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管理办法
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中心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平稳有序地完成在建及现有二次供水设施的移交和接管工作,确保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在建二次供水设施是指2011年1月前建设尚未交付使用的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现有二次供水设施是指2011年1月前已交付使用的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是指从市政供水管道取水点阀门位置至住宅用户计量水表前的供水管道、阀门、泵房设施、水箱、储水池、电气和自控设备、仪器仪表等。
第二章 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移交
第四条 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施工图及拟选设备的清单应由供水企业查验并予以书面确认。
第五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及时组织供水企业参加二次供水工程的设备及材料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和竣工通水验收。整体供水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将二次供水设施向供水企业移交。
第六条 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移交程序:
(一)供水企业按照国家及地方现行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现场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设备及材料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和竣工通水验收;
(二)在二次供水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向供水企业提出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申请,并按附件1要求提供移交所需的资料;
(三)建设单位与供水企业签订《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协议》(见附件2),并在签订协议后15日内报辖区街道备案。
第三章 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移交
第七条 对已投入使用、需移交供水企业管理的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纯住宅(不含单身公寓);
(二)生活、消防系统必须完全分离;
(三)水费全部结清;
(四)资料齐全。
第八条 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移交程序:
(一)各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年度移交计划,报市城管局综合确定;
(二)对列入年度移交计划的小区,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向供水企业提出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申请,并按附件3要求提供移交所需的资料;
(三)供水企业收到移交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移交基本条件进行核实并回复;
(四)供水企业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现场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查验,与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事宜,并在30个工作日内编制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方案,提交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
(五)小区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就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方案公开征求全体业主意见,并取得二分之一以上与会业主同意后与供水企业协商具体移交和改造时间;
(六)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与供水企业签订《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协议》(见附件4)、《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协议》,并在签订协议后15日内报区物业行业管理部门、辖区街道备案;
(七)移交和改造协议生效后,由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小区内予以公告;
(八)尚未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小区,暂由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移交相应职责。建设单位已歇业或破产等原因不存在的,由所在社区居委会代行相应职责。
第九条 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供水企业管理后,供水企业按照国家及地方现行技术规程、规范进行改造,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应配合供水企业做好改造工作。
第四章 移交管理注意事项
第十条 对符合移交条件的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供水企业不得拒绝接收;不符合移交条件的,小区业主委员会必须按照第七条移交基本条件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第十一条 因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或管理引发的债权、债务或纠纷,如水费欠缴等问题,由原债权债务人承担责任并处理完结后办理移交手续。
第十二条 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前,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服务仍由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第十三条 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后,供水计量表及计量表前的供水设施维修管理责任由供水企业承担,计量表后的供水设施由用户自行负责。供水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用户供水服务质量,负责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 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在移交时,建设单位应向供水企业交付移交工程总造价5%的质量保修金。从移交之日起保修期两年内,由于工程设备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从质量保修金中扣除;保修期过后,供水企业应将剩余的质量保修金退还建设单位,超出质量保修金部分,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城管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资料
2.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协议
3.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资料
4.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协议 附件
1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资料 一、二次供水设施施工图、设计变更文件、竣工图;
二、二次供水设施隐蔽工程验收资料; 三、二次供水设施各类设备、材料的合格证、质保卡、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四、二次供水设施各类涉水产品的卫生许可证; 五、二次供水设施试压、冲洗、消毒、调试检查记录及验收合格证明;
六、二次供水设施水质检测报告;
七、二次供水设施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八、工程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九、二次供水设施资产评估意见书; 十、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中涉及的合同、招投标文件及其它相关财务资料。
附件
2在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协议
甲方:(建设单位)乙方:(供水企业)
根据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就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工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宁波市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办法(试行)》将 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给乙方管理。
二、移交的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包括:
。移交资料包括:
。二次供水设施资产原值为 万元。
三、乙方从 年 月 日起,负责对所接管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移交后,水泵运行电费由甲方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按原渠道承担;设备更新及大修理费用和二次供水设施日常维修养护费由供水企业负责。
四、甲方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组织房屋所有权益人与乙方签订《供用水合同》。
五、本工程保修期为两年,甲方向乙方预付 元的质量保修金。自移交之日起两年保修期内,由于质量问题发生的费用,从甲方预付的质量保修金中扣除,超出质量保修金部分由甲方负责补齐。保修期过后,所移交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乙方负责,甲方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为乙方施工提供方便。
六、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保存两份,另一份由乙方报辖区街道备案。
七、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即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
