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旱情调查
一
整体旱情概况
二月三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显示,二
00八年十一月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九成以上。
截止当日,我国西北东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北部、江汉北部及广东东南部、西藏中部和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这些地区的气象干旱已对当地冬小麦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据统计,河南省近六成的麦田受旱,有三百六十多万亩出现黄苗,有四十多万亩出现枯苗死苗现象;安徽省近七成的麦田受旱,有九十万亩出现点片死苗现象;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麦田受旱面积均超过一半。持续的雨雪稀少和气温偏高,致使山西大部分地区出现比较严重的旱情,还造成山西全省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二月八日前后,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江汉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等气象干旱区有一次降水过程,但由于前期降水持续偏少,上述大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将持续或发展。
二
各干旱省份概况
河南省
在此次旱情中,河南全省小麦受旱面积4150多万亩,严重受旱700万亩,山丘区已有13万多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截至2月3日16时,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6.11亿元,日投入抗旱人数167万人,累计浇灌面积5664万亩次。
在省政府门户网站上网友进行的交流中,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魏振峰表示,目前,全省小麦受旱面积4150多万亩,其中轻旱面积195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47%),中度干旱面积150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36%),严重受旱70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17%)。“受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的。”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个月内河南省仍无有效降水过程,旱情还将持续发展,受旱范围会越来越大,旱情越来越重。
魏振峰说:“我省去年的秋播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小麦出苗后,及时开展了田间管理,冬前小麦长势比较好。”但由于降水偏少,加之去年11月和12月初出现的两次寒潮、部分麦田整地质量差、一些小麦品种抗寒性不强等因素影响,已造成全省近400万亩小麦出现黄苗现象。
受持续干旱影响,目前山丘区已有13万多人因旱已出现了临时性饮水困难。“如果长时间不降水,势必会加剧山区群众吃水困难。因此,我们高度重视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现在各地已经开始对山丘区群众饮水现状、困难程度、蓄水情况逐村逐户摸底排查,根据水源变化情况,制定出相应拉水送水预案。”魏振峰表示,将采取对口帮扶的办法,把送水单位与可能发生饮水困难的村庄确定下来,确保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的需要。在水源方面,河南省水源充足小麦灌溉可利用的水源主要有大中型水库蓄水、黄河过境水和平原浅层地下水。
魏振峰介绍,目前全省地下水和地表水存量约157亿立方米,考虑城乡工业和生活用水,根据我省小麦灌水情况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基本可以满足有灌溉条件的小麦灌溉2~3次水的需要。
自旱情发生以来,政府采取了诸多举措以应对干旱。据魏振峰介绍,省财政已下拨了6130万元抗旱经费,派出工作组对各地抗旱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同时,及时下发了有关紧急通知,对全省抗旱浇麦和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统计,截至2月3日16时,全省投入抗旱资金6.11亿元,日投入抗旱人员167万,开动机电井65万眼,投入机动抗旱设备42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8万辆次,日抗旱浇灌面积280万亩,已累计浇灌面积5664万亩次。
针对此次情况,河南省相关单位采取了部门总动员。水利部门在千方百计保证小麦灌溉用水的同时加强了对群众饮水安全的保障。
节水灌溉工程将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将达150万亩。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将把重点放在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上,引导农民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2009年,全省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
饮水安全工程确保10年内有条件地方村村通自来水。多建民生水利设施项目,计划解决3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做好村村通自来水项目的调研论证、方案制订、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搞好资金需求的测算衔接,力争尽快启动。确保5年内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具备条件的地方力争10年内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农业部门召开5次座谈会分析旱情苗情并派出8批专家赴18个省辖市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消防部门派遣消防车开到田间地头送水,消防部队灭火时也不忘抗旱。许昌市消防支队禹州大队到该市鸿畅镇张庄村执行灭火任务后,发现由于大旱此处村民吃水困难,便将消防车里剩余的水送给村民。
