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学研示范市建设情况汇报
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佛山)
建设情况报告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一、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运行情况
2007年,我市获得省科技厅授予“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称号,成为了广东省第一批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自认定示范市以来,在各科研院校的支持配合下,我市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效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80579元,增长12.8%,完成工业增加值292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目前,全市各级政府共与全国50多所科研院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其中18所科研院校在我市组建了研究院;21所高校组建了办事处;高校与企业共建院士工作室13个,共建博士后工作站30个,产学研共建技术研发平台75个,其中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家、省级研究开发院3家,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4个;引进科技特派员267人。全市共有33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除“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外,还包括禅城、顺德、南海3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南庄、石湾、勒流、均安、大沥、容桂镇6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镇”以及校企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23个,逐步形成以示范市作总体规划,示范区、镇推动深化合作,各企业示范基地具体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 “点、线、面”紧密结合,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纵深配置的产学研创新体系。
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管理经验介绍
(一)建设与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产学研合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科技局、经贸局和财政局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决策产学研重大事项,确立我市产学研发展方向。二是设立专项资金。为支持引导技术与产业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佛山市政府以及各区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产学研专项资金和制订了相应的跟踪管理办法,目前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的产学研专项资金已超过8000万元。三是建立政策保障,出台了《佛山市产学研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佛山市高校研究院考核奖励试行办法》、《佛山市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2年)》、《佛山市院士工作室管理(试行)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四是加强信息交流。与各科研院校达成了互访的共识,定期、不定期组织企业到科研院校交流对接或由科研院校组团到我市企业进行技术交流访问,保证前端技术研发与末端市场应用的信息交流和有效对接。
(二)多层次多模式并存。根据行业、技术与市场需求,开展多个层面产学研结合。市、区、镇、企业分别结合各自的定位以及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产学研活动。在市级层面,重点强化与科研院校的沟通交流,引进科研院校组建办事机构,共同搭建产学研推广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共识与氛围;在区级层面,根据产业布局建设专业研究院或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分支机构,成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在镇级层面,建设基于镇街特色产业的产学研公共创新平台,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参与研发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在企业层面,围绕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参股、技术合作等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三)从为单一企业服务为主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转变。例如顺德的白色家电联盟,由美的集团、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等12家顺德的白色家电行业骨干企业,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2所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了白色家电产学研创新联盟,围绕顺德战略支柱产业,整合资源强化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制订技术路线图引领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再如华南精密院按照“政府启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十多所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成立了精密制造
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了23个项目的研发,其中工业机器人等7个项目正在进行产业化。2008年,华南精密制造研究院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首批技术转移机构。
(四)从点对点服务向集聚性的创新联盟、创新服务平台转变。传统的“一对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只可以解决单一企业的技术难题,难以形成较大的创新动力推动区域以及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只有立足行业建设创新联盟、创新服务平台,从行业层面推动技术革新才能满足我市面临的迫切产业升级要求。例如,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建华夏陶瓷研究开发中心,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完成了全国首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广东省建筑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路线图指明了陶瓷产业升级中的技术进步方向及其重点领域,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升级的有效联动,有效指导“双转移”过程中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规范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无序行为。目前,依据本技术路线图,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已提出了21个研发项目与课题,7家参与企业的出资意向超过1亿。
(五)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共识与氛围。近年我市积极组织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科研院校成果推介会和展示会等大型活动,定期组织科研院校驻佛山办事机构与我市区镇科技部门、高新区、专业镇和企业进行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采取“政府扫
描,企业扫荡”的产学研对接方式,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前往国内重点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发掘潜在产学研合作机会,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我市各级政府部门累计组织了100多批次企业前往全国科研院校开展项目对接,累计促成合作项目500多项。
三、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情况介绍
自2007年认定产学研结合示范市以来,政府大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制。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我市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立项60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6项,省部产学研项目157项,佛山市产学研专项资金项目92项,粤港关键领域招标项目104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5项等。
通过示范市建设,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区各级科技项目,推动了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了一批传统企业、加工企业转变为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130270件,累计专利授权量达86754件,居全国地级市领先地位。2009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85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646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三种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由2003年的4.2%增至2009年的13.7%。
