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秦岭申请

时间:2019-05-14 12:2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秦岭申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秦岭申请》。

第一篇:走进秦岭申请

康桥小学

关于开展“走进秦岭、憧憬梦想”

研学旅行的申请报告

阎良区教育局、关山镇中心校:

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充分让农村孩子领略美好陕西的自然风光,结合我校实际,为鼓励全体学生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开拓视野、坚定信念,通过与陕西青之旅旅行社联系,我校拟开展全体学生“走进秦岭、憧憬梦想”研学旅行活动,现将本次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一并上报,敬请审核批准。

此致 敬礼

关山镇康桥小学 2015年3月25日

第二篇:大秦岭观后感

陶炳辉

走进大秦岭

--浅评纪录片《大秦岭之万类霜天》 《大秦岭》是一部从中华文明、中华历史这两个方面来讲述秦岭的纪录片。而第六集介绍的就是在这莽莽秦岭安家落户的世界重点保护鸟类--朱鹮。

朱鹮曾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在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可是由于人口急剧增长、森林破坏、战争、人类狩猎等诸多因素的产生,朱鹮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1963年,朱鹮首先在俄罗斯销声匿迹,而人们却没有注意到。1975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厚,以为朝鲜诗人泪流满面,痛心不已。此后,日本的朱鹮也急剧减少。当日本把野生朱鹮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时,一位日本诗人同样悲伤不已。在看到诸多国家的朱鹮已经不复存在时,中国展开了寻找朱鹮的行动。最后,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在陕西洋县找到了野生朱鹮。专家发现,这儿非常适合朱鹮居住。现在,经过我国动物专家的精心保护,朱鹮数量已经增至1000多只。本片音乐运用巧妙,与片子紧密融合。片子的主题曲先是女声单唱,表现出秦岭温柔秀美的一面,继而是男声合唱,声音低沉,表现出秦岭厚重、深沉的一面。歌曲悠扬动听富有气势,歌词亦用唐诗串起来,给人以美感;当片中介绍到诗人张籍看到朱鹮翩翩起舞的优雅身姿一时有感写出了一首咏叹朱鹮的诗时,音乐渐渐响起,配合着朱鹮的鸣叫,让人心旷神怡,不禁与诗人产生共鸣;当片子介绍到1975年朝鲜半岛的最后一只朱鹮消失,一位朝鲜诗人泪流满面的写下他的伤感时,空灵却又幽怨的音乐响起,那音乐仿佛是朱鹮的叫声,让人深感痛心;当考察小组终于找到朱鹮并听到朱鹮的叫声时,刘荫增哭了,此时音乐响起,让人们的心中充满兴奋与希望;当洋县人民政府下达了保护朱鹮的紧急通知时,音乐急促紧张,把人们的心一下子就拽到了嗓子眼里,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一位教师在教室里向同学宣介绍朱鹮的体貌特征,并且在办公室里在纸上写下了“保护朱鹮”,又叫上同学去村里把标语贴起来,此时轻柔悠远的音乐响起,让人们看到了朱鹮保护工作的希望。

画面时而恢弘时而柔和,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那连绵不绝的秦岭、蜿蜒的河流、高大笔直的古树等和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鸟儿、苍翠欲滴的绿叶等,都显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并且远景、运动镜头的多次运用也给人一种气势恢弘的感觉。用几近垂直的仰拍去表现古树,夸大了古树的高大笔直,让人感觉古树几乎就要耸入云霄了。并且拍摄树林的古树是时,采用了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在视觉和心灵上引发强烈的共鸣,使片子的意境更高,韵味十足,增强了氛围的渲染性。片子拍摄朱鹮时多用远景,深刻体现出了朱鹮在天空中飞翔的迷人景象,同时暗示朱鹮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人们应该自觉保护这一美丽的物种。

秦岭深处的洋县是地球上最大的朱鹮栖息地。朱鹮目前已经基本脱离濒临灭绝状态,这与国家和人民对朱鹮的保护以及国家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秦岭养育着朱鹮,朱鹮为秦岭带去生机与活力,而人们又保护着秦岭与朱鹮,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篇二:大秦岭之大

大秦岭之大

—《大秦岭》观后感

秦岭山脉

古典、悠扬的插曲再次响起,重重地节拍好像敲打在心上,一幅幅静美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便出现在眼前,让人烦燥的心境顿时平静下来,这就是大秦岭给我的第一感觉,也是最珍贵的感觉。

这次脊椎动物实习我们观看了《大秦岭》纪录片中的“万类霜天”和“生息与共”两部分。

“万类霜天”这部分主要讲了在全球野生朱鹮面临灭绝的情况下,秦岭深处的一个县城—洋县,发现了野生朱鹮的踪迹,并且在当地人的悉心保护下得以生存、繁殖、壮大。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看着傍晚朱鹮归巢时美丽的身影出现在天际,看着朱鹮悠然自得地站在当地人为它们创造的天然稻田时寻觅食物,而此时老伯拉着憨厚的老黄牛在一旁悠悠地犁着地,多

美的画面。这一刻,我觉得朱鹮就像是老伯的孩孙一样,在田间嬉戏。人与朱鹮是那么平等,和平地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片天空下,和谐、平静的生活着。

朱鹮

而“生息与共”讲的是在秦岭密林深处一个原始,自然,一尘不染,与世隔绝的地方。那是动植物的乐园,它们在那儿自由地生活着,在大自然的竞争中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和谐。这是大自然本质的力量形成的,就如一双无形的手,在无声无息中描绘一种平静。幽然下的生机勃勃。在这些动物中有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在政府的当地人同心协力下,这的以竹子为食的大型猫科动物得以生存。看着大熊猫那憨厚可爱的样子,的它吃着竹子时那和享受的表情,我看到了这片密林中所有生灵的快乐。这里不但被称为动物的乐园,也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送给地球的礼物”。

刚出生的大熊猫

这两部分观看,让我看到了大秦岭动植物的丰富多彩,并看到

了它们面临的种种危机,令人欣慰的是我看到人们以这些动植物的爱惜的保护。但是,有好多生物频临灭绝,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的成果而沾沾自喜,保护大自然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不断努力,尤其是我们学生物的,更要向身边的人,以至以后我们学生灌输这和感恩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将这和思想传承下去,这样,人类才能不断得从大自然中得到恩惠,并将人类延续下去。

此次的观看,也让我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和谐。不仅仅是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更是人与动物的大自然的一种统一,甚至是一种理解,宽容和交流。就如一首子,虽然是由不同的音符组成,但只要做的人用心,它就会变得完整并表达一种感情,平静中有起伏。大自然也是一样,人只是其中一种很普通的生命,只是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每种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谁也没有权力去剥夺它的存在于世上的权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每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快乐,而你的视野也会更开阔,你的思想不再狭隘。

大自然不仅仅是批那些由动物,植物组成的群落,而是整个地

球上所有事物。一花一草一木,一滴不,一丝风,一点空气,都是大自然的组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有理可循。大秦岭让我看到了大秦岭之大。篇三:《大秦岭》纪录片赏析

泊宁静遥远,揽空濛寂静

——《大秦岭》评析

《大秦岭》是国内第一部花费一年时间,专门拍摄秦岭的纪录片。本片的摄制组跑遍了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多个地方,与众多国内顶级专专家对话,最后整理出的访谈记录足有100万字之多,而102位专家学者的拍摄访谈在国内同类题材中也并不多见。此外,观看《大秦岭》,观众才第一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到秦岭的风光和故事,探寻到它古老的历史;第一次从纪录片的角度了解秦岭在中华文明、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一)主题分析: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1、秦岭的美是自然的秦岭初诞,天地一片混沌。在这片土地上,崭新的生命正在孕育生发,一个无限奇迹萌发的时代即将到来。秦岭,纵使世人有万般猜测,也难以追踪他神秘渺远的足迹。的确,秦岭的自然美似轻纱薄雾,如仙如梦。它沾染了水的钟灵琉秀,依仗了重重山峦的巍峨,甚至山崖石壁间每一寸缝隙,都有轻轻的生命的喘息声。它神秘,因为有与现实最遥远的距离;它珍贵,因为他隐匿了来自尘世的无数足迹。秦岭动植物资源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秦岭有兽类动物100多种,鸟类动物338种,其中不乏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和朱鹮。秦岭属于南北方植物交汇地带,加上苔藓、蕨类等,各种植物总数超过3800多种,星叶草、独叶草、银杏、珙桐就是它们中的代表。这些使我们觉得好像秦岭山里藏匿了一步世代书写的撼世奇书《红楼梦》,它内容的广阔如星汉般灿烂,如星斗般摇曳闪烁。

2、秦岭的美是人文的秦岭无限的自然神韵壮阔了这片土地的胸怀,就连树影、石缝、崖间、润泽的泥土里都 包裹着陈酿的智慧,一字深,道不尽秦岭收录的善思静观;一字大,说不完秦岭万事万物融于天地之间的丰腴;一字宽,又拘谨了这片土地延伸的力量。它赋予了每个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以灵感,用自然之美撼动了才子佳人无限诗怀却从未高调,引得人们对它予以无限赞美吟叹。它用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收纳了来自人的智慧大美,无论唐诗宋词如珠玑般散落,秦岭具有天生不可拿来的气质,大气唯美。然而,秦岭的人文风貌远不是另外半分的拼凑:地老天荒,春寒所赐,水花凝脂,盛唐君主曾得秦岭灵秀所赐,尽揽一代芳华;李白斗酒诗百篇,吐露才情雅致;道经、德经,一语道出秦岭埋藏千万年的达济深远。

3、秦岭的美还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秦岭北麓有一个著名的道观叫楼观台,据说老子曾在此修行、得道,并著述《道德经》。《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是自然、无为、虚静、贵柔、淡泊、中和。以柔克刚,才能刚柔并济,这也正与秦岭的自然之气、自然之魂相一致。大自然神秘,总是无处不在的体现出两面性,正如谁是柔的,也是刚的;涓涓细流,风平浪静,也许很多时候溪水都是默默东逝的,但是树欲静,风不止;要相信万事万物都是轮回的,当大风来临,风拂过河面,吹打在轻轻泛起的微波之上是,水也就充满了刚性,变的波涛澎湃,气势汹汹,难以抵挡,更难以驾驭。诞生于秦岭的《道德经》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哲学思考、参禅、参悟,从而使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知礼节,明事理,做一个心如明镜,并且内心澄澈、品行端正的人;做一个智慧、不迷失自我、不误入歧途、把握人生航向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虚怀若谷、进退自如、积极生活,犹如秦岭一样经历万年尤高大巍峨、充满生命里的人。

(二)视听语言分析:画面与声音的完美融合巍巍秦岭被誉为“万山之祖”,它的气势是渺远、肃穆、巍峨的。历代文人学士都曾对这座孕育着通灵之气的秦岭顶礼膜拜;老子、王维、李白、白居易等文人先哲都曾在这里留下著名的诗篇。本片着重介绍了秦岭巨大而丰富的自然宝藏和自然掩映下的人文情怀。这样一个自然美与人文美合二为一的整体,一个拥有无限自然资源,加之人性融合的美丽和音。为了能够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导演在本片的视听语言上也做了很大努力。

1、音乐运用上别具一格

《大秦岭》每集片头曲的歌词全部采用唐代著名诗人的诗作为词。

终南阴岭秀 ——唐·祖咏

碧嶂插遥天 ——唐·李世民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唐·李白

秦岭愁回马 ——唐·杜甫

心事两悠然 ——唐·白居易

行到水穷处 ——唐·王维

月出孤舟寒 ——唐·岑参

„„(重复)

云横秦岭家何在——唐·韩愈 试登秦岭望秦川——唐·孟浩然

首先这种诗词的串联是非常和谐统一的,前两句介绍了秦岭的巍峨、壮丽;紧接着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宏图大愿;下来四句展现了秦岭之行的艰难和诗人的苦闷;最后两句的一问一答总结出秦川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用古代诗句作歌词,能够让观众对《大秦岭》的内容进行遐想,不但使观众对片子内容有种心理期待,而且显得古朴凝练,又不失稳重大气。歌曲运用男女声合唱的形式来展现秦岭的秀美风光、人文传统,不但曲调婉转和谐,而且能够将片子的风格、内容、特点、主题用更加有力的诗人内心感受和创作者的意愿自然融合加以呈现,以紧扣主题,令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片中其他古朴优美的音乐音响也起到了转换情绪、增进情感的作用。

