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矿产环境治理与修复-newnew
英国的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
一、英国的矿山环境问题
不列颠群岛与相邻大陆架优越的成矿地质构造,促成了英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矿业经济。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前,中东等地的廉价石油还未涌入国际能源消费市场,煤炭依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英国煤炭金属以及工业建筑材料的采掘业非常繁荣。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总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截止2015年12月18号,英国最后一个深层煤矿--约克郡(Yorkshire)的凯灵利煤矿的关闭,始于300年前的工业革命的英国煤炭工业大约产出了26000万吨煤矿,留下了大约3600万吨煤矸石(1)以及地质灾害、煤矸石堆处置和水土污染等环境问题。此外,金属矿采掘致使的塌陷问题也十分严重。例如: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坎伯恩(Camborne)和雷德鲁斯(Redruth)地区的锡矿和铜矿、英格兰北部和中部的南北pennies山脉矿区、北威尔士的铅矿及其他地区铅、锌、铁矿旧址出现的塌陷灾害频发。仅在南奔宁山脉(Pennine)矿区就有约五万个矿井以及数以百计的硐室塌陷。不容忽视的是,工业和建筑材料的“无规划、低技术”的开发对英国后续开展的矿山环境修复工程无疑也是增加了压力。比如:建筑石材和板岩、陶土矿废料的堆积不仅造成了地表景观遭受“点状式”的破坏,而且因类似制砖黏土开采遗留的大型露天未修复矿区的数量也为数不少。在柴郡(Cheshire)数百年来地下盐矿的开发以及不加限制的提炼方法导致了塌陷的主要问题。现代的盐的提炼方法不会导致塌陷。
二、法律建设历程
英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探索期(19初至20世纪50年代)。19世纪早期有关矿山的立法往往围绕安全生产,并不涉及环境问题。随着矿业的兴盛,采矿工作规划、矿山废弃物规划和以及建立矿山督察确保管理法规的实施被逐渐引入至法规中。事实上,有关矿山环境的专门法案最早出现于1949年,在该法律中地方政府才被授权承担恢复因采矿破坏的土地环境。1951年通过了《矿业工作法案》,允许英国政府以吨为单位从生产者和矿权所有者那里收取恢复当前和之前矿山作业造成影响的费用,并用这些收入设立了铁矿石恢复基金。至此,标志着英政府第一次正式控制采矿带来的环境影响。
第二,成型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1966年南威尔士的艾伯法(aberfan)煤矿废料堆坍塌事件造成了116名儿童死亡事件发生为分水岭,在1969年通过了《矿山和采石场法案》。法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为矿山土地复垦提供了“废弃土地补助金”,直接拨款消除边坡不稳定带来的危险。进一步规范了矿山废弃物的堆积,避免给公众带来危害。标志着英政府开始正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问题。为促成法律实施,实现治理效率,英政府在1971年的《城乡规划法》在矿山开发许可证上设立了矿山复垦的条件,首次明确了矿山经营者在废弃矿山复垦上的责任。同年,还针对煤矿开采遗留的地质环境治理,在1969年法案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出台了《煤矿与采石场管理条例》和完善。另外还有针对矿区废弃物处理的《河流法》和《清洁 空气法》、《海上倾废法》(1974)等具体法律。
第三,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为成熟起点,政府日渐重视以“硬性规划”为红线,治理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并且将“规划”同环境保护相互衔接,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1990)、《规划和补偿法》(1991年)、《环境法》(1995)。四项法律,为开展矿山环境管理提供了很多“硬依据”。比如:1990 年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将污染行为定义为犯罪。1995 年的《环境法》为受污染的废弃矿山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和矿山经营者在废弃矿山环境治理的职责。地方政府有责任对受污染土地进行管理和监管。应该经常性的检查,确定这块土地是否是污染土地,并制定策略,组织对土地的治理和修复。并负责将这些治理信息以及治理策略传递给相关的执行者以及公众。
此外,英国加入欧盟后,英国的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法律更为“严格且得力”。例如:根据欧盟环境影响评估(EIA)要求,大于25公顷的矿产开发中,开发者必须提供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小于25公顷的项目中,如果规划制定部门认为环境影响较大,开发者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以环境报告(ES)的形式向主管部门提供环境影响信息。
三、恢复治理具体管理办法
(一)经营中的矿山环境管理
1971年的城乡规划法确定了矿山经营者负责现营矿山结束后的恢复治理责任之后,对于正在进行矿产开发的矿山的环境治理与修复,英国政府采用了许可证管理制度。英国大多数开发活动,包括矿业及其相关开发活动,在开发前需要其管理部门的规划许可。比如:油气勘查与开发必须得到贸易能源和工业部颁发的许可证;金、银矿开发必须得到皇家资产委员会颁发的皇家矿山许可证;煤矿的开发必须获得煤炭管理局的许可证;北爱尔兰的非能源矿产开发必须得到北爱尔兰政府颁发的矿业许可证。除此之外,大多数在陆地上进行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还必须得到当地矿产规划机构颁发的规划许可证。
许可证管理制度主要依赖的是良好的规划体系。英国没有国家层面的矿产规划,英国将矿产开发视为对土地的一种时间较长的暂时使用,矿产开发完成后会根据开发的矿产类型和所需的土地类型对土地进行重新使用。因此矿产资源开发主要受土地使用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的约束。
第一,英国的土地使用规划体系的法律依据是1971年的《城乡建设法》,确保土地在公共利益上的高效性和可行性,以及调和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大多数英国土地使用规划决策是由地方规划机构在地方层面作出的。代表地方政府决策土地使用的,英格兰是由社区和地方政府部(DCLG)负责。在威尔士和苏格兰分别由威尔士议会和苏格兰政府负责。包括制定国家规划政府指南(包括矿产开发),其中地方政府(郡政府和区政府)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在北爱尔兰,隶属于环境部的规划服务处,负责和区自治委员会磋商城乡发展计划的执行。
第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主体包括决定规划申请的具体管理机构 被称作矿产规划机构(MPA)。在威尔士,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某些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由单一部门负责,一个部门负责区域内的所有规划问题。在英格兰的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分为郡和区两层,郡议会和国家公园都是矿产规划机构。在北爱尔兰,矿产机构是环境部的规划服务的一部分,负责矿产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依据《规划政策指南》的规定,矿山闭坑后矿区土地应进行包括森林种植的恢复治理。在建筑物和历史文物的保护、绿化带、海岸带规划、土地不稳定性等方面,对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另外还制定了关于噪声控制、矿尘控制、废弃物处理、爆破控制、防止水污染和矿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在运输环节,引导企业采用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运输方式,避免大量交通公路的修筑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当地社区造成影响,产生其他外部成本。
其二,废弃物循环回收利用和回填处理方面。矿产规划机构应在矿产开发地方规划中制定鼓励回收利用建筑废料和矿山废弃物的政策,确定选择永久和临时回收地点的标准和要求。在使用固定设施的永久回收地点,回收利用作业将产生很多环境问题,如噪音、粉尘和运输影响等。因此,矿产规划机构需要仔细考虑回收设施的安置地点。回收处理地点应靠近产生废弃物最多的地点,并尽可能靠近回收加工产品市场。如果回收处理地点位于开采区域或废弃矿区中,要采取措施来修复不可承受的环境影响,并与矿区土地恢复治理计划做好衔接。临时回收设施使用移动设施。矿产规划机构应鼓励就地回收利用的做法。其三,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关于水资源供应、污染控制和土地灌溉,英国政府已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规。按照这些法规,应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保护,保证矿产开发引起的水资源变化不会造成不可承受的水环境变化。地方矿产规划的规划期至少在10年以上,每5年应进行一次评估。此外,公众质询也是地方规划编制过程的法定环节。2004年《规划和强制购买法》通过,英格兰正在逐步引入一个新的规划系统“矿产和废弃物开发构架”(MWDF)。MWDF包括以下几份开发计划文件:(1)一系列开发管理政策;确定地点的特别政策和土地处置方式;一份计划图;(2)要代表当地公众(包括一般民众、土地业主和开发商等)的规划意见;(3)矿产和废弃物发展规划是在与地区政府办公室协商后确定的个项目计划,是制订矿产和废弃物发展规划的时间表;(4)将计划成果与矿产和废弃物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和表明开发计划文件中的政策贯彻程度报告。由于该规划系统正处于过渡期,一些在2007年9月过期的规划经过国务大臣的批准延用一段时间。
其四,严格准入制申请过程的法律监管。申请者将开发申请提交给规划部门,申请必须与矿产资源及其废弃物发展框架(MWDF)相符合,并且满足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采取了控制恢复和善后的措施,以及明确区块开采和恢复的日期等一系列条件。特殊情况下,如果申请争议很大,国务大臣可以召见申请者。申请者可以向国务大臣就申请提出上诉。上诉也可以书面申诉,在开始规划调查前会有一个公共质询或者一个非正式的听证会。申请通过后,矿产开采项目一旦开始,矿产规划机构将依据矿产规划和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监管,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采矿经营活动严格遵守规划许可证的条件。如果违反相关规定,矿产规划机构有权停止该项采矿活动。
