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申报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
关于申报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2011年学校立项建设校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现将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意义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性实践活动,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整体过程,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申报对象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有余力、积极要求进步并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我校全日制本科生。每个学生只能申报参加一个项目,已参与该类项目的同学不能重复申请。
三、申报要求
⒈ 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提出,学生选择。学校鼓励以实验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以解决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企业研发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某一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为主的课题。选题参考如下:
(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延伸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2)教师科研项目,可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分课题。(3)国内影响较大的学科竞赛引伸出的研究课题等。(4)由学生自主寻找的课题。
2.申请者可以是学生个人独立申请,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成项目团队,鼓励跨学科项目、跨学科、跨年级的研究团队,团队一般由3人组成,最多不超过5人。3.项目研究周期为1-2年,要求第八学期前必须结题,对跨学院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申报。
4.项目申请书由学生自行填写,导师可以给予辅导。
5.每个项目必须有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中起辅导作用,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立项时应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把握四个结合(科研立项与学生科技竞赛相结合、与教师科研相结合、与社会所需相结合、与学术前沿相结合)避免项目超大、过难。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项目不得超过两项。
五、申报程序
1.相关资料可于教务处网站(http://jwc.heut.edu.cn)“实验室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栏目查阅并下载。
2.项目负责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填写《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经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同意并签字确认后报送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学院预审并确定推荐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名单,对申报书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加盖学院公章,填写项目汇总表后报送教务处。
3.请各院部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立项申报工作,并于2011年5月31日(申报截止日期)前将申报书(一式三份)、汇总表(一式一份)及电子版报送教务处(sjjx@heuu.edu.cn)学校将组织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校级资助项目。
4.联系人:粘山坡,联系电话:0315-2592063,联系地址:实验北楼207
教务处
2011年5月11日
附件1:河北联合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
附件2:河北联合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
附件3:河北联合大学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学院填表
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及高等教育司关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性实践活动,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整体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条 “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创新性实验计划”)以项目为载体,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大学生个人或团队,自主选题,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开展研究工作,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第四条 创新性实验计划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鼓励创新、培养能力、重在过程”的原则,按照“公开立项、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第五条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校级和院级三级。国家级项目由国家资助,学校配套支持;校级项目由学校资助;院级项目由学院资助。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 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行校级和院级两级管理。
第七条 学校成立以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和各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为成员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管理办法,组织、领导和协调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开展,研究和解决资源利用、经费支持、项目合作等重大决策性问题。
第八条 学校聘请相关专业专家、教授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负责审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确定经费资助额度,负责中期评估、结题验收以及效果分析评价等工作。
第九条 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其职能是:(1)负责组织项目申报、评审、运行、验收、总结等日常管理工作。(2)监督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
(3)建立和管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网站,为学生创新研究提供交流经验、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共享各类资源的平台。
(4)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创新研究交流活动,为学生在创新研究过程中交流各种信息、结识不同学科的研究伙伴、组成跨学科创新团队提供机会。
(5)根据专家组的评审和提出的奖励建议,审核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所获得学分和其他奖励。
第十条 学院成立院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的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组织与领导;成立院级专家组,负责对本院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评估、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 凡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均可申请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以一至三年级学生为主。项目执行时限为1-2年。
第十二条 申请者应学有余力,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申请者可以是学生个人独立申请,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团队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学校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联合申报。每人限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不得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正在承担计划项目的学生不能再申报新项目。
