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域渔业性能的评价
水域渔业性能的评价 水域营养类型,是根据水域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近年来,一些新的手段与技术方法的应用,此项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显著的进展。现阶段,国内主要是从水域生物与非生物因素、能量转换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研究水域营养类型划分和鱼产力;其次,是评介国外各种方法的精确度、探讨应用这些方法的可能性。何志辉曾对全国211个湖库做过营养分类:贫营养型占14.7%;中营养型占52.1%;富营养型占33.2%。并从南到北分为三个大区,按大中小型水域对其鱼产力做了估算,这对我国内陆水域营养状况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近年来,水库渔业生产性能调查表明,从北向南水库鱼产力不是随温度递增的,而是北方高于南方,产生这种现象是环境条件造成的。根据饵料生物生产量,然而按饵料系数估算鱼产力的方法应用广泛,其中通过测定浮游植物初鳜生产力,评定鲢、鳙鱼生产力的对照,从而判定所属营养类型。由于分类方法、分类指标选定不统一,即使是同一指标界定值也不尽相同,结果可比性不强。现在使用的方法尚有许多待修正、完善之处,故应特别强调不同方法的结合使用,如渔获物组成分析,就是通过实践检验的方法。
第二篇: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
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解读
2009年12月25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在制度层面对渔业权物权属性的进一步诠释,对于规范渔业水域的占用补偿、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维护渔区社会稳定、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办法》制定的背景
渔业水域之于渔民犹如土地之于农民,是渔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猛推进和新一轮开发大潮的掀起,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大城市空间、缓解日趋紧张的工业用地供需矛盾,大批上马“滩涂围垦”工程,在这些已启动和计划启动的围垦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滩涂和浅海是当地渔民几代人开发利用的传统养殖基地,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生产资料。而围垦工程的上马,断送了这些养殖渔民的“活路”,作为弱体群体的渔民将失去世代赖以谋生的渔业水域滩涂。由于不少渔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转产转业困难,渔业水域被占用后又得不到合理的补偿,造成渔民与政府产生对立情绪,引发集体上访,渔民“失海失水”现象逐渐演变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损害渔民的合法权益,既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更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切实解决好渔民的“失海失水”问题,即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予以正视与考虑的现实课题。
但考量现有法律制度,从已有的涉及国有渔业水域被占用后如何对使用权人进行补偿的规定来看,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1、《渔业法》中有关渔业水域被占用后的补偿、赔偿规定有两条,其第十四条仅规定对国家建设征收集体所有水域、滩涂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对国有渔业水域滩涂的补偿并未涉及;第三十五条水工建设对渔业资源的损害赔偿规定,是对国有渔业资源的赔偿,并未涵盖对渔民的占用补偿。
2、《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的补偿规定,仅限于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使用国有土地的补偿,无法涵盖面多量大的渔业生产用海,且公共利益的界定并无明确法律规定,极易产生规避该条规定适用的情形。《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虽然突破了《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公共利益需要和旧城改造的限制,但其以“不高于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同类土地的标准予以补偿的规定”,则易造成实践中大量占用国有渔业水域补偿标准严重偏低的情形出现。
3、虽然作为规范海域使用的《海域使用管理法》之第三十条,对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当然包括用于渔业生产的海域使用),规定应予相应的补偿,但其亦仅限于因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需要,且仅为原则规定,缺乏实践操作性。
现有法律对国有渔业水域被占用后对渔民如何进行补偿的制度缺位,致使大量“失海失水”渔民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严重地影响了渔区社会稳定,加快建立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机制即成为现实需要。为此,我省在2002年制定《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规定因规划调整和国家工程建设使用已确定给单位和个人用于养殖的国有水域和滩涂,应当对持有该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偿,同时授权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补偿办法并报省政府批准后施行,从而为建立我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机制留下了制度空间。
按照《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的授权规定,我们于2005年5月启动了《办法》的起草工作,在充分收集各地开展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工作成功做法和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办法》草案,并报送省政府批准。但在省政府法制办协调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对渔业生产者取得的使用国有渔业水域从事养殖的权利,是一种行政授权还是物权存在较大分歧,致使《办法》迟迟未能出台。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首次明确了渔业养殖权和捕捞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消除了制定《办法》的法律障碍,最终促成了《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24条,主要对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的主体、对象、具体标准、程序等问题,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1、关于适用范围 《渔业法》和《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对征收集体所有水域、滩涂的,均已明确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自不在《办法》的调整范围之内。《办法》规定的适用范围是因养殖规划、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公益性建设、工程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以及因流域治理需要开展的养殖业整治提前收回使用权的补偿,以及长江、湖泊、近海退出捕捞的渔业生产者的补偿。《办法》制定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国有渔业水域的范围,有部门提出应列举出国有渔业水域的具体区域。事实上,国有渔业水域涉及面广,从立法技术角度考虑,在《办法》中一一列举不具可行性,适宜的办法是对国有渔业水域进行必要界定。从《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对“渔业水体(域)”基本界定为的“三场一通道”加养殖水域,从法律适用的角度看确有不宜操作之处。按照《渔业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核发国有水域养殖使用权权属证书的前提是在养殖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养殖区域内,而捕捞区域的确定则是在捕捞许可证中予以明确。故此,《办法》将国有渔业水域界定为经依法批准的养殖规划确定用于养殖和依法核发捕捞许可证用于捕捞的国有渔业水域,以及海洋功能区划中确定的养殖区、捕捞区,从而将相关法律法规对渔业水体(域)的界定具体化。
2、关于补偿主体 根据占用的不同情况,《办法》确定了不同的补偿主体:养殖规划、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和公益性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以及因流域治理需要开展的养殖业整治提前收回使用权的补偿主体,是收回使用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因其他工程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的,其补偿主体是建设单位。
对于补偿主体的确定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