2、节奏舒缓有致

以第八集为例,本集影片整体节奏舒缓有致,动人的音乐配合画面中的长镜头、平移镜头,使得声画关系和谐统一。影片刚一开始介绍关于《山海经》起源的内容时,镜头由实渐渐虚化,虚实结合,配合解说词,更加形象的说明《山海经》到现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这让观众的思考紧紧跟随内容而变动。由于本集还要介绍关于秦岭的自然景观,所以很多镜头都是在户外实景拍摄,特写与远景镜头的运用也搭配得极其合理。导演对于一些溪流、草叶、花朵等进行了特写拍摄,近距离拉近观众对于秦岭一草一木的认识,也便于观众对相关物种的特性、形状、纹路以及细枝末节做更细致的观察。而关于秦岭的全貌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采用远景对每个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都涵盖在秦岭的自然景观之中。比如介绍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就自然从骊山周边的青山绿水、温泉,过渡到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发生的美好爱情故事;提到老子的《道德经》,画面先对观楼台前的青牛塑像进行拍摄,转而引出老子。这样做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片子的延展性,将自然景观介绍与人文景观介绍自然过渡,才不至于使本片内容枯燥无味,生硬刻板。

3、表现手法多样化 《大秦岭》运用了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这其中主要包括实景拍摄的视频资料、历史视频资料、文件档案资料、人物采访、图表、动画特技等的综合运用。本片创作者在地理上横跨

秦岭的东西南北、沟沟壑壑,在时间上展现一年四季,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实景拍摄,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的美景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片中,一些涉及历史文化的内容,如《山海经》,画面就是一本破旧的古装书,形象自然,也便于观众直接理解相关资料。由于本片还具有较强的理论专业性,所以穿插了不同专家学者的采访,其中涉及文学、佛学、历史学、哲学等各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共102位,对于编导提出的相关问题,专家们都作简短精辟的回答和评述,从而使影片的严肃性、正式性、重要性和可信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凸显了影片的学术氛围。另外,一些片段动画的运用也给我们的影片制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比如本集中关于秦岭的诞生就用到了动画特效,火红的岩浆汹涌流淌,也正是这岩浆孕育了巍峨挺拔的大秦岭。篇四:大秦岭 大秦岭

百科名片

纪录片《大秦岭》片头题词

《大秦岭》是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陕西电视台联合出品的8集纪录片。2010年1月1日晚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文字版《大秦岭》也将于2010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名: 出品时间: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 大秦岭 2010 陕西省委宣传部等三家单位 中国 导演: 集数: 类型: 上映时间: 康建宁 8集 纪录片 2010年1月1日-8日

目录[隐藏] 分集片名 本片特色 拍摄历程 经济效应 视频正文 大秦岭主题曲 分集片名 本片特色 拍摄历程 经济效应 视频正文 大秦岭主题曲 [] 分集片名

宏基伟业

在秦岭的萌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山佑汉脉

在巍峨的秦岭之中,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此外,沿着一条条秦岭古道,造纸术等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后传世。

盛世佛音

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高山仰止

老子的《道德经》在秦岭著成,从这里流传,而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座并持高峰。

感恩秦岭

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又承载着今天“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万类霜天

秦岭深处的洋县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生息与共

秦岭密林深处,熊猫等珍稀动物在此自由的生活着,这里不但被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也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秦风雅颂

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或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4] [] 本片特色

《大秦岭》海报

《大秦岭》刷新了多项国内有关纪录片的纪录,也创造了业内许多“第一”。首先,这是国内第一次花费一年时间,拍摄一部关于秦岭的纪录片。而且,担纲总导演的康建宁曾执导过著名纪录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对重大题材的把握经验丰富。

此外,《大秦岭》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从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来审视一座山脉。《大秦岭》还第一次在纪录片中用唐诗作为主题歌,参与词曲创作的人数之多、投入拍摄时间之长也都在国内同类题材的拍摄中少见。国内一流的制作团队,也是《大秦岭》大制作的亮点之一。摄制组其他30余位工作人员,也都是曾承担过《舞动陕西》《望长安》等大型专题片制作的主创人员。这次,《大秦岭》摄制组还专门抽调出一个采访组,奔赴全国各地,遍访那些来自水利、动物、植物、气候、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102位专家学者参与了八集纪录片的拍摄访谈,这在国内同类题材中并不多见。摄制组跑了北京、上海、杭州等许多地方,与众多国内顶级专家对话,最后整理出的访谈记录足有100万字之多,工作量巨大。[1] [] 拍摄历程 《大秦岭》摄制组架设摇臂拍摄

摄制组里有很多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但以往也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深入秦岭。

在拍片时,《大秦岭》执行总导演杨光表示,“我第一次发现秦岭这么美,美得让人惊叹!后来,我又了解到许多有关秦岭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地位。” “像我这样在秦岭脚下生活了数十年的人,也是因为拍摄《大秦岭》这部片子,才第一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到秦岭的故事,探寻到它古老的历史。这才发现,我以前了解的都是表面上东西。”“单说秦岭的水,就为陕西乃至全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岭是丹江、汉江的发源地,在南水北调中路工程的库存总量中,来自秦岭的水就占到了70%,由此可见,秦岭的水养活了多少人啊!”[1] [] 经济效应 纪录片《大秦岭》在央视播出的消息被各大媒体披露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时纪录片还没播出,而由《大秦岭》引发的一些经济现象已开始露头。

位于秦岭北麓的翠华山景区每年冬天都要搞滑雪节,可2009年的滑雪节比往年提早了十天举行,景区的工作人员说,早在2009年夏天他们就听说陕西电视台正在拍摄《大秦岭》的消息,后来得知该纪录片2010年1月1日起要在央视播出,所以在搞旅游活动时就把这个因素考虑了进去。翠华山滑雪场负责人张铁军说,纪录片《大秦岭》的播出,一定会吸引许多不了解秦岭的海内外游客萌发前来观光旅游念头,翠华山滑雪场工作人员也正在考虑如何抓好这一难得的旅游商机。[3]除了旅游景区抓住《大秦岭》想打旅游牌外,这两天许多网站也把《大秦岭》作为增加点击率的一个卖点,一些网站还专门开设了纪录片《大秦岭》的专版。西部网新闻责编韦海表示:“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网友在专版里发布了上百条帖子,也是有十几万的网友关注这些内容。大家对这部片子当中一系列历史文化的看点,人文精神的焦点和现实意义的热点是非常期待。”[3] [] 视频正文

第一集:宏基伟业

生活在终南山里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这座山岭曾经养育了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祖先是秦人。但是有一件事他们未必都很清楚,那就是这些被称之为秦人的人后来又翻天覆地地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

大山系,就叫秦岭。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当这座横亘在中国大地之上,绵延1600多公里的山脉告别“万世之宗”的昆仑山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向中原大地的漫漫征程。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加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山系,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最终把中国大陆一分而为南北两半。一座非凡的山脉,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截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在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的南北方分界线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呢?终于,科学家们一致认定,以秦岭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这条不同凡响的横线,就是位于中国大陆南北中轴线上的秦岭和淮河。冬天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而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春意融融。人们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寒流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而远离北回归线近一千公里的四川盆地,却依然百花吐艳,遍地流芳,成为中国境内除海南岛以外,唯一一个免受霜冻之害的省份,而这一切秦岭山脉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一座山脉居然能够改变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其地位的显赫足以令人崇拜。而还是这同一座山脉,孕育滋养出一个日后创立千秋伟业,统一全中国的古老族群,面对这时的秦岭恐怕任何人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了。这个由秦岭庇护的古老族群,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被称之为秦人的人,从秦岭出发历经五百多年的漫漫征程,在华夏大地上掀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最终改变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帷幕。周孝王时期,秦先祖伯益第十一代孙非子牧马有功,经历二三百年失姓亡国屈辱的秦人,终于恢复了被剥夺的赢姓,跻身西周贵族行列。公元前763年的华夏大地上,春秋争霸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摧枯拉朽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一年,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他要把秦人都城,从西汉水上游的西陲,迁往宝鸡境内凤翔县长青镇,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其中背后的意图是迈出了挺进关中,觊觎中原的关键性一步。秦文公貌似小心翼翼的向东推进,对秦人和中国历史来说,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岭庞大而绵延的身躯,以略带弧形的走势把富饶的关中平原揽于怀抱,而秦岭高大险峻的层层山峦,又有效地阻隔了来自东南方向的刀兵威胁。如果说秦岭为秦人在关中的聚集形成了安全之势,那么纵灌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水就成为了秦人立足关中的生存之本。秦文公进入关中之后,秦人就开始从半农半牧时代,一跃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到了秦穆公时期,强大的农业基础,使秦国脱颖而出,跻身春秋五霸行列。公元前647年,秦国近邻晋国遭遇饥荒,国内粮仓十室九空。晋惠公向秦穆公求救,购买粮食,以度荒年。据《左传》记载,当时秦国向晋国运送粮食的船只,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东进,再转陆路和漕运,抵达晋国。八百里路程,运送粮食的船队白帆相望,首尾相接。秦人就是用这样的历史事实为后人留下了“秦晋之好”的典故。其实,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文公并不是在关中平原的土地上播下种子的第一人,早在他3000多年之前,生活在浐河和灞河冲积而成的浐灞三角洲的半坡人,就已经在这里种植关中平原最早的粟和油菜了。而与半坡人不谋而合的是,生活在西秦岭的大地湾人,也在距今8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以黍为辅助食物了。秦人能够立足具有悠久农业文明的关中平原,就等于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粮仓。秦景公是秦人入主关中后,第一位将秦国势力推向中原的国君。他继承发展周人的农业技术传统,按照自然天象和天文历法安排农事,关中地区农业由此进入发展时期。公元前451年,奴隶制的苍茫暮色悄然落下,一场新的社会变革,正在酝酿之中。三百多年间的诸侯争霸,最终分化并重新组合为齐、楚、燕、赵、卫、韩六国,它们势必要与秦国瓜分天下,利益的冲突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变得更加复杂激烈。为了强大自己,战胜对手,卫国利用李悝、楚国启用吴起变法图强,其它各国也纷纷废除西周遗留下来的井田制,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化。当时的秦国,虽然疆域不断拓展,却怎么也改变不了在中原各国君王心目中的弱小地位,所以秦国依然是常常被人忽略,甚至蔑视的国家。第二集:山佑汉脉

位于秦岭南麓洋县境内的一座小镇,名称龙亭。龙亭镇名字的来历和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东汉龙亭侯蔡伦。早在1800多年以前,已经厌倦了宫廷内你争我夺,危机四伏的蔡伦,每有闲暇,便经常带养子和亲属,来到洋县这里的封地,徜徉在山光水影中调养身心。由于这位地位显赫的宦官光顾,给这座秦岭深处的小镇带来无尽的荣耀,同时古老的造纸工艺也随之来到了洋县。公元105年,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材料,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当蔡伦把这种开创人类文明史的纸张呈现给汉和帝时,皇帝龙颜大悦,下诏在全国推广。造纸术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也为蔡伦的命运带来了新的转机。公元一世纪,就在东汉皇帝已经开始用“蔡侯纸”下诏行文,颁布政令时,西方的欧洲人还在羊皮上书写文字,而埃及人也在用一种非常原始的纸莎作为书写材料。由于笨重而昂贵,极大限制了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传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国造纸术向西方的传播竟然和一场战争关系密切。随后,源自中国的造纸术又随着阿拉伯大军迅速传到叙利亚、埃及、摩洛哥,并在公元10世纪以后,传入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各国。到19世纪初叶,造纸术已遍及世界。造纸术的出现,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就在蔡伦发明造纸术的3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07年,和项羽结盟推翻秦王朝的刘邦,攻克武关,沿秦楚古道,乘势北上,从蓝田翻过秦岭,抢在项羽前面,攻入秦国都城咸阳,将秦二世赶下王位,拉开了建立西汉帝国的序幕。然而,就在刘邦准备和项羽分享推翻秦王朝胜利果实的时候,鸿门宴上的死里逃生,让刘邦不得不再次面对生存与死亡的抉择。项羽最终不仅没有允许项庄的利剑刺向刘邦,还封刘邦为汉王。西楚霸王的一念之差,留给自己的,是最终将他逼上绝路的强硬对手,而留给历史的,是一个在秦岭深处酝酿崛起的大汉王朝。从关中到汉中,刘邦要翻越的,不仅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秦岭险阻,更有无尽的失落与绝望。再次走在几个月前还意气风发,最终攻占咸阳的子午古道上,被项羽逐出的刘邦此时的心情灰暗无比,前路漫漫,一片凄凉。他一定没有意识到,一个足以让后人引颈仰望的王朝,将会在秦岭的荫庇下从他的手中横空出世。在尾随刘邦前行的队伍中,还有一个对日后大汉江山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这个人名叫张良。秦末汉初的军事谋略家张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协助刘邦制订了许多军事作战方略,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起西汉王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人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其实就是张良。

