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春电梯管理办法
长春市人民政府令
第68号
《长春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1月25日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1月12日起施行。
市长:刘长龙
2016年12月12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的生产(包括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和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具体种类、类别、品种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目录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确定。
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将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督促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查找和报告电梯安全使用隐患,督促落实电梯社会监督员制度,组织和协调业主委员会筹措电梯修理、改造、更新资金。
第四条 市、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建筑物中电梯规格、数量配置的设计审查以及电梯井道、机房、底坑、监控用房等建筑质量的监督管理;督促建设单位在电梯移交给使用管理单位前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
房地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受委托管理电梯的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办理、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用于住宅电梯修理、改造、更新工作。
通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做好电梯井道通信信号覆盖的监督落实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公安、规划、商务、价格、教育、卫生计生、工商行政管理、交通运输、旅游、体育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建立、健全电梯安全责任制度,确保电梯生产、经营、使用安全。
第六条 鼓励电梯生产、维护保养和使用管理单位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第七条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和电梯生产、维护保养、使用管理单位以及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电梯安全教育宣传,普及电梯安全知识,增强公众的电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八条 电梯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 生产经营
第九条 电梯生产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电梯生产许可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开展生产活动,对生产的电梯质量负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电梯生产许可证。
第十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及其部件的安全性能负责,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提供自电梯监督检验合格之日起不少于两年的质量保证期,对质量保证期内电梯出现的质量问题,免费修理或者更换相关零部件。
(二)提供产品出厂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型式试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产品出厂说明书中应当明确标注电梯或者主要部件设计使用年限。
(三)向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提供必需的电梯备品备件、技术培训和其他技术帮助。
(四)对在用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及时告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并向所在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报告。
(六)因设计、制造等原因造成电梯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主动召回并承担相关责任。
(七)对电梯报废、更新、设计变更提出技术指导性意见。
第十一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在公众聚集场所和住宅小区新装乘客电梯中配备具有运行参数采集和网络远程传输功能的检测装置,并向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免费开放电梯运行故障检测信号接口,以方便对电梯进行故障检测分析和应急救援。
鼓励制造单位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的电梯逐步开放电梯运行故障监测信号接口。
电梯运行故障监测信号应当与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联网。
第十二条 需要安装电梯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电梯,保证电梯规格、数量配置与建筑物的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
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建设单位应当选用公共交通型电梯。
建设单位向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移交电梯时,应当移交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使用的警示标志以及电梯使用标志。
第十三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被委托单位不得将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业务进行分包、转包。
制造单位已经注销或者不再具有相应型式电梯制造许可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经电梯的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电梯改造或者修理。
第十四条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施工前,应当将施工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情况,书面告知所在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
(二)施工时,应当检查电梯机房、井道、底坑、通道等工程是否符合电梯安全使用要求,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三)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真实记录施工过程,并在竣工验收后三十日内将监督检验报告、质量证明文件、隐蔽工程资料以及施工过程记录、重大技术问题处理文件等技术资料及电梯钥匙移交给电梯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电梯在交付使用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电梯被他人使用。
(四)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过程,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 电梯经营单位销售电梯时,应当验明电梯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主要部件型式试验报告和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并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
第十六条 禁止经营下列电梯及相关产品:
(一)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
(二)产品存在缺陷,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
(三)使用废旧零部件拼装的。
(四)已被明令禁止、淘汰、报废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
(五)无制造许可资质制造的。
(六)无制造单位所附电梯技术资料的。
(七)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其他电梯及相关产品。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十七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责任,未明确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不得投入使用。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建设单位尚未将电梯移交给电梯所有权人的,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电梯,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三)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电梯,只有一个所有权人的,该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有多个所有权人的,应当共同协商确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经协商无法确定的,由电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确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四)出租、出借配有电梯的场所,出租、出借合同中应当约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第十八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在电梯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应当向电梯所在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办理电梯使用登记。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变更登记,并将电梯管理档案完整移交接管单位。
(二)电梯报废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在报废前三十日内到电梯所在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三)健全电梯事故风险防范、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和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四)指定或者配备具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资格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督促其规范管理和使用电梯钥匙。
(五)在电梯的显著位置张贴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电话等,其中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紧急制停按钮应当以明示方式告知。
(六)确保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有效使用,电梯值班人员在电梯运行期间在岗。
(七)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按照规定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并作出记录。
(八)协助做好电梯的更新、改造、修理、检验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落实维护保养单位发出的书面停止电梯运行通知和整改建议。
(九)对电梯使用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发现不安全乘坐电梯行为的,及时制止。
(十)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容易造成电梯损坏的物品,采取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或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十一)对电梯轿厢进行装修可能影响电梯使用安全的,应当在电梯制造单位的指导下进行,装修完成后,应当通知电梯制造单位进行测试,经测试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后,方可投入使用。
(十二)电梯发生故障或者存在事故隐患的,立即停止使用,在电梯口的显著位置设置停用标志,并及时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检修。
(十三)发生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时,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措施对被困乘客进行抚慰,并组织实施救援,不具备应急救援条件时,立即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或者报告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机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十四)电梯发生事故时,应当组织排险、救援,保护事故现场,并于一小时内报告电梯所在地的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
(十五)遵守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安全技术规范有关电梯安全使用的规定。
第十九条 住宅小区电梯管理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业主管理规约应当确定电梯日常管理、维护保养、修理、改造、检验、检测、安全评估、更新等费用的筹集和使用规则。
