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学员心理特点、提高函授教育质量1
把握学员心理特点,提高函授教育质量
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面临的重要课题,十六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教育的任务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校函授教育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党校函授学习的学员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有着各自的个性差异,但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有的对学习有益促进办学,有的却影响到学习质量与效果。教育质量是党校函授教育永葆青春的根本,如果我们的函授办学能把握函授学员的这些心理特点,正确加以引导和激励,在教育工作中,锐意改革进取,党校函授教育将不断提高函授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从而在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函授学员的主要心理特点
根据长期函授教学观察和对函授学员的调查,我们发现,函授学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特点明显的典型心理,有的是积极的,也有的是消极的。这些心理主要包括求知心理、速成心理、从众心理和两难心理等。
(一)求知心理
与普通高校相比,参加党校函授学习的绝大多数都是党员干部,事业心强,追求进步,在参加函授学习之前,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对党校学员的调查显示,在实际工作中都感到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不少人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饥而觅食,渴而求饮。绝大多数人都是为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加强党性修养,增加自身的发展后劲而参加学习的。他们的这种由工作或事业的客观需要,进而产生一个希望达到的某种目标或愿望,即成就动机,就是大部分函授学员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较高的社会性学习动机水平,必然带来甘于付出,认真学习,努力进取,不断充实自己的积极心理状态。
(二)速成心理
由需要而产生动机,由动机而付诸行动,然而由于压力的存在,每一个参加函授学习的人,都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程度的浮躁心态。一方面,参加函授学习的人都是在工作之余,兼顾学习,因此希望函授学习占用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少越好;另一方面,有部分函授学员认为他们是为了“用”才“学”,更重结果,自然急于求成,希望越早毕业越好。由于这两方面原因,一部分函授学员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必然随学习时间增加而减少,甚至寻求所谓的“捷径”、“窍门”,投机取巧,在客观上变成重结果轻过程的为文凭而学,只希望早早毕业。这种心理的存在,对函授学习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危害。
(三)从众心理
从日常的函授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参加学习的学员中,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在开始阶段,学习热情很高,但随着来面授和考试次数的增加,学习热情降低了,甚至,连参加学习的行为也动摇了,出现缺课、缺考,以至退学的现象。经调查,这部分学员的学习动机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着圆上大学梦的心理。觉得函授学习不影响工作,比较省时省力,而且周围不少同事都在参加学习,“别人学了,我也学了”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从众心理。当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如每次参加面授感觉路途往返比较辛苦,学习中自学成份多感觉意志力不够等,于是函授过程中又犹豫了。这时,从众心理又在对他们起作用了,退出吧,又怕别人笑话;继续学习吧,又缺乏信心。进退维谷之时,对函授学习更多的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四)两难心理
函授学员多是排除各种干扰,克服自身和家庭的多方面困难前来学习的,对于他们而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工作和学习在时间上的冲突,甚至于有时因忙于工作,没有充分学习,不得不很突兀地面对考试。“怎 么办呢”?“没法子啊”!这是很多函授学员发出的感叹。既想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以致用;又受困于人的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学不踏实。很少有人能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于是,两难的心理冲突也对学习质量带来了冲击,也给函授办学带来了新的课题。
二、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一)以人为本,改善教学管理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长期以来还存在着教育思想比较陈旧,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人”视为灌输的对象,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活动方式简单化、程式化,往往忽略时代变化和成人教育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而成效甚微,甚至留下一些负面影响。在函授教学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是将“人”视为函授教育的主体,以人全面发展为目的,强调的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灌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函授教学管理工作,我们就是要一改过去陈旧的思维模式及习惯做法,坚决摒弃那些令学员反感的老调门,老套路,积极地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以成年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激活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健康发展。
因此,在函授教学管理中,我们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激发兴趣热情,以学员成长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员积极上进的求知心理,运用强化激励等方法,巩固学员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教育,珍惜学习机遇,注重过程,提高能力。在有条件时,建立个人培养和发展计划,实现个性化教育,全面解决函授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冲突。
另一方面,要鼓励探索创新,以教师培养为本。“名师出高徒”,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关键是看工作在一线教师的素质,拥有一只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及良好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函授办学之本。自学是函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函授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具有启发诱导和学法指导的能力,能在教学中提高学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最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并可以自我指导”。学员自学能力的取得,依靠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是函授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二)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
由于函授学员是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成人学员,也就有着较为强烈的力求自我充分发展和完善的学习动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以致用,可以使学员的求知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巩固,也可以使学员因从众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还可以使部分重结果轻过程的为文凭而 学的学员去除浮躁。因此,强调教学内容学以致用,是稳定学员学习的有效强化方法。
教学内容学以致用,一方面,是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定位,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员对学以致用的正确理解。有一部分学员在上课时提出,“如果所讲的内容能精炼成1、2、3、4……我回去马上就能用,就好了”。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对学以致用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就是要启发引导他们改变这种期望死搬教条的意识,明白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方法,使他们在教学中都得到成长与进步。