(1)关于政府作为补偿主体 按照《渔业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养殖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因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按照法定程序予以调整,公益性基础建设以及流域治理亦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所需要。根据权责统一的行政法基本原则,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者的各级人民政府,对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调整养殖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以及进行公益性基础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和流域治理提前收回国有渔业水域使用权的,即应当承担因此而给依法取得该水域使用权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相应补偿的责任。
(2)关于建设单位作为补偿主体 将建设单位直接作为补偿主体是《办法》制定过程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有部门认为建设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从法理上讲,亦须核发该水域使用权权属证书的人民政府先收回使用权,再由政府收取出让金后出让给建设单位,具体的补偿应当由收回使用权的人民政府承担,不应由建设单位直接承担,国有土地的出让即是此程序。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虽然目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是采用此做法,但这种不区分公共利益需要和非公共利益需要的补偿机制已颇受诟病,有权机关已着手修改,不宜再套用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补偿的做法。再者,从具有性质相似性的林地补偿来看,现有制度亦是规定由占用人直接向林权人支付补偿费(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林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从国外立法例看,韩国、日本等过均规定因公益性行为限制、取消或者停止渔业权的补偿由政府承担,因限制、取消或者停止渔业权时而获取特别利益者,国家可以让其在所获利益限度内全部或者部分承担补偿费用。再从法律关系上看,非公益性工程的建设单位作为谋求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其即将取得的使用权是一种私权,并无凌驾于国有水域使用权人权利之上的特权,作为公权力拥有者的政府无义务也不应当借助公权力,帮助非公益性工程的建设单位强势取得该水域的使用权。非公益性工程的建设单位要取得该水域的使用权,应当是与原权利人平等协商让渡而来,并直接向原权利人支付相应对价,在此过程中,政府所担当的职责是制定交易规则和具体标准以保证交易的安全,并履行收回使用权、核发权属证书的职责。鉴于上述认识,《办法》将因其他工程建设占用国有渔业水域的补偿主体确定为建设单位,这也符合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法律原则。
3、关于补偿对象 根据法律规定,养殖证、海域使用权证书和捕捞许可证是渔业生产者使用国有渔业水域从事渔业生产的唯一合法凭证。无有效证件从事渔业生产的,其权益不仅得不到法律保护,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暂行办法》将补偿对象确定为依法取得国有渔业水域使用权相关权属证书的使用权人和持有捕捞许可证的渔业生产者。考虑到诸如养殖规划尚未批准、海域勘界尚未完成等行政管理的原因导致部分一直从事渔业生产的生产者未取得相关权属证书,因此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不应由使用权人承担,本着尊重历史、以人为本的原则,《暂行办法》规定在《渔业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施行之前至今一直使用国有渔业水域从事养殖生产,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无法取得使用权的不在不予补偿之列。
4、关于补偿项目 渔业养殖生产者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特定水域的养殖使用权,对该水域的使用即产生相应的预期利益。同时,渔业养殖生产还需投入相应的种苗,并构筑一定的养殖设施。一旦该水域被占用,则其投入的种苗和养殖设施的价值即受到相应的损害,同时其预期利益亦不复存在。因此,《暂行办法》将收回使用权的补偿项目确定为占用补偿费、种苗和相关养殖设施补偿费。如此规定,亦与土地征收补偿的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基本一致。在长江、湖泊或者近海从事渔业捕捞生产的,基本上是传统捕捞渔民,捕捞生产源是其主要生活来源,渔船是其主要的生产资料,因国有渔业水域被占用或者产业结构调整而退出捕捞的,应当补偿占用补偿费和渔具补偿费。
无论是专业渔业生产者,还是非专业渔业生产者,其通过行政许可方式取得特定水域使用权后,其权利性质均为用益物权,在使用权被收回时,其合法权益自应得到同样的保护,因此《办法》在规定补偿项目和具体的补偿标准时并未如有人所主张的应区别对待。但对于专业渔业生产者而言,一旦其完全丧失渔业水域使用权,则即如农民失地一样,此时政府即有义务妥善安置该部分专业渔业生产者,《办法》规定对国有渔业水域被占用后退出养殖和捕捞的专业渔业生产者,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征收的规定予以安置,避免出现退出生产的渔业生产者生活无着落而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5、关于补偿标准 对于养殖生产的补偿标准,其占用补偿费采用占用补偿标准基数、等级系数和占用面积之积计算,设定等级系数的目的是解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产生的补偿差异,与土地征收补偿的做法基本一致。占用补偿标准基数和等级系数,《办法》规定根据养殖类型、国有渔业水域使用价值、国有渔业水域需求情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由省人民政府委托省海洋与渔业局适时确定并公布。考虑到渔业养殖生产的特殊性,其种苗补偿费确定为苗种成本和在养未成品的合理价值,其相关养殖设施的补偿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予以补偿,具体数额的确定由双方协商确定或共同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确定。鉴于专业渔业生产者在养殖水域被占用后,为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一般都予以异地安置继续从事养殖生产,《办法》规定对置换养殖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涉及种苗和养殖设施补偿的,按照种苗补偿和养殖设施补偿的规定予以补偿。
捕捞生产的补偿包括渔具补偿费和占用补偿费,其中渔具补偿费包括渔船、网具等生产工具的补偿,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予以确定,占用补偿费采用补偿标准基数与等级系数之积的方式确定。占用补偿标准基数和等级系数,《办法》亦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由省人民政府委托省海洋与渔业局适时确定并公布。
6、关于收回与补偿的程序,通过对已发生的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案例的调研与分析,结合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办法》将收回与补偿的程序设定为公告、登记、评估、签订协议、支付补偿费用、拆除养殖设施、收回使用权并注销相关证书,并对公告和补偿协议的内容以及不予补偿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防止在收回与补偿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7、关于渔业生态环境赔偿,相关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渔业生态环境的损害,按照《渔业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造成损害的责任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损害程度难以进行具体量化导致渔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无法落到实处。为便于实践操作,考虑到工程环评报告中对生态补偿均有相应的章节予以分析、论证,所以,《办法》规定占用国有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占用人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确定的金额进行赔偿,赔偿金上缴原发证人民政府。
8、关于补偿争议的协调与裁决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纠纷纷繁复杂,突出多变。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渔业生产者对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的日益关注,因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部分地方甚至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已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设定相应的制度程序来解决矛盾,化解纠纷即尤显必要。从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有效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角度出发,借鉴土地征收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办法》规定国有渔业水域占用人与使用权人或者捕捞权人不能达成占用补偿协议的,由原发证人民政府的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协调不成的,由原发证人民政府裁决。这对于引导争议双方通过法定渠道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国有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我省贯彻落实渔业权物权制度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规范全省渔业水域占用补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限于某些制度约束和经验不足,《办法》的制度设计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将来总结实施经验加以改进。
