(2分);有满足企业环境管理的相应制度,具体包括企业环境善年报制度、环保岗位责任制、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行为报告制度、环保档案管理制度及台帐(4分),其中缺1项管理制度和相应台帐扣1分;排污口设置规范、标志清晰(4分)。
(七)危险废物管理。(5分)
处理处置率达到100%(5分),否则不得分。
(八)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I)情况。(5分)
Ⅰ≥95%(5分);I≥90%(3分)、I≥85%(2分);I≥80%(1分)。
(九)参加环保会议与培训情况。(5分)
按时按要求参加(5分);按时参加,但未完全按要求(3分);
不参加不得分。
四、结果运用
(一)环境保护友好企业和环境保护A级信用企业可优先享受环保部门的优惠政策。可优先安排各级环保专项资金、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参加各类评先评优活动以及其它事项需出具环保守法证明的,环保部门可简化核查手续。
(二)对环境保护B级信用企业,环境部门督促改正不符合要求的指标,直至达到A级标准。违法行为严重的,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三)对环境保护C级信用企业。一是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二是适当增加环境监察(测)频次;三是严格控制扩大生产规模;四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五是一年内停止申报环保资金扶持项目;六是参加各类评先评优活动以及其它事项需出具环保守法证明的,环保部门一般不予受理;七是将评价结果通报人行、金融、工商、国土、发展计划、经贸、税务等部门,作为企业参加各种资信评定的依据之一。
(四)对环境保护D级信用企业。一是依据进行行政处罚、限期治理或责令停产;二是建议县政府取消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各类评先评优资格;三是加强监管措施,实行重点监督、挂牌督办;四是企业新扩建项目实行“企业限批”;五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跟踪报道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六是将评价结果通报人行、金融、工商、国土、发展计划、经贸、税务等部门,建议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七是2年内停止申报环保资金扶持项目。
五、评定办法和时间安排
(一)由县环保局根据企业的环境情况,确定参评企业,并汇总参评企业的相关资料,建立企业环保信用信息库。
(二)参评企业依照分级标准,向县环保信用等级管理领导小组进行申报,由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本着客观、严谨、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企业进行检查考核。
(三)由领导小组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评审,确定企业
环保信用的等级。
(四)参评企业应在每年12月底完成申报工作,并将申报表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将在次年1月份进行评审工作。
六、企业环境保护信用公开
由县领导小组将评定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报给各企业。同时在我县有关新闻媒体和惠民环境网上向社会公布。内容包括: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性质、法人代表和环保信用等级。
七、组织领导
在县环保局成立全县环境保护信用等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评审。
对于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实行黑名单制度,对相应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加强监管,列入重点监管单位,直至违法行为改正为止。同时,对新扩建项目实行限批制度。
第五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200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
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3〕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现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税务机关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搞好学习、宣传和辅导,使广大税务干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为知晓本办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操作规定,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支持和配合。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积极协调、沟通信息、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各地可以根据本办法的精神,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告总局。
税务总局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
第三条 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评定内容与标准
第四条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为:
(一)税务登记情况
1.开业登记;
2.扣缴税款登记;
3.税务变更登记;
4.登记证件使用;
5.年检和换证;
6.银行账号报告;
7.纳税认定情况(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等)。
(二)纳税申报情况
1.按期纳税申报率;
2.按期纳税申报准确率;
3.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
4.代扣代缴按期申报准确率;
5.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
(三)账簿、凭证管理情况
1.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2.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
4.税控装置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
(四)税款缴纳情况
1.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
2.欠缴税款情况;
3.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
(五)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
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前款指标累计值为100分,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内容分值进行分解细化。
第五条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按照第四条的评定内容分指标计分,设置A、B、C、D四级。
第六条 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纳税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
(一)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的;
(三)不能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四)评定期前两年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五)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第七条 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至评定日为止有新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自评定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发生,至评定日尚未清缴的),不具备评定为B级纳税人的资格。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
第八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超过60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一律定为C级:
(一)依法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二)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纳税申报率在90%以下,纳税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三)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
(四)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一年内两次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五)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
第九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一)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三)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多缴税款退回的。
第三章 激励与监控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以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十一条 对A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依法给予以下鼓励:
(一)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
(二)对税务登记证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采取即时办理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当场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四)在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的前提下,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
(五)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激励办税的服务措施。
第十二条 对B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除在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退免、税务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进行常规税收征管外,重点是加强日常涉税政策辅导、宣传等纳税服务工作,帮助其改进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依法纳税水平,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三条 对C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管理,并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列入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对象;
(三)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四)发票的供应实行收(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等办法;
(五)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和税款先比对、后抵扣;
(六)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应从严审核、审批;
(七)各地根据情况依法采取其他严格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对D级纳税人,除可采取上述C类纳税人的监管措施外,主管税务机关还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强化管理,并可实施以下措施:
(一)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二)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
第四章 评定组织与程序
第十五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其所管辖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两个评定一次。
第十六条 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以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评,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和验审,初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七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本项工作的协作,对各自初步确定的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税收征管改革后,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设置不一致的,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
第十八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各自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第十九条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分别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重大异议的,即可确定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的纳税信用等级。有异议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研究后予以确定并告知有关各方。
第二十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选择适当方式将A级纳税人的名单予以公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查询。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实施动态管理。A、B、C级纳税人发生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情形的,即降低为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三条 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评定完毕,各级税务机关不得擅自将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情况和有关评定资料向社会公布或泄露给他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均不含本数,所称“以上”、“日内”、“年内”均含本数。
第二十五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致使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由税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