(三)建立制度,加强自学管理
党校函授教育是一种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大学校园的氛围,缺少校园文化的熏陶。因此,结合学员心理特点,建立有效的、可操纵的自学管理制度,是提高函授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函授教育实际,主要应在学员教育、自学指导、班组活动、班主任工作和质量评估等方面制度化。
一是抓好入学教育,强化学习动机。入学教育是学员面对函授学习的真正起点,切忌满足于形式上的 热闹。搞好入学教育,一定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学员负责的精神,除开学典礼外,还可开展丰富的活动,如组织往期优秀毕业生与新学员座谈交流、举办优秀毕业论文展等,使学员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和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自学方向。大部分函授学员学习起点不是很高,加上对自学为主缺乏思想准备,更谈不上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由于工作和学习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冲突,他们在自学中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教学管理必须重视自学指导工作,在学习计划制定、预习、阅读、复习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是开展班组活动,横向信息激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活动,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是运用信息激励搞活函授教育的“捷径”。四是定期督促检查,避免放任自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灵魂,是党校函授教育第一线的组织者,在自学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采用重点走访、电话跟踪、组织评比等办法,了解学员情况,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坚定学习信心,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五是建立评估体系,加强质量评估。现有教学评估体系尚不健全,无法有效地监控自学管理及自学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客观、标准的函授教育评价制度,以准确了解和科学 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改进方法,增加课堂吸引力
要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最根本的是让学员能为教学内容本身所吸引。党校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更需要教师在面授过程中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
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激发和强化学习兴趣。“学之不若好之,好之不若乐之”,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学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应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上激发学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在教学中提高学员的兴趣有很多,结合面授教学特点,可采用情境启发和描述启发等方法。诸如《国际金融简明教程》等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照本宣科讲条条,必然会令人感到干巴巴的兴味索然。我们尝试采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法,即从教学内容的客观需要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将金融与国际经济背景相联系,有分寸地介绍一些他们在本学科领域所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巧妙地把学员心理上的认识活动和满足需要培养兴趣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学员比较轻松地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而对于诸如《劳动法》这样的课程,与学员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则可以采用描述启发的方 法,通过对案例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的讲解,给学员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力求学员情感上的共鸣,再引导学员思考和讨论。否则言者淡淡,听者漠漠,就难以吸引人。
其次,利用图表来增加教学活力。这是指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又可训练学员的思维能力。比如有的理论知识整体性、系统性比较强,可用整体性图表给以归纳;有的知识逻辑性较强,可以用进行性图表,采用边讲边写,化繁为简,培养推理能力;有些知识对比性较强,则可用对比性图表来展现,等等。
第三,还可通过布臵综合练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布臵思考题,开展研讨式教学,让学员独立思考自己归纳领会,学会把较低层次的知识纳入较高层次的理论体系中去,指导学员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选取典型事例组织讨论,综合运用知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这样,学员的学以致用,既有学习兴趣,也有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适应发展,加速信息化建设
党校函授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对函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加强党校函授教育的信 息化建设,不断超越过去,才能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增强党校函授教育发展力。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式的发展,作为知识和科技载体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将成为函授教育的主要工具。不断增进发展意识,建立党校函授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优化机制,加强党校教育体系的协调合作。并可利用网络拓展合作办学的方式和途径,拓宽办学领域和空间。
第二,要实现远程网络教学,改善学员学习方式。正确认识目前学员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现状,合理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提高党校函授教育的自动化、规范化水平,是提高党校函授教育生命力,促进党校函授教育发展的有力措施。例如,当学员因公务无法参加面授时,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冲突。
第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增强党校函授教育吸引力。更新函授教育观念,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在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这个中心,增强创新意识,从提高质量效益的长远考虑,建立一个能切实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的网络服务体 系,增强党校函授教育自身的影响力,以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建立统一的党校函授教育信息平台,实现网上教育政策咨询,开展网上报名;建立信息化党校函授教育学籍管理方式,实施高效考务管理,在更大的范围内互联互通,消除交流上的地理障碍;还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和交流档案,收集、整理、储存院校专家、教授、教学骨干的专长和业绩,加强网上答疑、学习交流与辅导,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学员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可以得到更快、更新、更多的专业信息,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获得多方前沿知识,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等等。
党校函授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转变思想,以人为本;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发展;加强管理,严格纪律;适应形势发展需求,迎接新的挑战,党校函授教育才将在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不断超越,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中函北空学区
第二篇:把握军校学员心理特点提高学习训练质量
