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2007年8月9日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提高继续教育基地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推动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及《浙江省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继续教育基地是实施各类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培训机构,其建设目的是在中医药行业内持续推进中医药终身教育理念,全面优化中医药人员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中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
第三条 继续教育基地根据“分布合理、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原则开展建设工作,区别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确定基地的类别和任务。
第四条 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建立在具有相应中医药学科优势的医疗、教育、科研机构。
第二章 类别和任务
第五条 继续教育基地根据承担的任务分四类:
(一)中医药优势学科培训基地:主要任务是实施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核定学科的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中高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二)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主要任务是实施全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项目,提高中医药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贡献率。项目内容包括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和全科医学知识教育等。根据培训内容及对象不同分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等三类培训基地。其中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的理论考试由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实施。
(三)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任务是实施全省各类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项目,开展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贯穿县、乡、村三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内容包括县级中医医院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项目等。
(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要任务是对中医类毕业生实施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培训。理论培训与考核由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实施,使培训对象达到任职条件规定的中医主治医师水平。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报中医药优势学科培训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硕士或博士授权点,或省厅级以上重点学科建设点,或省厅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省厅级以上重点专科(专病)、示范中医科;
(二)近三年内至少承担二项省厅级课题或承担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或获得一项省厅级以上科技成果;
(三)连续三年举办过本学科相关的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
(四)具有满足培训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
(五)具有明确的继续教育基地管理部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第七条 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与必备条件。各单位可视条件分类申报或兼报各类社区人才培训基地。
(一)基本条件: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分三类。
中医类别全科医学理论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已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或开展全科医学理论教学两年以上的单位。
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基本条件: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科室设置基本齐全。
中医类别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培训基地基本条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必备条件:除上述基本条件外,各类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基地还必须具有满足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具有明确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有能满足社区人才培训的经费,并专款专用。
第八条 申报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教育部认定的大专以上学历教育资质的医学院校,或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涉及中医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培训的,必须具有相同专业的市(地)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点。
(二)近三年来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中医药人才培训项目。
(三)具有满足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临床基地。
(四)具有明确的分管领导、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第九条 申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
(二)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五年以上。
(三)有明确的分管领导、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有满足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科室设置及相应的条件、设施。
(四)具有承担本地区基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力。
第十条 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同时兼报各类继续教育基地。
第四章 申报与评审
第十一条 各申报单位根据本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并结合本单位业务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申报相应的继续教育基地。
第十二条 申报部门提出申请,按申报类别分别填写《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书》(一类一书),由所在单位进行初审,经所在市卫生局审核合格后,上报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
第十三条 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提出申请的继续教育基地进行综合评审,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
第十四条 浙江省卫生厅根据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的评审意见,综合评定后确认基地资格并予以公布。
第五章 管理与职责
第十五条 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属地管理。所在市卫生局要重视对各类继续教育基地培训工作的调查研究、支持、协调和质量监控。继续教育基地接受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
第十六条 各类继续教育基地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要求,认真做好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与执行工作。
中医药优势学科培训基地实施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核定学科的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应当按要求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填写的《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备案表》,并上报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实施其他学科的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应当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申报,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应当根据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下达的各类指令性培训项目的要求,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同时,各基地可根据建设要求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填写《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项目备案表》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项目备案表》,经所在市卫生局审核后,上报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后组织项目实施。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做好本单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同时,还应承担本地区基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
第十七条 继续教育基地应当根据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下达的各类培训项目的具体要求与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要重视教材建设,要执行考试(考核)制度、项目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第十八条 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创新培训模式,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积极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创造条件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项目。
第十九条 继续教育基地师资,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继续教育基地管理人员,按照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的原则,择优聘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第二十条 继续教育基地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应当按照颁布的《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的规定授予相应的学分。凡授予I类学分,均由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条 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加强基地建设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
