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企业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企业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财企〔2005〕55号
江苏省企业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支持企业加速新产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省财政决定从省级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中小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补助。
第二条
为加强对省级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可申请省级新产品补助经费:
1、企业经营者素质较高,对企业的发展有明确的思路;
2、企业有相应的研究、开发机构,具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机制;
3、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4、企业近两年内经营及财务状况较好,无潜在亏损,无虚盈实亏现象,并按规定使用技术开发经费;
5、所开发的新产品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
6、新产品开发经费基本落实;
7、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达到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开发项目。
第三章
申报材料及申报程序
第四条
省级新产品补助经费由企业按隶属关系向同级财政企业部门提出申请,由同级财政企业部门进行审核,对同意上报的项目,由省辖市财政局向省财政厅提出申请,并附企业申报材料。第五条
企业申报的材料包括:
1、江苏省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项目申请表(见附件);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立项依据、研究开发内容及项目技术水平,试验方法及技术路线或工艺路线,现有研究开发条件和工作基础、计划进度、市场前景及项目预期效益、承担项目单位及分工、经费概算及来源、项目主要研究人员等;
3、新产品查新报告及专家意见;
4、企业上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验过的财务报表和当年一季度财务报表;
5、其他足以证明新产品项目前景的相关材料。第六条
对企业报送的申请材料有如下要求:
1、对药品和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电力电器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必须提交行业规定的许可生产、销售的文件;
2、凡属联合申报或多个单位共同享有知识产权的,必须提交与产品技术归属及权限有关的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作生产、合作开发的合同或协议;
3、科技成果鉴定和新产品鉴定原则掌握在2年以内,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用户意见等资料一般要求在1年以内;
4、专利技术必须附专利证书文件。
第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对企业上报的新产品补助项目的可行性、市场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严格的论证,对技术问题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对新产品开发经费的筹集落实情况要严格审查,开发经费不落实的项目不能申请省级新产品补助经费。
第八条
省级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在每年的4、5月份进行申报,截止期为每年5月30日。
第九条
省级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在每年的4、5月份进行申报,截止期为每年的5月30日。
第四章
补助经费的下达与管理
第十条
省财政厅对各地上报的新产品补助项目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估后,确定新产品补助项目,并下达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在收到新产品开发经费下达文件后,要严格按照《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及省有关文件执行。
第十二条
新产品开发经费只能用于新产品的开发,经费如有结余,结余经费也可用于本项新产品的产业化。
第十三条
省财政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的使用和新产品开发情况进行查检。对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出,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全额收回下达的新产品补助经费。第十四条
各省辖市及常熟市财政局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将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新产品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报告省财政厅。项目终了后,财政局要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验收,并及时向财政厅报送包括经费决算的项目审计报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及批复。报送情况与各市下年度新产品补助经费的安排挂钩。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苏财工(1999)21号文停止执行。
第二篇: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
Q/NSU011JS1-2002
新产品开发管理规定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新产品开发的程序,包含了从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与鉴定、资金保障、项目的组织领导等相关流程与规定。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所属部门、子公司新产品开发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以项目形式实施管理。组织领导
2.1 项目的立项由总师办负责策划,经总经理批准实施。
2.2 项目的实施由总师办负责组织实施。
2.3项目的验收、鉴定、专利申请等由总师办负责组织实施。
2.4总师办负责监督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提出
项目可由研发人员、业务人员、其他人员、公司领导提出并由提出人员填写《项目建议书》报总师办审核。项目立项
总师办根据市场调研、市场预测、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以及收到的“项目建议书”拟制新产品试制计划,并组织研发部、业务部、制造部、采供部、生产计调部、品管部、财务部等部门讨论形成新产品计划报总经理审批立项。项目实施
5.1对已立项的新产品,总师办以“设计任务书”形式向技术部门下达新产品试制任务,并
确定不同项目负责人,由技术部门和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
5.2项目负责人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补充项目建议书内容,并拟制新产品开发计划任务书和
方案论证报告报总师办审核,总师办汇总后报总经理审批。
5.3技术部确保新产品开发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5.4业务部、制造部、品管部、财务部、研发部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应担负起相关职责,以
促进新产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5.5总师办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管。项目验证
6.1当项目具备论证条件时,由项目负责人编制“设计开发验证报告”,报总师办核准。
6.2样机验证通过后,开发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小批量生产的可行性进行疹会,填写试产报告,报总师办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开发部门指导生产部门进行小批量试产。项目鉴定
7.1新产品小批量试产后并具备设计确认条件后,由总师办组织召开相关新产品设计确认会
议进行确认,此确认视同企业技术鉴定。
7.2对需要通过上级鉴定的产品,由总师办按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专利申请