第三篇: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
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文
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33号 发布日期:2011-3-16 执行日期:2011-5-1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2月26日省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姜大明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规范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许可和收回补偿行为,保障渔业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渔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管辖范围内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许可和收回补偿,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以下简称水域滩涂),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规划或者以其他形式确定可以用于渔业养殖的国有水域和滩涂。
第三条 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依法许可、合法收回、补偿公正、妥善安置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做好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水域滩涂使用许可和收回补偿的具体实施工作。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价格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域滩涂使用许可和收回补偿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使用许可
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养殖证申请表;
(二)公民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三)其他证明材料。
使用海域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同时提出海域使用申请。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决定受理的,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将申请材料在该水域滩涂所在地和毗邻的乡(镇)、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日。
公示期满后,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初步审查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和公示情况转报有许可权的机关审批。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本级人民政府许可权限范围内的申请,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建议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审核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作出许可决定,并向内陆养殖申请人颁发养殖证,向海域使用申请人同时颁发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证;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许可的理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养殖证、海域使用权证全部载明事项载入登记簿。
第九条 除临时养殖区外,水域滩涂使用权期限最低不得少于5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利害关系人有权查阅、复制登记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不得限制和拒绝。
第十一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当事人应当持养殖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原发证登记机关申请变更。
第十二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期限届满,水域滩涂使用权人依法继续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在期限届满60日前,持养殖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原发证机关办理延展手续。
因水域滩涂规划调整不再为养殖功能区的,期限届满后不再办理延展手续。
第三章 使用权收回
第十三条 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批准使用水域滩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水域滩涂所在地和毗邻的乡(镇)、村发布水域滩涂使用权拟收回公告。水域滩涂使用权拟收回公告应当包括拟收回的水域滩涂的位置、范围、用途、补偿标准等内容。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水域滩涂使用权拟收回公告,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与村(居)民委员会、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对拟收回的水域滩涂的权属、位置、面积、养殖数量以及水域滩涂附着物的权属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水域滩涂调查清单。
水域滩涂调查清单应当由参与现场调查的各方共同确认。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对调查结果有异议的,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当场复核。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自调查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拟定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
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水域滩涂的位置、面积;
(二)水域滩涂使用权补偿标准、数额;
(三)水域滩涂附着物和养殖产品种类、数量及补偿标准、数额;
(四)安置补助费标准、数额;
(五)其他补偿安置措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定的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在该水域滩涂所在地和毗邻的乡(镇)、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日。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对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的,可以向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意见或者申请举行听证。
申请举行听证的,应当自公示结束之日起5日内,向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听证。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公示期满或者听证结束后,充分吸收听证笔录和有关当事人的意见,将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由本级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决定。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决定后,应当将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决定在该水域滩涂所在地和毗邻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公告应当通过网站、报刊、广播、电视、政府信息公告栏等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公告信息的形式进行,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日。
公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批准收回水域滩涂的机关、文号、时间和用途;
(二)水域滩涂的位置、面积、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