3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资料
一、基础资料
(一)按自然幢楼宇地点、楼层、结构、户型、建造年份;
(二)每只屋顶水箱的吨位(容积)、架空形式、排污情况、供水户数、修理上人孔位置(门排)、有无泵房;
(三)二次供水泵房及蓄水池的吨位(容积)、供水区域、水泵和主要电机、阀门、电气控制设备的规格、型号、产地、数量和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等;
(四)中高层住宅给水总平面图、立面图、水箱水池设备安装图、泵房竣工图、各种计量仪表安装图等。
二、移交前运行管理资料
(一)二次供水设施日常运行维护资料;
(二)二次供水设施巡检、维修台帐记录;
(三)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建议。
附件
4现有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协议
甲方:(业主委员会)乙方:(物业服务企业)丙方:(供水企业)
根据有关规定,甲、乙、丙三方经协商,就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和改造工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宁波市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办法(试行)》将 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给丙方管理。
二、移交的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包括:
。移交资料包括:。
三、丙方从 年 月 日起,负责对所接管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移交后,水泵运行电费由甲方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按原渠道承担;设备更新及大修理费用和二次供水设施日常维修养护费由供水企业负责。
四、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前,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服务仍由乙方负责。移交后,供水计量表及计量表前的供水设施维修管理责任由丙方承担。丙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用户供水服务质量,负责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五、甲、乙、丙三方在签订本协议的同时还应签订《已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协议》,明确改造过程中三方职责,共同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六、甲、乙双方负责组织房屋所有权益人与丙方签订《供用水合同》。
七、本协议一式八份,甲、乙、丙三方各保存两份,另两份分别由丙方报区物业行业管理部门、辖区街道备案。
八、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签字后即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代表: 法人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丙方:(盖章)
法人代表:
年 月 日
主题词: 城乡建设 公用事业 住宅 管理 办法 通知
第二篇: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接管协议书
附件一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接管协议书
甲方:(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公司或社区居委会)乙方:(供水企业)
根据《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和《青岛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就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接管工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青岛市原有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管理办法》,将小区(号)的二次供水设施移交给乙方管理。
二、移交的二次供水设施包括:
三、移交的资料包括:
四、乙方从年月日起,负责所接管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实行管水到户表、按表计量收费,保证二次供水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供水服务质量。
五、年月日前,因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或管理引发的债权、债务、纠纷,以及各种账目、合同、协议,不
随二次供水设施移交而转移。甲方负责将以前的欠缴水费、电费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处理完结。二次供水设施的原有管理人员由甲方负责安置。
六、乙方享有对所接管设施及其附着建筑物的无偿使用权。
七、甲方应为乙方的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积极配合乙方做好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修维护工作,协助乙方处理涉及二次供水管理服务方面的纠纷和投诉等,不得向乙方收取费用。
八、其他补充条款: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每份同等有效。甲方、乙方各保存一份,另一份由乙方报青岛市供水管理处或区(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即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年月日年月日
附件二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需移交的资料
一、按自然幢的楼宇地点、楼层、结构、户型、建造年份;
二、高位水箱的吨位(容积)、架空形式、排污情况、供水户数、修理上人孔位置(门排)、有无泵房;
三、水池(箱)清洗后的最近一次水质化验报告;
四、二次供水泵房及蓄水池的吨位(容积)、供水区域、水泵和主要电机、阀门、电气控制设备的规格、型号、产地、数量和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等;
五、设备、管材、配件、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
六、二次供水设施竣工图纸;
七、其他相关资料如设施保养合同、居民住宅给水总平面图、立面图、水箱水池设备安装图等。
主题词:市政公用二次供水管理通知
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办公室2009年9月7日印发
第三篇:南京市市政设施移交管理办法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303号
《南京市市政设施移交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3月17日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缪瑞林 2014年3月20日
南京市市政设施移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提高行政效能,规范市政设施移交行为,提高市政设施服务质量,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市政设施移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政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以及其他市政设施。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市政设施建设、移交和养护的领导,协调和解决市政设施移交中的重要事项,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第五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职责以及本办法规定,对市政设施移交实施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水利、人防等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设施转为市政设施的,由该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规定组织移交。
规划、公安、财政、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市政设施移交及其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市政设施移交协调指导机制,在工程设计和改建、扩建、大修论证中相互征求意见,并监督建设、养护单位移交。
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划、设计、验收等工程建设环节征求养护单位意见。第七条 全市性、跨区域、系统性的垃圾处置、大型高架、大型桥梁、—1—
隧道、路灯、快速干道、主要景观路等市政设施,以及城市设施转为市政设施的,由市城市管理、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市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养护单位;其他市政设施由区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养护单位。
第八条 本市实行市政设施养护社会化和市场化。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方式确定养护单位,并向社会公示。
养护单位未能确定的,由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代养护单位,直至确定养护单位。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市政设施竣工验收备案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市政设施移交申请书。
申请书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名称、立项编号;
(二)工程概算;
(三)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名称;
(四)开工、完工日期;
(五)申请移交设施的内容及数量。
市政设施分标段施工的,应当整体移交。建设单位应当在最后标段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申请移交。
由多种设施组成的雨水、引水管网、流域性泵站及地下通道等系统性综合性设施,试运行一年后运转正常、满足使用功能的,方可申请移交。试运行费用纳入工程预算。
园林绿化设施养护一年后复验合格的,方可申请移交。第十条 申请移交市政设施,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相关设施专业规划和设计规范要求,手续齐备;
(二)设施整体完工且满足使用安全和功能要求;
(三)订立质量保修合同;
(四)工程图纸资料完整,并经竣工验收备案;
