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
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物业服务企业和项目负责人行为,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物业服务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和《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公布、运用和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区、街开展征信工作,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考核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对物业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物业服务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向社会公布信用信息评价结果。
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物业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征集、考核、评价、汇总和核查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开展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的征集、核查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相应资质,在本市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项目负责人,是指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 约定,在项目中指派的负责组织实施物业服务活动,并保障物业服务质量符合约定标准的责任人。
第二章 信用信息组成
第五条 信用信息的征集是指对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甄别、分类、记录、储存,形成反映企业经营、项目管理和项目负责人从业情况的信息系统的活动。
信用信息的征集,应当坚持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 信用信息主要包括身份信息、业绩信息和失信信息。第七条 身份信息由物业服务企业身份信息和项目负责人身份信息组成。
(一)物业服务企业身份信息包括:企业注册登记的组织机构代码、企业性质、经营范围、从事物业管理经营活动的时间、资质等级、经营内容、管理项目、雇用员工信息、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周期性检验的结果及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二)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明及履历、从业记录、专业培训情况及继续教育记录等情况。
第八条 业绩信息主要内容包括:
(一)区级(含)以上行政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相关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表彰;
(二)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相关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在市级以上评优评先活动中获得的良好评价、认定、认证;
(三)区级(含)以上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可记录的其他 2 信息。
第九条 失信信息包括严重失信信息和一般失信信息两种:
(一)严重失信信息包括:
1、在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中提供虚假信息,骗取中标的;
2、出租、出借、转让资质证书的;
3、物业服务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后拒不撤出物业管理区域,撤出时未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或者未按照规定移交资料,造成物业管理混乱的;因承接和交接双方原因,在交接过程发生混乱,并造成严重社会稳定事件的;
4、未按照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房屋安全监管义务,导致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重大房屋安全事故的;
5、泄露业主信息的;
6、对业主、业主委员会委员进行恶意骚扰,采取暴力行为或者打击报复的;
7、在物业管理活动中,违反职业道德、诚实信用原则,违反约定或提供虚假信息,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冲突纠纷,构成社会稳定严重隐患,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
(二)一般失信信息包括:
1、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不构成行政处罚的;
2、被区级(含)以上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或被书面要求限期整改的;
3、被社会公众和媒体通报、评批、投诉,且查证属实的;
4、在物业管理活动中,违反职业道德、诚实信用原则,违反约 3 定或提供虚假信息,情节轻微,及时整改到位,未产生严重后果的;
5、未按照规定,及时更新并公示物业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身份信息或业绩信息的。
第三章 信用信息征集
第十条 身份信息由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自行申报。每年1月31日前,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完成身份信息电子文档的一次性填报,并向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纸质文档,以备核查。
第十一条 业绩信息由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申报。
物业服务企业需要申报业绩信息的,应当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业绩信息申报表;
(二)有关部门表彰决定文书或其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上述资料七个工作日内,应当向申报人出具信息征集通知书。
第十二条 失信信息由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能分工和辖区范围征集。
(一)通过各类检查活动征集失信信息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被征信人出具信息征集通知书和相关查证材料。
(二)通过群众投诉、媒体曝光征集失信信息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得知或者应当得知失信行为三个工作日内,查证有关失信行为,并及时向被征信人出具信息征集通知书和相关查证材料。
(三)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征集失信信息的,区物业管理行政 4 主管部门应当于得知失信行为七个工作日内,查证有关失信行为,并及时向被征信人出具信息征集通知书和相关查证材料。
第十三条 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自行申报人对所提供和申报信用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对已提供和申报的信用信息发生变更或失效的,应当在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七日内及时修改并完成报送。
第四章 异议处理和认定
第十四条 被征信物业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认为其信用信息中存在错误时,可在收到信息征集通知书之日起七日内,向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异议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据。
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异议申请的五个工作日内及时组织核查和反馈。经核查,异议信息属信用信息平台处理过程中造成的,应当立即更正;属信用信息提供单位或自行申报人引起的,应当立即通知相关提供人核查并做出解答。
第十五条 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出具撤销信用信息征集的书面决定,并报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向异议申请人书面出具异议认定决定。
异议申请人对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告知书有异议的,可在7日内向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查结果由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告知申请人和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其中异议复核申请审查属实的,由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变更。
第十六条 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完成异议申诉认定,或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异议申请的,应当及时记录征集信息,并向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备案。
第五章 信用行政监管
第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管理实行信用记分制度。市、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信用征集情况实行动态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定基本分为100分,项目负责人信用评定基本分为100分,实行减分制。记分周期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记分周期期满,重新记分。
新申报的物业服务企业其记分周期自核发物业管理资质证书之日起至本年度12月31日。记分周期不足3个月的,其当年度记分信息滚入下个记分周期。
第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或项目负责人按照市、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整改要求,在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且未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可考虑不予减分。同一情形受处罚的,减分不累计,以最高分计算。
第二十条 年度信用等级达到最高级别的物业服务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市、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下个记分周期内给予激励:
(一)可减少日常检查工作的频率;法律、法规、规章未明确规定为实地审查或者实质性审查时,可以适用书面审查;
(二)在评比表彰中,予以优先推荐;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鼓励。
第二十一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市、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并在信用信息发布平台上予以公示。
(一)物业服务企业被征集失信信息达到下列情形的,物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惩戒:
1、企业减分达到10分时,项目所在区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该企业不得申报各类物业服务示范项目,不予开具诚信证明,并告知企业注册地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
2、企业减分达到15分时,注册地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约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予开具诚信证明,至下个记分周期结束前不得申报各类物业服务示范项目,取消该企业参加行业各类先进评比表彰资格,不得晋升资质等级。
3、企业减分达到20分时,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约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依法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核查不达标的,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企业资质证书;至下个记分周期结束前,取消该企业参加行业各类先进评比表彰资格,不予开具诚信证明,不得参加物业服务示范项目考评。
