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备用房设计要点摘录
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
1.自然通风排烟
当车库面积≤2000m2,自然通风口可开启面积不小于车库面积的2%且车库内最远点距离自然通风口水平距离<30m时,可采用自然通风排烟方式。
2.两个防烟分区之间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净高不低于500mm的梁分隔。3.一般一个防烟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设置一套送风系统。送风量不小于排风(烟)量的50%,4.车库内风管高度根据车库层高决定,一般320mm、400 mm为宜,不应超过500mm。5.车库内任意一点距离与其最近的排风(烟)口的距离不应超过30m。风管常用镀锌钢板
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 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
1.排风口和送风口均采用电动百叶风口
2.室外防雨百叶风口:排风口在送风口上一层
设备用房设计要点
1.设备用房防火门等级
① 变压器室
② 柴油发电机室的储油间
③ 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④ 消防水泵房
⑤ 柴油发电机房
以上设备用房均应采用甲级防火门,耐火时间为1.20h;2.安全出口数量
设备用房设有防火隔墙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开,我们可视为是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当房间面积≥60m2时,内部点到门的距离≥15m时,应设两个门,并应直通安全出口。高压配电室当其长度大于7.0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配电控制室一般应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出口;低压配电室长度>8.0m时,配电、控制室应设两个出口。3.层高控制
1)多层地下室时,设备用房可靠一侧集中布置,与地库错层布置。
2)一层地下室时,可局部加深或开地沟解决
4、规范有关条文规定
1)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第4.1.2.2条;
2)消防控制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第4.1.4条;
3)柴油发电机室,可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第4.1.3条;
4)消防水池的总容量超过500m3,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第7.3.3条;
5)生活水池总容量超过200m3时,应分两格,其水泵布置应考虑一格清洗时另一格能正常使用,深规4.1.2.2条
6)活或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的水池、水箱的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底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
7)水泵房地面宜低于水池底面
8)电气用设备房不应与有水的房间相邻、下方布置.9)埋地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化粪池的净距不应小于10.0米,当净距不能保证时,应采取生活饮用水池不被污染的措施。
5、建筑构造
地下贮水池阳角应做成45?倒角,方便清洗,避免残留物。
6、变配电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门窗开口部位的上下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不燃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
7.配电室各方向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噪声严重的建筑,且应在可开启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装设遮护网,防止雨、雪、小动物进入室内,遮护网的网孔直径应小于25mm。8.柴油发电机房应靠近低压配电室,以利出线。
9.1.3.1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或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机械防(排)烟设施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应布置在一层或地下一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设在地下一层时,距通往室外安全出口不应大于20m;
水泵房与水池应毗邻设置,且宜长条布置。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可毗邻亦可分别设置,宜毗邻设置。当两水池毗邻设置时,水泵房可合并设置。水池顶板与地下室顶板之间应留出不小于800的空间,以便检修及清扫人员进入池内。3.暖通空调用房 3.1采暖锅炉房
3.1.1位置选择:燃煤、燃油、燃气锅炉房宜独立建造,确有困难时,可贴邻民用建筑或民用建筑内的一层,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部位和重要部位的上面、下面、贴邻和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侧,并设置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如贴邻高层建筑,其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并设防火墙与高层建筑隔开。
3.1.2面积控制:面积由锅炉的规格与数量决定,规格及数量则由暖通专业根据采暖面积,热媒介质(热水、蒸汽)用量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可留100~150㎡。3.1.3防火、安全等构造措施
