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的分析(田多林)
石河子大学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课程作业
题
目: 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的分析
姓
名:
田多林
学
院:
机电学院
专
业:
农业推广 农业机械化
班
级:
机电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班
学
号: 2013305006
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的分析
田多林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问阐述了新疆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现状,简述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基本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从事农业机械化研究、推广的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新疆;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政策
新疆正在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农业要加快实现农业的水利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分析和研究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现状,有利于认清形势,找准目标,对各级农机管理、科研、教学、推广和服务部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析及评价涉及面较大、内容较广,目前还没有较通用的评价方法。本文仅根据统计数据,对新疆种植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进行分析,供大家共同探讨[1]。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指农业生产各项作业中使用机械设备作业的数量占总作业量的比例。目前国内比较通用的方法是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进行评价。2012年后新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9.2%,其中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8.00%、89.45%和43.87%。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仅次于新疆兵团的88% 和黑龙江的85%。本文通过对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各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综合情况等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2]。1.基本情况
1.1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
新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1.026万hm2,其中地方373.168万hm2,占总量的2/3 以上。新疆的农作物种类较多,传统的粮、棉、油、糖、菜、薯和青饲料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其中粮食和棉花是其主要农作物,占总量的71.68%。棉花是在全
1国最有优势的农作物,2010年新疆棉花产量为26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和世界总产量的11%,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另外,新疆还有特色经济作物,如加工番茄7.3万hm2、打瓜8.7万hm2、加工辣椒2.0万hm2,其他如孜然、红花、枸杞、香料和亚麻等也有少量种植[3]。
1.2 新疆各地农业的情况
2011年新疆的农业总产值为1140.4407亿元,总播种面积为37.31680亿hm2,从产值看,各地在全疆占的比例最大的依次为喀什、昌吉、阿克苏,从播种面积看依次为喀什、阿克苏、昌吉,喀什无论是总产值还是总播种面积都占最大比例,占全疆的1/5以上。南疆3地(州)总和占全疆的30%,南疆的总比例占全疆总量的50%以上。
1.3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2011年新疆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9.20%,其中阿勒泰、塔城、伊犁、昌吉和博州位居前5名,这些地区均在北疆。各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的有3个地(州),达到80%以上的有5个地(州)。最低的为和田,只有47.43%,其次是喀什66.80%。总体情况是北高南低,东疆、乌鲁木齐地区和克拉玛依地区居中,南疆的阿克苏、克州、巴州高于喀什、和田。各地耕、种、收分项综合机械化水平[4]。
新疆最主要的农作物小麦、玉米和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3.86%、81.21%和69.3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玉米和棉花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1.4 新疆农业机械化综合情况
新疆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72万kW,拖拉机拥有量54.0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7万台,占拖拉机保有量的40.1%;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40.81万部,占农机具总量的40.8%农机装备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新疆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第3位,但每100hm2 耕地拥有农机动力、拖拉机数量、联合收获机数量和农机经营总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位居10名之后。2.新疆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2.1 新疆区域发展不平衡
新疆北部阿勒泰、塔城和伊犁3地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1.60%、91.42%和91.03%比全国最高的新疆兵团88%仍高出3个百分点以上。而新疆南部地区的喀什和和田两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66.80%和47.43%,特别是和田地区低于全国49.13%的平均水平,新疆其他地区已解决的机耕、机播问题在这两个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5]。
2.2 总体结构不平衡
全疆存在不同作物发展不平衡和不同作业环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种植作物上看,总体是粮食种植高于棉花,棉花高于特色作物,特别是小麦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86%,其他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低于小麦。从作业环节看,耕作高于种植,种植高于收获,特别是收获机械化程度偏低,新疆的机耕水平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机播水平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机收水平只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机收水平低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喀什,和田地区的小麦、玉米收获问题;棉花收获问题;特色经济作物的收获问题。到目前为止,喀什、和田地区的玉米收获仍然完全靠手工作业,而其种植面积又占全疆的近40%,全疆2010年玉米机收水平为39.63%,昌吉、塔城和博州等地区玉米机收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2.3 机制体制不完善