(三)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
(四)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时间、地点等事项。
第二十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养殖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到指定地点签订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
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水域滩涂的位置、面积;
(二)养殖品种、数量、养殖方式和水域滩涂附着物数量等情况;
(三)补偿安置方式;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五)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二十一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对补偿标准或者安置方式有异议达不成协议的,可以向作出收回决定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手段迫使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签订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不得采取中断供水、供电等方式强制收回。
第四章 补偿与安置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给予补偿。
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使用权置换等方式补偿。
第二十四条 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实行货币补偿的,应当依法支付水域滩涂补偿费,并退还已缴纳的剩余年份海域使用金及其利息。
水域滩涂补偿费包括水域滩涂使用权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水域滩涂附着物和养殖产品补偿费。
水域滩涂附着物包括养殖生产器材、养殖池式构筑物、增殖投入设施等。
第二十五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价格、财政、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水域滩涂附着物补偿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报省价格、财政、海洋与渔业等有关部门同意后执行。
养殖产品补偿费,按照成品市场价格计算,归养殖产品所有权人所有。养殖产品临近收获期的,应当待其收获后再要求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移交水域滩涂。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计划和补偿安置费用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水域滩涂补偿费及时足额到位。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依法批准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之日起3个月内,依据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将水域滩涂补偿费按照规定程序足额支付给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
第二十八条 补偿到位后,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应当在补偿安置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清理附着物,并移交水域滩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回使用权证书,并办理注销手续。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移交水域滩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移交,逾期不移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被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渔民实行社会保障制度。
被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渔民社会保障资金由政府、个人共同出资,政府出资部分应当不低于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30%。
政府出资部分从水域滩涂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应当在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报批时足额拨付至当地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政府补贴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被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渔民就业保障制度。将因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退出养殖的渔民,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和就业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水域滩涂的单位应当优先安排其就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手段迫使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签订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或者采取中断供水、供电等方式强制收回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阻碍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养殖证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水域滩涂使用许可的;
(四)未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实施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的;
(五)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支付水域滩涂补偿费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
第四篇: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精选)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2月26日省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姜大明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规范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许可和收回补偿行为,保障渔业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渔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管辖范围内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许可和收回补偿,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以下简称水域滩涂),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规划或者以其他形式确定可以用于渔业养殖的国有水域和滩涂。
第三条 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依法许可、合法收回、补偿公正、妥善安置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做好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水域滩涂使用许可和收回补偿的具体实施工作。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价格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域滩涂使用许可和收回补偿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使用许可
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养殖证申请表;
(二)公民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三)其他证明材料。
使用海域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同时提出海域使用申请。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决定受理的,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将申请材料在该水域滩涂所在地和毗邻的乡(镇)、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日。