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我市积极通过与高校开展人才培训合作、引入学科带头人队伍、落实省科技特派员、依托公共创新平台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等多种方式,引进、培养兼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建立了蔡鹤皋、钟志华、叶声华、范滇元等13个院士工作室,吸引院士科研团队驻我市长期开展技术研发。建立了东鹏陶瓷、兴发集团、国星光电等博士后工作站,强化了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的软硬件建设。落实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引进了来自全国43所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267名科技企业特派员,其中包括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等。
在平台建设方面,全市建有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75个,其中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家、省级研究开发院3家,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6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工作站30家。这些公共创新平台,依托产学研结合,集中资源重点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产业扩张升级。
在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联合推动下,去年7月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正式签约启动,该中心将重点围绕我市3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和9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
地建设,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转移转化研究,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基地。该中心的落成,标志着我市与中科院的合作迈入了全方位、系统化合作的新时期,也预示着我市产学研合作将会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四、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
(一)产学研结合示范区——禅城区
2007年4月,经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禅城成为广东省首批“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之一,并率先出台了《禅城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实施方案》。区内拥有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佛山民营科技园2个的区域性“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南庄镇、石湾镇2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镇”。禅城区政府与30多家国内著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逐步形成了“四大动力机制”、“三大创新模式”和“三大支撑载体”的“四三三”产学研发展格局。2009年,禅城区获得中国产学研促进奖。
(二)产学研结合示范镇——顺德区勒流街道 为引进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产学研结合,勒流街道每年从财政支出总额中列支不少于2%的专项资金,作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工作和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是顺德区首个镇(街道)实施如此高比例的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勒流街道与高校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分别
与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佛山研究院勒流科技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研究院勒流科技创新中心,还成立了吉林大学研究生顺德教学基地、中山大学MBA顺德教学基地、合肥工业大学东菱凯琴集团研究院等实体。2009年勒流街道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78亿元,占全年工业总产值的63%;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3.5亿元,同比增加45%。
(三)产学研结合示范企业——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4月3日,国星光电成功通过证监会审核,将成长为上市企业。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在扭亏的基础上,实现了纳税10倍的增长,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跃居行业龙头。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等13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与中山大学苏锵院士合作,解决了白光LED荧光粉依赖进口的问题;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解决了批量生产产品测试的瓶颈;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使公司在半导体照明灯具、灯光仿真软件方面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0年4月13日
第二篇:市建设示范乡镇申报材料
市建设示范乡镇申报材料
**街道位于**城区中心,辖区面积47.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现有27个社区。20*年全街道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6亿,比20xx年增长35.3%,实现财政总收入5.53亿元,增长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增长47.7%,居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增长14.6%,城镇化率达到37.6%,比上年增长5.3个百分点。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大**、新**”的目标要求,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严细管理,全力打造城市建设第一平台,城区建设、旧村改造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街道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经认真自查,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村镇建设示范乡镇的要求,现申请参加全市村镇建设示范乡镇考核评比,同时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一个“高”字,高起点完善村镇建设规划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历来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早在1992年就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制定了《**城区规划建设方案》,科学安排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精心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和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小区绿地比例,描绘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高规格细化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了旧城改造、绿化亮化、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等十几个专项详细规划,增强了规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新区建设后,我们又适应新区建设的需要,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专家修订了罗庄街道分区规划图,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20*年,我们又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陶瓷商城、万泉商场、**建材批发市场、于泉庄金昊小区、湖南崖金湖新村、韦姜屯小区、王庄小区的详细规划,新增详规覆盖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街道城区详规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
二、突出一个“快”字,高标准抓好村镇建设
一是加快城区道路建设。几年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先后对城区罗三路、罗四路、罗五路、龙潭路、宝泉路、文化路等二十条道路进行了硬化,形成了“十纵十横”的网格化道路交通格局。并按照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全部配套了排水系统,铺设了人行道板,安装了路灯,栽植了绿化苗木,绿化、亮化率达到100%。20*年,我们又投资260万元,对路面损坏比较严重的建设街、宝泉路西段、文化路西段、罗七路进行了重新硬化,硬化路面6.5万平方米,投资150万对罗五路、文化路、商业街人行道重新铺设了人行道板,较好地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投资200万元对罗三路排水系统、宝泉路排水系统、小黑河、电厂河、南涑河等城区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和清淤;投资400万硬化了村间道路10条,硬化面积8万平方米;投资156万新建了朱张桥沟东村涑河桥、朱张桥东南村涑河桥两座中桥。