8.1对需要申请专利的项目,由总师办负责组织实施。
8.2各相关部门有配合总师办组织专利申请的义务。项目变更
9.1项目变更是指产品功能的增加或减少、产品性能等方面的修改、新产品开发的终止、项
目组成员的调整。
9.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因市场、技术、资金、人力等原因,需对项目进行项目变更的,由项目组提出变更申请,部门审签后报分管研发的公司领导,由分管领导组织讨论决定。因市场原因需做变更的,由市场部提出变更申请。
9.3项目变更申请及方案报总师办备案。
9.4 总师办根据申请项目变更的原因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变更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和建
议书报总经理审批,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项目推广
10.1项目验收合格后,由市场部根据《商业计划书》市场开拓工作。
10.2研发部门、市场部有协助业务部开拓新产品市场的义务与责任。
10.3 资金保障
财务部根据市场部报来的项目经费使用计划做好资金准备工作,并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奖励
11.1为奖励和提高全体员工关心新产品开发的热情与积极性制定此奖励措施。11.2奖励对象为包括公司高层领导的全体员工。
11.3奖励标准另行制定。
补充说明:
本规定由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提出。
本规定由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起草。
本规定由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
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抢抓机遇,加快我公司发展,降低投资风险,减少失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新田岭钨业公司的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产品不包括矿产品的采、选项目。矿产品采选项目按《矿业项目开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新产品的建设按《建设工程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新产品开发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效益优先原则,项目投资总额必须在投产5年内收回。
(二)综合平衡,发挥优势,省内优先的原则。
(三)高起点,高技术,高回报的原则。
第四条新产品开发管理的基本程序:信息收集—→项目筛选—→主管领导批准—→市场调查—→评估预测—→公司办公会议评审批准—→可行性研究—→申报公司立项批准—→组建成立新公司。
第五条职责
技术管理部:负责新产品信息收集、筛选,组织市场调查、评估预测、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立项、公司筹建。
审计监测部:参加市场调查、评估预测。
生产管理部:参加项目评估预测(主要负责机械电气部分等)。财务部:参加项目评估预测(主要负责经济效益预测等)。
销售经营部:参加项目评估预测(主要负责价格及市场前景预测等)。安全环保部:参加项目评估预测(主要负责项目环境保护部分等)。企业管理部:参加项目评估预测(主要负责项目立项,参与项目验收等)。
第二章信息收集、考察、分析、决策
第六条新产品信息收集是开发项目的基础,要努力扩大信息来源,拓广信息渠道,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新产品信息的收集广度,提高新产品信息收集效能,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依据。
第七条新产品信息来源
(一)本公司职工、家属;
(二)本公司职工家属的亲朋、好友、社会人士;
(三)市场调查;
(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五)公司经过注册的具有较好的产权交易记录的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顾问公司;
第八条新产品信息收集的标准:
(一)技术含量高、10年内不被淘汰且在新产品设备设施基础上能转形的产品;
(二)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
(三)价格比较稳定的产品;
第九条新产品信息提供办法
(一)申报人到技术管理部领取并填写新产品信息申报表(见附表)并提供必要的初步资料;
(二)技术管理部审核,符合基本条件的报主管公司领导批准同意,发给项目委托书;
(三)项目信息提供人接受委托后,应及时负责地展开工作,联系提供真实可靠的项目简要资料:介绍本公司新产品开发人员前往对方现场考察;
(四)技术管理部是查询收集信息的项目主要责任人,部内每月讨论筛选3—5个项目向领导汇报审批,每月选择1-2个项目提出考察建议计划;
第三章新产品考察
第十条新产品考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经过技术管理部信息筛选,符合条件要求,对方提供了项目基本情况,通过审查核实的。
(二)对方主要负责人的单位住址、姓名、电话清楚。
(三)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同意的。
第十一条考察内容:
(一)生产工艺流程及劳动生产效率;
(二)生产工人的技术要求;
(三)查看索取有关本项目技术资料和办证资料,咨询有关事项。
(四)建厂投资总额,建厂的基本程序。
(五)产品的销售情况、销售价格及价格趋向。
(六)市场考察:该产品现有市场饱和程度及销量走向,现有价格及
价格趋向。
第十二条新产品考察报告编写、汇报:
(一)考察回来后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情况,并在10天内完成报告汇编。
(二)报告初稿完成后,应召开新产品审查会议,进行组织讨论审查。
(三)新产品审查会议通过的项目应在一周内向主要领导或公司(矿务)会议汇报。
第四章新产品论证
第十三条新产品完成初次考察和调查报告,通过评审会议评价认为符合新项目要求(公司领导批准同意需要进行全面论证的项目),应组织相关专业部门的骨干人员组成论证组,对新产品进行全面系统论证;
第十四条新产品论证组应全面详细对新产品的市场信息、考察有关资料、文件进行审查复核。经论证组集体讨论审议,由技术管理部汇总成册,交主管公司领导审定。
第十五条主管公司领导审定同意的新产品,应聘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或专业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再次论证,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相关信息,提交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资源情况、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建设条件、投资估算、工程进度安排、经济效果及社会效益初步分析等建议方案。编制立项建议书,提交公司办公会审定和向湖南有色股份公司汇报予以立项。
第十六条矿务会审定、湖南有色股份公司同意立项的项目,组织联系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报告。
第十七条组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第五章新产品决策程序
第十八条技术管理部对收集的新产品信息筛选,交分管公司领导审批;
第十九条技术管理部组织新产品的开发论证工作,认真收集第一手资料,写出论证报告,对有一定投资前景的新产品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
第二十条分管领导批准继续推动的项目,技术管理部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公司内、外专家(建议确定专家组名单)对论证报告进行进一步的评审,并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作为考察报告的附件;
第二十一条专家评审小组评审结论为初步可行的新产品开发的依
据,在3个工作日内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汇报(或提交公司办公会审查),决定是否继续推进本产品开发工作;
第二十二条决定推行的新产品,技术管理部组织专家进行进一步论证,在充分认识,评价可行的基础上编制立项建议书;
第二十三条立项建议书经主要公司领导审批同意的,组织实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同时,将中、大型项目的立项建议书上报湖南有色股份有限总公司;
第二十四条联系组织专业机构(或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终评。
第二十五条向湖南有色股份有限总公司汇报,完成项目立项工作,组织项目的筹备及项目的实施。
第六章奖励
第二十六条提供与收集信息的奖励:
(一)达到目标要求,考察属实,给予奖励1000-1500元。项目进行了实施,给予奖励3000-10000元。
(二)技术管理部或审计监察部员工收集的新产品信息并得到实施开发的,按以上标准50%奖励(包括公司领导和其他部门主要参予人员)。