把握军校学员心理特点提高学习训练质量
带着梦想和憧憬跨进军校大门的学员们,正值青春时期,思想和情绪都处在活跃阶段,身体机能处在变化当中。人生观、价值观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心理、思想、情绪变化较快,同时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逆性。因此,准确把握军校学员在学习期间不同阶段心理的变化特点,对于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效率,保证学员顺利完成学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军校学员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特点
(一)入学初期
学员感到军校生活新鲜,思想比较活跃,情绪比较激动,工作、学习干劲足。此阶段主要是指学员入学后强化训练到取得学籍。
经过层层选拔和艰苦紧张学习终于考上梦寐以求的军校,实现了自己的军官梦,对每个学员来说兴奋、激动是无法抑制的。考上军校,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战友们羡慕,家人为之高兴和自豪,更加增添了他们的兴奋激动之情。但是,离开了熟悉的部队、家人和朝夕相处的朋友,面对更加严格的复试,他们在入学初期,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心理上也比较谨慎,害怕自己被退学或复试不过关。
(二)入学中期
学员对军校生活由新鲜慢慢转变为平淡,思想比较稳定,心理上对工作、学习没有多大激情,干劲慢慢减弱。此阶段主要指学员取得学籍后到毕业前一学期。
学员们经过了第一阶段以后,心理、思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军校生活神秘的一面逐渐消失,对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已经适应,学员们的心态变得放松、平静。对工作、学习也是一如既往,但拼劲和上进心则显出逐步消退的趋势,多数学员做事情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这一阶段学员的情绪和心理没有太大的变化,学员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严格。
(三)入学后期
学员期待着毕业,心情比较激动,心理比较急躁,容易激动。此阶段主要是指学员临近毕业的一个学期。
经过几年的军校生活,面临毕业,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学员心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是对毕业的期盼。自己即将成为一名警官,感到自豪。二是对毕业分配过多考虑。学员认为分配到较大的城市容易解决个人问题和其他困难,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所以对自己的分配问题十分关心,考虑得太多。这样容易产生焦急的心理,情绪容易激动。
二、在不同时期对学员实施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入学初期摸清学员的心理和思想,搞好思想教育和入学强化训练以及复试
学员入学后,切实掌握学员的真实思想状况,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搞好教育和入学强化训练,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思想上确实有问题的学员,要立即做好思想工作,把不良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根据学员的综合素质,在学员中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的活动,让其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
由于学员入学前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各不相同,对他们的影响也不相同,有的学员接受能力比较强而有的学员接受能力就比较差。但是,军校是为部队培养合格指挥人才的地方。一日生活制度都很正规,工作、生活比较艰苦、紧张。此时适应能力较差的学员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就会掉队,将来毕业也不适应部队的需要。另外,适应能力较强的学员综合素质比较过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雷厉风行、拼劲足,集体荣誉感强,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所以应根据学员的综合素质在学员中开展“比、学、赶、帮、超”的活动,让文化程度高和学习基础差、军事素质好和军事素质差的学员结成对子,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工作、学习、训练要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对来自部队的学员,在训练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军事素质过硬、组织能力强、作风扎实的特点,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对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员,加强训练,并注重发挥其爱动脑的特点来帮助部队提高文化素质,使学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三篇: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袁贵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党站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的目标要求,才能确保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引领,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贡献力明显增强,继续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民族教育快速发展,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较好保障。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建议》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有这些发展理念的落实,都必须按照总书记关于“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的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从坚持创新发展看,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教育创新为各方面创新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花大气力抓好教育是创新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高校基础研究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坚持协调发展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通过教育加快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全面高质量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协调发展。从坚持绿色发展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既丰富和拓展了教育的服务领域,又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积极参与和支撑低碳循环发展,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坚持开放发展看,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要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开放把中国教育办得更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大局。从坚持共享发展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多次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重要指示。《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是“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衡量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一个地方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看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多少高质量人才和高质量成果。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方向,全面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需求,在服务中体现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识、环境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