其五,严格准入许可获取后的地方监管。地方管理部门(包括所有规划部门)每年被要求做一个年度管理报告(AMR),回顾这一年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在矿产方面必须说明关于准备矿产和废弃物发展框架(the MWDF / LDF)的文档的进展情况并且调整与矿产和废弃物开发方案(the MWDS / LDS)矛盾的地方。它也应该进展是否符合区域和国家目标,并指出政策是否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信息会为之后起草地区发展规划(LDDs)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另外,矿产开采开始后,规划部门有责任确保与规划许可相符合,一旦任务操作违规,规划管理部门有权停止开采行为。英国政府于 1990 年开始,要求每个公司在其组织结构中建立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很多行业协会制定了行业标准,用于指导其成员公司将环境政策纳入公司行为中。这些做法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英国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强调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统一和协调,在其总部及所属企业均设置有安全和环境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英国大的石油公司都被要求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些报告。编制和发布环境年报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公司的环保目标和理念,展示公司的环保业绩,提高公司的环保形象,最终为公司赚取更大利润拓展环境空间。这些石油大公司的环境年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并不回 避在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英国石油公司旗下的威奇法姆油田在 1999 年度环境报告中,就披露了当年度发生的废水泄漏、氯根超标、噪声影响等污染事件,并且指出,由于发生了这些事件,威奇法姆油田未能实现这一年度“零泄漏”的目标。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环保管理程序。其核心也是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
其六,矿规许可证自身管理。矿产规划许可证可延用多年,任何新的许可证在执行过程中都附带有经营者需要满足环境标准的恢复条件。控制采矿工作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恢复和后期维护的附带经营条件是为使矿山闭坑后的土地可以重新得到利用。大多旧的许可证在经营和恢复方面的规定有许多欠缺,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许可证要定期修订,15年更新一次;可以根据当前形势更改或增减环境保护方面的条件,以保证规定的条件跟上时代的要求。
第三,环境机构也是矿业活动涉及环境保护的政府主要监管主体。负责有关活动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物质管制、排污监管、恢复生态环境等,特别是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的填埋等活动的监管。在矿区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管理,通过精细管理,采矿区能显著提高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英国特别有科学价值的地点(SSSIs)有20%左右都与矿产有关。
第四,NGO参与管理。一些公益组织、论坛等为矿区的生态多样性提供技术指导和以生物多样性为目标规划、运营、恢复和管理矿区的指南。比如关注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的矿物和自然保护论坛的 设立、诺丁汉生物多样性行动小组以及英国皇家学会鸟类中心等等。
(二)废弃矿山环境的管理
第一,法律依据。英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土地污染问题,1990年,英国颁布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alProtectionAct),是确定和规范受污染土地(废弃矿山土地)整治的第一个立法。1995年《环境法》颁布后,为废弃矿山的管理确立了新的管理制度。矿山运营者负责在废弃生效前6个月向环境管理机构发出拟议废弃的通知,并将通知及相关细节公布给公众。除了在应急情况下,为了避免生命或者健康危险发生的废弃;或者在废弃发生后,以合理可行的快速方式发布了含有规定信息的废弃通知,其他情况下未及时发出拟废弃通知会被视为犯罪。
第二,经费管理。对于已经废弃的矿山土地恢复仍然由中央政府提供“废弃土地补助金”得以实现。1980 年实施“弃用地拨款方案”,目的在于为弃用地和潜在污染地的复垦提供资金支持。这项制度在1982年的《废弃土地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按照恢复治理地区和提供补助对象的不同,补助比例从 50%~100%不等。废弃土地的恢复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的恢复专业队完成,私人企业也可以参与这项工作。在优先补助地区,地方政府为恢复废弃土地可得到 100%的补助,包括土地购置费、土地处理工程费和行政管理费。原则上补助金用于土地恢复发生的净损失,但如果恢复使得土地市场价值增加并通过出售实现这一价值时,则要求地方政府偿还中央政府为此提供的补 助金。私人公司也可以得到这种补助金,但条件要苛刻一些。另外在国家公园区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企业分别只能获得恢复成本 75%和50%的补助金。
第三,土地复垦。英国废弃地复垦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起主导作用。废弃地复垦以再利用作为出发点,保护各利益相关者(当地政府、开发商、商业从业者及国库)的经济利益,利用市场驱动力发挥其经济效益。1998年4月,英国国家环境部门、交通部门及土地部门共同建立了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NLUD),开始了土地分类整理。2000年,环保局(EPA)要求地方政府出示被污染土地的相关查阅策略,以利于废弃地复垦。另外,欧盟已建立多个污染土地修复的协调组织,促进传播和交流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科研信息。
对于废弃土地(包括废弃矿山)恢复工作各地方政府都制定有相应的复垦计划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以威尔士为例,自从1976年开始,在威尔士开发署的主持下,开发了超过 1000 个场地,每个场地的面积从半公顷到超过 200 公顷不等,总共花费了40亿英镑。在这些场地中,有 180个用于建造工厂,80 个开发成了住宅,其余的则用于修建学校、公路、酒店、医院、公园及其他娱乐设施等。
四、典型案例
(一)英国伊甸园(Eden project)大型植物展览馆
英国伊甸园项目位于康沃尔郡,离伦敦约400公里,项目所在地原为废弃的陶锡土矿坑。
1995年伊甸园还是个资源即将耗尽的陶锡土矿坑,工程师将外 形设计为巨大的泡泡状,因为泡泡状建筑适用范围很广,矿坑这种不规则地形也能很好地驾驭。英国多雨的天气给恢复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工程刚开始,矿坑就因为下雨积累了4300万升水。设计师在水位之下15米设计了特殊的排水系统。在雷丁大学(The Reading University)的帮助下,伊甸园改造了83000吨土壤,矿物质成分来自当地的矿产废料。这项工程耗资7400万英镑,历时六年,在原矿坑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植物园。该植物园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天窗上铺设半透明材料,外形像巨大的昆虫复眼。它作为英国千禧年工程之一于2001年3月17日建成开放,之后多次被评选为英国民众最喜爱的现代建筑,破纪录的连续4年被英国人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被纽约时报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目前,英国伊甸园项目已经成为英国第四大收费旅游景点,10多年来,年均游客100万人次左右,游客主要是来自伦敦、利物浦等地的中产阶级家庭。2006年,英国女王参观了伊甸园,并发表演讲,呼吁人们珍视生活,保护环境。伊甸园已经成为英国文化创意、生态环保领域的一个标志。
(二)菲尔本英格斯自然保护区(FairburnIngs)
菲尔本英格斯自然保护区(Fairburn Ings)位于英格兰约克郡的菲尔伯恩西南,临近卡斯特福(Castleford),面积超过400公顷。Ings来自古挪威语,意思是洪水漫过的湿地或者沼泽地。菲尔本英格斯周期性地被艾尔河(Aier River)淹没。它是一个地方自然保护 区,法定鸟类保护区(英国只有十个),由英国鸟类保护皇家学会代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当地自然主义者管理。这个区域之前是一个有150多年历史的矿区,所有的水体都是之前煤矿开采导致的塌陷的结果,离地最深600米,三分之一的土地是从两千六百万立方米的煤矿废墟中恢复的,在废墟上建立了大型综合的草地湿地林地等景观,为野鸟和和其他鸟儿提供栖息地。这里还拥有有英国内陆最高鸟类记录,有283种鸟类。
(三)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Snowdonia National Park)斯诺登尼亚公园成立于1951年,是英国第二大国家公园,仅次于湖区国家公园(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公园占地840平方英(1352平方公里),位于威尔士的北部,包围苏格兰南面最高的雪墩山,高达3560英尺(1068米)。每年大约有50万游客前来近距离接触雪墩山,包括来攀山、行山或者来乘坐雪墩山火车。公园内还有河流、湖泊、瀑布、沼泽地、冰河峡谷河和美丽的海岸线等自然景观,还有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墓室、罗马要塞、诺曼第城堡、溪流火车,和英国矿藏的遗址等历史遗迹。
在工业革命时代,威尔士盛产全国最好的板岩和煤炭。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将园区内的废弃多年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板岩矿井,以及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古老的青铜矿废墟改造为以采矿为主题的景点。例如,“地心历险”是一个由的斯诺登山脉地下375米的废弃矿井改造而成的,于2015年3月正式对游客开放。“地心历险”号称是全世界最长的地下景点,有一条长达5千米的隧道,还包括一个高达
2112 米的蹦极设施。
(四)大矿坑(Bigpit)煤矿博物馆
威尔士南部小镇布莱纳文的大矿坑(Bigpit)煤矿博物馆是威尔士工业时代留下的珍贵遗产,它从1789年一直持续开采到1980年,为了纪念南威尔士工业的崛起和兴旺,将南威尔士工业革命最早的遗址保存完好地留下,1983年之后被改造成南威尔士矿业博物馆。2000年,大矿坑煤矿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英国约克郡谷地国家公园(the Yorkshire Dales National Park)
英国约克郡谷地国家公园位于北约克郡,是英国12个国家公园之一,面积为1770平方公里。有超过20000居民在公园内居住和工作,每年吸引超过八百万的游客前来游玩。
约克郡谷底国家公园的风景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有英格兰保存最好的石灰岩路面、回音洞、幽深裂谷和带有冰河期遗迹的干涸河谷。山谷中多样的地形成为品种繁多的稀有动植物的安乐窝,从娇弱的野花到各种鸟类以及其他物种都在此繁衍生息。
公园里的迪尔尼山谷(The Dearne Valley)在迪尔尼河(the River Dearne)旁。95年之前,该地区一直向市场输送高品质的煤,1995年,该地区经历了深层煤矿的突然衰退,引起了当地采矿业的凋零。当地的商业园建立了一个棕地计划,大型弃渣堆已被夷为平地和草地,该地区由英国皇家学会鸟类中心负责管理。资金受到遗产彩票基金,约克郡发展署,WREN和其他地方支持。
五、国际合作
2015年9月,英国伊甸园与中国金茂联合青岛高新区及青岛城投集团携手打造世界第二个、亚洲首个伊甸园项目,将落户青岛高新区金茂中欧国际城,将一块面对胶州湾的1500亩的滨海盐碱地改造为一座以植物和水为核心主题的生态休闲目的地,它将有巨大的温室,广阔的市民开放空间和众多有意思的休闲娱乐项目。