1)当布置在建筑物内时,外墙上的门、窗等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不燃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2)锅炉房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体隔墙和1.50h的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3)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 m³,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并设150高混凝土门槛。
4)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独立的通风系统。3.2制冷机房
3.2.1位置选择:宜选择在地下室或设备层,靠近负荷中心及配电室,不宜靠近声环境要求较高的房间,当必须靠近时应采取隔声和减振措施。应有两个出口、门向外开。地面应有0.5%的坡度,适当位置设排水沟和集水井,设备基础应考虑减振。应考虑设备进出方便,必要时预留设备吊装孔。
不同地区、不同的制冷方式、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要求。其面积由设备型号及数量确定。
1)冷水机组制冷,总院所编的《技术细则与措施》建议的面积为总建筑面积的0.2%~1%,弹性范围较大。一般空调面积在10000~20000㎡的冷水制冷机房,应在120~150㎡左右。实际面积由空调专业决定。
2)蓄冰空调:大型公共建筑,如面积超过30000㎡,为节省平时运行的电费可采用蓄冰空调。所谓蓄冰空调是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将水制成冰储存起来,白天用冰制冷供空调使用的空调方式。因夜间电价低,可节省一定的电费。其设备用房的面积较大,因为它不仅需要有一个较大的蓄冰槽而且水泵较多,建筑面积约在500㎡~800㎡。3.3空调机房
3.3.1位置选择:宜在空调层、设备层靠近负荷中心,应有一边靠外墙,不宜有噪声限制的房间及产生污秽气体、粉尘房间相邻,具体位置与空调专业协商确定。
3.3.2面积控制:空调机房的面积,约占空调面积的2%~2.5%,并由空调专业决定。3.4地下室通风、排烟机房
3.4.1位置选择:位于地下室。排烟口应设在下风向并远离楼梯出口。具体位置须与空调通风专业协调后确定。
3.4.2面积控制:约占通风面积的0.25%~0.3%。4.管道井
管道井包括水管井(给水管道、排水管道、水表、排气管等)、电线电缆井(电力电缆、通讯网络弱电)通风井(排烟井、送风井)。
4.1位置选择: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类别)功能分区,可分散布置亦可集中布置。各功能区分散布置时,由水、电、空调通风专业布置。住宅建筑的水、电井可设在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前室内。通风井除根据通风专业提出的送风井、排烟井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合用前室、地下室通风排烟机房均应设排烟井和送风井。(采用自然排烟的楼梯间及前室除外)4.2面积控制:
管井的面积由管道的数量、安装方式、检修方式决定。排烟井、送烟井、送风井由送排风量及风速决定。所谓检修方式是指水电检修是井内操作还是井外操作。井内操作需留出检修空间,面积要大些。一般情况下可按下述面积控制:
4.2.1水管井、水表井:井内操作其井道净宽不小于0.7m,长度1.0~1.2m;管井外操作其长度不变,净宽可控制在0.4~0.45m,管道单排布置时,可向走道开足够宽的门,可在长度方向全部开门并向外打开。
4.2.2电井:井内操作时,井道宽度0.8~1.0m,长度1.2~1.5m。若井外操作,其长度不变,宽度为0.4~0.5m,沿长边向走道开门。
4.2.3排烟井及送风井:排烟井面积约为0.6㎡(0.4×1.5m)。新风送风井按空调专业提出的要求设置;对防烟楼梯间、前室、合有前室正压送风井面积要严格控制。特别是住宅建筑,因交通核心筒面积需严格控制,风井面积便不能太大。单独使用的前室送风井面积约为0.6~0.7㎡,不超过0.8㎡,合用前室送风井面积约为0.8~0.9㎡,不超过1㎡.此面积是指有内抹灰的砌体井道,其井道内风速不超过15.0m/s。若采用内衬钢板的井道,则风速可提高到20m/s,其面积还可减小。4.3构造措施
4.3.1所有管井需用不燃烧材料砌筑,内墙面应抹灰,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少于1h。4.3.2所有开向室内的检修门均为丙级防火门。
4.3.3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等竖向管井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合用。
4.3.4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安装缝隙在管道等安装完毕后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4.3.5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送排风井外其他井道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作防火分隔。
4.3.6管道进、电缆井开向走道或前室的门做300高混凝土门槛。5.机房净高及管道占用空间
机房多数置于地下室,因此机房的高度直接影响地下室的层高。而机房的高度与设备选型有关。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各专业设计人员对规范,规定等的理解执行尺度的把握。5.1锅炉房:单独建造,其高度一般在5~6m左右。(卧式锅炉与立式锅炉其净高要求不同)对主体建筑影响不大。如建在地下室,则建议尽量选卧式炉,或局部提高顶板局或部降低地面。其他设备用房亦应如此处理。不应因某一设备的特殊要求而将全部地下室层高提高。5.2中水处理间4.2~4.5m 5.3水泵房、电梯机房3.0m 5.4变配电所4.2m 5.5制冷机房3.5~5m 5.6发电机房4.0m 5.7空调机房3.5~4.5m 5.8空调管道占用净高0.3~0.70m,常用0.5m。综合楼、商住楼给排水管道占用空间约0.2mm。地下室所有管线占用空间约0.6~0.7m(管道底~梁底)。10.