二是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我们牢固树立“建设一流宜居城市”的理念,在完善城市功能上狠下功夫,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几年来,累计投资20亿元,建成了龙潭公园、宝泉寺公园、罗庄动物园、振兴广场;建成了万泉商城、龙潭商业街、罗四路餐饮娱乐服务一条街、陶瓷商城、建材批发市场和文化南路陶瓷一条街;建成了自来水公司,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建成水冲式厕所2处,设置垃圾箱240个,摆放点90余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年,我们又投资40万元,建成了世纪广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1.2亿元,建成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森罗生态游园;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建材批发市场三期工程,新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450万元,改造了山西头、朱张桥东北村、窑汪崖等村的自来水管道,更换供水主管道13公里,使全街道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快旧村改造步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旧村改造,20*年有三个社区进行了旧村改造,其中韦姜屯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连泉庄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于泉庄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另外还有湖南崖、闫泉庄、朱张桥河北、王庄、朱陈西村、朱陈东村、西山等村正在积极进行旧村改造规划和手续报批。
四是加快完善城区绿化。20*年,我们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活动,加大了城区绿化投资,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等措施,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2600平方米,补植行道树1800株,栽植各类苗木16000余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良好的生活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者,20*年,全街道新上技改投资达到4.1亿元,新上项目21个,新建厂房、车间2万平方米,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年,全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188.7亿元、销售收入186.8亿元、工业增加值52.8亿元、利税15.84亿元,分别增长14.2、16.3、35.4、56.4%。
三、着眼一个“细”字,高
**街道位于**城区中心,辖区面积47.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现有27个社区。20*年全街道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6亿,比20xx年增长35.3%,实现财政总收入5.53亿元,增长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增长47.7%,居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增长14.6%,城镇化率达到37.6%,比上年增长5.3个百分点。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大**、新**”的目标要求,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严细管理,全力打造城市建设第一平台,城区建设、旧村改造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街道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经认真自查,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村镇建设示范乡镇的要求,现申请参加全市村镇建设示范乡镇考核评比,同时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一个“高”字,高起点完善村镇建设规划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历来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早在1992年就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制定了《**城区规划建设方案》,科学安排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精心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和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小区绿地比例,描绘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高规格细化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了旧城改造、绿化亮化、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等十几个专项详细规划,增强了规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新区建设后,我们又适应新区建设的需要,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专家修订了罗庄街道分区规划图,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20*年,我们又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陶瓷商城、万泉商场、**建材批发市场、于泉庄金昊小区、湖南崖金湖新村、韦姜屯小区、王庄小区的详细规划,新增详规覆盖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街道城区详规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
二、突出一个“快”字,高标准抓好村镇建设
一是加快城区道路建设。几年来,累计投资近亿元,先后对城区罗三路、罗四路、罗五路、龙潭路、宝泉路、文化路等二十条道路进行了硬化,形成了“十纵十横”的网格化道路交通格局。并按照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全部配套了排水系统,铺设了人行道板,安装了路灯,栽植了绿化苗木,绿化、亮化率达到100%。20*年,我们又投资260万元,对路面损坏比较严重的建设街、宝泉路西段、文化路西段、罗七路进行了重新硬化,硬化路面6.5万平方米,投资150万对罗五路、文化路、商业街人行道重新铺设了人行道板,较好地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投资200万元对罗三路排水系统、宝泉路排水系统、小黑河、电厂河、南涑河等城区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和清淤;投资400万硬化了村间道路10条,硬化面积8万平方米;投资156万新建了朱张桥沟东村涑河桥、朱张桥东南村涑河桥两座中桥。
二是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我们牢固树立“建设一流宜居城市”的理念,在完善城市功能上狠下功夫,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几年来,累计投资20亿元,建成了龙潭公园、宝泉寺公园、罗庄动物园、振兴广场;建成了万泉商城、龙潭商业街、罗四路餐饮娱乐服务一条街、陶瓷商城、建材批发市场和文化南路陶瓷一条街;建成了自来水公司,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建成水冲式厕所2处,设置垃圾箱240个,摆放点90余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年,我们又投资40万元,建成了世纪广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1.2亿元,建成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森罗生态游园;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建材批发市场三期工程,新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450万元,改造了山西头、朱张桥东北村、窑汪崖等村的自来水管道,更换供水主管道13公里,使全街道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快旧村改造步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旧村改造,20*年有三个社区进行了旧村改造,其中韦姜屯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连泉庄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于泉庄社区旧村改造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另外还有湖南崖、闫泉庄、朱张桥河北、王庄、朱陈西村、朱陈东村、西山等村正在积极进行旧村改造规划和手续报批。
四是加快完善城区绿化。20*年,我们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活动,加大了城区绿化投资,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绿化等措施,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2600平方米,补植行道树1800株,栽植各类苗木16000余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良好的生活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者,20*年,全街道新上技改投资达到4.1亿元,新上项目21个,新建厂房、车间2万平方米,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年,全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188.7亿元、销售收入186.8亿元、工业增加值52.8亿元、利税15.84亿元,分别增长14.2、16.3、35.4、56.4%。
三、着眼一个“细”字,高 效能抓好村镇建设管理
一是组织措施严细。办事处成立了城建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城建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村镇建设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设立了建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村镇建设业务管理、指导服务工作。
二是规划管理精细。建立工程建设申报制度,严格控制管理程序,村镇各类建设项目严格实施“一书两证”和《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制度,并办理开工、定位、放线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由街道村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建筑质量把关,实行安全管理,使全街道建设、规划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20*年,我们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工作,深入开展了治理滥搭滥建、乱圈乱占、清理占道经营活动,拆除违章建筑2200余平方米,清理占道经营600余处,较好地维护了全街道建设秩序。