2016年7月,英国谢菲尔德市议会宣布与中国四川国栋建设签署一笔价值10亿英镑、为期60年的投资合同,这也是在伦敦以外的英国城市所吸纳的最大一笔中国投资。首期2.2亿镑资金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用于四到五个项目,集中在谢菲市中心的建设。谢菲尔德曾是英国著名的“钢铁之城”,以重工制造业为主,比较传统老旧,过去100年中谢菲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开发。此次合作协议的建设核心是谢菲的市中心,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城市转型。
第二篇: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实施方案
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有效防治资源开发利用及项目施工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和诱发的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省市区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要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以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切实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进一步保护好自然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新安。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我区地质环境现状
我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正在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金、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等。建筑用石料是我区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易开采。目前我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1、地貌与植被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露天矿山开采,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使山体局部失去了土层,岩石裸露,植被被毁,原始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2、占用、破坏土地。矿山采场、废石堆放、各种转运占用较多的土地。采场开采剥离时忽视了对表土的保存,造成表土资源的浪费,使矿山生态环境重建资金投入增大。
3、地质灾害隐患。由于矿山作业不规范,开挖时形成边坡坡度陡峻,破坏了原有的山体平衡和岩体力学性能。基岩裸露,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局部的山坡失稳,在雨水等长时间的自然作用下,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上述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布局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破坏了自然环境;二是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采矿权人未按规定要求进行表土异地存放,导致回填工程和绿化工程难度增大;三是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矿山复绿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现有露天矿山由于效益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取有一定的难度。
四、基本任务和目的
1、治理目的
以建立规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运行、保障长效机制为根本,通过集中整治,使“三区两线”及重要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得到全面治理,做到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同步实施。
2、治理任务。
(1)全面完成已毁山体的治理,治理率达到80%。(2)全面开展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审核工作。
第三篇: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产规划专题)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题
市、县矿山环境现状及保护与治理对策
(编制参考提纲)
目
录
一、前言........................................................................................................................................................1
(一)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存四难题........................................................................................................1
(二)我国矿山环境三大治理措施................................................................................................................1
二、报告编写依据.........................................................................................................................................2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标...............................................................................................3
(一)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3
(二)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原则........................................................................................................................4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指标....................................................................................................................4
四、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描述...........................................................................................................4
(一)XXX市(县)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整体现状.......................................................................................4
(二)矿山环境现状描述................................................................................................................................5
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
六、减缓措施与推荐方案.............................................................................................................................6
(一)减缓措施................................................................................................................................................6
(二)推荐的方案............................................................................................................................................6
七、新建矿山................................................................................................................................................6
(一)新建矿山准入条件................................................................................................................................6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政策措施....................................................................................................7
八、生产矿山与闭坑矿山.............................................................................................................................8
(一)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8
(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8
一、前言
(一)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存四难题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难题。
地方政府和企业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一些地方政府在宏观决策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重项目审批,轻环境监管,对环境管理、环保执法行政干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矿山企业不知道要履行环保手续,要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环境恢复的相关规定。
矿山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矿山环境保护统一监管体系,没有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的责任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及办理相关证照时,未将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作为前臵条件,使矿山环境监管在很多地方出现“空白点”。