第十三条 项目组须由学生选定或学院配备指导教师1名。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每位指导教师每年指导的项目不得超过两项。
第十四条 项目研究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提出,学生选择。研究课题主要源自于:
(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延伸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2)教师科研项目,可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课题。(3)由学生自主寻找的课题。
第四章 项目评审
第十五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与评审时间以创新性实验计划办公室通知时间为准,项目负责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填写《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经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同意并签字确认后报送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
第十六条 各学院专家组对学生申报的课题进行初评,确定院级资助项目和拟推荐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名单,并对申报书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填写项目汇总表后报送创新性实验计划办公室。
第十七条 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和答辩,提出评审意见和改进建议,根据资助名额确定学校拟资助项目名单,对于有研究前景但限于资助名额无法资助的计划项目,设立指导性项目。
第十八条 对拟资助项目在校园网上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公示期满,确定校级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项目和拟推荐申报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批计划项目负责人与学校签订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推荐申报国家级项目未获国家批准的按校级项目立项。
第十九条 院级项目每项资助经费一般不少于500元,校级项目每项资助经费1000-5000元,国家级项目批准后,学校按国家资助金额1:1配套资助。
第五章 项目运行
第二十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由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的运行。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和实验,独立撰写实验过程记录和总结报告。定期讨论并填写项目记录表。
第二十一条 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资料费、实验费、材料费、论文版面费等研究费用,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经费报销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报销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指导教师签字,项目负责人负责报销,校级以上项目经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办公室审核,由教务处负责人签字后报销。
第二十三条 学校有关部门应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各类实验中心、实验室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开放,免收实验场地费、实验管理费,为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研究条件。学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平台。第二十四条 在研究工作中,如涉及变更项目负责人、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提前或推迟结题、因无法克服原因终止项目运行,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同意,报学校审核批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研究中期,项目负责人应提交中期研究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进展,初步的试验情况,遇到的困难,最终确定的总体方案,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
第二十六条 学校或学院组织专家组开展中期检查,对中期研究报告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对不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项目无明显进展或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将终止该项目的运行,停止其继续使用资助经费。对于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品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或无正当理由不完成项目研究或随意放弃项目的,一经查实即终止项目资助,并在全校通报批评,不得再申请项目。项目负责人在承担项目学期存在不及格的情况,学校亦将终止该项目的运行。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七条 项目研究工作必须在负责人毕业前一个学期完成,结题时除提交《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外,还应提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原始材料(调查问卷、实验记录及数据等);形成实验成果的,应将成果一并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图纸、软件、产品、作品、仪器装置、学术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
第二十八条 国家级项目研究报告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校级项目研究报告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方案论证,研究内容,结果与分析,结论,经费使用情况,体会、收获、建议等。
第二十九条 学校组织专家组审议校级和国家级计划总结报告、实验操作演示,进行结题答辩,认定研究成果,评选优秀项目。学院组织专家组审议院级项目总结报告、实验操作演示,进行结题答辩,认定研究成果,评选优秀项目。
第三十条 利用资助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产权归属于河北联合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归学校所有。所取得的专利属职务发明,学校享有持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或其他处置权。
第三十一条 教务处、学院应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档案,包括项目申请书、中期检查表、结题报告书、研究论文等成果以及原始资料。学校定期组织成果展示,编印出版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成果集,促进优秀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应用。
第七章 奖励政策
第三十二条 经学校验收合格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组成员及组长,学校颁发结题证书,同时可获得2-3个创新学分。对于项目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按照相应级别奖励创新学分。中途退出创新性实验计划者,不能获得该项目创新学分。学分登记按《河北联合大学创新学分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经项目组负责人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经教务处审核鉴定后可代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十四条 学校组织专家组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按学科分类进行评奖,设一、二、三等奖,并对各奖项颁发证书。
第三十五条 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奖,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教学条件,验收良好及以上的项目享受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待遇,指导教师的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方案可申报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第三十六条 对于项目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文章,指导教师为通讯作者的,按导师排名第一对待,计算科研成果。第三十七条 根据项目工作量,指导教师每指导一个项目记20-40工作量,由教务处划拨到指导教师所在学院。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归教务处。
