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研究的中期报告
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课题名称、来源、编号、负责人)
2011年10月,东光三中高中英语组响应沧州市交易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号召,成立了课题组,负责人为李明霞。申请了立项课题,《高中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编号为201112034。2013年1月15日经申请更名为《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
二、课题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课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某种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学习效率低下,成为不能达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困生。它不仅给学生目前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也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
从省内高中教育现状来看,英语成绩太差成了好多高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噩梦,严重阻碍着学生的进步制约了学生学业的发展。高中英语学困生及其家长们殷切盼望有人能解决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使他们取得长足的进步。关注英语学困生,找出产生英语学困生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转化他们,做到“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非常有必要做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以英语能否及格为标准来判断的话,我校50人的普通班有40人是学困生,占总数的80%。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这么多学困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一个学困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从根本上保证高中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英语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意义重大。而且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中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要。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本课题在国内早已有多人研究、探讨和论述,此内容论文也有很多人写过但是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更具有实际价值。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自信心的过程。学困生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够。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或根本不听讲,课后抄袭作业或不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差等原因造成的;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因素。因此从研究成因入手研究转化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找出“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努力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有效转化“学困生”对策、途径与措施。
2、通过本项研究,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培养他们健康积极自信的心理,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品质, 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3、为学校今后对“学困生”的教学找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弄清学困生的特点及成因。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建立不同个案研究档案。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对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归纳与总结,找出有效防止学困生产生或有效转变学困生的策略或规律,并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东光三中高中部2011和2012届六个班的学生。均为没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多数很差。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比较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并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2、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学困生的行动中不断反思和研究,写教学案例;并及时总结,归纳教育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3、个案研究法。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4、经验总结法: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筛选、探求出在学困生研究中的有益经验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8日-2012年2月1日)
对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学习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高一高二英语学困生的心理及学习现状。申请立项。
2、探究实施阶段(2012年2月1日-2013年7月1日)
召开开题会,实施研究。
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总结。对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学习困难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高一高二英语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学习困难所在,并探索转化方法的实践研究。分析造成英语学困生学习现状的具体成因。针对学困生心理思想特点,研究在转化中应使用的教育对策。英语学困生帮学措施方法及活动形式的实践探究。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总结阶段(2013年7月日2013年 10月1日)
分析研究成果,总结有效的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方法。(1)录制相关的课堂实录,研究推广。
(2)根据已有资料、数据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由课题负责人执笔所有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写有关论文。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八、课题研究目前进展情况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8日-2012年2月1日)
对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学习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高一高二英语学困生的心理及学习现状。对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学习困难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高一高二英语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学习困难所在,并探索转化方法的实践研究。申请立项。
2.探究实施阶段(2012年2月1日-2013年7月1日)
召开了开题会。实施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总结。分析造成英语学困生学习现状的具体成因。针对学困生心理思想特点,研究在转化中应使用的教育对策。英语学困生帮学措施方法及活动形式的实践探究。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九、课题研究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主要成绩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少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教改实验,并撰写了与此课题相关的有水平的论文5篇、教学设计4个、教学反思5篇、教学心得5篇、教学总结5篇培训有感5篇,制作了5个教学课件,一篇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问卷调查报告,大大提高了教学热情。:
李明霞 《高中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开题报告获市三等奖
宫小美《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的研究》 闫瑞静 《有利于转化学困生的课堂教学策略》 孟路路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孙红香 《英语后进生的转化》
蔡长青 《高中英语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闫瑞静和孟路路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如下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收到较好的效果
3、蔡长青的《浅谈高中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正式刊载于神州杂志2012年05下旬刊上,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国家级一等奖。蔡长青的省级课题《英语单元整体设计及实施研究》于2014年1月结题。
(二)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形式
