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人事代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人事代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赣人发[1998]25号
各、市、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现将《江西省人事代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遇到什么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告诉我们。
一九九八年六月四日
江西省人事代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人事管理服务社会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事代理是指,人事代理机构受单位或个人委托,在国家人事政策法规指导下,运用规范和科学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方式和手段,为委托方代办有关人事业务事宜。
第三条 人事代理是法规性、专业性很强的行政性工作。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主管人事代理工作,其所属人才流动(交流)服务机构具体承办人事代理业务。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人事代理业务。
第四条 人事代理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新型人事管理服务方式。人事代理的对象为:
(一)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部门注册、颁照,或经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二)中组部、国家人事部印发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号)所界定的流动人员(以下简称个人)。
第五条 人事代理机构一般只受理辖区单位的人事代理业务。流动人员个人,既可 1 在户籍所在地委托人事代理,也可在工作单位所在地委托人事代理。
第六条 人事代理机构与人事代理对象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第七条 人事代理的主要内容:
(一)人事政策咨询,人事管理是规划、设计。向委托单位和个人提供与国家人事工作有关的法律、法令和政策规定方面的咨询服务;对委托单位的人事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制定人事发展规划,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帮助解决委托单位人事工作中的问题。
(二)人才供求信息咨询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信息,帮助选聘人才;为人才提供岗位信息,推荐择业。
(三)协助委托单位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四)流动党员管理。代管党(团)组织关系,办理预备党员转正手续。
(五)人事关系、人事档案管理。
(1)按人事政策法规要求,收集、鉴别、整理、查阅、转递、保管人事档案,出具有关证明,办理调动手续,办理出国政审手续。
(2)确定(保留)原有身份,工龄计算,以及按规定协助办理辞职、辞退人员恢复(保留)身份手续。
(3)按政策规定调整档案工资。办理大、中专毕业生的转正、定级手续。
(4)申报考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按规定办理大、中专毕业生户、粮关系落放手续。
(6)协助办理社会保险手续。
(六)与人事管理相关的其它事宜。
第八条 人事代理的形式。单位可就本单位的人事业务委托全权代理,亦可就其员工的人事关系、人事档案业务或其它人事业务事宜委托代理。
第九条 办理人事代理的程序。
单位或人个办理委托人事代理,须向人事代理机构提出委托人事代理申请。申请人事代理的单位,填写《委托人事代理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交验单位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或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合法文件或营业执照副本。委托代理单位须与人事代理机构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书》,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人事代理服务项目可根据委托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双方签订的代理合同书中确定。
个人委托理的人员,应填写《流动人员登记表》,与人事代理机构签订《托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保留身份的人员,须按规定办理调入手续;辞职、辞退、除名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规定转接人事档案。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及军队转业干部可按《江西省人事厅关于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及军队转业干部存放人事档案的通知》(赣人调发[1991]8号)规定办理委托手续。待业的大中专毕业可参照上述《通知》规定办理。
第十条 人事代理机构承担着指导和监督委托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人才人事工作方针政策的职责。人事代理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人事代理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科学、规范、高效地为委托单位和委托人提供服务。
第十一条 委托单位应定期向人事代理机构报告人事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如实提供单位人员的工作表现、奖惩、考核、年度统计等材料,及时反映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情况和做法,要重视对单位受聘员工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并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与受聘人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流动人员个人,应每年向人事代理机构按期递交所在聘用单位的年度考核材料,并存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 在委托期限内,委托单位对由于解聘、辞聘等各种原因致使被代理人脱 3 离本单位的情况,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人事代理机构,并办理有关中止委托的手续。
人事代理机构对委托代理期满后,三个月内未续办代理手续的,被代理人的人事档案关系,可视作单纯存档处理,单纯存档期满一年后如仍不办理有关手续的,将作为无主档案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三条 人事代理实行有偿服务,其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人事代理机构与委托方实行契约(合同)管理,双方应严格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人事代理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或合同纠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关于印发《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赣人社发〔2011〕37号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及中央驻赣单位:
现将《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江西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根据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不与工资等待遇直接挂钩,可作为用人单位聘任和专业技术人员应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第三条 国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制定颁发的各系列(专业)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是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基本标准。
第四条 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是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地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第五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人事隶属关系和资格层级实行下列分级管理:
(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负责管理全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二)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和授权或批准组建中、初级评委会的省直单位及省属企事业单位,负责管理所辖范围内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三)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负责管理所辖范围内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第六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按照评审权限制定评审计划,及时向社会发布评审相关信息。
第二章 申报
第七条 符合国家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规定的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八条 实行考评结合的系列(专业),须先取得相应专业考试合格证后,方可申报专业技术资格。
实行以考代评的系列(专业),相应层级的专业技术资格不再实行申报评审。
第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办理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手续,并由个人提供能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下列有效材料:
(一)《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
(二)取得现资格以来发表、出版的本专业论文、论著;
(三)取得现资格以来的专业技术成果、奖项,承担课题(项目)、项目完成情况,专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以及新产品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业绩材料;
(四)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以及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等证明材料;
(五)本人及所在单位对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六)评审需要的其它材料。
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论文和论著、业绩材料应当提供原件。其他材料提供复印件,并由核实人签字并加盖核实人所在单位公章。
第十条 因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变动需转换专业技术资格系列的,应先同级转换相应系列,次年起才可晋升相应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转换系列依据相应资格条件并按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程序进行。实行以考代评的系列,不得通过系列转换方式取得资格。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历和业绩从取得现资格之年起计算,终算时间为申报评审前一年的12月31日。
第十二条 所在单位须对申报人员取得现资格以来的职业道德、工作表现等进行考核评估,对学历、资历、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论文论著、业绩等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并对考核结果及所有申报材料进行公示公展,时间不少于7日。
第十三条 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查实无问题的人员,其申报材料按单位隶属关系送相应的主管部门和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逐级审查。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复审同意后,送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经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或省有关部门复审同意后,送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
报送单位报送申报材料应按规定制作申报人员基本信息报表(含电子版)。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不予受理。
第十四条 本省暂无条件评审的专业技术资格,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委托外省或者中央单位评审;外省或者中央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需委托我省代评的,应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办理有关委托手续。
第三章 组织
第十五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是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组织。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按照规定的评审权限、范围、程序,依据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评审申报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由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或批准组建。省直单位及省属企事业单位高、中级评审委员会,设区市高级评审委员会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授权或批准组建;设区市中级评审委员会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组建。受委托承担评审管理工作的机构(单位)为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安排。
第十七条 高、中级评审委员会按照专业(学科)设置相应的评审委员会评委库。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委库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会同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或省直单位及省属企事业单位组建管理。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委库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或省直单位及省属企事业单位负责组建管理。
第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评委库实行超员配置,其成员在省内外同行专家中遴选。
主任委员库应由5-7名本专业(学科)在职的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知名度较高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
委员库应由本专业(学科)在职的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组成,人数一般在40人以上。
评审委员会可按分支专业(学科)设立若干专业(学科)评议组。每个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库应由在职的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同行专家组成,人数一般在15人以上。第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评委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补充一次,每三年更新一次,更新人数不少于总数的二分之一,其成员一般只能在一个评审委员会中任职。
第四章 评审
第二十条 各级评审委员会应按照同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规定的时间、评审范围、评审专业和评审程序开展评审工作,接受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评审工作实行报告审批制度。高级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前7日,其办事机构须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呈报评审委员会评审方案及报批表,明确参评人员情况、时间、地点、组织、程序、评委需求等内容,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批复后方可召开评审会议。
第二十二条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应坚持客观公正、好中选优原则,实行比例控制,从严控制通过率,提高评审质量。
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状况,确定各系列各专业评审通过率。各级评委会应在核定的通过率范围内进行评审。