(三)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中介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签定了委托协议书的按协议执行。
(四)信息费奖励操作办法:凭技术管理部进行登记备案的新产品信息表,经信息评审会议审定,经公司领导批准同意确定的。
第二十七条新产品考察、论证、筹备的奖励
(一)新产品开发成功、进行实施。根据新产品开发规模及市场预测的经济效益给予新产品考察、论证、筹备的人员2.0万-3.0万元奖励。
(二)新产品试生产成功达到目标要求。比照《科技项目管理标准》科技成果奖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此办法从2009年月日起实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解释权属技术管理部。
第四篇: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
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工作是指运用国内外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所发现的科学知识及其成果转变为新产品、新材料、新生产过程等一切非常规性质的技术工作.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我厂实现 “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的重要阶段,它对企业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产品开发必须严格遵循产品开发的科学管理程序、即选题(构思、调研和方案论证)样(模)试 批试 正式投产前的准备这些重要步骤.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一)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二)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3.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4.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5.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三)决策:
1.制定产品发展规划:(1.)企业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制定企业产品发展规划.(2.)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厂总师办初步审查,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慎密的研究定稿后,报厂长批准,由计划科下达执行.2.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
(1)开展产品寿命周期的研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预测企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供产品发展的科学依据;
(2)开展哪些对产品升级换代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件攻关,重大工艺改革,重大专用设备和测试仪器的研究;
(3)开展哪些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研究;
(4)科研规划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交总师办组织有关部门会审,经总工程师签字报厂长批准后由计划科综合下达.二、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 “三段设计”程序.(一)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1)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 “空白”(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状、型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的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划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设计时机上的必要必性.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4.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5.总体布局及主要部件结构叙述: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基本外形,轮廓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叙述主要部件的结构.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的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规格、结构、特征一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8.标准化综合要求:
(1)应符合产品系统标准化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标与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件,通用件系数指标;
(3)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标准材料及外购元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材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4)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
(5)预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外购件及贯彻材料标准和选用标准材料后预测的经济效果.9.技术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价值工,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及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的方案进行(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13.新产品设计试验、试制周期和经费估算.(二)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的试验研究(新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并写出试验研究大纲和研究试验报告.2.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计算、核算);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对产品中造价高的、结构复杂的、体积笨重的、数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材质精度等选择方案进行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出各种系统原理图(如传动、电气、液气路、联锁保护等系统;
6.提出特殊元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对技术任务书提出某些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三)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供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程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设计绘制各项产品工作图.1.绘制产品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1)零件图:图样格式、视图、投影、比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热处理要求及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标准;
(2)部件装配图:除保证图样规格外,包括装配、焊接、加工、检验的必要数据和技术要求;(3)总装配图:给出反映产品结构概况,组成部分的总图,总装加工和检验的技术要求,给出总体尺寸;
2.产品零件、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外协件目录.3.产品技术条件包括:
(1)技术要求
(2)试验方法
(3)检验规则
(4)包装标志与储运.4.编制试制鉴定大纲(参照ZH0001-83):
