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
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铁路运输成本是指企业直接为运输旅客、货物发生的耗费,费用是指企业一定期间运输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铁路运输成本、费用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指标,是制定运输价格、营销政策和投资决策、财务清算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基本任务是:通过预算、核算、控制、分析、监督和检查,挖掘潜力,降低消耗,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第四条
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实行铁道部、铁路运输企业、基层站段分级管理责任制。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要 严格执行国家以及铁道部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遵守财经纪律。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铁路运输的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及国家控股铁路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非国家控股铁路运输企业和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可参照执行。企业可根据本规程,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运输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实施细则。
第二章 成本费用的范围、内容及分类
第六条
铁路运输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经济用途划分为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共同构成运输总支出。
第七条
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运输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运输生产有关的各项耗费,主要内容包括:
1.运输生产人员及运输生产单位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工效挂钩结算工资收入与实际工资支出的差额,以及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含基本医疗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下同);
2.按规定计提的运输生产用及运输生产单位管理用固定资产折 旧;
3.为了恢复固定资产原有性能和生产能力,对固定资产进行周期性大修理的支出,包括成段更换钢轨、轨枕、道岔及成段清筛道床的支出,为消除路基、桥梁、隧道的严重病害进行的局部修理支出,灾害复旧支出,机车车辆和大型养路机械及其大部件的大修支出,其他设备的大修支出;
4.设备运用、养护修理耗费的材料、燃料、电力、配件、工具备品和其他支出,配件修理支出,生产场所用煤、水、电及生产用杂费;
5.运输生产人员及运输生产单位管理、服务人员的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制服补贴等;
6.运输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事故净损失,灾害预防及抢修支出;
7.办理保险、保价运输业务发生的支出;
8.按照模拟市场和内部分账核算要求发生的付费支出; 9.按照国家规定发生的其他支出。
第八条
管理费用是企业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运输生产活动 发生的费用以及企业按规定发生的管理性费用,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管理机关(以下简称机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2.机关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职工制服补贴,办公设施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用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3.按规定计提的机关人员的职工福利费、运输生产单位人员及机关人员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基本养老保险金、职工失业保险金、职工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工资附加费;
4.土地使用费、土地换证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含顾问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广告费、展览费、董事(监事)会经费、防疫经费、客货营销费用、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
5.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产品的实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与产品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研究与开发 费用;
6.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存货盘亏(减盘盈)、毁损和报废的净损失;
7.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8.企业内部铁道资金结算机构发生的费用;
9.企业按规定上交的集中费(用于全路集中管理及调度指挥); 10.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列入管理费用的支出。第九条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内容包括:
1.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收入;
2.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包括借款利息(含交付使用资产的借款利息)、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发行债券利息等;
3.外币折算产生的汇兑损益;
4.铁道部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费收入,以及铁道资金结算机构向内部单位发放调剂资金而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5.铁道部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费支出,以及铁道资金结算机构吸收内部单位存款而支付的资金占用费; 6.支付给金融机构、铁道资金结算机构的手续费以及铁道资金结算机构收取的手续费。
第十条
营业外支出是与运输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主要内容包括:
1.营业外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按规定计提的营业外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基本养老保险金、职工失业保险金、职工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工资附加费;
2.铁路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疗养院等营业外单位的经费; 3.自然灾害造成的资产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4.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
5.债务重组损失、非货币性交易损失,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被没收财物,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
6.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7.按规定摊销的移交社会职能补贴支出。
(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的具体项 目、内容及有关标准按附件1、2执行)
第十一条
下列各项支出不得列入运输总支出: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支出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
2.应由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基本养老保险金、职工工伤保险金、职工失业保险金等负担的支出;
3.应由工附业、事业、代办工作、多种经营和集体企业成本负担的支出;
4.新建、改建(含既有线改造)和扩建铁路、站场等工程在正式验收交接以前或正式交付运营开通以前发生的应由工程成本负担的支出;
5.其他按规定不得列入运输总支出的支出。
第三章 成本费用核算和计算
第十二条
成本、费用核算是反映运输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成本、费用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支出科目进行确认和归集。第十三条
支出科目由科目编号和科目名称组成。科目编号由 类别、部门、顺号、子目、细目、要素六部分构成。企业可根据需要在铁道部统一规定的支出科目下增设子目、细目进行明细核算,最末一级为要素(要素编码:1-工资、2-材料、3-燃料、4-电力、5-折旧、6-外购劳务、7-其他)。第十四条
成本、费用核算应遵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应由本期(月、季、年)负担的支出要全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规定的成本核算期及时调整为实际成本。
第十五条