机关党员干部齐“亮剑”。在密切关注旱情的同时,省政府适时转移工作重心。2月3日,全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部分单位汇报会召开,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冬松主持汇报会。
陈全国要求,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同志提出的应对危机、抗御旱灾“两手抓”的方针,把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焕发出的发展热情和强大动力,引导到抓好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来;引导到抓好抗旱浇麦、确保夏粮持续丰收上来。
为鼓励群众抗旱,各县市开动脑筋,实施起了经济刺激方案。面对严重旱情,开封市政府决定,抗旱得力村给予500元的电费补贴;驻马店泌阳县县政府决定,老百姓每浇1亩小麦财政补助10元。安阳市多方筹措资金150余万元,给每个县调拨了5台发电机和5台应急流动变压器,全力优先保障农业灌溉用电。
在宣传抗旱的方式上,河南省通过短信等方式宣传科学抗旱,河南移动发挥信息化和技术优势的做法得到了农民兄弟的欢迎。
为服务抗旱浇麦,河南移动相关分公司将各乡镇干部职工、村干部以及参加抗旱指挥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全部开通飞信业务,编入“抗旱浇麦”飞信群组,通过飞信群组发送抗旱工作安排、各村进展情况,紧急通知等各类信息,为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同时,河南移动各地分公司及时与当地政府和水利、气象、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沟通,通过短信形式,向农村用户发送天气预警、抗旱注意事项及科学灌溉的信息知识,帮助农民科学抗旱
安徽省
截至二月三日,安徽全省受旱面积两千五百九十一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一千零七十四万亩。据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已近十六亿元人民币。
据悉,自去年十月下旬以来,安徽省各地无明显降水,尤其是淮北中西部地区已经连续九十多天无有效降水,累计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八成。虽然二日该省淮河以南地区普降小雨,但沿淮淮北地区基本无雨,旱情继续发展,给全省夏季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小麦主产区亳州、阜阳、蚌埠等九市民政局最新报告,已有三十九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一千二百八十六点六万,农作物受灾面积一百三十六万多公顷,其中成灾面积六十多万公顷,绝收面积近三万公顷。
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要求受旱地区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受灾各市亦迅速启动抗旱保苗二级响应并积极投入抗旱保苗工作。目前,已累计抗旱浇灌面积一千七百四十万亩。
据此间气象部门预报,本月七日以前,该省北部云系较多,无明显降水,旱情仍将持续。目前,安徽省气象部门已做好飞机和火箭、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准备,一旦天气条件许可,将立即组织开展地面、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全力服务当前抗旱保苗工作。
山东省
今年以来全省降水仅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近九成,全省农田受旱面积已达2030万亩,重旱1000万亩,潍坊、临沂、德州、聊城等地受旱面积都在200万亩以上。
据记者从聊城市水利部门了解到,去冬以来,聊城市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导致聊城今春遭遇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农田受旱区域达 80%。目前,聊城市各有关部门正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春灌工作。据介绍,自去年11月1日至今,聊城市平均降水量仅为2.0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92.5%,根据水文墒情站网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聊城市农田受旱区域达80%。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旱情还将进一步加剧。
入冬以来的持续干旱致使济宁市250多万亩小麦受灾,不同程度死苗面积30万亩,形势极为严峻。济宁是全省小麦的主产区,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564万亩。截至目前,济宁全市总降水量仅为19.4毫米,比常年同期减少70.5%,降水量是1990年以来同期最少的一年。
去冬今春以来,枣庄市降雨持续偏少,小麦受旱情况较为严重。全市小麦受旱面积达156.1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6.1%;其中严重受旱面积达35.8万亩,个别地块出现死苗现象。
甘肃省
尽管去年秋季,甘肃省各地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土壤封冻墒情较好,但入冬以来,全省各地气温普遍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出现了明显的暖冬现象,中东部地区旱情日益加重,已威胁到即将到来的春播。
2月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当前,全省受旱面积1500万亩,其中重旱面积600万亩。冬小麦、冬油菜受旱面积达500万亩,其中重旱面积300万亩,因旱导致20多万人、18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为此,我省专门筹措1.5亿元抗旱资金,通过多项措施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目前的问题有:
1.中东部地区旱象严重
据省农情统计,入冬以来,河东及中部大部降水明显偏少,河东大部分地方气温偏高1℃左右,暖冬现象十分明显,使得土壤蒸发量加大,土壤含水量继续下降,旱情进一步加重,对冬小麦、冬油菜等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造成威胁。据调查,庆阳市中北部大部分麦田已经出现旱象,麦田有5厘米-10厘米的干土层,全市219万亩冬小麦和60万亩冬油菜不同程度受旱;平凉市冬小麦受旱面积70万亩,占冬麦种植面积的35%,其中严重受旱面积30万亩。另外,定西市安定区北部、临洮北部、陇西东南部均有旱象。
2.春播面临无法下种