新疆每100hm2 耕地拥有农机动力340.84kW,比全国的715.8kW低一半以上,每100hm2耕地拥有拖拉机14.5台,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285个,参加人数只有4184人。这些都说明新疆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业机械化运行服务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散、弱、乱,服务能力低,农机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6]。
2.4 软硬件投入薄弱
新疆农机总投入为446455.88万元,其中投入基本建设396.72万元,科研24.00万元、推广培训1673.50万元,中央财政没有投入,完全靠地财政、集体和农民的投入。农机场(库棚)、机耕道、供油等运行条件的基础设施和农机推广培训、3质量管理、信息咨询、安全监测以及监督执法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特别是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全疆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72262人(少数民族289578人),其中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人员19 143人(少数民族8013人),占总人数的3.3%(少数民族2.8%)。同从业人员一样,农机管理系统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对农机管理系统的专业人员、农机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严重欠缺。
3.新疆农业机械化政策措施
新疆农业现代化规划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十二五”末达到65%的目标,这就要求新疆各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快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发展[7]。
3.1 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完善补贴制度,切实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围绕自治区“四大基地”建设和发展“六大产业”,合理确定各地补贴资金规模,明确各地重点发展的产业,促进农业装备水平有效、快速提高;认真落实已经明确的各项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多渠道投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确保农业机械化投入稳增长。重点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机械化运行条件。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农业机械化项目,充分利用援疆机制,积极争取援疆项目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
3.2 新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机工作水平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规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标准,从规划、用地、项目、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机库(棚)、维修间、停放场、修理间、加油站及培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懂经营、会管理和有技术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培养速度。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机工作水平和农机经营效益[8]。
43.3 提高新疆农机工作市场管理
保证农机工作质量,首先要完善农机质量标准体系,保障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工作质量。依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质量跟踪调查;组织开展重点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调查;进一步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以及未获得实行生产许可、认证的农业机械,依法追究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行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中介服务、机具租赁服务和二手农机具交易市场。同时对农机操作手加强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对不具备提供合格服务能力的农机操作手不允许进行农机工作[9]。
3.4 提高新疆农业机械化科技、培训、信息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面加强区、地(州)县(市)、乡(镇)4级农机推广站、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农业机械化信息宣传等机构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加强专业装备,完善服务手段,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构建自治区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与宣传服务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5大能力建设,提高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切实发挥体系的支撑保障作用,为引导和扶持农机科技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和培育壮大农机生产作业市场、农机产品流通市场和农机维修市场能,但由于受地点、季节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试验周期长,费用高。因此,播种机尤其是作为主要工作部件的排种器试验通常是在试验室内进行,以加快试验进程,提高试验的方便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精密播种机性能试验台是将虚拟仪器技术引入精密播种机性能测试中来,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建立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系统,不仅提高了试验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试验台的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10]。4.结语
以服务新疆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新疆特色农业的大型收获机械为突破口,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改善行业组织结构,推行“产学研”结合,创新农机补贴机制,深入分析了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途
5径,以促进新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庆峰.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 好又快发展: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1-01-26].
http:www.xiexiebang.com [5] 白丽,李行,马成林,等.农业机械化主要制约因素的制度创新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5,27(1): 34-36.
[6] 杜江,王雅鹏.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05(3): 21-23.
[7] 黄和祥.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4(6): 10-12.