(二)物业服务企业被征集严重失信信息的,二年内不得在本市申报各类物业服务示范项目;失信行为改正前,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开具诚信证明;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中提供虚假信息,骗取中标的,或出租、出借、转让资质证书的,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一年内不将其纳入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平台。
物业项目负责人被征集失信信息的,应当录入项目负责人信用档案,同时录入失信行为发生时,其所属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档案。
第六章 信用信息的披露及使用
第二十二条 信用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对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等。
第二十三条 下列信息属于公示类信息:
(一)物业服务企业的名称、企业性质、经营范围、从事物业管理经营活动的时间、资质等级、经营内容、管理项目;
(二)物业服务企业当年及上一年度的信用分值及信用等级;
(三)项目负责人的姓名、所在物业管理项目以及信用评价状况。第二十四条 下列信息属于查询类信息:
(一)行政机关近三年内依法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专项或周期性检验的结果;
(二)物业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近三年内被征集失信信息的内容和认定依据;
(三)物业服务企业、项目负责人近三年内被征集业绩信息的内容和认定依据。
第二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由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信用信息发布平台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直接查阅公示类信用信息,或者按照行政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查询其他信用信息。
第二十六条 查询人申请查询信用信息时,发布平台保存物业服务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被查询的记录。查询记录应当包括查询人、查询时间以及累计查询次数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 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信用记分结果,每年评定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级别。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按照下列标准确定:
(一)评定为AAAAA级物业服务企业的,企业年度信用信息总分值不低于100分,且业绩信息记录不少于20分。
(二)评定为AAAA级物业服务企业的,企业年度信用信息总分值不低于100分,且业绩信息记录不少于15分。
(三)AAA级。物业服务企业年度信用信息总分值为100分,且业绩信息记录不少于10分。
(四)AA级。物业服务企业年度信用信息总分值不低于98分(含98分),且业绩信息记录不少于5分。
(五)A级。物业服务企业年度信用信息总分值不低于95分(含95分),且业绩信息记录不少于2分。
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每年1月31日前在信用信息发布平台上对社会公布。提倡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对高信用等级的物业服务企业予以表彰,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信用记分项目、加减分标准进行调整。
第二十九条 信息提供单位因提供不真实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条 非本市注册的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信息评定情况,由 9 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向企业注册地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7年3月1日起实施,原《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宁建物字[2011]879号)自行废止。
第二篇: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推荐)
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南京市政府 文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05号 发文日期:2002-2-20
http://njfcj.gov.cn/
公布日期2002-02-20
施行日期2002-04-0
1《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2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 罗志军
二零零二年二月二十日
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物业管理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物业管理行为健康发展,根据《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区范围内的物业管理。
新建住宅区和配套设施齐全的原有住宅区,应当实行物业管理。
配套设施不全的原有住宅区,由各区人民政府组织整治,逐步创造条件,实行物业管理。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厦、工业区等其他物业,推行物业管理。
第三条南京房产管理局是本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各区房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职责负责本辖区物业管理的行政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市政公用、市容、环保、园林、工商行政、价格、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物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物业管理行业应当逐步建立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机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市场的监督检查,依法建立物业管理的各项制度。物业管理企业应当遵循有偿服务、自负盈亏的原则自主经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
第二章 业主自治管理
第五条业主通过业主大会或者业主代表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业主大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人数少于五人的,物业管理的组织形式上可以由业主决定;业主人数多于一百人的,可以按幢或者单元推选代表组成业主代表大会(以下统称业主大会)。
物业管理区域的范围,由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物业以及共用设备设施的相关情况划定,原则上以封闭的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予以确定。
第六条业主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业主大会,对有关业主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表决;
(二)业主委员会委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四)选择物业管理企业;
(五)与所交纳物业管理费用相符的服务;
(六)监督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服务活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业主承担下列义务:
(一)遵守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遵守业主公约;
(三)遵守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有关决定;
(四)按照合同约定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
(五)按照有关规定交纳维修基金;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七条业主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修改、通过业主公约和业主委员会章程;
(二)选举、撤换业主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三)审议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四)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改变或者撤消业主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五)审议批准业主委员会选聘或者解聘物业管理企业的报告;
(六)决定有关业主共同利益的重大事项。
第八条业主大会由业主委员会负责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经拥有物业管理区域内百分之三十以上投票权数的业主提议,可以临时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在接到提议后十五日内应当就所提议题召开业主大会。
业主的投票权数,住宅实行一户一票;非住宅按其总建筑面积除以相应的业主总数得出的平均数为一票,每增加一平均数增加一票;业主拥有的物业建筑面积不足平均数的计一票。
召开业主大会应当有过半数以上投票权的业主出席。业主大会决定事项,应当由参加会议的业主进行投票,超过投票权总数一半以上的,视为通过。
第九条物业管理区域区,已交付使用的物业建筑面积达到百分之十,或者已交付使用的物业建筑面积达到百分之三十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使用已超过一年的,应当由所在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召开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物业所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
第十条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合法权益的组织,对业主大会负责。业主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集和主持业主大会;
(二)拟定业主公约草案、业主委员会章程草案及其修订草案并报业主大会通过;
(三)经业主大会批准,选聘或者解聘物业管理企业,并经业主大会对合同条款审查同意后,负责与物业管理企业订立、变更或者解除物业管理合同;
(四)经业主大会批准,负责维修基金的管理,使用和续筹;
(五)审定物业管理企业提出的工作计划和物业管理重大措施;
(六)听取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活动,帮助物业管理企业落实各项管理服务措施;
(七)执行业主大会的有关决定;
(八)接受业主、业主大会、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九)督促业主和使用人遵守业主公约和有关规定;
(十)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成立业主委员会可以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代表委托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其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也可以由业主代表直接向所在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所在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该物业管理区域符合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条件后,应当指导业主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第十二条业主委员会委员的人数应当是五至十五名的单数,其组成人员不得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实施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中兼职。业主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业主委员会可以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和副主任若干名,业主委员会会议由主任或者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召开会议必须有过半数委员出席,所作决定须经业主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
第十三条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确认。登记确认日期为业主委员会成立日期。业主委员会申请登记确认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业主委员会登记确认表;
(二)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
(三)业主大会会议纪要及选票。