(二)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当确定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公开电梯安全管理的相关记录和电梯运行维护费用使用情况,电梯运行维护费用单独设立账户、专款专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应当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的电梯使用管理工作。
(四)业主应当配合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电梯使用管理工作,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相关职责。
第二十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是电梯使用安全的责任主体,发生电梯事故或者故障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时,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对事故或者故障受害方承担第一赔付责任。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与电梯所有权人有权向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方追索相关损失。
第二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医院提供患者专用的电梯以及直接用于旅游观光且速度大于2.5米/秒的载人电梯,应当由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的人员操作。
其他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第二十二条 公众聚集场所和住宅小区的电梯,应当配备视频监控设施,并保证该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三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停用电梯或者被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责令停用的电梯,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停用标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切断电梯主电源。停用期已经超出下次检验日期的电梯,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停用期未超出下次检验日期的电梯,应当经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全面维护保养并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电梯需要拆除的,由电梯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委托具有相应电梯安装许可资质的单位实施,并签订安全施工合同,制定安全拆除方案。
第二十四条 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从电梯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交纳的电梯费中列支。
住宅电梯需要修理、改造、更新的,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落实,业主应当履行资金筹集义务。已建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有关规定从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中支出;未建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业主承担。
住宅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不采取重大修理、改造或者更新难以消除隐患且相关方对经费筹集、整改方案等达不成一致意见的,由电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和县(市)区房地(住建)、特种设备监管等部门共同协商,确定电梯修理、改造或者更新方案和费用筹集方案。
第二十五条 乘客乘用电梯时,应当遵守安全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乘用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
(二)采用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或者轿门。
(三)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者标志、标识。
(四)乘用超过额定载荷的电梯或者运载超过额定载荷的货物。
(五)违反电梯安全警示标识操作电梯。
(六)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
学龄前儿童应当在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陪同下乘用电梯。
乘用的电梯发生故障时,乘客应当及时与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服从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
第四章 维护保养
第二十六条 电梯的维护保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许可资质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负责。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在本市从事日常维护保养业务的,应当如实将本单位名称、资质范围、办公地址、作业人员、仪器设备管理情况、维护保养客户、应急救援电话等信息,录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重新录入,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七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与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维护保养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双方在电梯维护保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电梯维护保养的施工性质、内容、执行的标准。
(三)电梯维护保养起止日期和维护保养的频次。
(四)协助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编制电梯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的义务。
(五)故障报修和应急救援抵达时间。
第二十八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与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签订电梯维护保养合同前,应当对拟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维护保养所需的人员、技术、装备和备品备件供应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确认,确保其有能力保障所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运行。
第二十九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和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维护保养计划。
(二)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本单位的名称以及应急救援和投诉电话号码。
(三)住宅小区使用的电梯,应当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公布最近一次维护保养信息,信息至少应当包括维护保养人员、维护保养时间和内容等。
(四)维护保养现场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资格并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定期对维护保养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作业人员教育培训记录并存档。
(五)储备一定数量与维护保养对象相一致的常用配件,更换的电梯零部件应当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其安全附件以及安全保护装置应当有型式试验证明。
(六)确保应急救援电话二十四小时有效应答,在乘客被困报警三十分钟内赶到现场救援。
(七)发现故障或者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及时排除故障。故障暂时难以排除的,应当将解决方案书面通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并告知其故障排除前不得使用;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未及时整改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及时向产权人或者使用人公示告知。
(八)对其负责维护保养的电梯每十五日至少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每六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并向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出具自检报告。如实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和故障记录,维护保养记录应当经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书面确认。
(九)建立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置记录并至少保存四年。
(十)电梯维护保养业务不得转包、分包,或者变相转包、分包。
第三十条 公众聚集场所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梯以及使用年限超过十五年的电梯,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状况增加维护保养次数和维护保养项目。
第五章 检验、检测和安全评估
第三十一条 从事电梯检验和提供检测服务的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许可后,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安全评估工作。
从事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电梯检验、检测资格。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检验、检测、安全评估活动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规定。
(二)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或者安全评估报告,并对出具的报告负责。
(三)对检验、检测、安全评估活动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四)检验、检测、安全评估活动中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属于严重事故隐患的,还应当书面向电梯所在地的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三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从事电梯生产、经营。
(二)以检验、检测机构名义推荐、监制、监销电梯,或者推荐电梯生产、维护保养单位。
(三)利用检验、检测工作之便故意刁难电梯生产、使用管理单位。
第三十四条 电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可以委托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评估:
(一)使用年限超过十五年的。
(二)因电梯故障导致人员伤亡的。
(三)曾遭遇水浸、火灾、雷击、地震等灾害影响的。
(四)故障频率高,使用管理者认为需要安全评估且所有权人同意的。
(五)其他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
第三十五条 经安全评估后,电梯达到安全运行要求的,应当出具可以继续使用的评估意见;无法达到安全运行要求或者继续使用成本过高,不符合能效指标要求的,应当出具维修、改造或者予以更换的评估意见。
安全评估的单位或者机构应当对评估结论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评估结论可以作为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依据。住宅小区电梯经安全评估后,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将评估结论张贴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显著位置。
第六章 监督管理与应急处置
第三十六条 市、县(市)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电梯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及上级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备案。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按照计划对生产、经营、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对涉及电梯安全的举报和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三十七条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当将下列电梯列为重点安全监督检查范围:
(一)在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
(二)使用年限超过十五年的。
(三)故障频率或者投诉率较高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及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需要实施重点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八条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督管理时,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或者在用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相关单位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对逾期未整改的电梯生产、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单位以及检验、检测机构,可以约谈其主要负责人。