第三十九条 各学院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和院级计划管理办法。
处
2011
河北联合大学教务
年3月31日
第二篇:关于2010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项目申报立项的
关于2010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项目申报立项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已于2009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按照《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附件1)要求,2010年我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安排如下,请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申报。
一、项目要求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项目形式予以立项。项目范围包括理论与技术研究、发明、制作、创作设计等,或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2.项目必须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目标明确、技术先进、方法合理,以解决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社会领域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和方法创新为主要目的,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由学生自主选题,提倡学科交叉与联合。
3.每个实验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两年,均须在2012年5月底前完成。
二、申报条件
1.凡我校学有余力、品学兼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的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可自愿申报,每名学生同时只能参加一个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每个创新性实验项目由3~5名相关专业学生组成项目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须为全日制普通本科2008级学生(五年学制的须为2007级学生),实验项目的参加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3.每个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我校在职老师作为项目的指导教师。
三、申报立项程序
按照学生申请、学院遴选推荐、专家论证评审及学校择优资助的工作程序进行。1
1.学生申请
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认真填写《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附件2)一式三份,相关支撑材料集中附在申请书后,于2010年6月5日前将申报材料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
2.学院推荐
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学院申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评审遴选,并择优限额(见附件3)推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于2010年6月10日前将申报纸质材料(申请书及有关支撑材料,一式三份)和学院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4)集中报送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领导组办公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同时报送与纸质材料一致的电子稿,电子信箱:kuanmin@henu.edu.cn或feipengcheng@163.com
3.学校评审立项
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评审,评选201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0项,评审结果公示一周,对无异议的项目或虽提出异议但通过复审的项目,确立为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四、其他
1.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应及时组织项目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2.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经查实属弄虚作假者,将取消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3.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管理事项均按照《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联系电话:2815652,8103(校内电话);联系人:郭宽民、程鹏飞
教务处
2010年4月27日
附件:
1.《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2.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
3.2010年各学院推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
4.2010年学院推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汇总表
5.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展报告
6.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费使用记录
7.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验收报告
第三篇:校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校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教育部于2007年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针对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基本情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校院两级学生创新工作组织机构,统筹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于2007年制定了《东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东大校字〔2007〕54号文件);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坚持原则,整合资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稳步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全面实施,效果显著。
1、组织机构建设
(1)成立校院两级学生创新工作领导机构。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资产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东北大学学生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和协调监督。各学院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聘任有关副院长和教师参加。具体职责是:负责全面规划本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及立项申报工作,审查本学院申报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2)创建“一体两翼”服务机构。
①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作为“计划”的管理服务主体。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配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学校于2007年9月创建了学生创新中心。学生创新中心的成立是我校在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标志着我校学生创新工作向专业化迈进。学生创新中心重要的工作职能就是把握和落实相关政策,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整合资源,追求实效,保障项目科学、有效地实施。
