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活动:小乐器(演奏)
艺术活动:小乐器(演奏)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大鼓、小锣、碰玲三种乐器的音色、音高。
2、尝试根据教师的指挥一拍一下有节奏地拍手与演奏。
3、喜欢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养成按教师的指挥手势演奏的习惯。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大鼓、小锣、碰铃各若干。(2)音乐《小乐器》,播放器。活动过程:
1、游戏“听音乐猜乐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与认识三种乐器。
(1)用一个屏风隔离或背对幼儿,分别演奏大鼓、小锣、碰玲三种乐器,让幼儿猜“什么乐器在唱歌”。
(2)出示三种乐器,逐个介绍三种乐器的名城以及持握、演奏的方法。
(3)教师示范演奏,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音色与音高,并按节奏模仿乐器的声响:“咚咚咚——”“叮叮叮——”。
教师提问:三种乐器中谁的声音最低,谁的声音最高?
2、引导幼儿徒手模拟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1)教师演奏三种乐器,幼儿边听边听边用各种方式徒手模拟演奏。
(2)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三种乐器。当演唱到表现各自乐器响的象声词时,各组按节奏拍手。
3、幼儿持乐器演奏。
(1)演奏大鼓、小锣、碰铃三种乐器的幼儿,分别在唱到表现各自乐器响的象声词时按节奏演奏乐器。(2)幼儿交换演奏。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继续投放小乐器,引导幼儿练习演奏。
第二篇:小班艺术活动——制作小乐器
小班艺术活动——制作小乐器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
2、尝试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创造的乐趣。
3、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棒棒彩、塑料瓶、纸盘、豆子、啤酒瓶盖
活动形式:集体/小组
活动过程:
一、沙锤
教师将自己做好的沙锤给幼儿示范(塑料瓶里装上大小不一的豆子,就做成了沙锤)。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请幼儿思考,教师可以加以提示)师:你们听听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米、豆子、沙子……)师:这个呢叫做沙锤,我们摇一摇,它就会发出声音,慢慢的摇是一种声音,快快的摇又是一种声音,今天老师就要教你们来做做这个小乐器。
将材料发给幼儿,引导幼儿将豆子塞进塑料瓶里(注意不要塞的太多)。
引导幼儿将瓶盖盖好,在塑料瓶的表面随意用棒棒彩装饰出自己喜欢的花纹。
二、圆舞板
教师将自己做好的圆舞板模型给幼儿看,认识圆舞板,并知道制作圆舞板的材料是哪些。
师(给幼儿看圆舞板的背面):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纸盘)师(将纸盘翻过来):现在看看纸盘上有什么东西?(啤酒瓶盖子)师:那你们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吗?这个叫圆舞板,也是一种小乐器。将纸盘发给幼儿,用棒棒彩给纸盘的背面涂上漂亮的颜色和花纹加以装饰。
教师协助幼儿,将纸盘对折,然后在纸盘的正面粘上两个啤酒瓶盖(注意两个啤酒瓶盖要粘的对称)。
三、将沙锤和圆舞板放在娃娃家,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学会了对称折纸盘
学会在不同材质的东西上画画。
部分幼儿在装豆子时不是能很好的把握好量。
第三篇:“能演奏一种乐器”实施方案
阜宁师范附属小学学生“八能”综合素质发展体系
之“能演奏一种乐器”实施方案 一、二年级:
(一)总体目标: 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牙齿、手指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因此,我们排除了口琴、竖笛这两种乐器,安排了串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碰铃、大手鼓、小手鼓等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演奏几种打击乐器,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特点与功能,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二)具体目标:
1.认识“无升降号调”(C大调)。2.认识“高音谱号”。3.知道几种打击乐器的名称。4.能掌握几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5.掌握2/
4、3/
4、4/4拍的强弱规律。6.能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训练安排:
1.利用每节音乐课的15分钟进行训练。2.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检测。
(四)活动安排:
1.每月一次的阶段检测由校分管领导及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比武”。
2.期末时,由学校组织进行各班级打击乐器合奏比赛。
三---六年级:
(一)总体目标:
口琴对小学生牙齿的影响比较大,容易造成学生牙齿畸形。而竖笛的发音与口琴不同,对学生的牙齿没有影响,加之竖笛价格便宜,容易大面积开展,所以我们为学生选择了高音八孔竖笛。
(二)具体目标:
1.认识“无升降号调”(C大调)、一个升号调(G大调)、一个降号调(F大调)。
2.认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3.了解竖笛的功能与构造。
4.掌握c1----d2各音的演奏技巧。(三、四年级)5.掌握c1----e2各音的演奏技巧。(五、六年级)6.掌握2/