在汉中以北以及东南,是高耸绵延的秦岭,而在它的南面有大巴山环绕。由于高山隔阻,来往交通十分不便,以至于在秦朝以前,盘据在仅仅一山之隔的关中的统治者,对秦岭以南的巴蜀大地几乎一无所知。

第三集:盛世佛音

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在蓝田县秦岭深处,有一条静谧幽深的山谷,名叫辋川。远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辋川就是水波含翠,山林相映的地方,盛唐大诗人王维晚年也就是在这里忘情山水,吟诗作画的。在他那首流传了上千年至今毫无褪色的《山居秋暝》中,王维是这样描述秦岭山水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母亲是一位对佛教有着虔诚态度的人。就是因为曾经梦见了印度一位著名居士维摩诘,于是便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字号摩诘。就在长大成人的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万人垂涎的仕途前景一片光明之际,这位名震诗坛的大诗人却辞官远去,沉醉于秦岭的山光水色之中,每日里悠闲自得的王维谈禅赋诗,礼佛作画,过起了超然尘世的隐居生活。王维一生曾四次出家隐居,其中就有三次选择了秦岭。做尚书右丞的时候,他甚至还在家里供养着僧侣,为的就是与他们说佛谈禅,探讨佛教真谛。有人记述王维当时生活时说,“平日茹素,不着彩衣,居室当中,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一般的生活。”这时的王维,以松林明月作伴,与湖光山色为友,终日里赋诗作画。秦岭山中那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陶冶着他的性情,这一阶段,王维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至高境界。

公元八世纪中后期的盛唐,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巨星荟萃并且交相辉映的时期。就在王维沉迷于秦岭山水,将自己塑造成一位超然尘世的诗佛形象的时候,潇洒飘逸的一代诗仙李白正在盛唐大地上四处放歌游走;悲天悯人的诗圣杜甫篇五:《大秦岭》解说词

第三集《盛世佛音》 第一集《宏基伟业》

第二集《天佑汉脉》

第五集《感恩秦岭》 第四集《高山仰止》

第八集《秦风雅颂》 第六集《万类霜天》

第七集《生息与共》

第一集《宏基伟业》

刘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你似乎随时可以投入它的怀抱,随时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息。帕斯奎尔〃李〃普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考察团成员

在考察秦岭地质公园的过程中,我清楚地认识了大陆的碰撞,山脉的形成以及后期的演变,这拓宽了全世界所有地质学家的视野。james leape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

秦岭地区的环境直接影响到长江和黄河的健康情况,因为秦岭是这两大水系重要的水源地。

王子今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秦岭可以说是辉煌的周、秦、汉、唐文明的一个历史见证人,一个文化的守卫者。

黄朴民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秦岭是一种雄健,是一种精神,如果说长江在我心目当中是母亲河的话,那么秦岭在我心目当中就是一座父亲山。

生活在终南山里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这座山岭曾经养育了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祖先是秦人。但是有一件事他们未必都很清楚,那就是这些被称之为秦人的人后来又翻天覆地地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

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就叫秦岭。

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秦岭这个名称早期从先秦开始的著作里头,《山海经》、《禹贡》里头,譬如说还有《诗经》里头不叫秦岭,当时都叫南山,或者叫终南山。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你看《禹贡》一般我们认为都是两千多年前,一般的说法最迟就是战国末期就已经有这个名称,实际上这些名称形成的时间比这个还早,但是我估计到秦国的时候就开始用秦岭的名称了,因为到了汉书《史记》里面已经有了秦岭。

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当这座横亘在中国大地之上,绵延1600多公里的山脉告别“万世之宗”的昆仑山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向中原大地的漫漫征程。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加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山系,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最终把中国大陆一分而为南北两半。

一座非凡的山脉,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

截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在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的南北方分界线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呢?

秦其明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

这个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人注意到了。而且在1959年的《中国自然区划》这个草案里面就提出了这样一条建议,说把秦岭作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一个分界线。刘胤汉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 59年,中国科学院综合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组织全国数百名专家,搞这个中国的自然区划。

终于,科学家们一致认定,以秦岭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

这条不同凡响的横线,就是位于中国大陆南北中轴线上的秦岭和淮河。曹明明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教授

事实上这种分界线的作用都是自然方面的,可是它对于后来人类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乃至于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强烈的、深刻的影响。

刘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如果你到西安,你可能吃的哨子面、馍,以面食为主。但是到秦岭南部,南坡以南,到汉江再往南,都是以米食为主。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比如咱们老话说的什么南稻北麦、南船北马都是指的以秦岭分界的南北差异。

冬天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而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春意融融。人们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

寒流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而远离北回归线近一千公里的四川盆地,却依然百花吐艳,遍地流芳,成为中国境内除海南岛以外,唯一一个免受霜冻之害的省份,而这一切秦岭山脉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张国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中轴,是我们国家长期这块大陆形成,以及我们中华民族发源和我们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占据突出位臵的一道巨大的山系。

一座山脉居然能够改变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其地位的显赫足以令人崇拜。而还是这同一座山脉,孕育滋养出一个日后创立千秋伟业,统一全中国的古老族群,面对这时的秦岭恐怕任何人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了。这个由秦岭庇护的古老族群,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被称之为秦人的人,从秦岭出发历经五百多年的漫漫征程,在华夏大地上掀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最终改变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帷幕。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截至目前对于早期秦文化的认识,认为最早的秦人应该是和商人同源,或者是大致是族源比较接近,他们都是崇拜鸟的,以鸟为图腾的上古的先民。大约在商代的时候,秦人就被商人迁徙到西边,迁徙到现在的甘肃。

田人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秦国的历史如果要从姓氏来说,大概可以从非子开始。这个非子当时是秦人的一个首领,那么从我们现在史料上来看,他当时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周孝王时期,秦先祖伯益第十一代孙非子牧马有功,经历二三百年失姓亡国屈辱的秦人,终于恢复了被剥夺的赢姓,跻身西周贵族行列。

公元前763年的华夏大地上,春秋争霸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摧枯拉朽的时代即将到来。

这一年,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他要把秦人都城,从西汉水上游的西陲,迁往宝鸡境内凤翔县长青镇,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其中背后的意图是迈出了挺进关中,觊觎中原的关键性一步。

秦文公貌似小心翼翼的向东推进,对秦人和中国历史来说,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朱子彦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秦国这个时候正式建都,这个国都叫雍,就是雍正皇帝的雍,现在就是陕西省的凤翔,这个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就是说秦人建都雍以后,他把这里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周天游 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在古代来说,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往往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那么在秦汉历史当中,关中这块地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例。

秦岭庞大而绵延的身躯,以略带弧形的走势把富饶的关中平原揽于怀抱,而秦岭高大险峻的层层山峦,又有效地阻隔了来自东南方向的刀兵威胁。如果说秦岭为秦人在关中的聚集形成了安全之势,那么纵灌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水就成为了秦人立足关中的生存之本。

山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教授

关中平原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农业的发祥地。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它在农业方面的优势,从自然状况来说,一个是黄土,一个是气候。

张晓虹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禹贡》对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的评价很高,讲到关中地区雍州土壤的时候,它的评价是上上,也就是说它把土壤分成九等,上上应该是最高的一等,第一等。所以也就是说,秦人所占据的关中平原有发展农业非常良好的条件。

秦文公进入关中之后,秦人就开始从半农半牧时代,一跃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到了秦穆公时期,强大的农业基础,使秦国脱颖而出,跻身春秋五霸行列。

公元前647年,秦国近邻晋国遭遇饥荒,国内粮仓十室九空。晋惠公向秦穆公求救,购买粮食,以度荒年。据《左传》记载,当时秦国向晋国运送粮食的船只,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东进,再转陆路和漕运,抵达晋国。八百里路程,运送粮食的船队白帆相望,首尾相接。秦人就是用这样的历史事实为后人留下了“秦晋之好”的典故。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在墓葬中发现了比较多的粮食遗存,你像凤翔的、西安郊区的这些秦墓,在秦墓的发掘中我们都发现有粮食的储存,比如在陶仓里边,在陶罐里边,都有粮食。

王子今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而且秦墓里面普遍出土的仓的模型,体现出民间也非常重视这个粮食储备,粮食有了富余才可以储备。

其实,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文公并不是在关中平原的土地上播下种子的第一人,早在他3000多年之前,生活在浐河和灞河冲积而成的浐灞三角洲的半坡人,就已经在这里种植关中平原最早的粟和油菜了。而与半坡人不谋而合的是,生活在西秦岭的大地湾人,也在距今8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以黍为辅助食物了。

陈忠实 作家

我就非常感慨我生存的这块土地,应该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一块土地,不然蓝田猿人不会选择公亡岭、灞河边,半坡母系氏族社会也不会选择浐河边,起码那时的人凭自己的感觉就认为这里最适宜人类生存,他们才在这里生存,你想想,这块土地多好啊!秦人能够立足具有悠久农业文明的关中平原,就等于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粮仓。

第三篇:秦岭电厂

秦岭发电抓生产助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作者: 许丽 白升前 日期: 12.03.05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许丽 白升前 报道 今年是华能陕西秦岭电厂的“转型发展年”,公司首先要在装机结构上实现转型发展,面对陆续将要关停的20万机组,该公司一刻也没有放松,依然将机组的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多项举措,抓安全,保生产,以促企业科学发展。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机组安全运行。公司以认真开展“反违章” 活动,实现“零违章,零伤害”为目标,坚持不懈抓隐患排查治理。一是根据“反违章年”活动,全国总工会、国资委安排的陷患排查活动,春秋安大检查活动的检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计划并逐项落实。二是抓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三是认真开展《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工作,规范日常安全管理及例行安全活动。四是严格安全考核,坚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违章行为和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细化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健康水平。面对机组老化,设备健康水平低下,资金紧缺等客观因素,该公司从细节入手,针对现运行的20万机组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设备治理措施。一是在费用支出方面,以提高#

5、#6机组的健康水平为主,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即将关停的#4机组尽量减少费用投入,节约成本。二是狠抓脱硫等环保设备的治理,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和环保通报事件。三是针对设备磨损腐蚀情况对输煤系统、锅炉设备、地下管道、疏放水系统等进行重点治理。四是针对节能指标影响明显,对效益影响比较大的设备投入费用进行专项整治。五是抓好公用系统设备的检修计划安排。

强化运行管理,确保发电任务的完成。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该公司着重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运行系统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规范巡回检查内容,严肃值班纪律。二是狠抓发电任务。通过抓超发电量、合理优化机组负荷分配及与省调协调沟通等方式争取多发电量。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创建工作。成立降“吸、送”电耗攻关组,开展“制粉”、“脱硫”电耗指标的调研工作,抓好小指标竞赛工作,继续开展运行系统优代工作,降低厂用电率。四是积极抓好运行人员培训工作。通过职业道德的培养,企业文化的渗透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在专业技术上进行交叉培训,向高一级岗位和高一级水平迈进,为下一步600MW机组输送人才打好基础。

第四篇:《大秦岭》解说词

八集系列片《大秦岭》

http://news.cnwest.com/node_16705.htm 网播地址

第三集《盛世佛音》 第一集《宏基伟业》

第二集《天佑汉脉》

第五集《感恩秦岭》 第四集《高山仰止》

第八集《秦风雅颂》 第六集《万类霜天》

第七集《生息与共》

第一集《宏基伟业》

刘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不去秦岭,你是听说;去了秦岭,你是感受;你经历秦岭,你就是神秘。成建正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你似乎随时可以投入它的怀抱,随时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息。帕斯奎尔〃李〃普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考察团成员

在考察秦岭地质公园的过程中,我清楚地认识了大陆的碰撞,山脉的形成以及后期的演变,这拓宽了全世界所有地质学家的视野。

James Leape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

截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在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的南北方分界线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呢?

