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

时间:2019-05-14 12: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

第一篇: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

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

2009年12月25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在制度层面对渔业权物权属性的进一步诠释,对于规范渔业水域的占用补偿、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维护渔区社会稳定、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办法》制定的背景

渔业水域之于渔民犹如土地之于农民,是渔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猛推进和新一轮开发大潮的掀起,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大城市空间、缓解日趋紧张的工业用地供需矛盾,大批上马“滩涂围垦”工程,在这些已启动和计划启动的围垦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滩涂和浅海是当地渔民几代人开发利用的传统养殖基地,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生产资料。而围垦工程的上马,断送了这些养殖渔民的“活路”,作为弱体群体的渔民将失去世代赖以谋生的渔业水域滩涂。由于不少渔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转产转业困难,渔业水域被占用后又得不到合理的补偿,造成渔民与政府产生对立情绪,引发集体上访,渔民“失海失水”现象逐渐演变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损害渔民的合法权益,既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更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切实解决好渔民的“失海失水”问题,即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予以正视与考虑的现实课题。

但考量现有法律制度,从已有的涉及国有渔业水域被占用后如何对使用权人进行补偿的规定来看,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1、《渔业法》中有关渔业水域被占用后的补偿、赔偿规定有两条,其第十四条仅规定对国家建设征收集体所有水域、滩涂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对国有渔业水域滩涂的补偿并未涉及;第三十五条水工建设对渔业资源的损害赔偿规定,是对国有渔业资源的赔偿,并未涵盖对渔民的占用补偿。

2、《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的补偿规定,仅限于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使用国有土地的补偿,无法涵盖面多量大的渔业生产用海,且公共利益的界定并无明确法律规定,极易产生规避该条规定适用的情形。《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虽然突破了《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公共利益需要和旧城改造的限制,但其以“不高于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同类土地的标准予以补偿的规定”,则易造成实践中大量占用国有渔业水域补偿标准严重偏低的情形出现。

3、虽然作为规范海域使用的《海域使用管理法》之第三十条,对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当然包括用于渔业生产的海域使用),规定应予相应的补偿,但其亦仅限于因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需要,且仅为原则规定,缺乏实践操作性。

现有法律对国有渔业水域被占用后对渔民如何进行补偿的制度缺位,致使大量“失海失水”渔民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严重地影响了渔区社会稳定,加快建立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机制即成为现实需要。为此,我省在2002年制定《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规定因规划调整和国家工程建设使用已确定给单位和个人用于养殖的国有水域和滩涂,应当对持有该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偿,同时授权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补偿办法并报省政府批准后施行,从而为建立我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机制留下了制度空间。

按照《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的授权规定,我们于2005年5月启动了《办法》的起草工作,在充分收集各地开展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工作成功做法和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办法》草案,并报送省政府批准。但在省政府法制办协调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对渔业生产者取得的使用国有渔业水域从事养殖的权利,是一种行政授权还是物权存在较大分歧,致使《办法》迟迟未能出台。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首次明确了渔业养殖权和捕捞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消除了制定《办法》的法律障碍,最终促成了《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24条,主要对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的主体、对象、具体标准、程序等问题,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1、关于适用范围 《渔业法》和《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对征收集体所有水域、滩涂的,均已明确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自不在《办法》的调整范围之内。《办法》规定的适用范围是因养殖规划、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公益性建设、工程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以及因流域治理需要开展的养殖业整治提前收回使用权的补偿,以及长江、湖泊、近海退出捕捞的渔业生产者的补偿。《办法》制定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国有渔业水域的范围,有部门提出应列举出国有渔业水域的具体区域。事实上,国有渔业水域涉及面广,从立法技术角度考虑,在《办法》中一一列举不具可行性,适宜的办法是对国有渔业水域进行必要界定。从《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对“渔业水体(域)”基本界定为的“三场一通道”加养殖水域,从法律适用的角度看确有不宜操作之处。按照《渔业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核发国有水域养殖使用权权属证书的前提是在养殖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养殖区域内,而捕捞区域的确定则是在捕捞许可证中予以明确。故此,《办法》将国有渔业水域界定为经依法批准的养殖规划确定用于养殖和依法核发捕捞许可证用于捕捞的国有渔业水域,以及海洋功能区划中确定的养殖区、捕捞区,从而将相关法律法规对渔业水体(域)的界定具体化。