1、李明霞 《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2、实验课教学模式展示(录像课)、教学成绩展示、教学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经验与创新之处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的经验
(1)教师经常与学生交流,一起全力搞好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窗口和途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思路新方法的整合。
(3)该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机会。所以,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2、课题创新之处
(1)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上,如借助多媒体或利用网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在交往合作中、在主动探究中学习。
(2)改革以往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成为选择自己学习方式的主人。
(3)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产生联结,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联想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十、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集尚需研究之处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一年多来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经历很是有限,在研究过程中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问题。
客观上:对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理解还很不到位,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不高,缺乏系统的课题研究知识,个别学生不配合。教师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学习、进修“充电”的时间很少。没有足够时间学习,没有一定的理论积淀,要研究与试验是困难的。由于经验不足,又没有经常得到专家的亲临指导,研究活动往往被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中心工作”所冲击,研究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很难引向深入。
主观上:有的组员对课题认识不够,抱有敷衍的想法,工作不积极主动,缺乏群体意识。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分数观还继续困扰着我们,暂时的分数仍然束缚着实验老师的手脚。
下一步研究的设想:
1、立足以学生为本,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练习、测试、竞赛、游戏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力度,督促课题组每个成员按时、认真地完成计划内的各项任务,争取能胜利地通过验收结题。
十一、课题研究下一阶段实施的措施及步骤
在前阶段的研究中,在教师与学生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经过初步实验,探索出在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友好关系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观的学习。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要加大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2、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研讨分析,努力解决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反复做好少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学困生的反弹。
3、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4、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届时,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为确保本课题顺利结题创造条件。面对诸多困难,课题组成员仍将锲而不舍,进一步深化实验,完善实验,丰富实验。进一步探索研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力争研究出好成果。
5、以后进入总结阶段,我们要做以下工作:
分析研究成果,总结有效的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方法。(1)录制相关的课堂实录,研究推广。
(2)根据已有资料、数据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由课题负责人执笔所有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写有关论文及结题报告。
宫小美 要撰写 《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的研究》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十二、参考文献与附录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2]黄琦.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J].英语新世纪(高中教师版),2008(3).[3]吴超群.差异性与英语成绩落后学生的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11).[4] 周平.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2005 [5] 钟启泉编著.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第二篇:《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东古城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为促进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全面推进、稳步实施、多出精品成果,按照《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总课题组《关于做好<“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检查的通知》,么春发组长、么佳亮副组长亲自组织,于2011年12月1日——12月21日历时三周,对本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现将检查的基本情况通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进展情况:(包括:课题研究的组织、课题的研究方法、手段运用、学生的参与深度等)
1、课题研究的组织
我校从2011年4月份开始,结合自身校情,正式申报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在得到了总课题组批准立项后,成立了以联合校副校长么春发为组长,实验学校——镇中心小学校长么佳亮为副组长、联合校教研员程建华、赵育及镇中心小学十名一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子课题组,各级领导对课题的研究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高尚的师德,为课题如期结题提供了保障。通过课题组的认真酝酿研究,形成了组长(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副组长(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教研员
(课题研究的学科实施者)、实验教师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人)四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大家分层实施,层层交互,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组举行了开题仪式后,召开四次学习、研讨会,确定了本课题的几个基本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把握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研究法: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结合学生学困情况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3)、个案分析法: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是我们实验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得失,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5)、实验研究法: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查或实验,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
3、手段运用
首先,我们确定了实验班级,设计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心理方面的《学困生调查问卷》,做了学困生调查分析基础工作,了解到学困的表象不同,导致学困的原因也很多。其中自身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造成的。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位老师手,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摸底。确定了研究对象。建立了《学困生转档案》、《学困生转化跟踪记录》,全面展开个体案例的研究。
其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实施心理导航,为孩子们点亮前进 的明灯。针对学困生中明显存在的诸如自卑、自闭、性格极端等心理健康问题,课题组对学困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内容。课题组以宋艳青老师(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负责管理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为阵地,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将自己心中的“秘密”向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倾诉,由宋老师给予他们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调适和疏导。力争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变成他们最可倾诉心中“秘密”的小天地。