三是卫生保洁工细。办事处设立了环卫处,配有垃圾清运车7辆,叉车3台,垃圾箱240余个,专职环卫工人70余名,负责城区主要道路的日常清理清运,消除了“三大堆”,保持了城市环境的整洁,办事处建委与驻地道路两侧的沿街门头签定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细致管理,真正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确保城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了城区形象,为居民创造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三篇:产学研茶叶专业镇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书
产学研茶叶专业镇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精诚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协商,就产学研茶叶专业镇示范基地建设合作事宜,达成以下协议条款:
一、甲方为乙方提供产学研合作教育、科研基地,针对甲方及其示范企业具体茶叶生产技术问题,开展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二、甲乙双方根据生产、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优先聘请对方工程技术人员为己方的兼职工作人员,参与己方的教学和科研,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三、甲方示范企业在生产许可的情况下,应承担乙方研究人员的实践任务,并承担实践期间的指导与管理,为乙方人员的交通、食宿提供方便,有关费用双方协商解决。
四、乙方优先为甲方示范企业员工安排相关专业的进修、技术培训或咨询,且费用优惠。
五、乙方优先为甲方所需要的技术信息和图书资料查询等提供便利条件。
六、乙方优先为甲方示范企业在生产紧张阶段提供技术力量。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三年。期满后,若双方没有提出异议,则协议自动延长两年。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章):乙方(章):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创建市示范支部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是致公党江北区大石坝支部的张昊,我代表大石坝支部作大会发言。首先我代表支部的27名党员感谢市委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示范支部”的评选。它使我们的支部建设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使我们的支部发展有了更强大的动力。下面我就大石坝支部创建“示范支部”以来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汇报:
支部概况
致公党江北区大石坝支部自XX年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过三届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认真履行职责,卓有成效地发挥了参政党职能,多次受到致公党市委、致公党区委和江北区区委区府的表彰奖励。支部现有党员共计27人。其中具有大学学历的23人,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的2人,高级工程师2人;其中经商的4人,公务员4人,教师7人,其他行业的12人。他们在海外的亲属有约一百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匈牙利、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这是我支部在海外的宝贵人才资源,也是支部“致力为公”、发挥参政职能的潜力和优势。
工作情况
一、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参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坦诚建言显成效
支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政治事件中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支部成员丁时勇、赖春梅、邹小谷、赵士等同志多次在双月座谈会、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政协召开的党外人士协商会、情况通报会上,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建言献策,许多建议被采纳和实施,发挥了致公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积极作用。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结硕果
支部始终把参政议政作为支部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发挥支部的群体功能,紧紧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研,先后代表致公区委提交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提升我区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加快东部新城建设,拓展江北经济发展增长点》等调研报告,其中《加快东部新城建设,拓展江北经济发展增长点》的调研报告被评为全区重点课题调研成果三等奖,支部党员丁时勇、易峥同志作为致公党江北区委课题组成员编写了《观音桥商圈再规划、再提升的研究》,受到区委区府高度重视,,被评为江北区民主党派工商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2010年两会上支部所在市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认真履职,踊跃提交提案和建议案,其中在重庆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上共提提案9件,其中集体提案1件;在江北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共提提案10件,其中集体提案1件;在江北区人大十六届四次会议上共提建议案7件。其中赖春梅同志提出的《关于尝试将农民转为农业工人,促进我区统筹城乡大发展的建议》受到了区长的高度重视,亲自批示,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吸纳,以双溪村为试点,制定了《关于鼓励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意见(试行)》的“1+5”政策体系。
开展创建“示范支部”以来共向市区政协提交社情民意10余件,目前被采纳的有6件。
(三)多渠道开展民主监督,多党合作见实效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主党派参与民主监督的范围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支部成员中担任市政协委员3人;区政协委员6人,其中政协副主席1人,常委1人;区人大代表2人。他们在这些岗位上尽职尽责,树立了良好的党派形象。如:政协委员张昊同志应区卫生局的邀请对我区医卫系统中的一些行业部门进行了暗访,并就暗访结果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区卫生局的好评;支部老主委邹小谷同志应江北区侨联的邀请,对全区侨务工作者作了《如何撰写提案》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江北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邹小谷同志应邀作为老政协委员代表参会并发言,得到区委和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履职水平,支部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参与讨论学习国家大政方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党章党史;组织党员参加了经济形势分析会、统战知识培训会、党外干部培训会、统筹城乡发展研讨会、重庆市委统战部开展的“真懂、真信、真走”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主题活动等;引导支部党员正确认识国情、市情、区情,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同时支部将中发(89)14号、(XX)5号文件作为长期的学习内容,定期学习,增强广大成员坚持和维护多党合作制度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整体功能
加强制度化建设,增强组织规范性。支部以发展有侨海背景的中上层人士为主。发展成员注重质量,注重吸收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致公党。严格执行《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纪要》精神要求。在搞好支部组织建设的同时,支部加强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根据致公党重庆市委和致公党江北区委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了《支部会议与支部活动制度》、《支部学习与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支部委员会学习制度》,以及《支部发展成员考察培养制度》。同时落实了严格的支部工作程序,制作了支部组织生活记录册,要求每次组织生活要作好详细记录。同时支部工作每年都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活动、年终有总结,每年将支部开展活动的照片或视频制作成光盘,发给每一位党员作纪念,并且留作资料存档。支部活动丰富多彩,规范有序,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氛围。
(三)活跃组织生活,增强组织凝聚力
1、多形式、多途径开展组织生活。通过外出交流、参观访问、专题学习、座谈会等方式丰富了学习形式、扩展了组织生活的载体、使组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效。