2、关于补偿主体 根据占用的不同情况,《办法》确定了不同的补偿主体:养殖规划、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和公益性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以及因流域治理需要开展的养殖业整治提前收回使用权的补偿主体,是收回使用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因其他工程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的,其补偿主体是建设单位。

对于补偿主体的确定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

(1)关于政府作为补偿主体 按照《渔业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养殖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因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按照法定程序予以调整,公益性基础建设以及流域治理亦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所需要。根据权责统一的行政法基本原则,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者的各级人民政府,对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调整养殖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以及进行公益性基础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和流域治理提前收回国有渔业水域使用权的,即应当承担因此而给依法取得该水域使用权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相应补偿的责任。

(2)关于建设单位作为补偿主体 将建设单位直接作为补偿主体是《办法》制定过程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有部门认为建设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从法理上讲,亦须核发该水域使用权权属证书的人民政府先收回使用权,再由政府收取出让金后出让给建设单位,具体的补偿应当由收回使用权的人民政府承担,不应由建设单位直接承担,国有土地的出让即是此程序。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虽然目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是采用此做法,但这种不区分公共利益需要和非公共利益需要的补偿机制已颇受诟病,有权机关已着手修改,不宜再套用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补偿的做法。再者,从具有性质相似性的林地补偿来看,现有制度亦是规定由占用人直接向林权人支付补偿费(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林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从国外立法例看,韩国、日本等过均规定因公益性行为限制、取消或者停止渔业权的补偿由政府承担,因限制、取消或者停止渔业权时而获取特别利益者,国家可以让其在所获利益限度内全部或者部分承担补偿费用。再从法律关系上看,非公益性工程的建设单位作为谋求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其即将取得的使用权是一种私权,并无凌驾于国有水域使用权人权利之上的特权,作为公权力拥有者的政府无义务也不应当借助公权力,帮助非公益性工程的建设单位强势取得该水域的使用权。非公益性工程的建设单位要取得该水域的使用权,应当是与原权利人平等协商让渡而来,并直接向原权利人支付相应对价,在此过程中,政府所担当的职责是制定交易规则和具体标准以保证交易的安全,并履行收回使用权、核发权属证书的职责。鉴于上述认识,《办法》将因其他工程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的补偿主体确定为建设单位,这也符合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法律原则。

3、关于补偿对象 根据法律规定,养殖证、海域使用权证书和捕捞许可证是渔业生产者使用国有渔业水域从事渔业生产的唯一合法凭证。无有效证件从事渔业生产的,其权益不仅得不到法律保护,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暂行办法》将补偿对象确定为依法取得国有渔业水域使用权相关权属证书的使用权人和持有捕捞许可证的渔业生产者。考虑到诸如养殖规划尚未批准、海域勘界尚未完成等行政管理的原因导致部分一直从事渔业生产的生产者未取得相关权属证书,因此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不应由使用权人承担,本着尊重历史、以人为本的原则,《暂行办法》规定在《渔业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施行之前至今一直使用国有渔业水域从事养殖生产,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无法取得使用权的不在不予补偿之列。