主营业务成本按旅客运输成本、货物运输成本、行包运输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其他成本等五类进行核算。
1.旅客运输成本核算为旅客运输直接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车站旅客服务、旅客列车服务、客车运用和维护支出,相关服务付费及其他支出。
2.货物运输成本核算为货物运输直接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货物发送、运行、中转、到达作业费用,货车、集装箱运用和维护费用,货车使用费,相关服务付费及其他支出。
3.行包运输成本核算为行李、包裹运输直接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行包发送、运行、中转、到达作业费用,专用行包车辆运用和 维护费用,相关服务付费及其他支出。
4.基础设施成本核算为铁路路网、行车指挥等基础设施运用和维护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铁路线路设备等行车设施运用、养护费,行车指挥调度费及其他支出。
5.其他成本核算企业运输生产中发生的除旅客、货物、行包运输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以外的各种支出。
第十六条
主营业务成本分类确定的原则是:能够直接归属到相应成本类别的,全额列入该类成本;不能直接归属成本类别的,按照规定的工作量指标分配列入相应类别成本。分配比例根据本单位正常运输生产情况测算确定。单位须在季度决算报告中说明分配比例确定的方法及调整依据。
第十七条 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工务、电务支出分运行区间、编组站、非编组站核算,电气化铁路供电支出分运行区间核算,核算原则是:正线(含与正线连接的道岔)支出归集到相应运行区间成本,站线支出归集到编组站和非编组站成本;能直接归属运行区间、编组站、非编组站的支出,全额列入相应运行区间和编组站、非编组站成本中;不能直接确定归属的共性支出,采用分配方法分摊列 入相应运行区间和编组站、非编组站成本中。具体核算方法按附件2。
第十八条
内燃、电力机车折旧、中修、大修支出分机型核算,客车折旧、段修、大修支出分车型核算,货车折旧、段修、大修支出分车种核算。能够直接区分机型(车型、车种)的修理支出,全额列入各机型(车型、车种)的相关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按规定方法分摊。具体核算方法按附件2。
第十九条
成本、费用按要素分为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外购劳务、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均应分要素核算。各要素核算内容和要求为:
1.工资,指按规定支付给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工效挂钩结算工资收入与实际工资支出的差额。生产人员工资按工作岗位、作业地点、作业对象进行分类归集,对应列入有关成本、费用支出科目及其子目、细目,只对应一个细目、子目或科目的生产人员工资直接列入,涉及多个细目、子目或科目的按附件2规定的分配方法列入。
2.材料,指运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配件、油脂(含清洗用柴油、汽油)、工具备品、劳动保护用品等有实物形态的物品。材料支出的核算应严格执行定向定量制度。已领未用的材料应在月末办理盘点退料手续,不得发生账外料。存放在铁路沿线的线上料应加强管理,采取分存制进账,不得一次出账。低值易耗品领用后一次列销,建立保管台账实行数量动态管理。材料、配件修旧利废所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核算。
3.燃料,指运输设备运用所消耗的固体、液体、气体等燃料支出。燃料支出应根据燃料消耗报表及有关记录,按用途归集到相关支出科目。
4.电力,指铁路运输设备运用、修理过程中的动力、照明及其他用电。电力支出应按用途归集到相关支出科目。
5.折旧,指按《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及应计折旧固定资产价值计提的折旧支出。
6.外购劳务,指支付给与本单位签订劳务合同的外请劳务的支出。各单位的运输生产任务原则上由本单位职工完成,不得外请劳务;对因运输生产需要确需外请劳务的,须经企业劳资部门和财务部门批准,与对方签订劳务合同,发生的支出在有关支出科目中按外购劳务要素核算。7.其他,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支出,主要包括:差旅费、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基本养老保险金、职工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事故费用、付费支出、委外修理支出、财务费用和其他支出。
第二十条 根据内部模拟市场和分账核算的要求,企业内部客运、货运、路网之间,以及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劳务,实行收付费制度。提供服务方取得提供服务收入,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分要素核算;接受服务方支付的费用按付费支出核算。
列入主营业务成本的付费支出项目主要包括:
1.客运线路使用费、客运机车牵引费、客运跨企业电力机车接触网使用费及电费、车站旅客服务费、旅客列车上水服务费、提供加挂客车服务费、售票服务费、客车租用费、客运机车修理服务费、客车修理服务费用、其他服务费等;
2.列入货物运输成本的付费支出项目:货运线路使用费、货运机车牵引费、货运跨企业电力机车接触网使用费及电费、承运及发送服务费、到达作业服务费、中转作业服务费、货车使用费、车辆 租用费、车辆编解服务费、车辆挂运费、空车调用费、、货运机车修理服务费、其他服务费等;
3.列入行包运输成本的付费支出项目:行包(行邮)专列线路使用费、行包(行邮)专列机车牵引费、行李车邮政车车辆挂运费、行包专列车辆使用费、行李车邮政车车辆租用费、行包承运及发送服务费、行包到达作业服务费、行包中转作业服务费、行李车修理服务费、行包运输劳务费、其他服务费等;
4.列入基础设施成本的付费支出项目:工务、电务设备修理服务费、其他服务费等。
第二十一条
企业内部付费支出,由企业在核算期末按内部收付费关系进行冲抵,冲抵后企业内付费支出为零;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付费支出,由铁道部统一按收付费关系进行冲抵,冲抵后国铁内付费支出为零。
第二十二条
企业的运输设备维修、中修业务,按照职责分工由运营单位完成的,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分要素核算。工务、电务设备大修由运营单位施工,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分要素核算,因施工能力和条件等原因需将大修项目委托非运营单位施工 的,应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发生的支出在其他要素核算。
企业因能力不足,运输设备修理需由其他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承担的,实行收付费制度,委修方支付的修理服务费按付费支出核算;承修方取得提供服务收入,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分要素核算。承修方相关人员工资在工效挂钩工资中列支。
第二十三条
预提费用是指支出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需预先提取的成本、费用。预提费用的项目和标准,必须按铁道部规定的办法执行;预提数与实际数发生差异时,应按实际发生数调整成本、费用的列支数。
第二十四条
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支出,根据费用的受益期限确定分摊数额,按其性质列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大修理支出按实际发生金额一次列入成本、费用。
第二十五条
铁路运输成本计算是在成本、费用核算的基础上,将一定时期的成本、费用归集到不同的计算对象。为满足企业盈亏分析、经营决策、财务清算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企业应正确、合理计算各种运输成本,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管理需要,主要计算客运总 支出、货运总支出、行包总支出,单位旅客运输成本、单位货物运输成本、单位行包运输成本,单位客运支出、单位货运支出、单位行包支出,客、货运作业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线成本、区域平均成本等。
第二十六条
成本计算的方法可以采用直接分配法、直接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回归分析法、典型调查法、工程模型法。铁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行包运输单位成本、单位支出的计算采用直接分配法,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5。
第四章 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
第二十七条
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管理实行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责任制,企业是成本、费用管理控制主体,基层站段是成本中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履行成本管理职责。
第二十八条
铁道部负责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的综合管理,主要职责是:
1.根据国家财经政策法规规定,制定和修改《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及相关成本管理办法; 2.监督检查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情况; 3.制定、推广企业主要成本、费用定额及标准;
4.编制、下达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审核企业预算编制情况,监督、检查、考核企业预算执行情况;
5.指导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总结推广成本、费用管理经验;
6.其他由铁道部管理的项目。
第二十九条
企业的运输成本、费用管理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组织,财务部门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负责实施。主要职责是:
1.执行成本、费用管理核算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建立横向到部门,纵向到站段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 3.制定各项实物消耗定额和成本、费用定额及标准;
4.提报企业成本、费用预算建议,根据铁道部下达的支出预算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分解下达成本、费用预算,监督、检查、考核所属单位和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5.组织成本、费用核算,指导所属单位成本管理工作; 6.组织成本、费用分析,提出并落实加强管理、改进经营、提高效益的措施;
7.培训成本管理人员,总结交流成本、费用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
基层站段是成本、费用预算执行与控制的主体,其成本、费用管理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财务、计划、统计及有关部门具体实施。主要职责是:
1.执行成本、费用管理核算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
2.建立以成本、费用控制为核心的经济核算体系和相应的站段、车间、班组经济责任制;
3.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办法,提高定额管理水平;
4.向企业提报成本、费用预算建议,将企业下达的成本、费用预算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车间、班组、科目负责人,监督、检查、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5.加强车间、班组核算,车间应设专(兼)职核算员,班组应 设兼职核算员,保证反映及时、核算准确;
6.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各项原始记录、成本费用有关台账;
7.按月组织经济活动分析,分析成本费用节超原因,制定并落实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第五章 成本费用预算管理
第三十一条
预算管理是成本、费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下达、执行、控制、考核和评价,实现对成本、费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第三十二条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成本、费用预算的安排要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保证运输安全生产、客货营销所必需的支出;
2.全面性原则。所有的成本、费用应纳入预算编制和管理范围; 3.协调性原则。成本、费用预算与其他预算相衔接,形成互为支撑、相互协调的预算体系;
4.分级分类管理原则。成本、费用预算由铁道部、企业、基层站段分级管理和编制,并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类别由各职能部门分 工负责。
第三十三条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两上两下”程序,可采用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
第三十四条
成本、费用预算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未按规定调整前不得发生预算外支出。预算执行中,发生不可抗力因素、运输生产布局的重大调整、运输生产方式的重大改变、市场的重大变化等重大事项,按规定程序调整成本、费用预算。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成本、费用预算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严格考核预算完成情况。
第六章 成本费用管理基础工作
第三十六条
建立健全定额管理体系,加强定额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成本、费用定额、劳动定额和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实物消耗定额指标体系,扩大定额管理的覆盖面,凡能够实行定额管理的项目,都应按定额进行管理、组织生产、考核消耗。
定额的查定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技术测定、历史统计、现场写实、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定额的确定应兼顾先进性、可行性。定额要按照管理权限逐级审查确定。在执行过程中应保持定额 的相对稳定性,但在技术条件改进或运输组织及相关客观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有关定额。
第三十七条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制度。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运输生产任务指标,质量验收,设备修理、利用,劳力、材料、燃料、电力等消耗以及物资的收、发、转移、毁损等都必须有正确、完整的原始记录,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分类、统计。
第三十八条
加强计量和验收工作。物资的收、发和水电等能源消耗都要经过严格计量。各种计量用具和仪表应配备齐全,符合国家标准。入库物资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要严格验收。
第三十九条
建立成本要素价格指数制度,反映主要材料、燃料、电力市场价格变动对运输成本、费用的影响。
第四十条 加强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分为日常分析、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动态分析等形式,主要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作业成本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分析制度,检查和评价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查找节超原因,提出并落实改进经营管理的各项措施。第七章 成本费用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成本、费用监督检查应贯彻实事求是、严格纪律、严肃认真的原则。成本、费用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1.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2.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 3.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执行情况;
4.成本、费用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5.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四十二条
各级财务、审计部门要及时纠正违反成本、费用管理规定、擅自修改成本核算软件和数据的行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责任单位和个人必须及时落实。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程由铁道部财务司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
本规程自2006年1月1日起实行。
附件
1.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科目表 2.路运输成本费用科目说明 3.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工作量 4.铁路运输成本费用报表
5.铁路运输单位成本、单位支出计算办法
第二篇:酒店成本费用核算规程
酒店成本费用核算规程
酒店成本费用核算规程
酒店的成本费用,包括营业成本及期间费用两个方面。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而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所发生的各种直接支出和耗费,属于酒店的营业成本,未列入营业成本的各项耗费为酒店的期间费用。
一、酒店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的划分、认定:
(一)营业成本的划分、认定
根据酒店的经营特点,营业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商品进价成本。
1、直接材料成本:
酒店经营中直接材料主要是指餐饮部在其饮食加工,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原料,如鸡、调料和配料的耗费。其中原材料:是制成各种饮食制品所用的辅助原料,一般以各种蔬菜、干货等为主;调料:是制成各种饮食所用的调味用料,如油、盐、酱等。
根据新制度规定,酒店各部门(包括餐饮部)的人工费用直接计入部门费用,不需摊入营业成本。
2、商品进价成本:商品进价成本主要是指为销售而购入的商品的价格及相关费用。分为:国内购进商品粮进价成本和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是指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不包括购入商品粮时发生的时进货费用,如各项手续和运杂费;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以到岸价(CIF)成本加海上运费、保险费作为商品的计价原价,同时加上商品在进口环节需缴纳的税金,如进口关税,进口产品税,以及购进外汇价差等。
(二)期间费用的划分、认定
酒店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些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酒店获得的当期营业收入中得以补偿。
1、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酒店各个营业部门在其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根据新制度规定,酒店的营业费用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费:指酒店购入存货,商品的各项运输费用,燃料费等。
