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
2013壹基金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
——农村儿童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重庆Greenba 正青春队)
1.调研的背景
壹基金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秉承“全球一家人”的理念,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推动公益产业的发展。壹基金战略模式为“一个平台+三个领域”,即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儿童关怀:壹基金关注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需求,改善他们在教育、卫生和营养方面的条件,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2012年,为了推动高校社团和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灾害现状,研究灾害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培养灾害管理领域的后备力量,壹基金与济溪环境交流网携手启动“2012大学生自然灾害调研计划”。继该项调研之后,2013年,为了促进社会对农村儿童水与卫生健康现状的关注,推动高校学生参与农村水与卫生健康的调查,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水安全领域的后备力量,壹基金与济溪环境交流网络携手启动“2013大学生社会调研计划”。
据新华社电,我国“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取得巨大跨越【1】。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水利发展的高潮期。水利部部长陈雷28日介绍,过去五年,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健全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政策扶持体系,“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中央投入达到1027.7亿元。“十一五”时期,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快速发展。累计安排中央资金590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建设各类农村集中饮水工程20多万处,平均每天新增供水能力1680多万立方米,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覆盖率达58%,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2015年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2】。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妇女儿童受危害最严重。要减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正常生活,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民的迫切需要,更是农村弱势群体妇女儿童的迫切需要。
2.研究范围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农村儿童饮水安全,从教育局入手,逐步到学校,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自上而下全面了解农村儿童饮水状况。
针对教育局,我们了解内容:全县人口分布,农村基本分布的基本情况;全县中小学整体状况,以及中小学环境和饮水安全工程进展。
学校领导人:该校整体情况,学校环境,学校饮水设施等。学生:在校环境与学校饮水状况;学生本人生活习惯等。入户调查:学生所在家庭环境,饮水条件等。
3.调研主要方法
3.1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5728亩(田23074亩、土22654亩),12548户,523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09人);镇辖16个行政村(其中坝地村9个,坝地面积10800亩。沟地村7个),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场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建成三街八路,常住人口10000余人。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505万元、粮食产量1834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3.2 崇龛镇的特殊性 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每年汛期都有洪灾发生。
①.2005年8月7-10日,潼南县崇龛镇遭遇10年一遇暴雨及过境洪涝灾害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893万元。
②.2008年,受到过境洪水和强降雨影响,潼南县崇龛、太安、柏梓镇场镇和部分村社进水,初步估计有600多人被困,其中,崇龛镇通讯、道路全部中断。
③.2010年,7月16日-17日晚,潼南县和琼江上游(四川遂宁、乐阳等地)普降大到暴雨,琼江沿岸的柏梓、崇龛、太安、塘坝等乡镇受洪涝灾害较重。
④.2012年,西南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由于水势上涨过大,道路交通已被中断近10个小时。
⑤.2013年,55年来最强暴雨猛袭潼南。受其影响,崇龛、柏梓等10个乡镇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崇龛镇一度出现救援告急。
洪灾过后,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针对洪灾过境后快速净水成了较为迫切的问题。针对崇龛镇连年洪灾重地,我们希望对灾后饮水安全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同时进行相关方面的知识普及,使得洪灾后饮水难题得以缓解。
3.3 抽样
针对崇龛镇的地形,我们选择了镇中心的崇龛镇社区、薛家村,镇东南朱家村,镇交通最不便利的西南角长寿村,镇南方大屋村,镇西北方老店村作为入户调研点。其中,薛家村环绕崇龛镇社区,交通便利,村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村容良好;村中多数孩子在镇中心小学上学。朱家村离镇中心较远,靠近琼江,为原来乡合并而来,村子大而贫富差距明显,学生多在该村朱家小学上学。老店村为潼南旅游点油菜花地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村容良好;该村部分地区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未通水,饮用水以井水为主;该村学生主要在原来乡中心小学红星小学上学,该小学现有8个班(每个年级一个班加上幼儿园两个班),全校师生饮水靠一口机井,有教室有定期矿泉水供应。大屋村崇龛镇通往柏梓镇的主干道上,贫富差距有些悬殊,该村唯一一小学——摇篮学校为以不完全小学,仅有4个班(1、3、5年级与2、4、6年级交替);学校饮水为来自于机井的开水。长寿村位于崇龛镇西南方,村里尚未通公路,没有垃圾池等公共卫生设施,甚至连每家一口机井都不能满足;村内唯一一所小学长寿村小学,接纳了来自周围四个村的学生,学校饮水为一新修机井,学生直接喝生水,且水源离厕所距离十米不到,条件十分辛苦。
针对各个村情况,我们从大屋村、老店村、长寿村各抽取一定比例居民入户调研(大屋村7户,老店村8户,长寿村5户),儿童问卷则选取随机进行,最后选取目标学校(红星小学、摇篮学校、长寿村小学、镇中心小学、朱家小学)的学生作为有效问卷。
4.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共完成了针对教育局的调研问卷,4份社区问卷、5份学校问卷、28份入户问卷、60份儿童问卷,以及我们自行设计的课题问卷——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垃圾分类及处理、儿童基础教育、儿童性格培养方面的问卷共110份。在完成问卷的同时我们还从当地干部和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很多与潼南洪灾相关的感人故事,并有相关图片以及视频信息作为辅助资料。
4.1 调研图图图片展
寻访潼南县团委与县教育局
调研前的筹划以及红星小学走访
洪水冲淡了被污染的琼江 洪灾后崇龛街道的垃圾
洪灾最高没至二楼,留下斑斑痕迹
入户调研
长寿村小学教室 摇篮学校教室
红星小学教室饮水设施 崇龛小学洗手设施及宣传标语
红星小学损坏的洗手设施 朱家小学洗手设施
红星小学一角的垃圾 崇龛小学垃圾池
摇篮小学厕所 朱家小学厕所
长寿村小学厕所 红星小学厕所
农家的厨房厕所以及水缸
4.2 你不知道的故事
4.2.1 稚嫩挑水工
潼南县崇龛镇在没有进行规模性“每家一口井”工程之前,乡亲们要喝水都要到很远的井或者江河挑水,很多村民家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孩子们都会帮着老人挑水,稚嫩的肩膀,还是长身体的年龄,就已经挑起了家庭的一份重担。
4.2.2 洪灾故事 潼南县崇龛镇在6.30爆发洪灾时,县医院中正有十几个生病的孩子住院,洪水来势凶猛,将孩子们困在医院没有任何食物来源,镇干部组织着群众划船给孩子们送干粮,一整天下来自己都未进食未休息。
630洪水袭来,潼南县崇龛镇受灾严重,镇上名为千禧楼的农家乐成为灾民避难所,先后住了800多人。受灾的那几天,5层楼的千禧楼虽然都是人,却看不到老板的身影,打听才得知,老板黄兴全顾不上自家损失,冒雨正在帮别处抢险。
5.结果分析