4、3/
4、4/
4、3/
8、6/8拍的强弱规律。7.能演奏音域在c1----d2之间的简单儿歌(三、四年级)。8.能演奏音域在c1----e2之间的教材歌曲(五、六年级)。9.能与他人配合进行齐奏。
10.能参与年级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演出。
(三)训练安排:
1.每周利用一节音乐课进行竖笛教学与训练。
2.布置学生每天在家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练习所学内容,辅导老师每双周组织一次检测。
(四)活动安排:
1.辅导老师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自我展示”,比比谁的进度快。2.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安排相关活动和比赛。考核方式:
1.学校成立考核小组,对各年级进行考核。将达到目标要求的年级认定为合格,对不合格的年级进行解析,找出具体原因并限期及时整改。
2.对合格年级中的各班级学生进行抽测,被测学生的比例不少于40%;对不合格年级中的各班级学生逐一检测,检测结果与相关辅导老师的绩效挂钩。
其他事项:
1.《方案》实施前,分别利用一次教研活动和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对音乐老师进行打击乐器和竖笛的培训。(竖笛:李才,打击乐器:孙洁)
2.为一年级学生添置打击乐器,三年级学生添置竖笛(贾晖)。3.校铜管乐队本学期需学会《国歌》、《队歌》、《出旗曲》、《退旗曲》,并能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演出。
4.每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将对各年级乐器演奏情况进行考核。
2010年6月15日
第四篇:艺术活动:《瑶族舞曲》(演奏)
艺术活动:《瑶族舞曲》(演奏)活动目标:
1、感受瑶族音乐的优美和欢乐,一级瑶族古典的节奏特点。
2、学会变看指挥边运用乐器演奏乐曲。
3、体验和教师、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1)幼儿已经欣赏了瑶族服饰,瑶族舞蹈等图片,初步懂得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2)幼儿已学习了瑶族语“门胞”(小伙)、“门煞”(姑娘)。
材料准备:小鼓一面,小铃若干,音乐《瑶族舞曲》 材料配套:数字资源《瑶族舞曲》(图谱)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说瑶族语“门胞”“门煞”,引发幼儿会议,说说它们是什么意思,是哪个民族的语言。
2.视听结合,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组织幼儿安静倾听《瑶族舞曲》,并说说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出事数字资源《瑶族舞曲》(图谱),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再次欣赏乐曲。
3.组织幼儿玩声势游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启发幼儿阅读图片,理解图谱上“手掌”“脚丫”两种图形符号所表达 的意思,区分“小手掌”与“大手掌”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引导幼儿集体跟随音乐练习用拍手,多交的声势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
组织分组游戏,启发幼儿尝试运用摇晃身体等动作语言与教师、同伴交流,学习交友感情地表现音乐,充分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同玩节奏游戏的乐趣。引导幼儿在画有8个“小手掌”的乐曲图谱处,用“门胞”“门煞”语言节奏替代拍手动作玩节奏游戏,再次调动幼儿兴趣。
4.师幼互动合作演奏。
播放音乐,教师拿小鼓互动合作演奏乐曲。
第五篇:艺术活动:《什么乐器在歌唱》
艺术活动:《什么乐器在歌唱》
活动目标:
(1)认识打击乐器:手铃、碰钟、响板,探索并学会正确的打击方法。
(2)喜欢演奏认识的打击乐器,体验用打击乐器表达情感的乐趣。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手铃、碰钟、响板。(人手一个)(2)事前在表演区投放有关节奏乐器,供幼儿自由探索、摆弄。(3)一块幕布、歌曲磁带《什么乐器在歌唱》及其他节奏感较强的磁带。
(4)生活中经常播放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使幼儿逐步熟悉歌曲旋律,跟唱。活动过程:
(1)教师在幕布后打击乐器,请幼儿听辨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边敲手中的乐器,边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
(3)根据幼儿的意愿,请他们轮流在幕布后打击乐器,由教师和其他幼儿听辨、大家一起演唱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
(4)每名幼儿都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看一看、敲一敲,自由探索,感受他们音色的不同并熟悉其名称。鼓励伙伴之间交换乐器,进一步听辨乐器的音色,并尝试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
教师提问:①手铃、碰钟、响板的声音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模仿,可引导幼儿学说一些象声词)②你是怎样敲的?(鼓励幼儿演示自己的敲击方法,可引导幼儿比较使用不同的敲击方法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说说自己更喜欢听什么声音)(5)乐器演奏会:播放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随音乐敲击乐器,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