第二十三条 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的选定实行随机抽取制度。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前2日,其办事机构应在评审委员会评委库组建部门监督下,从主任委员库中随机抽取主任委员1名,从委员库中随机抽取若干名成员,组成不少于11人的执行评审委员会,下设专业(学科)评议组的,应从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库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名成员组成专业(学科)评议组,专业(学科)评议组负责人一般由当的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担任。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对抽取的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名单应严格保密,并于评审会议召开前1日,按抽取顺序秘密通知执行委员本人。
第二十四条 下设专业(学科)评议组的评审委员会,先由专业(学科)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议,并提出初评意见,再提交评审委员会审定。
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破格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均需参加答辩。
对成果共用发生争议、材料与实际工作有出入、论文雷同需核实以及评审委员会(评议组)认为必须通过答辩才能判定水平的申报人员,应当由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通知其到会答辩。
第二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须在不少于规定的执行委员人数出席的情况下进行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应按照国家、省有关职称政策和标准条件对申报材料和专业(学科)评议组的意见进行审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按照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的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二且通过人数在确定的评审通过率范围内,确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
未出席评审会议或者中途离会,未参加审议过程的委员不得投票、委托投票或者补充投票。
召开评审会议时,除执行委员及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列席。
第二十六条 评审结果无论通过与否,必须填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应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上签字,并加盖评审委员会印章。
对评审未通过的人员,当年不得进行复议、复评。
第二十七条 建立评审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评审对象、会议议程、委员评议意见、投票结果等事项。记录由会议主持人及记录人签名后归档并严格保密。
第二十八条 评审结果实行报批制度。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应在评审会议结束7日内,由其办事机构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报送下列审批材料: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情况综合报告
(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分析表(含电子版)
(三)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评审情况一览表(含电子版)
(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会议记录
(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公示名单(含电子版)
(六)按规定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
省直单位及省属企事业单位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应在评审会议结束7日内,由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以评审委员会名义函告其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区市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审批。
第五章 审批
第二十九条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批复,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由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或省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第三十条 审批部门应在收到材料后对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进行审核。
第三十一条 审核通过后,审批部门将拟批复人员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资格名称、专业以及受理举报单位联系方式等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对举报反映的问题,若举证清楚应及时责成相关单位核查。对公示无异议的,给予批复。经审批部门核准批复的人员,其资格取得时间,自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之日起计算。第三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若非本评审委员会评审范围或未经审批部门核准批复的,其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第三十三条 经审批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由审批部门颁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称)部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第三十四条 评审结果批复后,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及时将申报评审材料退回给报送单位。批复通过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由所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存入个人档案。其他个人提交的材料、证件退还申报人员。
评审未通过人员的申报评审材料,属个人提交的业绩、论文、成果、证书、证明等退回申报人员;涉及有关组织核查、评价和评审组织的结论,包括评审表,不予退回,保存一年后销毁。
第六章 监督
第三十五条 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申报人员不能担任执行委员,执行委员在评审过程中涉及其直系亲属的,应主动申请或被告知回避。
第三十六条 对弄虚作假、提供不实材料或违反规定的申报人员,取消其申报评审资格,3年内不得再申报评审,并视情况建议有关部门予以严肃处理。通过评审的,予以撤销。第三十七条 对评审材料审核不严,包庇、纵容弄虚作假,甚至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的责任,并建议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第三十八条 对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评审工作纪律,泄露评审秘密的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取消其委员资格,禁止再参加评审工作,并视情况建议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第三十九条 对不执行国家、省有关规定,违反评审程序、降低评审标准或超越评审范围和权限,不能保证评审质量,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的评审委员会,视情况作出限期整改、取消评审结果等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评审权。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认定或审定专业技术资格的,按相关规定组织实施。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公布前制定的本省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
附件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材料清单.doc
附件二: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doc
附件三: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doc
附件四: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doc
附件五:取得现资格以来公开发表论文(论著)和承担科研课题(项目)登记表.doc