5.1 崇龛镇学校现状
5.1.1 崇龛镇小学校
崇龛镇小学校位于镇中心,位于镇的行政中心,是整个镇教育的根基所在,因此能够得到全镇最好的投入与支持。学校共6个年级,18个班,学生1300人,教师72人,是同类学校中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校内有食堂,升旗台,篮球场,独立旱厕,洗手台,垃圾池,多处宣传栏以及垃圾桶,基础设施较为齐全。该校通自来水,用水方便,宽敞的洗手台以及垃圾池垃圾桶为学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在校期间饮用学校提供的桶装水为主,少数学生自己买水。唯一不便的是,学校仅有一所独立厕所,男女各11个蹲坑,对于1300人(加上幼儿园学生2000多)的庞大需求是远不够的,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在问卷中反应学校上厕所太拥挤不方便,且厕所卫生条件有些欠佳。5.1.2 崇龛镇红星小学校
崇龛镇红星小学校为原红星乡中心小学,位于现老店村,柏崇路边上,交通便利。红星小学为完全小学,共6个年级,连同幼儿园共8个班,共有学生232名,教职工8人。学校设有食堂,独立厕所,垃圾堆(非正式),全校靠一口机井供应水源,其中垃圾池相距水源约400米,厕所相距水源200米左右。该校厕所有旱厕,男女各10个蹲坑,厕所外设有洗手台,但已经坏掉,操场一角有可以使用的水龙头。学生在校饮用学校提供的桶装水,并在教室为学生提供脸盆和毛巾洗手用。
5.1.3 崇龛镇大屋村摇篮学校
摇篮学校位于崇龛镇大屋村,于柏龛公路旁,但该校为不完全小学。该校共有幼儿园,一、三、五(与二、四、六交叉)四个年级,共82名学生,7名教职工。学校内有一口机井,学生平时饮用开水;学校另有旱厕一所,在水源的另一端,相距200米左右。学校较小,校内不曾见有相关宣传栏。
5.1.4 崇龛镇长寿村以及长寿村小学
长寿村小学位于长寿村,全镇交通最为不便利的村落之一。从崇龛镇中心并没有通往该村的公路,要到长寿村以及周围村庄只能靠狭窄的土路。村内不曾有公共垃圾池、机井等公共设施,村民只有靠自家打的敞井提供水源,垃圾只能堆在自家院子靠焚烧处理,目前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通公路、修垃圾池以及有一天能喝上自来水。
长寿村小学是长寿村以及周围几个大村中唯一一所完全小学,该校有幼儿园到六年级6个班,共240多名学生,7名教职工。学校内有一所独立旱厕,男女各十一个蹲坑,厕所外并没有任何洗手设施。旁边是学校新修的一口机井,两者相距仅10米左右;在学校未有这口机井之前学校靠一口敞井供水,常有学生围在井边直接打水饮用。现在学校内有独立食堂,却没有专门的炊事员为学生烧开水和煮饭,学生只能饮用生水或者自己带水到学校,多数学生回家吃饭。
5.2 崇龛镇现状
崇龛镇地形呈辐射状,由崇姚公路、柏龛路和双崇公路以及恩威路十字交叉汇聚在崇龛镇社区。镇辖16个行政村(其中坝地村9个,坝地面积10800亩。沟地村7个),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场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建成三街八路,常住人口10000余人。镇内延公路而坐落的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而即使大村落,贫富差距十分大。除崇龛镇社区之外的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驻人口中留守老人和儿童占大部分。
镇上除社区完全靠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外,社区周围村落主要靠自来水和井水并用,距离再远些但交通方便的大村落部分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未能通水;较为偏远的村(如长寿村、桥沟村等)则全靠井水供应,甚至超半数的井为敞井,水硬度较大,且有轻微异味。几乎所有村民都是将水抽至自家水缸,每天或者隔天换一次水,并清洗水缸,自己都是自行烧开水饮用,部分家庭会购买矿泉水储存家中。根据家庭条件不同,家中的厨房与厕所环境相当不同,条件较好的家庭会修建水冲厕所,以生活废水冲厕;家庭较差的家庭厕所则与猪圈相比邻,所有排泄物一并进入化粪池。
6.结论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展还不健全,供水设施覆盖面积较小,水质监测工作开展还不到位,农村饮水安全意识还未普及。
崇龛镇的自来水管道仅覆盖了部分交通便利的村落,很多管道铺设工作还仅在建,通水率不高;在偏远地区,集中式供水工程严重不足。全镇90%的地方以饮用地下水源的机井水和自然的敞井水为主,由于农村饮水安全意识不足,饮用水几乎未经过过滤以及消毒处理。据崇龛镇部分村民反应,崇龛镇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补给源——琼江由于上游养殖场和畜牧业加工厂的存在而污染严重,水质更为堪忧,当地村民不少在40-60岁之间罹患癌症而死亡。
7.关于崇龛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议
要改善崇龛镇甚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我们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
【3】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有如下建议:
(1)防治结合,保护水源。应该呼吁政府及相关环境部门对已污染的琼江水进行治理,并严格管理防止其再次受到污染。与此同时,应该倡导沿江居民一起对琼江进行保护与治理。
(2)加快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在已有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的步伐,并加紧落实集中供水的工作;在偏远地区,先改善当地饮水现状,新建机井等,适时建立集中供水设施。
(3)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意识,普及相关饮水安全知识。联合各村村委会以及当地农村学校对广大农村居民进行农村饮水安全进行宣传以及知识的普及,倡导从孩子抓起,从小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参考文献
[1]姚润丰、李松,我国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目标[N],新华社,2010.4.26 [2]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新华网,2012.3.21 [3]赵乐诗,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任务,中国水利[J],2005.19(21)
第二篇:2013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甘肃
大 学 生 社 会 调 研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调查
调研团队:甘肃社工驿站
主 办 方:壹基金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技术支持:中国疾控中心改水中心
资助单位:中国可口可乐公司
目 录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崆峒区西阳回族乡为例........2 甘肃社工驿站团队.................................................................................2
一、研究背景.........................................................................................2
二、调研地点的选择..............................................................................2
(一)乡情简介...............................................................................2
(二)供水设施状况........................................................................3
三、调研的主要方法..............................................................................4
四、研究的主要结果..............................................................................4
(一)学校水与环境的研究结果....................................................4
(二)学生调查结果........................................................................5
(三)住户调查结果........................................................................6
五、研究的主要发现..............................................................................7
(一)农村饮用水水量缺乏,取水难............................................7
(二)污染源过近............................................................................8
(三)缺乏基本卫生设施................................................................8
(四)村民自身意识........................................................................9