(一)继续教育基地应制定基地管理办法、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二)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实行登记制度和统计制。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
(三)经费实行多途径筹集。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收取学习费用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第六章 检查与评价
第二十二条 继续教育基地应当进行年度自查自评。每年度将继续教育基地工作总结和自查自评报告经所在市卫生局,上报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 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定期组织专家对继续教育基地进行评价。对评价优秀的继续教育基地和所在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凡管理不善、教学质量差、评价不合格的继续教育基地,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由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报省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后,撤销其资格。连续二年未承担任何继续教育项目的基地,将自动取消基地资格。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市卫生局可参照本办法开展本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3年4月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工作总结A
**省**医院继续教育基地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的中医药科研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全省城市社区中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根据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现就我院自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以来的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继续教育建设情况
自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以来,我院积极承担本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及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培训任务*项,培训*人;承担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项,完成*项,共培养 *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项,完成*项,共培养 *人。并积极开展对*家县级中医医院、*家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对口支援、帮扶,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讲座、人员交流等工作。
1.我院作为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任务的重点是承担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及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培训任务。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2011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临床培训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举办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班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院分别于*年*月*日-*年*月*日和*年*月*日-*年*月*日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临床培训两期工作,共承担了来自*医院等3所医院的* 1
名医师和*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名医师的培训工作。我院自承担培训任务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对来我院培训的*名医师关怀备至、周密组织、精心安排。为了确保学员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掌握规范适用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常见急症处理、城市社区医生常用诊疗技能等中医药治疗方法和技能,确保培训的严肃性、规范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医院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被培训医师们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上进心和责任心,主动遵守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并积极参与互动,主动向带教老师请教,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员们普遍表示,通过这次培训,自身的研究能力、专业技术都得到了加强和提升。我院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我基地积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研究,申请举办了*期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学习班即《*****学习班》、《******学习班》、《*****培训班》和《******学习班》,举办了《****培训班》和《******学习班》等*期省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学习班,总结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经验,示范、引导、推动了省级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和本省城市社区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为保证圆满完成此项任务,医院除了选派本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全科医学理念的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外,还聘请约10%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为继教培训班讲课,确保继教班的雄厚师资力量。参加学习班的学员绝大部分是来自全省各级中医院和城市社区服务
2中心的中医内科和针灸科业务骨干,其中国家级学习班共培训*名学员,省级培训班共培训*名学员,为传承传统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基础。
3.作为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除承担省级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和本省城市社区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外,同时作为中医药对口支援、帮扶单位,积极选派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棒的资深医生对**、**等***家县级中医医院和双**、****和*****等*家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对口支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人员交流等工作,进行《*******》《*******8》等**余次知识讲座,帮扶***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完成了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验收工作。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进行跟踪随访,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情况,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取得了群众认可,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城市社区中开展赢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软件建设,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继续项目,更好的对全省中医药人才进行继续教育。
2.对上级安排的对口帮扶单位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任务进行更全面系统准备,更好的的进行对全科医师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3.争取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适宜技术等专项培训任务,继续深入开展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及中医特色疗法,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的培训学习,能使中医药知识更有效的服务于广大群众,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起到龙头作用。
4.继续积极开展下社区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使人民群众更好的认识、应用中医药知识。
三、建设中遇到的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继教项目培训的教材、资料组织比较全面,但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方面的课件学员拷贝的较少,学员互动热情不是很高。
2.在基地建设中,我院培训和带教的工作做得相对较多,现场指导学员临床实践相对较少,学员培训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还有待于下一步工作中验证。
3.社区服务中心向我院转诊率不高,我院与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的双向转诊关系需要进一步沟通和加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改善这一局面。
*********医院
第三篇: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工作总结
蓝田县中医医院继续教育基地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的中医药科研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根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现就我院自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来的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继续教育建设情况
自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来,承担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5 项,完成5项,共培养 819 人,承担省级以下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3项 完成3项,共培养 600人。现已建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目前正在进行全院培训,计划6月开始运行。