[8] 石 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论坛.8-10.[9] 伦冠德.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1.36-41 [10] 万鹤群.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优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 19-21.6
第二篇:新疆土地现状分析
我家乡的土地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有效手段。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提高和改进。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对策建议 新疆
前言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在全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多地少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严峻形势,新疆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新疆耕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净增339.98万亩,成为全国近三年来耕地面积唯一连续增长的省区,特别是列入《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七大工程”之一的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的启动实施,标志着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逐步形成了制度比较健全、投入相对稳定、效益日趋明显、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别是新疆的现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步较晚。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需要对土地开发整理实践进行深入探索,以期推动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2、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2.1补充了有效耕地面积。2000年至2008年,利用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增加耕地210余万亩,为全区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2.2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我国84%的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和多数省级投资项目,是以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为重点进行的综合整治。新疆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后,生产能力普遍提高了10%~20%,生产成本降低了5%~15%。
2.3惠及了广大农民群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随着一批高产稳定农田的建成,保证了农民长期受益。同时,农民通过项目建设,还直接增加了劳务收入。土地开发整理已成为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惠民工程”。
2.4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道路林网用地和农牧民居住点用地布局更加合理,开发整理后的耕地利用程度普遍提高了3%~10%,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
2.5促进了农田生态功能进一步发挥。新疆作为西北干旱地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盐碱地得到治理,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防风固沙能力不断增强,农田生态景观和生态屏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土地开发整理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部分地区对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还不够有力。3.2土地开发整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还存在着项目目标单
一、片面强调补充耕地数量、“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的问题,个别地区对提高人居生活条件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考虑还不够充分,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功能和效益的发挥。
3.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深化。上下工作关系、横向部门工作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一些地区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还比较粗放;个别地区“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要求,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到位、管理方式单一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3.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拨付慢,截留、挪用、抵冲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项目还存在以拨代报、大额支付现金等问题。
4.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建议
4.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土地开发整理是近年来国内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新途径。土地开发整理不仅是农村、农业、农民的主要工作,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要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树立依法依规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增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意识。
4.2创新投资体制,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土地开发整理具有高投入、收益慢的特点,对资金的要求很高,如果不能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从当前土地开发整理的实际出发,加大对项目投资体制的研究力度,探索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可在现有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门等资金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林业、建设、水利、规划等相关部门的配套资金,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集中投入机制,统筹规划,共同开展项目建设。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灵活运用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和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有偿流转,筹集资金。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逐步形成土地开发整理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
4.3强化基础工作,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整体水平。规划、制度、标准和队伍是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基本保证。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和监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发挥好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完善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问责制和项目运行规则,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加大各级土地开发整理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构,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技术队伍。
4.4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安全。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投入规模会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项目资金必须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加强项目审核和稽查,重点对资金的分配使用、项目质量、任务完成和绩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下一资金分配挂钩;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防范暗箱操作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2] 哈尼巴提·沙布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工作“十五”成果[Z].内部资料,2007.[3] 高向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典型调查与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第三篇:新疆伊犁州农业机械化统计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新疆伊犁州农业机械化统计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新疆伊犁州农机局 邓勋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新疆伊犁州农机化统计工作不加强农机化统计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农机化统计在领导决策和管理中的信息、咨询与监督作用,促进伊犁州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农机化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错误也不能忽视,应当高度重视,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升农机化统计质量和水平,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农机化统计保障。