(2)保险费:指酒店向保险公司投保所支付的财产保险费用。
(3)燃料费:指酒店餐饮部门在加工饮食制品过程中所耗用的燃料费用。
(4)水电费:指酒店各营业部门在其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水费和电费。
(5)广告宣传费:指酒店进行广告宣传而应该支付的广告费和宣传费用。
(6)差旅费:指酒店各营业部门的人员因出差所需的各项开支。
(7)洗涤费:指酒店各个营业部门为员工洗涤工作服而发生的洗涤费开支。
(8)低值易耗品摊销:指酒店各营业部门在领用低值易耗品分别进行的费用摊销。
(9)物料消耗:指酒店营业部门领用物料用品而发生的费用。物料用品包括客房、餐厅的一些日常用品(如针棉织品、餐具、塑料制品、卫生用品、印刷品等)办公用品(如办公用文具、纸张等)包装物品,日常维修用材料、零配件等。各营业部门发生的修理费用也记入此。
(10)经营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指酒店各营业部门直接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11)工作餐费:指旅游饭店按规定为各营业部人员提供的工作餐费。
(12)服装费:指旅游饭店按规定为各营业部人员制作工作服而发生的费用。
(13)其他与各营业部门有关的费用。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酒店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不便于分摊,应由酒店统一认定负担的费用,包括:
(1)公司经费:指酒店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工资,福利费、工作餐费、服装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物料消耗低耗品摊销,以及其他行政经费。
(2)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在成本中列支的费用。
(3)职工教育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在成本中列支的费用。
(4)董事会经费:指酒店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以及董事为执行各项职能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5)税金:指酒店按规定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6)燃料费:指管理部门耗用的各种燃料费用。
(7)水电费:指管理部门办公用水、电费。
(8)折旧费:指酒店全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9)修理费:指酒店除营业部门以外的一切修理费用。
(10)开办费摊销:指酒店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摊销期摊销。
(11)交际应酬费:指酒店在业务交往过程中开支的各项业务招待费,按全年营业收入净额的一定比例控制使用按实列支。
(12)存货盘亏和毁损:指存货在盘亏和毁损中的净利损失部分。不包括非损失部分。
(13)其他一切为组织和管理酒店经营业员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酒店在其经营业员过程式中为解决资金周转等问题在筹集资金时所发生的费用开支。包括利息(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二、酒店营业成本,其间费用的核算。
酒店营业成本费用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区分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界限,按照各营业部门设置有关帐户进行核算。
(一)营业成本核算
酒店的营业成本,通过营业成本帐户进行核算。
餐饮成本核算
酒店餐饮成本实际上就是餐饮部门在饮食制品的加工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材料、配料、调节器料、成本。对餐饮成本的核算通过“营业成本”帐户进行,核算期每旬核算一次,以每月初至月末最后一天为本月会计计算期间,计算总的营业成本。
按照核算要求和实行“永续盘存制”,餐饮核算员应将每日所领物品的领料单加以汇总算出当日的食品成本额,通过每天的餐饮营业收入,计算出当日的毛利及毛利率,使餐饮部能较好的控制营业成本。月末,通过借“营业成本”贷“原材料”帐户结转餐饮成本,对于已领用的原材料期末未消耗的部分,作耗用成本调正,调正公式:实际耗用原材料成本=厨房月初结余额+本月领用额+/-本月调入(出)额-厨房月末盘存额。其中的厨房月末盘存额(剩余原材料、未出售的半成品和制成品总额)需要通过实地盘点,按各自的配料定额与帐面价格折合计算。同时在会计核算上,采用“假退料”的方法进行调整。即月底用红字借记“营业成本”贷记“原材料”帐户,次月月初再用蓝字作出相同方向的调回分录。
(二)期间费用核算:
酒店期间费用的核算通过设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帐户,汇集和反映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
“营业费用”帐户按营业部门设置,用以核算酒店各营业部门发生的,按《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应计入营业费用的各项费用。费用发生时,借记本帐户、贷记“现金”“银行
存款”“应付工资”等帐户。期限末将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直接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帐户用以核算酒店管理部门为管理酒店经营业员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费开支和应由酒店统一负担的其他费用。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坏帐准备”等帐户,期末将全部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管理费用”帐户按以上明细项目设置。
“财务费用”科目用以核算酒店在其经营业员过程中为筹集资金所需的费用开支,发生时记入该帐户借方,以及酒店所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利息收入、汇兑收益等,应记入本帐户的贷方,期限末将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帐户。
期间费用帐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酒店在其经营业员过程式中为解决资金周转等问题在筹集资金时所发生的费用开支。包括利息(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二、酒店营业成本,其间费用的核算。
酒店营业成本费用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区分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界限,按照各营业部门设置有关帐户进行核算。
(一)营业成本核算
酒店的营业成本,通过营业成本帐户进行核算。
餐饮成本核算
酒店餐饮成本实际上就是餐饮部门在饮食制品的加工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材料、配料、调节器料、成本。对餐饮成本的核算通过“营业成本”帐户进行,核算期每旬核算一次,以每月初至月末最后一天为本月会计计算期间,计算总的营业成本。
按照核算要求和实行“永续盘存制”,餐饮核算员应将每日所领物品的领料单加以汇总算出当日的食品成本额,通过每天的餐饮营业收入,计算出当日的毛利及毛利率,使餐饮部能较好的控制营业成本。月末,通过借“营业成本”贷“原材料”帐户结转餐饮成本,对于已领用的原材料期末未消耗的部分,作耗用成本调正,调正公式:实际耗用原材料成本=厨房月初结余额+本月领用额+/-本月调入(出)额-厨房月末盘存额。其中的厨房月末盘存额(剩余原材料、未出售的半成品和制成品总额)需要通过实地盘点,按各自的配料定额与帐面价格折合计算。同时在会计核算上,采用“假退料”的方法进行调整。即月底用红字借记“营业成本”贷记“原材料”帐户,次月月初再用蓝字作出相同方向的调回分录。
(二)期间费用核算:
酒店期间费用的核算通过设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帐户,汇集和反映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
“营业费用”帐户按营业部门设置,用以核算酒店各营业部门发生的,按《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应计入营业费用的各项费用。费用发生时,借记本帐户、贷记“现金”“银行
存款”“应付工资”等帐户。期限末将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直接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帐户用以核算酒店管理部门为管理酒店经营业员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费开支和应由酒店统一负担的其他费用。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坏帐准备”等帐户,期末将全部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管理费用”帐户按以上明细项目设置。
“财务费用”科目用以核算酒店在其经营业员过程中为筹集资金所需的费用开支,发生时记入该帐户借方,以及酒店所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利息收入、汇兑收益等,应记入本帐户的贷方,期限末将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帐户。
期间费用帐户期末应无余额。
“营业成本------其他”略。
第三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已经2005年12月29日第十五次铁道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铁道部前发《铁路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铁道部第13号令)及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有关文、电同时废止。