第三,抓“典型个案”的研究,力求体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实验老师作为此项课题的重要参与者,除了进行前期的摸底、调查、分析之外,还承担着建立各班学困生“典型个案”的重要研究任务,他们从各自班级学困生中精心选择3——5名学困生作为典型研究个案,为他们建立了“个案资料袋”,收集了这些学困生成长转变中的点点滴滴,包括页作业、一张图画、一副剪纸、一张照片„„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学困生在课题研究背景下的点滴转变。
第四,家校合作,将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向纵深。学校对学困生实行跟踪家访,注意家长反馈。每各班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实时反馈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变化。除此以外,每学期学校课题组还召集各班“学困生典型个案”的家长召开座谈会,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他们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转变情况。
4、学生参与的深度
课题组各实验班级分别选取3-----5名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占
实验班级学困生的85%以上,参与面广,实验中我们通过沟通、鼓励、帮扶让学困生消除了与老师、同学的心理屏障,心中有了目标,行动有了劲头,使他们从容的走近老师,走近同学。现在40名研究对象与同学交往频繁,设计学习内容交往多,主动与老师交流的有32人,能乐于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课堂活动调查显示,研究对象每人每节课发言平均为1.5次,正确率60%以上,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已经以积极的姿态融入课题活动中来。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经验交流推广等)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学困生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上课的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课堂表现欲望增强,发言次数增多。改变了学生作业难收的状况。实验教师留下了40余篇学困生转化案例和心得体会。撰写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
论文《》获奖所取(2011年5月12日)得的初步成果已在全镇《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中交流推广。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题研究的组织、参与情况、能否如期结题等)
1、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要明确,各种会议、活动安排要有具体日期,明确责任、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教研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切实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建档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过程性材料
过程性材料还欠充实,理论学习、辅导培训记录不够完备,要有时间、地点、讲授人、讲稿、讨论等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说明数据分析资料少。有学生作业,但无任何分析与评价,也体现不了与课题的关系,获奖论文需补充。
3、参与情况
本课题研究是课题组成员的工作,也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或案例,课题的成果也要及时推广,推过交流会、培训会、教师博客让全校、全镇以致更多的学校、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
4、下一步研究计划:
对前期课题研究实验所获取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完善,在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教师比较成功的个体案例和专题论文进行整理、汇编,以案例集锦和论文汇编的形式加以呈现。课题组还将对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集体、课题研究教师和学困生个人所取得的各级各类荣誉成果进行汇总,制成学校荣誉册。另外课题组还将做出最终的结题报告。
5、可预期的研究成果:
预期本课题能有效转化四十名学困生个案,探索出转化学困生的新方法,新途径,积累完备的个案转化资料,实验教师整理转化案例100篇以上,发表、交流论文50篇以上,为学困生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013年4月前能完成本课题的所有工作如期结题。届
时我们将以现场展示会的形式对外全方位展示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邀请各级领导和专家来校进行成果鉴定和课题结题,同时邀请兄弟学校来校观摩。
第三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范文模版)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学困生”问题是每一个实施义务教育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类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8%—10%,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目光,因此,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促其转化,已成为我们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才能事实求是将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扎实落到实处。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直以来,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疲劳、放松的时候,若不懂得及时补救,就会错过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从而造成知识的不连贯,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困难。久而久之,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形成学困生。
二、实践开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学困生的现状和转化学困生的个案的实践研究。为此,我们作了以下积极地探索和努力地实践。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学困生存在以下问题,概括而言是: “忙忙碌碌、面广量多、一错再错、半途而废”。
1、忙忙碌碌 学困生因知识基础和能力的有限,在学习上有的忙忙碌碌主要表现在他们为了应付老师、家长或者班干部的检查,要“想方设法”甚至是“不择手段”的采取一些措施。他们学习不用心、不动脑,随便乱写,胡拼乱凑。所以就出现抄袭现象,很多孩子都有这种劣习“一劳永逸”,失去了错题本的作用。拒做作业,是学困生的也很常用的一招。
2、面广量多
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理清知识,没有形成知识系统,一般的基础作业对学困生都存有较大的难度,更别说是发展题目了,再加上他们还没有具备很好的审题、思考、分析、检查的能力。同时因为错题数量繁多,所以课外增加学习时间,产生厌学情绪。
3、一错再错
一错再错指得是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力或态度不端正,他们不把纠错当作一回事,一些学困生连错在哪里都不清楚,到要完成时随意摘录,随意订正,缺乏反思,心不在焉,造成一错再错,不知如何订正.4、半途而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困生在建立错题本方面是低效、无效的,错题在学困生的身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是负担。因此学困生建立错题本身,被动机械,老师没有要求或不检查就不完成,造成学生浮躁、马虎等等不良的习气,最终导致他们半途而废。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生就成为学生的负担。”我们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采取了以下方法:
1、开设《敢问错在何方》活动课。
现在许多学生,不敢正视错误。做得好的习题,考得好的卷子,他们认真保存,偶尔还翻出来自我陶醉一番。对做得不好的习题本或不及格的考卷,可能“两爪子”就撕掉,以免“丢人现眼”。所以我们还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错误观。错误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错误,都要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面对。
活动课的流程如下:首先提问: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有没有谁考试都考100分的,请举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感悟错误的普遍性。然后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错误的故事,如《科学家与错误》、《谬误大观》、《数学大师的创造与失误》、《败经》,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自古谁无错”。第三、讲述老师犯错误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师也会犯错,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四,还搜集了大量的格言警句,引用名人名言。如: “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因为他欺骗了我们。”(泰戈尔)等引导学生看到错误的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关键是要吃一堑,长一智,让错误的价值最大化,不再重犯这样的错误。第五、师生探讨什么是正真聪明的人?在课堂中讨论什么是正真聪明的,引发学生的探讨,学生的观点,专家的观点,其中还有一种这样的观点(课件出示):第一,聪明人会认识自己的错误第二,聪明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三,聪明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最聪明的人是不重复犯别人的错误。所以只要我们正视,就会成为成功之母。我们建立错题档案,正是为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识,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搜集整理错题,才能经常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不断进步。