公示期满后,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初步审查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和公示情况转报有许可权的机关审批。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本级人民政府许可权限范围内的申请,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建议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审核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作出许可决定,并向内陆养殖申请人颁发养殖证,向海域使用申请人同时颁发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证;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许可的理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养殖证、海域使用权证全部载明事项载入登记簿。第九条 除临时养殖区外,水域滩涂使用权期限最低不得少于5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利害关系人有权查阅、复制登记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不得限制和拒绝。
第十一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当事人应当持养殖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原发证登记机关申请变更。
第十二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期限届满,水域滩涂使用权人依法继续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在期限届满60日前,持养殖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原发证机关办理延展手续。
因水域滩涂规划调整不再为养殖功能区的,期限届满后不再办理延展手续。第三章 使用权收回
第十三条 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批准使用水域滩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水域滩涂所在地和毗邻的乡(镇)、村发布水域滩涂使用权拟收回公告。水域滩涂使用权拟收回公告应当包括拟收回的水域滩涂的位置、范围、用途、补偿标准等内容。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水域滩涂使用权拟收回公告,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与村(居)民委员会、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对拟收回的水域滩涂的权属、位置、面积、养殖数量以及水域滩涂附着物的权属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水域滩涂调查清单。
水域滩涂调查清单应当由参与现场调查的各方共同确认。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对调查结果有异议的,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当场复核。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自调查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拟定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
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水域滩涂的位置、面积;
(二)水域滩涂使用权补偿标准、数额;
(三)水域滩涂附着物和养殖产品种类、数量及补偿标准、数额;(四)安置补助费标准、数额;(五)其他补偿安置措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定的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在该水域滩涂所在地和毗邻的乡(镇)、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日。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对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的,可以向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意见或者申请举行听证。
申请举行听证的,应当自公示结束之日起5日内,向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听证。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公示期满或者听证结束后,充分吸收听证笔录和有关当事人的意见,将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由本级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决定。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决定后,应当将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决定在该水域滩涂所在地和毗邻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公告应当通过网站、报刊、广播、电视、政府信息公告栏等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公告信息的形式进行,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日。
公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批准收回水域滩涂的机关、文号、时间和用途;(二)水域滩涂的位置、面积、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三)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方案;(四)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时间、地点等事项。
第二十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养殖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到指定地点签订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
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一)水域滩涂的位置、面积;
(二)养殖品种、数量、养殖方式和水域滩涂附着物数量等情况;(三)补偿安置方式;(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五)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二十一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对补偿标准或者安置方式有异议达不成协议的,可以向作出收回决定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手段迫使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签订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不得采取中断供水、供电等方式强制收回。
第四章 补偿与安置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给予补偿。
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使用权置换等方式补偿。第二十四条 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实行货币补偿的,应当依法支付水域滩涂补偿费,并退还已缴纳的剩余年份海域使用金及其利息。
水域滩涂补偿费包括水域滩涂使用权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水域滩涂附着物和养殖产品补偿费。
水域滩涂附着物包括养殖生产器材、养殖池式构筑物、增殖投入设施等。
第二十五条 水域滩涂使用权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价格、财政、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水域滩涂附着物补偿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报省价格、财政、海洋与渔业等有关部门同意后执行。
养殖产品补偿费,按照成品市场价格计算,归养殖产品所有权人所有。养殖产品临近收获期的,应当待其收获后再要求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移交水域滩涂。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计划和补偿安置费用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水域滩涂补偿费及时足额到位。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依法批准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之日起3个月内,依据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将水域滩涂补偿费按照规定程序足额支付给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
第二十八条 补偿到位后,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应当在补偿安置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清理附着物,并移交水域滩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回使用权证书,并办理注销手续。
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移交水域滩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移交,逾期不移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被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渔民实行社会保障制度。