秦其明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

这个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人注意到了。而且在1959年的《中国自然区划》这个草案里面就提出了这样一条建议,说把秦岭作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一个分界线。

刘胤汉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

59年,中国科学院综合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组织全国数百名专家,搞这个中国的自然区划。

终于,科学家们一致认定,以秦岭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

这条不同凡响的横线,就是位于中国大陆南北中轴线上的秦岭和淮河。曹明明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教授

事实上这种分界线的作用都是自然方面的,可是它对于后来人类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乃至于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强烈的、深刻的影响。

刘闯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如果你到西安,你可能吃的哨子面、馍,以面食为主。但是到秦岭南部,南坡以南,到汉江再往南,都是以米食为主。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比如咱们老话说的什么南稻北麦、南船北马都是指的以秦岭分界的南北差异。

冬天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而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春意融融。人们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

寒流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而远离北回归线近一千公里的四川盆地,却依然百花吐艳,遍地流芳,成为中国境内除海南岛以外,唯一一个免受霜冻之害的省份,而这一切秦岭山脉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张国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中轴,是我们国家长期这块大陆形成,以及我们中华民族发源和我们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占据突出位臵的一道巨大的山系。

关中平原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农业的发祥地。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它在农业方面的优势,从自然状况来说,一个是黄土,一个是气候。

张晓虹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禹贡》对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的评价很高,讲到关中地区雍州土壤的时候,它的评价是上上,也就是说它把土壤分成九等,上上应该是最高的一等,第一等。所以也就是说,秦人所占据的关中平原有发展农业非常良好的条件。秦文公进入关中之后,秦人就开始从半农半牧时代,一跃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到了秦穆公时期,强大的农业基础,使秦国脱颖而出,跻身春秋五霸行列。

公元前647年,秦国近邻晋国遭遇饥荒,国内粮仓十室九空。晋惠公向秦穆公求救,购买粮食,以度荒年。

据《左传》记载,当时秦国向晋国运送粮食的船只,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东进,再转陆路和漕运,抵达晋国。八百里路程,运送粮食的船队白帆相望,首尾相接。秦人就是用这样的历史事实为后人留下了“秦晋之好”的典故。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在墓葬中发现了比较多的粮食遗存,你像凤翔的、西安郊区的这些秦墓,在秦墓的发掘中我们都发现有粮食的储存,比如在陶仓里边,在陶罐里边,都有粮食。

王子今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而且秦墓里面普遍出土的仓的模型,体现出民间也非常重视这个粮食储备,粮食有了富余才可以储备。

其实,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文公并不是在关中平原的土地上播下种子的第一人,早在他3000多年之前,生活在浐河和灞河冲积而成的浐灞三角洲的半坡人,就已经在这里种植关中平原最早的粟和油菜了。而与半坡人不谋而合的是,生活在西秦岭的大地湾人,也在距今8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以黍为辅助食物了。

陈忠实 作家

我就非常感慨我生存的这块土地,应该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一块土地,不然蓝田猿人不会选择公亡岭、灞河边,半坡母系氏族社会也不会选择浐河边,起码那时的人凭自己的感觉就认为这里最适宜人类生存,他们才在这里生存,你想想,这块土地多好啊!

秦人能够立足具有悠久农业文明的关中平原,就等于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粮仓。

奖励耕战国策的基础就建立在土地肥沃的关中平原之上。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

段清波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研究员

核心问题实际上是他实行了耕战结合,奖励军功制,实际上秦国从战国的晚期到秦统一,整个都实行一种军功爵制。

谢维扬 上海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所谓军功爵制,就是对包括贵族在内的所有的人,怎么奖赏他、怎么提升他,完全靠你的军功。

段清波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研究员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秦国在后来的发展,整个国家的实力确实是国富民强,兵队强大。也就是我们看到,在秦始皇帝陵考古发掘当中看到像兵马俑1、2、3号坑全是军事性质的,像石铠甲坑那么一个军事装备库放到地下,表明整个秦国的实力,军事也罢、国力也罢,包括老百姓的实力也就非常高了,这实际上也就奠定了秦国统一全国的基础。

从《汉书·地理志》“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井田制废除后,土地私有化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热情。

短短20年,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

秦人尽管已经具有了发达的农业优势,但是依然难以支撑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军队。于是,扩张国土面积就成为秦国决策者们的一致共识。

朱子彦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当时秦国一个大将叫做司马错,他提出,巴蜀这个地方非常重要。我们秦国如果能拿下巴蜀,就有了一个巩固的大后方。

吴荣曾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所以有了巴蜀了不得,所以史书上讲,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他把巴蜀打下来以后,秦就完全跟以前不一样了。

朱子彦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秦国拿下巴蜀,它领土几乎就扩大了一倍还多, 比它原来的本土面积还要大。

此时的秦国,南有都江堰灌溉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北有郑国渠保障关中平原旱涝丰收。韩王的阴谋不仅没有能阻止秦国东进的步伐,反而让更多的粮食流进了秦国的粮仓。

就在郑国渠完工的那一年,秦始皇发动了统一中国的全面战争,而煞费苦心的韩国恰恰就是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当然秦国的军队很厉害的,但是很重要的还是它有了富强的后盾,就是充足的粮食供应,所以最后能够打败六国、统一天下。

至此,在秦岭那庞大身躯的两侧,关中平原的小麦、玉米,成都平原的稻谷、果蔬,源源不断充实着秦国仓廪,秦国拥有了一南一北两个巨大粮仓。这两个粮仓就如同雄鹰身上的两只巨大翅膀,它挟带着秦人五百多年奋斗与抗争的雄心与理想,以兵甲利剑为前导,展翅高飞,去实现开拓帝国伟业的理想了。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在咸阳城举行庄严的出师仪式,秦军面对秦岭,举起了征讨六国的大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军声势浩大的铠甲利兵奋勇向前,所向披靡,运送粮草的车船密密麻麻,紧随其后。一场改写中国历史的征伐就此拉开序幕。

肖云儒 文化学者

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说,秦统一六国最深刻的历史原因,不在武力,而在农业。

韩茂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那么在秦统一列国之后,汉又继承了秦的政策,除了对于天下的治理,采取郡国制之外,作为管理国家的“农为本”的这个政策,又被继承下来了。那么到汉武帝时期,可以说变成了一个国家的一个基本政策,“以农为本”它对于中国整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应该是影响非常大的。

公元前221年,天下一统,四海归一,秦王嬴政在他登上王位的第26个年头,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秦始皇。

从秦岭大山中走出的秦人,先后用550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从游牧部落文明到农耕文明的艰难融合。

终于成为千古一帝的那一刻,不知道无尚荣光的秦始皇是否会想到:在实现帝国梦想的道路上,那连年不断的厮杀和死亡,是多么令人心悸,与此相比,生长在辽阔疆土上金灿灿的麦粒和谷穗,才是供奉生命的神祗。大秦帝国的创建,与其说是与鲜血和杀戮紧紧相联,不如说是春种秋收的大地与绵绵不绝的秦岭成就了他那中华一统的理想与霸业。

黄留珠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 范增是主张坚决要杀掉刘邦的,认为刘邦是日后和项王争天下的主要对手。

吴荣曾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项羽,从英雄好汉的眼光来看,我就看不起你,我就不愿意跟你去一比高下,恐怕是有这种思想,所以我杀不杀你无所谓。周天游 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我让你到汉中去,那儿隔着一个秦岭,有一个天险,而且汉中相对比较闭塞,和关中当时的地理、经济条件它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把你放到那儿去。

项羽最终不仅没有允许项庄的利剑刺向刘邦,还封刘邦为汉王。西楚霸王的一念之差,留给自己的,是最终将他逼上绝路的强硬对手,而留给历史的,是一个在秦岭深处酝酿崛起的大汉王朝。从关中到汉中,刘邦要翻越的,不仅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秦岭险阻,更有无尽的失落与绝望。再次走在几个月前还意气风发,最终攻占咸阳的子午古道上,被项羽逐出的刘邦此时的心情灰暗无比,前路漫漫,一片凄凉。他一定没有意识到,一个足以让后人引颈仰望的王朝,将会在秦岭的荫庇下从他的手中横空出世。周天游 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刘邦到了汉中以后,他实际上念念不忘还是要收复关中的。所以他一方面是要给项羽制造一个假象,一方面他开始着手做收复关中的准备。

成建正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再一个他也用了一些能人,你比如张良就是很好的一个谋士,萧何,张良,韩信,韩信有一段时间觉得刘邦不用他一气之下走了,然后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之说。

在尾随刘邦前行的队伍中,还有一个对日后大汉江山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这个人名叫张良。秦末汉初的军事谋略家张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协助刘邦制订了许多军事作战方略,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起西汉王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人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其实就是张良。在汉中以北以及东南,是高耸绵延的秦岭,而在它的南面有大巴山环绕。由于高山隔阻,来往交通十分不便,以至于在秦朝以前,盘据在仅仅一山之隔的关中的统治者,对秦岭以南的巴蜀大地几乎一无所知。

正是一条绵延500多华里的穿山古道,把辽阔的汉中平原和富饶的巴蜀大地艰难地建立起有限的联系。这条具有血脉一般重要功能的道路就是褒斜道。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褒斜道就是一条褒水,一条斜水,褒水北面入渭河的,斜水南面入汉水的,中间有一条山廓,山廓上做的道就叫做褒斜道。

张晓虹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褒斜道其实我们也称为叫“栈道”。因为它是当时秦在南取巴蜀的时候修的一条道路,用栈桥的方式,所以它叫“栈道”。

1究其原委也就不足为怪,因为这里就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里。

博望村村民采访:这村叫博望村,我是张骞后裔64代张兆元,全村都姓张。我们65代现在可能是大概30几个人,66代可能有100多人。

公元前141年,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即位。正是这位年轻气盛,胸怀宏图大略的皇帝,把西汉带进了一个开疆拓土,盛极一时的崭新时代。据《汉书》记载,从汉高祖刘邦立朝建国,经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即位,汉朝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空前壮大。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当时汉武帝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北方匈奴入侵,这个连年,从文帝的时候,汉高祖曾经被匈奴围困在平城,就今天大同,围起来了,一个国家的皇帝给外国军队给围起来,那个是不得了的大事情。

徐泓 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所以他通西域是拉拢西域的国家跟中国合作两面夹攻匈奴,所以他主要是为了联络西边的这些国家。

公元前138年,26岁的张骞,告别博望村,翻过秦岭,来到长安,他肩负汉武帝建立大汉帝国理想的重托,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

张岂之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骞从长安出发的时候,整个世界东方与西方还相互隔绝,就在张骞到达中亚各国1100多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双脚,才踏上中国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开往东方的船队,在张骞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后,才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扬帆启程。汉武帝开通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征讨匈奴,开拓大汉疆域。但战争结束了,被张骞带到西方的中国丝绸,却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宝黄金,也沿着这条闪烁着丝绸光芒的道路,涌进西汉都城长安。丝绸之路,一条由开拓者张骞走在最前面的万里通途,把古老中国和遥远的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

芮传明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丝绸之路这个历史,大致上可以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的中外关系史,因为它的范围不仅仅涵盖了经济和贸易,或者只是某些商品,而是涵盖了中外交流的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

徐泓 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比如说宗教,许多这个西方、或者东南亚、南亚的宗教,像佛教传进来,也都是从这一条路进来的。

朱维铮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它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还有跟这些有关系的奢侈品都会跑进来,那就是文化交往。

3于书写与辨识的字体——隶书,把中华书法推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文明高度。面对一个个斑驳遒劲,稳健雄厚的方块汉字,令人至今还能感到大汉王朝那囊括天地,气吞八荒的气象精神。

朱恒夫 上海大学教授我们今天中国的版图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当然在后来的唐朝,在后来的清朝,版图要辽阔得多。但是这个辽阔版图的基础是谁定下的,就是汉朝。

张岂之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儒学,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现在看来,儒学也没有选择错。确实是给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作为一个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的代表,当之无愧。

肖云儒 文化学者汉民族、汉人、汉字、汉文化、汉语,就是一个国家文化中间、种族中间最重要的符号,都被冠以汉字,所以汉朝这个朝代就由一个具体的历史朝代化为一种血液,流到了我们每一个汉人的血管里边,而这个是被遗传下来的,这是一种文化基因。