业主委员会登记的有关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业主委员会终止的,应当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四条业主委员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业主委员会的会务活动经费、活动场所由业主大会决定。第十五条业主公约是业主共同订立的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行为守则,业主公约对全体业主和使用人具有约束力。
业主公约和业主委员会章程自业主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并应当在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报所在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栏或者其他显著位置予以公布,并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和使用人具有约束办。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该决定无效。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通告全体业主和使用人。
第十七条市、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投诉。
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投诉后,应当在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对决定受理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自受理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处时意见回复投诉人。
投诉人对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门提出书面复核要求。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要求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复核意见回复投诉人。
第三章 物业管理企业
第十八条物业管理企业应当自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材料到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对备案的企业核定资质等级后,物业管理企业方可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
申请物业管理资质应当交验下列材料:
(一)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申请书;
(二)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申报表;
(三)营业执照;
(四)建设部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证书、从业人员岗位证书和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
已领取国家统一制发的物业管理等级资质证书的外地物业管理企业,在本市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应当到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利:
(一)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合同的约定,制定物业管理工作制度;
(二)收取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三)制止违章搭建或者其它侵害业主公共利益的行为;
(四)选聘专业公司承担专项经营业务;
(五)拒绝任何形式的摊派;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物业管理企业的义务:
(一)执行物业管理行业规范、服务标准;
(二)履行物业管理合同,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服务,维护业主利益;
(三)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四)定期公布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和维修基金的收支帐目,接受质询和审计;
(五)接受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条新建物业出售前,建设单位应当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承担物业出售后至业主委员会正式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前的物业管理服务。
新建物业出售时,建设单位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与物业购买人签认前期物业管理协议。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应当及时续聘或者重新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并签订物业管理合同。
第二十一条物业管理当事人应当就以下物业管理服务事项进行约定:
(一)物业共用部分和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二)物业管理区域内日常环境卫生、绿化管理;
(三)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秩序、安全防范、消防、交通等协助管理事项;
(四)物业装饰装修的安全性能、垃圾清运等管理服务;
(五)应业主要求进行的室内特约维修服务;
(六)物业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供水、供电、供气、邮政、电信等单位开展维修施工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当予以协助。任何单位不得强行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代收代缴有关费用。确需委托的,应当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委托合同,实行有偿服务。
第二十三条物业管理行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委员会通过招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
第二十四条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费用及提供代办服务、特约服务的费用。收取物业管理服务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与服务质量相适应的原则。
普通住宅的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他物业的公共服务费由当事人在前期物业管理协议或者物业管理合同中协商确定。物业管理企业应业主的要求,提供代办服务和特约服务的费用,应当与业主协商确定。
物业管理服务实行等级评定,物业管理服务等级依据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安全护卫、绿化、环境卫生、多种经营与社区文体活动、服务质量效果等内容综合评定。
第四章 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二十五条新建物业在规划建设时,应当建设物业管理服务用房等必要的物业管理配套设施,制定物业管理实施方案,并报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成后,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物业管理配套设施验收,未经物业管理配套设施验收 的,不得实施物业管理。
新建物业的物业管理配套设施验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开发建设单位向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书面申请管理配套设施验收,并提交各专业主管部门专项验收的认定文件;
(二)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三十日内进行验收,并经予书面答复。对验收合格的,发给物业管理配套设施验收证明。
开发建设单位在移交住宅区时,应当按照住宅区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的比例,无偿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用房,其产权属全体业主共有,并由受托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使用。
配套使用的附属设施、附属设备、共用部位属全体业主所有。
第二十六条物业管理企业接管物业时,应当与委托方按照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物业接管验收办法进行接管验收。物业接管验收办法主要包括接管验收的程序、资料、内容及交接双方的责任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物业管理区域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坏房屋承重结构,擅自改变房屋用途;
(二)占用或者损坏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擅自移动共用设施设备;
(三)私搭乱建;
(四)侵占绿地、毁坏绿化;
(五)随意倾倒或者丢弃杂物、垃圾;
(六)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或者发出超标准的噪声和振动;
(七)未经批准摆摊设点;
(八)无序停放车辆;
(九)在建筑物和构筑物上乱悬挂、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
(十)利用物业从事危害公共利益或者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活动;
(十一)在消防通道上设置路障,损坏或者挪用消防设施;
(十二)违反规定饲养家禽、家畜或者种植蔬菜;
(十三)法律、法规和业主公约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业主或者使用人装修房屋,应当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及承重结构和擅自移动煤气管道等装饰装修的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书面告知业主或者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发现业主或者使用人有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第二十九条业主应当按照设计用途使用物业。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物业使用性质的,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物业安全的要求,并报规划、房管等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利用物业设置广告等经营性设施 的,应当在征得相关业主、业主委员会的书面同意后,由物业管理企业向有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经批准设置的经营性设施的收益,在扣除物业管理企业代办费用后,应当将收益的百分之三十用于补贴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收益的百分之七十纳入维修基金。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维修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时,相关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配合。因阻挠修缮造成物业损坏或者财产损失的,责任人应当负责修复或者赔偿。
因修缮、装修及使用不当造成相关业主自用部位、设施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的,责任人应修复或赔偿。第三十二条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市政、供水、供电、供气、市容、环卫、电信、绿化、消防、交通、有线电视、邮政等共用设施设备,按照规定应当由相关部门维修养护的,原有职责和养护渠道不变。相关部门委托物业管理企业代为维修养护的,应当支付维修养护费用。
第三十三条房屋的维修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房屋室内部分(不含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由业主自行维修;