被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渔民社会保障资金由政府、个人共同出资,政府出资部分应当不低于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30%。
政府出资部分从水域滩涂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应当在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报批时足额拨付至当地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政府补贴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被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渔民就业保障制度。将因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退出养殖的渔民,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和就业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水域滩涂的单位应当优先安排其就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手段迫使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签订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协议或者采取中断供水、供电等方式强制收回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水域滩涂使用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阻碍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养殖证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水域滩涂使用许可的;(四)未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实施收回水域滩涂使用权的;(五)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支付水域滩涂补偿费的;(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路面性能评价摸索总结
对路面的基本要求:安全,畅通,舒适
路面应具有的功能:平整,承载力,抗滑耐,久抗,车辙,外观 路面使用性能:路面应具有功能方面的质量要求 功能性使用性能:路面平整度、车辙等
结构性使用性能:路面的破损状况,结构承载能力,剩余寿命 安全性: 抗滑、车辙(水漂)外观: 反光、能见度 环境: 噪声
路面使用性能随时间变化规律 曲线a:凹型曲线(先快后慢),初早期性能下降快,后期变慢,我国普遍。
曲线b:凸型曲线(先慢后快),能反映出路面结构同其功能性能 之间的关系。国外普遍。
曲线c:反S曲线,初期性能下 降慢,中期下降速度变快,后 期变又趋于缓慢。可以看作前 两种的结合。
曲线d:早期损坏块,后趋于平稳,到达一定程度后加速。路面养护工作的任务
1)经常保持公路及其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与畅通。
(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延长公路的使 用年限。
(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以提高公路的抗 灾能力。
(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 期改善和增建,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采取科学的技 术措施,提高养护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周期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路基包括路肩、边坡、路基排水系统及路缘石、挡墙等部分
路基典型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路肩及边沟不洁
路肩、边沟不洁指路肩及边沟部位有杂物、油渍、垃圾或堆积物等。2.路肩损,坏原因:排水不畅、雨水冲刷、施工或材料不良。3.边坡坍塌,原因:边坡设计坡度过大、切坡过多、岩石风化、洪水冲刷以及春融等。4.路基构造物损坏原因:路基本身不稳定或构造物施工不良。5.水毁冲沟,主要原因:路基压实不够、工程地质不良、路基填料土质差、路基排水不畅或缺乏防护。6.路缘石损坏7.排水系统淤塞原因:沟内杂草未能及时清除,或有垃圾、碎砾石、土等堆积。8.路基沉降原因:路基施工时压实不足、填筑方案不合理、路基承载力不足。
定义:水文地质条件不良路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 中,土中的水分不断向上移动,使路基上部的含 水量大大增加,春融期间由于土基含水过多,强 度急剧降低,再加上重复行车的作用,路面就发 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影响翻浆的因素
(1)土质:粉性土最容易翻浆,粉性土和粘性土含有大量腐 殖质和易溶盐时更易形成翻浆,砂土一般不发生翻浆。(2)温度:初冻时气温较高或冷暖交替出现,0~-3℃(-5℃)间停留时间较长,冻结线长期停留在路面下较浅处,会使
大量水分聚流到距路面很近的地方,产生严重翻浆。春季化冻时天气骤暖,土基急速融化,会加重翻浆的程度。(3)水:秋雨及灌溉会使路基土的含水量增加,使地下水位 升高,将会加剧翻浆的程度。(4)路面路面结构与类型对翻浆也有影响,如在潮湿的土基 上铺沥青路面后,由于沥青面层透气性差,路基土中水分不能通畅地从表面蒸发,滞积于土基顶部与基层,使路面出现翻浆。(5)行车荷载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其他条件相同时,交通量越大车辆轴载越重,翻浆越严重。(6)人为因素:
翻浆产生原因
积聚:秋季降水或灌溉的影响,地面水下渗、水位升高冻胀:冬季:路基上部土开始冻结,0℃时自由水先冻结形成冰晶体;与冰晶体接触的土颗粒表面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作用,移动到冰晶体上面冻结;该部分土产生剩余分子引力吸取临近土粒的薄膜水;导致冻胀,严重的产生鼓包、开裂、拱起、错台。翻浆:春季:路基较路肩先融化,残余未化的土形成凹槽,化冻后水分难以排出,路基处于过湿状态。路基强度降低,发生弹簧、开裂、鼓包、车辙等,形成翻浆。
山岭地区,暴雨或雪水挟带大量土石等固体物质汇入沟 谷,形成突然、短暂、间歇的破坏性水流称为泥石流
1.山区泥石流的类型
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达40~60%,含大量粘土和粉土并挟有石块、水和固态物质凝聚为粘稠的整体,以相同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占10~40%,粘土和粉土含量少,水和固体物质不能形成整体,水砂构成的泥浆速度远大于石块速度,石块在床面以滚动方式运动。泥流。固体物质为粉砂,平均粒径小于lmm,含量为60%以上。其中粒径小于lmm的占90%以上。
泥石流的治理原则
(1)当生频度大的粘性泥石流及规模大的稀性泥石流时,宜采取改线绕避,无法绕避时须避重就轻选择线路;(2)调治构造物的布设,应根据路段和桥梁所在位置,结合地形、沟槽宽度、泥石流性质、流势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宜导不宜挑。(3)对于危害性大、涉及面广,且当地人类活动、经济设施有可能促使泥石流发育时,宜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工程和生物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山坡涎流冰防护方法 1.聚冰沟与聚冰坑
聚冰沟用于拦截冲积扇沟口处的泉水涎流冰和地势较缓的山坡涎流冰,聚冰坑用于水量较小、边坡不高的堑坡涎流冰。2.挡冰墙
用于阻挡和积聚涌水量不大的山坡涎流冰和挖方边坡涎流冰。挡冰堤
适用阻挡于地势平坦、涌水量不大的山坡涎流冰和径流量不大的小型沟谷涎流冰。设置地下排水设施
适用于一般寒冷和严寒地区,常用的有集水渗井、渗池、排水暗管和盲沟等。涎流冰清除
对流至路面的涎流冰要及时清除,撒布砂、炉渣、矿渣、石屑、碎石等防滑材料或氯化钙、氯化钠等盐类防冻剂,以防行车产生滑溜,井设置明显标志。
.风吹雪的防治
改善路基平纵横断面或改善路基附近地形。如提高路基、放缓边坡;设置储雪场;整修内侧山坡,敞开路基等。
栽植防雪林带。防雪林的树种选择要因地制宜,一般有杨、榆、槐和落叶松等树种。
设置防雪设备。防雪栅、防雪堤和导风板,须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只宜在积雪较多而又无其它方法的地段采用。
.路侧沙害防治
固沙: 除用草类方格沙障外,还可用粘性土埂方格沙障或直接利用卵石、砾石、粘性土、沥青乳液等覆盖沙面。
阻沙: 利用各种材料,在迎风路侧的适当距离和位置上,设置人工障碍物,以降低近地面的风速,减弱风沙流的作用。除高立式防沙栅栏外,还可采用挡沙沟堤等。
输(导)沙:借助人工构造物或人为地改变地形以加大地面风速,使公路两侧的防护范围内成为非堆积搬运地带,达到防沙目的 沥青路面损害类型
1龟裂:在路面上表现为相互交错的小网络格状裂缝,因形状类似乌龟贝壳而被称为龟裂2.块状裂缝3.纵向裂缝4.横向裂缝5.坑槽6.松散7.沉陷8.车辙9.波浪拥包10.泛油11.修补 灌缝工艺
(1)控制交通(2)开槽、清槽(3)吹缝4)灌缝(5)撒砂(6)开放交通 坑槽的维修
1.基层完好,面层有坑槽:
圆洞方补、斜洞正补,外轮廓大于原坑槽10~15cm; 开挖深度大于原坑槽的深度;
清除杂物、洒粘层沥青、填入沥青混合料并整平; 用小型压实机具或铁制手夯压实,略高于原路面; 深度大于7cm时应两次或三次摊铺和压实。
2.条件不允许时可采取临时措施,以后再重新修补 3.基层有问题时,先处置基层再修复面层。
车辙养护对策确定的基本原则 根据车辙严重程度等级、车辙成因类型,分别确定相应的养护对策,并评价养护对策的效果。轻微车辙
夏季炎热时间段进行洒水降温(降低工作温度5~8℃)实施高温时段的交通控制(降低荷载作用次数)加强治理超限超载车辆(降低荷载轮压)轻度车辙
微表处临时性处治措施(1~3年)整车道面层挖补处治采用现场热再生(一般适用于表面层厚度在25~50mm)重度车辙
局部铣刨处治局部微表处填充车辙处治结构性车辙的罩面维修(使用年限5~7年)
预防性养护的作用?