(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与农户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匮乏.............................9
(六)增加对儿童的重视................................................................9
六、下一步计划.....................................................................................9
七、总结...............................................................................................10 农村水安全与卫生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崆峒区西阳回族乡
为例
甘肃社工驿站团队
一、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已经不再是远离污染的世外桃源,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日渐突显,通过饮用污染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严重地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 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6300 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0 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 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 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血吸虫疫区约1100 多万人饮水不安全。我国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口的17%,处于不安全饮水状态的儿童估算约有5000多万,同时农村社区儿童卫生习惯较差,容易导致疾病,影响儿童的身体正常发育。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是维护农民的健康诉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调研地点的选择
我们本次调研选择的地点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在这里我们挑选了三个村字和三个学校,分别为尹山村、中营村、罗沟村和尹山小学、中营小学、罗沟小学。
(一)乡情简介
西阳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干旱山区,全乡总面积约8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2644户13164口人,总耕地面积58646亩。全乡地形走势为西高东低,海拨在1556——1742米之间,泾河一级支流大芦河、小芦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乡分成三道梁,形成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位置偏僻、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是西阳乡的基本乡情。六通情况,通电的村13个,通邮的村2个,通电话的村13个,通公路的村13个,通自来水的村8个;经济指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185.8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505.40万亩,粮食总产量9109.75吨;财政总收人指标,200.5万元,财政支出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623.20元;文教卫生,学校总数13所,在校学生总数2035 人,教师总数93人;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2人,病床9张。
(二)供水设施状况
西阳回族乡位于崆峒区北部干旱山区,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据有关部门了解,为有效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近年来,当地乡政府通过实施泾水北调工程并争取社会捐资项目,解决了全乡8000多人的饮水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有高梁、中营、上马等村近5000人安全饮水还没有解决。2011年,西阳回族乡党委、政府在区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1.9万元,在高梁、中营、清明、西阳等4村9社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这项工程共打成204米深水机井1眼,修建50立方米蓄水池1座,供水房9个,自来水入户45户。饮水工程建成后,基本解决了上述4村9社2400多人和1500多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
但是我们调查小组发现发现,官方数据并不准确。目前,仍然饮用水的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村子仍然无法通自来水甚至没有井水。
三、调研的主要方法
1.选点:调研小组专门选取了三个村子,罗沟村、尹山村、中营村,分别代表了在夕阳回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好、中、差水平。
2.抽样:本次共调研访问三个村子和三所学校,每村分别随机抽取10户住户,每所学校分别抽取20名小学生(三到五年级)进行问卷调查。
3.过程:原计划调查小组每天对一个村子进行调查,小组分为两个小队,第一小队进行入户走访,第二小队在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帮助下,集合小学生,同时开展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校水与环境的调查。
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做完第一天的调研访问后,发现时间还早,但是有做不完第二所学校和第二个村子,所以我们当晚讨论决定,第二天对分组进行变化,就是对第二天的活动重新分组,每一组都有当天做过学生问卷和入户问卷的队员,第二天分成两队直接去两个村子和两所学校,同时开展调研活动,这样来就节省了一天的时间。
四、研究的主要结果
(一)学校水与环境的研究结果
1、基本情况:罗沟村、尹山村、中营村每村只有一所学校,均为村小学,分别有学生107人、136人、133人,教职工人数分别为5人、6人、6人。三所学校都没有餐厅、洗漱间、洗澡间、锅炉房、学生宿舍等,三所学校都有一间为老师和学生做饭的厨房。
学校供水方面:罗沟小学是打井或者从外运水(干旱、水井无水时)。在校教职工饮水,学校不为学生提供饮水,也不提供洗手使用的水龙头等。供水不能满足师生需要,去年缺水天数在30以上。罗沟小学的校长反映,本校存在的供水 4 问题是水量少,运水路途远,水质差,水龙头太少,改善方式是接自来水。尹山小学也是将井水抽出使用,学校和附近的几家村户共用水,他们把水井里的水抽到较高的地方,然后以自来水管道接到学校和村民家里使用。平时供水不能满足学校师生的需要,主要原因是水量不足,去年缺水的天数超过30天。供水的用途主要是食堂用水和教职工饮水。学校仅为几名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提供500ml饮用的开水,为在校学生提供洗手用的脸盆,但是学生很少洗手。尹山小学的校长反映,本校供水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学校距离供水地有3里左右,取水极不方便;另一方面学校供水未经过任何消毒处理,教职工和学生饮用存在安全隐患。他认为改善学校供水的方式是打井,并且是至少50-70米的深井。
中营小学是由教师和学生每日两次抬泉水来维持用水。供水不能满足师生需要,去年缺水天数在30以上。中营小学校长认为供水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营村在西阳乡的地理位置偏僻,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曾通过自来水,但是冬季自来水管冻裂后,维修困难,所以自来水供水中断。此外,学生抬水需要经过一条河,但这条河附近范围内没有桥,每到下雨或汛期,河水水位升高,水流变湍急,学生便无法抬水。供水的主要用途为食堂用水,学校不提供学生饮用水及学生洗手的水龙头等。改善的方式为院内大井,接水龙头,或者从北山接自来水管。
2.学校环境卫生情况:三所小学的卫生状况都相近,总体卫生较为干净。独立厕所2-3处,均为旱厕,厕所卫生状况都较脏,臭味很浓。学校垃圾收集设施为垃圾仓(即在操场或厕所附近,用砖块围起一个仓,垃圾倒满后,由专人将垃圾运走。)学校的主要路面都为土路,围墙都为土墙。各校长反映环境卫生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垃圾不能及时处理而垃圾仓太小,每天打扫厕所不方便。
疾病:在对各校校长及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三个学校的学生最常见的疾病都为流感、腮腺炎,去年因病缺课的学生大约20人左右。
(二)学生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我们调查了三所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的60名学生,每所小学二十名,年龄在9-16岁之间
2、学生的饮水习惯:15%的学生上学期间不喝水,其余85%喝从家里带来的水,而学校并不专门供应饮用水。有32%的在校生喝生水,23%的学生在家喝生水。