4、关于补偿项目 渔业养殖生产者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特定水域的养殖使用权,对该水域的使用即产生相应的预期利益。同时,渔业养殖生产还需投入相应的种苗,并构筑一定的养殖设施。一旦该水域被占用,则其投入的种苗和养殖设施的价值即受到相应的损害,同时其预期利益亦不复存在。因此,《暂行办法》将收回使用权的补偿项目确定为占用补偿费、种苗和相关养殖设施补偿费。如此规定,亦与土地征收补偿的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基本一致。在长江、湖泊或者近海从事渔业捕捞生产的,基本上是传统捕捞渔民,捕捞生产源是其主要生活来源,渔船是其主要的生产资料,因国有渔业水域被占用或者产业结构调整而退出捕捞的,应当补偿占用补偿费和渔具补偿费。

无论是专业渔业生产者,还是非专业渔业生产者,其通过行政许可方式取得特定水域使用权后,其权利性质均为用益物权,在使用权被收回时,其合法权益自应得到同样的保护,因此《办法》在规定补偿项目和具体的补偿标准时并未如有人所主张的应区别对待。但对于专业渔业生产者而言,一旦其完全丧失渔业水域使用权,则即如农民失地一样,此时政府即有义务妥善安置该部分专业渔业生产者,《办法》规定对国有渔业水域被占用后退出养殖和捕捞的专业渔业生产者,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征收的规定予以安置,避免出现退出生产的渔业生产者生活无着落而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5、关于补偿标准 对于养殖生产的补偿标准,其占用补偿费采用占用补偿标准基数、等级系数和占用面积之积计算,设定等级系数的目的是解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产生的补偿差异,与土地征收补偿的做法基本一致。占用补偿标准基数和等级系数,《办法》规定根据养殖类型、国有渔业水域使用价值、国有渔业水域需求情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由省人民政府委托省海洋与渔业局适时确定并公布。考虑到渔业养殖生产的特殊性,其种苗补偿费确定为苗种成本和在养未成品的合理价值,其相关养殖设施的补偿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予以补偿,具体数额的确定由双方协商确定或共同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确定。鉴于专业渔业生产者在养殖水域被占用后,为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一般都予以异地安置继续从事养殖生产,《办法》规定对置换养殖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涉及种苗和养殖设施补偿的,按照种苗补偿和养殖设施补偿的规定予以补偿。

捕捞生产的补偿包括渔具补偿费和占用补偿费,其中渔具补偿费包括渔船、网具等生产工具的补偿,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予以确定,占用补偿费采用补偿标准基数与等级系数之积的方式确定。占用补偿标准基数和等级系数,《办法》亦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由省人民政府委托省海洋与渔业局适时确定并公布。

6、关于收回与补偿的程序,通过对已发生的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案例的调研与分析,结合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办法》将收回与补偿的程序设定为公告、登记、评估、签订协议、支付补偿费用、拆除养殖设施、收回使用权并注销相关证书,并对公告和补偿协议的内容以及不予补偿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防止在收回与补偿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7、关于渔业生态环境赔偿,相关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渔业生态环境的损害,按照《渔业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造成损害的责任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损害程度难以进行具体量化导致渔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无法落到实处。为便于实践操作,考虑到工程环评报告中对生态补偿均有相应的章节予以分析、论证,所以,《办法》规定占用国有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占用人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确定的金额进行赔偿,赔偿金上缴原发证人民政府。

8、关于补偿争议的协调与裁决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纠纷纷繁复杂,突出多变。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渔业生产者对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的日益关注,因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部分地方甚至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已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设定相应的制度程序来解决矛盾,化解纠纷即尤显必要。从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有效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角度出发,借鉴土地征收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办法》规定国有渔业水域占用人与使用权人或者捕捞权人不能达成占用补偿协议的,由原发证人民政府的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协调不成的,由原发证人民政府裁决。这对于引导争议双方通过法定渠道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我省贯彻落实渔业权物权制度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规范全省渔业水域占用补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限于某些制度约束和经验不足,《办法》的制度设计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将来总结实施经验加以改进。

第二篇:广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20号

《广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5月4日市政府第14届1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建华 2015年5月12日