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执法能力薄弱:矿山多处于偏远地区,污染物排放在初期往往不易被发现,这给矿山环境保护执法带来了更多困难。环保部门普遍存在人力、经费、监管装备严重不足、执法手段无法保障等问题,矿山环保执法能力薄弱。
矿山环境环境历史欠账严重: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矿山未预留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地方政府也未能有效履行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职责,造成许多矿山环境被破坏后,很难恢复治理。
(二)我国矿山环境三大治理措施
据介绍,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总局下一步将采取三大措施,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是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山开采准入制度。其次是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矿山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矿山环境环境保护与治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同时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第三是建立矿区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秉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财政产业政策的调控作用,明确地方政府是当地矿山环境治 1
理保护、监督的责任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尽快落实实施治理的主体。同时建立矿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多渠道融资开展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
二、报告编写依据
由于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这一命题的调研工程量较大,尤其是治理对策涉及到很多深层次问题,显得更加困难,因此,报告立足于现有资料和工作基础,对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进行概略性描述,选取典型矿区进行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
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列入其中,第二章指出:市级以上及有关部门的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写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的篇章或者说明”。规划环评“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上报规划审批机关。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第四章规定了违反的法律责任。一改建设项目中的环评总是处于决策链末端的情形,从法律层面上要求从源头上解决保护环境问题。
目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还没有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配套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内容也只是引导和启发性的。因此,本报告依据如下:
1、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定义(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环境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评价结论。”
2、省(自治区)级对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评价和划分矿山环境影响区域,确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建立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和补偿制度;建立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动态监测体系”。
3、xxx市(县)“十二五”规划环境治理和环境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至2015年,全市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环境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2)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和资源化为核心,鼓励和支持企业合理利用原材料,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力发展综合利用,提高尾矿等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重点探索、推广提高尾矿回收率和利用率的技术方法。对不能综合利用而必须填埋或暂时贮存的工业 2
固体废物,选择好填埋或贮存地址,必须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在环保部门监控下进行,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加强尾矿坝安全的监督管理,杜绝尾矿坝垮塌事件。
(3)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努力遏制环境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自然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提高环境安全保障水平。启动环境市创建工作。全市(县)森林覆盖率高于75%。
(4)政策与监管措施:加强重点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治水土流失,针对矿山、取土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地质灾害毁弃地和塌陷地、大型项目建设区的裸露工作面开展环境恢复。重点实施地质灾害专项整治工程。
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必须实行统一规划,分片治理,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矿山资源,控制矿山数量和规模,做好土地复垦工作,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矿山开发应选取有利于环境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提高矿山业主的环境风险意识,矿山开发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治理设施,如建造拦渣坝、挡土墙、挖鱼鳞坑等工程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特别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监管。抓好对矿产资源开采和区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的查处。
对xxx市(县)的xxxx等脆弱的环境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继续加大力度对xxx市(县)xxx等水土保持试验基地进行综合治理。
按照“污染者负担、破坏者恢复”原则,强化环保监督,促使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结合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增加环保投入。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标
(一)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
协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部署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在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保障能力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矿产资源规划具有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原则
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环境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整体性原则: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3、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4、一致性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5、可操作性原则: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指标
根据以上原则,本次报告选取了尾矿废渣排放量、土壤侵蚀量、废水排放量、占用农田面积、覆盖农田面积、污染农田面积、水土流失及沙化土地面积、经济损失、矿山环境治理率、土地复垦率、植被恢复率、尾矿废矿综合利用率、废水处理率等13个评价指标。
四、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描述
(一)xxx市(县)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整体现状
“十一五”期间,xxx市(县)重点进行了地质灾害整治、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等工作。xxx市(县)政府通过了《xxx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整治。继续在全市区域内进行不同规模的小流域治理工程。严格控制矿山开发秩序。关闭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低技术含量的加工区,搬迁了xx多家加工企业,建立了符合要求的交易、批发市场,并制定了矿山污染及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将xxx亩废弃的矿山开采场治理改造成林地,对已毁山体治理要达到70%。
存在问题:
1、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群众的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少数地方和部门
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对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工作不够理解、不太支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2、随着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威胁加剧。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使饮用水安全日益受到影响。既要解决遗留的环境污染和恢复建设历史欠帐,又要紧跟经济快速增长步伐,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较重。