第三十九条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电梯安全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记录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等信息,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在实施电梯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所在地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一)电梯生产单位被依法撤销或者吊销许可后,需要吊销营业执照的。
(二)物业服务企业未落实电梯安全管理责任,经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拒不改正,或者因不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致使电梯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需要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处理的。
(三)项目建设单位、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未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需要追究其责任的。
(四)建筑物或者建筑结构存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因素的。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危害电梯安全的行为或者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可以向电梯所在地相关管理部门投诉、举报。相关管理部门对接到的投诉、举报应当受理,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将移送情况告知举报人。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第四十二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制定电梯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未向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移交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使用警示标志以及电梯使用标志的,由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发生变更,原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未将电梯管理档案完整移交接管单位的。
(二)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不能有效使用或者值班人员在电梯运行期间不在岗的。
(三)公众聚集场所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梯以及使用年限超过十五年的电梯,没有根据实际状况增加维护保养次数和维护保养项目的。
(四)停用电梯未设置停用标识和防护措施,或者未切断电梯主电源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维护保养单位未及时向产权人或者使用人公示告知的。
(二)将电梯维护保养业务转包、分包或者变相转包、分包的。
(三)应急救援电话二十四小时不能有效应答,或者在乘客被困报警后三十分钟内未及时救援的。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特种设备监管等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他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医院、机场、车站、商场、体育场馆、旅游景点、会展场馆等。
本办法所称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的“使用单位”,是指对电梯实际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电梯使用安全责任的主体。
本办法所称的“严重事故隐患”,包括使用以下情形的电梯:
(一)非法生产或者利用废旧零部件拼装的电梯。
(二)主要部件、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或者缺失的电梯。
(三)发生事故后未经全面检查的电梯。
(四)国家明令淘汰的电梯。
(五)因电梯设备本体原因导致检验不合格的电梯。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7年1月12日起施行。
第二篇: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009275780/2015-01243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渝府令 〔2015〕 294号
信息分类名称: 生成日期:
质量监督/行政规章/全社会 2015-11-12
发布日期: 2015-11
主 题 词: 质量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294 号
《重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0月23日市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奇帆 2015年11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梯安全,减少电梯故障和预防电梯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的生产(包括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电梯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具体种类、类别、品种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目录确定。
第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行政区域内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辖区内电梯安全的日常检查,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电梯选型、配置进行监督管理;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电梯改造、修理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责任;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会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2 部门实施电梯事故救援处置。
教育、商业、卫生计生、交通、旅游、体育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电梯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电梯安全责任制度,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确保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安全。
第六条
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旅游景点、会展场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电梯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有关规定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第七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电梯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电梯使用单位、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应当开展电梯使用安全知识和常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倡导文明乘用电梯。
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的单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加强电梯安全专业知识的宣传。
第八条
鼓励电梯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九条
电梯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行业信息分析研究,组织教育培训和咨询,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章
生产、经营
第十条
电梯生产按照国家规定依法实行许可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许可证书。第十一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保证电梯生产符合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其生产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
第十二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应当对其安装、改造、修理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接受委托的单位不得将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业务进行分包、转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挂靠形式从事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活动。第十三条
电梯安装完成后,电梯安装单位应当将电梯出厂资料、电梯安装技术资料、电梯安装自检报告、电梯监督检验合格报告等技术资料移交电梯使用单位,并办理书面交付手续。
电梯安装单位未办理交付使用手续或者未经监督检验合格,除电梯安装单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调试、测试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电梯。
第十四条
电梯改造、修理完成后,电梯改造、修理单位应当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电梯使用单位。
电梯改造单位在电梯改造完成后,应当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加贴电梯铭牌,标明本单位名称、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第十五条
电梯经营单位销售电梯时,应当验明电梯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主要部件型式试验报告和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并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禁止销售下列电梯:
(一)未经许可生产的;
(二)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
(三)存在安全性能缺陷的;
(四)利用报废、翻新部件拼装的;
(五)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的;
(六)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其他电梯。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电梯选型、配置;选型和配置不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报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工程质量要求、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电梯安全技术规范修建电梯井道、机房等与电梯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
禁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将电梯用于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等工程建设施工作业。
第三章
使
用
第十七条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主体责任。电梯使用单位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一)电梯产权人自主管理的,电梯产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二)电梯产权人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
(三)电梯属共有产权的,共有产权人应当书面委托电梯管理人,电梯管理人为使用单位;
(四)建设单位未将电梯移交、委托给其他单位管理的,建设单位为使用单5 位。
电梯实行委托管理的,委托方应当督促受托方履行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义务。
第十八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所在地区县(自治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电梯使用单位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时应当书面说明电梯投入使用日期。
电梯使用登记信息变化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变化后30日内到原使用登记机关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和电梯安全技术档案保管制度,制定电梯使用操作规程,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电梯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梯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电梯技术文件和使用维护说明;
(二)电梯使用登记资料和电梯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报告;