据悉,今年凡属省春播作物面积约3200万亩,目前春播地缺墒受旱面积达1000万亩,其中重旱面积300万亩,主要集中在陇中和陇东部分地方,随着气温持续偏高和降水持续偏少,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春播作物的如期播种将面临很大困难。如果近期再无有效降水,兰州市预计将有200万亩旱地春播无法下种。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全省气温将持续偏高,3月份至5月份河东地区降水偏少两成左右,全省大部有明显春旱,春季干旱将呈持续加重态势。为此,我省各级和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生产自救,气象、水文部门加强旱情监测,加大水利设施维修力度,积极开辟抗旱水源,努力扩大冬灌面积。省上筹措1.5亿元,今年计划推广5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积极主动抗旱,今年早春计划顶凌覆膜面积达到300万亩,从根本上减轻旱灾的威胁。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还将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重灾区帮助指导救灾工作,通过多项措施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湖北省
自去年11月以来,湖北省降水持续偏少,干旱明显,部分县市近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调查显示,目前十堰、襄樊等山区,农业干旱面积已达80万亩。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介绍,在2008年11月1日到2009年2月3日共95天的时间里,湖北省中北部降水总量仅为10毫米到4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偏少7成以上,有10个气象观测站降水量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其中,襄樊和随州市等地的连续无降水日数达48天。
与此同时,在这段时间里,湖北中北部地区气温偏高0.5℃到1.1℃,光照充足,蒸发大,蒸发量比降水总量多100毫米到230毫米,土壤失水严重,出现了严重的气象干旱。
由于持续少雨,十堰等山区,农业干旱面积已达80万亩。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小麦出现叶片发黄现象,油菜根系不发达,吸肥能力差,已经施好的肥料肥效难以释放,追肥难以进行。在随州,受灾严重的田块已经出现晒裂、晒白的现象。
三 抗旱应急预案
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冬麦主产区发生的严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夏粮生产面临着多年少有的极其严峻的挑战。截至2月5日,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针对旱情,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中国各级部门和受旱各地正在全力抗旱。
国务院部署抗旱 向重旱区派出工作组
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全面分析当前的旱情、苗情和农业生产形势,对农业抗旱保苗及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
会议对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抗旱工作提出七大要求:
一要进一步强化抗旱工作指导,按程序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在有关部门派出工作组的基础上,国务院即日向8个重旱区派出工作组,深入旱区第一线,研究应对措施,帮助旱区解决实际问题。二要进一步强化抗旱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已经紧急拨付1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再次增加安排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经费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安排,支持旱区购买抗旱机械;提前预拨部分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农民抗旱投入;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帮助农民解决抗旱资金需求。
三要进一步强化小麦田间管理,通过技术指导,物资保障、资金补贴等,引导和推动农民抗旱保苗,扩大麦田灌溉,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
四要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科学调度,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控制性水源工程和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妥善解决好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五要进一步强化春荒救济工作,尽快下拨中央春荒救济资金,并尽速落实到村、户和人,确保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口粮,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和物资。
六要进一步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全面加强火情监测,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七要进一步强化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注意防范“倒春寒”、动植物病虫害等其他灾害,切实保障抗旱用油、用电,以及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新华网的消息说,这也是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共分为四级,Ⅰ级应急响应为最高级别的响应机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特大干旱;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极度干旱。启动Ⅰ级响应行动后,国家防总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铁路、交通、民航部门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国家防总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据悉,国家防总将派出分别由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和水利部副部长周英带队的国务院工作组赴重旱区河南、江苏、山西和陕西调查了解旱情,协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另外,防总将商财政部下拨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2.5亿元,支持重旱区开展抗旱工作。