3、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任务繁重。我市缺乏与目前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统一环保监管机制,环境保护综合协调能力不强。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缺乏有力的强制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科研、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矿山环境现状描述
xxx市(县)存在三类对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矿山,第一类是对地质环境大规模破坏难以修复的,如露天采石、采砂岩矿、采花岗岩矿等采矿场;第二类是对地质环境大规模破坏可以修复的,如露天开采的钛铁砂矿、高岭土矿、砖瓦用页岩矿等此类采矿场;第三类是造成地表塌陷,地灾发生概率较高的,如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的矿山。各类矿山分述如下:
第一类,xxx,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作用形式是对地面和边坡形成开挖,废渣排放量多,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第二类,xxx,其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作用形式是尾矿排放量大,对地面和边坡形成开挖,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侵占土地、土壤污染、水土流失。
第三类,xxx,其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作用形式是地下采空、废渣和尾矿排放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采空区地面沉陷、山体开裂、尾矿库溃坝、水质污染。
本市(县)开采矿山共计***个,其中属露天开采的矿山为***个,到2015年,这一数量有增无减,旧的矿山环境尚未治理,新的破坏还在发生,矿山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矿业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破坏的种类很多,触动了生物圈内所有要素。综合评价
其行为对自然环境存在的消极影响、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后果的工作量很大,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结论:矿山矿业生产对地质、水文、环境系统的改变和破坏是一种不可逆行为。因此,在实施矿产资源规划时,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尽量减少或者避免矿业活动对环境产生损坏性的影响。
六、减缓措施与推荐方案
(一)减缓措施
在现已形成的发展趋势下,减少破坏的一切措施只能减弱其破坏的增长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xxx市(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主要是第一类的露天开采集中区,第二类和第三类所列矿区。
第一类矿山不适合采用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需要政府干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规划集中开发,要求废石资源化,达到矿山清洁化和压缩其它建筑用石场矿山数的目的。
第二类和第三类矿山适合采用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采矿权人是矿山环境治理的主体,实施政府对矿山环境监督管理,建立备用金和保证金制度,专项用于矿山土地复垦和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
(二)推荐的方案
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直接减少因新开同类矿山造成新的地质环境破坏面角度推荐的方案:对于相对集中的矿区实行高度集中开采,将矿山夷为平地后,营造新的可利用环境。虽然矿山开采对环境经济学后果是不可逆的,但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社会后果却是经济的。开采过程中的治理,唯一途径是尾矿废石资源化,充分利用这一块资源直接解决了另一个地方因需要同类资源而造成新的环境破坏。
七、新建矿山
(一)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新建矿山要把环保准入条件列于首位考虑。
1、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缴纳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
2、新建矿山必须进行矿山环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
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并按规定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共同审批。经批准后,实行矿山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3、新建和扩建矿山设计中必须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包括三废处理设施及处理工艺、三废排放指标,矿山建设造成耕地、林地破坏后恢复治理的措施和恢复治理方案等。同时要求制订和落实矿山环境保护责任制,把矿山环境质量纳入各级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山开采准入制度。完
善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矿山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同时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
明确地方政府是当地矿区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落实采矿权人为实施治理的主体。
建立矿山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秉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多渠道融资开展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
新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应当论证其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耕地、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当包括水土保护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报批。
加大对现有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超标排放废气、废水、任意堆放废渣、尾矿,侵占大量土地或进行破坏性开采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的矿山企业,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
严格控制“三废”排放总量,实行达标排放,逾期不能达标的矿山企业实行限产或关闭。
对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矿山和重要交通沿线直观可视范围内的露天采矿场应依法予以关闭。
关闭严重破坏环境的小矿山,并责成相关矿山企业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国土资源行 7
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检查验收。
八、生产矿山与闭坑矿山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现有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015年前,停止采矿或已经闭坑的矿山、坑口必须完成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工作。
加强矿山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处理的监督检查,鼓励企业提高对“三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减少“三废”。
加强矿山土地复垦或森林植被恢复。土源丰富的地区,在废料上覆土后种植,恢复农业生产;土源不丰富的地方,可以选择抗旱性强、耐瘠薄的树种,在废料上直接种植。
通过合理选取剥离物排弃场址、清除地表水对剥离排弃物的不利影响、有计划地安排岩土堆臵、修筑围栏工程、复垦等措施,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通过吸纳社会资金进行现有和闭坑矿山的恢复治理,可以鼓励个人和集体企业对现有或闭坑矿山的综合整治进行投资,经过整理的可利用的土地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在一定时期内优先享有对该土地的使用权及依法转让的权利。
(一)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1、按《规划》实施,各生产矿山必须补缴纳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
2、生产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义务,建立矿山环境、土地资源破坏监测、报告和监管制度。加强矿山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处理的监督检查,鼓励企业提高对“三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减少“三废”。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政策,造成环境破坏、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按国家规定予以补偿。
3、加强矿山土地复垦或森林植被恢复。土源丰富的地区,在废料上覆土后种植,恢复农业生产;土源不丰富的地方,可以选择抗旱性强、耐瘠薄的树种,在废料上直接种植。
4、通过合理选取剥离物排弃场址、清除地表水对剥离排弃物的不利影响、有计划地安排岩土堆臵、修筑围栏工程、复垦等措施,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吸纳社会资金进行闭坑矿山的恢复治理,鼓
励个人和集体企业对闭坑矿山的综合整治进行投资,经过整理的可利用的土地在一定时期内优先享有对该土地的使用权及依法转让的权利。2015年前,停止采矿或已经闭坑的矿山、坑口必须完成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工作。
第四篇: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与修复 2(DOC)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与修复
环境工程实验班 黄朋
学号:3130206216
摘要: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却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介绍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污染状况、污染的途径和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几种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术方法,例如,微生物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地下水原位治理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进展;