不提高路面结构承载力的情况下A.延迟路面损坏B.维持或改善路面现有行车条件C.通过延长原有路面寿命来推迟大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取得经济效益。
预防性养护特点?
减少水分进入路面结构内部,保护路面,减缓路面破坏,纠正路面平整度、非荷载性损坏。对路面结构几乎没有改进作用。需在严重破坏之前进行,纠正性养护才是出现严重破坏之后进行的。
预防性养护使用条件?适于“路面状况良好”的路面,即路面未发生结构性损坏。因此应定期调查路况,在路面结构良好或病害初期进行养护,不让病害进一步发展。
预防性养护类型
1雾封层 2.薄膜封层3.砂封层4.石屑封层5.同步碎石封层6.稀浆封层7.微表处8.开普封层9.宏表处
稀浆封层的配合比设计
(1)根据选择的级配类型,确定矿料的级配范围。计算各种集料的配合比例,使合成级配在要求的级配范围内。(2)根据经验初选乳化沥青、填料、水和添加剂用量,进行拌和和粘聚力试验。可拌和时间试验温度应考虑最高施工温度,粘聚力试验试验温度应考虑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3)根据试验结果和稀浆混合料的外观状态,选择3个左右认为合理的混合料配方,进行稀浆混合料的性能,如不符要求,适当调整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再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4)经验不足时可将初选的3个混合料配方分别变化不同油石比重复试验,并将不同沥青用量的1h湿轮磨耗值及砂粘附量绘制成图,以1h 湿轮磨耗值接近要求的沥青用量作为最小油石比Pbmin,砂粘附量接近要求的油石比为最大油石比Pbmax,得出油石比的可选择范围Pbmin~Pbmax。
什么是同步碎石封层? 采用专用设备(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及粘结材料(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自然行车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作为路面表面处理层使用 优点:填充、治愈路面裂缝,提高路面密实性、抗渗性、防滑性、抗磨耗性
什么是稀浆封层?
概念:采用机械设备将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水和添加剂等按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的薄层。铺筑厚度一般在3~10mm之间。
适用:单层厚度较薄,不具备结构补强能力。无法解决强度与刚度不足、路表沉陷、稳定性差的路面。可用于二、三、四级公路及新建公路(高速公路)的下封层。
稀浆封层对原路面的要求
必须具有足够强度:原路面整体强度不足的,不能采 用稀浆封层;局部强度不足的必须补强。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路表面较平整、密实、清洁:原路面局部破损应进行彻底挖补,拥包、隆起等病害应事先进行处理。
微表处技术优点
快速应用,施工1小时后即可通车
提高路面抗滑能力,增加路面色彩对比度,改善路面性 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减少交通噪音
封堵路面空隙,路面防水 消灭松散骨料
常温条件下作业,节约能源,降低污染 减少标高损失
可修复深车辙而无需碾压
微表处稀浆封层的区别?