中央财政再拨3亿救灾
为支持地方抗旱保苗和恢复生产,中央财政5日再次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江西、陕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15个省(市)抗旱工作。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4亿元。
财政部同时要求,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力度;要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将资金拨付到位;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要优先支持购买排灌机械;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好用好资金。
水利部:开动一切灌溉设备
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5日介绍说,去年入冬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雨雪严重偏少,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明显不足,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冬旱。据2月1日统计,与多年同期相比,1月份淮河中游来水偏少四成多,黄河中游偏少3到4成、下游偏少两成,海河流域南拒马河偏少8成。
陈雷介绍说,已增加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下泄流量,最大限度地保障下游灌区的用水需要。旱区各省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开展抗旱工作。
陈雷表示,将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工程,开动一切灌溉设备,扩大浇灌面积。同时,确保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要。
四 灾情原因分析
干旱原因: 根本原因:是拉尼娜现象和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共同作用。直接原因:造成今冬以来我国大部降水少的原因是影响我国的暖湿空气少,这是由于来自东 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南方向的印度洋、孟加拉湾暖湿空气都偏少(其根本原因与拉尼娜现象有关)。综述:拉尼娜现象导致今冬副热带高压偏弱,太平洋西侧水汽输送较弱,同时,全球大气环流异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气偏暖,南支槽不活跃.东南、西南的两条路线水汽输送都较弱,直接导致今冬我国北方的干旱。
基于干旱引起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一种全新的气象理念也许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物理气象学(微观气象学)。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强大的铁核时时刻刻在进行着裂变和聚变的交替反应。从而向外释放大量的能量,形成数以万计条回路磁圈,实现着能量的转换和交替。其中南极和北极是其实释放最强点。但是一旦有数条磁圈发生偏移而重合或者交叉,那么在重合和交叉点就会发生“恶劣”的天气,如降水,雷电等。而一旦某个区域的磁场被干扰挤压,成为“白区”,那么该地区则会表现平静。
基于以上的理论,可以设想:
1.2009年1月---2月地球上北纬32度以南太平洋西岸和东岸都可能会发生冷春现象(气温在10度上下),32度以北的太平洋西岸可能会发生暖冬现象(气温偏高3--5度)。同时大西洋东岸和西岸会发生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发生暴雪的可能性极大。
2.地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关系不大,与磁场磁波的紊乱有直接关系。南北极冰川的消融也是如此。今年中国大陆磁场的紊乱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8度--31度 东经103.--106度之间。受其强磁圈挤压和收缩,华北地区的磁圈共振区被挤压到 江淮和山东半岛以南。所以北京今冬可能无缘雪天,明年华北地区可能遭遇百年一遇大旱,降水量可能不会超过10mm
3.某一地区如果磁圈叠加过强,而又得不到释放,则会连续数日发生大雾天气,该地区周围的大陆架极有可能发生恶劣天气(如地震,风暴潮),能量随之向同纬度的其它地区传递转移,诱发降水。
4.地球上一些地区的降水量,风力强度等自然能会以十分不均衡的形式爆发出来,例如,某地以前可能是每个月都降雨,而现在可能会是连续几个月不降雨,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下非常大的雨,但总量应该是一样的。
附:2004年下半年到2007年底中国干旱情况
我国的干旱区域很广,有45%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建国以来,干旱的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O-70%,每年减产粮食100亿公斤以上。耕地面积受旱最重的是黄淮海地区其受旱面积占全国总受旱面积的46.5%,成灾面积占全国总成灾面积的50.5%;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全国受旱和成灾面积的22%和10.2%;再次是东北、西北、华南和西南地区,这几个地区的受旱面积与成灾面积占全国受旱与成灾面积的31.5%和30.3%。
现代的干旱问题,除了降水量少的因素外,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活动的发展不断破坏地表植被及上层结构,从而减弱了其在水平衡中的功能,使得更多的天然降水无效流失,减少了可用水量。此外,随着人口及社会生产力的增加,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阵水量的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恶化,加重了干旱的严重程度,在干旱的反作用下,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恶化现象,造成恶性循环。