第二篇:设备用房设置总结
电专业:
柴油发电机房:7.5*5.5(高空排烟),需要排风井和排烟井,距负荷最远端不宜大于150m,宜靠近变配电室,上部尽量为架空层,避免与居室相邻(尤其是厨卫),布置 在地下一、二层,进排风口在房间两侧,面积约4㎡,排风井出地面,高空 排烟
储油间:1.5*2.5 消防控制室:5*6 弱电机房:10㎡
高压配电房:8*8,电压为6~10千伏上方不临厨卫,不靠近弱电机房、消防控制室(防电磁
干扰),梁底净高3.5m,低压配电房:6.3*8.1,电压为380/220伏,送电半径为250m,上方不临厨卫,不靠近弱电
机房、消防控制室(防电磁干扰),梁底净高3.5m,水专业:
室外消防水池:180㎡靠近消防车道(地下一层),吸水口距高层不小于5m,距多层不小于
15m,距路边不大于2m,水面低于梁下300,池底距消防车泵轴不大于6m 室内消防水池:250㎡(泵房5*10),可与室内消防水池合用,配消防水泵房 生活水箱间:6*18,与生活水泵房开门连通,不宜临电气用房和生活用房 生活泵房:4*10m(不临居住用房),设置在商业下部或地下二层以防噪 高层住宅水井尺寸:2100*300/1850*450(15层以上);1550*300/1300*450(15层以下)同层排水:蹲便器降板0.5m,坐便器降板0.35m
暖通: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进风机房,一个排风机房 进风机房:6*3m(半地下室不需要)排风机房:6*5m(半地下室减半),合用机房45㎡,机械送排风竖井3㎡ 冷冻机房:300㎡
锅炉房:200㎡(地下一层),若为常/负压可设置地下二层/屋顶,有直通室外安全出口,最
低层高3.9m,水泵房与锅炉房分开设置减少泄爆面
空调机房:大空间每1000㎡设25㎡机房 加压送风井:合用前室井道宽不小于0.5m,井道面积0.6㎡(小于20层),0.8㎡(20~32F)冷冻站:层高最低4.8m,设置值班室
大于2000㎡需要2台风机,防火分区要注意
车库开窗面积≥车库面积2%时可自然通风,半地下室、地下一层可自然进风 地下室面积大于2000㎡需要机械排烟,排烟与排风一般合设,排烟井最小0.3㎡
第三篇:偏光膜主要设备——TAC处理机设计要点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偏光膜的结构,对偏光膜主要生产设备——TAC处理机设计要点做了详细阐述,并对TAC处理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偏光膜;生产设备;TAC处理机
中图分类号:TN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0-0105-02
偏光膜是液晶显示器必需的关键组件之一,其作用就是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由于把偏振光用于其显示原理中,偏振片不仅是必需的构件,同时对其高性能、多功能的追求对于LCD功能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图1是偏光膜的基本结构。其核心层是两层TAC膜夹一层PVA膜,俗称“原板”。以原板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再在原板的一侧或两侧分别贴合不同功能的光学膜,如反射膜、半透膜、位相差膜等,由此形成不同用途的偏光膜产品,如反射型偏光膜、半透型偏光膜等。
偏光膜的主要生产设备分为TAC处理机、PVA拉伸机及涂布机。
现针对TAC处理机的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TAC处理机结构简图及作用
1.1 简 图
TAC处理机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
1.2 TAC表面处理的目的与作用
在偏光膜的生产中,PVA膜经过水洗、膨润、染色、延伸、洗净、水切等处理并干燥之后,厚度不到25 μm,本身的机械强度和平挺度均很差,其在温热的环境中会很快变形、收缩、松弛、衰退,质脆易破,不便于使用和加工。因此需在其两侧贴上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值、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及光学上各向同性的透明薄膜——如TAC膜,一方面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防止PVA膜的回缩。两片保护膜夹一片PVA膜就成了如今常说的偏光片。
由于PVA膜对TAC膜而言,其接口为亲水性界面,因此TAC膜必须具有较大的亲水性,以利于TAC膜与PVA膜贴合。具有较大亲水性的TAC膜接触角在20°以下,而未经处理的TAC膜接触角在30~50°以上。所以TAC膜贴合之前必须经过表面处理,使得TAC膜具有较小的接触角,亦即较大的亲水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TAC处理机来实现。TAC处理机设计要点
2.1 双工位放卷装置
之所以设计成双工位,目的是为了连续生产的需要。放卷时需保证原料膜在一定张力下平稳运行,所以需配备相应的张力控制装置。根据经验,当线速度超过40m/min时,膜换卷时人工接膜很困难,应考虑设置自动接膜装置。
2.2 碱处理槽
碱处理槽是TAC处理机的最核心部分,它直接决定了TAC的处理效果。