②成立“两翼”支撑机构。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专家评审和专家指导是不可或缺的“两翼”。为此学校成立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和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制订项目评审细则,进行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工作,为项目公平合理实施和评价发挥着支撑作用。以创造学专家罗玲玲教授为首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会,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破解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念、机制、模式、体系等问题,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作用。
(3)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设施,提供学生必要的实验场地,我校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性和较大学科覆盖面的实验室命名为“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了研究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2、配套政策文件
学校于2007年出台了《东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指导计划实施,明确了各部门职责,涵盖了项目申报与评审、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过程管理、激励政策、表彰奖励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1)公平公正的项目评审制度。为公平、公正做好项目评审工作,学校制定了《项目评审细则》。按照“自主选题、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依托学校专家委员会,制定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评审细则,保证公平、公正的做好项目的评审工作。
(2)先定数后定级的过程考核制度。在立项评审过程中,避免“说的好,做的差”现象,确保立项和实施的一致性,在政策上确定了先定数后定级的过程考核制度,即在项目立项时,先定项目数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根据中期检查各项目实施情况再确定国家级项目和校级项目,给予不同的资助经费。这样准确把握学生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合理推进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
(3)有效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设立每年1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此项工作,为有效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充分发挥科研经费作用,学校制定了《财务管理实施细则》,针对花销范围、使用流程等内容做了详细说明。按照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在经费预算框架内,学生自行操作,指导教师认定,学生创新中心审核。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科学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4)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激励制度对计划实施至关重要。为激发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设置带导向性的评价因子。对于通过结题验收获得优秀的项目成员可获得保送硕士研究生资格。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成员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指导教师的工作等同于本科生教学工作,并获得相应的学时及课酬。建立与毕业论文有效结合的机制,学生科研项目有阶段性成果和创新成果突出经学院和导师同意,按毕业论文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同时开展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学生科学奖、创新之星等评选,建立适用于不同年级、专业,贯穿于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之间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计划的实施。
(5)规范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为了系统把握我校学生科研项目发展情况,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我校建立《东北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档案》,分批次、分级别做好各项目的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书、中期检查报告书、项目结题验收书、项目成果、获奖证书、科研总结、项目成员的跟踪表等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准确登记项目成员变更、延期、终止等相关过程管理记录,促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同时为促进、保障计划的实施,先后出台了《东北大学关于大学生创新学分工作的实施办法》(东大教〔2009〕17号)、“计划研究内容变更办法”、“计划成员变更办法”、“计划延期、终止管理办法”、“学术论文(专利)发表(申请)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保障了计划在我校科学、有效的实施。
3、实施程序
计划项目实施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选题、研究、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性。学校重点做好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检查工作,加强过程管理。
(1)立项评审。申报人(或团队)按照“兴趣驱动”的原则自由选题,填写《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各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选后,汇总上报学生创新中心。学校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分三组,通过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两个环节,给予项目客观的评价,确定立项项目,下拨启动经费。
(2)中期检查。为及时了解和促进项目的科学实施,学校利用中期检查这一环节,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书面检查和答辩评审,并对项目下一步开展提出意见建议。按照“先定数后定级”的管理制度,根据中期检查情况,确定国家级、校级项目,签订《东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下拨相应的第二期经费。
(3)结题验收。按照项目合同书的约定,在结题验收工作中主要采取网络评选、现场验收、书面检查、答辩验收四个方式,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创新网”上开辟专栏评选出“我最喜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果展,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项目。
(4)成果转化。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机械设计、信息安全等科技竞赛,实现项目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提高;利用项目成果进行技术创业,依托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推进项目成果的产业化;举办“双优推介会”实现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科研作品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其研究成果。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三年来,在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校园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创新效果明显。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科研兴趣,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
1、计划实施的成效
(1)形成了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加快了本科生教学改革进程。