2、创新学习方式。利用主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中央精神、政府文件,变枯燥的学习为生动的多媒体展示。我支部在我区各民主党派组织生活中率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文件和精神学习。通过演示文稿展示大量丰富详实的影片、图片,大大提高了党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制度保障。支部设立了组织生活全勤奖,对每年积极参与组织生活的同志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扩大组织生活的参与面。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联络党员感情,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4、主动关爱,构建和谐支部。支委成员不定期与支部党员交心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坚持“一问五登门”:即节假日慰问;支部成员中有伤、病、婚、孕、或家中有丧事的必代表支部登门慰问。把党员当成朋友、兄弟和姐妹,想方设法使他们在支部里得到“家”一样的温暖。
三、不断拓宽工作领域,社会服务步入规范化轨道,支部组织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社会服务
作好扶贫开发工作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支部党员丁时勇、赵士、易峥同志由于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今年被致公党重庆市委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赵士同志还被中国侨联评为“全国侨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今年支部党员张昊、朱琦同志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到梁平、黔江献课、支教,受到当地教委、学校的一致赞赏。支部老主委邹小谷同志联系市电教站为丰都中学引入“敏特英语”的国家级课题,并启动“敏特爱心助学”活动。
(二)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奉献爱心
支部一直以来秉承致公党“致力为公”的精神,发挥我党“党派人数少、声音不能小”的优良传统,时刻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积极奉献爱心。
今年区人大代表赖春梅、赵士同志多次到街道、社区与群众见面,体察民情、倾听民意,认真记录并将记录整理递交区人大,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XX年支部成员在了解到蜀都中学有一批农民工子女生活艰苦,家境困难时,纷纷捐款捐物,并联系企业家对蜀都中学6名条件较差、学习较努力的农民工子女进行了对口帮助。今年支部前主委钟慧和党员李益同志还牵线搭桥为蜀都中学引入了20万的资金,改善了这所农民工学校的办学水平。
从XX年以来支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联系,每年坚持向丰都中学捐款捐物,对丰都中学贫困生进行扶困救助。支部委员陈向阳同志还通过其在国外的亲戚向丰都贫困生提供了陈氏贫困生资助基金。至09年9月累计资助丰都中学贫困生一百多人次,资助金额数万元。受到丰都县委、县府、丰都中学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致公市委副秘书长涂康同志在参加今年9月份开展的扶贫活动时高度赞赏了支部的扶贫工作,并将此举评价为“开创了致公党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扶贫活动之先河”。
在创建示范支部的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只有坚持共产党领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这是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
二、只有建设一个精诚协作、和谐共进的领导班子,支部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这是支部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三、只有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能力,才能提升参政党地位,这是支部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
四、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打开支部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支部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所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参政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支部成员还有较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组织活动开展还不够均衡;组织生活参会率还有待提高;参政议政工作参与面还需进一步扩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参政议政成果以及具有一定研究深度和针对性的调研成果还不多,参政议政所需人才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培养;支委会的主导职能还需进一步发挥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希望新一届支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予以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努力把大石坝支部的整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篇:示范镇建设汇报材料
2013年,***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省级示范镇建设为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坚持生态环保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强化工业支撑,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全面建设实力、魅力、活力***。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建设活力***。充分注重民生需求,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规范镇敬老院运行制度,提高入住率。建成容纳420人的镇中心幼儿园,做好***中心学校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各项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城乡养老、优扶对象医疗、城乡低保、劳动就业等各类政策的落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抓好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运行,实行村级事务“五代理”、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建设全面覆盖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安全生产、信访
稳定工作,认真做好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实现镇域和谐稳定。篇二:零溪镇小城镇示范建设情况汇报
零溪镇小城镇示范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零溪镇被确定为省级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为抢抓这一良好机遇,顺势而为,促进我镇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推进示范镇建设摆在工作重中之重,围绕示范镇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零溪镇基本情况
零溪镇地处慈利县东南部,省道s306线,常张高速公路和县道零甘公路穿镜而过,距县城13公里。是张家界的东大门。镇域总面积15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2300亩,林地面积85000亩,森林覆盖率60.8%。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860人。11个村属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其中8个村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零溪镇是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0年又通过了国家级“生态镇”的评审验收。零溪镇基础设施条件相较其他乡镇要好,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象鼻嘴和河塌两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其他各村已有70%的通组道路实现硬化。全镇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投资上百万的企业22家,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6家;农业产业以柑桔、水稻、蔬菜为主,另有西瓜等水果基地,蜈蚣、蛇等特种养殖基地及多处垂钓休闲娱乐基地等等。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4600元,年均增长15%。
二、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谋划,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俗话说:城镇要发展,规划要先行。我镇从“打基础“的角度出发,在原有的建设发展规划基础上,启动了镇域村镇布局规划、镇区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实地测绘工作,预计规划编制工作将于9月底全面完成。在规划的编制上,我们结合实际,明确功能区域划分,注重经济发展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注重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规划具有前瞻性、务实性和科学性,为城镇建设和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工农并重,大力培育支柱产业
围绕“支柱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建立高效持久的经济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原有“四个农业”的发展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规划部署“两片四区”发展,即:优质果蔬示范片、花卉苗木示范片,旅游垂钓休闲产业区、油茶油桐产业区、特种养殖产业区、柑橘产业区。现已发展城郊蔬菜基地4000亩,其中绿色蔬菜大棚100亩;培育优质麒麟西瓜340亩;发展花卉苗木300亩;发展休闲垂钓农家乐4家;发展油茶1500亩;发展种养殖大户17户;发展柑橘面积近20000亩,柑橘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为农民创收4000万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现有企业资源,加大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力度,引导企业扩产扩能,发展扶持建设 新型材料砖厂等绿色环保企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金冠果业建设高优柑桔示范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精深加工。近两年,全镇共新建、扩建项目17个,完成计划投资近3000万元。目前,我镇工业初步形成了能源、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