①设计时需根据理论生产速度计算出TAC膜在槽内停留的时间,通常需保证90~100 s以上。假设线速度为40 m/min,膜在槽内的行程不得小于60 m。
②确定槽的尺寸。槽的长度需考虑安装场地,为尽量节约用地,必须考虑膜在槽中的穿行路径需往复,通常至少3~7个来回。但此时需注意槽内导辊的布置必须避免膜在槽中出现下垂刮碰接触,以防划伤。槽不能太深,小于600 mm为宜,否则人手无法穿膜。
③确保槽内碱液干净,浓度、温度均匀。浓度与温度的均匀需通过液体的不断循环来实现,泵的流量需保证液体在8~15 min内实现一次过滤循环,同时,回流口的设计需避免出现呆滞区、亦应避免出现湍流影响膜的平稳运行。液体加热方式分槽内直接盘管加热与槽外热交换器加热(热源可采用蒸汽或导热油),温度误差需控制在±1℃以内,热交换器加热效果更理想。
④槽内导辊与槽体内部材质。TAC处理过程中,表面避免划痕是很重要的,因此导辊的设计原则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轻,对轴承的质量要求也高,导辊工作面通常包覆海绵(俗称Sponge roll),早期的设计常将海绵辊加工成多面辊形式(如24面),以增加牵引力,但这样可能导致辊面偏芯影响运转平稳,因此现在多直接加工成圆形。处理槽内除导辊工作面外,其他部分均使用不锈钢304或316L制作。
⑤槽出口挤压辊。经过处理后的TAC膜在离开处理槽进入下一工序前必须尽量将膜上碱液去除,以防止碱液的过快流失,同时,也避免对下一工序造成严重污染。挤压辊的加工精度与橡胶材质是决定碱液挤干效果的关键,橡胶材质使用NBR或EPDM为主,硬度控制在邵氏硬度(A)70~80之间,但同一胶辊的硬度误差需控制在±1。
2.3 中和槽与洗净槽
中和槽与洗净槽的作用就是分别通过酸溶液与纯水去除残留在TAC膜上的碱液及杂质,不过中和槽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使用,只是通过洗净槽来达到目的。槽内温控及结构的设计与碱处理槽一样,需注意的是三槽的水位高度No3﹥No2﹥No1,以确保槽内异物通过溢流至No1,再经循环过滤装置去除。各洗净槽出口配有挤水装置,以将水挤切干净。为保证进入干燥箱之前膜面无水迹,No3出口有的还配置风刀,建议速度超过30 m/min为必配。因为若留下水滴或不干,最后的成品会在膜上留下痕迹,严重影响产品外观。
2.4 干燥箱
干燥箱就是将处理并经水洗后的TAC进行烘干,为避免划伤,箱内尽量少装导辊,且导辊要求质量轻、旋转易,最好使用铝质或碳纤维导辊,表面抛光。干燥箱的加热方式分箱内热盘管辐射加热与换热器热风加热,后者加热效果更为均匀,也便于控制洁净度。由于偏光板对欠点的控制严格,因此,干燥箱必须考虑净化的等级要求,通常设计在100级~1000级之间。
2.5 双工位收卷装置
设计双工位是为了连续生产的需要。由于TAC两边有约10 mm宽的轧花边,以尽量保证收卷之后避免膜与膜之间的刮碰,因此收卷的张力控制必须精准。同时,整个收卷装置必须配置EPC自动对边装置,以保证收卷的齐整。
2.6 电控装置
由于TAC整个处理过程张力、速度、温度等控制非常重要,因此对机台的自动化控制要求也高,通常使用伺服电机驱动、张力控制使用张力检出器、温度检测通过铂电阻等,最后经PLC集中控制。
根据图1偏光膜的结构可知,TAC用量是PVA的两倍,所以TAC处理机的线速度应满足两倍于PVA拉伸机甚至更高一些,以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相互匹配,目前TAC处理机最高速度已超过50 m/min。结 语
TAC表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取决于TAC处理机的性能与工艺,亦直接影响偏光膜的质量,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TAC处理机是典型的非标设备,因此在设备订制过程中需与加工商进行密切沟通,防锈、洁净、质轻、高精度是基本要求。槽内导辊Sponge roll国内加工质量还无法满足要求,差距在于海绵颗粒的均匀度、辊身在保证强度前提下的轻盈性及加工水平、工艺等。建议向日本或韩国的专业胶辊制造商订制。相关控制件亦建议使用进口品牌如三菱等。
设备国产化条件基本具备,但由于偏光膜生产技术的高难度,新进入者几乎为零,因此并无推广条件。
近年来,随着表面处理技术的提高,如电晕技术、等离子技术的采用,已有厂商尝试取消TAC处理机,虽然还未有突破性进展,但仍值得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 赖延清,蒋良兴,田忠良,等.液晶显示器用偏光片[J].Review光显示,2007,(7).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
第四篇:物业公司设备验收要点
公共机电设备系统检查要点
一、柴油发电机组检查要点
1、柴油发电机组整机外观整洁无灰尘,无渗漏油、水,设备房清洁干燥通风。
2、电源指示灯处于正常状态,直流电压表指示值在正常范围内。
3、蓄电池处于浮充电状态,用万用表直流电源档检查,蓄电池的空载端电压正常。
4、蓄电池内的电解液比重正常。
5、蓄电池的电解液液位正常。
6、蓄电池各接头与接线柱有效接触面积完好无损,紧固良好,有导电膏养护。
7、燃油、润滑机油的油量充足、油质良好,冷却水的水量充足、水质符合要求。
8、机组运行参数(如电压、周波、机油压力、水温、油温)均应在正常范围之内。
9、各润滑点(如喷油泵、连接器、喷油泵传动装置、风扇轴等)应按机组维护保养说明书的使用周期,进行添加或更换。