(五)设计配套附属设施符合设置标准,且齐全完备;
(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市政设施,提供养护作业指导资料;
(七)依法应当满足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条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出具市政设施移交受理通知书。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市政设施移交受理通知书五个工作日
—2—
内持通知书向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市政设施基础资料。
市政设施基础资料包括:设施名称、位置、设计标准、结构、数量(长度、面积)、管道内视资料、附属设施等相关技术参数和材料;绿化苗木的品种、规格、数量、面积;开工和完工日期、竣工验收档案资料等。
第十二条 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养护单位了解熟悉市政设施移交的基本内容,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第十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出具移交受理通知书十五个工作日内,组织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建设单位、养护单位、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移交验收。
第十四条 移交验收时,养护单位会同建设单位依据验收标准对市政设施进行现场核查,制作现场核查书,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
第十五条 现场核查发现问题的,由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确认,出具整改意见书,标明整改期限。
建设单位应当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完成后书面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限期完成整改;并在接到整改完成通知后五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确认。
第十六条 市政设施现场核查无问题或者已经整改确认的,养护单位应当接收。养护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市政设施移交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养护管理、财政部门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确认。
移交文件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名称和资质;
(二)设施名称、位置、设计标准、结构、数量(长度、面积);
(三)相关移交明细材料;
(四)开工、完工、竣工验收日期;
(五)工程质量保修合同;
(六)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 市政设施移交文件签署前,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管理,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市政设施移交文件签署之日起,由养护单位负责养护管理,移交文件另有约定的除外。
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签署市政设施移交文件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将移交情况和核定设施养护工作量函告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移交文
—3—
件及时安排和拨付日常维护费用,并纳入维护经费计划,所需费用从移交之日起计算。
第十八条 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签署市政设施移交文件之日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示接收的市政设施范围和养护单位,接受公众监督。
区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公示市政设施范围和养护单位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市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市政设施工程项目严格执行质量保修制度。市政设施移交后在保修期内,建设单位应当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养护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并告知住房和城乡建设、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应当对设施进行维修,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履行维修责任。
保修期限届满后,养护单位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工程使用情况和质量观察情况函告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作监管考核意见,函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和监管考核意见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尾款,并向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反馈尾款支付情况。
第二十条 城市设施转为市政设施移交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人防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条件会同养护管理、财政、国土部门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材料中应当包括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鉴定合格的证明。
不属于系统性设施和园林绿化设施的市政设施竣工验收后一年内未移交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重新做出质量鉴定,达到要求的,方可申请移交。
第二十一条 市政设施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市政设施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不移交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管理。财政部门不再拨付养护管理费用。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和养护单位在市政设施移交中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协调不成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4—
第二十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养护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养护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将市政设施交付使用的;
(二)未及时申请移交或者进行问题整改的;
(三)对符合条件的设施拒绝接管的;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移交的;
(五)未按照规定配合移交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城市道路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规划红线范围以内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带、广场、桥梁、隧道、高架路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轨道交通地面出入口垂直投影的地下部分和人防附属设施除外)等及其附属市政设施;
(二)城市排水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处理、排放城市雨水的管涵;引水管道;河(沟)渠、泵站、水闸、堰、坝,起调蓄功能的湖塘等公共排水设施;
(三)城市照明设施,是指用于城市道路、隧道、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名胜古迹以及其他公共建(构)筑物的功能照明或者景观照明的照明器具以及配电、监控、节能等系统的设备和附属设施等;
(四)环卫设施,是指从整体上改善环境卫生和限制废弃物影响范围的公厕、中转站、垃圾终端处理厂、果皮箱、垃圾箱等建(构)筑物或者容器导向牌;
(五)园林绿化设施,是指城市道路绿化和广场游园绿化设施,包括行道树、道路附属绿地、广场游园、公园等。
第二十五条 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功能区的市政设施,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已竣工验收合格但未完成移交手续的市政设施项目,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5—
第四篇: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所需材料(写写帮推荐)
二次供水设施移交资料
1、移交申请及附件
2、泵房位置、供水分区及范围(见附件)
3、二次供水用户明细资料(电子版及纸版)及对应的水表号、联系电话(加盖公章一式两份)
4、供水方式及设备供销合同,设备的说明书及设备保修协议、设备厂家的维修联系电话。
5、加压管路说明及管材材料(管材品牌、厂家资料、合格证及联系方式)
6、二次供水加压管网图(纸版和电子版)和二次供水管网平面图(要求依照固定参照物标注平面尺寸及埋深)
7、二次供水管网的水压测试记录(加盖公章)
8、独立电表的用电缴费卡
9、提供与物业的物管合同。
10、提供相关项目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11、加盖公章的规划许可证
第五篇:广州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穗府[2008]54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广州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水务局反映。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广州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防治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污染,保证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广州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二次供水设施是指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不包括深度处理)等方式来保证正常供水而设置的高、中、低位储水池(箱)及附属的管道、阀门、水泵机组等设施。