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学生考试分数,更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育人,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力落实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根据《建议》的部署,“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要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总书记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建议》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受到良好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二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主体责任,“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着力优化教育结构体系
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体系。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建议》将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作出了三个方面部署。一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三是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形成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长效机制;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支持高校参与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三)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建议》重点从四个方面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部署。一是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完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健全国家教育督导制度,引导社会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和改革,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四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合法权益。
四、努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任务,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能力,努力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
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努力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教育部门要依法行政,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学校要依法办学,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动章程建设,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
(三)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引导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我们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教育部部长)
第四篇:教育质量怎么提高
教育质量怎么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应该说,“有学上”的问题已得到了较好解决,“上好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说,教育发展质量与人们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主要靠什么呢?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国现在仍然是“穷国办大教育”,尽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大增加,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
教育自身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几年,提高教育质量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够。比如,提高质量大多是在点上推进,统筹考虑和整体部署有待加强;一些工作还停留在具体层面,亟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激励机制;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围着应试教育打转,素质教育虽然有所进展,但推进比较艰难。
社会存在急功近利的风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是一项慢功夫。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教育上的功利主义比较严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家庭“逼子成龙”、“逼女成凤”,社会唯名校、唯学历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之一些培训机构的忽悠炒作,许多人形成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紧张心理,带着孩子奔波于培训班、“占坑班”,参加五花八门的竞赛取证。这些都加重了孩子的负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本应自由翱翔的“小天鹅”变成了“小考鸭”。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社会的强烈呼声,反映了人们对办好更高质量教育的美好期待。人们的愿望就是努力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质量问题,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到底怎么看教育质量问题呢?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来看,至少应搞清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才是有质量的教育?有人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考的分数高,就是有质量的教育。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分数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如果孩子思想品德有问题、身体素质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分数再高也算不上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合格人才,“高分低能”恰恰是教育失败的表现。判断教育质量好不好,关键有四条:一是塑造健全人格,不光是发展智商,还应培养情商;不光是学习成绩好,还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尊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适度、适量施加教育,不能拔苗助长。三是拓展个性空间,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秉性,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由发展。四是符合社会需求,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衔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主要靠谁?毋庸置疑,学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言行举止、道德养成。同时,社会不良风气对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步调一致,拧成一股绳,教育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归结起来,有质量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全社会都应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达成共识,相互理解,共同努力,携手承担起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
提高教育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明确评价“指挥棒”怎么指
1、要明确评什么。确定学生、学校和教师为主要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建立完善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学生,应打破“唯分是举”,把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纳入评价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应在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使之更全面、更科学。