广州市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水域管理和保护,规范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行为,发挥水域在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河口滩涂的圈围、围垦等开发利用活动依照《广东省河口滩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应当遵循保障安全、保护生态、严格控制、占补平衡的原则。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域的管理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基本水面率不减少。

第五条 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域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域的统一

—1—

管理和保护工作。

发展改革、国土规划、城乡建设、交通、港口、航道、海事、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农业、海洋渔业、林业园林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水域,是指河道、河涌、湖泊、水库、山塘管理范围内的水体、过水的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等组成的区域,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

水域范围按照以下原则界定:

(一)有堤防的河道、河涌,其水域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区域;无堤防的河道、河涌,其水域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线或者设计洪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已经划定蓝线的,其水域为蓝线划定的范围;

(二)有堤防的湖泊,其水域范围为堤防所包围的区域;无堤防的湖泊,其水域范围为设计洪水位线或者历史最高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已经划定蓝线的,其水域为蓝线划定的范围;

(三)有堤坝的山塘,其水域范围为坝址上游坝顶高程线以下的区域;无堤坝的山塘,其水域范围为历史最高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已经划定蓝线的,其水域为蓝线划定的范围;

(四)水库的水域范围为坝址上游坝顶高程线或者土地征收线以下的区域。

第七条 下列水域为重要水域,实行重点保护:

(一)行洪排涝骨干河道及河涌;(二)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三)1万平方米以上的湖泊;(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域;

(五)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水域;(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要水域。

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前款规定,提出本市行政区域内重要水域名录,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公布的重要水域名录,应当包括水域名称、范围、面积、主要功能等

—2—

内容。

第八条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水域保护内容纳入水资源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或者编制专业的水域保护规划。

水域保护内容应当以不减少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域为基础,包括水域总体布局、水域功能以及水域保护的目标、范围、等级和措施,确定本行政区域和区域内不同区块的基本水面率。

第九条 编制或者修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确需占用或者调整水域的,其水域占用或者调整方案应当包括可行的水域占补平衡措施并经科学论证,征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条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域动态监测制度,每年对水域面积、容积、功能、利用状况等内容进行监测和评价,建立健全水域管理信息系统,为水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水域动态监测和评价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应当符合水域保护、防洪标准、通航要求、岸线利用、污染防治、水产养殖等规划和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损害生态环境。

禁止下列占用河道、河涌、湖泊、山塘、水库水域的行为:

(一)修建危害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力发电、灌溉等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进行房地产以及其他商业开发建设活动。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按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铁路、机场、公路、桥梁、码头、供电、通信、燃气、供水、排水、水利等为维持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不得占用重要水域;确需占用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得占用重要水域。

第十三条 经依法批准占用水域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被占用水域的面积、容积和功能,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采取功能补救措施。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应当纳入工程建设方案;兴建等

—3—

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采取功能补救措施的费用,应当列入建设项目工程概算。

第十四条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是指因建设项目及其设施占用水域,人为造成水域面积严重减少或者严重缩窄行洪断面所采取的新建水域的水利工程。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可兴建的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包括:

(一)对于影响水域蓄洪能力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占补平衡原则,恢复蓄洪面积及容积;

(二)对于水资源利用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占补平衡原则,恢复水面面积;

(三)对于影响输水河道输水能力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减少阻水面积,或者增加输水河道的措施。

第十五条 功能补救措施,是指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对水域的面积、容积、功能带来的较小的不利影响,采取的水利工程修复、加固、水域清疏等补偿性工程措施。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可采取的功能补救措施包括:

(一)对于引起河道壅水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加高加固堤防、拓宽河道、增加补偿河道,或者减少建筑物阻水面积的防护措施;

(二)对产生冲刷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加固堤防,增加抛石、护岸等防护措施;对于产生淤积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制定长效清淤计划和措施,并将清淤费用列入工程运行管理费用中;