1、我院作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培训的重点是对农村医生进行系统化中医药知识培训,即对经国家和省中管局审批同意的参加《陕西省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培训学习班》的两期学员129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知识培训,培训学习方式采取定期面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开设并通过考核合格的课程有:中医基础学、中药学、药剂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外科学、儿科学、针灸推拿学、卫生法规、卫生防疫概论、常见急症处理、农村常用诊疗技能、古典医著选及临床实践课程。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已相继完成了规定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技能任务,掌握了规范适用的治疗方法和技能。省中管局和省中医学校在培训基地进行了严格的毕业理论考试,考试科目为中医基础,内科学中医内科学三门课程,所有学员经考试考核后,成绩合格,准予毕业。两期学员129名乡村医生的系统化中医知识培训,为普及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传统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为贯彻执行《国家中管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陕西省中医管局关于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提高我县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县卫生局成立了《蓝田县卫生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以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室为基础,利用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室600多人进行学习培训。为保证圆满完成此项任务,医院选派了8名有丰富临床经验、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和中医骨干参加了省中管局举办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师资培训班,及时掌握了新的中医技能知识,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养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由于我县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室600多人要进行学习培训,且绝大部分人员在山区,统一集中在基地培训很难完成:一是场地住宿难以解决,加之考虑到参加培训人员的安全、农忙时间等问题,经与上级主管部门协商,依次分九期在基层卫生院完成培训工作任务,培训结束后,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进行跟踪随访,逐村检查,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情况,对不能熟练掌握适宜技术的个别医生进行一对一手帮手指导,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群众认可,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赢得了社会效益。
3、我基地根据医患双双的需求申请举办了省级两期中医药继续教育学习班即《糖尿病专题学习班》和《中医肿瘤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西安各区县少部分来自西安地区外的县级中医院的中医骨干,两期学习班共有138名学员,通过学习提高了糖尿病、肿瘤诊治水平和中 医防病治病、健康知识,更好为民众健康服务。
4、作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除承担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外,同时作为省中医学校的实习基地,自培训基地建设以来接受中医学校各类实习生46名,基层各级各类进修人员33名,中医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前岗位培训28名,每人三月。配合县卫生局在基地举办二期母婴保健知识培训班参加人数150人左右,参加对象为县级医院、基层卫生院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法制意识。根据市继续教育学会安排。配合县卫生局及市医学会在基地邀请上级专家教授进行了三次医学继续教育授课,参加听课人员共计900多人次,使全县医务人员顺利完成了上级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任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我县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多争取承担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继续项目,更好的进行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
2、对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全面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的普及应用中医药知识。
3、开展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及中医特色疗法,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的培训学习,能使中医药知识更有效的服务于广大群众,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起到龙头作用。
4、申请开展中医药知识预防保健学习班,做到“治未病”,使人民群众更好的认识、应用中医药知识。
三、建设中遇到的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资金不足,2、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不多,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
3、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蓝田县中医医院
第四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范文
附件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
实施方案
为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设立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优势学科基地”),开展内容系统、中医药优势特色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继续教育培训。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计划择优遴选确定200个优势学科基地,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基地任务
(一)优势学科基地是实施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主要单位,具有实施本学科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授予相应学分的任务。优势学科基地每两年至少应举办一期本学科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人员不少于100人。
(二)承担本学科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三)接纳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人才培养专项学员的进修、短期培训。
(四)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的中医药培训任务。
三、布点范围
(一)优势学科基地设置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机构中符合条件的学科(专科)。
(二)布点范围以中医药学科划分为依据,围绕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原则上设立在以下29个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脑病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中医内科肾病学科、中医内科消化学科、中医内科呼吸学科、中医内科肿瘤学科、中医内科血液学科、中医外科皮肤学科、中医外科肛肠学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针灸学、推拿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
(三)申报单位根据本单位学科情况,可以同时申报多个学科的优势学科基地。
(四)为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申报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申报上述29个学科之外的学科。
(五)民族医药学科原则上按照民族医药类别进行申报,其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
四、申报条件
(一)申报学科所在单位条件 1.申报学科所在单位应为具备条件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机构。
2.申报学科所在单位建有专门负责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3.有院级领导分管优势学科基地工作,职能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分工职责明确。
(二)申报学科基本条件
1.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硕士或博士授权点等。
2.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能够满足培训需要、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培训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本学科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的培训教师不得少于五人。
3.近三年举办过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4.有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场所、现代化教学设施。
5.有明确的基地负责人,全面负责培训工作,配备有专、兼职的基地管理人员,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分工职责明确。
五、申报、评审程序
(一)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书》,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
(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省申报数量原则上应限制在16个以内,并排序。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后,择优确定并公布。
六、组织管理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优势学科基地的管理。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优势学科基地组织实施工作的管理、审核与监督。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定期对基地进行评审、评估和业务指导。
(四)优势学科基地所在单位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七、检查与评估
(一)优势学科基地要进行自查自评,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工作总结和自查自评报告,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对基地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评估优秀的,予以表彰;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资格。
(三)优势学科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评定周期一般为3年。优势学科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半年提出再认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对优势学科基地实施培训工作情况和基地条件进行书面或实地评审,于本周期结束前做出再认证的结论。