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形成了“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倡导个性化培养,贯彻研究型教学,实践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每年在项目实施前开展“责任、立德、成才”素质拓展营活动,明确为什么要做科研?如何做好科研?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掌握了方法,为做好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研过程中,学生普遍觉得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了敢于大胆怀疑和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提高了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竞争力。
(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软件开发、实物制作、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形式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效果显著。
三年来,我校累计支持创新项目308项,参与学生近千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撰写学术论文221篇,其中学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国内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2篇、国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5篇;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篇,EI检索论文28篇。申请专利47项。计划项目成果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机械设计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多项赛事,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65项,实现项目成果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基本经验
(1)工作理念和实施原则,是计划实施的基本前提。在计划实施过程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整个原则贯穿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将原则贯彻执行,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管理体制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是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①创建“一体两翼”服务机构。在校院两级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协调组织下,创建“一体两翼”服务机构,围绕育人核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着重做好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检查工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计划的实施做好服务性工作。
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鼓励政策,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实施,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以致用,能够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
③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科研态度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和鼓励政策,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不仅扶一把、送一程,同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严谨的科研作风,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3)政策措施的逐步完善,是计划实施不断发展的有力支持。① 严把项目筛选关,注重项目可行性和交叉性。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立项环节起到基础作用。首先,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同时要学有余力,在达到本专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精力、能力的范围内开展实验。其次,参与项目的学生选题要适合,鼓励学科交叉选题,可以自己选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
② 强化过程管理,提高人才质量。首先针对参加计划的学生开展“责任、立德、成才”为主题的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创新专家、知名学者、优秀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实现立德与立项并重的局面。其次注重对《科研日志》这一有效载体的检查,要求学生做到事事有记录、周周有讨论、月月有总结,监督项目实施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并适时召开项目经验交流会,加强沟通,及时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难题。再次建立假期项目汇报制,研究项目的开展更多是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能动性,每学期开学初组织计划实施汇报会,抽查项目进行交流。只有过程做好了,才能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③ 制定项目奖惩制度,调动师生积极性。建立一套贯穿于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之间的评价激励机制,调动组织者、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对组织得力、实施效果显著的学院进行增加经费的支持,设置优秀工作者、优秀学生、学生科学奖、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等同于本科生教学,为每一名指导教师计算相应课时及课酬;参与项目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与毕业论文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结题验收获得优秀项目的成员可以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资格。
④依托网络技术,优化管理流程。依托“东大创新网”,实现项目通知、项目公告、项目管理资源网络化途径发布,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开通“学生科学奖”、“我最喜欢的创新项目”等网上评选系统,推动考核评选工作信息化,保证各种评选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制作财务报销管理系统软件,使日常财务管理通过网络化实现,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建立项目飞信群和QQ群与每名项目成员直接交流,快捷有效地了解学生科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定期利用飞信群发送“创新小贴士”,通过名人名言,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⑤ 建立“蓄水池”,做好学生科研可持续发展。针对本科生科研水平低、进入角色缓慢等特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吸纳低年级的学生作为预备成员,全程参与科研训练,了解科研动态、熟悉实验环节、培养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以便进入高年级可以自主申请计划,从而提高科研锻炼的效率,使科研项目得到持续发展、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4)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是对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力促进。
