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申报方案1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续)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2011-02-08 17:35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奉贤区塘外中学
陈春美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能均衡发展,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教学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牵绊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等若干文件也积极提倡教学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或者来沪打工的民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区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为了向区县重点中学靠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学困生的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专家、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中国人民教师》杂志,曾专门阐述学困生的几大困惑,并提供老师及时、有效的辅导案例,同时指出“(1)辅导要与激发兴趣有机结合起来;(2)辅导要新旧结合;(3)辅导要重点突出;(4)辅导中要争取家长配合。”许多优秀的教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如:袁妙月(河南省洛阳孟津第一县直中学)发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黄鸿基(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杏坛学校)谈论了在辅导过程中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心理上让学困生不再怕学习,给了很好的指导。李瑞菊老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从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改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进步、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并做好学法指导以及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等方面对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有关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今年来已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中小学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制度来推行。我们学校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农村初中数学的研究中,学困生已成为教学最大的问题,但通过有效策略可让学困生脱困,重燃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确定为研究课题并申报,作为学校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中的一小块,旨在通过研究有效的差生转化策略,使得农村初中数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希望材料能为其他地区数学发展提供素材。
二、关于情报的评述
2001年7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学校的支柱,老师要给学生机会,给学困生更多的爱,让他们也能进步发展。
“学困生”这个概念从1962年Kirk首次提出至今己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都非常关注学困生的问题。1981年,美国学习困难联合会(National Joint Committee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年,美国教育总署(United States Office of Education)分别给出了学困生的定义。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分析理解。
“学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各类研究者开始探讨学困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学困生的行为模式同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使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由可能性成为现实性。20世纪7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家Norman.Long创立的角色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形成是整个动力系统乃至人格角色偏差造成的,本身无法通过自我调整来改变,这就需要教育者的特定帮助以改变他们的社会角色;前苏联教育学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原因有两个: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学的、发展的、教育的社会条件,前者与后者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若干同心圆组成的圆表示。20世纪80年代,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可分三个层级,一次性因素是直接相关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法、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因素),二次性因素、三次性因素是间接相关因素(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环境因素)。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日本教育界往往通过学习困难学生“治疗日”来进行教育帮助,这种方法是大阪的一所中学提出来的,这些材料为我们调查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我国,国家教育部将《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和教育》课题列入了“八五”教育规划课题。成立了许多专家小组在全国23个省(市)80多所教育管理研究会进行协作研究的实验研究。对初中学困生进行了界定、分类,提出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主观原因,如消极心理、缺乏学习意志、内在动机、明确的学习态度等,也有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教师的素质、学校教育思想等,有相应的学困生学习能力障碍筛查量表、判断标准、统计分析方法,并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学习系统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元曾在青浦县进行“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顾怜沅领导的数学教改实验小组自1981起,针对青浦县中小学学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结构归纳为五个环节:(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3)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4)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5)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及时回授调节。并总结出包括“诱导一尝试一归纳一变式一回授一调节”等步骤的“五步”教学法来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山东泰安师专主持的“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教学实验中,对当地12所中学的30个教学班的2500名学生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提出:只有将差生进行分类研究,“分类”转化,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西南师大王秀泉的“指导自学精讲法”,国西南师大陈重穆先生的“GX教学法”,梁威等人(1996)则提出使用数学学习反思卡,分层测试卡,矫正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等等对差生转化策略都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些为策略的形成提供了方法。
上述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的理论以及观点为我们的差生工作提供了借鉴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但我们发现以上的研究着力于整个差生队伍,对于农村这一片的研究不多,对于我区我校来讲,农村学校较多,差生占着很重的比例,现状比较严峻,我们急需符合本区本校自身特点的差生转化的策略、方法。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上述教育理论的同时针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提出了《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利用近两年我校先后与两所实验性示范学校的结对互动的契机,可比较农村差生与城市差生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了解差生的心理发展与改进措施,更好地推进二期课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相关概念界定
学困生:个体在获得并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面临明显困难而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的不同类型的人。