(二)房屋的外墙面、楼梯间、通道、屋面、上下水道道、公用水箱、水泵、机电设备(不含电梯)、共用天线、消防设施等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由物业管理企业根据合同的约定定期维修养护。电梯维修更新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有两个以上业主的,应当建立物业管理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简称维修基金),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的中修、大修、更新。维修基金归业主所有,管理实行专户储存、政府监管、规范使用的原则。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五条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和物业管理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十六条业主、使用人未按照物业管理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催交,逾期仍不交纳的,物业管理企业可以按每日万分之五加收滞纳金。收缴率达不到百分之五十的,连续三个月以上,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向业主委员会提出解除合同。如果两个月内仍收缴不到百分之五十,物业管理企业可以自行退出。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新建物业建成后,未经物业管理配套设施验收擅自实施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由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应当由工商行政、价格、市容、规划、财政、公安等部门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当事人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市各县物业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可以根据本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二○○二年四月一日起施行。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发布的《南京市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物业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6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项目实施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及其信用信息的采集、发布和使用活动。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通常视为一个物业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本办法所称项目负责人,是指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在项目中组织实施物业服务活动,并保障物业服务质量符合约定标准的责任人。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分析、判断其信用状况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第三条 本市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对其物业服务活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
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和《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核记分标准》(以下简称记分标准),并适时调整补充;负责项目负责人考试与执业注册,并建立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档案。
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处理、记分,并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档案。企业注册地所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应职责分工,依据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记录,做好企业资质管理工作。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北京物协)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本市物业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项目负责人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可以制定发布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形成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
第四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统一和审慎的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其职责范围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与工商、税务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系,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章 项目管理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市实行物业服务合同备案制度。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自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备案手续。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应当与其他管理人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并应当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应在受理后10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并在备案后5日内将相关信息告知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项目基本信息,应当通过北京建设网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 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服务内容及费用、项目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原备案申请人应当在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后15日内到原备案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备案。
第九条 拟退出项目的企业,应当在发出退出公告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包括:
(一)建设单位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三)业主共同决定聘请的其他管理人。
一个项目应当有一名驻场项目负责人,物业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持证上岗制度。
(一)项目负责人经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
(二)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期满前三个月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三)取得合格证书后,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取消其合格证书,并在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中予以记录:
(一)未按规定参加岗位考核、继续教育的;
(二)在记分周期被累计扣分超过规定分值的;
(三)其他应予取消合格证书的情形。
项目负责人被取消合格证书的,自证书取消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在本市担任项目负责人,不得受聘担任本市物业管理行业专家。
第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的,项目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并在信用信息系统中予以记分处理。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发布
第十四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是指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分类和储存,形成反映其执业情况的信用信息档案的活动。
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包括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自行申报。
信用信息的采集应当坚持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
第十五条 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一)基本信息。企业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基本情况、物业项目基本情况、资质等级核定情况,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执业情况。
(二)业绩信息。企业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受到的省部级以上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或我市区县政府,或市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管理方面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
(三)警示信息。企业或者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被行政处罚或者处理,以及北京物协按照行业自律办法给予处理等情况。
第十六条 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自行申报人应当对所提供和申报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发现提供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应当及时修改并在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原报送部门提交修改后的信用信息。
第十七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信用信息的录入和变更,应当以已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文件为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权限、程序,不得擅自修改、增删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 信用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对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等。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通过北京建设网、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按照信用信息查询的有关规定,查询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情况。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动态监管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制度。
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查询信用记分情况,并予以改进。
记分标准中企业记分满分为20分,项目负责人记分满分为15分。记分周期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记分周期期满,重新记分。原分值记录作为历史数据保存在信用信息档案中。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调查、确认,按照记分标准记分,并记入信用信息系统。记分信息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至企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
依据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结果,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接受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北京物协组织的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法规和信用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一)企业记分达到3分时,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提出书面警示,责令限期整改,改正期间该企业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并告知企业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二)企业记分达到5分时,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约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予以行政告诫,同时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经核查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改正期间不得承接新项目,一年内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一年内不得晋升资质等级。