10、送、排风机应正常、无噪音。
11、摇测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符合要求。
12、熔丝、螺丝接触良好。
13、模拟市电断电、机组在10秒内自动启动到空载稳定运行,1分钟内能带负载运行,电网来电后机组能否在15秒左右自动停机。
二、干式变压器检查要点
1、瓷套管和外壳清洁,外壳、垫付片瓷套管有无破裂、缺损、放电痕迹以及胶垫无老化,电缆及母线无变色变形情况。
2、母线接触面清洁,接触面有导油膏养护。
3、变压器的接地良好,接地线无锈蚀。
4、接线端子,销子,接地螺丝,连接母线螺丝无松动,连接可靠。
5、断开高、低压侧的接地开关,用2500V兆欧表测定绝缘电阻并与变压器出厂前测定值比较,绝缘电阻不低于出厂时原始数据的70%。
6、温控器及温度传感器接线牢固可靠,功能正常。
7、变压器输出端线电压在额定输出电压的±5%范围内
三、低压配电柜检查要点
1、电缆接头无发热变色、接地线无锈蚀、连接牢固可靠。
2、电容柜内的电容器性能良好,外壳无渗漏、膨胀情况,指示灯良好。
3、电容补偿控制器功能正常,功率因数不小于0.92。
4、各电容器外壳接地良好。
5、操作直流柜、应急直流电源柜的蓄电池浮充电压正常(在235V-255V范围内)。
6、各母线排及其引下线连接良好。
7、二次回路接线可靠,熔断器完好以及其绝缘电阻的摇测符合要求。
8、配电柜、联络柜的各指示灯完好,控制器开关位置正常、运行正常,手动调试机械联锁分合闸可靠。
9、抽屉式开关推入或拉出灵活,其机械闭锁可靠,接触器触头良好。
10、断路器内各刀口弹力正常,灭弧栅完好。
11、将受电柜和联络柜的主开关断电后,用专用摇把摇出或摇入应灵活,各互感器等二次接线头接触良好,紧固无松动,一、二次线无发霉。
四、水泵检查要点
1、水泵运行无异常噪音、无异常振动,泵房通风良好。
2、水泵外观整洁、油漆完好、标志清楚。
3、动力柜上的电流、电压表功能正常。
4、泵体及管道无堵塞,电缆接口无过热现象;压力表指针灵活,指示准确,紧固良好,表阀及接头无渗水阀体、手柄完好,阀杆润滑好,外观整洁;单向阀动作灵活,无漏水。
5、动力配电柜各电源指示灯完好,颜色正确。
6、电机工作温度正常,接地良好,接地线无锈蚀。
7、润滑油质、油量符合要求。
8、电缆头、接线栓头连接牢固可靠。
9、水泵动力配电柜中各电器无过热、受潮、发霉现象,无损坏情况。
10、水泵的盘根松紧度应适度,渗水符合规定要求(机密封泄漏小于3滴/分,填料密封泄漏小于10滴/分)。
11、变频控制功能正常,压力波动范围在规定范围内,柜内各接触器动作正常,时间继电器动作时间合理、可靠,热继电器整定值正确。
12、用摇表摇测电动机各相间及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其值大于 0.5MΩ
13、电机水泵轴承无过量磨损情况,水泵联轴器中的弹性胶圈无过量磨损情况。
14、电机端子板联接片联接可靠,接触良好,无发热变色迹象,外部引出线无松动。
15、电机控制部分:线路整洁,接触器触点接触良好,操作手柄完好,位置指示正确。
16、水泵投入运行后,三相电流平衡度小于2%,并不超过额定值,转速接近额定值。
五、冷水机组检查要点
1、机组表面整洁无灰尘,金属表面无锈蚀,设备房通风良好。
2、机脚螺栓无松动,机组无异常振动及噪声。
3、用氟里昂电子检漏仪检测机组无氟里昂渗漏。
4、氟里昂充注量充足。
5、油压正常,油过滤器压差正常(一般不大于25PSIG)。
6、回油系统的工作状况,回油温度(轴承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7、油位处于上视镜中间。
8、机组各项运行参数和电脑控制中心工作程序正常。
9、机组、管道保温状况良好。
10、蒸发器及冷凝器换热效果是否良好。
11、检查回油系统、干燥器、油过滤器、冷冻机润滑油。
12、检查轴承磨损情况,轴承如有磨损,有时可由异常振动及轴承温升高等现象检查出来。
13、压缩机马达绝缘电阻,对于闭式压缩机绝缘电阻不小于50MΩ,开式压缩机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
14、蒸发器,冷凝器换热铜管无严重结垢。
六、冷却塔检查要点
1、冷却塔工作正常,联接螺栓,机脚螺栓无松动、锈蚀。
2、管道、浮球阀及自动电动阀门运行无故障,无跑水现象。
3、喷嘴无堵塞,淋水装置正常工作。
4、集水池内无污物。
5、电机的防潮情况和风叶旋转灵活,风机和电机的轴承温升不超过40℃,风量达到设备要求。
6、系统无损伤和漏水现象。
7、齿轮传动装置润滑油充足,油质正常。
8、浮球阀和自动补水装置无故障。
9、轴、轴承、皮带的咬合符合要求。
10、球形阀动作可靠、无裂纹,其动作和功能正常,补水装置在使用中正常动作。
11、检查风机上的碳素钢叶片和其它钢制部件油漆情况。
七、电控柜检查要点
1、电控柜内外干净。
2、电控柜、启动柜内元器件,导线及线头无松动或异常发热现象。
3、触点熔化或线圈温升正常,动作灵活,保护装置机构无氧化受卡。
4、各类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水流制器温度计压力表安装无松动。
5、接触器、继电器、电磁阀运行噪音正常。
6、触点吸合良好。
7、试验控制回路工作正常。
8、各动力线接头螺母无松动,导线绝缘无损坏或老化,连接点接触良好。
9、各传感器、控制器作在标准范围内。
八、空气处理机、新风机检查要点
1、清扫电机、风机、控制柜等外表请假情况。
2、检查电机接地良好。
3、就地手动启动风机10分钟,观察运行情况,无有异常声响。
4、控制柜自动状态,消防中心能手动、自动启动风机。