① 先定数后定级,合理推进计划的实施。在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中,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计划确定立项项目数,在项目实施半年时间后通过中期检查,确定国家级项目和校级项目。这样就会用阶段的考核来指导项目的过程管理,将结题验收这一总目标进行分解,稳步推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理性看待项目结题,重在梳理总结。在按照合同书约定的计划结束后,能顺利实现预期目的,获得预期的成果和结果固然是我们都期待看到的,但也有个别情况,经过了辛苦的努力,实验只达到了部分实验目的,甚至没有得到预期的任何结果或者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过程实现了,学生体会到研究过程,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是我们教育的目标。项目结束后的及时进行总结与交流,参与项目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需要对项目进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项目经验交流会,项目实施报告会,分享收获和经验。(5)多元化的助推项目成果转化,实现计划可持续发展。首先,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机械设计、信息安全等科技竞赛,实现项目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提高;其次,利用项目成果进行技术创业,依托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推进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推进学生专利技术社会化,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技术成果产权保护、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实际应用提供载体,提升成果的经济效益。最后,每年结合结题验收工作开展“双优推介会”实现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科研作品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与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对接,承揽企业科研项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项目经费配置不合理。计划的实施要求对于创新项目给与生均不低于1万元经费的支持,但是对于部分信息类、软件类、文科类的项目其经费花销,主要是购置一些书籍、或进行调研活动,经费花销较少,造成了经费的配置不合理。
(2)教育覆盖面需加强。通过三年计划的实施,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师生参与热情高。虽然我校对于教育部下拨的总项目经费进行了不低于1:2的配套,每年固定投入100万以上。但是面对师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每年还只能支持部分学生参与到计划中来,教育的覆盖面需加强。
4.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的建议
(1)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政策上给予重视与支持。经过实践证明,计划的实施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动了重要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政策上缺少相应的支持,对于本科生的科研存在“课余化”的认识,没有明确的定位,应将本科生科研纳入到第一课题教学中来。同时应加大指导教师在考核方面的政策倾斜,减轻指导教师在教学、科研考核方面的压力,这样才能使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
(2)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扩大教育覆盖面。受资金情况的约束,每年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加到计划实施过程中来,还有相当一部分有想法的学生被排除,教育覆盖面需加强。应加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资金投入,扩大计划实施的覆盖面,吸纳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过程中。
5.案例 一种便携式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
软件学院2006级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牛司朋、王珏、车新帅三名同学申请的“一种便携式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获得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资助,指导教师是软件学院的姜林颖副教授。
该项目探讨了一种应用于旅游景区的便携式智能导游设备,可以实现人力导游具有的语音讲解、路线引导等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景区景点预览、游览路线路线规划等功能。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主要涉及到全球定位、GPRS数据传输等技术。
通过此项目的开展,项目组学生根据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利用GPS导航技术,研制出了一种便携式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系统。截止项目结题,该项目组发表EI检索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两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此项目的实施成效显著,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熟悉了科研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其进一步深造和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经费支持。
一、项目选题的背景
牛司朋等3名同学,在学习了《计算机编程导论》、《操作系统》等课程后,通过选修“嵌入式技术”相关课程,对嵌入式应用技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对于基于wince6.0技术下开发ARM的应用程序,界面美观,程序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汽车导航、手机应用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是当今主流的嵌入式应用产品之一。在学习了MFC技术、wince编程、串口通信等技术后,牛司朋等几名同学通过查阅和研读文献、对GPS有了更详细了解。自学新的知识,开始实验方案设计,并反复推敲和论证,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请做准备。2008年3月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撰写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申请报告,经过学院初审、学校的立项评审得到专家组认可,获得了项目资助。
二、项目成员的组成、分工及成员间相互协调配和情况、导师指导情况
本项目的申请由牛司朋、王珏、车新帅三名同学共同提出,并一直坚持开展实验研究。牛司朋同学身为项目组组长,主要负责系统架构的设计,GPS数据与图形绘制模块,撰写文档,以及处理好项目组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等。王珏同学主要负责GPRS无线输出模块和撰写文档。车新帅同学是2007级同学,作为预备成员,他主要负责完成部分功能模块的测试工作和文档的撰写。
由于此项目属于零基础项目,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开展难度很大,但项目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得到很明显的提高。项目组与指导老师每周五下午都要开例会,指导教师查看《科研日志》,对项目进度、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解决。同时利用电子邮件,“创新网”的交流平台与老师保持者有效的联系。指导老师在项目的开展中,对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都做得很到位,指导学生如何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研究深度,在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材料进行修改。
三、项目的创新点和特色
1、项目的创新点 准确提取GPS定位数据 巧妙采集、高效存储景点数据 完善处理游客位置显示
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解决了团体游客受约束问题 采用多线程及双缓冲等技术
2、项目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GPS导航技术近些年来在国内一直都是热门的研究话题,对旅游区来说,由于面积较小,电子地图制作成本不大,加之近年来GPS定位的准确度有很大提高,有着很强的实用性。项目中所提到的团队旅游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得到了高度认可,申请多项专利。
四、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及初步取得的创新成果
1、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
实现了语音解说功能,是在游客靠近景点时,自动的向游客讲解景点信息,并且可以按照游客的选择进行对同一景点是否重复收听景点讲解。该解决
方
案
撰
写
论
文“AnalysisandImplementationofPhoneticExplanationofSmartGuide”,并在2009年国际软件工程会议(WCSE2009)上发表。
对于团队旅游过程中存在的行动不够灵活,容易造成队员丢失等问题,项目组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智能导游系统解决团队旅游问题的方法”,该解决方案已经于2009年1月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10207.6。
项目组同学应用win32API绘图函数等,设计了可用于预览景点信息的使用方案,以及使用弗洛伊德算法等设计了一种可以帮助游客智能规划旅游线路的功能。该解决方案于2009年1月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1020。
图模拟器上运行的线路规划功能
2、初步取得的创新成果
基于ARM9开发板开发了一款智能设备,该设备可以初步实现在如景区、校园等地方进行景区信息预览、语音讲解、线路规划等功能。同时,若干台该智能设备间也可以进行互相通信。