(三)企业记分达到20分时,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一年内不得承接新项目,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得晋升资质等级,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核查不达标的,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企业资质证书。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做出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资质证书的,不再记分,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在北京建设网上予以公示。
上述处理措施中,依法应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核定一级资质等级、注销资质证书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信息和处理建议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出行政处罚或处理决定前,不予办理该企业在京承接新项目的物业服务合同备案、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和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予办理项目负责人执业注册。
第二十一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其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3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警告;
2、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5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记入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
3、单个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15分时,注销《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建议企业撤换该项目负责人,将其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在北京建设网进行公示,并扣除企业5分。
第二十二条 荣获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的项目,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作为企业晋升资质核查的业绩;项目负责人获得本市物业管理相关荣誉的,可作为入选物业管理行业专家的业绩条件。
第二十三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物业管理行业信用排行系统。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业绩信息、警示信息等为评定指标,进行信用排行,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 信用信息可为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北京物协等实施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核定、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物业服务评估监理、物业管理行业专家选聘等工作,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
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依法申请查询本办法中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记录或者有多项业绩信息记录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给予鼓励:
(一)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可以优先提供相关服务;
(二)在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中,可以作为优良或优秀业绩;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鼓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行业失信警示制度,对于信用记分中减分累计达到20分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记分达到15分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可将其列入严重失信名单予以公布,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承担前期物业服务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提供物业服务的,该项目不计入其基本信息。
第二十八条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第二十九条 业主共同决定自行管理的,应当在业主委员会委员中确定一名负责人,并自决定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外埠物业服务企业在京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按照本办法纳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于记分达到重新核查资质条件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书面通报该企业注册地所在省级房屋行政主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京建物〔2009〕398号)同时废止。附件:《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
第四篇: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18 浏览次数:1485
京建发〔2010〕658号
各区县建委、房管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19号),实施对全市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活动的动态监督管理,现将《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物业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6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项目实施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及其信用信息的采集、发布和使用活动。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通常视为一个物业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本办法所称项目负责人,是指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在项目中组织实施物业服务活动,并保障物业服务质量符合约定标准的责任人。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分析、判断其信用状况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第三条 本市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对其物业服务活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
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和《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核记分标准》(以下简称记分标准),并适时调整补充;负责项目负责人考试与执业注册,并建立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档案。
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处理、记分,并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档案。企业注册地所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应职责分工,依据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记录,做好企业资质管理工作。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北京物协)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本市物业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项目负责人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可以制定发布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形成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
第四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统一和审慎的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其职责范围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与工商、税务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系,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章 项目管理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市实行物业服务合同备案制度。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自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备案手续。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应当与其他管理人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并应当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应在受理后10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并在备案后5日内将相关信息告知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项目基本信息,应当通过北京建设网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 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服务内容及费用、项目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原备案申请人应当在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后15日内到原备案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备案。
第九条 拟退出项目的企业,应当在发出退出公告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包括:
(一)建设单位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三)业主共同决定聘请的其他管理人。
一个项目应当有一名驻场项目负责人,物业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持证上岗制度。
(一)项目负责人经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
(二)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期满前三个月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三)取得合格证书后,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取消其合格证书,并在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中予以记录:
(一)未按规定参加岗位考核、继续教育的;
(二)在记分周期被累计扣分超过规定分值的;
(三)其他应予取消合格证书的情形。