Abstract:Groundwater is a kind of precious fresh water resource.However,groundwater is becoming seriously polluted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so that the measure of preventing groundwater pollution must be taken.Through introducing groundwater resource situation,grou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pollution ways and progress in pollution prevention to propose several management i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Such as microbial remediation,situ repair technology and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in situ treatment.Key words:groundwater pollution;prevention;research progress;
前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则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可用水源。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城市有400多个,全国有近1/3人口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自净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污染,将难以更新和恢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无序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农药化肥的生产及超量施用、生活和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随降雨入渗,使中国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开发相应的一些高新技术来挽救我们日益恶化的地下水环境,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40%的耕地部分或全部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北方缺水地区占到了52%,在华北和西北城市供水中占到了72%和66%,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而在广大的农村,地下水更成为主要的饮用水源。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有些地区还形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漏斗。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 736平方公里,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面积就扩大了2 089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1米。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地下水污染,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根据中国地质境监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 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章地下水污染源
(1)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主要指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一次污染,而这些污染物又会随降雨落到地面,随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如电镀工业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直接流入或渗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选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由于露天堆放或地下填埋隔水处理不合格,经风吹、雨水淋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降水直接渗入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往下游移过程下渗至地下水中,形成地下水污染。(2)农业污染源
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70%以上,污染的影响面广泛。一是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淋滤渗入地下,引起地下水污染二是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农业灌溉使用被污染的地表水,造成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侵蚀土壤,并下渗到地下水中,造成污染。(3)生活污染源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量激增,由于无害化处理率低,造成对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我国每年累计产生垃圾达720亿吨,占地约5.4亿平方米,并以每年占地约
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重围之中。
第二章 污染方式、途径、类型
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底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缓慢过程,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恢复。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下水浸入到地下含水层,人类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有害成分如酚,铬,汞,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一、污染方式 直接污染
特点是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在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性质不变。这是对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间接污染
特点是地下水污染并非由于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引起的,而是由于污染物作用于其他物质,使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进入地下水造成的。
二、污染途径 间歇入渗型
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深入含水层。
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此种污染,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连续入渗型
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水溶液连续不断地渗入含水层。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 体和污水渠的渗漏。其主要污染对象也多半是潜水。 越流型
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以越流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含水层。这种转移或者是通过天然途径(水文地质天窗),或者通过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或者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水流方向,是污染水流通过大面积的弱透水层越流转移到其他含水层。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也可能污染潜水。研究这一类型污染的困难之处是难于查清越流具体地点及地质部位。 径流型
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他含水层。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区地下淡水超量开采而造成海水向陆地流动的地下径流。此种形式的污染。其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也可能污染承压水。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三、污染类型
① 地下淡水的过量开采导致沿海地区海(碱)水入侵 ② 地表污(废)水排放和农田污染造成的硝酸盐污染 ③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 ④ 垃圾填埋场渗滤污染
第三章 污染与保护
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最好是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会和数量,诸如污水聚集地段的防渗,选择具有最优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地点排放污染物等。治理技术 物理处理法 屏蔽法
该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常用的灰浆帷幕法是用压力向地下灌注灰浆,在受污染水体周围形成一道帷幕,从而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其他的物理屏障法还有泥浆阻水墙、振动桩阻水墙、板桩阻水墙、块状置换、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闭法等,原理都与灰浆帷幕法相似。总的来说,物理屏蔽法只有在处理小范围的剧毒、难降解污染物时才可考虑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封闭方法,多数情况下,它只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被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被动收集法
该法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如油类污染物等收集起来,或将所有受污染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方法。被动收集法一般在处理轻质污染物(如油类等)时比较有效,它在美国治理地下水油污染时得到过广泛的应用。 水动力控制法