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撰写了发表了一篇IEEE国际软件工程会议(WCSE2009)论文,被EI,ISTP同时检索;两篇国内核心论文;申请专利8项,发明类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1、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需要知识的积累,厚重的理论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死穴,使学生对课题产生新的认识,理出新的方向,不能以无知去研究未知。在创新实践中产生的这种认识,促使课题组的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书店、上互联网、到图书馆、请教学长,去获取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实验台上一直放着在大学学过的每一本教材,遇到问题,随时查阅,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验证知识、巩固知识,不仅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体验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创新性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所谓创新,就是要求所做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要不同于以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仅所提出来的思想要新,而且要有可行性。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方案修改,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查阅资料、调研思考、跨学科交流,渐渐学会了如何全面地考虑问题、如何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如何从别人的设计中去提炼精华,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性实验计划给了学生们一个实践的机会。在创新实验过程中,由于资金有限,设计方案时就要反复推敲工艺是否合理,能否进一步简化,能否再降低成本,因此要进行各种实验;要自己动手搭电路,自己设计实验;要自己联系生产厂家,自己出去购买零部件,这样的实践经验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实践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创新实验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3、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强了信心与韧性
从立项之初时的无从下手,到结题时的成竹在胸、轻车熟路,增长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有同学们的信心与韧性。在创新实验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曾遇到了各种困难,沮丧、懊恼、争吵,甚至在一筹莫展时考虑过放弃,但他们没有被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吓倒,继续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共同奋斗,找出错误,一一改正,不断提高,最终一步步解决问题,逐渐完成整个项目。当完成了一件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信心,提高了韧性,养成了耐心、细致、注意把握细节的科研素质。
4、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面对这种知识面要求广、任务复杂的创新实验项目,单靠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特长,实现优势互补,这对独生子女出身的许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是,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能够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定期讨论、互提建议,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失意中相互鼓励,在协作中加深理解、增强友谊,在把创新项目做好、做精、做出水平的共同目标下,形成了团队的凝聚力。
第四篇:校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校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太空板蓝根所含元素种类及含量
项目编号:CXSY0814Z
梁锋周日鸣2010-4-26
一、创新实验理解
创新性实验是旨在引导、开发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实验,利于大学生开拓思维,进行创新性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性标准,在大学校园我们学到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有一个过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就给我们这个实践的平台,给我们实现自我的机会。
我们理解到,举办创新实验旨在探索和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模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同时,由于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中存在实践和教学衔接薄弱,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社会,还是读研继续深造,自主创新能力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心态,以便更好的和社会实践或者研究性学习相融合。这也就显示出了创新实验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二、实验过程中的感悟
举办创新实验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实验实践能力。这也就要求参与者有自主实验和创新的能力,在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自确定课题以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我们的实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本项目。通过这次参加创新实验,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在参加实验过程中我们的体会。
1、在实验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实验进度很慢,我们及时调整方案,先花一段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我理解到实验最重要的是把实验原理吃透,再对实验设计详细的实验步骤做出合理合乎实际的设计,最后才能取得预期成果。
没有这次创新实验,我们不会了解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也不会了解到太空诱变育种的特点,更不会有实现个人想法的机会。这就体现了创新实验的一个目的: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所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感悟到实验最根本的是把原理理解透彻,进而对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步骤做出合理合乎实际的设计就最为重要,有了坚实的理论的基础,最后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在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对本实验中元
素的测定的设计中深有体会。
例如实验最佳条件的选择及干扰及消除方法的选择,都是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选择的,这也充分的说明实践是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3、创新实验最为重要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所说我们从大一开始就开设了实验课程,进行各种类型的实验,但在对太空组和地面组进行元素的测定的时候,我们却深刻的感受到,对于新事物,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
例如,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预期的精确度。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让我深深理解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让我了解到自己动手能力有待提高,还需要很多的努力。在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板蓝根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多,因而在对比分析两组板蓝根的元素种类及其含量进而讨论板蓝根的药用价值及其生物活性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这一部分归因于我们的知识面不够广阔,也有组员太少、专业方向太窄的原因。另一个方面,由于本项目的申请经费只有2000.00,因此有部分工作需组员自己克服,努力完成实验项目。