2、结对帮扶法。即有学困生和优秀生结成对子,让优秀生帮助学困生进步,共同提高。
四、化隐为显,内化习惯,实现知行的统一。
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的:“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到90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习惯的养成是转化学困生的重中之重,要求大家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研究初步成效
1、通过课题研究,学困生拉近了和教师的距离,养成良好的习惯,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自身对学习有了一些方法和信心。
2、增强了学困生的纠错意识和反思能力,减少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错误。
3、提供了家长、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定期交流的平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越跟不上,就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转变学困生,是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起学困生的上进心,进取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填平知识缺漏,促使学困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信只要课题组的成员齐心协力,我们的课题一定会如期结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第四篇: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有效性研究封面
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有效性研究
林岚 彭美林 陈海燕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伴随着中国加入WTO 及
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举办,我国各方面与国际交融的速度在加快。英语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媒介工具,在全世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2.现在大多数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课本内容简单句型较少,总的说来整体难度不是很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多。进入初中后,由于新课标的实施,词汇量加大,加之初中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疲于完成各科作业,缺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无暇顾及弱科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不同程度的出现“分化”现象,好的越好,差得越差,严重者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甚至弃学回家,个别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原因造成普通中学 “学困生”、“厌学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3.普通中学的学生生源素质差,特别是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普遍低,有相当一
部分普高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没有信心,没有兴趣,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无奈成了学困生。这种状况严重的阻碍了普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也与“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背道而驰。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造成学困生现状的各种原因以及改变现状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探寻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的、符合素质教育的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使学困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及其他各方面素质。从而让学困生真正摆脱对于英语学习的胆怯心理, 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继而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共同为“构建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
1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3,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研究如何摆脱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意志。
2.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接受学习”发展成为“创新学习”。
3.构建农村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学习,克服农村学生缺少英语学习氛围的现状,减轻教师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学生负担,形成学生由师管——生管-—自管的转变。
4.使学困生能够做好学习常规工作,夯实双基,逐步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
距。从而 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5.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的教学之路。
四、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造成学困生现状的各种原因以及改变现状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寻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的、符合素质教育的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使学困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校职业类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及其他各方面素质。
3.题的研究,让学困生真正摆脱对于英语学习的胆怯心理, 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继而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共同为“构建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五、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
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2、英语学困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3、如何让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
4、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英语互动教学的活动课
5、如何抓好英语学困生的作业检查与订正;
6、如何做实学困生的英语重点词汇、句型的识记工作
7、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过程管理研究;
8、研究适合普通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1)班15位英语学困生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问卷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2.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专家访谈、理论书籍等多种渠
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把握研究方向,从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行动研究法:在学困生课题的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来展开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让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找到适合普通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筛
选、探求出在学困生研究中的有益经验并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5.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
示一般规律。
八、研究过程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解有关学困生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搜集研究资料,讨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与实验阶段
1、确定个案: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英语,数学等学科选择一定数
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
2、研究成因,采取对策:及时记录实验情况(特别是学困生个案跟踪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相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
3、探索、积累经验,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