(三)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四)电梯作业人员档案和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
电梯使用单位在电梯使用管理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依法设立电梯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二)对其使用的电梯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三)对其使用的电梯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四)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张贴有效的电梯使用登记标志、安全使用说明、6 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以及应急救援电话号码;
(五)加强电梯使用安全状况的日常巡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六)电梯发生故障等非正常状态下,在显著位置明示乘客禁止乘用电梯;
(七)发生电梯故障乘客被困时,立即安排电梯作业人员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并做好被困乘客的安抚工作;
(八)在电梯轿厢内设置紧急呼救报警装置或者应急救援电话,保证其正常使用,并24小时专人值守;
(九)将电梯层门专用钥匙、轿厢控制开关钥匙、机房钥匙和扶梯(人行道)专用钥匙交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或者作业人员保管和使用;
(十)保证电梯机房空气调节器、电梯轿厢照明等设施设备正常使用;
(十一)按照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十二)及时处理电梯安全投诉,并做好投诉处理记录;
(十三)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委托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
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的单位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标明本单位的名称、应急救援电话号码、作业人员等基本信息,以及最近一次维护保养人员、时间、内容等维护保养信息;
(二)制定维护保养方案、应急救援预案;
(三)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
(四)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应当及时抵达并实施现场救援,主城区及中心城市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区县(自治县)不超过1小时;
(五)现场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资格,并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作业安全;
(六)至少每15天对每部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电梯发生故障的应当详细记录;
(七)按照委托事项对电梯进行自行检查,并向使用单位出具符合要求的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
(八)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难以消除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电梯使用单位暂停使用电梯;发现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同时向所在地区县(自治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九)进行现场维护保养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十)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二条
电梯机房设置在顶层或者屋顶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机房安装满足电梯安全运行需要的空气调节器。
安装空气调节器所需资金按照以下方式承担:
(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有电梯的,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在用电梯由电梯产权人承担,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协助落实。第二十三条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轿厢进行内部装修的,不得改变电梯性能参数;电梯性能参数改变的,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按照电梯改造的相关规定办理。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轿厢内部进行装修的,应当采用阻燃材料。
第二十四条
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电梯的使用功能,并在报废后30日内向原使用登记机关办8 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进行拆除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对拆除的电梯移装的,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并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书。
第二十五条
电梯发生事故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区县(自治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可以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电梯安全评估:
(一)电梯故障频率较高、影响正常使用的;
(二)电梯曾遭遇水浸、火灾、雷击、地震等灾害影响的;
(三)其他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情形。
电梯投入使用10年以上需要继续使用的,除每年对其实施定期检验外,还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并作出评估结论。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评估结论确定电梯继续使用或者进行改造、修理。第二十七条
电梯日常运行、维护保养、改造、修理、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等所需费用由电梯产权人承担,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协助电梯产权人组织落实所需资金。
住宅小区电梯需要重大修理的,电梯使用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落实所需资金,业主应当履行资金筹集义务。所需资金按照以下方式筹集:
(一)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规定程序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二)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的,相关业主对费用承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相关业主按照有关规定协商解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协助组织相关业主筹集落实资金。
第二十八条
电梯使用过程中,电梯制造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并作出记录;
(二)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在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包括技术升级、技术培训、技术资料和必需的电梯部件等);
(三)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向所在地区县(自治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不得设置电梯密码等限制电梯安全运行的技术屏障。
电梯制造单位注销、失踪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制造单位承担前款规定的义务。
第二十九条
乘用电梯应当遵守电梯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乘用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
(二)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
(三)拆除、破坏电梯使用登记标志、电梯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报警装置、电梯部件及其附属设施;
(四)损坏、损毁电梯专用操作按钮;
(五)乘坐超过额定载重的电梯;
(六)超过额定载重运送货物;
(七)携带危险化学品或者易燃易爆物品;
(八)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第四章
检验、检测
第三十条
电梯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电梯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监督检验要求:
(一)安全技术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变更且有明确要求的;
(二)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的;
(三)电梯停用一年以上重新使用的;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交检验所需的相关书面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一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收到电梯使用单位提交的书面材料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受理;
(二)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且可以当场更正的,经更正后,应当当场受理;
(三)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但不能当场更正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之内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收到材料之日即视为受11 理之日。
第三十二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20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检验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检验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将检验结果送达电梯使用单位。
第三十三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在检验中发现电梯存在需要整改事项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存在一般事故隐患整改事项的,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要求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
(二)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事项,需要进行改造、重大修理的,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要求其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电梯使用单位整改是否合格进行现场核查,电梯使用单位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后经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作出检验不合格结论。
电梯使用单位整改期限不计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期限。
第三十四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在检验中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立即书面报告所在地区县(自治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电梯使用单位收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书面告知后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电梯,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三十五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必要的电梯检验现场条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电梯检验现场条件进行判断,符合条件的进行检验;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不告知或者告知内容不完全的,视为满足检验条件。
第三十六条
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电梯使用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测要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提供检测服务,并对检测结论负责。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电梯经营、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
对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旅游景点、会展场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电梯,市、区县(自治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制定电梯事故应急预案,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赶赴现场,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事故调查。