水资源持续减少。同世界其它国家比较,我国人均占有水量为267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4,目前,全国每年缺水约360亿立方米。由于干旱的影响,我国的河川径流正在不断下降。如西北地区河川径流50年代丰,60年代平,70年代以后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河流出山口,经人类活动影响后,水资源减少更加明显,如新疆年总径流量60年代为805.1亿立方米。70年代为724.5亿立方米,80年代为600亿立方米,每10年减少10%以上。又如90年代,黄河年年出现断流,而且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1997年达到226大,已给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湖泊水位降低,水面缩小甚至干涸。近年来,我国许多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水面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如新疆50年代湖泊总面积为9700平方公里,现己缩小了4952平方公里;蒙新湖区最大湖泊罗布泊,历史上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50年代为2006平方公里,1972年已完全干涸。除了西北干旱区外,其它地区的湖泊面积也在缩小,如1954年以来,长江中下游的天然水面减少了约1.3万平方公里,在江汉平原,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湖泊总水面积减少了33.6%。
冰川退缩和变薄。分析表明,我国的多数冰川(占44.6%)在后退和变薄,雪线在上升。冰川后退的平均速度为每年10-20米,其中后退速度最快的是昆仑山,超过了100米,后退量最大的是天山和祁连山。
沙漠化土地明显扩展。沙漠化是在干旱多风和砂质地表条件下,人为活动导致脆弱生态平衡的破坏,地表出现风沙活动,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了沙漠化的环境退化过程。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沙漠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国的沙漠化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下沉和沿海地带海水入侵。由于干旱造成过量开采地下水,现在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包括天津、上海、北京、大原、西安及其它一些沿海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塘沽和汉沽沉降速率达188毫米/年。超采地下水,也加重了地裂缝的扩展。目前全国有200个县市共发现地裂缝757处。其中西安市最为严重,已发现较大裂缝13条,目前己造成340幢房屋破坏,221处市政设施损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大同市由于地裂缝的扩展,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近千万元。
地下水超采使沿海一些地区遭致海水大面积入侵,井使土地盐碱化,这一现象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天津和上海等省市均有发生,以山东胶东半岛沿海最为严重。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597181.html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02月04日 兰州晨报 2009年02月04日 大众网-齐鲁晚报
第二篇:暑期旱情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于暑期开展本地旱情调查的报告
铭记“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长”的实践宗旨,我的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短短的实践活动周,不仅增长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与交际能力,也是自己在对活动的策划与安排能力上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暑期关于旱情实践调查的活动加强了自己对周边生活环境的了解,让出身农家的自己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父母的艰辛与自己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时间内容
在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与支持下,暑期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地旱情调查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1)对本度部分地区干旱对农业所带来的影响作了抽样调查,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相关知识;(2)进行了实地的干旱受灾地考查活动;(3)对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做了调查;(4)了解了丹迪相关政府为缓解旱情和补助农业损失的工作作了部分调查;(5)记录实践内容,完成实践报告。
二,时间内容及报告 云南省今年遇见了罕见而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因遭遇干旱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后期的降雨只是含情得到了少量的缓解。调查所在地处省内重灾区,地处偏远,居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旱情为本地的居民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调查所在地绝大部分农户从事烟草、水稻、玉米种植及简单的养殖业务,部分农户还经营蚕桑养殖业务。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作物的长势直接影响家庭一年的收成情况,而作物的收成有直接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据我了解,对于烟草种植户而言,农户从三月份开始播种,经四月份育苗,五月份种植,而六七月份则是最重要的生长区,今年的干旱不得不迫使大多户农户引用自来水进行灌溉,而该地区七月后期因旱灾造成的生活用水中断更使得农业生产陷入困境。而每亩烟草的种植从育苗到最后出售,农户在肥料、薄膜、农药、燃料以及劳动力投入方面达到了1300左右。据当地居民反映的数据表明,干旱至少造成烟草经营减产30%。水稻种植从三月份播种到十月份收获,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达到500每亩,经济损失达到了60%左右。玉米种植从月播种到9月收获,期间投入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力达到