强操作性的做法、经验上升的理论。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进行阶段性交流现场会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整理数据和资料,总结和反馈。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有效地逐渐改善我校“学困生”、“厌学生”,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英语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提高我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分期目标及其表达形式
①初期成果(准备阶段):课题调查论证、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研究总体方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②中期成果(研究与实验阶段):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教学论文、阶段总结。
③最终成果(总结与验收阶段):实验课教学模式展示、教学成绩展示、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十、研究基础
1..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我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学设备设施比较健全,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开通了校园网以及能够上网的电脑室和软件制作室,每位教 师基本都有电脑,这些硬件为教育科研的开发提供了物质的保证。
2.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学校的教改科研工作,充分认识到只有走教改科研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学校的教改科研工作从来没放松过。
3.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
本课题组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他们都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学科科组长、学科带头人,为学校创设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为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证。
4.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
我校近几年在科研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很多教师论文获奖,有些老师身博爱的课题还送到市里去申报。本学期,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单元教学
设计、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一线教学资料,为进一步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直以来的学困生的转化的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十一、课 题 组 成 员
第五篇:《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薛埠中学吴晓丹
一、开题以来课题组所做的工作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着每一位教师逐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事实上出现优生更优秀,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也有扩大的趋势,特别是我们学校为于金坛西部的革命老区,学习自觉性较差,特别是家庭教育滞后。调查发现每一个班级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若不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他们极容易形成一个学困生群体,如何使这部分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经讨论研究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心理态势,并抓住物理学科特点,利用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差,实施并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法,引导学困生大胆去尝试、自主探究学习新问题,来克服消极心理,促进其心理优势的形成,调动学困生自身的心理内驱力,使他们踏上成才之路
对05级、06级和07级学生中的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经历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每学期还召开学困生座谈会,让他们汇报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并便于我们在研究中的实验变量的控制和测量,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组织实验年级的老师,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刻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了解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双基”的培养比较扎实,但是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一味强调统一。对全班学生用同一个标准考察评价学生。这样容易造成两极分化。这样使得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学困生越来越不想学物理,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发展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交流平台。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在校内,课题组老师相互听课,并在课后及时评课讨论,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研究课后,执教老师要写一份教学案例,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3、关注学困生
(1)上好物理起始课,让学生激动:物理教学始于初二。为使物理课一开始就成为学生心之所向,心之所爱的学科,特别注意第一节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2)创设情境引新课,声情并茂讲物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易分散,遇难时易见异思迁,兴趣转移。因此,务必使他们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既屡见不鲜又处于不知或知之甚少的特点,通过故事或实验给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或争论。学困生在这样的争论中表现异常活跃而不甘落后。这样便把学生在“教学共振”的情景中引入新课的学习。
(3)建立平等友好的教与学、重视情感激励是成功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将动手动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个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4)主动点拨学困生,成功激活助发展:备课时时时想着学困生,讲课时时时盯着学困生,辅导时时时主动关心学困生,不把学困生当作旁听者。让学困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增加成功的体验,使一次或多次的成功成为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的“激活剂”。
(5)抓好转化典型,培养学科带头人:由于物理教师任教班级较多,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去转化学困生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对班级中典型的学困生的帮助转化,使其从学困生中异军突起,从而使大多数学困生看到希望,通过一点转化一片,实现大面积提高。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成果
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一味的埋怨学生差不可教,通过实验的事例说明,教师如果在课堂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照顾到后进生的需要,采用有效学习机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学质量也明显得到提高。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表扬激励,鼓励进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物理教师逐渐向科研型转化。一年来,在个项评比活动中,多人获市及学校表彰。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我课题组有金坛市学科带头人一人,金坛市教坛新秀一人,校骨干教师多人。
三、课题实验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存在问题
(1)由于课堂中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在上课时的不同环境,问题的类型难以普遍适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机的整合不同的提问类型和方式方法,而且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要随机应变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而不能以一概全,即教无定法。
(2)学生生源和能力较差,课堂中很多学生听不懂,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不好,家庭影响欠佳,目标期望植低,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实现较为困难。
(3)教师水平存在差异,对学困生的教学有畏难情绪,怕麻烦。课堂安排不合理是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还有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没有改变,只看重考试成绩,是实验不能细化。
(二)今后设想
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关注学困生,开展研讨时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让学困生愿意与老师交流,在学习上摆脱为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