一、农机化统计工作常见错误
农机化统计工作是通过对农机化经济现象进行调进研究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认识过程。由于农机化统计工作自身的特点,它与其他认识活动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规律性。一般可将农机化统计工作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都可能出现问题和错误。统计设计阶段在县及乡镇农机化统计工作涉及不多,主要分析后面三阶段中的常见错误。
1.农机化统计调查时存在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错误。2011年1月5日-7日,由伊犁州农机局抽调人员组成6个调查组,对州直9个县市农机统计调查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在每个县市调查一村,共计9个村对其拖拉机和联合收获进行全面调查。其中一个村调查情况:该农机统计台帐反映有拖拉机63台,其中有牌的61台。这次共计调查到拖拉机驾驶员46人,有驾驶证的33人,没有驾驶证的13人。共计调查到拖拉机58台,其中有牌的44台(其中38台与其在册牌照号相符,6台没有过户到本村,23台没有查到),全部参加过年检,其中有1台超过报废期。拖拉机无牌照的14台,其中超过报废期的6台,新车未上户2台,黑车6台。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克佰克圩孜村的有关数据如下:拖拉机在册牌照误差率为43.28%、拖拉机保有量误差率为9.2%。
2.基层农机化统计报表在完整性方面存在错误。在对基层农机化统计报表检查中发现,有的统计指标漏填,有的没有加盖单位公章,有的没有统计人员签名、没有单位领导签字等错误。需要长期保存的年报表用铅笔填写等情况。
3.统计指标计量单位使用上的错误。每项统计指标都明确规定计量单位,但农机化统计人员在填写报表时不注意看统计表上的规定,有的按日常习惯单位填写,如把千公顷当成万亩或亩,把千公顷当成公顷,把万吨当成吨,把万头当成头等情况。
4.统计指标填写窜行的错误。统计指标比较多、行间距比较小的统计报表在填写统计数据容易造成窜行的情况。
5.在农机化统计汇总中的错误。一是在没有收齐全部基层农机化统计单位的报表下进行汇总上报;二是对基层农机化统计单位上报的报表不进行认真的审核,对审核出来的错、漏指标不及时通知基层进行进行修改就汇总上报。
6.统计数据在计算机录入时的错误。农机化统计报表已全部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处理。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是具体负责把统计数据录入到农机化统计系统上。在农机化数据录入时工作量,如果在录入时不认真、不注意检查就容易造成错录、录漏。7.统计计算方法中的错误。在计算加权平均数、年均发展速度等指标时生产的问题。8.人为修改或估计统计数据的错误。各级都在签定责任书、年终进行排名。出现了“统计数字出名次,名次出统计数字”的问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取得好的成绩,人为的修改农机化统计数据,或者单位及统计人员不按统计制度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汇总工作,而人为的在办公室估计数据进行上报。
二、农机化统计错误原因分析
农机化统计错误原因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有的农机化统计人员工作责任性不强。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职责不清、态度不积极,不喜欢、不热爱统计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开展统计工作。
2.农机化统计人员有更换频繁,有的基层农机化管理部门没有设置统计人员,临时安排人员,没有取得统计上岗证。这此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又没有及时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理论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3.单位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没有指定统计负责人,没有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4.农机化统计报表体系设计合理,统计调查方法单一。农机化统计指标体系不能满足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需要,需要的指标没有,不需要的过时的指标多。统计方法还是采用全面的调查方法,但又不可能做到进行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方法搞了几次试点,还不能全面采用。
三、采取的对策措施
农机化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农机化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1.组织开展统计培训,加强农机化统计队伍建设。农机统计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必须设置农机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又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配备到统计岗位上,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加强农机统计培训工作力度,统计人员每年只少参加一次统计培训。农机统计培训实行统一要求、分级负责,州上负责培训县级、县上负责培训乡级。统计培训内容主要是统计学原理、统计法、农机业务知识、农机统计制度和计算机知识。统计培训形式要多样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积极参加统计部门举办的统计上岗培训、系统举办的统计专题培训和农机专业知识培训和以会代训等方式。
2.建立完善统计台帐,加强乡镇农机化统计工作。乡镇农机化统计工作是农机化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目前农机化统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统计人员不稳定、办公条件差、统计技术手段落后,不适应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需要,提高乡镇农机化统计工作水平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要以建立完善农机统计台帐为抓手,夯实统计基础,逐步推行统计台帐电子化。统计台帐数据更新工作要做到及时、准确,年报工作开始前对统计台帐进行一次全面核实更新,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3.实行统计数字下管一级,提高农机统计数字的可靠性。对主要的农机化统计数据实行下管一级,即伊犁州农机局管到乡一级,县市农机局管到村一级。下管一级的统计指标根据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确定,动态化管理,指标的设定遵循确有必要、便于核实的原则。今年对村级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拥有量为下管一级的指标,伊犁州农机局将以村为单位对该村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拥有量进行全面核实,按核实误差进行扣分。
4.加强统计数据的审核,减少统计数据的错误。统计数据正确性的审核方法主要有:(1)逻辑性检查,是利用逻辑理论检查指标之间或数据之间有无矛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如某乡,并未种植水稻就应没有机插水稻面积、机播水稻面积,也不应有机收水稻面积。
(2)比较检查法,主要是检查数据之间的关系,分项指标必须小于或等于总计,某项指标必须等于某几项指标之和,某项指标的数值必须大于或小于另一指标,也包括表间有关的指标。
(3)对比检查法,用本期数据与上期历史资料进行对比,看有无大起大落,如无充分的理由,就要查明原因。
(4)横向检查法,按县市或按乡镇进行横向检查,对于县市或乡镇中悬殊过大的错误容易检查出来。
(5)计算机检查法,在计算机统计程序中设计了校验公式,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检查,即方便、有快捷。
5.严把统计报表审核关,规范农机统计报表上报程序。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农机统计人员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县级上报的统计报表要有乡级基层表,乡级报表要有村(队)基础表。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统计报表应认真审核,在确认没有错误后才能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按规定程序、上报时间和上报方式上报。
6.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统计工作正常开展创造条件。农机化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支持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把农机统计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中,继续开展农机化统计评比活动,进一步完善评比考核办法。
第四篇: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
有人说21世纪是“表达世纪”,在这个世纪信息极度膨胀,传声技术突飞猛进,声音语言不依靠文字而传递信息、决定生产,语音输入、人工智能化将有巨大的发展。时代要求人们提高说话能力。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中,能快速高效的捕捉信息并及时输送信息将极为重要。这对我们语文教学也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很短,并且声音在时间上的线性排列决定了它有不可逆转性,无法进行更新。而书面语言是在空间上的线性排列,这决定了它可以不断被修复。所以口语表达要求思维能力有极高的敏捷性、严密性。同时,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将极大有利于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够重视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首先,从语言文字的发展渊源来看,语言先于文字的产生。人类是因为思维、交际的需要,才会随之产生语言。同时,随着人类为了更复杂的思维过程、扩大交际,并进而传递文化便发明了文字。换句话说,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而且,因为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及“声不能传异于地、留于异时”的性质,使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传递信息的效能要低得多。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也是口头语言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局限性的表现。