转化:将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通过教学干预,使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有序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
四、理论依据
学困生转化理论,通过对学困生的研究,深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让学困生从不懂到懂,从灰心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逐渐完善学困生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能力。
校本教研理论,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
2011-02-08 17:36
五、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现状基础上,分析学困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探索农村初中解决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2、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1)学习研究校本教研、学困生案例和转化的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2)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主要调查学困生的课前学习能力、课堂反应能力、课后作业的完成量、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
主要包括:学困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学困生数学学习期望的攀升。
(4)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主要包括:学困生学习能力改进(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实践、优先批阅)、学困生心理定势改变(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鼓励)。(5)学困生转化的意义和理性认识。
学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只有不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也符合着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现着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研究计划
1、主要思路
研究者通过研修和学习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获取必要的知识和研究理论;通过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建立师生互动的体系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通过学习、交流、互助、总结提炼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加快学困生成长的步伐。
2、研究计划
前期研究阶段:2010.3-2010.6
2010.3-2010.4 在总课题研究的框架下,确定研究内容,研制课题研究计划。阶段成果:课题申请书
2010.4-2010.5 “辅导”、“有效性”及校本培训的相关理论学习,有关资料的查阅和收集、讨论交流。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阶段成果:情报综述
2010.5-2010.6 教师对学困生的了解(问卷)
教师已有的学困生辅导方法调查(问卷、座谈会、听课)
研究方法:调查法 阶段成果:调查报告
实施研究阶段:2010.7-2011.6 2010.7.1—2010.7.31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界定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成果形式:目标设计
2010.8.1—2010.8.31 确定提高转化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制定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实施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形式:实施方案汇总
2010.9—2011.1 第一轮农村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方案实施 研究方法:经验筛选法
成果形式:培训过程的叙事报告,案例汇编
(一)2011.2.1—2011.2.28 中期总结对第一轮方案的分析、反思、完善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 成果形式:中期报告
2011.3—2011.6 第二轮农村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方案实施 研究方法:经验筛选法
成果形式:案例汇编
(二),分阶段成果报告 总结阶段:2011.7—2011.8 2011.7—2011.8 分析农村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有效性的效果(1)研究资料收集整理(2)培训活动效果分析(3)撰写总结报告(4)领导论证会 研究方法:分析法、评价法 成果形式:课题总报告
七、研究创新之处
本科题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
学困生的转化是每所学校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真正从农村、乡镇学校去分析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使得学困生的发展也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程。本课题研究真正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既从宏观层面研究学校对教学管理的策略,又从微观层面探索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策略。
同时,在学校课题的指导下研究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通过有效的价值引领、艺术引领,不同年级的数学任课老师学困生辅导策略的反思能力的发展、反思习惯的形成有了外部支持的保证。
八、研究的条件和保障
1、校领导的重视和区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
本课题被列为区重点立项课题,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区教育发展研究室专家们的大力指导、关心与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
2、课题研究有扎实的现实基础。2009年我校和古华中学签约结对,古华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和带动着我校的发展,通过两校的结对互动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农村学校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本质,更好地解决问题。
3、课题组成员有着较强的钻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构成,这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数学组,保证了数学教学的活跃性。在公开课的演示中,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所任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课题管理科学、规范,能确保研究过程扎实深入。
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中对课题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在过去长期的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各级各类课题都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研究,有效确保课题研究过程的扎实深入。
5、研究经费充足
本课题已列为学校“反思力研究”课题的子项目,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学校行政已划出一定科研专项经费,确保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第二篇:课题申报
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表
课题名称民工子弟学校语文课堂作业优化策略实践研究
——以金华民工子弟学校为例
课题负责人刘友花职务(职称)校长、小教高级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
单位金华市经济开发区第二民工子第学校
邮编地址321000金华市山嘴头山宁路318号
联系电话1385799995
5(此表可复制。填表后一式三份报送市教科规划办)
民工子弟学校语文课堂作业优化策略实践研究方案
一、课题现实背景
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外来民工的人数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关于民工子弟学习状况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招收了许多外来民工子弟,就我们班来说,班级总人数68人,其中64人为民工子弟,将近总数的94%。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在这些民工子弟中,约有23%左右存在作业不完成现象。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厌恶、抵触心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完全有责任了解并帮助他们克服这一现状,整个社会也应该重视民工子弟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民工子女厌学现象也颇有存在。应该说,形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学习的不感兴趣;对老师布置作业的形式不感兴趣;家里等因素。但大多数是因为在学龄早期遇到不愉快的体验引起。产生厌学心理一般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习成绩不理想----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更加糟糕----不愿学习----厌恶学习。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习成绩差导致厌学心理,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在国外,作业问题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们就曾对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作过专门的论述。他们都将作业与课堂教学视为同等重要,把作业研究视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1960年,美国国家教育法规委员会曾把家庭作业列为当时十大争议问题之一。这些都说明了各国对学生作业问题的关注,它们也曾就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进行过争鸣与研究。