1.微表处必须采用改性乳化沥青;2.用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以及填补轻度车辙,也适用于新建公路的抗滑磨耗层;3.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
1.稀浆封层可采用普通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2.主要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也适用于新建公路的下封层;3.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
沥青路面再生是指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旧沥青路面或者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处理,并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按拌制和施工温度的不同,可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按施工场合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厂拌再生和就地再生
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旧料、新集料、再生剂(必要时)与新沥青在热拌状态下拌和而成,具有强度高、路用性能好的优点。主要用于翻修养护工程,可用于一、二、三级公路的中、下面层及四级公路的面层。对于一、二、三级公路的上面层及高速公路中、下面层,必须经试验、总结、评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将废旧料(主要是面层材料,有时也包括部分基层材料)适当加工后进行重复利用,按比例加入一定量添加剂—水泥、石灰、泡沫沥青或乳化沥青,需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而制成的冷再生混合料。主要作为基层或底基层,也可以作为低等级公路的面层。
再生的意义
(1)节约资源(2)节约能源(3)环境保护(4)经济效益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优点 不需任何原材料的运输(除少量的乳化沥青添加剂外),节省了大量运输费用 2不需对原材料进行加热,节省大量能源
3全部旧沥青路面材料就地再生利用,节省了大量宝贵资源 4 施工效率高,开放交通快
5工程成本低廉,通常只有新建路面的70~80% 6粉尘、烟气等环境污染降至最小 避免了废旧沥青材料引起的环境问题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
适用于由于沥青面层引起的各种结构性损坏
不适用于表面层的病害和由于基层和路基病害造成的 面层损坏
就地冷再生技术可以用于许多场合的沥青路面结构性 翻修:
一般公路的旧路翻修 高等级公路的中面层翻修 各类道路的结构性补强
厂拌热再生优点:
优点:
适用于所有的路面损害
将新旧沥青混合料采用几种厂拌法生产,沥青混合 料的质量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
可以保证路面的各项性能,如平整度、抗滑性等,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类似 属于结构性再生
就地热再生
(1)复拌再生法Remixing(新旧料混合)
将旧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经热态拌和、摊铺、压实成型。掺加的新沥青混合料比例一般控制在30% 以内。(2)加铺再生Repaving(新旧料不混合)将旧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拌和形成再生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贯平板摊铺再生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度平板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起压实成型。
厂拌热再生是指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沥青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拌制成热拌再生混合料铺筑路面的技术。
水泥路面破损:破碎板、裂缝、板角断裂、错台、边角剥落、接缝料损坏、坑洞、拱起、露骨、唧泥和修补
沥青路面破损:龟裂、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松散、沉陷、车辙、波浪拥抱、泛油和修补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内容
1.路肩、路面表面泥土和杂物的清除与清扫 2.混凝土面板接缝填料的养护
接缝填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缺失或溢出,应及时进行填补或清除,并防止泥土、沙石及其他杂物挤压进接缝内,影响混凝土路面板的正常伸缩。3.路面局部损坏的维修
应查明原因,及时采用合适的材料、工艺进行修复。4.路面较大范围损坏的维修
应首先进行评定,并按照养护对策安排大、中修或专项工程,进行维修和整治。局部路段路面损坏严重的,应予以翻修,以达到设计标准。5.路面平整度、抗滑能力的恢复
应采取罩面、铺筑加铺层等措施恢复其表面功能。6.提高路面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情情况,采取加铺、加宽等措施,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公路的通行能力。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对策选择
高速和一级公路的PCI为优和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PCI为中及中以上时,可采用日常养护和局部或个别板块修补措施。高速和一级公路的PCI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PCI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全路段修复或改善措施,包括沥青混合料修补、板块破碎和碾压稳定、铺筑沥青砼或水泥砼加铺层以及修建纵向边缘排水设施等。高速和一级公路的RQI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RQI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罩面或加铺层等措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高速和一级公路的SRI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SRI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刻槽、罩面等措施提高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满足现有交通的要求时,应采取铺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加铺层措施提高其承载能力。
裂缝修补方法
对于宽度小于3mm的裂缝,可扩缝灌浆法或填塞灌缝胶。对于宽度3~15mm的中等裂缝,可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
对于宽度>15mm的严重裂缝,可采取全深度补块,可分为集料嵌锁法、刨挖法、设置传力杆法。
水泥路面改造的主要技术途径 罩面(直接加铺)
加罩水泥混凝土路面(白+白)加罩沥青混凝土路面(白+黑)
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场处治再利用技术 打裂压稳技术 碎石化技术 3大功率破碎机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集料场再生
门板式打裂压稳技术
是指使用门式破碎机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每隔40-60㎝打裂,经压实后在上面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适用条件:
需要修补的接缝数量低于20% 出现开裂或下沉的板低于15% 路段的代表弯沉低于0.2mm
碎石化是采用特殊的机械设备将旧水泥砼板现场破碎成较小块。碎石化工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工艺中较为常用、对消除加铺层反射裂缝也更为有效的一种施工工艺 适用条件
功能性罩面上出现大量反射裂缝;大量错台、翻浆和角隅破坏; 超过25%的板开裂,超过20%的路面已经修补或需要修补,超过10%的路面需要开挖修补;出现严重冻胀开裂或碱集料反应;在进行碎石化前要与其它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车辙的检测方法
人工检测数据。激光数据采集。图片信息采集。车辙快速检测装置。
平整度的量测分类 1断面类
水准测量,三米直尺测量,直梁基准测量仪,多伦仪,激光平整度仪。2反应类
颠簸累积仪BI,PCA仪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 确定型:为路面寿命或某项使用性能预估出一个数值,如基本反应(只用于项目)、结构性能、功能性能和使用寿命模型等。
概率型:预估分布状态,如残存曲线、马尔可夫(Markov)和半马尔可夫模型等。主要用于网级路面管理系.标准模型
PPI:使用性能指数(PCI,RQI,或者二者综合)
:初始使用性能指数 :使用年数,β:回归系数,α称为规模参数=3~15,代表路面寿命。称为形状参数=0.2~1.8表示达到寿命的过程.时,PPI/ PPI0=0.632,故α为PPI衰变到初值的63.2%时的 使用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