部长:刘志军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以及国家颁布的有关财经法规、政策,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的铁路运输收入,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向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核收的票款、运费、杂费等运输费用的总称。
第三条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是指对铁路客货运输票据、运输进款资金运动和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其基本任务是:
(一)监督客、货营业单位正确核收各种运输费用。
(二)负责运输收入进款资金的管理,确保运输收入完整和资金的及时缴拨。
(三)对各项运输收入进行审核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准确的运输收入数据信息。
(四)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结算和运输收入清算提供准确的运输收入数据信息。
(五)负责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的印制、供应、使用和保管等管理工作,保证运输生产的需要。
(六)负责编制铁路运输收入预算,并组织落实。
(七)查处各种侵犯铁路运输收入的违章违纪行为。
第四条各铁路运输企业均应在本级设置运输收入管理部门,负责本企业的运输收入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规程是铁路运输企业进行铁路运输收入工作的基本规范和管理运输收入的依据。本规程适用于中国境内的所有铁路运输企业。
第四篇: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以及国家颁布的有关财经法规、政策,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的铁路运输收入,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向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核收的票款、运费、杂费等运输费用的总称。
第三条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工作是指对铁路客货运输票据、运输进款资金运动和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其基本任务是:
(一)监督客、货营业单位正确核收各种运输费用。
(二)负责运输收入进款资金的管理,确保运输收入完整和资金的及时缴拨。
(三)对各项运输收入进行审核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准确的运输收入数据信息。
(四)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结算和运输收入清算提供准确的运输收入数据信息。
(五)负责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的印制、供应、使用和保管等管理工作,保证运输生产的需要。
(六)负责编制铁路运输收入预算,并组织落实。
(七)查处各种侵犯铁路运输收入的违章违纪行为。第四条 各铁路运输企业均应在本级设置运输收入管理部门,负责本企业的运输收入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规程是铁路运输企业进行铁路运输收入工作的基本规范和管理运输收入的依据。本规程适用于中国境内的所有铁路运输企业。
第二章运输收入及其构成
第六条 铁路运输收入分为客运收入、货运收入、铁路建设基金、代收款。
(一)客运收入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使用铁路运输票据,按规定向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核收的票款、运费、杂费。
(二)货运收入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货物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使用铁路运输票据,按规定向托运人、收货人核收的运费、杂费。
(三)铁路建设基金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货物运输业务过程中,使用铁路运输票据,按规定向托运人、收货人核收的经国家批准征收的铁路建设基金。
(四)代收款是指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旅客、货物运输业务和辅助作业中,使用铁路运输票据或 其他专用票据,按规定向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核收的下列费用:
1.国际联运应清算给外国铁路的旅客票价收入,行李、包裹、货物运杂费;内地与香港直通运输中应清算给有关铁路方的旅客票价收入,行李、包裹、货物运杂费。
2.装卸费及其他作业费。3.旅客、托运人、收货人预付款。4.经铁道部批准的其他代收款。
第三章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管理
第七条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的范围和性质
铁路办理客货运输使用的各种车票、行李票、包裹票、货票、客货运杂费收据、定额收据、有价表格等统称为铁路客货运输票据。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是国家批准的专业发票,属有价证券,是铁路运输企业核算运输收入的原始凭证,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的各联任何单位不得增减。
第八条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的印制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的格式、底纹、规格、墨色、用纸等标准由铁道部规定(国际联运票据的样式、规格按国际铁路合作组织规章规定)。印票底纹版由铁道部监制。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必须在由铁道部批准并颁发“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印制准印证”的铁路印刷厂印制。印刷厂必须严格保密和安全制度,按季将所印制票据的字符、号码、订印单位等事项填写“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印制情况表”,呈报铁道部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的订印
各铁路运输企业所使用的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由本企业的收入管理部门统一向铁道部指定的印刷厂订印。其他铁路运输企业与国家铁路办理直通运输业务的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由与其接轨的国家铁路的铁路局(公司)提供。其他单位和部门,一律不准印刷、使用与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相同样式的收款票据。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印刷费列运营成本。
运送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时,按《客运列车运送铁路文件办法》办理。
第十条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的请领、保管和使用站、段使用的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向本企业收入管理部门请领。
铁路运输企业及其所属的站、段均应设置票据库。票据库必须有保证安全的设施,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和交接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票据总账和明细账,掌握请领、使用和结存情况,定期清查。
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未经上级收入管理部门批准,不准相互调拨和借用。
第四章
运输费用的核收与结算
第十一条 运输费用的核收
铁路运输企业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时,必须使用铁道部规定的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核收运输费用。使用计算机制票的,必须使用铁道部统一制、售票软件计算运输费用。不得使用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核收铁道部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
第十二条 运输费用的核收方式
铁路运输费用具体核收方式分为现付、到付、后付、预付四种。
现付:旅客票价,行李、包裹、货物运费以及发站发生的杂费实行发送核算制,由发站负责计费收款,发送运输企业审核列账。
到付:批准按到付办理的货物运杂费、中途站和到站发生的杂费,由到站负责计费收款,到达运输企业审核列账。后付:符合后付范围的军事运输发生的票款、运费、押运人乘车费,以及铁道部批准的按后付办理的货物运输费用,由发站负责制票,发送运输企业集中审核、列账,并按铁道部制定的结算办法向指定单位进行结算。
预付:铁路客货运输费用在付款人和收款人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可签订协议按预付办理。
第十三条 运输费用的结算方式
铁路运输费用结算方式分为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两种。
发售车票、承运行李和个人托运的包裹、货物发生的运输费用可核收现金。但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签有协议的单位购买车票及托运包裹、货物发生的票款和运杂费,也可按非现金结算方式办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结算起点以下的票款和运杂费按现金结算方式办理。
对经常发到货物的单位,在不影响车站运输收入进款送存银行的前提下,可按日汇总结算。铁路运输费用不办理异地托收。发生退款时,按原收款结算方式办理。
第十四条 军事运输费用的结算
按现付办理的军事运输,其运输费用结算方式,按现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按后付办理的军事运输,票款、运费和押运人乘车费按后付办理,其他杂费一律按现付办理。
车站对按军运后付办理的客货运输,应使用专用代用票和“军运后付货票”。
第十五条 邮运运费的结算