3、卫生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上厕所方便。2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厕所干净,而72%的学生任务不干净甚至非常脏。所有学生中22%的学生便后不洗手,48%的学生偶尔洗手偶尔不洗,其余30%的学生洗手。
(三)住户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由于西阳回族乡是一个纯回族的乡镇,我们调查的30户住户也全部都是回民,文化程度基本在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口数在3到12人之间,每户5人或6人的居多。87%的家庭里都有学生,每户供养的学生人数大多在1到4人之间。收入来源基本为种植和养殖。90%以上的被调查者经济水平为中等偏下至贫困。
2、用水情况:除尹山村两户人用水为自来水之外,其余住户都为井水或河水。每月用水量3-10吨不等,水费0-20元不等(这里的水费并不是自来水水费,而是从井中抽水时的电费),取水距离0—1000米不等,40%的住户取水距离在300米以上。每日取水次数大多集中在1—3次。用水途径前三位主要为烧饭、生活用水和养殖畜牧用水。67%用户在基本满意用水情况,33%的住户不满意,其中不满意的原因有水量少、取水远、水质差等。
3、卫生习惯:86%的住户家中有储水器并且加盖经常清洗,100%的用户从不对饮用水消毒。20%的用户有喝生水的习惯,其余80%喝开水。14%的住户会在清洗万块后用抹布擦一擦,86%的不会。几乎所有用户在生吃瓜果蔬菜时都会清洗,在饭前便后会洗手,但57%的住户洗手时不用肥皂。在夏季,63%的家庭每周至少洗一次澡,27%的家庭每天都洗澡,16%的住户每月只洗1-3次。87%的家庭认为做饭前、吃饭前应该洗手,67%的家庭认为干活后应该洗手,80%家庭认为便后应该洗手。67%的家庭将垃圾随意堆放,10%的家庭将垃圾烧炕、施地,其余家庭 将垃圾倒入沟中。
4、疾病情况:30%的家庭认为洗手可以预防腹泻,20%家庭的认为洗手可以预防痢疾和甲肝,100%的家庭认为洗手不能预防艾滋病,99%的人认为洗手不能预防蛔虫病,此外,有67%的家庭不知道洗手能预防什么病。43%的家庭中近3个月内有家庭成员有过腹泻,以中营村最为严重,在中营村80%的家庭都有腹泻的现象,并且每户有1-5人腹泻的情况,腹泻次数在2-10次,腹泻原因被反映为水质差。47%的家庭中有家庭成员患过病,年龄在13-73岁之间,主要集中在30—65之间,在患病人群中胃病占37.5%。
5、卫生设施:97%的家庭为旱厕,另有3%的家庭无厕所。经调查小组观察后发现,40%的厕所卫生状况为一般,其余6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80%的家庭庭院环境卫生为干净或一般,2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60%的家庭厨房卫生干净或一般,40%为较差或非常脏乱。
五、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农村饮用水水量缺乏,取水难
据了解,西阳乡在在北山与南山均有饮水工程,通过深水机井,埋地下管道向周边村落供水。然而西阳乡本身道路复杂,地形不便,导致有相当一部分村子和居民无法享受饮水工程的便利,中营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而一些自己打井的居民,需要打超过30米的深井才有可能打到水,这样的深井花费大约在8000-10000左右,而一些农民的年收入不足2000,无法负担打井的费用。水源地水质差,无论是饮水工程,还是自家打井或是抬山泉水,皆为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饮水多为自取水都未经过消毒,村民烧开饮用甚至喝生水。有些人反映水中有咸涩、悬浮物、浑浊等情况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农村的水质有了一定的变化。而村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感上,对于水中可能残留的农药、重金属、高温无法杀除的细菌几乎没有认识。甚至在中营村,村民直接担河水喝,而据村民说,河水常年氟含量超标,河水上游有一面粉加工,废物全排放于河水 7 中,导致河水重金属等严重超标。此外,河流沿岸农田在生产期投放大量的化肥、农药,在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被带入河流中,造成河流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升高,造成河水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严重污染水源。村中成年人患有大脖子病、肠胃病、关节肿大、牙齿脱落等。
(二)污染源过近
有的农民随意设取水点打手压机井,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无井裙、井台、井盖等),周边环境较差,有的与厕所、禽畜圈舍、垃圾堆较近,没有超出渗透范围,渗漏严重,机井水因此而受到污染。根据地表渗透的特点,在农村地区,水井应与垃圾源或者其他污染源的距离至少应该30米以上,这样水井才不会污染。也就是说,我们农村地区的垃圾坑和厕所,几乎大部分不符合条件。下面这一张简图,显示了典型的农村居住方式,我们看到:在农村很难有条件满足至少30米的要求。很容易出现如肠道传染病等
(三)缺乏基本卫生设施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提供的资金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也难以提供足够的配套资金,因此农村公厕一直没有建成。以及村道路没有规划必要的生活拉 圾堆放点,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普遍较差,随意倒放拉圾,造成拉圾满天飞的情景
(四)村民自身意识
在饮用水方面,有些村屯农民改水的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有水喝就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进不进行供水改造无所谓。甚至有的农民觉得花钱改水没必要,吃自来水还要交水费;在环境卫生方面,众多农民环保意识差,不懂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对农村“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生活垃圾只要倒入“沟里”就可以了;在生活卫生方面也缺乏相关知识,存在很多吃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洗碗后再用抹布抹一遍等行为。
(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与农户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匮乏
中营村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当地卫生防控中心的唯一行动就是派发碘盐。当地小学生长患有腮腺炎等疾病,并没有有效的隔离处理,小学生继续上课,更是传染给了其他同学。而村落里治病的“村医”只有一名,并且学历只有大专,专业技能并不过硬。此外,村民没有获得卫生知识的途径,换句话说,是当地卫生服务体系行动上的缺失。
(六)增加对儿童的重视
调查小组所调查的三所小学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饮水难得问题,孩子们甚至无法在学校饮水。对孩子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他们的卫生安全知识还太过薄弱,并没有系统的卫生知识的教授,而是由村医来讲一讲。学校基础设施差,从水井、卫生间、垃圾仓、操场、土墙,一系列简易的设施无不存在卫生隐患和安全隐患,艰苦的条件同时也遏制了孩子们学习的乐趣。
六、下一步计划
(一)扩大集中式供水规模,确保用水困难户能喝上放心水
(二)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三)逐步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
(四)加强群众、学生对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培养村民安全用水意识
(五)尽快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所 加快污水无害化处理进程。
(六)尽快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搭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多元融资平台
七、总结
农村水安全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达到让农民喝上干净水的目标,我们应以改善农村饮水背景因素、实现饮水安全为指导,以提高农村饮水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第三篇: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关情况的调研报
告
7月底,市政协副主席xx带领提案委员会和经济企业界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视察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石梁、汊涧、釜山等地自来水厂和自来水管道铺设施工现场以及釜山水库备用水源地,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水利局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情况的介绍。在实地察看、听取通报的基础上,与会委员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之前,我市农户供水以分散式为主,普遍存在苦咸水、水质污染严重、供水量不足等问题,根据XX年普查结果,全市农村不安全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80%。自XX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到XX年底,全市共完成各类供水工程81处,其中:新建地表水厂6处、机井集中供水工程27处、管网延伸工程计48处;新增供水能力3.9万m3/d,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1.65万人,完成总投资1.78亿元。