在我国,针对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教育行政部门曾三令五申,明确各年级段的家庭局书面作业量(一、二年级不能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三科作业总量不能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三科作业总量不能超过45分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们民工子弟学校要实施这样的标准时有点困难的。
经调查,对于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生,不留书面作业对于那些听话的乖的孩子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是行不通的,学生不感兴趣,家长
也不会配合,即使愿意,但是因为文化程度的落后、对学校的这样做法也是不予支持的。据调查显示,民工子女的家长有90%支持书面作业多为主,而且要多布置。
所以对于民工子第学校老师来说,解决学生作业是一大重点工作。可喜的是,新课程的实施是全方位的,很多老师都已意识到帮助学生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仅需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在课堂的延伸——作业布置的设计中,许多一线教师已经对作业布置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刘春生校长在1998年开始研究的 “互动作业”尝试就很具代表性。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也在于此,不敢说希望藉几人之力解决这个困扰无数民工子弟老师的问题,但我们愿意成为当中的探索者,并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切实提高我们学校的学校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要求。作业要针对学生能力、兴趣的差异,分层布置,力求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2、优化作业内容。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既要注意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四个结合,突出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3、改善作业形式。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二)预期目标
民工子弟学生基本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1.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合民工子女作业形式的模式;2.初步解决民工子弟学生厌学情绪,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3.民工子弟学生能自觉掌握一定的学习作业方法;
四、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课论述初期成果或“研究操作措施”。
我校将于2010年开始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外出考察学习,进行校
本课程的开发。选择我校低段一、二、三年级各抽取一个班进行使用,经使用,与同年级的相关班级对比,各科教师对实验班学生的作业情况满意度较高。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0.9-2011.1)
人员:全体课程组成员
1.确定研究课题,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对象和内容;
2.根据课题要求成立课题研究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结合研究任务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各成员职责,积极做好准备工作; 3.明确次课题研究的地位和意义,形成一种人人参与、步调一致、共同研究的良好风味。
主要研究方法;访谈法、观察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通过这三种方法,完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作业水平要求。
(二)中期实施阶段(2011.2-2011.11)人员:全体课题组成员
1.2011.3-2011.4: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第一项内容。2.2011.5-2011.11:综合运用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定性预定量想结合等方法,主要完成研究内容中的第二、第三项任务。
(三)后期结题阶段
人员:刘友花、徐歆、严娇俊、申方璐、李妙娟、胡雪琴
六、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一)课题组研究能力保证
课题组负责人刘友花,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经验,开办民工子弟学校已有10年。对民工子弟学生具有较深入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由校领导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
(二)支撑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研究硬件保障:我校(金华市经济开发区第二民工子第学校)是金华市的一所民工学校,现有外来民工子女2527。因此为此课题研究搭建平台。
2.研究经费:由学校教育研究经费和自筹两部分承担研究所需的费用。
3.研究时间的保障:我校十分重视本课题研究,能够充分保障课题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题申报方案示例
小学数学课题申报方案示例
(一)基于数学教材研读的教学行为跟进研究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概述
研读即钻研阅读,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钻研阅读,并围绕教材教学内容展开积极的思考。教学行为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既定的教学目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和作为。它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行为。由行为主体以及与行为主体相关的因素所构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行为的总体所构成。
研读教材教是教师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教材,是吸收,是内化,而教学行为则是输出,是达成。两者相互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教师应基于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研读,探索跟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观察、诊断学生学习行为以修正自己的各种行动与作为。但我们了解到的现状:目前教师关注教法的很多,关注教材的则很少。基于以下四点我们提出本课题:
1.基于非作课状态下“重教法 轻教材”的教学现状
反思教师平常的教学,在非作课情况下,对于教材的例题走马观花式浏览过,并没有挖掘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练习更是如此,每道题按顺序走过场,答案正确就收场,并没有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在进行随堂听课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学目标定位过难,有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有的教师要求过高;有的教学行为明显不恰当„„种种现象,皆因教师对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不明确,对具体教材设计意图不了解。如果教师对教材没有认真研读,没有深刻理解,没有与作者情感相通,就不会有教法上的合理的组织与运用。古人云:“教学三句禅”——“千法万法,钻研教材第一法”,这句话再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2.基于教师对数学教材内涵的忽视
为达到使学生“得法课内,得利课外,受益终身”的学习目标,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不断改进,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间的联系;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和数学综合素养的总指导思想。这种编排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作为一个教师,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是教学的先决条件,只有成为教材编作者的知音,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构建起一座相通的桥梁,形成学生内心与教材编作者真正共鸣。
3.基于教师非得当的教学行为思考
21世纪的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知识层面的拓宽,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与作为可能影响了学生的一生,而基于教材研读角度来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少而又少,或者说教师并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教材语言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而面对教师对他们情感态度关注不够,对生理与学习节律漠不关心,他们从心底发出无声的抗议,他们的眼神充满期待。我们能否以研读教材为手段实现得当的教学行为?