第三十九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总体状况公布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
电梯安全状况包括以下内容:
(一)电梯数量、种类、分布区域;
(二)电梯维护保养、检验等总体状况;
(三)电梯事故情况、特点、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四)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情况;
(五)其他需要公布的情况。
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监督管理档案,记录电梯安全监督检查情况。
对有电梯安全违法行为的相关单位、电梯事故责任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并按照企业信息公示管理相关规定纳入本市企业征信系统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一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的电梯井道、机房等与电梯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的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并对电梯选型、配置进行审查。
第四十二条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电梯日常安全运行管理职责进行指导和督促。
电梯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等紧急情况时,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启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紧急使用程序。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紧急使用管理规定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危害电梯安全的违法行为或者电梯事故隐患的,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电梯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依法受理投诉举报,并及时予以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电梯制造单位设置电梯密码等限制电梯安全运行的技术屏障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接受电梯制造单位委托后将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业务进行分包或者转包的;
(二)以挂靠形式从事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活动的;
(三)电梯安装单位交付电梯时,未与使用单位办理书面交付手续的。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除电梯安装单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对电梯进行调试、测试外,使用未办理交付使用手续或者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电梯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电梯改造单位未按照规定加贴电梯铭牌,标明本单位名称、许可证编号等信息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电梯选型、配置的;
(二)未按照规定修建电梯井道、机房等与电梯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的;
(三)将电梯用于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等工程建设施工作业的。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电梯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日常巡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的;
(二)电梯发生故障或者存在事故隐患时,未在显著位置警示乘客的;
(三)发生电梯故障乘客被困时,未按照要求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做好安抚工作的;
(四)未保证报警装置或者应急救援电话正常使用,或者未安排24小时专人值守的;
(五)未按照规定将电梯各类钥匙交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或者作业人员保管和使用的;
(六)未按照规定安装空气调节器,并保证电梯机房空气调节器以及电梯轿厢照明等设施设备正常使用的;
(七)未按照规定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的;
(八)未按照规定处理电梯安全投诉,做好投诉处理记录的;
(九)未按照规定对电梯轿厢进行内部装修的;
(十)未按照规定拆除、移装电梯的;
(十一)未按照规定在电梯安全评估后根据评估结论确定继续使用电梯的条件或者对电梯进行改造、修理的;
(十二)未按照规定选择其他电梯制造单位承担相应义务的。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标明相关信息的;
(二)未制定维护保养方案、应急救援预案的;
(三)未按照要求设立值班电话,及时排除故障的;
(四)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未按照规定抵达现场,并实施现场救援的;
(五)未按照规定每15天对每部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的;
(六)未按照规定对电梯进行自行检查,并提供检查记录或者报告的;
(七)未按照规定对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处理的。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乘用电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乘用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的;
(二)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的;
(三)拆除、破坏电梯使用登记标志、电梯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报警装置、电梯部件及其附属设施的;
(四)损坏、损毁电梯专用操作按钮的;
(五)乘坐超过额定载重电梯的;
(六)超过额定载重运送货物的;
(七)携带危险化学品或者易燃易爆物品的。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机17 构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受理电梯检验的;
(二)未按照规定期限完成电梯检验的;
(三)检验完成后未按照规定期限将检验结果送达电梯使用单位的;
(四)未按照规定处理电梯检验中发现的整改事项的。
第五十三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重大修理,是指在不改变电梯的原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对电梯的主要部件和安全部件进行修理的活动。具体范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二)严重事故隐患,是指非法生产或者利用废旧部件拼装电梯;电梯主要部件、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或者缺失;电梯发生事故后未经全面检查继续使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电梯;电梯因设备本体原因导致检验不合格。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上海市电梯管理办法
上海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
(2004年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2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电梯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电梯生产(含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销售、使用、日常维护保养、检验检测以及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主管与协管部门)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质量技监局)是本市电梯安全监察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区(县)质量技监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梯的安全监察工作。本市建设、公安、安全监察、工商、房地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本市电梯的安全监察工作。第四条(区县政府职责)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督促区(县)质量技监局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电梯安全监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第五条(许可管理)电梯的生产单位、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和电梯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方可从事相关活动。从事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以及检验检测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书。第六条(电梯保险)
鼓励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参加电梯安全责任的相关保险,以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降低电梯生产、使用单位的损失程度。
第二章 生产和销售
第七条(生产单位的质量要求)
电梯的生产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禁止制造、安装存在产品缺陷、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电梯。
第八条(电梯出厂的证明文件)
电梯制造单位对出厂的电梯,应当提供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合格证等证明文件以及有关安全使用的警示说明或者警示标志。第九条(制造单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下列技术指导和服务:
(一)指导制定电梯排险救援应急预案;
(二)提供急需的电梯备品备件;
(三)提供专业排险救援等技能培训。第十条(禁止转借证书)电梯生产单位不得向其他单位转借从事电梯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修活动的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销售单位的质量责任)
电梯销售单位应当对销售的电梯产品验明产品质量合格证等证明文件和其他标识,并将销售的电梯产品目录报市质量技监局备案。
电梯销售单位销售进口电梯的,应当持制造商委托代理的证明材料以及中国境内注册的证明材料,向市质量技监局备案。第十二条(禁止销售的产品)禁止销售下列电梯产品:
(一)无电梯制造许可证的;
(二)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
(三)制造单位不能提供技术资料的;
(四)产品存在缺陷,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
(五)利用废旧零部件拼装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销售的其他电梯产品。第十三条(施工前的告知)
从事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活动的单位应当将拟进行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情况,于施工前3个工作日书面告知施工所在地的区(县)质量技监局。第十四条(质量自检和监督检验)从事电梯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活动的单位应当安排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电梯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活动的全过程实行质量自检,并经检验机构监督检验检测合格。第十五条(电梯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的售后服务)电梯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电梯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的质量合格书,并提供不少于一年的售后服务。
第十六条(日常维护保养的规范)
电梯安装、改造和维修单位承担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当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所需更换的零部件,应当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安全部件应当有合格的型式试验报告。电梯产品的维修零部件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第十七条(改造、重大维修的规范)
电梯的改造、重大维修,应当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原则,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电梯改造技术规范,由市质量技监局另行制定。
第三章 使用
第十八条(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在选购、安装、交付电梯时,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选购的电梯产品系由有资质的生产厂家生产,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并且其选型、配置及备用电源的配备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
(二)电梯的安装由取得国家规定资格的单位承担,并保证安装的电梯经检验机构检验检测合格;