400元每亩,经济损失达到40%左右。养殖业与往年相比同样受到巨大影响,生猪售价相比往年下降50%左右。面对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调查地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到首先保障人畜饮水、抗旱保苗、保春耕等工作中,政府提出来几个方案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农业生产。一是合理实施水改旱作;二是采用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使用率;三是采用“立体间套技术”发展见效快的作物;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五是加强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水利保障涵盖面积。未解决地方喝水问题,当地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4月6日上午9时本地第一口地下深水井在河南抗旱救灾队的帮助下流出第一涌清泉。
三、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通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更加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活动中人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不少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得到客观的评价,增强了自己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是自己提早走入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在整个暑期中,当自己亲身走到烈日下时,自己对农民产生了崇高的敬意,他们也是强者,战胜自己的强者,脑海中又闪过那一句自己一直很喜欢的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爬完。看到农田中那一株株被烤的枯黄的作物,我被生命坚强的意志震惊了,其实生命可以很脆弱,生命也可以很坚强。但我看到大家众志成城的走上抗旱救灾前线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民族的气息,那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再度响起,那是一直号角,一直希望的号角,在它吹响的地方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民族团结的气息。
与我联系:
文:飞飞YX
2010年8月1日
邮箱:
第三篇:弥勒县旱情及农业生产形势调查分析
弥勒县旱情及农业生产形势调查分析
自2009年8月以来,弥勒县降雨异常偏少,至今年冬春,旱情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三年连旱的严峻态势,给全县农业生产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一、当前旱情
1.降雨情况
全县2011年全年平均降水550.1毫米,比2010年同比减少221.1毫米,比2009年同比减少67.4毫米,为三年来降雨量最少年份。2012年1-3月全县降水20.4毫米,一月份降水 11.3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7.6毫米;二月份无降水;受暖西南暖湿气流影响,2月29日到3月4日,全省出现大范围降雨,弥勒县全境于3月3日夜间至5日凌晨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其中全县西北部和西南部降水较多,中部和中东部降水较少,全县平均降雨9.1毫米,降水对缓解当前旱情,特别是库塘蓄水作用有限,据气象部门预测,3月底至4月份,全县仍无有效降水。
2.库唐蓄水情况
由于持续的高温干旱,致使全县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给人畜饮水带来了很大困难。至3月20日,全县库唐蓄水6595万m³,比去年同期减少5303万m³,可供水量4099万m³,今年上半年全县预计需水24345万m³,缺水20245.89万m³。全县15座小
(一)型水库干涸4座,100座小
(二)型水库干涸65座,485个
小坝塘干涸338个,甸溪河上游支流化口河、禹门河断流,县城供水水源地花口龙潭干涸。
3.人畜饮水情况
干旱致使全县12个乡镇155882人、95754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五山乡、东山镇、巡检司镇等山区半山区饮水较为困难,全县12个乡镇中未建水窖的191个村民小组的部分困难户,共计1881户6656人和3108头大牲畜饮水最为困难。弥勒县20个国家产量调查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
二、农业生产形势
从当前的灾情发展形势来看,小春作物大幅减产已成定局,目前,全县各乡镇正按照常年农时节令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力争小春损失大春补,采取多种措施抗旱保粮保民生。
1.小春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2012年3月17日,全县小春作物受灾510219亩,成灾314944亩,占受灾面积的61.7%绝收147100亩,占受灾面积的28.8%。
(1)小春粮食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3月17日,全县小春粮食作物受灾265217亩,成灾206294亩,占受灾面积的77.8%,绝收108958亩,占受灾面积的41.1 %。其中:
小麦受灾面积17390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5.9%;成灾14615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2.2%,占受灾面积的84%;绝收8899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3.9%,占受灾面积的51.2%。