这两个字读“衮雪”,书者正是与诸葛亮对峙秦岭的一代枭雄曹操。公元209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失利,又错杀杨修,懊悔之余,曹操来到褒谷山口,当时正值夏秋之交,褒河水波浪翻滚,激流涌雪,曹操感慨系之,挥笔写下“衮雪”二字。随从提醒曹操,“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却深藏不露地说:“一河流水,岂缺水乎?” 公元263年,曹操离开汉中54年后,曹魏大军兵分三路,攻入成都,前后持续465年的大汉王朝,彻底灭亡。刘邦走了、汉武帝刘彻走了,蔡伦、张骞、诸葛亮也走了。巍峨的秦岭却依然挺立在中国的大地中央,大汉帝国把它那枯萎的根茎和叶脉留给了大地。把一个时代曾经的波澜壮阔,永远留给了秦岭。

第三集《盛世佛音》

在蓝田县秦岭深处,有一条静谧幽深的山谷,名叫辋川。远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辋川就是水波含翠,山林相映的地方,盛唐大诗人王维晚年也就是在这里忘情山水,吟诗作画的。在他那首流传了上千年至今毫无褪色的《山居秋暝》中,王维是这样描述秦岭山水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母亲是一位对佛教有着虔诚态度的人。就是因为曾经梦见了印度一位著名居士维摩诘,于是便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字号摩诘。

就在长大成人的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万人垂涎的仕途前景一片光明之际,这位名震诗坛的大诗人却辞官远去,沉醉于秦岭的山光水色之中,每日里悠闲自得的王维谈禅赋诗,礼佛作画,过起了超然尘世的隐居生活。

51600多年前就坐落在这里的寺院——草堂寺,寺院虽小,气度不凡,因为这里安葬的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巨人: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生活在公元4世纪,原籍天竺,生于西域古龟兹国。鸠摩罗什七岁出家,二十岁受戒,三十岁开始讲经,渊博的学识与声名很快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原。

释谛性法师 草堂寺住持

当时皇帝叫苻坚,苻坚听到他(鸠摩罗什),也相信佛法,听说他这么伟大,就派大将吕光带着七万兵去把鸠摩罗什法师请回来,去了以后当时的龟兹国王不舍,和吕光打了一仗。

这场战争,最后以古老的龟兹国灭亡而告终。

鸠摩罗什来到长安的那年51岁,这时的长安虽已成为后秦都城。但后秦皇帝姚兴对鸠摩罗什的崇敬与前朝皇帝相比并没有丝毫改变。姚兴专为鸠摩罗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立经书翻译场院,并派僧侣三千,协助鸠摩罗什工作。

就这样,费尽心血与智慧的鸠摩罗什在秦岭四季弥漫的山岚雾霭之中,十二年间由一盏青灯相伴,翻译佛经94部,共425卷,总计300多万字。

释谛性法师 草堂寺住持

虽然说历史上参与译经的人多,但是大家常诵的经典就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张弘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鸠摩罗什应该说是对中国佛教贡献最大的一个人,现在对他的评价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国佛教,我们说后来的几大宗派的主要思想都是鸠摩罗什翻译过来的。

可以说,是鸠摩罗什的贡献让晦涩深奥的佛教教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语言文字,走向了中国社会,接近了普通民众。就在鸠摩罗什圆寂200年后的公元618年,大唐帝国的建立使得经历四百年分裂与战乱的中国,再一次迎来了和平统一的曙光。八年后,一位旷世奇才,从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杖,登上了大唐皇帝宝座。

这个人,就是唐代历史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从此,一个纵横四海,令后人无限仰慕的大唐帝国,气宇轩昂地登上了公元七世纪的世界舞台。

唐帝国的强盛崛起,自然震撼与吸引了各国统治者的目光。邻近中国的日本、朝鲜等国,纷纷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据记载,当时仅日本官方派出的遣唐使就多达数万人。在这些人当中,对唐朝政治、法律以及经济感兴趣的不在7中。但当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将秦岭山中的晨雾一扫而光的时候,玄奘被这座山岭的高迈雄浑所深深震撼。他似乎预感到,一个伟大而强盛的时代即将在这座大山的护佑下诞生。

那一刻,秦岭的深沉博大给玄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多年以后,当玄奘再一次面对这座山脉时,他敬仰有加地称秦岭为“众山之祖”。

接下来,唐太宗下诏成立国立译经院,由朝廷出资供养,召集全国各地寺庙高僧聚集长安,协助玄奘翻译佛经,并封玄奘为“三藏法师”。唐太宗同时嘱托玄奘把自己在印度学佛十七年的所见所闻记录成书,以供国人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由玄奘率众完成并且千年流传的巨著《大唐西域记》。

芮传明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大唐西域记》除了对佛教的贡献,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以外,其实对印度,印度历史跟对印度的佛教、佛教史,贡献相对说来可能更大,为什么这样说,比如说它里面记了一个释迦牟尼佛,就是释迦牟尼,就是佛祖,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的生辰年份确定下来了,而这对于印度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功德。

张弘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在玄奘之前对印度的称谓叫“身毒”,或者叫天竺,玄奘去了以后,学习梵语以后,他认为翻译成“身毒”或者天竺都不准确,应该翻成印度,所以印度就是玄奘给它定下来的名字。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接受玄奘请求,亲自为玄奘主持翻译的佛教经典《瑜伽师地论》撰写序言,这就是在其后为大唐文明带来无限荣光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李世民亲自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述了玄奘西天取经的盛事。皇帝的文章当然应该流传千古,可是又有谁的字能与天子的文章相匹配呢?只能是书圣。但当时,晋代书圣王羲之作古已经250多年了,怎么办呢?由于取经是一件佛教盛事,长安城内弘福寺的高僧怀仁和尚决心收集王羲之的字来对应李世民的文章,据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他奏请朝廷昭示天下,谁能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典故。

李利安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教授

这个序我们现在在大慈恩寺,就是大雁塔底下还可以看到,褚遂良书写的,叫《大唐三藏圣教序》。在这个圣教序里头,唐太宗就对玄奘有非常高的评价,叫“法门之领袖”,那对玄奘评价是非常高。

玄奘到了晚年,大部分时间住在唐高宗为他建造的大慈恩寺内翻译佛经。唐代佛教这时已经在对印度佛教全面梳理、系统诠释的基础之上,同时高度融合了中国本土的文化精神,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佛学体系,而这一切,又通

9国各地大建大云寺,每个州都设立了大云寺,然后抄写这个《大云经》,颁发全国,让大家都要去读《大云经》。

尽管有人认为,武则天是不合礼制的窃国者。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位在唐太宗死后削发为尼,又在秦岭山中敬业寺度过三年时光的女皇,却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关键性人物。

武则天出生的时候,佛教已经广泛流行于民间。武则天入宫不久,就曾经接触过刚刚从印度取经回来的玄奘法师,并且从此开始研读佛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对于推进佛学的深入与传播,武则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时的长安城内早已是佛学鼎盛,国人几乎到了无学不佛的地步。楼宇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们追根溯源说它是外来的,但是我们讲中国的佛教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印度佛教了,它已经适应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王雷泉 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所以赵朴初曾经说过,他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国文化的血肉之中了,甚至可以渗透到我们的骨髓之中了,如果离开了佛教的话,恐怕今天我们连话都讲不出去了。

张弘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比如说“世界”就是佛教来的,“实际”、“绝对”、“相对”、“唯心”、“唯物”、“真理”、“真谛”,像这些词语,都是从佛教来的。

在武则天去世114年之后的公元819年正月,整个长安城还沉浸在传统节日的喜庆之中。而就在这个时候,被誉为“百代文宗”的文学大家、吏部侍郎韩愈,却情绪低沉,无奈与绝望笼罩心头。

扶风法门寺,是关中地区最古老的皇家佛教寺院。由于寺内佛塔之下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法门寺因此就成为大唐帝王顶礼膜拜的地方。从太宗五年开始,大唐每隔三十年就要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迎请佛骨法会,其间,从长安到法门寺的百里长路拥众百万,皇室也为这样的活动大肆耗费钱财。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下诏,将佛骨从法门寺迎请至长安供奉三天。韩愈得知这一消息,挥笔写下《谏迎佛骨表》上奏,竭力反对这样的活动。

韩愈的言论激怒了唐宪宗。他当即下诏,处死韩愈。在众位大臣的苦苦哀求下,韩愈最终免去一死,随即被逐出长安,发配潮州。

这一年,韩愈51岁。在赶赴潮州的路上,距离蓝关不远的地方就是辋川,当年看破红尘的王维,就在那里隐居。沿山谷再向前去,还有王维时常探幽寻

1就在孙思邈被中国道教尊为医圣之后,他在秦岭隐居的动因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无论怎么说,孙思邈从小就喜爱“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哲学智慧确是有据可查。据史书记载,孙思邈20岁的时候,就能把老子著述的《道德经》倒背如流。

天人合一,阴阳协调,辩证施治不单是孙思邈研究医术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中医文化的精髓,而这种辩证思维哲学的创立者,就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奠基人老子。

吴荣曾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古代这个道家,在先秦的诸子里是很重要的一家。这家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哲学理念是相信客观的东西,它相信这个自然界,相信自然运转的规律。公元前771年的烽火之乱后,安享礼乐盛世275年的西周王朝,不得不放弃苦心经营的国都镐京,东迁洛阳。

周王室如日暮西山,一天天走向衰微,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纷争,争夺霸业的春秋战国。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雄心勃勃的各路诸侯,在以黄河和渭河流域为中心的华夏大地上,展开了持续500年之久的霸业争斗。剧烈的变革和动荡,为中国缔造了一个具有思想解放,个性张扬与人格凸显特征的时代。一时间,儒、墨、道、法,诸子百家,择木而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空前活跃的文化奇观。

夏金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应该怎么办,如何治理这个国家,使天下回到正常的秩序上来,正常的轨道上来。这是先秦百家争鸣所关心的问题。

黄朴民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如果说儒家是进步哲学的话,道家就是退步哲学。退步哲学就是说,我退一步,但是我进两步,后发制人,柔弱胜刚强,这个是它很高明的地方。位于秦岭山中的楼观台,2500年前因为有了与老子的联系,自古至今声名远扬。直到今天,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游人,还是要虔诚毕恭地给老子,这位和西方的苏格拉底一样,为人类思想夜空带来犀利光芒的圣贤,点上一柱感恩的香火。

谢维扬 上海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我们现在看到比较完整的、比较详细的记载,实际上就是《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司马迁做的这个列传里面提到老子这个人是李氏,名耳。

张岂之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3《史记》里头,多处提到孔子见老子的情况,说孔子年至五十而不闻道,南至沛见老子,到沛这个地方见到老子,然后见到老子,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方光华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孔子离开老子回去的时候,老子还跟他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告诉他历史文化很重要,但是,不是我们的唯一,不是我们唯一的东西;第二个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它是有固存条件的;第三个就是孔子对改造世界的抱负愿望有一点点太迫切了,希望要引起注意。

回到鲁国,孔子向学生们讲起他对老子的看法时说,老子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老师!