(三)向使用单位提交完整的技术档案,并附有齐全的各项证书,提供有关安全使用的警示说明或者警示标志。第十九条(电梯运行基本条件)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符合下列运行条件:
(一)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标明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二)有电梯安全使用的警示说明或者警示标志;
(三)使用于防爆场所以及建设工程等特殊环境下的电梯能够满足相应的安全使用管理要求。第二十条(电梯使用单位安全责任)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电梯的安全使用履行下列职责:
(一)配备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
(二)根据产品特点和公共场所安全需要,配备电梯驾驶员;
(三)制订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四)对存有严重故障、继续使用有可能发生事故的电梯,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组织整改;
(五)变更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书面确认被交接的电梯处于安全状态;
(六)在电梯发生事故时,按抢险救援预案组织排险、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区(县)质量技监局。第二十一条(在用电梯的年检)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的30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周期为一年。
第二十二条(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的责任)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做好电梯运行和管理记录,督促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做好质量检查和相关保养记录;
(二)妥善保管电梯层门三角钥匙、机房钥匙;
(三)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
(四)发现电梯运行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作出暂停使用的建议,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第二十三条(乘客的行为规范)电梯乘客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违反电梯安全使用警示操作电梯;
(二)乘坐明示处于非安全状态下的电梯;
(三)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
(四)拆除、破坏电梯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报警装置和安全控制回路等电梯安全部件;
(五)运载超重货物乘坐电梯;
(六)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他人安全乘坐的行为。第二十四条(安全技术论证的申请)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向检验机构申请安全技术论证:
(一)在用电梯因建筑结构或者国家强制性标准变更等客观条件限制,市、区(县)质量技监局认为未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
(二)电梯改造单位认为在用电梯涉及主参数改变的;
(三)电梯维修单位认为在用电梯需要进行重大维修的。第二十五条(报废)
经检验机构论证,电梯确实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者已无改造、维修价值的,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第二十六条(登记、变更和注销)
电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质量技监局办理登记手续。
电梯使用单位变更或者电梯报废的,原使用单位应当在变更或者报废的30日前,向所在地的区(县)质量技监局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章 日常维护保养
第二十七条(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制度建设)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一)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二)管理人员安全质量责任制;
(三)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质量检查考核制度。第二十八条(日常维护保养的要求)
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保养说明书提供的保养项目、方法和周期要求,制定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并做好保存期不低于3年的保养记录。
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至少每15日对电梯及安全设施进行一次预防性保养;
(二)每月不少于1次对安全装置、钢丝绳、制动器、接触器和其他运转部件的外观和运转情况进行检查;
(三)每半年对安全装置、限速器、缓冲器进行1次安全试验;
(四)每年进行1次机械制动器的制动能力试验;
(五)每年不少于1次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第二十九条(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告知)
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所承担日常维护保养的电梯轿厢的显著位置,标明本单位的名称、急修和投诉电话。第三十条(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安全义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义务:
(一)发现电梯故障及时予以排除;
(二)在接到电梯关人故障报告后的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完成排险救援;
(三)对故障难以消除的,书面通知使用单位暂停使用电梯,故障排除前不将电梯交付使用。
对使用单位接到暂停使用电梯的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区(县)质量技监局报告。
第三十一条(特殊情形的保养)
对原制造单位被注销、原品牌型号已改变或者品牌难以确认的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当委托取得国家规定资格的其他电梯生产单位进行。
第五章 检验机构管理
第三十二条(机构的职责)
检验机构可以接受委托,从事电梯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技术鉴定和安全技术论证等活动。第三十三条(检验责任)检验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确保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二)检验检测活动符合国家规定的规程要求;
(三)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
(四)为电梯使用单位提供便利的检验检测服务,对涉及商业秘密的履行保密义务。
第三十四条(安全技术论证的程序)
检验机构受理使用单位提出的涉及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安全技术论证申请后,应当组成不少于3人的专家评审组,对电梯的安全情况予以论证。专家组作出评审意见后,检验机构应当进行复核,签发安全技术论证结果报告书,并抄报申请人所在地的区(县)质量技监局。
电梯经论证可以采取安全、技术措施达到安全运行要求的,检验机构应当作出可以继续使用的技术鉴定;经论证无法采取安全、技术措施达到安全运行要求的,应当作出停止使用、予以报废的技术鉴定意见。
第三十五条(监督检验和检验的费用)
检验机构应当对电梯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检验。
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检验检测费用。
第三十六条(隐患的告知和报告)
检验机构在实施检验检测活动中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被检验单位。
检验机构在定期检验中发现电梯安全运行的严重事故隐患时,除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和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外,有权先行通知电梯使用单位暂停使用,并报告电梯所在地的区(县)质量技监局。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安全监察)
市、区(县)质量技监局应当加强对电梯的日常安全监察,具体包括:
(一)督促电梯使用单位落实电梯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
(二)督促电梯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市、区(县)质量技监局应当根据需要,对电梯实施专项安全监察,具体包括:
(一)对电梯产品的主要安全部件实施安全质量抽查;
(二)对检验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第三十八条(安全监察指令)
市、区(县)质量技监局进行现场安全监察时,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电梯使用单位改正,必要时可向其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并督促及时整改。第三十九条(严重隐患的处置)
区(县)质量技监局接到电梯暂停使用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会同实施该项检验检测活动的检验机构予以处理,并视情况作出取消暂停使用的指令、停止使用的指令,或者作出需要作进一步技术鉴定的决定。第四十条(电梯事故的处理)市、区(县)质量技监局在接到电梯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赴现场组织查处。涉及人员伤亡的,质量技监、安全监察、公安等部门应当组成联合调查组,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作出处理。电梯事故处理中需要区(县)人民政府支持配合的,市、区(县)质量技监局应当及时与区(县)人民政府联系。第四十一条(相关部门配合依法查处的责任)
市、区(县)质量技监局在进行安全监察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工商、房地资源、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一)电梯生产单位、检验机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需要撤销相关证照或者核准内容的;
(二)电梯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单位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被撤销许可后,需要提请责令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的;
(三)物业管理企业未落实电梯管理安全责任,经发出安全监察指令拒不改正,需要追究当事人责任或者对物业管理企业资质作出处理的;
(四)建设单位和电梯使用单位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需要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的;
(五)电梯井道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电梯安装,电梯安装单位不遵守施工总承包单位安全管理要求,需要追究当事人责任的。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对销售禁止销售产品的电梯单位的处罚)电梯销售单位销售无电梯制造许可证或者无技术资料的电梯的,市或者区(县)质量技监局应当责令其停止销售,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对销售单位未备案的处罚)
电梯销售单位未将销售的电梯产品目录备案或者销售进口电梯未备案的,市或者区(县)质量技监局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四条(对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未履行职责的处罚)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或者区(县)质量技监局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制定日常保养计划的;
(二)未落实日常保养计划,做好保养记录的;
(三)未在轿厢显著位置标明本单位名称、急修和投诉电话的;
(四)电梯发生关人故障时,未在接报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完成排险救援的;
(五)将故障未排除的电梯交付使用的。第四十五条(对转借证书的处罚)电梯生产单位向其他单位转借资格证书的,市或者区(县)质量技监局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处罚)
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有关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电梯使用单位,包括电梯所有权人以及受电梯所有权人委托行使电梯管理的责任人。
第四十八条(实施日期)本办法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8陕西省电梯管理办法
陕西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2017-12-28 省政府令第206号
文件名称:陕西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陕西省政府令第206号
《陕西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2017年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省长:胡和平2017年12月7日
陕西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电梯生产 第三章电梯使用