附件六:代表作(论文、论著)鉴定表.doc 附件七: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doc 附件八:业绩材料目录.doc 附件九:申报评审(审定)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评审信息表.xls 附件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方案报批表.doc 附件十一:关于反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的函.doc 附件十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分析表.doc 附件十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评审情况一览表.xls 附件十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公示名单.doc
第三篇:江西省测绘项目备案办法(试行)
江西省测绘项目备案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测绘行政管理,规范测绘市场,避免重复测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江西省测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测绘项目的测绘单位(含承担民用测绘项目的军事测绘单位),应当遵守本办法。
测绘项目包括: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及海洋测绘中的港口和内陆水域测量等业务范围中的项目。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测绘项目的备案工作。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测绘项目的备案工作。
第四条 下列测绘项目应当由测绘单位在测绘项目合同签订或指令性测绘项目计划书下达后20日内,向相应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各等级天文测量、重力测量;
(二)控制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E级以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四等以上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三)1∶500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1∶1000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1∶2000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1∶5000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1∶10000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测量、地籍测绘、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
(四)1∶500比例尺面积0.5平方公里以上的房产测绘;
(五)长度30公里以上的线路工程测量和地下管线测量;
(六)行政区域界线测绘;
(七)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八)编制设区的市以上行政区域的地形图、普通地图(集、册)、专题地图(集、册)、特种地图制作、电子地图制作、导航电子地图制作;
(九)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测绘项目。
第五条 本办法第四条规定之外的测绘项目,应当由测绘单位在测绘项目实施过程中或完成后60天内,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测绘项目的备案: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的国家级基础测绘项目;
(二)省级基础测绘项目;
(三)省重点建设工程测绘项目;
(四)本省行政区域内跨设区的市的测绘项目;
(五)省外测绘单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的测绘项目;
(六)外国的组织或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的测绘项目。
第七条 设区的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下列测绘项目的备案:
(一)市级基础测绘项目;
(二)市重点建设工程测绘项目;
(三)本市行政区域内跨县(市、区)的测绘项目。
第八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以外的其他测绘项目应当向县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同一测绘单位在同一地区承担的由同一投资方发包的同一类型的测绘项
目,应当按一个测绘项目进行备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测绘单位共同承担的测绘项目,应当由总揽或主要承揽测绘项目的测绘单位进行备案。
第十条 负责备案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日内将备案的测绘项目抄报、抄送测绘项目所在地的上一级及下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测绘单位办理测绘项目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江西省测绘项目备案表》;
(二)盖有本单位公章的《测绘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三)测绘项目负责人证明材料、测绘作业人员名册和测绘作业证件复印件;
(四)测绘项目合同或指令性测绘项目计划书(测绘单位自主组织实施或研发的测绘项目,需提交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五)建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或编制地图、制作电子地图的,需提交合法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有效证明文件;
(六)省外测绘单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的测绘项目,需提交测绘单位所在地的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前一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证明;
(七)外国的组织或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的测绘项目,需提交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 测绘项目备案可以采用信函、网上申报或直接报送的方式办理。第十三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测绘单位提交的测绘项目备案材料之日起5日内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备案,并出具《江西省测绘项目备案通知书》。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办理。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备案,将不予备案的理由通知测绘项目备案单位,并出具《江西省测绘项目不予备案通知书》,同时依法对测绘项目发包方及承揽方进行处理:
(一)测绘项目备案单位不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
(二)备案的测绘项目超出测绘单位《测绘资质证书》证载的业务范围的;
(三)测绘项目属于重复测绘的;
(四)测绘项目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十五条 属于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内的测绘项目,不予备案的,测绘单位不得组织施测;属于重复测绘的,负责备案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议测绘项目发包单位或批准机关撤销该测绘项目。
第十六条 备案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出整改意见,出具《江西省测绘项目备案整改意见通知书》,由测绘单位整改后重新报送备案。
第十七条 测绘单位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测绘项目备案的,由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通报;并按《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监督检查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6月1 日起实施。
第四篇:关于印发《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赣府金办发[2012]7号
关于印发《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设区市金融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 监局:
《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1-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根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 23号)、《江西省小额贷款公司暂行管理办法》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补充意见》(赣府厅发[2010] 4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小额贷款公司,是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主要为农业、农村、农民和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新型金融组织。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适用本法。第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审慎的原则,坚持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风险监管和合规监管相结合、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现场监管是指在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场所,采取查阅、复制文件和资料、谈话及询问等多种方式,对检查对象进行监督检查。
非现场监管是指通过采集、分析小额贷款公司相关信息等措施对检查对象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政府金融办主要职责:
(一)统筹规划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布局,制定小额贷 2 款公司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二)对小额贷款公司设立、股权变更和增资扩股等事项进行审批;
(三)对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任职资格进行核准,对其变更进行审批,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四)建立健全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巡查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重点对小额贷款公司涉嫌集资、吸收公众存款和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五)督促、指导各地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
(六)对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自律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七)由省政府金融办履行的其他监管职责。第六条
设区市金融办主要职责:
(一)在本辖区内组织实施省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二)对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延期、注册地县域内营业地址变更等事项进行审批,及时报省政府金融办备案;
(三)对董事(长)、监事(长)、信贷部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进行核准,对其变更进行审批;
(四)对小额贷款公司设立、股权变更、增资扩股等申请事项提出审核意见,及时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
(五)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按季向省政府金融办报送监管分析报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六)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年审工作,年审结果及时报省政府 3 金融办;
(七)与小额贷款公司基本账户开立银行和融资合作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督促其协助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八)负责组织处置本辖区内有关突发事件和对小额贷款公司涉嫌集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九)由设区市金融办履行的其他监管职责。
第七条
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各县(市、区)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要指定专门部门承担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和信息报送工作。省、市、县(区)金融办及县(市、区)政府指定的部门以下统称监管机构,上级监管机构可向下延伸监管。
第八条
各县(市、区)监管机构主要职责:
(一)对小额贷款公司盈余公积或资本公积转增为注册资本、公司名称变更等事项进行审批,及时报省、市金融办备案;
(二)对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筹建延期、股权变更、增资扩股、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注册地县域内营业地址变更等申请事项提出审查意见,及时报设区市金融办审核或审批;
(三)在小额贷款公司申报开业或申请变更营业场所时,对营业场所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报设区市金融办审核;
(四)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按月向市金融办报告监管情况;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五)协助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年审工作;
(六)组织、协调、督促小额贷款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七)具体承担对本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涉嫌集资、吸收公 众存款、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风险处置工作;
(八)由县(市、区)监管机构履行的其他监管职责。
第九条 县(市、区)监管机构指定的监管人员职责:
(一)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收集有关监管信息资料;
(二)掌握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经营状况等情况,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报告当地监管机构;
(三)按月向市金融办报送监管报告和业务统计报表,监管报告格式由市金融办制定;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四)向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监管信息及监管文件规定;
(五)督促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意见。
第十条
市、县(区)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责情况将作为省政府金融办制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对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职能不到位的市、县(区),暂缓受理其小额贷款公司申报事项。
第十一条 县(市、区)监管机构指定的监管人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对出具的监管报告负责。对履行监管职责不力、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出具虚假监管报告的,省、市金融办可以建议当地监管机构对监管人员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及其分支机构主要负责监测小额贷款公司利率、资金流向,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准确上报有关金融统计、利率、资金流向等信息,并关注金融风险隐患状况;负责指导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督促小额贷款公司 向征信系统及时、准确、完整报送企业和个人贷款信息。
第十三条
江西银监局及其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准确报送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的相关信息,并按照有关程序组织认定、协调处置小额贷款公司非法集资行为。
第十四条
各级工商部门主要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变更登记,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公安部门主要负责依法打击小额贷款公司涉嫌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风 险监管,督促小额贷款公司执行并健全有关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
第三章 监督管理内容
第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有关文件及以下规定:
(一)严禁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严禁组织或参与任何集资活动;
(三)贷款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