豆类作物受灾面积35547亩,占蚕豆面积的71.8%;成灾25683亩,占种植面积的51.9%;绝收13447亩,占种植面积的27.2%。
杂粮受灾32140亩,成灾19346亩,绝收1925亩。其中冬玉米受灾23788亩,占种植面积的76.7%,成灾9162亩,占种植面积的29.5%;绝收375亩,占种植面积的1.2%。
其他马铃薯、大麦等粮食作物受灾23424亩,成灾15109亩,绝收4590亩。
(2)小春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3月17日,全县小春经济作物受灾245002亩,成灾108650亩,绝收38142亩。其中:
蔬菜受灾60279亩,占种植面积的53.3%;成灾21968亩,占种植面积的19.4%;绝收9746亩,占种植面积的8.6%。
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受灾36556亩,占种植面积的71.8%;成灾29632亩,占种植面积的58.2%;绝收15196亩,占种植面积的29.8%。
水果受灾69172亩,占种植面积的72.4%;成灾14120亩,占种植面积的14.8%;绝收1030亩,占种植面积的1.1%。
甘蔗受灾62965亩,成灾28250亩,绝收8670亩;其它经济作物受灾16030亩,成灾14680亩,绝收3500亩。
2.全县春耕备耕进展动态
截止3月17日,大春积肥6337万公斤,同比增长83.89%;水稻育秧1399亩,同比增长2490.7%,其中薄膜1390亩,旱育秧1353亩,优质稻1054亩;
烟秧育苗872亩,同比增长36%;辣秧887亩,同比增长96.7%。大春作物栽种80268亩,同比增长59.9%,其中:薯类3840亩,同比增长187.6%,大豆130亩,同比增长62.5%,栽甘蔗57200亩,同比增长50.33%;栽蔬菜18828亩,同比增长65.66%,其中辣椒1495亩,同比增长91.9%。蔗田套种玉米16700亩,同比增长26.5%;蔬菜6000亩,同比增长3.45%,其中辣椒1500亩。收甘蔗46629亩,同比减少15.1%。收小春蔬菜85104亩,同比增长33.22%;收蚕豆19376亩,同比增长116.49%;收薯类18586亩,同比增长206.4%;收豌豆5550亩,同比增长753.8%;收小麦24580亩,收油菜1995亩。
举办培训622次,培训人员39410人,同比增加207次14271人;印发技术材料30859份,同比增加19180份;出黑板报、墙报522期,同比增加74期;广播、电视宣传3178次,同比增加1555次。
三、抗旱促春耕保民生
面对持续加重的旱情,全县人民上下一心,突出抓好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开展抗旱保民生促春耕活动,力争保小春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争取在大旱之后实现大春作物的大丰收。
一是扩大旱作面积,在水源不足地区大力推广扩大水改旱面积;二是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提前规划,增加烟后套种秋玉米、秋马铃薯、秋豆类和晚秋蔬菜等作物重视面积,稳定全年粮食产量;三是推广生产期短的作物,抓紧抢种和重点发展蔬菜、薯类、鲜食玉米、青饲料等作物重视,最大限度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力争粮食损失经饲补;四是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间套种等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抓好农作物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项目的实施,提高粮食产量和抗灾害能力。
四、意见和建议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抗旱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虽然灾情在进一步的持续和加剧,全县人畜基本饮水供应仍能够得到了保障,各项春耕备耕工作也在有序的开展。但是需要看到此次旱情是连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一些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极有可能变成突出矛盾阻碍抗旱工作的开展。
一是虽然目前全县正在积极进行春耕备耕工作,大春作物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有限的库容水库也开始准备放水,供有条件的农户进行旱地育秧,但对全县而言,这部分水只是杯水车薪,大面积秧苗将面临无水灌溉的局面,同时,如果旱情继续持续,农户用水成本必将增加,势必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在春耕备耕工作中应该把抗旱保苗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保证大春作物育秧灌溉供水;相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性优惠。
二是部分山区和半山区农业生产还是以靠天吃饭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还是种植小麦、玉米、蚕豆等传统作物,耗水高、产值低。等雨靠天的等靠思想比较严重,科学的抗旱减灾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和特色得不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一情况,要从因地制宜出发,扬长避短,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推广种植高产值、低耗水的经济作物和薯类等杂粮作物;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在做好抗旱救灾和春耕备耕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及抢收工作,特别要做好受旱情影响较轻的小春作物的管理工作,尽量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四是连续三年的干旱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随之而来的土地闲置荒芜、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等一系列问题将日益凸显,农民工权益保障也将越来越重要。各级部门应该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权益保护,通过承包、转包、互助合作等方式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关怀和帮助机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