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向含水层注水,人为地改变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从而将受污染水体与清洁水体分隔开来。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力控制法又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上游分水岭法是在受污染水体的上游布置一排注水井,通过注水井向含水层注入清水,使得在该注水井处形成一地下分水岭,从而阻止上游清洁水体向下补给已被污染水体;同时,在下游布置一排抽水井将受污染水体抽出处理。而下游分水岭法则是在受污染水体下游布置一排注水井注水,在下游形成一分水岭以阻止污染羽流向下游扩散,同时在上游布置一排抽水井,抽出清洁水并送到下游注入。同样,水动力控制法一般也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用于防止污染物的扩散蔓延。 抽出处理法
抽出处理法是当前应用很普遍的一种方法,可根据污染物类型和处理费用来选用,大致可分为三类:
物理法:包括: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反渗透法、气吹法和焚烧法等。化学法:包括:混凝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中和法等。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和土壤处置法等。 原位处理法
原位处理法是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不但处理费用相对节省,而且还可减少地表处理设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暴露,减少对环境的扰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又包括物理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 ①加药法。
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c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使无机化合物形成沉淀等。②渗透性处理床。
渗透性处理床主要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填埋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
具体做法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粘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常用的填充介质有:
a.灰岩,用以中和酸性地下水或去除重金属;
b.活性炭,用以去除非极性污染物和CCl4、苯等;
c.沸石和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用以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等。③土壤改性法。
利用土壤中的粘土层,通过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粘土转变为有机粘土。经改性后形成的有机粘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法
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实际上是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的人工强化。它是通过采取人为措施,包括添加氧和营养物等,刺激原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通常原位生物修复的过程为:先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原位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然后确定能最大程度促进微生物生长的氧需要量和营养配比,最后再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现在所使用的各种原位生物修复技术都是围绕各种强化措施来进行的,例如强化供氧技术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生物气冲技术。该技术与原位物化法中的气冲技术相似,都是将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底部,所不同的是生物气冲的供气量要小一些,只要能达到刺激微生物生长的供气量即可。
②溶气水供氧技术。这是由维吉尼亚多种工艺研究所
(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技术,它能制成一种由2/3气和1/3水组成的溶气水,气泡直径可小到55μm。把这种气水混合物注入受污染区域,可大大提高氧的传递效率。
该技术是把过氧化氢作为氧源注入到受污染地下水中,过氧化氢分解以后产生氧以供给微生物生长。过氧化氢常常要与催化剂一起注入,催化剂用以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使之与微生物的耗氧速度相一致。
第四章 我国现状
全国地下淡水的天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8840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山区6 560亿m3,平原区2 280亿m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 530亿m3,其中山区为1 970亿m3,平原区为1 560亿m3。按赋存介质划分,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三种类型,孔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 500亿m3,可采资源量每年l 686亿m3,岩溶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 08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870亿m3,裂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私26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971亿m3。总体上,中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北方相对缺乏,南、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地下淡水总量的70%和30%。北方地区70%生活用水、60%工业用水和45%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据统计,全国181个大中城市,有61个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40个城市以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为供水水源,全国城市总供水量中,地下水的供水量占30%。根据《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1993),在中国,只有不到11%的人能喝到符合我国卫生标准得水。再饮用只来水的2亿人中,1.1亿人饮用的是高硬度水,7000万人喝的是高氟水3000万人则喝的是高硝酸盐水。因为大部分作为水源的江河湖海都受到工业及城市排污的污染。2011年发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下称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初步判断我国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清澈的小河,透亮的井水,已成为记忆。赵亮2012年7月在对海河流域调查时,发现村民大都被迫放弃了饮用井水。
2000年-2002年国土资源部进行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37%已是不能饮用的Ⅳ类、Ⅴ类水。
2011年,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55%。与2010年相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
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09年中国地下水开采总量109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8%。在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在传出有工厂将污水通过高压井排到1000多米地下的消息后,潍坊市称未排查到相关问题,并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
2月21日,潍坊对媒体称尚未发现有价值的举报线索。而事件仍进一步发酵。网络上关于地下排污线索也不断涌现。媒体日前又曝出,潍坊下辖的寿光市存在打井排污现象,当地一个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地下排污。环保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22日接受记者采访认为,有关部门不必纠缠“1000米”的字眼,民众对地下水污染的焦虑,折射的是地下水严重污染的现状。
美国地下水污染事
1947年至1952年,美国当地一家名为“福卡”的化学公司把二噁英和笨等82种致癌物质的21800吨工业废料排入运河,运河被填埋后,这一带变成一片广阔的土地,开发商盖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从197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痫、直肠出血等也频频发生。后来,多种有毒物质的黑色液体从地下渗出地面。1974年至1978年之间这里出生的孩子56%有生育缺陷,自从搬到拉夫运河,妇女流产率增加300%,泌尿系统疾病增加300%。
目前在美国,除了完备的立法外,技术革新也为地下水污染修复带来了曙光,可渗反应墙(简称“PPR技术”)是目前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新兴的用于原位去除地下水及土壤中污染的方法。
可渗反应墙是由一面活性铝、活性木炭及沸石等活性物质组成的埋在地下的“墙。”当污染物通过反应墙时,通过离子交换、表面络合、表面沉淀、生物降解等作用除去污染物。这项技术已在北美和欧洲地区成熟应用,在治理点污染上收效良好。相关规定
1)禁止企业利用渗坑、渗井、裂隙和溶洞倾倒含有毒物质的废水,含病原菌废水和其他废弃物;
2)禁止企业在无良好隔渗地层,使用无防渗措施的沟渠,坑塘输送或存贮含有毒废水、含病原体废水;
3)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地下水; 4)地下工程应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5)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参考文献
【1】钟佐.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一)[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3):1-3 【2】束
善
治,袁
勇.污 染 地下 水 原 位 处 理 方 法:可
渗
透
反
应墙
[J].环
境
污
染
治
理技 术 与 设 备,2002,3(1):47-51..
【3】张红梅,速宝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J].灌溉捧水学报,2004,23(3):70-74 【4】倪深海,郑天柱,徐春晓.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水咨源保护 [J].2003(4):5-6.
【5】王玉秋,钱茜.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止对策[J].山东环境,2000(增刊):204-205 【6】陈梦熊,马风山著.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337-338..