(四)禁止进行账外经营;
(五)不得擅自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六)变更公司股东、注册资本、高级管理人员、营业地址、名称等须经监管机构批准;
(七)应当在注册地及其本设区市辖内周边县域开展小额贷 6 款业务,且注册地县域贷款余额不得低于全部贷款余额的60%;
(八)禁止经营担保业务;
(九)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融资合作银行数量不得超过2家;
(十)经营活动应当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纯农贷款与单户50万元以内的小额贷款余额之和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不低于70%,同一借款人的贷款 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
(十一)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应当达到100%;
(十二)基本账户只能在注册地所在辖区的银行开设,在融资合作银行开设的一般账户不得超过2个,且贷款的发放与本息回 收只能通过银行基本账户或融资合作银行一般账户转账结算;
(十三)营业场所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1.悬挂省政府金融办批复文件、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小额贷款公司自律承诺、贷款办理流程等;
2.明示现行贷款基准利率和执行利率;
3.公布省、市、县(区)监管机构的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4.公司名称简称中应当有“小额贷款”字样。
(十四)应当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风险拨备制度、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42号)、《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版)》(财金[2010] 21号)和《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05] 53 号)等相关金融财务管理制度;
(十五)盈余公积或资本公积须经监管机构批准,按法定程序转增为公司注册资本后,方可用以发放贷款;
(十六)应当遵守的其他监管规定。
第十八条 市、县(区)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专项检查。
监管机构实施现场检查时,应当至少提前2个工作日告知小额贷款公司,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名。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予以配合,保证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九条 各设区市金融办应当在每年5月前组织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年审。
第四章 风险管理措施
第二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区)监管机构应当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并要求整改:
(一)单户贷款50万以下的贷款余额、纯农贷款余额及注册地县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未达到监管指标要求的;
(二)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超过资本净额5%的;
(三)未按要求充分计提资产损失准备金的;
(四)违反规定进行现金交易的;
(五)公司经营场所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第二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区)监管机构应当约见其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谈话、并限期 8 改正;限期未整改的,县级监管机构应当逐级报请上级监管机构对其采取调整高级管理人员、责令停业整顿、暂停试点资格等监管措施;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予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
(二)组织或参与集资的;
(三)贷款发放利率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
(四)违反规定进行账外经营的;
(五)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的;
(六)公司股东抽逃或变相抽逃资本金,未经批准转让股权或增资扩股的;
(七)未经批准更换法定代表人和任命高级管理人员的;
(八)超出核准经营区域和经营范围的;
(九)违反融资规定的;
(十)不按照规定提供或提供虚假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十一)拒绝或阻碍监管的。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监管机构应当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资产损失准备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视情况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对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100%,且不良贷款率在5% 以下的,可适当减少检查频率;
(二)对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降至7 5%(含)-100%,或不良贷款率在5%(含)一15%的,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并督促其限期补充资产损失准备金、改善资产质量;
(三)对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降至75%以下,或不良贷款率高于15%(含)的,报请上级监管机构采取责令其调整高级管理人员、停业整顿等措施。
第五章 信息报送
第二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报送信息:
(一)根据监管机构要求,及时报送小额贷款公司及其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有关信息;
(二)在每月3日前向县(市、区)监管机构报送上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银行对账单、贷款明细表及业务报表等;
(三)按有关要求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有关贷款信息(借款人概况、贷款金额、利率、期限、担保和偿还情况等),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状况等业务报表。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监管机构应当在每月5日前将小额贷款公司月度业务统计报表报设区市金融办。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第二十五条 设区市金融办应当在每月7日前将小额贷款公 司月度业务统计报表报送省政府金融办,按季向省政府金融办报 送监管分析报告。监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依法合规经营情况总体评价;
2.报告期内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需关注的问题;
3.经营管理状况的重大变化,包括重大资产处置、重大损失、涉及案件等;
4.监管意见、建议和监管工作计划。
第二十六条 市、县(区)监管机构应当建立监管信息档案。监管信息档案应当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开业、变更的文档,基本信息表、业务统计报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监督检查报告、有关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工作的会议记录和纪要、监管日志、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等。
第二十七条 市、县(区)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保管、查询和保密制度,监管信息档案由专门部门负责保存,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公布。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
抄报:省政府:胡幼桃副省长,熊盛文顾问,谭晓林秘书长,林彬杨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陈石俊副主任。
省政府金融办:刘福林主任。江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2012年3月26日印发 主题词:金融 小额贷款公司 监督管理办法通知
————————————————————————— —————————————————————————
共印150份
第五篇:江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403