5、检查风机盘管过滤网。
6、各部分镙丝及联轴联接牢固。
7、电动机的绝缘电阻符合规定。
8、主回路触点头无烧蚀。
9、调整皮带的松紧度适中,用手盘动风轮,转动平稳。
10、联轴器及轴承灵活、稳定。
11、调节阀机械开闭动作灵活、可靠,开闭角度标志清晰。
12、机组运行时,指示及电压、电流表工作正常,风机各部件运转无异声,三相电流值平衡。
13、连续运行半小时观测电机轴承温度,电机温升正常。
14、各遥控点控制箱内元件正常。
九、消火栓检查要点
1、栓门关闭良好;锁、玻璃无损坏;指示灯、报警按钮、警铃齐全,油漆无脱落;
2、栓内水龙头有无渗漏。
3、报警联动测试:消火栓泵处于自动状态,随机抽取一个消火栓报警试验,栓上指示灯亮,警铃响,消防中心有正确的报警显示,同时联动消火栓泵起动加压。
4、水龙无破损、无发黑发霉。
5、水枪头、水带接头联接牢固、无缺损。
6、电线接头、按钮触点、指示灯座(头)良好。
7、管道上压力表、水流指示器紧固,指针灵活指示正确。
8、整个系统无渗漏情况。
9、管道标志、标识清晰。
10、栓内阀门开闭灵活。
十、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检查要点
1、面板各指示、按钮、电压表指示正常。
2、火灾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对讲系统、消防电梯、事故电源等正常。
3、报警联动柜内各接线镙钉牢固。
4、报警联动柜内各电源电压(包括蓄电池电压)正常。
5、探测器、风阀、广播、手动按钮、警铃等消防设施无松动、变形、接触不良等异常现象。
6、弱电房内有关消防设备(包括报警分机),箱外线路无缺损,无故障隐患。
7、探测器及手动按钮报警后能实现以下联动功能:(具体由设计定)a、警铃滚层联动(本层及上、下层)。b、风阀联动滚层开闭。
c、广播联动(只限于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联动的系统)。d、风机至于自动状态,风机能联动起动。
e、电梯迫降(消防中心手动迫降,并有到位指示)。f、防火卷帘门能联动关闭。g、消防对讲通话正常。h、打印正常。
8、喷淋系统:未端放水实验装置放水后,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能报警并联动,喷淋泵起动,水力警铃联动。
9、消火栓系统:消火栓按钮玻璃拆下后能报警并联动消火栓泵起动,消火栓按钮指示灯正常。
10、各区域报警器(报警分机)各工作点电压正常,蓄电池电压正常,无其它异常现象。
11、对各有关消防设备文字标识齐全、清楚。
12、主、备电源切换正常。
十一、气体自动灭火控制系统检查要点
1、保洁除尘情况
2、检查存器压力
3、检查系统机械情况
4、检查铝封、保险丝
5、检查喷嘴位置
6、检查控制面板显示(包括电压)正常
7、模拟单路报警实验双路报警联动实验
十二、防火卷帘门检查要点
1、保洁除尘
2、检查控制箱,电机绝缘高于0.5兆欧,线头压接良好
3、检查镙钉及联轴紧固
4、就地手动试验
5、探测器联动(10%),烟感器喷烟后卷帘门自动关闭
6、消防中心手动试验,操作卷帘门动作正常
7、盒门锁良好、开停按钮牢固、导轨、卷帘无变形,油漆良好
8、上下限位开关动作正确
9、控制中心信号正确
十三、防盗监视系统检查要点
1、外观洁净,无锈蚀
2、检查室外摄像系统的铁件部分(刷防锈漆)
3、检查避雷针(刷导电油漆或银粉)
4、检查视频线无松动
5、检查监视器图象清晰
6、检查冷却风扇和防尘罩等
7、检查防雨、防风、防尘罩的密封
8、检查支撑杆地脚螺栓
9、检查云台安装情况,运转是否灵活,转动部分电线
10、检查录像存储、回放功能正常,录像存储时间符合要求
十四、电梯系统检查要点
1、机房控制柜接线规范
2、轿厢、机房、中控室三方通话功能正常、话音清晰
3、楼层呼梯按钮功能正常
4、轿厢选层按钮功能正常
5、机房、轿顶、底坑清理干净
6、电梯运行平稳,无异常声响、晃动
7、电梯平层精度符合要求
附:国家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房屋接管验收标准》ZBP 30001—90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
8、《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CECS182:2005
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2、《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
1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1993
14、《电梯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GB50310-2002
1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18、《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503-2004
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