第五篇:环境治理与锅炉发展方向
环境治理与锅炉发展方向
当前环保政策
一、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
1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2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5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6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7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8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9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10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
施细则》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依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具体指标: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 2012 年基础上下降 25%左右,山西省、山东省下降 20%,内蒙古自治区下降10%。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二)、重点任务 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加快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供暖和工业燃煤小锅炉。
到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全部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北京市建成区取消所有燃煤锅炉,改由清洁能源替代。
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其他远郊区县的城镇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所有工业园区以及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的地区,逐步取消自备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集中供热。
在供热供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其他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得新建燃煤锅炉。
三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1、全面整顿燃煤小锅炉。加快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通过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15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到2017年,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其他远郊区县的城镇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其他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系统。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企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2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天然气供应。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到2017年,现有工业企业的燃煤设施全部改用天然气或由周边电厂供汽供电,基本完成燃煤锅炉、窑炉、自备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3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也要加快建设,2017年底前,原煤入洗率达到70%以上。禁止进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质量管理办法。限制高硫石油焦的进口。各市、县(市、区)城市区限制销售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4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结合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棚户区改造,通过政策补偿和实施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阶梯电价、调峰电价等措施,逐步推行以天然气或电替代煤炭。2013年底前,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和调整工作,并向社会公开。各市禁燃区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80%。禁燃区内禁止原煤散烧。
5削减农村炊事、采暖和设施用煤。结合全省农村面貌环境改造提升“四清四化”综合整治要求,加大罐装液化气供应和可再生能源炊事、采暖用能供应。推广使用洁净煤、型煤、生物质能等,鼓励开发使用太阳能、地热、水电等清洁能源,改造提升农村炊事、采暖和设施农业燃煤装置和设备。到2017年,我省平原地区和有条件的山区建立以县(市、区)为单位的洁净煤配煤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村的洁净煤供应网络,洁净煤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四保定市“禁煤区”通告
保定市政府发布通告称,该市将分两个阶段禁止三环以内销售、使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以有效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防治大气污染。从即日起,三环以内区域全面禁止新、改、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炉窑、炉灶等设施。
按照通告要求,保定市区东三环、北三环、西三环、南二环围合区域,划定为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从“禁煤通告”发布之日起,上述区域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炉窑、炉灶等设施(集中供热、电厂锅炉除外)。
“禁煤区”内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炉窑、炉灶等设施,按区域、期限分两阶段自行淘汰,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由辖区政府给予适当奖励或补助。其中第一阶段为2015年12月31日前,城区二环路围合区域。第二阶段为2017年12月31日前,东、北、西三环与南二环围合区域。“禁煤区”内的燃煤设施,在淘汰之前必须燃用低硫分、低灰分优质燃煤。自2016年1月1日起,城区“禁煤区”内将禁止销售高污染燃料。
保定市政府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需要,适时划定新的“禁煤区”。该市环保部门将加强对集中供热、电厂锅炉以及在用燃煤锅炉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保定市政府发布通告中的“高污染燃料”,包括原(散)煤、煤矸石、粉煤、煤泥、燃料油(重油和渣油)、各种可燃废物和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以及硫含量大于0.3%的蜂窝煤,硫含量大于0.5%、灰分含量大于0.01%的轻柴油、煤油,硫含量大于30mg/立方米、灰分含量大于20mg/立方米的人工煤气等。
锅炉发展方向
1、到2017年,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其他远郊区县的城镇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随着能源供应结构的变化和节能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小型燃煤工业锅炉将退出中心城区,因此采用清洁燃料和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将是产品发展的趋势。
2、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指出,工业锅炉的节能改造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进行技术改造。未来将淘汰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旧式燃煤锅炉,因地制宜对现有燃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在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地区进行煤改气,在煤气资源贫乏地区,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小型燃煤锅炉等措施。二是采用洁净燃烧替代原煤提高燃煤质量。今后大中城市循环流化床锅炉和采用清洁燃烧技术的锅炉将得到较快的发展,燃气锅炉将会有长足的进步,燃用生活垃圾和生物质的锅炉市场潜力较大,蓄热式电热锅炉系统随着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其市场将进一步拓宽。
3、煤粉锅炉 “煤粉颗粒均匀,在空气中悬浮燃烧,与层状燃烧比较,燃烧空气配比低,燃尽率较高,烟气排放热损失小;煤粉工业锅炉采用全密闭式送粉、送风和排灰技术,保温性能良好,大大减少了因热空气和烟气泄漏产生的热损失,有利于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4、在我国,冷凝锅炉仍然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但是在欧洲,冷凝燃气锅炉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推广。欧洲市场基本全部为冷凝产品,常规家用燃气锅炉在很多国家已被禁止生产及销售。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行,全民低碳意识的提高,冷凝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冷凝锅炉未来的发展将会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冷凝锅炉成为未来市场主导是大势所趋。
同传统的锅炉相比较,冷凝燃气锅炉以清洁环保的天然气、煤气或醇基燃料为燃料,使得冷凝锅炉基本没有废气产生,从而大大缓解了城市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污染;而且由于冷凝锅炉可以将高温烟气冷凝为低温液体来节约能量,1立方米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汽的冷凝热量被锅炉吸收后,能提高锅炉效率约10%,再加上锅炉排烟的热损失的降低,能够使效率提高2%~3%.如果说普通锅炉的效率一般在93%左右,而冷凝炉技术能使其提高13%,能达到令人惊讶的106%.如此节能高效环保的锅炉,必然会引领未来锅炉业发展大趋势。
5、生物质锅炉将化解热能动力领域矛盾
从锅炉市场上了解到,近年来出现的生物质锅炉由于燃烧清洁能源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因而不会导致酸雨产生,不污染大气,不污染环境。对于改善温室效应以及缓解雾霾阴影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生物质锅炉的使用不仅满足了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热能提供,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对于缓解雾霾阴影,改善畸形的能源利用结构贡献力量较大。
目前国家能源局和农业部正推动制订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行业标准,标准的出台将有望实现生物质锅炉的市场推广力度加大。为顺应城市环境发展的要求,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加入到清洁生物质锅炉的使用中,为实现低碳转型,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