本办法所称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包括自行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所有人(设施所有人)或者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供水企业、其他管理人。
二次供水设施保洁单位是指负责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和消毒工作的单位。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保洁、维护和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级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不设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其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职责负责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工作;建设、国土房管、规划、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职责监督或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建设、验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广州市给水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第六条 二次供水设施连接公共供水设施的施工作业应当按照申请人与供水企业签订的《广州市用户共用用水设施与公共供水设施连接协议》的内容进行。
第七条 在用二次供水设施在运行中发现设计不合理或者因设施老化等原日,导致供水水质易受污染、漏耗严重的,其产权所有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筹集资金,及时对其二次供水设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广州市给水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进行改造。拒绝整改的,所造成的后果由其负责。
第八条 未经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拆除、损坏和侵占二次供水设施及阻塞维护通道。
第九条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安全保障、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储水池(箱)的进入孔加盖、上锁,履行定期巡检供水设施的义务。
第十条 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所有人可自愿将二次供水 设施交由供水企业或其他管理人维护;当交由供水企业维护时,参照《广州市自建供水设施、用户共用用水设施交由供水企业维护办法》,与供水企业签订交接维护的相关协议,约定相关维护内容、费用、服务标准等。
第十一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储水池(箱)、管道、阀门、水泵机组、电器等需要维修、更换的,服务、维修费由产权所有人承担,并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服务、维修收费标准收取;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未核定服务、维修收费标准的,服务、维修费由维修单位与产权所有人商定。
第十二条 因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等原因确需中断居民用户用水的相关单位,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受影响的居民用户;连续停水超过24小时的,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为居民生活提供基本用水。不提前通知受影响的居民用户或者不采取应急供水措施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十三条 患有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痢疾、伤寒、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二次供水设施的保洁和维护工作。
直接从事二次供水设施的保洁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二)取得市城市供水行业协会核发二次供水设施保洁上岗证。
第十四条 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供水企业或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采取妥善处理措施,污染危及人体健康时,应当及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并立即停止供水,在停水期间采用临时供水方式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二次供水污染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 查。
第十五条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水质受到污染;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制订保洁、管理制度,定期对储水池(箱)、管道等进行清洗消毒,确保供水水质。
二次供水设施的储水池(箱)清洗消毒周期应当符合《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的要求,二次供水设施供水企业或管理单位如收到二次供水水质投诉时,应当及时检查,发现水质已受污染的,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第十六条 供水企业是供水范围内居民用户共用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保洁单位,应当负责居民用户共用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确保二次供水水质;所发生的保洁费、工料费、水质检测费、耗水费,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由供水企业负责,纳入供水成本。
非居民用户共用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的工作,及所发生的保洁费、工料费、水质检测费、耗水费,由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负责。
第十七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应当符合《广州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保洁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八条 供水企业对居民用户、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对非居民用户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二次供水设施资料档案,把每次清洗消毒的工作记录及送检水样的检测报告归档。
(二)每次清洗消毒或改造维护完毕,须将水样送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机构检验。检验结果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否则应当采取重新清洗消毒等措施,直至水质达标。水样检测报告须在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机构签发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用户公示。
(三)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用户监督,做好服务工作。
第十九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负责二次供水水质的卫生监测工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监测制度。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监督检查。市水质监测中心接受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实施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二次供水水质监督、监测工作;二次供水水质送检数据由其备案。
第二十条 为检测运行水质,供水企业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委托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居民用户由供水企业负责送检;非居民用户由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送检。
第二十一条 居民用户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不达标的,且属保洁责任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供水企业限期整改;非居民用户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不达标的,由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制定相应当措施进行整改,保证二次供水水质达标,并将整改结果及时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次供水水质不合格的,如属二次供水设施设计不合理或者因设施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处理;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所有人拒不整改,造成饮用水污染危及人体健康的,经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供水管制措施,但要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
第二十二条 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机构应当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资质认定,且水质检测项目应当是该机构的资质认定项目。
第二十三条 因改动、拆除、损坏和侵占二次供水设施造成二次供水设施损毁或者其他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 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本规定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照管理权限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