项目负责人被取消合格证书的,自证书取消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在本市担任项目负责人,不得受聘担任本市物业管理行业专家。
第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的,项目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并在信用信息系统中予以记分处理。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发布
第十四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是指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分类和储存,形成反映其执业情况的信用信息档案的活动。
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包括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自行申报。
信用信息的采集应当坚持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
第十五条 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一)基本信息。企业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基本情况、物业项目基本情况、资质等级核定情况,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执业情况。
(二)业绩信息。企业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受到的省部级以上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或我市区县政府,或市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管理方面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
(三)警示信息。企业或者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被行政处罚或者处理,以及北京物协按照行业自律办法给予处理等情况。
第十六条 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自行申报人应当对所提供和申报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发现提供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应当及时修改并在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原报送部门提交修改后的信用信息。
第十七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信用信息的录入和变更,应当以已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文件为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权限、程序,不得擅自修改、增删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 信用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对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等。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通过北京建设网、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按照信用信息查询的有关规定,查询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情况。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动态监管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制度。
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查询信用记分情况,并予以改进。
记分标准中企业记分满分为20分,项目负责人记分满分为15分。记分周期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记分周期期满,重新记分。原分值记录作为历史数据保存在信用信息档案中。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调查、确认,按照记分标准记分,并记入信用信息系统。记分信息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至企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
依据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结果,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接受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北京物协组织的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法规和信用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一)企业记分达到3分时,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提出书面警示,责令限期整改,改正期间该企业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并告知企业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二)企业记分达到5分时,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约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予以行政告诫,同时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经核查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改正期间不得承接新项目,一年内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一年内不得晋升资质等级。
(三)企业记分达到20分时,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一年内不得承接新项目,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得晋升资质等级,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核查不达标的,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企业资质证书。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做出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资质证书的,不再记分,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在北京建设网上予以公示。
上述处理措施中,依法应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核定一级资质等级、注销资质证书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信息和处理建议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出行政处罚或处理决定前,不予办理该企业在京承接新项目的物业服务合同备案、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和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予办理项目负责人执业注册。
第二十一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其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3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警告;
2、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5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记入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
3、单个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15分时,注销《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建议企业撤换该项目负责人,将其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在北京建设网进行公示,并扣除企业5分。
第二十二条 荣获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的项目,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作为企业晋升资质核查的业绩;项目负责人获得本市物业管理相关荣誉的,可作为入选物业管理行业专家的业绩条件。
第二十三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物业管理行业信用排行系统。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业绩信息、警示信息等为评定指标,进行信用排行,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 信用信息可为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北京物协等实施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核定、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物业服务评估监理、物业管理行业专家选聘等工作,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
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依法申请查询本办法中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记录或者有多项业绩信息记录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给予鼓励:
(一)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可以优先提供相关服务;
(二)在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中,可以作为优良或优秀业绩;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鼓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行业失信警示制度,对于信用记分中减分累计达到20分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记分达到15分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可将其列入严重失信名单予以公布,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承担前期物业服务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提供物业服务的,该项目不计入其基本信息。
第二十八条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第二十九条 业主共同决定自行管理的,应当在业主委员会委员中确定一名负责人,并自决定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外埠物业服务企业在京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按照本办法纳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于记分达到重新核查资质条件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书面通报该企业注册地所在省级房屋行政主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京建物〔2009〕398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四川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四川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规范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市场行为,增强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信用意识,建立诚信践约的物业服务行业诚信机制,提高行业社会诚信度,促进物业管理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原建设部等七部委印发的《关于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建住房[2002]123号)、建设部《关于建立房地产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系统的通知》(建住房函[2002]192号)、《四川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9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建立、披露、使用、评估和利用信息开展相关服务及其管理活动。