XX年,是“十二五”期间全国基本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关键一年。本,我市计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8.16万,涉及7个镇、32个行政村、449个自然村及集中居民点;计划新建管网延伸工程6处14个供水片,投资4080万元。目前,6处管网延伸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总工程量的80%,基本达到省、xx市的序时进度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缺乏合理规划。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期是以上级每年计划解决的不安全饮水人口为依据,各镇街大多是通过集镇小型水厂,实施管道延伸,完成下达任务。目前,全市农村共有水厂58个且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致使工程设计与实际运行效果相差很大。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原先实施的工程,很难与新一轮规划相衔接。
2、饮水安全难以保障。农村及集镇的大小水厂主要由个人承包或买断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低,不同程度存在水质不达标、水压低、水量小和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水质检测不够规范,虽有自检设备,但检测能力有限,且没能全部按要求使用。安全生产漏洞大,一些水厂厂区、生活区没按标准隔离,有的甚至没有围墙。水源水质存在隐患,大部分饮用水源为地表水,水源地附近的农业、工业污染也不同程度存在,影响饮用水源质量。同时,县市级水质监测中心没有成立,水质监测缺乏常态化。
3、工程运行投入不足。目前,依靠收取水费能正常运 转的水厂仅有几家,且主要是依靠企业用水弥补。其他大多数水厂,由于入户率低、售水量少,基本处于亏损状况。一些水厂能勉强维持运营,主要依托收取的新增入户材料费,但随着工程延续,新增入户不断减少,这些水厂终将难以为继。
4、水质监管主体不明。目前,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住建部门负责农村水厂的规划与日常监管,环保部门负责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源监测,卫生部门负责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检测,价格部门负责制定管网配套费和水费价格指导政策,而入户安装和管理则由乡镇人民政府与水厂共同负责。这些部门和镇街政府看似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遇事容易推诿扯皮,水质监管常态化机制难以形成。
三、意见和建议
市委、市政府已将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全市“十大工程”项目,提出力争到XX年底,实现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工作难度较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工程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好各相关部门;镇街也要 成立相应领导组织,做好行政区域内农户安全饮水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针对农村饮水入户率低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2、科学规划,分类实施。要根据我市水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和各镇街实际,做好规划。依据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分类分批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建议全面整合水利资源,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农村现有自来水厂进行整合,可采取由政府按市场价收购或统一并入管网作为供水网点保留使用的方式。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依托城镇管网向农村幅射,逐步形成集中连片供水体系,尽可能实现农村饮水与城市同网、同质、同价。
3、多措并举,保护水源。建议各镇要将大中型水库作为水源地。对作为水源地的水库,要建设铁丝网、监控探头等保护设施,安排专人看护。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保护水源水质制度;对工业相对集中地区的供水要考虑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染水源的畜禽养殖要重点整治;要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把好水库水面集中开发准入关。加强水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对造成危害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卫生防疫部门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饮用水质的日常监管,定时公布水质数据。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不乱倒垃圾、不随 便处理人畜粪便。
4、多元筹资、加大投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公益事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尤其对大型饮水工程,要多方争取国家、省市惠农政策和资金。各镇街可以通过土地出让等形式,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予以支持。要尽可能降低门槛,在征地、青苗补偿、入户费、管网对接、电费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做好工程建设的后续投入。
5、明确主体,强化监管。要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市政府成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主要负责编制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计划,制定供水管理制度,研究相关发展政策,引进推广成功经验,总结推行适合xx实际的发展模式。协调水利、农业、环保、住建、发改、卫生防疫等部门,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和日常管理。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脱贫攻坚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保障”的一项重要保障内容。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尤其是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情况,解决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助力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XX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于6月16-17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XX镇、XX乡、市水利局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情况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工作情况汇报。通过深入调研,详细了解我市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及做法、成效
(一)精心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2016年以来,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XX市和XX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脱贫摘帽“有安全饮水”目标任务,按照2019年底前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要求,以贫困村、边境村、贫困户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克难攻坚,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符合民意,深得民心。截止2019年12月底,全市农村人口14.491万户60.52万人,已通过打井、建水柜、引山泉水、自来水等方式全部解决饮水问题,同时通过国扶系统对所有贫困人口达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出现的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数据及时核实处理,目前我市饮水安全已全部达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