铁路运输企业根据与有关邮政局签订自备邮政车挂运或租用行李车固定容间的运邮合同办理结算。
运费实行月初预付、月末结算制度,并按权责发生制列账。第十六条 预付款的结算
旅客或托运人交纳预付款时,受理单位应填开“预付款存入凭证”作为收款依据,由铁路运输企业集中管理。受理单位应按预付款单位建立明细账。
已缴纳预付款的旅客购票、托运人托运货物发生运输费用或要求退还预付款时,受理单位应根据应收费用和应退预付款金额填开“预付款抵用凭证”,作为已缴运输收入或退还预付款的依据。
第十七条 行包及货物品名、重量不符的处理
车站发现品名、重量不符造成运输费用多收或少收时,按下列规定处理:
发站发现的,应重新制票,票据各联不全时,应用客货运杂费收据或“车站退款证明书”进行补退,列原运输收入项目,并发电报通知到站及双方收入管理部门。
中途站或列车发现的,通知到站处理。到站发现或接到中途站、列车通知的,在未接到发站补退处理的电报时,少收运输费用的由到站补收列本企业运输收入,多收运输费用的通知发站退款。到站应将处理情况发电报通知发站及双方收入管理部门。
如发生重复补费时,由违反本条规定的车站办理退款。发、到站补收的铁路建设基金(不含违约金)必须列原运输收入项目。
第十八条 租、占用运输设备费用的核收
铁路运输企业对外出租铁路运输设备时,应与租、占用方签订租、占用合同,按规定时间及标准核收租用费,并建立“路产出租、使用账簿”,所签订的租用合同内容应包括缴款日期和发生迟交时核收迟交金等条文,合同副本抄送本企业运输收入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 运输变更费用的处理
车站办理行李、包裹或货物取消托运时,应将原票据收回注销,注明“取消托运”字样。当日办理时比照作废票据处理。次日以后办理时,另以“车站退款证明书”办理退款,收回的票据(报销联、运输凭证联、领货凭证)随“车站退款证明书”上报。因取消托运发生的各项杂费,另填客、货运杂费收据核收,并将收据号码、收费项目及金额填记在原票据记事栏内。
车站办理行李、包裹或货物变更到站时,由变更后的到站重新计算运输费用,补退差额,在交付时填发客、货运杂费收据或“车站退款证明书”办理补退款手续,原变更票据上报本运输企业收入管理部门,另以运单作成抄件留站存查。新到站发现发站原收运输费用计算错误时,应发电报向原发站及其上级收入管理部门查询答复后再办理补退款手续。
第二十条 多、少收款的处理
站、段必须建立健全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及报表的“三检”(自检、互检、总检)复核制度,防止发生差错。发站复核发现计算错误时,应及时办理补退款手续,并发电报通知到站及本企业收入管理部门,发生的补退款,列原运输收入项目。
到站发现发站原收运输费用计算错误造成少收款时,应发电报通知发站及其上级收入管理部门查询答复后办理补款,补收款(不含铁路建设基金)列其他收入。
收入管理部门审核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发现的多、少收款超过客货运规章规定的补退费用限额时,应填发“票价订正通知书”、“补款通知书”、“退款通知书”按权责发生制列账,通知原收款站、段办理补退。因特殊情况原收款站、段办理补退款有困难时,可委托有关站、段办理,凭有关函电证明报收入管理部门销账。
发、到站补收的铁路建设基金必须列原运输收入项目。多、少收款超过180天无法处理时,少收款由责任者赔偿,责任者无力赔偿或少收款属单位责任的,由单位负责赔偿,在责任单位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多收款转运营财务部门列营业外收入。
第二十一条 迟交运输费用的处理
付款单位未按规定时间交付运输费用,或交付的转账支票空头,以及属于托运人、收货人责任发生的银行退票,均按迟交运输费用处理。发生欠款时,按欠交款单位分别填开“运输收入欠补款报告”,收回欠款时,按规定核收迟交金。发生和收回欠款均应在“运输进款收支报告”中单独列报。
第二十二条 托运人责任垫付款的处理
在运输过程中,对属于托运人责任造成的货物换装、整理、加固或包装补修发生的人工、材料费,车站应填开“垫款通知书”,使用运输进款垫支。垫款在1000元以下的,冲减垫款本企业其他收入;垫款在1000元及其以上的,由垫款运输企业列应收账款。垫款站应将“垫款通知书”及有关单据随货物交到站,由到站负责向收货人收回;垫款在1000元以下的由收回垫款的运输企业列其他收入,垫款在1000元及其以上的由收回垫款运输企业向支出垫款的运输企业清算。车站发生和收回上述垫款,均应在“运输进款收支报告”中单独列报,并附支付和收回垫款的通知书。
第二十三条 多、少缴款的处理
收入管理部门审核、对账,发现车站、列车应缴款和实缴款不符时,按多、少缴款处理,填发“多、少缴款订正通知书”,并按权责发生制列账。
少缴款处理期限不得超过30天,对超过期限未处理的少缴款,转同级运营财务部门先予垫付,由其向责任站、段扣款,在责任人工资内归还。
多缴款超过180天未能处理时,转运营财务部门列营业外收入。
第五章 运输收入进款管理
第二十四条 运输收入进款管理的基本要求
客货营业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运输收入进款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运输收入进款的保管、存汇及账表编报工作,并实行账款分管制度。专职负责运输收入进款的人员不得直接对外办理客货运输及收付款业务。
运输收入进款存放地点必须有安全设备和防范措施。
车站向银行送存运输收入进款时,从存款地点到送款车辆、送款途中及从送款车辆到银行,必须由公安人员全程护送,没有公安人员的车站,由站长派人护送,日均现金收入超过1万元时应使用机动车辆送存银行。
旅客列车应配备保险柜存放票据和资金,并由列车长或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保证票据和现金的绝对安全。列车乘务工作终了交款时,必须由乘警护送至交款处所。
第二十五条 运输收入进款的存汇 铁路运输企业和所属客货营业单位应在当地银行开立运输收入存款专户。当地无银行或未在当地银行开户的车站,应按上级收入管理部门规定日期和指定的列车将运输收入进款寄送至代缴站办理存汇或由收入管理部门派专车取送。各级运输收入存款专户均应建立“运输收入进款银行日记账”。车站必须按月将银行对账单报收入管理部门审核。
运输收入进款必须坚持专户管理的原则,专户内不办理运输收入范围以外的其他收付款业务。
站、段的运输收入进款必须在收款次日12点前送存银行,并按规定日期上缴上级收入管理部门。各级运输收入会计核算单位应按上级规定办法办理运输收入资金的缴拨。各级缴款单位必须努力压缩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周转。
各级运输收入存款专户的存款利息收入应在银行结息的当月列账,收入管理部门应按铁道部规定,根据每季度运输收入存款专户结息期内铁路建设基金占全部运输收入进款的比例,计算应缴铁路建设基金银行存款利息,全额报缴;其他存款利息列本企业利息收入。办理运输收入进款存汇所发生的相关费用支出由决算单位列财务费用。客货营业窗口找零备用金由决算单位财务部门提供。
第二十六条 运输收入进款结账与报账
车站、列车运输收入进款应遵守先交款后结账的原则,按日进行结账。结账时间除特定者外,统一规定为18点。车站旅客售票结账时间为24点,旅客列车结账时间为本次乘务工作终了。当月运输收入进款应在当月列账。实行计算机售票和制票的车站、列车,直接收款人员必须在办理交款手续后方可打印结账报表。
现金交接必须当面清点,不准以支票套取现金。结账时发生多出款,应在当日列账上缴,严禁保留账外现金。短少款由责任者当时赔补,不准以运输收入进款或找零款顶数滚欠。站、段必须按日登记“运输进款收支报告”,做到收支正确,账款相符。“运输进款收支报告”、各种票据、收付款凭证及有关运输收入报表按规定日期分别向上级收入管理部门报账。
列车长每次值乘终了应正确编报“车内补票移交报告”,在退乘当日连同票据存根页、报告页和缴款收据一并送交本单位收入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 运输收入进款的动支范围
运输收入进款除下列规定范围外,一律不准动支:
(一)铁道部规定支付的待结算款。
(二)垫付旅客和路外人员意外伤亡、急救或埋葬费。
(三)铁路运输企业批准垫付自然灾害急需款。
(四)垫付托运人责任的途中货车整理换装费和包装补修费。
(五)垫付保价行李、包裹赔偿款。
(六)支付代收款。
(七)支付行李、包裹、货物运到逾期违约金;支付铁路运输企业批准的运输计划违约金。
(八)退还旅客和托运人、收货人的客货运输费用。第二十八条 代收款的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受其他单位的委托为其代收费用时,双方应当签订代收协议,代收方须按规定日期向委托方办理清算。
运输收入管理部门负责代收款的管理,按规定的运输收入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并负责向对方办理清算。办理各项代收款业务除铁道部另有规定者外,经双方协商同意可核收代办手续费,代办手续费标准由双方共同商定。收取的代办手续费作为企业其他业务收入核算,按规定交纳税金。
第六章 国际联运收入管理
第二十九条 国际联运旅客车票的发售与收回 国际联运客运收入的结算由铁道部国际联运清算中心(以下简称部清算中心)办理。
铁路运输企业组织发售的国际联运旅客车票由发售单位上报本企业收入管理部门审核列账,代收的国外铁路票价转报部清算中心审核列账。委托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社代售的国际联运旅客车票,由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负责汇总直接与部清算中心结算,由部清算中心审核列账,属于国家铁路担当的国际联运列车,其国内段客票票价及全程卧铺票价按月结算给列车担当运输企业。
到达我国铁路旅客的客票、卧铺票和补加费收据,在旅客乘车终了时由列车长收回上报收入管理部门。
过境我国铁路旅客的卧铺票及补加费收据由列车长在旅客到达出境站以前收回,并编制“过境中国国际联运旅客客票统计单”随“车内补票移交报告”上报收入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 国际联运行李、包裹运杂费的列报
发送国际联运行李、包裹由发站计算核收国内段和国外段全程运杂费,票据和运输收入报发送运输企业收入管理部门审核列账。
代收的国外段运杂费由收款运输企业报缴部清算中心。到达国际联运行李、包裹由到站交付后,将行李、包裹运行报单上报本企业收入管理部门转报部清算中心。
过境我国铁路的行李、包裹由出口国境站将行李、包裹运行报单(复印件)上报本运输企业收入管理部门转报部清算中心。
第三十一条 国际联运货物运输费用的列报
进出口货物的票据和运输收入按规定报送上级收入管理部门审核列账。
第七章
运输收入会计核算
第三十二条 铁路运输收入会计核算实行分级核算制。第三十三条 运输收入会计核算的原则
(一)运输收入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如实地反映运输收入动态。
(二)运输收入的核收实行发送核算制,由发站负责计费收款,由发送企业负责审核,根据运输收入会计核算科目按月汇总、分项记账。
(三)用于运输收入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必须经过审核,未经审核不得作为列账的依据。
第八章
运输收入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部门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收入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铁路运输收入的正确核收和完整上缴。