第四章电梯维护保养 第五章电梯检验检测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预防电梯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电梯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下同)、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和电梯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电梯安全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统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电梯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计生、旅游发展等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的电梯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建筑设计技术规范,做好建筑物电梯井、电梯机房、电梯底坑等土建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使用的电梯安全负责。
第七条幼儿园、学校应当将电梯安全知识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幼儿、学生安全、文明使用电梯的习惯。
监护人应当履行对被监护人安全、文明使用电梯的监护义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有关电梯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电梯安全知识的公益宣传,对违反电梯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八条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诚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和公开,对电梯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等过程中列入名单的单位,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第九条鼓励电梯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单位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增强预防电梯事故的能力。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电梯事故隐患和电梯安全违法行为。
第二章电梯生产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建筑设计单位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根据电梯的使用频率、使用场所等因素,设计电梯的数量、参数,设置双回路供电系统、备用电源或者应急平层装置之一,配备电梯视频监控设施,并综合考虑急救、无障碍通行等功能。
建设单位应当修建与电梯安全有关的建筑及配套设施,满足电梯机房降温、底坑防漏和防水等要求。第十二条建筑设计单位有关电梯的设计不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的,施工图审查机构不予审查通过。
第十三条电梯生产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许可,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电梯生产单位名称、地址变更后,应当在30日内向原发证机构提出变更许可申请。
第十四条电梯制造单位应当依法对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负责,并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随机文件,保证电梯的配件供应。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其发现的电梯维护保养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告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电梯使用单位,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对其发现的电梯事故隐患,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向当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十五条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书面告知设区的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电梯的开箱验货、现场勘测等准备工作可以在告知前进行。
第十六条电梯制造单位无法确定的,电梯所有权人可以委托电梯改造单位进行改造。电梯改造单位应当在电梯改造完成后,更换电梯的产品铭牌,标明改造日期,以及改造单位的名称、许可证书信息。电梯改造单位对改造后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不得将承揽的业务分包、转包。第三章电梯使用
第十七条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责任。电梯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电梯运行安全负责。电梯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明确使用单位:
(一)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
(二)新安装未移交业主的电梯,项目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三)自行管理的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四)共有产权的电梯,共有权人应当通过书面协议明确电梯使用单位;
(五)出租、出借电梯(含出租、出借建筑物内的电梯),承租、承借方为电梯使用单位;
(六)政府出资建设的用于公益性事业的电梯,管理者为电梯使用单位;
(七)不能明确使用单位的,由电梯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指定电梯使用单位。未明确使用单位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第十八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设置电梯安全管理岗位,配备相应数量的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电梯安全管理,保证在电梯运行期间至少有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在岗;
(二)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或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显著位置张贴悬挂有效的使用标志、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警示标志、应急救援和投诉电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的投保信息;
(三)保持电梯视频监控设施、紧急报警装置完好有效,保证联络畅通;
(四)制定电梯使用管理规定,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不安全乘用电梯的行为;
(五)制定电梯故障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六)发生电梯故障时,对电梯是否困人进行确认,有被困人员,应当迅速组织救援,并对被困乘用人进行安抚。电梯经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七)发生电梯事故时,应当迅速组织排险和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并于事故发生30分钟内报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八)按照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整改,保证整改质量;
(九)及时发现并消除电梯事故隐患;
(十)鼓励购买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提高事故赔付能力;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九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相关人员的职责;
(二)安全操作规程;
(三)日常检查制度;
(四)维护保养制度;
(五)定期报检制度;
(六)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七)作业人员与安全管理负责人的培训考核及持证上岗制度;
(八)电梯故障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演练制度;
(九)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到设区的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电梯使用登记证,并将维护保养合同资料报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委托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维护保养,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变更时,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持维护保养合同,在合同生效后7日内到设区的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不得因变更维护保养单位影响电梯维护保养。
电梯使用单位不得擅自调整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应当保证电梯安全保护装置正常有效。
第二十一条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公园、影剧院、学校、幼儿园、医院、地下通道等公众聚集场所的在用乘客电梯和在用住宅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梯进行双回路供电或者配置备用电源或者应急平层装置改造,安装电梯视频监控设施。
第二十二条医院病床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额定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需要司机操作的电梯,应当由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操作。
第二十三条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公园、影剧院、学校、幼儿园、医院、地下通道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人流高峰期设置专人开展下列工作:
(一)宣传安全乘梯知识,鼓励文明乘梯行为;
(二)引导乘用人有序乘梯;
(三)劝阻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不良行为;
(四)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病人、残疾人、孕妇等行动不便的乘用人,及时提供相应的乘梯服务。第二十四条在电梯轿厢内部设置视频、图片、文字等广告时,应当符合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不得影响电梯安全运行,不得遮挡电梯使用标志、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警示标志、应急救援和投诉电话等公用信息。
电梯轿厢内部广告所有收入归业主所有,优先用于支出电梯维护保养等费用,电梯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公布一次电梯轿厢内部广告收益及使用情况。电梯轿厢门内侧、层门外侧不得设置广告。
第二十五条对电梯轿厢内部进行装修的,装修结束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进行测试,经测试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六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电梯定期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电梯检验检测机构书面反馈。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设置警示标志,不得继续使用。第二十七条电梯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下一次定期检验日期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封存电梯并设置警示标志,自封存之日起15日内到负责该电梯使用登记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停用手续。
第二十八条电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并申请定期检验或者监督检验:
(一)发生自然灾害、火灾或者设备事故,可能影响电梯安全性能的;
(二)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电梯故障举报,经确认存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
(三)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下次定期检验日期需要重新启用的。
第二十九条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
(二)制定和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三)保持电梯安全使用标志清晰齐全;
(四)妥善保管电梯钥匙及安全提示牌;
(五)发现电梯事故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六)接到电梯故障、事故报告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通知本单位负责人、维护保养单位或者消防部门;
(七)配合电梯检验检测、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工作,对工作记录签字确认。
第三十条电梯的更新、改造、重大修理费用依照有关规定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资金不足部分或者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由电梯所有权人筹集。电梯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等费用由电梯使用单位支付。
第三十一条电梯有下列情形之一,可能影响电梯使用安全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具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电梯监督检验或者型式试验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电梯进行改造、修理或者报废:
(一)电梯整机使用年限达15年或者重要零部件使用年限届满的;