省外入川物业服务企业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四川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的原则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监督管理,负责建立全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发布平台。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按规定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报送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情况。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信息中心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负责全省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建设的技术支持,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实现全省信用信息对接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依法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的企业。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执(从)业人员,是指受聘于物业服务企业,从事物业服务及相关活动,取得国家执业注册资格或者取得工程、经济或管理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以及进入四川省物业管理专家库的人员。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在物业服务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了解、分析、判定其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和审慎的原则,保守国家机密和企业商业秘密。
第二章
信用信息的征集与异议处理
第六条
信用信息主要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业绩信息、违规警示信息等。
物业服务企业的身份信息包括:企业注册登记的组织机构代码、企业性质、经营范围、企业从事房地产经营活动的时间、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企业的资质等级、经营或者执业的规模、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周期性检验的结果及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执(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明及履历、执业注册状况、职业技能证明、继续教育记录等情况。
业绩信息包括: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相关负责人和执(从)业人员获得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金融机构或者行业协会表彰、评优评先、荣誉称号,其他良好评价、认定、认证以及企业经营业绩等情况,著名商标和品牌,公众表扬、赈灾、义工等先进事迹,可以记入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的其他业绩信息。
违规警示信息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及行业规范规定,受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通报、处罚等的记录。
第七条
信用信息的征集应当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
信用信息的征集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单位提供,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自行申报,公众投诉与表扬,媒体的公开披露等方式。
第八条
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自行申报人应当保证所提供和申报信用信息的真实、完整,并对其提供和申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发现提供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应当及时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送修改后的信用信息。
公众对企业及其执(从)人员的投诉、表扬,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署真实姓名及有效联系方式,并对投诉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全部责任。
第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作好以下信用信息报送工作:
(一)建立企业内部信用信息收集、提交等管理制度;
(二)确定专人负责本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提供工作;
(三)依法提交信用信息,并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
(四)已提交的信用信息变更、失效的,应当在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修改意见;
(五)发现披露的信用信息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告知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并及时提供正确的信用信息;
(六)信用信息提供的其他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信用信息的录入、更改,应当以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文件为依据。任何单位或个人非依法规定权限、程序,不得擅自修改、增加、删除相关信用信息。
第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物业服务执(从)业人员认为其信用信息中存在错误或不实信息时,可以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异议,并同时提供相应证据。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收到书面异议和相关证据后进行核实;对经核查属实的,应及时予以更正。
第十一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立的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库由记录信息数据库、公示信息数据库和存储信息数据库组成。
第三章
信用信息披露
第十二条
信用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对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等。
第十三条
信用信息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过全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统一发布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直接查阅公示信息,或者按照信用信息查询的有关规定,通过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查询信用信息。
第四章
信用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实行信用记分制度。
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基础分值总分为100分,按记分标准类别予以相应加分、减分。记分周期为12个月,从当的1月1日起计算,每12个月滚动一次。
第十六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四川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记分标准》(附件)的规定,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信用行为调查、确认的基础上,将记分情况记入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中。
第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记分低于80分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其执(从)业人员应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对其进行相关法规和信用知识再教育培训。
信用记分低于70分的企业进入市场参与招投标,信用权重分为0分。
信用记分低于60分的企业,应当限制其参与招投标和比选活动。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的,应当报资质颁发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其资质降级或注销。
第十八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规定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诚信名册、诚信排行榜,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与评估
第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可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在执行监督、管理职能、资质等级核定、表彰惩戒等工作中的依据。
第二十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信用记分低于80分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监督管理,作为重点进行检查或者抽查,不能授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相关负责人、执(从)业人员有关荣誉称号,限制其参加有关评比等,并可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处理。
第二十一条
物业管理招标活动中,招标人应查验、使用信用信息库中的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
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涉及物业管理经济活动中可查验使用信用信息库中的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省、市(州)及各扩权试点县(市)房地产业协会或物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行业协会),可制定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估规范,并依法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第二十三条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受委托可以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进行信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二十四条
信用记分纪录、信用评估结果及其信用等级,供信用信息使用人参考。
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估结果可作为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对其实行激励、惩戒的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本企业信用记分及信用评估结果提出申诉,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诉后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申诉人。
第二十六条 信息提供单位因提供不真实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以及利用职务之便,违法公布、利用企业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侵犯企业及其执(从)人员合法权益,损害企业及其执(从)人员信誉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10 月1 日起施行。
附件:四川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记分标准
附件:
四川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记分标准
说明
一、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人员的信用记分,包括加分、减分。