(三)对于影响排涝设施效果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增加泵站、排涝闸等补偿排涝设施;

(四)对于影响取水口附近流态的建设项目,可根据不同的取水设施及对流态的要求,尽量减少建设项目对取水口的影响,或者增设补偿措施,保证取水;

(五)对水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采取措施消除对水域功能影响的措施;

(六)对水利工程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采取搬迁、加固等补救措施;

—4—

(七)对水文测报设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可按照恢复水文测站原有功能的原则拆迁水文测站或者增加补救措施;

(八)其他为恢复或者减少对被占用水域的面积、容积、功能的影响应当采取的措施。

第十六条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应当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就近建设,其面积、容积及功能不低于被占用的水域,其建设标准、主要功能应当符合水资源规划的要求,并保持被占水域所在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生态性。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一)导致河道、河涌改道的;(二)覆盖、填埋水域的;

(三)对水域功能的不利影响超出《涉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标准,采取功能补救措施无法予以消除的;

(四)其他导致水域功能严重衰退或者丧失的情形。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建设单位按照《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向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工程建设方案审查时,其申请材料应当包括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方案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就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方案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的可行性组织专家论证。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方案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应当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其内容包括工程位置、规模、功能、结构布置、工程量、工程费用估算、施工方案及其效果分析等。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建设项目依法需向国家、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的,按照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涉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或者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应当编制建设项目对保护区影响的专题论证报告,并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项目规划及审批应当征求有关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 需要兴建的等效替代工程或者采取的补救措施,建设单位应

—5—

当按照水利工程管理相关规定向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九条 占用水域的建设项目及其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的位置、界限、规模、布局、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重新报原审批的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占用水域的建设项目,其工程建设方案自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之日起3年内未开工建设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3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办理延期手续的,期限届满后该许可决定自行失效,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涉及河道、河涌改道以及对行洪、排涝安全等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应当在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前完工、投入使用。

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与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工程建设周期、施工度汛方案、建设期防洪安全责任、水域恢复措施及履约保证措施等事项。

第二十一条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应当按照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经水务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验收合格30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将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的相关工程无偿移交给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报送相关图纸和档案资料。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占用水域的,应当按规定缴纳河道管理范围占用费;采取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措施的,免缴河道管理范围占用费。

第二十三条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活动实施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碍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6—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二)不依法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的;

(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不按规定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采取功能补救措施的,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未与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签订协议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竣工后未经水务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未按规定向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和档案资料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下列用语的定义是:

占用,是指建设项目占压、跨越、穿越水域,使水域面积减少或者功能受到影响的行为。

山塘,是指在山地上开挖修建或天然形成的拦截和储存当地地表径流,用于农业灌溉或农村供水,容积在500立方米以上、10万立方米以下的蓄水设施。

基本水面率,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以不减少现状水域面积为基础,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域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需求和技术标准要求的原则,确定的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最小比例。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7—

第三篇: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87号 【发布日期】2013-01-28 【生效日期】2013-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87号

《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1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2013年1月28日

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域管理与保护,规范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行为,充分发挥水域的综合功能,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域,是指江河、湖泊、水库、塘坝及其管理范围,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

第三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实行保护生态、分类管理、严格控制、等效替代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域管理与保护,防止现有水域面积衰减,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基本水面率不降低。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水域的有关管理和保护工作。

依法设立的省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接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行使水域管理和保护的有关职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水域管理和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公民的水域保护意识,鼓励水域管理和保护的科学研究。

第二章 水域保护与监督

第七条 下列水域为重要水域,实行重点保护:

(一)列入省政府批准的《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和《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中的河道、湖泊以及注册登记的水库;

(二)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要水域。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前款规定,具体确定本行政区域内重要水域,并向社会公布。第八条 禁止下列危害水域的活动:

(一)在河势变化频繁的河段建设对防洪、排涝、调水、通航有影响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河道、水库管理范围或者湖泊保护范围内从事影响行水、蓄水能力和工程设施安全的建设活动;