(二)加大资金投入,全市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部达标
2016-2020年,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累计投入中央、自治区、市级资金共17689.13万元,实施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67处、家庭水柜73个,总受益人口199551人,全市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均达到“有安全饮水”要求,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72%,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成效显著。
(三)加强工程建后管理指导工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发挥效益
为加强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2020年3月,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责任单位、管理职责以及工程运行管理、水源和水质管理、供水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职责,为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积极开展饮水安全专项技术培训工作,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农民群众安全饮水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农户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群众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看成是政府独家承办的公益事业,认为实施饮水工程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劳、投资等建设、维护、管理、运营等问题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收取水费、管理费抱有情绪,舍不得花“钱”用水。(二)农村饮水不安全面广,涉及人口多,建设条件恶劣、资金短缺,项目实施难度大。
一是因我市处于喀斯特地貌,水源严重短缺,无专项资金寻找水源(比如钻探打井、二级甚至三级抽水情况,造成电费、管理费成本增加,也增加群众负担);部分村屯(比如壬庄乡龙井村马德屯、XX镇大金村浓金屯,地州镇古文村弄国所、弄金管等屯)多次报告要求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因辖区及附近均无水源,仅能建水柜等靠天集雨饮用,达不到群众期望要求目标,群众满意度不高。二是打井成功率低,但群众诉求大。三是部分村屯无水源(比如壬庄乡龙井村扣律屯等),需借助其他村屯水源,从而导致水源纠纷,多次协商仍未能解决,影响饮水工程实施进度。四是规划新建的项目涉及范围广、自然条件差,工程造价高,属“硬骨头“工程,同时由于XX市地方财力有限,地方财政配套及受益群众自筹资金难以到位,项目实施难度相当大。(三)工程涉及征地补偿费协商难以达成,影响工程实施。
一些工程在进行泵房、水池、管理房等建设和管路安装时需征用土地,但由于人饮工程为民办事项目,无征地费,补偿协商用工作常常和群众难于达成一致,延误了工程开工时间,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四)建后管理普遍缺乏管理人员,责任不清,导致工程不能长期发挥效益。
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移交受益村屯,及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监管,由村屯集体所有,成立用水小组管理经营权。由于工程机电设备以及管路设备运行维护均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因部分乡镇人民政府监管不到位,而村屯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知识,供水水质得不到保障;有的工程机电设备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设备损坏,加大了工程运行成本,致使工程长期负债运行,甚至因不能发挥效益而停产。一些工程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没有收取电费、管理费、维护费,导致因工程机电设备或管路损坏而无法运行,而工程一旦无法运行,群众就会要求政府解决或重新申报项目,无形增加政府的负担。三、工作意见、建议
(一)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方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坚持高质量发展、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的重大举措,对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改善农村人口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加强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补齐农村饮水基础设施短板,完善供水设施条件,全面解决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提升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改善农村人口生活条件。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精心组织实施,对今年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加快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对标对表,全力打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攻坚战,圆满完成我市“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对有条件的村屯进行集中供水,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有效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早谋划,科学制定我市“十四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编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为下一个五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护,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市人民政府和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五部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XX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增强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意识,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协同开展工作,为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乡(镇)人民政府作为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使用、维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运行保障负总责,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对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的监管,督促受益村屯建立健全饮水工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正常运行,长久发挥效益。受益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和供水单位要加强对供水水源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对水源工程设施定期观测、维修养护并建档登记,确保水源设施正常运行。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列入绩效考核范围,确保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到位。
(三)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饮水工程“三分在建设、七分在监管”。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长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饮水项目正常运行。
1、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乡(镇)人民政府作为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本辖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的监督指导,督促受益村屯明确工程管护职责,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确保饮水工程有人员管理,有规章制度约束,有管理维护经费,保证饮水项目正常运行。