评价学校和教师,不能唯升学率,而应全方位、多元化。完善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全面评估教师的德、识、能、绩,改变单凭分数评价教学优劣的做法。建立有利于推广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纠正单纯以升学率评判办学质量的倾向,尊重学校的差异,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2、明确怎么评。应逐步改变“政府评学校、学校评教师、教师评学生”的单向度、封闭式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学校、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评价机制,培育社会专业评价。应突破纸笔测验模式的评价方式,增加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建立学生培养的跟踪监测体系,实施动态化管理。
完善考试招生制度。这几年,中考已经把日常评价与毕业考试评价结合起来,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在部分省份进行自主命题改革,一些高校开展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今后将通过科学平稳、渐进有序的改革,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使学生成长成才的“独木桥”变为“立交桥”。
教育综合改革怎么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当前,教育改革的诉求越来越强,涉及的利益越来越多元化,碰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应切实加大教育改革的步伐,消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增添新活力。
明确往哪里改。方向决定成败。应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按规律办事,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教育发展变化,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
汇聚改革合力。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决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部整形,而应协同闯关、整体塑造。比如,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涉及财政、户籍等制度,显然不是一时一地、一个部门解决得了的。应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健全改革的领导体制,建立激励机制、政策突破机制,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充分汲取社会各界智慧,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寻求教育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突出改革重点。全面推进首先要找准突破口。在办学体制方面,2013 年将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全面清理各种歧视性政策。在管理体制方面,重点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深入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切实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在保障机制方面,重点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教育经费分担机制,确保国家财政性经费支出落到实处。
强教为何必先强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有了好的教师,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
推动教育质量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从政府来讲,应创造有利于教师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这几年,国家针对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为农村补充了大批优秀教师。实施了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大力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今后,还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入实施“特岗计划”,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
同时,应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这是教育队伍吸引人、留得住人的关键。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
对社会来讲,应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世界各国,教师通常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我国更是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应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从教师自身来讲,应自觉加强专业学习和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价值追求。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打牢深厚的知识功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同时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只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才能用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梦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篇: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近些年各个高校都在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高校招生人数由98年的108万涨到11年的675万,录取率也由34%涨到70%。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大学招生人数涨了6倍。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我认为应该归咎于近十几年的扩招。高速扩招带来了许多问题,有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师资力量的不足等。
就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认为可以从国家层次和学校两方面着手。
对于国家层次上的,经过十几年的大学扩招,国家也认识到了出现了许多问题。2006年,国家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07年,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说:高等教育仍将继续扩招,但是幅度将大大放缓。进入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为599万,增长幅度仅为5%,同时,教育部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并且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在学校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许多同学考上大学就迷茫了,没有了奋斗目标,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他们太把大在学生当回事了,认为反正毕业了能找到工作,还不趁现在好好玩玩,以后工作没时间玩了。这是不正确的,这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纠正。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或相关的讲座,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增加专业课课时
有些专业课课时较少,增加了学生课下学习时间。但由于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导致许多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比如这学期的岩体力学,老师只讲其中四章,剩下的就不讲了,说是在以后的其他课会详细讲解。我认为如果有足够的课时的话,老师可以讲得更全面深入。
三 老师尽量结合实际教学
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较少,而许多书本上的知识陈旧落后。老师应多结合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案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大学扩招带来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它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大学扩招实现了许多人的大学梦;提高了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也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