【发布文号】省人事厅赣人字[2000]37号 【发布日期】2000-06-01 【生效日期】2000-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省人事厅赣人字〔2000〕37号)
各地(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
现将《江西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审批表》(略)
附件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审核表》(略)
江西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指导意见
为了强化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规范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充分体现单位用人自主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我省职称工作有关规定,现就本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应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逐级聘任的办法,在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基础上进行。
二、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由省人事厅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专业技术工作特点制定并颁布,作为各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宏观指导意见。
三、三、专业技术职务是指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
各单位应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和岗位设置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人字〔2000〕36号)按照本单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依据岗位性质、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制订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报经相应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报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为单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已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定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聘任数量,保证质量,逐步到位。
四、四、受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3、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经评审、考试或认定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执业资格,或虽然没有取得相应资格但确有真才实学;
4、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6、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应通过相应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省人事厅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和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培训。
7、对需具备执业资格的岗位或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系列和专业,一般不实行低职高聘。从事工程系列建筑锅炉压力容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医药保健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取得工程等技术资格,方可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卫生系列技术职务聘任应取得相应的卫生技术资格,如确属医术高超,业绩突出者,须取得执业资格和中级卫生人员技术考试合格证,方可实行低职高聘。
8、其它必要的条件。
五、五、聘任程序
1、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公布空缺岗位、岗位职责、聘任条件要求及与聘任有关的事项;
2、应聘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书面申请;
3、由行政领导、专家及人事部门负责人组成考核聘任小组(对实行“只聘不评”的专业和单位,还须组建由同行专家组成的学术、技术或艺术委员会),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专家、群众评议的基础上,结合任期考核情况,对应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择优提出推荐意见;
4、低职高聘必须按照客观、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参照国家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条件和我省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通过竞争上岗,在有真才实学,群众公认,业绩显著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选聘。低职高聘不得搞越级高聘。
5、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确定受聘人员,签订聘约。“只聘不评”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审批表》(附件一);其他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审核表》(附件二)。
6、公布聘任结果,颁发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江西省专业技术职务聘书》。
六、六、各单位应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业绩综合考核的情况,进行择优聘任。对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专业技术骨干,可以低职高聘;对于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高职低聘;根据岗位需要,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省级科研、高教、卫生、文化、工程、农业等事业单位必须在本单位最高专业技术职务中拿出一定的岗位,面向全省或全国公开竞争、择优选聘。
七、七、岗位聘约的签订必须坚持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并严格遵守国家和本省的法律法规。聘约包括聘任期限、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工作纪律、终止聘约的条件、违反聘约的责任以及双方商定的其它条件。聘约为书面形式,一式三份,单位与受聘专业技术人员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限应根据各个专业不同的工作性质,由单位确定。一般在一至三年之间,也可根据课题、项目的周期聘任。聘任一般不超过聘用合同的期限。
聘约的变更、终止和解除,应按国家及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八、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聘后考核制度,制定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聘后考核办法。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可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要在客观、民主、公正的原则下定性、定量地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应突出创新项目和工作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考核内容、标准、办法、程序和结果应在单位内公开。
考核结果可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考核和任期考核的结果须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档案。考核优秀者可以续聘或高聘;合格者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基本合格的可以短期聘任或高职低聘,但应提出具体要求,限期改进;不合格的应予低聘或解聘。考核结果不合格又不服从单位安排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九、九、本意见适用于事业单位,其它单位除本文第四条必须执行外,其它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