其次,口语表达在中国这个社会还受到一种特有的限制,即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多求内敛,而不主张外显,对能说会道者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于是有了“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的生活哲学和“沉默是金”的至理名言,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带来的特有影响。且现代社会中那种以“大老粗”为荣和一些所谓“大腕”说话辞不达意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再次,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是口语表达被忽视的重要原因。现在的教学在相当程度上仍是围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只因升学考试中无口语测试这一项,于是口语表达便被忽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语系的学生对语言口语表达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至少在意识上要强得多,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悲哀。
此外对于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下的学生口语表达,还受到一系列特殊原因的限制。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学生的心理“缄默”。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景:即教师说的话要比学生说的多得多,这倒不是教师不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而是学生总喜欢用“沉默”来回答教师的提问、声音。这使教师常处于在一种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而心理原因则是这种现象的臻结之所在。
有些学者将这种“沉默课堂”归于一种教育方式的“必然产物”。并具体阐述了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权威性地位对学生的精神压力。在课堂上学生不敢也不愿发表独立性见解,更不敢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是课堂中师生的不平等关系造成的。
其次,讲授教学从心理上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讲授时如果忽视启发学生思维,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成为‘注入式’”。在这种教学法的主导下,教师讲得越长越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就会越多,那种表达自我的机会就越少。这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再次,学生在课堂的挫败体验也会增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课堂情境下,学生的口语表达会成为众人极为关注的对象,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上受挫败压力的影响,即“当众出丑”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学生想说而不敢说。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由于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了学生的自我封闭心理的产生。即“性生理成熟与心理相对不成熟的冲突” 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又快速觉醒,两相对比,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
以上这些原因使有些学生见了人就成了“哑巴”,即使能与人交谈,也是期期艾艾,语无伦次,这些最终的后果就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严重缺乏。
二、学生说话能力在相当长时间内被人忽视,其原因除以上所述外,还与人们对说话能力的认识有关。有些人认为,自小就会说话,因而说话不用去刻意锻炼;甚至有些人认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会妨碍读写能力的发展。这说明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作用。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基本内容。这四个要素的组合,即是理解、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听”是为了理解口头语言,“读”是为了理解书面语言,而“说”则是为了运用口头语言,“写”则是运用书面语言。可见,运用口头语言、培养说话能力,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听、说、读、写四部分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用耳朵读;说也是写,用嘴写;读也是听,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在叶圣陶先生的眼中听、说、读、写已全然相通,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从横向关系来,听、说、读、写各有功能,各有侧重,相互促进又相互牵制。会听会读,才会说会写,而后两者又会促进前两者的提高。
从纵向关系看,在语文能力体系中,“听、说”在前,“读、写”在后。“读”和“写”可以由个人独立承担,而“听”和“说”则属于双向或多向式。
说话作为语文能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当今的社会需求也可看出,对于口语表达的要求也不断增长,由此决定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它忽视不得、轻视不得。
既然口语表达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学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的状况又另人担扰,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按照第一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应消除学生的心理缄默,这个工作很大程度由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首先,“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氛围,使教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过多的精神负担,过分担心自己表达结果的正确与否。
其次,教师应尽力避免“满堂灌”,让学生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不得不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口语表达得到锻炼。
再次,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5](p.65)教师期望会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期望效应说明,当教师对于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行为、表达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左右学生在课堂的状态、行为。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状态。当教师认为学生可以把某个问题表达清楚时,学生会感觉得到,他也会向积极的方面努力。
还有,应消除学生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学生对自己生理变化的过度敏感,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另外,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一部分有效主动时间,并且可以在良好的同学关系中来表达自我。
这些是有关学生在课堂上良好口语表达的心理前提,事关学生口语表达的开始状态,应引起教师足够多的重视。
三、口语表达作为一种个人能力,理所当然地可以通过一些日常锻炼来提高。1、在诵读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音能力。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那么,让学生开口是口语表达的一个前提条件。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说话习惯、丰富词汇语库,从中学到别人的表达方式。
同时,口语表达毕竟是思维的反映,也是情感激发的过程,而在朗诵中,学生会充分体会到各种词汇的情味感和表达张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来更好的领会文章的内容。同时,通过与音乐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又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
而背诵,则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有一个深层的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背诵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一种重要方法。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前者是学生说别人的话,后者则是学生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