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管理部门,对本企业内部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规章制度的单位的违纪行为及其所作出的错误决定,有权要求其纠正或撤销,必要时报告主管领导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督促执行。
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管理部门,对本企业内部违反运输收入纪律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作出经济处罚的决定和行政处分的建议。责任单位须按照要求的期限,将处理结果和整改措施呈报收入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 运输收入审核工作的职责
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收入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应集中在运输企业收入管理部门进行。收入管理部门负责对站、段提报的各种运输收入报表、票据、收付款凭证进行全面审核,确认收费是否正确,资金是否实收实缴,未经审核的不得列账。发现少收、多收,少缴、多缴应及时通知责任单位办理补退,保证运输收入完整,为按月汇总、分项记账提供正确数据。
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货制(售)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审核人员在对所属客货营业单位报送的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报表进行审核时,具有下列职权:
(一)对报送的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报表的报送时间及质量提出要求。
(二)监督所属客货营业单位的运输收入结账存汇工作。
(三)调阅与运输收入有关的各种账表、凭证、文件、资料。
(四)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向责任单位提出处理意见。责任单位如无特别理由,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按处理意见及时处理。
第三十七条 运输收入稽查工作的职责
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收入稽查工作,由运输企业收入管理部门组织稽查人员实施。在规定的检查范围内,检查客货营业单位是否正确计算、核收运输费用,对已完成的运输收入是否按规定列账、报缴,各种有关运输收入的票据、报表的填写是否规范,铁路客货运输票据、资金的保管是否安全,查处各种侵犯运输收入的违纪行为。指导站、段规范运输收入基础工作,堵塞收入漏洞,保证运输收入能够正确核收和完整上缴。
第三十八条 稽查人员在执行稽查任务时,具有下列职权: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介绍情况并接受检查;有权调阅、封存、扣留与运输收入工作有关的各种账表、凭证、文件、资料。
(二)对稽查工作中发现的违章违纪行为,在稽查现场有权予以制止。
(三)在车站、列车查验旅客各种乘车凭证。
(四)参加责任单位对运输收入违纪问题的分析处理会议。
(五)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向责任单位提出处理意见。责任单位如无特别理由,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按处理意见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和整改措施报上级收入管理部门和稽查人员的派出单位。
(六)稽查人员在执行任务乘车时免于签证,不受车种、席别的限制。出入车站有关处所、使用铁路电话、拍发铁路电报均不受限制。
第三十九条 运输收入稽查工作的管辖范围
各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管理部门,分别按各自的管辖区域,组织稽查人员进行铁路运输收入的稽查工作。在本管辖区域内,对凡是涉及铁路客货运输收费工作的铁路运输企业的单位和旅客列车(含出入境国际联运旅客列车),以及各铁路运输企业从事铁路运输延伸服务或代理的单位,均可进行涉及铁路运输收入的稽查。
各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管理部门在进行稽查工作时,认为有必要到其他铁路运输企业的管辖区域内,对涉及本企业运输收入的问题进行调查时,经双方共同的上一级收入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前往调查。管辖方收入管理部门应派员协助调查。
第四十条 稽查证和稽查臂章
铁路运输收入稽查证和稽查臂章是运输收入稽查人员执行任务的凭证和标志(式样见附件1)。在执行稽查任务时,应当向被查单位的有关人员出示稽查证。查验旅客乘车凭证时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稽查臂章。
第九章 运输收入事故
第四十一条 事故分类与等级
(一)运输收入事故的种类分为现金事故、票据事故和坏账损失。
1.现金事故:现金丢失、被盗、被抢劫。2.票据事故:在印制、保管、发放、寄送、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含使用过的发送、到达铁路客货运输票据和印刷过程中的半成品)丢失、灭失、被盗、短少。
3.坏账损失:因失职造成的无法收回的运输收入进款。
(二)运输收入事故的等级分为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1.一般事故:损失金额不足1万元。
2.大事故:损失金额1万元及其以上,不足10万元。
3.重大事故:损失金额10万元及其以上。第四十二条 事故金额的计算
(一)现金、银行票据和坏账损失按实际损失计算。
(二)卡片式车票和印有固定金额的票据,按票面金额计算。
(三)区段票每张按剪断线最高额计算。
(四)代用票按每组1000元计算。
(五)计算机软纸票按每张1000元计算。
(六)行李票、包裹票、客运杂费收据等未印金额的票据按每组500元计算。
(七)各种货票、货运杂费收据等未印金额的票据按每组1000元计算。
(八)对使用过的到达铁路客货运输票据事故的金额按上述相应票据计算。
(九)对使用过的发送铁路客货运输票据事故金额能确定运输收入实际损失的,按造成的运输收入实际损失计算,不能确定实际损失的按上述相应票据计算。
第四十三条 事故的处理
发生运输收入事故时,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电告收入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及时组织破案。
事故发生后应于5日内向本企业收入管理部门提出“运输收入事故报告表”并附责任人书面材料。重大、大事故应及时书面报告铁道部。发生运输收入事故除经济赔偿外,可视情节轻重对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应追究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
一般事故由站、段处理,并报本企业收入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大事故由铁路运输企业处理,并报铁道部收入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事故的经济赔偿
发生运输收入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须由责任者和责任单位赔偿,责任者无力赔偿的部分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赔偿,收回的事故赔款列原科目,其中票据事故赔款列其他收入。
第十章 运输收入信息与计算机管理
第四十五条 信息及统计资料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完整的运输收入信息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运输收入管理及有关的各种生产指标、效率指标、效益指标等数据的搜集、分析、预测、存储、反馈工作,并及时向铁道部传递。
铁路运输企业每月对核算、结账完毕的有关铁路客货运输票据、报表,应均衡、分批、完整地向统计部门移交。各种发送货票、客票月报、代用票、区段票最后一批为次月5日,军运后付货票、代用票最后一批为次月7日,遇法定公休日顺延。统计部门对统计完毕的客货运输票据、报表,应保证不丢失、不短少、不混杂,按票据种类、发站装订成册并及时返回发送收入管理部门。
第四十六条 计算机管理
各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管理部门及站、段,均应建立计算机管理制度。
各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部门,必须使用铁道部统一推广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通用应用软件;要根据客货运规章的变化,及时维护和修改应用软件参数,保证审核工作的正确性和运输收入的完整性。收入管理部门更改设备,必须符合铁道部规定的运输收入信息管理的要求。
各铁路运输企业使用的客、货计算机售票、制票等软件,必须为运输收入管理部门提供标准的信息接口。其软件中涉及运输收入管理的部分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以保证全部资金的正确分类核算与解缴、债权债务的正确结算、逐级正确编报运输收入报表。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规程由铁道部财务司负责解释。各铁路运输企业可根据本规程,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四十八条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稽查证、稽查臂章、稽查印章式样(略)
附件2:铁路运输收入报表格式及说明(另发行本)
第五篇:成本费用管理规程
**公司成本费用管理规程 总则
1.1 为了规范公司成本和费用管理及核算工作,结合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1.3 降低成本费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每一个职工都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降低成本费用的目标需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个人。成本费用管理职责 2.1 成本管理职责