三、项目总结
1、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独立完成的,发挥互助协作精神是必须的。学习中需要同学的帮助,社会工作中需要同事的协助,创新实验更需要成员的合作互助精神和能力。
2、创新实验项目的工作是步入科研工作的一种尝试,经历了本次创新实验后,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及社会工作中,将使我们获益匪浅。在这一年来的创新实验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对科研有了个基本的认识,掌握了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
3、做任何事情应该有恒心,尤其是科研,坚持到底就是最大的收获。科研是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还要有耐心。
4、态度决定一切。在实验中,虽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要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咨询老师,通过查找物理光学和药学资料等,最终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顺利把课题按计划完成了。
四、本项目的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太空组板蓝根相对于地面组板蓝根所含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都有些变化,太空组板蓝根对矿质元素种类的主动吸收发生稍微的改变,太空组板蓝根对矿质元素种类的主动吸收发生了改变,太空组板蓝根中的Zn、Cu、Mg、K元素分别相对地面组减少了5.1%、37.0%、40.3%、31.6%,无Mn元素,同时Fe、Ca、元素提高了1.26、1.62倍,并新增加0.00065mg/g Sr元素。研究表明在清热解毒中草药中铁元素在其药效发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铁微量元素的存在, 可以达到强身健体, 提高免疫功能, 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板蓝根“太空种子”繁育的品种植株健壮、根系大、叶片厚,主根环径比同等生态条件下品种粗一倍左右,增产15%以上,同时只有明显的抗病抗逆优势,有效成也有所分增加。可以说太空板蓝根组具有更高的药用特性。
同一种属的植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富集某些元素的能力, 这是生物体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同时也与生长的土壤环境中各种元素的丰度密切相关。两组样品是在同一地区的土壤、同一种管理条件下种植收获的,但太空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却明显增加,应归因于板蓝根种子在空间搭载的过程中,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种子的部分遗传物质产生了变异所致。从植物生理学方面来看,这些矿质元素含量的大幅度增加,正是新品种板蓝根在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如外观性状优良、产量提高、抗病能力增强等一系列明显的优异外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
本项目实验结果可为阐明板蓝根的作用机制、改造和创制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筛选高产、优质、多抗的板蓝根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同时对太空育种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促进空间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的太空育种工作的进展。
五、本项目有待改进之处及建议
1、项目所得数据及分析仅基于元素范围,而中草药的药效基础是由有机物与微量元素构成的配合物引起的。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共同处在配合平衡体系中,相互协同或拮抗而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所以本实验有所局限。
2、由于本届创新实验项目是我校首次举行,无先例可依,存在项目实验规划不够完善及实验记录不够完全等有待改进之处。
3、本项目虽是利用我们专业知识,但需利用其他学院实验室来完成该实验,这给项目完成带来了不便之处,建议跨学院组建项目小组,以便更好利用我校人力、财力资源更加出色完成各种科研项目。
第五篇: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项目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1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决定2011年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拟评项目数
1、拟评项目数: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遴选60项。
2、项目申报计划分配:见附件1
二、申报对象
凡是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2009级、2010级在校本科生均可以申报。
三、申报要求
1、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组团申报项目,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
2、每个学生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不允许交叉申报。已主持或参加国家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且未结题的学生不得参与申报新的项目。
3、申请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必须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我设计、自主实验、自我管理的研究项目。
4、申请立项的项目选题应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避免项目超大、过难。
5、项目执行时限为1-2年,在项目组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结题。
6、每个项目须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应该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负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7、每位导师指导项目数不得超过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且未结题的教师,不宜进行新项目的指导。
四、申报立项程序及时间安排1、2011年9月28日至30日 各学院进行此项工作的宣传与指导,广泛动员更多的本科学生关注和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申报。
2、2011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项目申请人在导师引导下,自主选择确定研究项目,并填写《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向所在学院提交。
3、2011年11月1日至11月7日 各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按照2011年各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名额分配指标,从中推选出优秀候选项目并进行排序。
4、各学院于2011年11月8日前将所推选优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材料报教务处(均须提交立项申请书电子版和纸质材料),同时将所有项目汇总,填写《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报教务处。
5、学校组织评审专家对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根据专家组评审结果,公示后公布立项项目,并下达立项通知。每个参评项目答辩时间为8分钟,其中PPT讲述5分钟(项目申请理由、项目创新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研究计划),专家提问3分钟。答辩日期暂定于2011年11月19日-20日,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将另行通知,请项目负责人提前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五、经费资助
对入选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社会科学类资助2000元/项,自然科学类资助4000元/项。
六、其它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请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申报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入选项目所在学院应向项目组免费提供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教 务 处
201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