(三)影响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的建设活动;

(四)影响水质环境或者水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域管理与保护调查评价制度,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域进行评价。水域调查评价指标体系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水域面积的动态监测,建立健全水域管理与保护信息系统,完善水域档案资料,提高水域管理与保护科学水平。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活动的监督检查。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涉及航道的,应当接受航道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域保护与监督检查工作中有违法或者不当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第三章 占用水域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应当符合防洪标准、通航要求、岸线利用、污染防治、水产养殖等其他规划和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损害生态环境。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应当根据建设项目所占用的水域面积、容量及其对水域功能的不利影响,由建设单位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应当在本县(市、区)范围内建设。

交通、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项目如未实际减少水域面积、容量的,可以不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

建设单位可以自行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也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代为兴建,或者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等效替代工程建设费用,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费的缴纳、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占用重要水域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包含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内容的占用水域工程建设方案,占用水域工程建设方案由有管理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占用其他水域的,建设单位应当填写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报告表,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报告表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工程位置、面积、工程量、工程施工设计和组织方案、概预算、功能性补救措施及其效果分析等内容。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位置和界限的审批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工程建设方案的审查权限与程序执行。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提出申请;

(二)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前提出申请;

(三)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批前提出申请。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建设单位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占用水域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初步设计;

(三)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专家评审通过的占用水域工程建设方案或者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建设报告表;

(四)涉及取、排水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经批准的取水许可、排水(污)口设置文件;

(五)影响公共利益或者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应当提交有关达成一致意见的证明材料。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改变工程设施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用途或者工程位置、界限、布局、结构的,应当经原审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3年内未实施的,该审批自行失效。3年后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自行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审查、同时竣工和投入使用。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等效替代水域工程竣工验收合格30日内,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图纸和相关档案资料。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水域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向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临时占用水域承诺书。临时占用水域承诺书应当包括占用期限、范围、用途、方式、恢复措施等内容。

临时占用水域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期限届满确需继续占用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30日内向原审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临时占用水域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

(二)违法审批填埋水域、圈围江河湖泊、水库或者塘坝、围网(栏)养殖的;

(三)不按照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在河势变化频繁的河段建设对防洪、排涝、调水、通航有影响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指定单位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项规定,在河道、水库管理范围或者湖泊保护范围内从事影响河道、湖泊、水库行水蓄水能力和工程设施安全的建设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规定,未兴建或者未按照审查同意的方案兴建等效替代水域工程、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未按照规定报送建设项目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有关图纸和相关档案资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项目建设过程中未经原审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改变工程设施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用途或者工程位置、界限、布局、结构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审查同意手续;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影响防洪但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临时占用水域期满未经原审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继续占用水域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延期占用水域手续,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临时占用水域经批准的延长期限已满,未按照占用水域承诺书承诺自行恢复水域原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恢复水域原状,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指定单位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等效替代水域工程,是指因建设项目及其设施占用水域及其管理范围,人为造成水域面积减少或者缩窄河道(江河、湖泊、水库、塘坝)断面所采取的恢复性工程措施或者功能性补救措施。

基本水面率,是指行政区域内按照流域和区域防洪排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相适应的要求,确定的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最小比率。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土地占用补偿协议书

土地占用及附作物补偿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方经批准,与乙方经过协商,乙方同意将土地交于甲方进行管道铺设,土地占用及赔偿等事宜具

体条例如下:

1.土地所有权保持原权属不变,归乙方所有。

2.甲方地下管道铺设工程所占用及影响到乙方土地及农作物面积为平方米。

3.甲方在进行地下管道铺设工程由开始至天。

4.甲方应向乙方一次性交纳土地占用费元,大写

5.甲方须将管道埋于地下深

6.甲方须在地下管道铺设工程完毕后须将土地恢复原貌。

7.甲方有权对管道进行日常的维护、维修工作。并承担因维护或维修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8.甲方每年必须向乙方出具