4.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性思考
根据布卢姆和卡罗尔两人的研究,有人把决定学生课堂吸收率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以下五点: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三)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
(四)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
(五)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前四个因素都是从学生方面来说的,而第五个因素教师的教学质量,实际上就是指教师依据既定学生的以上四个方面 1的状况以及教材的内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转化为得当教学行为。
(二)本课题的理论背景略述
1.有效教学论
加涅认为把那些能够明显改变学习过程的外在刺激和学习过程之间相互作用区分为教学的连续阶段,是合理的。教学只不过是由教师对这些外部事物的计划和控制所组成,带着必要的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去计划、设计、选择并监督这些外部事物的安排。
2.教学行为论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学行为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乃是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结果而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结果的活动总和,而教学行为则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教师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的活动总和。
3.科学教育理论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有着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科学教育理念给我们教师启迪,如何通过合理途经实现科学教育?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课题的研究来源于教学实践,思考于教学现状,因而原有教师对教材研读与教学行为分别已有一些经验与总结。如斯苗儿老师就曾作过《新教材研读的策略》讲座,对教材的研读已提炼出四个策略:依据教材目录知识体系;依据例题知识点;依据习题匹配性;依据呈现方式。但没有系统地解读和剖析小学数学教材。另外张建琼教师曾著《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月发表,她从教学行为的结构看,由教学行为的施行者、教学行为的施行过程、教学行为的结果等组成,认为这三者是教学行为的最高结构层次。从施行者层面上可静态与互动行为;从施行过程的层面上分为目的和活动过程。还有李雪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阐述了“行为”定义,认为从教学行为存在的方式来看,教学行为又可分为外教学行为和内隐教学行为。
(四)有关本课题的原有研究基础简述
本课题负责人曾承担过浙江省重点课题《数学教学情感流的设计与调控策略》优秀结题,对数学教学情感流的设计与调控作了初步研究,研究成果获台州市一等奖;曾承担过台州市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情感控制的探索》优秀结题,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调控策略作了研究,研究成果获浙江省二等奖,台州市一等奖;曾承担过台州市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并获优秀结题,对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有效反思策略作了研究,已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本次将对教材的系统研读,并根据教材的内涵来转化成得当教学行为,即教材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架构,作深入研究。现本课题已通过专家的引领与论证,产生出了大量的思维碰撞,研究计划已初步形成。
二、课题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体验性原则。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中介,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教与学活动进行体验。
2、自主性原则。建立“以人为本”的理论导向机制,使全体学生都成为体验的主体,确立学生地体验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和保证学生体验的独立性和差异性。
3、相融性原则。建立发展学生目标机制,将“以教定学”与“以学定教”有机结合,将教师调控与学生表现状态有机结合。
(二)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需要理论的支撑,但不是对已有理论的图解式演绎;它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但不是对具体做法的写实式描绘与罗列。因此,本课题我们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
指导,试图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然后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从而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策略体系。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观察、体验,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教材研读跟进教学行为的策略。“观察”是一种外分析,“体验”是一种内分析,“反思”是一种信息的加工与输出的过程。因此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种“观察(体验)——反思(归因)——实践”的循环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反思每一堂课教师都要认真反思:我对教材的理解到位吗?这样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
(2)他人监督不定期地互相听课、评课,集体交流、评析、改进策略。
(3)学生协助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让实践与理论有机统一,做到教学相长。
(4)召开“研究沙龙” 即阶段性召开研讨会,集体交流、评析、跟进教学行为的策略。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1.调查分析影响教师研读教材的因素,总结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全面系统地剖析小学数学教材。
2.基于教材的研读与剖析,追索教学行为跟进的策略,掌握教学中教师修正教学行为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设想
(一)非作课状态下影响教师研读教材的归因分析
1.非作课状态下数学教师阅读教材情况调查
2.非作课状态下影响教师研读教材的归因分析
(二)相同教学内容下研读与粗读教材所产生的不同教学行为对比分析
1.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行为比较分析
2.临课实施行为比较分析
3.反思与评价行为比较分析
(三)数学教材研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研究
1.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步骤
2.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方法
(四)《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剖析
1.《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内容剖析
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特点探究
3.《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与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异同比较
(五)小学数学教材的系统研读策略研究
1.教材内容整体性研读
小学阶段的内容主要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本课题试从这四个领域,将人教版一至六年级教材中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作系统整理,并形成学习内容结构表。
2.教材编排意图研读
根据教材的系统研读,整体性的了解,及结构表的分析,将对教材编排的意图进行研读,询问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他的用意是什么?这样编排给学生带来哪些方面发展?教师应注意什么?