五是长期的干旱和近期成品油价格上调,运输成本增加,种子和其它农资产品价格将有不同程度的上扬,随着干旱的结束,全县将迎来一个大春作物播种的高峰期,要抓好农资生产调运和市场监管,确保各类生产物资的储备和有效供应。
第四篇:石屏乡旱情调查分析报告
石屏乡人民政府
关于旱情调查分析的报告
古蔺县政府应急办:
现将我乡旱情调查分析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分析工作组织情况
为了能真实反映我乡旱情实际实际情况,我乡抗旱防火工作领导组明确水务所、农办、民政办、统计站及乡党政办为我乡旱情调查工作组,由抗旱防火领导组办公室主任罗永其为组长,全面核查全乡旱情发展情况。通过对全乡各集中供水站、集中供水点、刘家水库及全乡范围内的水源地排查,就当前各村各部门所反映的人畜饮水紧张状况进行逐点分析,典型分析,同时对部份村用水情况进行抽样调查。
二、调查分析结论
截至8月18日,干旱造成我乡11个村、93个组、7531户、38350人受灾。灾害造成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一)人畜饮水及工程蓄水
1、人畜饮水情况。干旱造成33560人,3624头牲畜饮水困难。一是我乡共有场镇集中供水站2个,正常供应5580人,1680牲畜饮水,现在有石屏街、磺厂街等2个场镇供水站供应不足,影响1600人,521头牲畜正常饮水;二是我乡共有8个农村集中安全供水点,正常供应2128人、750头牲
1畜饮水,现在完全断水的有石屏、印合、长龙、五龙、青凤等5个,供水不足的有刘家、向顶、茅坝等3个,影响754人、214头牲畜饮水,在2公里以外取水人口达7590人,主要分布在青凤、扎山、长龙、印合等村。
2、工程蓄水情况。我乡常年工程蓄水145万方,现在实际蓄水70万方,占常年蓄水的48﹪。一是我乡共有小II型水库1座,常年蓄水64万方,已接近放至死水位。实际蓄水32万方;二是共有山坪塘32口,常年蓄水25万方,目前已全部干涸。另外断流小溪3条,泉水水井174口,已干涸151口。
(二)农业生产受灾情况
农业生产实际种植面积28208亩,计划产量2000万斤,受灾23870亩,成灾17175亩,绝收4365亩,预计粮食减产763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85﹪,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38﹪。直接经济损失943万元。
1、水稻。实际栽插面积6188亩,计划产量433万斤。目前受灾4950亩,预计减产50万斤;成灾2700亩,预计减产81万斤;绝收1575亩,预计减产118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栽插面积的38﹪,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27﹪。直接经济损失288万元。
2、玉米。实际种植面积14920亩,计划产量1120万斤。目前受灾5800亩,预计减产57万斤;成灾4125亩,预计
减产118万斤。绝收1575亩,预计减产118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38﹪,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27﹪。直接经济损失299万元。
3、红粮。实际种植面积6000亩,计划产量360万斤。目前受灾5100亩,预计减产41万斤;成灾4200亩,预计减产105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85﹪,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40﹪。直接经济损失365万元。
4、烤烟。实际种植面积1100亩,计划产量27.5万斤。目前受灾1020亩,预计减产5万斤;成灾450亩,预计减产3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92﹪,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29﹪。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
5、蔬菜。实际种植面积4600亩,计划产量1200万斤,目前受灾3400亩,成灾2100亩,绝收300亩,预计减产650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74%,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54%。
(三)工矿企业受灾情况
我乡(镇)共有工矿企业18家,工业产值48000万元。受干旱缺水影响的有18家,工业产值将减少12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
四、抗旱救灾措施及下步工作打算
旱情发生后,我乡(镇)采取了针对性的抗旱救灾措施:
1、立即成立了石屏乡抗旱防火工作领导组,统一对全
乡抗旱防火工作的领导。召开了全乡抗旱防火工作紧急会,安排部署了当前抗旱防火工作的紧要任务,号召全乡紧急动员起来全面投入抗旱防火救灾工作中。
2、紧急调动抗旱资金12万元,投入抗旱第一线
3、在全乡紧急调用运水车17台,归乡抗旱防火领导组统一指挥调度,对最急迫最缺水的地区优先实行人工供水。
4、通过电视广播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旱防火宣传,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抗旱工作第一线。
5、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通知发出倡议送清凉等活动,号召全乡青年团员投入到当前抗旱防火工作中去。
特此报告。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第五篇:关于鹦鹉溪镇白盐井村旱情调查情况
关于鹦鹉溪镇白盐井村旱情调查情况
我作为这次全县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工作队员之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在这大旱之年,把关心群众疾苦、让百姓有水喝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持续干旱灾害面前,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坚决做到无一人渴死。本人于8月28日到鹦鹉溪镇白盐井村开展了旱情调查工作。
白盐井村共有4个村民组,总人口673人,现有党员10人,外出务工215人,孤儿2个,五保户1个,留守儿童和老龄人生活60户。
白盐井村开展的工作情况是:对2名孤儿已安排在广东随伯父生活,五保户已在德江随女儿生活。
从目前的情况看,全村人畜饮水还达不到如饥似渴的地步,村民都能自行解决。
该村8月26日下午一村民被野猪咬死事件。建议林业部门对该村野猪匪患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避免村民再次受到伤害。
罗伯洪
201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