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帛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2)能考核样品在规定的极限情况下使可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4)批试鉴定大纲还必须提出工艺、工装、设备、检测手段等与生产要求、质量保证、成本、安全环保等相适应的要求.5.编写文件目录和图样目录.(1)文件目录包括:图样目录;明细表;通(借)用件;外购件;标准件汇总表;技术条件;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其它.(2)图样目录:总装配图;原理图和系统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包装物图及包装图;安装图(只用于成套设备);
6.包装设计图样及文件(含内、外包装及美术装璜和贴布纸等);
7.随机出厂图样及文件;
8.产品主广告宣传备样及文件;9.标准化审查报告:指产品工作图设计全部完成,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经标准化审查后,由标准化部门编写的文件,以便对新设计的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是产品鉴定的重要文件,标准化审查报告分样品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和小批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三、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非标设备)或数十件(火花塞、电热塞、管壳等类产品)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1.试制总结;
2.型式试验报告;
3.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3)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
(4)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制工装系数为0.3~0.4的要求.本着经济可靠,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装,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保证计划,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此项工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料、检验科进行.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按ZH0001-83试制总结,进行编写,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9.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ZH0001-83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
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1.按ZH0001-83鉴定大纲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ZH0001-83鉴定大纲备齐完整成套的图样及设计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备应晒四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质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装配、零件加工车间、总师办、存档).(3)随产品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鉴定结论表见附表一),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各阶段庆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四 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工厂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工厂自筹资金中按规定拨给经费;
3.工厂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总工程师审查,厂长批准后,由研究所掌握,财务科监督,不准挪作他用.(五)新产品证书办理:
1.新产品证书归口由总师办负责办理.2.研究所负责提供办理证书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3.在新产品鉴定后一个月内,总师办负责办理完新产品证书的投批手续.四、新产品开发周期
(一)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以及由基型派生出来的变型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作图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二)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含工装)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三)属于老产品在性能和结构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类别产品的开发,开发周期一般规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别情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
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1~2个月
工艺(含工装)设计周期:1~2个月
产品试制(含工装制造)周期:
样试1~2个月(含样品鉴定)
批试2~3.5个月
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1个月
五、新产品成果评审与报批
(一)新产品(科研)成果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务院、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励条例和我厂 “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议”办理报审手续.(二)为节省开支,新产品(科研)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三)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四)成果奖励分配方案由总师办研究所共同商定后报总工程师批准执行.六、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一)总则
1.新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建议书),由设计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经批准,审核、会审、会签后进行样试,样试图标记为 “S”,批试图标记为 “A”,批生产图标记为 “B”.A和B的标记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会议确定.2.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3.产品的主要参数、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4.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来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总工程师主持如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确定投产后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5.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如开有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质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凰,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6.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7.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 “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附表二),经备方签字.(二)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要求.2.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究所负责.