当孔子再次向老子请教问题的时候,老子直言不讳地说:“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自己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你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骆玉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们两个人的对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件,这个对话本身可以看成是儒道的一种碰撞。

楼宇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儒家更强调通过教育的方法,来塑造人能够适应社会的这样一种优良的人格和品德。道家更强调让人的本性应有的一种发展,不要受很多的拘束,它的这两个方面是互补的。

俞吾金 复旦大学教授

像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南美洲的玛雅文明,有很多文明产生了后来又消失了,就死掉了,那么中国文明这么源远流长的话,实际上和它的儒道精神的互补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早在1700年前,晋朝学者葛洪就指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这就是说,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孔子的儒家学说的创立所产生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对于两种思想的关系,有人认为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相辅相成,都是指引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经典;也有人认为道家哲学才是中国哲学的理论主体。从十多岁到五十岁,孔子先后多次向老子求教,老子也为这位谦逊的晚辈大讲其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以及他的圣人之道、修身之道、治国之道。直到今天我们从孔子留下的言论中,仍然可以看到,孔子对老子的感戴与崇敬之情。他对自己的学生说,老子就是那种神秘莫测,可以腾云驾风,自由驰骋的神龙。

5什么东西你都必须遵循这个道,假如违背了道,以后从国家来讲,就治理不好。从万物来讲,失去了道,它就枯萎了。从你个人来讲,失去了道,那你的生命,你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就在老子写作《道德经》的时候,西方宗教经典《圣经》,还孕育在襁褓之中。苏格拉底的《对话录》,100年后才在希腊出现。

十六世纪以后,《道德经》被西方的商船和传教士带到西方,很快被译成各种西方文字,传遍欧洲大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看到《道德经》后,根据老子阴阳学说,提出二进位思想,并为老子学说取了一个洋名:辩证法。

从此,老子被推到了辩证法之父的位置。吴荣曾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说世界上最软的是东西是水,最硬的东西是钢刀,但是刀能切水吗?切不了。

楼宇烈 北大哲学系教授

水是最柔的,但水滴能够穿石,以柔克刚啊。方光华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比如说:春天来了,小草非常非常的柔弱,但是正好是小草最有生命力的时候。到秋天的时候,小草已经长高了,感觉是它最有力量的时候,但是也正好是它快要死亡的时候。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我们为了避免走下坡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始终保持这种柔弱状态,不是很强势的状态,这样可以使生命、生存得到一种持久、更有利的状态。老子也许不会想到,他那充满智慧和辩证思想光芒的《道德经》五千言,如同一把钥匙,为人类打开了通往宇宙的大门。

《道德经》蕴含的哲学思想,不但滋养了中华民族,而且在传入欧洲后,为西方的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几百年来,《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涉及17种语言文字,从被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历史来看,《圣经》的发行总量位列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直到今天,西方世界依然认为,《道德经》和《圣经》并驾齐驱,是能够规范人类思想、行为的哲学经典。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阅读《道德经》之后说,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胡孚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7在中国历史上,每当一个比较乱的朝代稳定下来以后,需要什么,用药方是什么,不是用儒家那一套,就是要用道家这一套。

杨庆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小鲜我们知道就是烹一些小鱼小虾,烹小鲜最关键的是不要搅来搅去的,就是不要折腾,你一折腾它就乱了它就烂了,所以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应该无为,应该自然,就是不折腾。

黄朴民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所以像汉朝文景之治当中,像唐朝的贞观之治当中,都发挥了很深远的影响,所以鲁迅先生讲过一句话,“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国文化的一半”。唐玄宗的后半生,是在一片诟骂声中度过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早年的唐玄宗,却是把大唐王朝推向贞观之治巅峰的重要人物。

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为先祖,老子学说开始大行其道。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唐玄宗下诏,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老子诞辰,并确定这一天为全国假日。东汉末年,中国历史又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刚刚享受了四百多年和平阳光的华夏大地,再次陷入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动荡之中。

这时候,又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老子。

这一次想起老子和《道德经》的,不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也不是独霸一方的诸侯,而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代孙张道陵。

马西沙 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中心研究员

在汉末,江苏人张陵,后称张道陵者,在鹤鸣山,相当于成都大邑这个地方,创五斗米教,有大规模体系的道教在中国出现了。

公元191年,获得汉中控制权的张鲁接手五斗米教后,开始奉老子为太上老君,作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尊神,供教徒朝拜。

就这样,那位在函谷关前为人类留下充满哲学智慧光芒的老子,这时被捧上了神圣的宗教祭坛。

老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在汉代开始尊奉老子为祖师,并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教义理论最高经典,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道家哲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之一;而道教这棵枝繁叶茂的文明之树,也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可以这样说,道家历史先于道教而存在,道教学说则以道家思想为源头而创立。

章义和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9秦岭北坡由于是陡崖峭壁,所以发育了很多的深切山谷,地名也有很多的。像《水经注》上就说秦岭北坡有72峪。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72峪实际上是它有72道支流流向渭河,南边就是比较大的长江流域,包括嘉陵江都是发源于秦岭,所以秦岭确实是一个水源地。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岭的北部是渭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水资源多年平均有110亿立方米;南部是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水资源多年平均达到566亿立方米。

新中国建立后的1953年2月,毛泽东来到长江,他问身边的水利专家林一山,“能不能把南方的水调一部分到北方呢?”。林一山回答说“汉江有可能。因为汉江与黄河、渭河隔着秦岭平行向东流,越往东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而引水工程规模就越小。”毛泽东说,“你回去以后立即派人勘察,一有资料就即刻给我写信。”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南水北调这一人类历史上又一幅宏大的水利工程蓝图形成了它的基本框架。

历经半个世纪的勘测、规划和论证,在比较50多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南水北调和三峡水库两大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相继被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第五次会议列入国家发展十年规划,随之步入实施。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水北调工程是咱们国家跨世纪的大工程,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都是一类的大工程。它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大范围的水资源合理配臵,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这个问题。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是向我们华北,主要是向京津、首都所在地、环渤海经济带的地区供水。所以战略位臵非常高,它是基础性的、战略性的。

南水北调工程纵贯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分东、中、西三线兴修现代运河。这一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震动了世界。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8年评出的世界五大在建工程中,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位居榜首。

南水北调的中线长达1389公里,它的水源地就是来自秦岭山中的汉江和丹江。

1一边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边是环保的要求,淘汰关闭这些陈旧和高污染的企业会给当地带来阵痛。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环保型的新型企业也由此产生了希望。关闭这些被称为“十五小”的污染企业给当地的生态带来了巨大的的改变。

Martin Walshe 全球水伙伴副秘书长

谈到工业,业一直在污染而且不会停止,须要负主要的责任,就意味着要关闭一些企业,或者关闭直到他们能够控制污染程度。我觉得这个是公正的,这个全世界都是有这样的事情的,工业必须规范化。我们不能为了利益而以水源污染作为代价,不能因为利益就不去合理的控制工业污染。

罗仁才 汉中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十五小企业的取缔,在十五期间,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已经全部取缔了,这样的话,取缔关停“十五小”对汉江水质的提高,确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古就认为山水一体,山为水宗,只有山青才会水秀。2007年,《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条例》颁布,这是中国这个多山的国家首次为一座山脉的生态保护立法。这样,连同陕西省1998年颁布的《渭河水污染防治条例》,以上三个条例使秦岭山水环境立体地纳入了中国法律的神圣保护之中。

苏云山 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

在保护环境这方面必须有群众参加,如果没有群众参加这个环境是保护不了的。所以现在世界流行一句话叫,当地居民参加环境保护、参与保护这样一句话。

梁坪,秦岭大路庙山中的一个小山村。这个村子12000多亩林区蕴含出多条涓涓细流,在村头汇集成一股小溪流向丹江,所以梁坪村又被称作丹江源头第一村。多年前,梁坪村的树林几乎被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砍伐殆尽。

张述正 原梁坪村文书

外村人到咱村的山上,确实是,说一句我常说的,如入无人之境嘛。为了阻止邻村的人上山砍树,梁坪村民想过很多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只好放弃每年维修进山的小路,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延缓山林的消亡。但是,即便如此,几年下来,不仅村庄附近的树林所剩无几,眼看着高山的原始林木也岌岌可危。环境的恶化,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梁坪这198户村民。1999年,村里的领导班子换届,村文书张述正当上了村支书兼村主任。为了改变本村人的命运,张述正提出了一个住山靠山养山,建立绿色银行的概念,随即他宣布了一系列护林制度,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张述正 梁坪村党支部书记

3康慕怡 北京师范大学城市资源学院教授

西安呢我们把它叫做“自古帝王都”,有十几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建都历史超过两千年,那么为什么?就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丰富,这个自然环境有相当一部分从秦岭里边的森林涵养下来的水啊。

在历史记载的生态佳话“八水绕长安”中,其中的七水来自秦岭。而这七条自然河流又被纵横交错的河渠引为城市用水。在古代长安城里的108坊中,就有35坊拥有大面积水系池塘。再加上遍布全城的皇家池苑,可以想见,唐长安城是怎样的一番湖光山影,风华盖世的景象了。

具有如此丰厚的水资源和如此严密治水体系的唐帝国都城,最终又怎么会因水而迁呢?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关中主要是旱,到了后来气候越来越趋向干旱,那么再加上人口长期地砍伐森林,耗尽了这些自然的资源,所以到后来关中越来越不适合建都了。到了唐代后期,渭河的水量每况愈下,已经不足以运输供给唐都长安百万人口所需的粮食。为了应对紧急局面而对漕渠的任何工程处理,也无法从根本上排除渭河水运能力衰减和资源性危机。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曾经养育十三朝古都的渭河水连正常的漕运都不能维持了呢?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描写了一位在秦岭山中砍伐柴木、烧制木炭的老人去长安城内卖炭谋生,却被皇宫太监把木炭强行夺走的悲惨遭遇。而对于今人来说,除了对卖炭老翁抱以同情之外,还可以从中解读出另外一层含义,这就是说,当时长安城里居住的百万人口过冬取暖所需要的木炭该是多么大的日常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来源诗中又说得明白,“伐薪烧炭南山中”,这个南山在唐代指的正是秦岭。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建首都当然要建很多房子,包括宫殿,各贵族的住宅,大臣的衙门、住宅等等。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所以人类这个活动往往是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今天赞扬,你比如说唐朝这么宽的朱雀大道,这么正规型的城市;但另一方面,应该看到,越是一个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活动频繁,生活奢侈那些人,那么应该讲对环境,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就更大。

5地下水抽取过多引起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以后土壤就缺少支撑了,就沉了,地层就压没了压没了就向下沉,像我们钟楼大概下沉了将近三十公分。

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从16世纪初发生倾斜,到1996年,倾斜度达到了历史峰值:1010毫米。

西安告急,全国牵心。1991年,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钱正英提出:“抢救西安,刻不容缓。”

那么,能够解除西安千年之渴的水源到底在哪里呢?

终年积雪的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太白山中横缠竖绕的数百条大小溪流,最终汇成了一条奔腾的河流,这条年径流量达到6亿7千万立方,全长128公里的河流就是黑河。

黑河引水工程的勘察论证在上世纪1955年就已经拉开序幕。1987年12月,这项建国以来陕西省投资规模最大、施工周期最长的民生工程,在距西安86公里处的黑河口正式开工建设。

崔林涛 原中共西安市委书记

我们市政府研究决定动员机关的干部,动员大学生、社会、市民,再一个,调动部队来进行义务劳动来加快这个工程的建设。

历时十八年的不懈努力,2005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建成投入运行,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西安城市阶段性缺水问题。就在这一刻,黑河之水再一次把宽厚的秦岭和古都西安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James Leape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

秦岭地区的环境直接影响到长江和黄河的健康情况。因为秦岭是它们重要的水源地,所以保护这里的自然环境以及还没有被发现的价值,还有已经开发出为人类服务的那些宝藏,健康的河流、健康的树木,这是我们所要保护的,我们要做到保护自然,并让人类从中收益。

令人感到兴奋的是,由于陕西省长期坚持飞播造林以及落实各项保护政策,同时发动当地群众保护秦岭一草一木成效斐然,经过长期的监测与统计,秦岭的生态退化速度在中国所有山系当中最为缓慢。可以这样说,具有丰富水系资源并且得到良好保护的秦岭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都是巨大的福音。

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穿过漫漫岁月,浇灌了中国历史金色的童年和英气勃发的青少年时代。十三个封建王朝在秦岭北麓的渭河岸边,花开花落,演绎了数千年的风云大剧。透过历史的辉煌,我们似乎还能想象出当年秦岭山脉那青春伟岸的身姿和渭河河水蜿蜒前行的壮阔身影。

720世纪30年代我国还有14个省份可以见到朱鹮。50年代在陕西、甘肃一些地方的稻田和河坝还见到觅食的朱鹮和它们在大树上搭建的巢窝。60年代我国的鸟类学家只在陕西省的秦岭采集到标本。从此之后在中国也没有了朱鹮的消息。

朱鹮在地球上生存了6000万年,却在20世纪短短的几十年内由一个庞大繁盛的种群骤然缩减到灭绝的边缘。朱鹮相继在其主要分布国家消失,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震惊。

中国还有朱鹮吗?国务院问林业部,林业部问鸟类专家。答复是:1964年后,无任何野外消息。

无消息并不是绝迹。国务院指示:找!