2.1.1 总经理负责组织公司全体职工努力降低成本,协调部门间合作关系,对各部门提出成本费用降低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财务部主要负责成本费用记录、核算、分析、反馈、综合成本目标预测,部门管理费用标准制定。
2.1.2 研发中心联合生产部门负责对各种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 工时等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生产过程中指导降低成本和监督降低成本;负责生产技术开发,通过引进新技术、技术革新来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
2.1.3 采购部负责降低公司的采购成本、根据公司产品的生产周期、采购提前期及经济库存量合理安排采购资金,通过询价比价、招投标等手段降低采购成本。
2.1.4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人力资本成本的预计及人力资本成本的控制。2.1.5 财务部负责公司各部门办公用品、电话费、业务招待费等日常费用标准的制定。
生产定额的制定和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
3.1 生产定额的制定
3.1.1 财务部门根据成本核算与分析的需要向生产及研发部门提出各项定额制订的需求。
3.1.2研发中心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综合公司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工人技能标准等各种因素,制定出产品的标准生产工艺流程。3.1.3生产部门统计员负责收集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数据、资料,总结提炼出产品的生产定额。
3.1.4 在定额制订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3.1.4.1 要考虑企业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3.1.4.2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企业生 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需的定额需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3.1.4.3 各种不同的定额之间在某些计算基础上采用同一标准时,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3.1.4.4 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3.2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
3.2.1 各生产单位需编制生产计划,3.2.2 财务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成本预算以生产定额及生产计划为基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4.1 生产须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生产计划外的生产须增加或修订生产计划。4.2 生产领料严格按照已制定的生产定额来领用,超定额限额的领料须得到本生产部门负责人的审批。
4.3 能源消耗的控制。所有能源消耗都需实行定额管理和考核。
4.3.1 控制能源消耗首先要从线路、管道方面划清耗能责任归属,安装计量仪表,减少跑、冒、滴、漏和大功率负荷空载现象,保证能源单耗的降低。
4.3.2 水、电、气的供给岗位须对本岗位流出的水、电、气须有明确的计量装置并与生产岗位纪录员的记录保持同步。对于新建的生产线和设备须考虑安转计量装置的要求。
4.3.3 供水、电、气岗位须定期对水、电、气的计量表记进行检测,确保其计量的准确性。
4.4 严格执行设备的责任保养制度,加强机器设备、厂房的合理利用,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4.5 劳动力耗费的控制,要控制定编、定员、保持一线生产工人的比例相对稳定,保证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及时解决停工、窝工问题,要控制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
4.6 企业需结合各种耗费指标与费用支出,制订具有激励作用的奖惩制度,节约或超支与工资奖金挂钩,以提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经营活动中的费用管理
5.1 所有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费用都须纳入预算管理;所有的费用开支都必须划分到各单位、科室、个人;明确对某项费用负管理责任的单位、科室、个人须根据预算管理的规程上报预算。
5.2 所有的费用都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批的预算所确定的额度和范围来开支,超限额或跨范围的开支需得到特殊的审批程序,5.3 费用报销时必须严格按相需得级别报销限额进行报销,不得超支;报销手续必须齐全,相关经手人和责任人的签字须明显。成本费用的原始单据及记录管理
6.1 存货方面的原始记录,必须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的人员的签字确认与责任划分。包括:入库单、领料单、出库单、存货盘点表、工具卡等,并作好材料仓库明细帐的记帐工作。
6.2 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必须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薪酬等方面的情况;薪酬的分配需遵循配比原则,区分产品成本及经营费用等不同的用途。
6.3 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必须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的情况,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6.4 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必须反映产品从原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工作命令单、加工路线单、毛坯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6.5 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必须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6.6 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必须反映根据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电、气、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企业需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所有记入成本的费用成本均需经由各费用成本发生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成本核算员根据经审批的原始凭证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考核
企业必须在正确核算的基础上开展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查找影响目标成本升降的因素,揭示节约与浪费的
原因,制订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企业成本分析工作,需在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企业领导人领导下,以财会部门为主,组织全厂职能机构和车间(分厂)共同进行。各车间(分厂)的成本分析需在其单位负责人的主持下,以车间(分厂)的核算人员为主,会同有关职能人员共同进行。
7.4 企业成本分析需针对成本预算与实际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内容包括: 7.4.1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总括分析,如生产费用预算完成情况,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预算的完成情况等。
7.4.2 按成本项目进行分析,原材料项目要分析耗用数量的节约或超支情况和采购价格变动情况;废品损失项目要检查废品率升降和大宗报废的主要原因。对亏损产品和利润下降幅度过大的产品单位成本,要深入查明原因,进行成本责任分析。
7.4.3 管理费用等相对固定费用,要按子目发生数结合归口管理部门责任进行分析,对完成全厂成本指标有较大影响的费用超支项目还必须责成有关部门进行重点分析。
7.4.4 车间(分厂)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情况,制造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等。
7.5 对于成本分析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要有整改措施和实施责任人,并列入成本分析会议决议,实行跟踪检查考核。
7.6 成本费用预算完成情况在公司的业绩考核中需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通过业绩考核的落实来保障成本费用预算方案的可执行性。
7.7成本费用预算完成情况报告经财务部经理审核,成本计划与分析的计算过程应进行复核,审核的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过程是否符合公司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成本差异原因分析是否准确。
7.8各部门需对本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中出现的异常差异说明原因。
7.9公司每月15日由总会计师组织召开上一月的成本费用分析会,成本分析会上各相关部门应详细说明成本费用超支的原因,成本费用预算分析的结果交人力资源部编制业绩考核表,并经分管总经理审核、总经理审批后交人力资源部实施考核。附则
8.1本规程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8.2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