第五篇: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3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三、项目产品设计及工艺开发
目的:实施产品技术设计及工艺的细化并修订商业计划。
关键:通过分析和测试,确定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心进行系列开发工作。程序:
1、依据G/
10、G1/
13、G1/
14、G1/25及计划要求,完成项目产品的技术设计和工艺编制
1.1 目的:为项目产品的生产制造提供技术指导。
1.2 内容:
1.2.1 全套产品技术设计图的绘制。
1.2.2 全套产品设计技术资料的编制。
1.2.3 全套工艺卡片及操作指导书的编制。
1.2.4 相关的制造BOM表。
1.3 相关参考和支撑资料:前面各阶段形成的相关资料。
1.4 阶段负责人:技术主管(技术中心)。
1.5 团队核心成员:技术、采购、质量、生产、财务。
1.6 输出文件:全套指导生产制造的设计、工艺资料。
2、下线产品/上线产品,包括库存的处理
2.1 目的:为确保新产品引入以及老型号产品的退出平稳过渡、无缝交接。
2.2 内容:
2.2.1项目团队应制定计划,保证产品过渡的无缝,以确保我们保持竞争力,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改善产品族谱。
2.2.2项目团队应考虑新、老产品兼容性,尽量减少元件的变化数量,确保公司能够继续支持对老产品的维护和服务。
2.2.3过量和过时的库存零部件将被检查和处理。
2.2.4评审检查逐步上线(投产)产品和下线(淘汰)产品与整个产品线投产计划的一致性和符合性。
2.2.5下线产品的售价应谨慎达成,以确保公司损失最小,或避免损失。
2.3 相关参考和支撑资料:
2.4 阶段负责人:生产(生产部)
2.5 团队核心成员:技术、采购、销售、售后服务、财务、技术支持、产品经理。
2.6 输出文件:以甘特图显示的《新、老产品及零部件交替转换计划》,《库存过量和过时的零部件处理计
划》,《库存下线产品处理计划》
3、产品命名
3.1 目的:确定产品的名称
3.2 内容:
3.2.1 产品命名必须考虑产品核心价值观,关键特征、特定商业惯例、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销售热点等。
3.2.2 了解当前产品及竞争产品命名的历史。
3.2.3 评估并权衡偏离传统命名方案的成本-收益。
3.2.4 产品销售热点可能是如运转重量或最大起重量、最高起升高度这样的属性。
3.2.5 企业营销将确保我们在公司内并没有任何重复命名的产品。
3.2.6 创建并审查决策命名的模型。
3.2.7 考虑商标状态(保护和侵犯)。
3.3.相关参考和支撑资料:公司品牌标准。
3.4.阶段负责人:产品经理(销售公司)。
3.5.团队核心成员:销售。
3.6.输出文件:产品模型和新的命名及其定义的图形。
4、生产控制和物料管理
4.1.目的:对制造系统开发、建立并制订包含外购、外协和自制的项目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应
考虑采购、外协或制造的元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以确保制造工厂内日常生产的物资管理系统稳定和产品按时交付。
4.2.内容:
4.2.1了解元件的设计要求以及供应商的能力和相关制造过程,考虑因素包括:
a.必需的库存量。
b.供货的供应频率。
c.明确的交货周期。
d.供应方式相关的准备和转换要求。
e.可能或确定的批量规模。
f.对“先入先出”控制的要求。
g.看板拉动系统及物料资源管理MRP系统的要求。
h.元件双源采购方式的作用。
4.2.2 从认定的各分供方获得的元件和材料的设计制图系统与选定的制造系统一致或兼容。