2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22、《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2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2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27、《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
2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
29、《工业锅炉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 3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35、《砼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3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38、《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部[2000]第80号
第五篇:设备、作业访谈要点
设备管理访谈要点:
3钻访谈要点:是否有系统性管理思想,即:结合设备管理“四原则、六步骤”,清晰阐述设备风险管控“五个步骤”在本单位的落地过程;风险评估结果如何在各落地载体的关联运用;本人在管控过程中的职责、行动。
是否具有依从性思想,即:清晰阐述依从承接上级设备风险管控的方法。如何形成全局的系统控制计划。
回答要点:
设备管理的四原则:
1、四分管控原则(分层、分级、分类、分专业)
2、动态管控原则(动态调整管控级别、强化三个联动:电网、气象、设备)
3、差异化巡维原则(日常巡视、特殊巡视)
4、预防性巡维原则 设备管理的六步骤:
1、开展设备状态评价,确定设备的健康程度
2、开展设备重要性评估,确定设备重要度
3、根据设备风险矩阵,确定设备管控级别
4、制定设备管控策略,明确设备管控到位的标准
5、制定工作计划,开展设备运行维护
6、开展绩效评估,持续改进优化 设备风险管控“五个步骤”
1、危害辨识,须找出与工作有关的所有危害。
2、风险评估,对照找出的所有危害,以及危害可能导致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一起进行评估,计算出风险值,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优先控制的次序,制定应对措施。
3、制定措施,风险评估完成后,系统地制定有关危害的控制措施及方法,在措施制定过程中,应保证制定的控制措施结合实际、真实有效,并便于实施。
4、执行措施,按照制定的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实施,并了解潜在的危害和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在遇到突发问题(事故)时,应建立有应急措施。
5、检查回顾,各级人员应定期检查,确保实施全过程的闭环,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不断完善。
作业管理访谈要点:
一、访谈方式:主任/副主任首先回答主脉络如何运作;其余管理人员在查证的时进行提问,同时完成查证及访谈。
答:主脉络也就是风险评估的5步骤:辨识危害、评估风险、订出方法、实施制度、监测制度。按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作业健康四大风险按照评估办法PES法实施风险评估,按基准风险评估、持续风险评估、基于问题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数据库及风险概述报告,使管理者掌握企业风险整体状况、企业风险的分布以及企业风险控制的重点和方向,为企业工作重点和方向作指导,为企业安全决策提供依据。根据作业风险评估的结果主要应用于 “两票”、作业指导书、三大措施、作业表单等作业文件编制;结合事故案例分析,可用于指导计划任务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的制定;指导安技劳保措施计划的制定;指导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调查和培训计划的制定;指导现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的修订;指导人身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回顾和更新。设备风险评估的结果应用于指导运行设备的分级维护重点和周期;作为检修、技改、反措项目的立项依据,以及指导设备的选型;设施、试验设备、工器具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更新换代的立项依据;指导技术培训需求分析调查和培训计划的制定;指导现场作业和设备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修订;指导设备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回顾和更新; “两票”、作业指导书、三大措施、作业表单等作业文件编制。
二、-如何进行组织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 风险数据证实性如何把关?