3.教学例题与练习配置研读
教学例题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研读教材例题的优势,以及值得商榷的理由。再将练习配置进行研读,从专项练、基础练、综合练、发展练、创新练五个角度思考,并形成每册配置表,并对部分练习提出不足之处,以及调整方案。
4.低、中、高学段学习材料的差异性研读
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材的处理也一定必有差异之处,研读教材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应注意什么?
(六)基于教材研读的教学行为跟进研究
1.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行为跟进研究
根据教材的研读,先得益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如何反映到教学设计上,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怎样依据教材而进行设计与调整,以及材料的提供等方面作研究。
2.临课实施行为跟进研究
如果将教学设计作为前馈,那么临课教学则是实施了,在教学时,教师会有一系列依据教材而改善和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举措,如:临课诊断行为、调控行为、媒体应用行为、课堂教师的内隐行为等等,本课题将对它们作细化研究。
3.反思与分析行为跟进研究
“反思”是信息加工与输出的过程,教师对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即根据观察体验,进行分析、归因,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本课题研究时,将对卷面如何进行教材理念进行命题策略,并依据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作出相应的调整修改方案作研究。
4.整理与评价行为跟进研究
整体材料,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一项薄弱行为,而事实上有着良好的整理行为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它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减少很多的弯路,本课题将在研读教材的时候跟进自己的整理行为。而评价行为则有很多教师在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总结,而我们则是依据教材内涵角度来研究如何跟进自己的评价行为。
五、研究成果表达形式。
1、教师参与活动的材料汇总。
2、学生参与活动的材料:学习体会等。
3、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10——2008.11)准备阶段。建立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分析论证,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2008.12——2009.1)初步实施阶段。制订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开始初步实施,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具体的指导,以便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9.2——2011.8)全面实施阶段。在前阶段基础上全面实施修改后的研究方案;组织开展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每月开课一次、记录课堂实况、教学反思、撰写教学个案等,形成具体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第四阶段(2011.9——2011.10)总结阶段。交流、调研和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条件分析
1、已取得一定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原课题组承担的省重点规划课题《数学课堂情感流的设计与调控研究》已优秀结题,并获台州市成果一等奖,对情感水平分类、学生课堂表现状况、基本模式、各级情感水平调控策略作了初步研究,本课题将对教师行为作深化研究。
2、有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6名教师中有3人具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3、有一定的教育科研基础。学校于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200强单位,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教育科研气氛浓,教师热情高。自1998年至2008年,课题组老师共负责了8项市课题的研究,其中5项获优秀结题;参与了20多项课题的研究,其中优秀结题的9项。
参考文献
1.张建琼 《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年2月
2. 顾明远 《国际教育新理念》 海南出版社 2001年10月 第一版
3. 斯苗儿 《新教材研读的策略》 讲座2007年10月
4. 谌业锋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
5. 胡继渊沈正元 《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5期
6. 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 《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四篇:课题申报范例
学院2013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和2012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
业研究获奖
http://yb.hncc.edu.cn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发布日期:2013/6/9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和2012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成果奖获奖课题的通知》文件,学院共有《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河航运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探讨》(赵根瑞)、《网络视频技术在航海类毕业生中的应用》(王秉)、《社会需求与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关系研究》(陈振锋)、《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徐磊)等四项课题获准立项。《用人单位违规用工行为及其对策研究》(陈振锋等)获2012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优秀成果奖课题三等奖。
学院两个项目获批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http://yb.hncc.edu.cn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发布日期:2013/8/2
3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公布了2013年第一批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我院申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现代物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交通信息化网络运维人员技能培训平台开发研究》被确定为重点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交通运输会议精神,积极实施科技强交战略,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了2013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和评审工作。学院根据项目申报要求,积极组织、认真申报,确保了本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院两个课题获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http://yb.hncc.edu.cn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发布日期:2013/8/16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立项重点课题,我院张慧颖主持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研究》、杨丽敏主持的《不同训练模式对英语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获得重点课题立项。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在逐级审查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共确定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立项课题 589项。其中,重大课题10项,重点课题154项,实验课题108 项,一般课题317 项。