4.2.3 要使用的存储区(仓库)以及元件内部传递和处理系统线路及位置确定。考虑因素包括:
a.保持生产系统运转的最小库存量。
b.安全的库存量。
c.标准包装工程量。
d.供货周期计算(看板周期)。
e.(固定的时间/变化的供货量)对(变化的时间/固定的供货量)。
f.原材料传输系统。
4.2.4 建立任何可跟踪元件的系统。
4.2.5 与计划协调的配件生产,以确保在工厂或配件仓库存有预期的售后配件量。
4.2.6 完成产品生产的调度系统,确定将安排在生产系统中的什么位置拉动等。
4.3 相关参考和支撑资料:公司的ERP系统。
4.4 阶段负责人:生产制造(生产部)。
4.5 团队核心成员:项目组长、技术、质量、采购、财务。
4.6 输出文件:《项目产品生产控制计划》,完整的《材料和信息流》图解;企业内部的工作制度系统的说
明或图解。
5、环境状况审查。
5.1 目的:及早识别和确定对环境敏感的元件和工艺过程。这个审查还应当确定最佳方法尽量减少和解决
制造系统内的环境过程和责任。
5.2 内容:
5.2.1在项目中尽早、相互理解和沟通任何新的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使用。考虑因素包括:
a.对所有新材料,识别/收集材料安全数据表。
b.建议的处置/处理规程。
c.任何所需的可用工程控制。
d.搜索已在使用的、可接受的类似替代材料。
e.任何当前的设施许可的适用性(例如空气、水、废物)。
f.存储和处理要求。ƒ
g.操作应知应会培训。
h.特殊的操作监控要求。
i.必需的警示标号。
j.个人防护设备要求。
k.任何所需事件响应系统(通知、清理等)。
l.当地库存报告要求。
m.特殊运输的要求及对部分支持的影响。
5.2.2处置与制造过程相关联的所有废物。考虑因素包括:
a.回收利用。
b.存储及标记要求。
c.搬运公司。
d.备案(清单)的要求。
e.ISO14001的要求。
5.2.3确定市场需求产品受法规监管的材料,说明售后处理的任何要求。
5.3 相关参考和支撑资料:
5.4 阶段负责人:生产制造(生产部)。
5.5 团队核心成员:技术、采购、产品经理、售后服务。
5.6 输出文件:材料安全数据表和对新的化学品的审查要求,工程控制计划,许可证审查,存储图和审计
计划,个人安全防护计划,操作培训计划,废弃物流处置计划控制列表,对市场需求和售后支持问题的指南。
6、过程安全
6.1.目的:识别、量化潜在安全风险并设法消除或减轻急性和慢性损伤危险。
6.2.内容:
6.2.1检查任何类似的制造高风险过程或损伤趋势的系统安全纪录。
6.2.2评估所有机械及设备的正确的设计并符合安全的要求。考虑因素包括:
a.正确有效的机械保护。
b.电器安全(安全用电)。
c.日常安全维护。
d.必要的停工警示。
6.2.3适当的设计并符合安全要求的技术和物料搬运系统评估。考虑因素包括:
a.起重和吊具系统设计。
b.必要的吊装工艺。
c.材料运输车和车辆的安全和稳定性的评价。
6.2.4确保人类的工作设计符合可接受的标准(人机工程)。突出显示任何会造成慢性或急性损伤的风险的工作,考虑因素包括:
a.在工作岗位内量化力、姿势与频率的人机工程学风险。
b.分析在工作岗位内与工作元素相关联的所有风险。
c.消除隐患的最佳做法和控制工程。
d.个人防护装备的要求和对合理工作的影响。
6.2.5确保在操作工作环境中没有危险隐患存在。考虑因素包括:
a.适当的照明水平。
b.噪声的水平。
c.操作对空气质量(例如焊接、油漆等)的影响。
d.停机时间的影响,如履带、油缸、齿轮油泵等。
6.3.相关参考和支撑资料:
6.4.阶段负责人:生产制造(生产部)
6.5.团队核心成员:技术、质量、项目组长、采购、财务。
6.6.输出文件:《新工艺/设备更改清单》,《风险评估/作业危害分析检查表》,《工程控制计划》《对所有新工作的人机工程学评价》,《个人防护设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