1978年9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受命组成专家考察组。寻觅中国境内的朱鹮,鸟类专家刘荫增承坦了这个任务。要在这么大个中国寻找已经失踪了20多年的罕见鸟类,不正像是大海捞针吗!刘荫增后来回忆说:我抱着大海捞针的一线希望踏上了寻觅朱鹮的漫漫征途,三年里走了五万公里,北起兴凯湖南至海南岛,西自甘肃东部到沿海各省,涉及十二个省的朱鹮历史分布区。考察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给政府和鸟类学界一个明确的答复,有还是没有。1981年4月刘荫增第三次来到陕西秦岭南麓的洋县。根据朱鹮在山脚带活动的生态规律,考察小组在县城周围、汉江平坝、丘陵地区细细寻觅,每到一个村,考察小组就借放电影的机会把朱鹮的幻灯片放给村民看,发动群众协助寻找,请他们提供线索。并承诺谁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就奖励谁100元钱。重赏之下,前来向刘荫增提供线索的农民络绎不绝,但每次乘兴赶往现场观看,都败兴而归。一个多月过去了,寻找仍无任何结果。就在大家收拾行李,准备向甘肃徽县转移的时候,纸坊乡一个农民来到了考察小组的营地报告:“他在金家河山上砍柴时见到过在电影院幻灯中看到的鸟”。

姚德山

那天刘荫增到南湖去了,就我一个人,我说你把这个照片看了,是不是?我说你上山去到金家河再看一看,到底是不是。

当时姚德山拿出朱鹮的照片让报告人仔细辨认,因为当地人经常把白鹭当做朱鹮向考察小组报告,姚德山又怕刘荫增白跑一趟。报告人看完照片后非常确定,说就是这种鸟。

1981年5月23日傍晚,刘荫增和考察小组来到了金家河,当天空中传来朱鹮的叫声时,刘荫增流下了热泪,苦苦追寻了三年的朱鹮终于被他找到了。望着天上一闪而过的朱鹮,刘荫增断定附近还会有朱鹮。5月30日,考察小组来到了与金家河地貌极其相似的姚家沟,这是一条西北偏东方向的山沟,长约5公里,一条小溪从山谷深处流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小山村只有七户人家,正好为朱鹮提供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和捕捉田螺、小鱼的水域,这个有如世外桃源般的秦岭深处,给考察小组带来了更大的欢乐。在这里,他

9刘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早晨天刚放亮就要去,就是朱鹮还没有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坐在那儿观察它。

陈有平

刘老师教给我们怎么观察怎么记录,我们就是照他的办法记录鸟在巢里什么时间,几点几十分翻卵了,几点几十分站起来晾卵了。

赵志厚

得选择一个好的位臵,要观察清楚它的这个活动,换草啊孵卵啊,还有孵小鸟啊这都做的有详细记录。

刘荫增每天都将朱鹮记录认真查看,希望找出朱鹮的生活习性,做为一个鸟类专家,他对这样的工作方法并不陌生,但对于朱鹮,他还是第一次面对。自从他们命名了朱鹮秦岭第一号群体后,就再也没有找到第二个群体。姚家沟的这七只朱鹮,承载了太多的希望。毕竟7只朱鹮对于一个物种来讲太过于脆弱,万一忽然发生灾难,很有可能一下子灭绝。而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胡迪生

刘荫增老师也是每天早出晚归,晚上我看他把白天记录的这些东西录的音,还有记录的天气变化情况都晚上做记录,每天晚上看资料,是非常辛苦的。胡迪生时任汉中日报社的记者,洋县姚家沟发现朱鹮后就赶去采访,这些照片就是他拍摄的,为朱鹮的早期保护工作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胡迪生

从洋县到姚家沟这一段要步行来回是很远的,所以平时吃蔬菜什么的都很少,一般都是吃些像莲菜、泡菜、酸菜那些比较简易的东西,红豆腐啊酱辣子呀,有时候进了城以后给朱鹮买一些泥鳅什么的,顺便再捎点菜,所以生活是很艰苦的。

秦岭的秋天,空气中散发着桂花的香味儿,重重的大山保留了姚家沟的宁静,在这里,路宝中他们终日里与鸟为伴,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艰苦的生活其实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能否守住这份寂寞。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1981年,山外的沸腾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

王跃进

老乡说啊这些人吃了饭没事干了来看鸟鸟,但我们有时候走到老乡家里,有时候认识了问我是做啥的,按我们这儿的土话就是那是搞鸟鸟的,意思是我们是搞啥工作是搞鸟鸟的,但是我们听到这话也不舒服。

路宝忠

11984年,邮电部门发行了一套朱鹮特种邮票,让全国更多的人知道了朱鹮。1986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在原洋县朱鹮站的基础上扩充建立了陕西省朱鹮保护观察站,在主要巢区设立了3个观察点,并且开始建立了朱鹮养殖场,进行人工繁殖。林业部、陕西省政府、陕西省林业厅和洋县县政府,分别发出文件,要求切实保护好朱鹮及其栖息地,为此国家和地方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洋县政府发出布告,减免朱鹮栖息地内农民的公粮任务和农业税,优先作为扶贫区。并且对停止使用农药化肥的农户给与经济补偿。

1990年9月,外来洋县工作的项伯凯在野外狩猎时,误杀了三只朱鹮。洋县公安局立即以非法狩猎罪向法院提出公诉,按照当时全国人大颁布的非法狩猎罪,项伯凯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打死三只鸟,被判处四年徒刑,这在洋县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张照儒 汉中市中院刑二厅厅长

群众普遍认为判得重,但是就那个事情我觉得还是使群众洋县地区群众广泛地受到了一次法制教育。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保护措施和科研工作,从1981年发现朱鹮开始,这个依赖于大树、水田、人户的大鸟,虽然只有七只,仍然没有放弃繁衍生命的努力。在最初的日子里,以平均每年增长5只的数量缓慢回升。与此同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管还不太清楚朱鹮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但他们还是敞开如同秦岭般的胸怀,接纳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物种。保护朱鹮、爱护家园的说法正在深入人心。

1998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访问日本期间,向日本人民赠送了一对朱鹮“友友”和“洋洋”,洋洋的洋就是洋县的洋。2008年胡锦涛主席又向韩国赠送了一对朱鹮。这样的举止,无疑令洋县人倍感自豪和鼓励。

经过近三十年的精心保护。朱鹮已经扩展到洋县以外的七个县、30多个乡镇,活动面积涉及汉中市辖区3000多平方公里,汉江两岸成为了朱鹮生息繁衍的天堂。由于环境的改善,与朱鹮伴生的白鹭苍鹭也在逐年增多,仅洋县一地的鸟类就有二百多种,2004年国际第23届爱鸟协会在欧洲召开,会后的观鸟活动是在洋县举行的。在这个如诗如画般的秦岭南麓,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热爱自然热爱秦岭的人来到此地。

万鼎

你观察这个环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中间有很多你所需要的美的因素在里面。当然画大秦岭并不是说,你一次两次你就画好的,我画了这么多年,我长期居住在大秦岭里面,仍然画不够它。

画山水的一定要把这种人文思想,一定要把自己对大秦岭的那一种,博大的感觉,那一种气势,那一种和人亲密接触的那种关系,一定要画进去。我自己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也就经常地邀请一些朋友,到大秦岭深处来,和我一起去感受秦岭,去体会秦岭,那种没有被破坏的,仍然保留着那种自然

3报答了洋县人。如今洋县的生态旅游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都有着很好的销路,住在大山里的人们真正感受到了秦岭的恩泽。第七集《生息与共》

秦岭,一座美丽的山。

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用通俗的话讲,秦岭北麓的动物多为北方物种,而南麓多为南方物种。由于秦岭山地南北存在着地貌气候和植被等自然因素的显著差异,因此造成动物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都是极为罕见的。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一座山交会、融合;使秦岭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动物乐园。

2009年5月,雍严格就要退休了,在退休之前他想再去一趟三官庙。十几里的山路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这条路他已走了三十多年,只是今天再走这条路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官庙是秦岭山脉中一条山谷的名子,它和其它山谷看上去没有什么两样,传说在山谷中的回龙庙里原先有三座塑像,分别掌管着天地水,所以这条山谷也就叫三官庙了,三官庙现在居住着九户人家,在谷底的河边一字排开,长达三、四公里。

三官庙最特殊的住户应该算是三官庙保护站了,它隶属于佛坪保护区管理局,从1979年筹建算起,雍严格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他从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年轻人,成为了公认的熊猫研究专家。

1957年7月的一天,宁静的天空忽然有一架飞机飞过,谁也没想到,几天以后,公安局来了4个人,带头的是一个侦察股长,他要求当时任岳坝乡乡长的杨笃芳立即抽调年轻的猎手,跟他们一起上山搜寻特务。

雍严格 熊猫专家

他们和公安人员还有民兵在山上搜山的时候,现在叫巡山的时候碰到树上有一只熊猫。

杨笃芳 原佛坪县岳坝乡乡长

它爬到松树上去了,我们那时候正做饭,它在上面尿尿,它一尿尿啊我们在下面纳闷,天这么晴哪里有水下来。

雍严格 熊猫专家

他们当时不认识开枪打下来了,打下来了以后最后把这个肉吃了,皮扒下来。

杨笃芳 原佛坪县岳坝乡乡长

5雍严格 熊猫专家

但是,具体来做研究不知道从哪儿着手,每天在山上跟熊猫打交道 或者跟踪它观察它的这些行为,还不知道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 怎么去总结。1982年,已经在秦岭观察了几年熊猫的雍严格来到了四川卧龙,在中国研究大熊猫的历史上,四川卧龙的五一棚是最早建立的研究基地,在五一棚里,他从胡锦矗教授那里系统学习了如何研究熊猫的方法。并且在这里结识了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

雍严格 熊猫专家

夏勒就经常把我带到野外去让翻译跟着一路,给我讲这个,比如调查竹林调查熊猫吃的竹林,这个竹子是怎么结构,怎么分布,怎么生长,怎么来统计这些数据,一点一滴地都给我教。

1961年,大熊猫“熙熙”到英国伦敦动物园借展,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世界自然基金会认识到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标志可以克服所有语言上的障碍,于是一致赞同将大熊猫动人的形象作为该组织的象征。从此,大熊猫便成为全球自然保护运动的一个偶像性标志。从1980年开始,应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邀请,夏勒博士到中国四川卧龙开始对大熊猫进行行为学研究,1993年夏勒博士写了一本畅销世界的书《最后的熊猫》。夏勒在他的书里这样写到雍严格:雍可以告诉我,在四十八小时之内,熊猫喝过五次水,进食十四次,每次从一个半小时到 五小时不等,这样的细节是无法靠无线电追踪取得的。我多么希望我们的计划也能找到像雍严格这样投入的年轻生物学者。

雍严格最早来到三官庙保护站的时候,这里有十几户人家。何庆贵一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搬来这里的,那时山里人家家户户都有猎枪,因为地少粮食不够吃,打下的猎物主要是改善生活。1982年从部队探亲回家的何庆贵亲眼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三官庙保护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被当地人叫做花熊的动物一下子成了国家保护的重点对象,并且国家在这里禁止狩猎。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他们经常看见在山上观察熊猫的雍严格找到他,请求他一起去野外调查大熊猫。

何庆贵 三官庙村民

因为我是当地人,对山上比较熟悉,也是当兵回来身体比较强壮。他说让我跟他干。

从1983年开始,何庆贵参与了多项大熊猫的调查和研究活动,逐渐成为雍严格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从开始研究大熊猫以来,佛坪保护区3.5万公顷的山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雍严格和他的助手们与大熊猫朝夕相处,30多年里,熊猫去过的地方他都去过,熊猫没有到达的地方他也去过,而他大部分研究项目都是在极其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

张安兴 三官庙村民

71991年,何庆贵与保护站人员在巡山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在风雨中与妈妈走失的熊猫幼仔,何庆贵抱着幼仔蹲守了四个小时,没有看见母熊猫回来寻找孩子,于是只好将熊猫幼仔抱回保护站。

梁启慧 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何家的老头老太太当时就拿着他们给孙子喂奶的,奶瓶和奶粉就到了保护站 到了保护站,他们就尝试着把奶粉冲开以后放到奶瓶里面给熊猫饲喂,饲喂过程当中我觉得这个画面特别珍贵,所以当时我就拍下来了这张照片。

雍严格 熊猫专家

这两位老人现在都不在了,但是他们当时这种对熊猫的感情还依然存在,留下来了,让我们值得怀念。

每年的春天,美丽的杜鹃花在满山遍野绽开之时,那些成年的大熊猫一改往日互相回避的冷漠关系,开始在山野间大声疾呼,寻找配偶了。大熊猫的脸部缺泛表情,主要靠声音表达细微的情绪变化。其行为也显著改变,接触频繁。如果交配成功,妊娠期只需四五个月,在每年的秋天,怀孕的大熊猫便在海拔18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寻找树洞或石穴产下可爱的小宝宝。然而,在熊猫交配期的春天,也是熊猫最容易受伤的季节,那些雄性熊猫为争夺交配权,经常撕打在一起。