9.甲方有义务承担因管道渗漏或损坏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或赔偿。

10.甲方有义务承担因管道维修或维护时所产生的一切损失或赔偿。

11.甲方有义务赔偿乙方土地所种植的农作物受到因地下管道影响而造成的损失。

12.甲方管道埋于乙方地下年限为年。

13.甲方应承担年限到期后管道的拆除、土地恢复等事项及农作的物赔。

14.甲方有义务承担因地下管道铺设所引起的一切问题。

15.乙方在协议生效后应配合甲方进行地下管道铺设。

16.乙方不负责因地下管道所引起的任何责任及连带责任。

17.本协议一试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一经双方签字立即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日

第五篇:土地占用补偿协议书

土地占用及附作物补偿协议书

甲方:渠县南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乙方:渠县天星镇文峰社区二组

我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在渠县国土局通过竞买所得的QXP1115号土地,根据该地块的实际情况,需要在周边进行扩大面积,进行土石方开挖,才能确保竞买土地的面积。因此,对扩大面积开挖的土地,以及坟墓迁移、树木、青苗赔偿等事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具体条款如下:

一、占地范围

甲方开发的QXP1115号地块地界向外扩大3米(以现场国土局所放的桩位点向外3米),范围内所有集体土地以及该地块中的植物、坟墓、树木、青苗等全部由乙方负责拆除、安置,并承担发生的各种费用。(扩大面积的范围按地块现状进行确定)。

二、拆除费用

凡涉及占地范围内的障碍物、土地费等进行一次性处理。甲方付给乙方所有包干费用共计110000.00元,大写人民币壹拾壹万元整。乙方将净地交给甲方,甲方不再支付任何费用给乙方。

三、拆除及交地时间的确定

双方签订本协议后,由乙方负责对该占用地块内的所有障碍物进行全部清除,在10天内必须交净地给甲方。在开挖土石方和修建保坎时,乙方必须全力配合甲方,并负责协调好周边关系,所产生的协调费用由乙方承担。

四、付款方式

甲方在2012年3月19日付给乙方5万元整(大写伍万元整),余

款待乙方将净地交给甲方时一次性付清。

五、违约责任

任何方不得违约,若单方违约,则违约方付给守约方违约金2万元整,并承担守约方的所有损失。

六、其他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双方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代表人:

2012年3月19日

下载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占用补偿合同

    土地占用及附作物补偿协议书 甲方:(占用土地方) 乙方:(土地使用权拥有方) 甲方购买所得的攀枝花县攀枝花镇攀枝花村一、二组(攀枝花镇攀枝花新区)A-13-46号、A-13-47号土地,该地块的......

    征占用林地补偿标准

    工程建设项目征占林地补偿标准的实施方案 征占林地补偿分为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三部分: 一、针叶林林木补偿标准: 1、人工幼龄林:补偿全部造林投资及培育费,造林......

    临时占用林地补偿协议

    使用林地补偿协议 甲方:张家口市赤城县镇宁堡乡东沟村 乙方:张家口市隆源供水有限公司 乙方因“张家口市区、崇礼县补水工程”项目工程建设需要,拟临时占用甲方林地 公顷。根据......

    水域渔业性能的评价(小编整理)

    水域渔业性能的评价 水域营养类型,是根据水域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近年来,一些新的手段与技术方法的应用,此项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显著的进......

    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2011年修正本)

    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2011年修正本) (2006年3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14号公布 根据2011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9号公布 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浙......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精选)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2月26日省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姜大明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山东省国有渔业......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

    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文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3号 发布日期:2011-3-16 执行日期:2011-5-1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2月26日省政府第94次常......

    浅谈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水库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对淡水渔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和资金,形成了庞大的产销链,人民对水产品不断的需求得到了重要保障。然而,淡水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