答:对作业的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准风险评估、持续风险评估、基于问题风险评估。主要是由专业部门组织,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作业班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生计、安监等部门进行汇总、审核形成风险概述然后应用于生产作业,在作业中进行验证开展持续的风险评估。用安全监察任务观察对风险数据库的有效性进行把关。
三、-如何形成作业风险概述?概述如何运用?
答:按基准风险评估、持续风险评估、基于问题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数据库及风险概述报告,基准风险评估:(1)分公司设备部、业务室作业基准风险评估策划(各所队)。(2)班组开展基准风险评估,完善现有作业风险数据库,并上报所队。(3)分公司设备部、业务室审批班组作业风险数据库反馈至班组,班组执行。分公司设备部、业务室编制分公司作业风险概述报本部设备部。(4)本部设备部编制公司作业风险概述并发布。并就风险数据库中控制措施部分,需要公司层面协调解决的进行落实安排。持续风险评估:(1)班组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持续风险评估,完善现有作业风险数据库,并上报分公司设备部、业务室。(2)分公司设备部、业务室审批班组作业风险数据库反馈至班组,班组执行。公司在月度生产例会通报作业风险数据库变化情况。基于问题风险评估:(1)作业管理部门部组织基于问题风险评估。(下发通知,明确要求)。(2)分公司或班组组织基于问题风险评估。
(3)班组开展基准风险评估,完善现有作业风险数据库,并上报分公司。(4)分公司审批班组作业风险数据库反馈至班组,班组执行。(5)分公司在月度生产运行分析会通报作业风险数据库变化情况。
基准作业风险评估的成果包括:《作业风险数据库》、《关键任务识别表》、《作业分类清单》、《作业风险概述》。运用于以下方面:
(1)作业时风险控制应用,如作业计划制定、作业文件制定(如作业指导书修编、施工方案编制、班前班后会等)、作业风险分析。
(2)作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培训计划》的编制;采购生产用具,应用于《其他技改项目计划》、《反措计划》的编制;应急现场处置方案编制等。(3)作为对车辆管理、承包商管理提供相关反馈信息的依据。
四、必须访谈/审核:施工单位/外单位进入生产现场的作业如何管控? 答:
1、核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备案情况;办理外单位工作任务许可单。
2、组织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和采取的安全措施。在协议中明确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3、督促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或三大措施,组织审查施工单位施工方案或三大措施,审批施工单位施工方案或三大措施,进行现场项目安全技术交底。
4、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技术监督。进行安全监察及任务观察等形式进行现场安全管控。
5、对于危险性较高的施工工序和因改变安全技术方案并使施工安全风险增加的施工工序,加强现场监管,派驻技术人员进行质量管控,派驻安全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防止施工单位现场作业影响运行设备安全。
6、审核会签施工单位人员进入生产场所办理的工作票。按工作票要求落实有关安全措施,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五、.应急管理:验证全面性/适宜性
各类作业方案(施工方案)中的应急预案、处置方案是否具备?是否有操作性?是否针对风险编制及演练?
答:分公司2014年共编制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应急预案11个,对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辨识编制现场处置方案32个。为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存在的问题,分公司在6月份在小河沟电站进行了《水电站水工建筑物事故应急预案》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各一次。7月20日木垢电站受“威马逊”台风影响,连日大雨,导致渠道垮塌,分公司立即启动《水电站水工建筑物事故应急预案》应对,使事态的发展得到及时掌握,信息得到及时沟通,为灾后渠道修复打下夯实的基础。
六、事故事件管理:
对自己的事故事件,是否找到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措施,措施是否全面,是否能得到闭环执行?
对系统内其他单位的事故事件,是否能对照分析自己的是否存在风险,进行排查及改进。
事故事件的原因分析能否对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更新提供输入?" 根据安全检查、任务观察、急救药箱使用等对比,是否有不安全事件未分析,即微小事件分析?并更新作业风险数据?
答:2014年发电分公司共发生四级事件3起,三级事件1起。针对4起事故事件的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整改计划,并在规定的时限完成整改,经相关督促整改部室验收合格。对系统内其他单位发生的事故事件,组织各部室、电站利用班组安全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分析,对照本单位的作业风险数据库,发现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更新。
2014年根据股份公司春季大检查的要求,分公司对所属7个电站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检查,共发现问题17项,整改完成15项。其余2项需要股份公司帮助解决。根据安全检查、任务观察、急救药箱使用等对比,目前在分公司层面存在以下问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专职驾驶员、安保人员不足,存在疲劳工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