学院两项课题获准立项。分别为《幽默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氛围构建中的应用研究》(姬姝),《省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居民就业问题研究——以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为例》(孙艳娜)。
第五篇:申报课题注意事项
课题申报注意事项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指导研究生所需要的。我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增强课题观念,多拿课题,多做课题,根据课题进行研究,推动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课题申报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题
第一,申报的课题应有前期成果,已经开始或正在研究。
申报者是否有前期成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还应了解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
第二,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就是说,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
全国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教育部的课题是每个五年计划,委托各学科者制定五年规划的咨询报告,提出五年内各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必须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呢?因为“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题目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重点课题是国家急需研究的问题。如我们政治学科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过几次行政改革,但哪次也不彻底,原因是没有正确的符合国情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做指导。所以我们申报的项目一定要不脱离指南,不是说必须和指南上的一模一样,但也要围绕指南来选题。
第三、选题要有价值
理论价值。理论价值也叫学术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符合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检验、修正和发展理论,或有利于建立新的理论科学体系。
应用价值。应用价值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选题要有创新性
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领域有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五、选题要有可行性
(1)有的课题根本不可能取得成果就不能选。
(2)有的课题限于自己的研究能力、管理权限,研究不了,就不要选。
(3)所选课题中的一些新概念,自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思考能够进行界定,即应对其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否则就会造成空谈或者文不对题、语词歧义。
二、题目拟定:
课题名称要简明具体,准确反映研究范围、内容和实质,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1.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题目大小要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题目太小,分量不够。要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涵盖出课题研究的全部内容。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非常重要,论证好坏是决定能不能被评上的前提条件。因为同样课题申报者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哪个能评上,哪些评不上,主要看论证。而且第一轮网评的选拔,申报材料上没有单位和申报者名字。哪个单位申报的一点也不知道,完成第一轮选拔后才能看到申报者的名字。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评委很清晰的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对课题进行论证,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必须要清楚以下6个问题:
①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②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③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④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⑤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⑥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那如何具体填写表格中提示的常见的几个论证角度呢?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要论证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这样,才会便于论证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论证过程中,要阐述出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趋向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1)理论价值。(研究是对□□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研究是对□□的具体阐述;研究是对□□理论的充实等。)
(2)实践价值。(研究有利于促进□□的发展;研究有利于带动□□;研究有利于转变□□;研究有利于□□的改变;等)。
2、对课题主要内容的论证
(1)总体原则:脉络清楚,内容充实
(2)要把课题主研方法表述出来。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
(3)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实施步骤通常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要把“建立组织、课题小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组织学习课题组计划,完成课题有关资料的收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及总结、收集已有经验和现行可操作的做法”等,要一一的表述出来。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研究实施阶段标志着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这阶段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进行具体调查、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推广成功经验等等。在实施阶段里,一定要格外标明时间及研究内容的层次性。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课题总结及验收阶段的工作要一一标明,比如“验收课题、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而推广科研成果等。
保障条件的论证主要是人员的保证、时间的保证、实验场所的保证和经费的保证。可视情况分别论证。
四、其它要注意的事项
1、课题组成员
为什么对课题组成员这样重视?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应当是集体研究,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很难研究出精品的。只有大家合作,互相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出精品。如我们组织几位博士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经过初步合作讨论,都觉的收获很大。一个人单独研究是不行的。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论证的非常好,课题组成员仅一两个人被拿掉的。
课题组成员要很好的搭配。
第一,研究实际问题的课题,成员中除理论工作者外,应包括一些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便于调查。
第二,研究基础理论的课题,成员中应有这方面造诣较高的教授,还要有从事这领域理论研究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
2、经费预算
一定要合理安排经费,主要用于课题研究。要与研究步骤一致,要体现对重点与难点的重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