2、加大对饮水工程建筑物、输水管道的保护。受益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村要对所辖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筑物和输水管道划定保护范围,设置明显标志,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饮水工程周边设立护栏和警示牌,避免事故发生。
3、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制度。乡(镇)人民政府要依据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
4、全面落实供水水费收缴制度,实行计量收费。实践证明,对饮水受益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实行有偿用水,是提高群众节约用水、确保饮水工程有人员管理、有管理维护经费的重要保障,要督促受益村屯安装水表,实行一户一表收取水费制度,努力实现所有饮水工程都安装水表、收取水费全覆盖。同时,督促受益村屯建立工程运行管理台帐,记录工程运行维修支出、水费收取、电缆支出等收支明细台帐,并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管理和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5、落实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维护经费。将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供水工程运行维修和养护,用于补贴五保户、特困户水费和各类供水管理单位的人员培训、考核、奖惩和新技术推广等。
6、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加强技术指导,不断提高供水单位及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建议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示范点,定期组织本乡(镇)业务人员进行管护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管护水平。
(四)加大饮水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自觉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
积极通过广播电视、微信、视频、发放宣传单、科普、文化下乡等形式,积极宣读国家有关农村饮用水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知识,提高农民节约用水、有偿用水的意识,让农民明白安全饮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要引导群众懂得饮水安全工作单靠政府包不了,依靠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干得好的道理,进一步增强农户群众的主动参与管护意识,保障农村饮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效益显著发挥。
第五篇:四川省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四川省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四川省通江县是温家宝总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联系点,总理在2005年4月视察该县时,作了“要想办法解决老区人民„四难‟(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的指示。为落实总理指示,加强指导,支持通江县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司于2006年6月20-23日组成调研组,由李代鑫司长带队,赴通江县开展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巴中市以及通江县、巴州区、平昌县等有关市、县(区)的农村水利工作汇报,就如何做好农村饮水工作与省、市、县有关领导交换了意见;并深入乡镇、村组,考察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调查当地的饮水不安全情况,与干部、村民代表座谈,探讨尽快解决通江饮水安全问题的办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通江县基本县情和农村饮水现状
1、基本情况
财政困难、贫困人口多。通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秦巴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3254万元,1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700元,还有14.6万绝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
降雨不均,干旱严重。该县属亚热带秦巴区湿润季风气候 1 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1174.8mm。但受盆缘山区地形影响,降水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干旱频繁。历史记载,该县经常发生严重大旱。建国后,1959年~2003年的45年间,全县共有39年发生70次旱灾,其中有20年同时发生夏伏旱。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长期受困。
2、近年来实施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几年,通江县开展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截止2004年底,通江县已投入各类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资金6000万元,共建成饮水工程1.86万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19处,人工井1.32万处,累计解决了27.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十五”期间共完成投资920万元,解决了2.8万人饮水难。人饮解困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该县民胜镇红星村,2005年兴建了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村内又陆续开展了改厨、改厕、改路等工作,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在现场看到,农家院堂整洁、厨厕洁净,自来水、沼气等生活设施齐备,有的甚至已用上热水器、洗衣机。由于有了水源保障,村民还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花和水果,促进了农民增收。对此村民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誉。
3、通江县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凸显
通江县尽管近年来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大部分 农村居民的饮水困难,但是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原因:一是该县地理条件属喀斯特地貌,降雨存不住,导致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干坡、旱梁上的大部分农户,取水十分困难。如涪阳镇聂家坝村,辖5个合作社,其中分布于河谷的2个合作社已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基本解决了问题;其余3个合作社均居于山腰,农民常年靠雨水或挑水为生。由于山高路远,一天只能挑两担水,一遇干旱,更是苦不堪言。二是石油勘探等造成水体污染,加剧了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据统计,目前该县72个乡镇中已有63个乡镇近7万人饮用水受到污染。如陈河乡母家梁村,由于上游一眼3000米深的石油钻探井导致有毒物外泄污染水体,造成周边大面积地表和地下水均无法饮用,经专家预测,影响至少达60年。周围老百姓对此怨声颇高。三是由于地下水水质不达标或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造成饮水不安全。
根据《通江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目前该县共有29.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农村总人口的40%,其中饮用水氟超标1.45万人、饮用苦咸水1.46万人、饮用污染水6.9万人、饮用水存在细菌学指标超标、铁锰超标等其他水质超标问题2万人,饮用水用水方便程度或水源水量、保证率不达标有1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当地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
二、通江县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思路