第五篇: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
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提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推动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是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医药继续教育应当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三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使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继承、增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第四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第五条 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管理与实施
第六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实行行业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的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划、计划、管理和实施。地方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的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划、计划、管理和实施。
第七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和指导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
其主要职能是:(一)研究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政策,提出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划建议;(二)制定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办法;(三)审定和公布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四)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的评审和业务指导;(五)负责编制中医药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六)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和指导本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能是:(一)研究和提出本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划建议;(二)审定和公布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推荐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三)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的评审和业务指导;(四)对本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第九条 地(市)、县两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成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小组,负责贯彻落实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计划和要求,组织实施本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第十条 中医药机构要有职能部门或专人管理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本单位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
件。第十一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实施主要依靠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鼓励各种形式的联合培训,提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就近、就地学习。第十二条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依托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以及具备条件的其他机构,建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逐步健全和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实施网络。第十三条 中医药学术团体应当在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发挥作用,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研究、咨询和教学指导,并组织实施有关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第十四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实施机构应当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建设中医药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选聘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中医药继续教育教师。第十五条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服从所在单位的安排,接受继续教育考核;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和本单位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在接受继续教育后,有义务更好地为本单位服务。
第三章 内容和形式
第十六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的特点,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中医药学术,学习中医药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第十七条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结合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按照相应要求,接受继续教育。
初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重点充实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加强中医药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中医辨证思维及独立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中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重点增新和拓展中医药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及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高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重点学习其从事的中医药学科和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提高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第十八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注重借鉴国内外经验,根据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采取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跟师学习、学术讲座、网络教育、学术会议、业务考察、撰写论著以及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等方式组织实施。第十九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和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四章 登记考核评估
第二十条 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实行登记制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的管理,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登记工作。中医药机构是具体实施登记的单位;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主办单位负责授予学分和出具证明。
第二十一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的内容包括中医药专业技术
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活动的项目名称、项目实施时间、项目实施形式、学时量和学分数、考核结果等基本情况,作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有效凭证和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二十二条 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考核实行学分制。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所获继续教育学分每年不少于25学分。学分的计算和授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由继续教育活动主办单位负责考核,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负责审核。
考核、审核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制定。第二十四条 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制定中医药继续教育评估指标,对地区、单位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对继续教育实施机构举办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估。第二十五条 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定期统计本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医学全在线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十六条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医药机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的情况,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年终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二十七条 对在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
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经费
第二十八条 中医药继续教育所需经费实行政府、单位、个人等多渠道筹集,鼓励社会捐助。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将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费列入预算。各中医药机构要保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作为继续教育经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本人应当承担一定的费用。第二十九条 举办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举办单位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但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7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