二、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人员的信用记分中的减分,根据行为的违法程度及社会影响分为A、B、C、D、E 五个等级;符合A类情形的减5分,符合B类情形的减10分,符合C类情形的减 15分,符合D类情形的减20分、符合E类情形的减25分。
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对其信用记分实行追减记分。
(一)副主管级以上被减分的,其任职企业同等减分,其中聘用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其任职企业加倍减分;
(二)因失信行为造成二级或二级以上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的,追记25分,负次要责任的,追记20分;
(三)因失信行为造成三级重大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的,追记20分,负次要责任的,追记15分;
(四)因失信行为造成四级重大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的,追记15分,负次要责任的,追记10分;
(五)因失信行为造成四级(不含四级)以下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的,追记10分,负次要责任的,追记5分;
三、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执(从)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信用记分实行加分奖励:
(一)获得国家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表彰、奖励的,每项加25分;获得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表彰、奖励的,每项加20分;
(二)获得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表彰、奖励的,每项加25分;获得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表彰、奖励的,每项加20分;
(三)获得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表彰、奖励的,每项加20分;获得市、州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表彰、奖励的,每项加10分;
(四)获得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表彰、奖励的,每项加10分;获得县(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表彰、奖励的,每项加5分。
(一)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记分标准
(一)A类情形之一的,记5分
1、未按规定及时提供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
2、未按规定公开报修电话、投诉电话、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及办事期限、服务项目与收费标准等的;
3、在服务范围内,一年中经查实被投诉在2次以上或对同一事项重复投诉3次以上的;
4、未按规定向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办理备案相关手续的。
(二)B类情形之一的,记10分
1、提交企业及其执(从)人员信用信息征集虚假材料的;
2、对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披露工作,不予配合的;
3、虚报、瞒报、漏报、迟报统计报表的;
4、违反规定、约定,维修不及时的;
5、未按规定或约定公布相关收支账目的;
6、收取服务报酬未出具收费凭证的;
7、未有约定,提前半年以上累计预收物业服务费的;
8、承接物业时,未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并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的;
9、未将装饰装修过程中的有关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的;
10、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有关物业装饰装修和使用以及治安、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未及时劝阻、制止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
11、发生安全事故时,未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且协助做好救助工作的;
12、对物业服务专业分包单位不进行监督管理,或者疏于管理的;
13、对可能发生的治安、消防等突发事件没有应急预案,在容易危及人身安全处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
14、未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的;
15、经查实以低于行业指导价标准不正当竞争的;
16、无正当理由终止投标,影响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程序正常进行的,故意触犯招标文件规定的无效标和废标或经评标委员会认定投标无竞争力的;
17、因违反政策规定,被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的。
(三)C类情形之一的,记15分
1、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管理业务的;
2、违反招投标规定承接物业管理业务的;
3、未按规定办理资质变更、注销手续的;
4、违反规定、约定,乱收费、多收费等的;
5、干涉、阻扰、操纵业主业主大会设立或者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
6、未经业主大会同意,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
7、未经业主大会同意,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损害业主共同利益的;
8、未经业主大会同意,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
9、未按相关规定或者技术规范对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检测、养护的;
10、发生重大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上报或破坏事故现场的;
11、因违反政策规定,被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
(四)D类情形之一的,记20分
1、取得资质证书后,降低企业资质标准条件的;
2、违反委托人意愿,强制其接受关联服务的;
3、出租、出借、转让资质证书的;
4、将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业务一并委托给他人的;
5、未经业主大会同意,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用途的;
6、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不按照规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和有关资料等的;
7、挪用专项维修资金的;
8、因企业的责任,发生重大事故的;
9、以暴力、胁迫、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承揽业务的;
10、通过停水、停电、停气等方式,向拖欠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催缴有关费用的;
11、未履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导致物业共用部位损害严重的或者共用设施设备停止运行24小时以上的;
12、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未依约履行物业公共秩序维护义务,导致群发性失窃事件、消防事故、治安事故等频发的;
13、泄漏、披露、使用自己应当保守委托人、业主、使用人的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
14、与物业管理招标人或者其他物业管理投标人相互串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
15、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16、违反物业管理招投标相关规定,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
17、未按照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与招标人订立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或者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
18、一年内,因物业服务被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属实2次以上,影响重大的;
19、无正当理由,不配合或者拒绝协助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检查等相关工作的。
(五)E类情形之一的,记25分
1、未按约定退出物业管理项目并做好物业管理相关移交工作的;
2、未按规定作好承接查验工作,强行进驻物业管理区域的;
3、未取得或被吊销资质证书,从事物业服务的;
4、经有关部门确认,有商业贿赂行为的;
5、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一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6、被有关机关或行业协会认定,采取不正当手段恶性竞争,严重损害行业或同行声誉、利益的;
7、业主、使用人集体投诉并经核实为物业管理企业有责投诉,但未对投诉事件进行处理的;
8、威胁、恐吓、殴打行政执法人员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9、在办理相关业务或提交资料过程中弄虚作假或隐瞒真实情况,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
10、拒不执行主管部门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处罚决定或责令限期改正决定的;
11、省外企业入川从事物业服务活动不按程序备案的。
(二)物业服务执(从)业人员信用记分标准
(一)A类情形之一的,记5分
1、未按规定及时上报信用信息征集材料的;
2、未按规定向服务对象出示有关证件的;
3、未按规定办理执业情况变更手续的;
4、未按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告知、劝阻、制止、报告、配合义务的;
5、在服务范围内,一年内经查实被投诉在2次以上或对同一事项重复投诉3次以上的;
6、未按规定向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办理相关备案手续的。
(二)B类情形之一的,记10分
1、物业管理师、省级物业管理专家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行业培训活动的;
2、为承揽业务,对所在企业和本人的经营业绩、信用状况等作虚假宣传或者伪造业绩、其他文件等或作虚假承诺的;
3、开展业务时,未如实向服务对象说明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的;
4、对房地产行业的信用信息征集与披露等工作不予配合的;
5、在执业过程中,未按有关规定、技术规范、标准等履行职责的;
6、作为项目经理未按规定履行重大事件报告职责的。
(三)C类情形之一的,记15分
1、以他人名义或者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执业的;
2、在受聘提供物业服务的物管区域内,私自收取物业服务相关费用的;
3、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4、变更聘用单位后,故意隐瞒或拒不归还自己占有的原聘用单位的商业信息的;
5、泄露、披露、使用自己应当保守业主、使用人的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
6、利用职权擅自在物业项目内搭建、占用绿地、改变公共设施用途的;
7、利用从事物业服务的便利,获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D类情形之一的,记20分
1、骗取、涂改、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资格证书、执业证书、注册证书的;
2、一年内,因物业服务被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属实2次以上,影响重大的;
3、因服务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的;
4、变更聘用单位后,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原聘用单位的商业秘密的,给原聘用单位造成严重后果的;
5、不按规定配合房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依法开展相关工作的;
6、违反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擅自解除合同的。
(五)E类情形之一的,记25分
1、因执行物业服务行为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威胁、恐吓、殴打行政执法人员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3、在办理相关业务或提交资料过程中弄虚作假或隐瞒真实情况,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