(三)筑土培基,致力基础条件改善
依托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发展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两年,我镇共硬化道路58.6公里,整修道路8.2公里,完善了通村到组入户公路的大畅通格局。集镇功能不断完善,投资30万元改造了政府办公楼;实施集镇街道美化、亮化工程,整修了集镇长约500米的下水道管网,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集镇供水处理厂,今年又申报了集镇供水改扩建工程,计划项目投资1000万元。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投资近4000万元,完成了象鼻嘴村的土地整理项目,新修了排灌渠68条,机耕道46条,水渠、档坝整修14处、山塘整修3个、河堤护砌1200米,修建零溪河流域护河大堤6公里,新建水轮泵站、电排站各1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实现了灌溉有渠、排水有沟、进田有路。
(四)注重环保,推进生态建设进程
一是开展垃圾治理行动。以主要道路和溪沟沿线为重点开展垃圾治理行动,在全镇已形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氛围。大
力整治集镇街道的脏、乱、差现象,先后投入资金近6万余元,修建了40个垃圾池,购臵了一台盘式拖拉机,聘请了2名专职清扫人员,保证日常的街道卫生。另外投入近2万元在熊家垭租地4.5亩,新建了一个可处理垃圾能力达30年以上的垃圾填埋场,解决了垃圾易扫难处理的问题。二是在象鼻嘴村实施省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获得了较好社会反响,辐射带动作用较大。三是继续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我镇在近几年狠抓生态村创建,已建成5个省级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四是下大气力集中整治马路市场,规范街道两旁的摆摊设点行为。目前,马路市场这一特殊经营现象,在我镇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五是推进以“三清六改五普及” 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项目进程。近几年来,全镇已经新建沼气池3000多口,添臵液化气灶2050台,太阳能用户已达450户,实施改宅、改厨、改厕、改栏圈的农户有6821户,改厨、改厕率分别达到了86.10%,全镇新型能源使用户数达农户总数的70%以上。
(五)关注民生,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开展民生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不打折扣,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政策,积极做好了移民工作,严格管理移民扶持资金。积极做好居民就业工作,“零就业家庭”消除率为100%。积极推广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参保率和基金征缴率在全县名列前茅。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形势喜人。积极开展农民教育、技能培训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示范镇建设是零溪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具体主抓这项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全民动员。示范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通过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宣讲示范镇建设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自上至下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二)制定了工作方案。年初,我们按照示范镇建设内容,制定了小城镇示范建设工作方案,并要求各村相应制定了村庄建设工作方案。在工作进程中,我们还根据工作实际,结合示范镇创建目标不断对工作方案进行修订。
(三)加强了部门配合。一是实行小分工、大合作,平时在工作中各部门各负其责,积极主动,指导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在遇到难关或重点工程项目时各部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攻关。三是在项目申报上通力配合,同县级主管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提高建设项目入库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各级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程度不一,重视程度不够,实实在在地投入和行动举措较少,在土地使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很多方面,缺乏具体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二)资金投入不足,工作开展难。一是经费投入不足,由篇三:建设省级示范镇工作汇报
建设省级示范镇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正值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进示范镇建设,全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厅领导对我镇示范镇建设进行检查指导,这必将对我镇示范镇建设乃至全镇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帮助油墩街镇建设发展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就我镇2012年示范镇建设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强工兴城、争先进位,实现由人口大县向人口强县快速跨越”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推动项目建设为纲领、以完善规划设计为前提,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基点,脚踏实地、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将示范镇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以规划为前提,全面完成各类规划修编工作
我镇聘请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油墩街镇2010—2030总体规划》、《油墩街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修编工作已全面完成并获得评审通过。
通过对镇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镇区用地布局与交通道路状况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按照“立足实际、亮点突出、合理布局、平衡发展”的规划理念,以“有序完善老城区、快速推进示范区、稳步发展工业区、积极开发旅游区”为发展思路,未来规划形成“一核一轴半环、三片三心”格局。“一核”即油墩街镇区;“一轴”即沿景湖公路形成的镇域经济发展轴;“半环”即县乡公
路经由两中心村和彭丰村等形成的镇域北部经济发展环;“三片三心”即以镇区为中心的油墩片和潼莲片及以桥头为中心的桥头片。按照规划将集中精力发展三个经济区即:镇区经济区、桥头经济区、潼莲经济区;着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果业种植基地、泡桐种植基地、商品粮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旅游基地、药材种植基地。
二、以项目为核心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工作
(一)新建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今年以来我镇陆续进行了灾区集中建房安臵点、庙前路开发、油墩大道(北段)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建设,其中墩大道(北段)综合开发项目位于我镇集镇中心地带,为我镇向北扩展的黄金地段,项目占地面积约81.3亩,建设内容包括房产、地产、城镇主干道及市政基础设施等。该项目对进一步拉开城镇框架、盘活城镇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积极探索城镇开发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申报了一批城镇建设项目
在充分加强自身投入的基础上,我镇积极与帮扶单位联系,申报了一批确有必要实行,又困于政府财力有限无法启动的项目,包括:
(三)完善了一批原有建设项目 上一届党委、政府匆忙上马了一批城建项目,致使一些项目建设手续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影响了一些项目的有序开展。今年二月,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油墩街镇当前所处的困境,抽调组织部、国税、地税、审计、公安局等十几个县直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工作组入驻我镇,从十四个方面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全方位集中清理,为今后我镇项目建设的全面有序开展作好了铺垫。
(四)落实了一套有效工作机制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首先必须坚持规范操作、阳光操作,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和项目建设要求开展工作,其次成立了城镇建设项目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纠纷调处、审批规划、资金结算和工程推进等五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组长作为该组第一责任人。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中要求做到:
一是坚持日常值班管理制度。指挥部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并作好值班记录;二是坚持请销假制度。指挥部人员请假,一日内由副指挥长批准,一日以上由指挥长批准;三是坚持例会制度。指挥部每星期不少于一次集中办公例会,用于通报情况、梳理问题、统一思想、布臵工作,每次会议后形成“会议纪要”。指挥部下设各组,每周向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展;四是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民主集中制、听证制、备案制及结果公开制。利于完善决策机制,最大限度防止决策失误。
建成,另一栋厂房和综合楼即将动工建设,六月份将批量试产;桐源林业科技公司两栋厂房和一栋综合楼已基本建成,设备即将安装到位,有不少订单正在等待生产;绍强鞋业厂房和员工宿舍建设已基本完工,即将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积极准备投产。
四、以管理为抓手 构建城镇管理新格局
今年在原有城管中队的基础上增设环卫所,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的组织力量。同时将修建垃圾池,购臵垃圾箱等环卫设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倡导文明、卫生、健康的良好风尚,对镇区范围内的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问题将开展一次综合大整治,大力扭转城镇“脏、乱、差”的形象,逐步美化镇区环境。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基础设施方面实行扶持
在进行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往往占地面积较大,而每年的用地指标相当有限,导致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实施,从而无法有效的完善镇区的功能结构。希望能够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城镇建设和返乡创业项目立项审批予以优先批复,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予以优先安排,每年不少于100亩建设用地指标,帮助油墩街镇拉大城镇框架,做大城镇商贸。
(二)税收分成方面实行让利
在油墩街镇辖区内项目建设、条管企业等产生的税收收入全额下划油墩街镇;由油墩街镇引进落户所有工业园区的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全额下划油墩街镇。
(三)部门职能方面实行延伸
县各有关单位在油墩街镇调整完善或合理设臵派出机构,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服务职能,扩大服务范围,特别是尽快恢复国税、地税在油墩街镇分设机构。凡在油墩街镇设臵的派出机构,对其领导班子调整时,业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征求油墩街镇党委、政府意见。
(四)信贷机制方面实行创新
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在乡镇缺乏良好的融资平台,融资手段比较单一。建议金融机构在油墩街镇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信贷支持,建立政银企协作机制,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和农户大额信贷试点业务。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篇四:安源镇示范镇建设调研汇报 安源镇示范镇建设调研汇报 安源镇是安源区的中心城镇,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有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青年团支部、成立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共产党支部等“十八个第一”,在安源工运史、党建史、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景点20多处,全镇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6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万。
近年来,我镇和全省各地一样,获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这得益于我们始终按照省、市、区的安排和部署,立足安源镇情实际,坚持“小城镇大战略”发展理念,把推进新型镇化建设工作融入到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走“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拉动工业化”的新路子,实现了小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荣获了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试点镇、示范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园林镇、全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乡镇和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短短几年,我镇的财政收入持续攀升,从2001年的不足1000万元,到2009年完成1.4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5%。现将我镇开展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财税保持高位增长。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通过培育税源、优化服务、强化征管,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9年共实现财政收入14136.4万元,同比增长41.74%,完成工商税收11937.4万元,同比增长47.31%,其中,国税完成6136.3万元,同比增长56.28%,地税完成5801.1万元,同比增长38.89%。
(二)、工业经济强势提升。2009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势力进一步增强,新增规模企业4个,使我镇规模企业总数达到了21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27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工业利税总额 2.4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新产品研发2项,工业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开放经济成效显现。引进了安源影视大酒店、凯天科技(动漫基地)、江西红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15个项目,其中有7个项目竣工投产,8个在建,2009年完成内资1.5亿元,完成引进外资507万美元,出口创汇504.3万美元。
(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按照“融入新城区、改造老镇区、建设新农村、实现一体化”的思路,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萍安大道花冲坳段的沥青改造项目,配合完成了319国道景观大道、新区韶山西路贯通工程建设。开发建设了“雅典世纪花园”“东方巴黎”、“香溪美林”等环境优美、品味高雅的高档小区。2009年,镇区新增绿化面积9.52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项目11个,绿化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1%。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泥公路户户通,改水、改厕均达100%,引导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78元,同比增长8%。
二、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省、市、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但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我镇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建设资金不足。小城镇建设投资大,镇一级的财力很有限,一些配套基础设施因资金短缺难以得到及时跟进完善。二是规划制约。虽然我们是乡镇,但地处城郊,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部份,在给群众生活来断带来改善的同时,我们在产业发展上遇到的土地规划制约也越来越明显。三是管理维护未纳入城市范围,镇本级压力大。全镇现有城镇广场6个,各主要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维护成本相当大。
三、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是对小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如在用地指标方面除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外,是否可根据小城镇建设的规模,予以相应的用地政策支持。二是对小城镇建设予以更多的资金支持。能否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小城镇建设以资金支持。三是对小镇建设予以必要的智力支持。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十分需要各方的智慧,能否经常组织一些专家学者
对我们进行建设指导,让我们的建设水平更高,城镇建得更美。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模式和路径
在城镇建设中,我镇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特色的适应自己发展的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促进和谐为目标,全力打造经济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旅游新镇。
(一)坚持以壮大产业、打造平台为重点,实现经济强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努力巩固传统煤炭加工贸易业,通过巩固现有的、培育后续的、壮大支柱的、协调各方的,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平台建设,着力强化产业承载力,为更多的企业落户我镇提供优良的条件。同时加强服务项目,着力做优创业环境。坚持镇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协调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积极协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多方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帮助企业做大做精做强。