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已将通江县农村饮水问题列入优先解决范畴,决定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对该县予以重点倾斜,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该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省农水局下派了一位供水处副处长到通江任副县长,并派一名工程师常驻通江,协助当地开展农村饮水工作。巴中市水利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赖桢俊任组长的帮扶通江县解决农村“饮水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通江县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思路:
1、加强领导,组建机构。通江县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并以县水利局为主,成立了饮水安全项目工作执行组负责项目的前期和建设管理工作。
2、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通江县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报告》,规划2005~2007年,投资8083.77万元,解决29.5万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采取工程措施解决20.6万人,采取非工程措施解决8.9万人。2005年,四川省将通江县列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投入重点,共投入资金1595.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053万元,解决7.3 万人的饮水问题。初步考虑在今明两年基本解决通江县农村居民“饮水难”问题。目前,该县已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分类制定了解决方案。对于居住集中的平坝地区,优先考虑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或城镇自来水扩网工程;对于水源良好的山村,以村或社为单位建设独立的供水系统;地下水富集的地区,采取打机井等方式解决;有条件地方供水到户,对于工程投资较大、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地区,先供水到村,设立公共给水点用以解决吃水问题。
3、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尽快提高农村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该县将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目前已举办了三期业务培训会,请中央和省有关专家授课,培训人员达600人;收集各地较好的设计方案,编制了《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定型图集》,供各乡镇推广、应用。
4、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强化工程建设和管理。通江县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成功的管理模式,落实管理主体,理顺管理体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已组织了乡镇长、村书记200余人分两批赴仪陇县考察学习。该县下一步将全面推行工程“六制”等成功经验,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实施质量。借鉴仪陇经验,通江县提出了“户建自管、联建共管、专人专管、企业 统管”的管理模式:对单户工程等实行农户自建、自用、自管;对联户工程由受益农户自主协商,轮流共管;对单村供水工程,则组建用水户协会,由协会聘请能人实行专人管理;对乡镇供水工程由县成立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
三、几点体会和建议
1、应该优先解决革命老区的农村饮水问题。
在调研期间,我们还参观了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遗址、红军将帅碑林,拜谒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通过参观考察,我们对通江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1932年,红四方面军以通江为中心建立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全县23万人就有5万参加了红军、5万人参加了地方革命武装和支前组织,其中3000多人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时参加红军革命的通江儿女仅存4000人。
和许多老区一样,通江县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受自然条件限制有些地方还很困难,我们有责任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克服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优先解决革命老区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饮水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和爱护,而且是对革命先烈的回报,还能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时,要继续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给予倾斜,重点支持。
2、做好饮水安全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毗邻的仪陇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之所以能提前一年高质量地完成了26万人的饮水解困任务,关键在于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议通江县学习和推广仪陇的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领导,政府一把手亲自抓,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配合,并建立干部包村包户帮扶制度,落实目标责任,为全县干部参与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现阶段,要把县、乡、村的有关干部和技术人员全部发动和组织起来,深入乡镇、村组,对农村饮水现状进一步核查和梳理,切实摸清水源的水质、保证率等状况,制定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工程实施规划,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案,把基础工作做好、做在前头,待项目计划下达即可实施,为既快又好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3、充分依靠和动员农民,落实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和管理的参与权,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农村饮水工程具有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受益农户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有利于建 立良性运行机制,有利于工程管理的民主化、监督的社会化,提高监督和管理水平。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沙溪镇王坪村、民胜镇红星村等几处供水工程不仅效益好,而且受农民的一致拥护。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在于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都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引导和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投资、并让农民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才能确保工程符合农民需要,真正让农民满意。建议在项目实施中,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和管理的参与权,发动和组织受益农户全过程参与和监督,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调研组成员:
李代鑫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司 长 赵乐诗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供水处 处 长 倪文进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水处 处 长 严家适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建办 副主任 王 欢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节灌处 主任科员 谭 翼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供水处 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