根据各种文章体裁的不同,我们认为,散文、诗歌可以用朗诵来加强学生语感,而古文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背诵的作用。这样通过诵读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的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不过,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指导学生的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等类的表达,规范学生的语音,以期达到较好的状态。2、在论辩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固然通过第一个方式的训练,会让学生有说的内容,但是我们知道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而且一成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不能修改,那么如何提高思维的速度和正确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口语表达的效果。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一个思维都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当他的思维清晰又有层次,语言也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口语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的配合。
论辩中,对思维的敏捷性有极高的要求,它是锻炼思维的一种好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开始阶段,可以让他们就一些身边有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求看法要多么面面俱到,但求可以有条理地表达清楚自己所想的。然后,可以就某一特定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前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准备,让正反两方学生查阅资料,然后进行汇总。主持人应由教师担任,力求公正,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对辩手进行评述,从而最大程度上扩大同学们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对每个辩手的发言进行述评,选出最佳辩手以鼓励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退居幕后,这样会使学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们在论辩中思维会渐为敏捷、见解也会更为深刻,逻辑思维得到锻练,也会消除心理“缄默”。
3、在表演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
摹拟表演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改编,即课本剧,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必须把课文吃透,既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掌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使学生在这种表演中训练口语表达。同时,也可让学生就某一预设的情境进行表演,如新闻发布会、公交车让座等等。这会使学生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有更好的辩别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其它因素。
以上几种训练方式只是口语训练中的一部分。还有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其它一些很好的方式。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教师还可通过口头作文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检测。这种口头即席式作文,使得学生边说边想,边组织词汇边组织思路,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是检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较好方法。
当然,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最终目标还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并不能偏废对听、读、写的培养,毕竟四者相辅相承,共同构成语文能力结构体系。
以上我们从中学生口语能力薄弱的原因、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但最终对于教学来说,还是应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及分析现状
姓
名:梁玉卿
***019
宋锦红
***030 单
位:毛固堆镇第二初级中学
第五篇:林婷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目录
前言
一 2013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二 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现在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2)大学生所选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3)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
(4)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缺乏社会经验
三 大学生克服就业难的措施
(1)地区定位
(2)职业定位
(3)待遇定位
(4)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四 结语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对高素质人才急切需求。我国大学便开始扩招,在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 2013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09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 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现在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在我国扩招之前,以及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从整个就业情况看,还是相当的较好,可是现在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大学生所选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严重的就业问题。
(3)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13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4)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缺乏社会经验
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学生缺乏求职技巧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
三 大学生克服就业难的措施
我国人口众多,由于人口膨胀,就业负荷加重。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至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人口累积达到800多万。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提早做好就业的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就业。
(1)地区定位
“客观上讲,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2)职业定位
大学生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求职方向和求职目标。大学生要善于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现在我们组织的招聘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很多家单位的多个岗位,这看起来相对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成功几率,但很多时候这些简历的投放都是无效的。我们应摆脱这种盲目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职业的定位是大学生找到自己优势和兴趣爱好最直接的方式的,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3)待遇定位
我们应该认识到: “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这一点上,很多的学生也在逐渐适应,降低自己的就业底线,这是很正确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4)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却有很大不同。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而不挑选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敲响我们的警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顶梁柱。
而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不知所措,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抗挫能力差,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乐观心态克服一切困难。针对该问题,有五点需要做到。首先,要改革教育模式结构,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改变大学生就业的错误认知。再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第四,要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第五,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
四 结语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激烈的竞争,在校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做到“未雨绸缪”,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规划好大学生涯,在能力和心理上做好择业、就业和创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