(二)因电梯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
(三)受水灾、火灾、地震等灾害影响电梯安全性能的;
(四)故障频率高,电梯使用单位认为需要安全评估且所有权人同意的。
经评估应当修理、改造的电梯,在修理、改造后,经监督检验合格方可继续使用;经评估应当报废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报废拆除前,向电梯所在地的市级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对报废电梯进行破坏性拆除。
第三十二条有移装价值或者符合移装要求的电梯,原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持该电梯的安全技术资料及最近一次的检验报告,在办理该电梯使用登记证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移装手续,注销该电梯使用登记证。现电梯使用单位安装前应当持上述资料到安装地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安装告知手续。
电梯移装过程,应当经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的电梯,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办理使用登记证。
第三十三条乘用人应当按照电梯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要求乘坐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电梯;
(二)采用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或者轿厢门;
(三)拆除、损坏电梯的部件及其附属设施;
(四)乘坐超过额定载重量的电梯;
(五)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
(二)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技术文件;
(三)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的资料;
(四)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五)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
(六)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
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练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4年,其他资料应当长期保存。
电梯使用单位变更时,应当移交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第四章电梯维护保养
第三十五条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许可,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电梯维护保养方案,并如实填写维护保养记录;
(二)制订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对维护保养的不同类别(类型)电梯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三)建立值班制度,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应当及时抵达所维护保养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设区的市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
(四)建立每部电梯的维护保养记录,并保存4年以上;
(五)协助电梯使用单位制定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六)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
(七)对新承担维护保养的电梯进行安全性能确认;
(八)配备与电梯维护保养业务相适应的维护保养人员;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不得在其他维护保养单位兼职;
(九)进行维护保养或者应急救援时,持证的电梯维护保养人员不得少于2人;
(十)未经电梯使用单位同意不得将维护保养事项转包、分包给其他维护保养单位;
(十一)不得擅自调整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应当保证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有效。
第三十六条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进行维护保养或者应急救援时,应当落实维护保养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作业,保证施工安全。第五章电梯检验检测
第三十七条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展电梯检验检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和便民原则,为电梯生产、使用单位提供可靠、便捷的检验检测服务,并对涉及的被检验检测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八条电梯检验检测机构不得对存在以下情形的电梯实施定期检验:
(一)未进行使用登记的;
(二)未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的;
(三)无维护保养记录及定期自检记录的。
第三十九条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接到定期检验或者复检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安排检验,并在检验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或者整改通知书。
受委托进行电梯安全评估的单位或者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出具安全技术评估报告。第四十条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电梯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电梯及推荐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或者电梯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
对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处理需要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时,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通知其他有关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及时予以处理。
第四十二条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电梯管理职责,指导和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对电梯维护保养费用单独设账、专款专用,加强对因电梯原因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活动的监督,负责新建、加建、改建电梯的规划审查。
第四十三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教育、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计生、旅游发展等行业管理部门履行电梯安全“一岗双责”制度,督促相关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与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四十四条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安全监察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移交住房城乡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一)物业服务企业未落实电梯安全管理责任,拒不整改,需要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处理的;
(二)电梯生产单位、维护保养单位被依法撤销许可,需要吊销营业执照的;
(三)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应当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的。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电梯使用单位未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项、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未履行规定职责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2013年1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陕西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校园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电梯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电梯使用的管理,确保电梯安全正常运行,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关于加强电梯管理的暂行规定实施细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XXXX学校电梯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各单位的各类电梯,包括客梯、载货电梯的使用和维修的管理。
第三条 后勤管理处是学校电梯归口管理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以及省有关电梯管理的法律、法规,制订学校电梯管理办法;
二、负责组织学校《电梯检验合格证》的取证和换证的具体工作,受理电梯使用单位的申报,未经批准,各单位不得擅自进行电梯的维修和使用;
三、负责电梯维修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监督《电梯检验合格证》的使用,协同使用单位与电梯安装单位、维保单位签订相关合同(协议);
四、组织学校范围内的电梯安全使用培训和宣传工作;
五、负责学校电梯运行事故的处理、统计和上报工作。
第四条 各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的日常使用管理与维修、维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学校有关电梯管理的规定和规章制度;配合后勤管理处做好《电梯检验合格证》的办理和更换工作;
二、在电梯轿厢显著位置标明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有电梯安全使用的警示说明或者警示标识;
三、根据使用场所、用途和安全需要,配备有资质的电梯操作人员或使用管理人员;
四、制定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对电梯的使用和运行安全负责,保证消防、报警、通话等系统的安全可靠;
五、电梯在行驶中,如发现运行速度有明显加快或减慢、有异常的噪音、振动、冲击现象时,应立即在就近楼层停靠,停止使用,查明原因;
六、发现有轿厢行驶方向与到达楼层方向相反时,或者电梯在层门或轿门没有关闭,而仍能启动运行时,应立即停运,找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七、制定日常维修计划,做好电梯运行和管理记录,督促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做好质量检查和相关保养、故障、事故等记录,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
八、电梯使用单位按规定在每年的年检后,凭年检合格报告书到质监部门办理下一的《电梯检验合格证》;
九、电梯的运行费用包括维护、保养费、《电梯检验合格证》、年检费、维修材料费、上岗人员工资、培训费等;
十、收集、保存电梯有关技术资料,具体包括井道及机房的土建资料、安装平面图、产品合格证书、电气控制说明书、电路原理图和安装线路图、安装说明书等。资料收集齐全后登记、建帐,妥为保管;
十一、维修、保养电梯时,必须在一楼挂告示牌。
十二、负责电梯安全使用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运行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
十三、负责制订本单位电梯管理的相关制度。电梯使用单位电梯工岗位职责:
一、电梯运行期间不得远离岗位,发现故障及时汇报、处理;
二、工作时不准吸烟、喝酒、闲谈,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三、熟悉电梯的性能、构造和使用方法,每天按要求准时开启和关闭电梯,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四、做好电梯运行和管理记录,配合电梯专业公司完成周、月和的保养任务,并检查保养质量,经确认后记录存档保管;
五、做好电梯、电梯间和电梯机房的清洁工作,做到无污迹、无灰尘、无垃圾;
六、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第四条 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一、电梯内禁止吸烟、吐痰、涂污和乱扔杂物,保持轿厢内的清洁;
二、严禁使用电梯搬运易燃、易爆危险品。如遇特殊情况,需报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派专人专梯装运;
三、乘梯人应爱护电梯设施,不得随便乱按按钮和乱撬厢门;
四、乘梯时不可将身体倚靠轿门,不得长时间站在轿厢门中间阻止电梯运行,以免发生危险;
五、电梯运行时禁止在轿厢内打闹、跳跃、嬉戏、玩耍。幼儿、儿童乘电梯须有成人陪同;
六、要按电梯额定载重运行,不许超载运行,如人员超载时请主动退出;
七、用电梯搬运办公家具或教学仪器等物品、物件应轻搬轻放,不得损坏电梯及公共设施;禁止运载超大、超宽、超重物品;
八、电梯运行中发生故障,厢内乘员应按动警铃,或通过电话与管理人员联系,在发出求救信号后安静等待,由专业维修人员排除故障,开启轿门。禁止乘员打开轿厢安全窗、敲打、撬动电梯轿门及设施;
九、电梯停止工作时,应将电梯停于基站切断电源,关好厅门;
十、加强对乘梯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电梯乘员安全使用的警示牌,悬挂于乘员经过的显见位置。警示牌要显而易见。
第五条 电梯运行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时,使用单位要及时报告,并会同后勤管理处(或资产处)和电梯安装维修企业进行处理,追究事故责任。
本《办法》由后勤管理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