这就是一只战败了的熊猫,此刻它有些不好意思。如果熊猫受伤严重而得不到及时救助,它很可能因此而丧命。1987年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开始筹建,1993年经当时的国家林业部正式批准建立,野外救治大熊猫得到了专业的人员和设备支持,从此野外救治大熊猫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在陕西省珍惜动物抢救中心参与的60多次救治行动中,有32只大熊猫成功救治,11只大熊猫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另外的21只因为老弱病残在这个中心长期居住下来,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关爱。

刘小斌是三官庙保护站的站长,从辈分上论他是保护站的第二代巡护员,但是从时间上论,他已经在这个大山深处工作了二十年。

刘小斌

咱们吃了饭,饭吃了我跟老巫到上面,老白你跟呼路平到底下那儿,回龙庙、沙沟一带去看一下。

三官庙保护站是佛坪保护区的核心区,1.13万公顷的面积里生活着26只大熊猫,是中国野生大熊猫密度最大的地区。这里有30条巡护线路,海拔高度落差有1600多米,按照规定,刘小斌他们4人每个季度至少要按照路线巡护一次,每天都要爬上爬下三十公里。在有熊猫留下特殊痕迹的地方,他们都要系上一根红毛线,用这种方式记录熊猫的踪迹和行为规律。如今,多年以前系上的红毛线已经褪色了,新的红毛线还在不断的系上。在这一根小小的线绳上,牵动着人类对熊猫的关爱。

第五篇:秦岭旅游公司简介

秦岭旅游公司简介

秦岭旅游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8号,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法人代表王益。公司致力于打造大秦岭生态旅游,开发旅游,面对秦岭周边省市,公司位于秦岭山中魅力城市商洛市金陵寺镇上竹园村。金陵寺镇交通便利,距离203省道10km、蓝商高速13km,2004年已全面修通柏油路。

秦岭旅游公司其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推广手段与其他旅游公司一脉相承,借助区位优势,致力打造旅游最佳信任公司。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秦岭旅游公司人并未停滞,而是励志图新,奋力拼搏,以更饱满的热情打造其品牌形象——秦岭旅游,追求卓越!

编辑本段最新旅游线路名录

商洛市科学考察、探险娱乐旅游路线

西安——柞水牛背梁、溶洞自然生态探险科考旅游线;

西安——丹凤船帮会馆、商鞅封邑遗迹科学考察游;

西安——丹凤武关遗迹科学考察游;

西安——商州大云寺—丹凤丹江漂流;

西安——丹凤龙驹寨——山阳漫川古镇科学考察游;

自驾车休闲度假游旅游路线特别推介

西安——牛背梁——柞水溶洞;

西安——商州城、丹凤县

西安——商南县金丝峡、梳洗楼、白浪镇、生龙寨;

西安——山阳月亮洞、天竺山、百潭谷;

华山——洛南老君山——洛南玉虚洞、仓颉造字遗址、洛南文庙;

西安——牧护关

湖北十堰——山阳漫川古镇;

河南南阳——商南金丝峡、梳洗楼、白浪镇、生龙寨;

西安——镇安木王山;

商洛主题旅游专项游

汉唐诗歌之路、商於古道文化游——丹江旅游文化长廊游;

民间艺术游——丹凤旅游文化艺术节;镇安栗乡之韵民俗风情艺术节;

商南茶文化专项游—歌舞相伴采茶、品茶游;

牧护关观光农业生态游—风情浓郁农家乐;

商洛秦岭南麓野外生存、拓展训练专项游;

悠悠古商州,鹤城换新颜——商州城区城市风貌游;

商洛红色革命游;

商州城区城市风貌旅游路线

商州城区观光线:仙娥湖——四皓衣冠陵——武则天大云寺——莲湖公园——戴云山——烈士陵园——鹤城广场;

商洛市观光休闲旅游路线

华山——洛南老君山——洛南玉虚洞——仓颉造字遗址——洛南文庙——商州仙娥湖——大云寺——静泉山;

西安——柞水牛背梁——柞水溶洞——镇安塔云山——镇安木王山——月河漂流; 西安——牧护关——商州区——仙娥湖;

仙娥湖——东龙山双塔——丹凤二郎庙、四皓墓、船帮会馆——丹江漂流——武关——商南金丝峡、梳洗楼——白浪镇;

西安——山阳月亮洞、天竺山、百潭谷——漫川古镇——湖北十堰武当山

西安——山阳月亮洞、天竺山、百潭谷——漫川古镇——商南金丝峡、梳洗楼——白浪镇; 西安——商州区——丹凤二郎庙、四皓墓、船帮会馆——丹江漂流——武关——商南金丝峡、梳洗楼——白浪镇——湖北紫荆关——武当山;

西安——商州区——丹凤二郎庙、四皓墓、船帮会馆——丹江漂流——武关——商南金丝峡、梳洗楼——白浪镇——河南栾川、内乡——河南南阳龙潭沟;

编辑本段著名景点

商南金丝大峡谷

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商南县境内的西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县城60公里,距太吉河镇18公里。园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有窄、长、秀、奇、险、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2002年7月1日成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12月跻身国家森林公园行列。

丹江漂流

丹江漂流,是丹江在商洛市、丹风县一段上的著名旅游项目。共有上中下三段,近40公里,1993年以来,海内外无数游客来此漂流,无不为之陶醉。盛赞“既有北方之粗犷,又江南之抚媚,是理想的天然消暑度假胜地。”

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总面积3616 公顷,处处呈现着北亚热带优美的森林景象。它以林海杜鹃和奇峰怪石景观为主,浓缩秦岭精华,千年冷杉林带为秦岭最好,千山杜鹃为西北第一,鹰嘴奇峰为华夏一绝,千米石瀑为世所罕见。有3 河、9 溪、18 瀑、36 潭、72 峰、108 个主要景点,分为四海坪、双头马、茨沟三大景区和鹰嘴峰特别保护区。柞水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总面积2123公顷,其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是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一年来,柞水县筹措资金3200万元,修建了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13.9公里旅游专用道路,新建了羚牛谷3.7公里人行步道,完成了景区内部分河堤、水电等基础设施,公园首期工程已基本结束,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部分神秘面纱被揭开。

柞水溶洞

柞水溶洞位于西安市南秦岭山中柞水县城南13公里的叉路口,磨石沟南4公里的石瓮乡一带,面积约17平方公里,距西安市79公里。这里自然环境灵秀典雅,景点多而集中,目前已发现的溶洞有115个,既有可与瑶林仙境媲美的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的山峰美姿,是一处难得的以溶洞和自然景色为主的旅游区。誉其为“北国奇观”和“西北一绝”。1990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列为全省十大风景区之一,1999年又被坪为全国名洞。仙鹅湖

仙娥湖风景区位于商州城西北2.5千米许,自“说法洞”上溯是一道峡谷,涛涛丹江川流不息,暴雨季节,犹如黄河壶口,惊涛骇浪从天而降,十分壮观。两岸悬崖峭壁,状如刀切,峰峦峭峙,怪石嶙峋,林木葱郁,溪流潺潺,百花争艳,鸟语传情,有一种幽清明净的自然美。两水交汇,孤峰独立,构成二龙戏珠之妙,原有一群古庙建筑,每年正月最后三天庙会,三台大戏(秦腔、二簧、眉户)助兴,吸引了川、陕、晋、豫、鄂诸省香客朝商,顶礼膜拜。农副产品,相互交流;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名优小吃,争相品尝;人山人海,甚为热闹。在峡谷石羊、石牛、石蛙、金鸡报晓,屹立江岸;王母娘娘的梳妆台、胭粉盒遗在岸边。熊耳晚霞

熊耳晚霞,为历代所称道《续修商志》有“熊耳山,州西二十公里的金陵寺镇。两 峰对峙,插汉凌霄,每羲驭西沉,见霞光高映。如烘炉方炽,万壑皆明;又如蜀锦初张,千岩俱丽。骚人韵士临风远眺,皆有天际真人之想”。“羲落虞澜变晚风,遥峰西望刺长空。苍崖炫出千条紫,翠壁挹来万里红。锦幂佛头光烂漫,绣合千掌色照融。应知薄暮金天冷,故敞烘炉煅赤熊。”古人笔墨之褒,足见熊霞之辉。

丹凤花庙

丹凤花庙位于丹凤县城龙驹寨,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坐北向南,面临丹江。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南面建有配殿,整个建筑是土木结构。做工精细,雕刻讲究。晨曦阳光中屋顶的琉璃瓦显得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因建筑宏伟华丽,其中又祭祀着丹江水神,故俗称”花庙”。花庙大门建的像一座三开间的牌坊,颇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风格。尤其南面的花戏楼建筑特殊,高36米,深11米,台口8米。第二层不用柱支撑,而是用巨木构成多角形构架相叠,层层向上递缩,形成一个锥体笼形结构承担重量。从舞台中央仰望,犹如急流中的漩涡,很是巧妙。这座十分美丽的古建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凤县博物馆设在此处。

武关

武关位于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龙山晓日

“龙山晓日”是东龙山风景区的主要景观,居古《商州八景》之首,山虽不高峻,但其妙在依山傍江,犹如青龙汲水。晨起旭日东升,一山披金,万道霞光透过双塔射入丹江,银鳞闪耀,蔚为壮观。

三台叠翠

商州南里许,西连文笔山,即龟山也。自麓至顶,崖岸三叠,故云“三台”,每山额洗雨,岚霭烘晴,三级翠浪,青苍欲滴。上有文昌祠,古槐老柏,朝暮含烟,又如云中宫阙,岛上楼台。而且丹水饮其北,乳水蘸其南,楚水绕其东。拾翠而升,环顾三溪,诚僻壤中一大观也,宜乎太白、康节辈。

四皓古陵

四皓墓,州西三里许,傍金鸡原,坐鹿迹村,高冢星罗,苍茫磊落。陵前栋宇数楹,中有四短碣,分镌皓图,古貌俨如。名流经此,每多留题焉。

仙鹅峰

仙娥峰在商州城西北十里许,如今是库容三四千万方的水库,称仙娥湖。这里南北两岸峻峰壁立,江流逼仄,林木森森,溪水清沏,景色十分幽美。唐时这里设有驿站。白居易看到如此美好的地方,便想到商山四皓,想到躲避官场明争暗斗的恶劣环境,这自然是失意封建官员的心里。这次南去诗人在江州司马任上三年,他著名的《琵琶行》就作于这期间。任满得到宰相崔群的援助,升任四川忠州刺史,在那里待了两年左右,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宪宗暴死

下载走进秦岭申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秦岭申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登秦岭有感

    登秦岭有感 大哉秦岭,西接陇南,东至豫西。横亘一千余里,屏八百里秦川。关中段古称南山。秦者,春秋各半也。秦岭之秦,即战国之秦也。《史记》载: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堪称中华民族之......

    秦岭环境保护演讲稿2

    班级社会实践 ------秦岭环境保护 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自然灾害、奇怪的疾病、水源污染越来越多影响我们的日常......

    秦岭野外实习总结

    秦岭野外实习总结 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秦岭,经过九曲八十弯的跋涉,翻越秦岭梁,月河梁,我们来到了安康市宁陕县 旬阳坝镇。在这里我们进行了暑期的野外实习......

    2015秦岭生态旅游节致辞

    2015秦岭生态旅游节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 先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丹江源头春正浓,秦岭南麓百花香。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时节,今天我......

    秦岭野外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我们于2012年8月12日到旬阳坝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十一天的生物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使我们获得验证,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的机会,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

    观秦岭违建有感

    切实提高“四个意识”为**法院“正规化”建设提供强大引擎——观《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有感近日,县纪委全会组织观看《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

    秦岭书会主持词5则范文

    秦岭书会主持词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八月的秦岭,溪流淙淙,峰峦叠嶂,天高云淡,诗意盎然。终南自古非凡地,华夏龙脉渊源长。古圣......

    “秦岭文学奖”获奖感言

    尊敬的文朋诗友们大家好!获得第三届秦岭文学奖对我来说是荣幸的、更是诚惶诚恐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严力、伊沙、、孙晓杰、马非是我内心敬慕并热爱的诗人,他们都是有着自己极具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