(二)坚持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实现生态美镇。着力建设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打造又响又亮的安源品牌,实现安源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安源河治理、小游园建设和停车场,完善城镇功能。二是提高镇区环境品位。加强广场公共场所、安源古城等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等周边环境管理和提升,更换和改造广场景观灯,认真抓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三是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抓住我省加强以中心城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大力创新城镇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强城镇执法管理,落实好“门前四包”,进一步加强车辆停放管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四是倡导并发展低碳经济。扎实开展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和企业开工建设,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关停高污染企业,努力实现我镇环境的彻底改观。
(三)发挥特色突显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打造文化名镇。安源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实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名扬天下,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保存着全国具有巨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组织及其活动遗址,有4处国家级和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类型多样、内容独特、内涵丰富、历史意义重大等特征,在去年申办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着手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史镇,进一步发挥安源的历史文化优势。利用安源广场、世纪广场等场所,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成为群众休篇五:示范镇汇报
峄城区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
汇 报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10日)
自省、市开展 “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有关会议精神,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把示范镇建设作为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要素集约配置、提升小城镇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强了新型示范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区委、区政府高度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相关镇街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建、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还抽调了6名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实行集中办公,做到了“人员、经费、机构”三到位。各镇街也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细化分解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督 导、调度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全区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规划先行,优化布局
(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科学修订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实现城镇近期建设地区详规全覆盖。完成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榴园镇委托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总规设计初稿,《示范镇建设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和计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古邵镇委托省城乡建设设计院按照新标准,完成了《古邵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初稿,明确“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临运生态宜居城镇”的发展目标;委托省工程咨询院启动了《城镇污水管网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012--2015年示范镇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计划正编制中。
(二)规划建设小城镇。榴园镇小城镇建设规划覆盖北棠阴、南棠阴、西棠阴3个行政村,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空间布局上划分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集中居住区、旅游餐饮娱乐区、教育医疗服务区等不同的功能区,镇区功能结构定位为“双心双轴,一廊、多片”,双心双轴即行政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景区入口景观轴和依托省道的城镇发展轴为双轴。一廊、多片即沿跃进河的生态景观廊道和五大功能片区。古邵
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社区,加大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吸引群众向小城镇聚集。同时,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打造临运集物流、运输、加工、包装、商贸于一体的临港工贸区。积极申报省级峄城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园和内河新港区建设,加快完成可研报告、环评、洪评、地质测量等基础工作,积极运作报请国家和省发改委立项,争取寻找合作开发和扶持资金,开挖内港引渠,建设内河新港,打造鲁南苏北临港物流园区,加快沿运十里港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宜工宜业宜商宜居,互相促进提高。
三、加大扶持,政策优惠(一)实施扩权强镇。(二)保障发展用地。(三)适度扩大财权。(四)加大金融支持。(五)加强资金扶持。(六)培养引进人才。
(七)优化机构设置。
四、创新模式,全面启动
(一)榴园镇六项举措,启动示范镇建设。一是加快实施镇驻地搬迁。打造城镇建设载体,加快小城镇发展,按照峄城区委、区政府要求,计划将镇办公地点搬迁至原棠阴乡驻地,带动小城镇建设,目前,榴园镇镇政府办公楼已经完成建设。二是配合景区建设,全力扩张石榴种植面积。以“冠世榴园”为中心,重点加大石榴园旅游路、旅游路复线、跃进河以北等区域的石榴扩种力度,今年以来,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扩种面积1.5万亩。利用三秋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跃进河以北土地栽植石榴,把景区旅游路复线以北和以南100米范围内土地设为石榴栽植预留地。目前与村签订了责任书,限期完成土地预留任务。三是全面完成三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明官庄、娘娘村、南棠阴三大社区建设全部完成,顺利实施居民搬迁,共涉及人口3852人,1178户,总投资约1.5亿元,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四是大力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完成了投资650万元涉及1万多人口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今年下半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将扩大到20个村。五是全力推进“冠世榴园南大门”工程建设。冠世榴园南大门位于榴园镇小城镇规划区西棠阴村,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0350平方米,计划3年完工,建成后,对整个景区核心枢纽形成,提升景区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建设用地协调 完成,已经开始施工建设。六是高标准完成“冠世榴园绿道”建设。冠世榴园绿道沿跃进河而建,东起榴园镇魏楼村,西至北棠阴村,全长3.8公里,投资100余万元,该项目的建设为冠世榴园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群众提供了新的娱乐休闲场所,提升小城镇建设档次。
(二)古邵镇健全机构设置,做好示范镇前期工作。一是成立机构。自8月15日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后,古邵镇成立了示范镇建设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设立城镇社区、公共设施、规划方案、资金预算等6个专业组,抽调有关部门技术专业骨干专门靠上,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二是广泛宣传。古邵镇党委、政府做好示范镇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动员全镇上下抓住这次重大机遇,积极参与、支持示范镇建设。同时,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全方位宣传镇街特色,提供工农业经济数据,争取示范镇建设资金。三是修编规划。督促省城乡建设设计院按照新标准,完成了《古邵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初稿,并组织省院专家和镇党政成员以及城建、国土、水利、电力、通讯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古邵实际,发挥运河优势,明确了“以工贸物流为主导的临运生态宜居城镇”的发展目标,以镇驻地及南部临港物流工业区为主的“组团式”发展方式。同时,委托省工程咨询院完成了《城镇污水管网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四是编制方案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