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12:4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共2篇)中国渔业报:四川 重庆渔业调研报告

一、两地渔业基本情况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市),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第三位。

二、主要措施与特点 四川省和重庆市渔业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分别提出了“努力构建西部渔业强省”和“渔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渔业“转变、拓展、提升”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特点: 一是争取和落实惠渔政策有新突破。四川省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省水利厅及时召开全省水产工作会议,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省财政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水产良种补贴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水产科研创新机制,开展水产育种攻关,有力地带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重庆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渔业规模化养殖补助(试行)办法》,集中运用农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给予补助,引导和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受到渔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二是开辟渔业投入渠道有新进展。重庆市利用本地资源特色优势,吸引资金开发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黄颡鱼、翘嘴红等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观赏鱼养殖已发展成为打造郊区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四川省利用中西部结合带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预计全省今年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许多养殖户也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一些丘陵地区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稻鱼轮作,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三是建设生态渔业有新思路。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渔业的基本要求。两省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重庆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水面大量增加的机遇,积极探索并科学规划三峡水库渔业的发展思路与措施,努力实现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和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举。同时,为减轻工程建设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储藏、研究和保护长江特有鱼类资源,并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切实保护三峡生态环境,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四川省结合地方实际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从今年开始逐步取缔施肥养鱼,并积极推行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重庆市渔业服务业行业企业排名统计报告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共2篇)] 篇二:东营滨州现代渔业示范建设调研报告

东营滨州现代渔业示范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10-25 信息来源:中国渔业报

最近,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牵头的调研组先后到山东省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利津县现代渔业示范区、河口区优质鱼产业项目区,滨州市沾化县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无棣县优质鱼产业项目区进行调研。通过详细了解两市示范区区域规划、投资建设、经营机制、苗种生产、养殖方式、产量收益等情况和实地考察,总的感到他们以山东省落实财政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开展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海域滩涂资源,广开投资渠道,新建改造池塘,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养殖,发挥品牌优势,保障质量安全,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转产转业,在现代渔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代表了现代渔业发展方向。可以说是“规模大、标准高、速度快、效益好”。有必要对其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推进各地现代渔业建设,推动“十二五”各项渔业工作,加快我国从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转变。

基本情况

一、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情况

自2008年起,东营市按照“突出优势、提升质量、增加产出、提高效益”的思路,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在垦利县规划30万亩水域滩涂,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半滑舌鳎、中国对虾等优质鱼养殖区,配套建设苗种养殖、水产科研、工厂化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渔民转业安居等工程。到目前,共完成总投资12亿元,建成9万亩海水精品养殖区,1万亩黄河口大闸蟹标准化基地,3万多平方米标准化育苗车间,8000平方米现代渔业研发大楼。占地1.1万亩的用于渔民转业安居的蓝色经典小镇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引进大连有德、山东新汇等多家知名企业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岸带所等科研院所落户示范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示范区共放养海参6万亩,已收获成参2000吨,单体平均150克以上,亩产值达2万元。预计示范区建成后年产海参等优质水产品1.5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将成为集养殖加工贸易、休闲旅游商居于一体的全国一流滨海生态渔业区。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了该市滩涂老旧池塘的整理进程,加快了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化养殖的转变,有力推动了该市现代渔业的快速发展。该市利津县规划10万亩水域滩涂用于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河口区对5万亩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并规划1万亩水域滩涂用于建设优质鱼产业项目区。东营市健康养殖面积已占总养殖面积的55%以上,带动全市100万亩滩涂养殖逐步实现健康养殖。

二、滨州市现代渔业规划示范建设情况

滨州市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在编制“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中,确立了现代渔业“四六五一”发展框架。即建设四大水产健康养殖区,六大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五大水产品贸易基地,一套完

备的现代渔港体系。推进建设现代渔业“三大工程”,即改扩建标准化池塘和工厂化养殖设施工程,培育建设渔业龙头企业和渔业合作组织工程,推广渔业科技应用工程。“十二五”期间,该市规划通过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带动,拟建设75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园区,形成海参、对虾、贝类三个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主导产业。目前,核心区已建成海参养殖池塘2万亩,工厂化养殖和苗种繁育车间10万平方米,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30万亩,显著提升了渔业生产水平,为今后发展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滨州市沾化县规划现代渔业示范园区25万亩。通过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两万亩标准化池塘,20000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一期开发海域滩涂10000亩,新建养殖池塘76个,总水面7600亩,仅用半年就完工投入使用。可年产无公害优质水产品1520吨,年新增产值9000万元,安置转产转业渔民300余人。滨州市无棣县规划现代渔业示范园区10万亩,工厂化养殖设施30万平方米。通过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标准化池塘1万亩,工厂化养殖设施1万平方米。可年产刺参、半滑舌鳎等名优特水产品700余吨,预计实现年产值1.35亿元,利润8700万元。

基本经验

两市现代渔业示范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

一、因地制宜,利势规划,规模化发展优势水产养殖

两市选择的现代渔业示范区域均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一是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地处沿海,有广阔的浅海、海域滩涂,有数量繁多的海洋生物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资源为现代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产业特色和优势较为明显,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发展规划切合实际,渔业在当地大农业中所占比重较高。三是技术优势较为明显,示范区均有龙头企业参与建设,有较为规范的养殖技术、工艺流程及较为成熟的生产管理经验。两市充分利用上述优势,以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两大国家战略支持为契机,适时编制海域滩涂规划,新建、整理改造标准化池塘和配套设施,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突出海参、对虾、黄河大闸蟹等优质、特色水产养殖,发展休闲渔业和水产加工业;创新经营机制,引进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渔业发展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显现现代渔业的基本雏形,在促进渔民增收、推进转产转业、维护渔区稳定、推动渔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广开渠道,政府引导,增加现代渔业建设投入

两市现代渔业示范建设之所以建设早、投入大、见效快,一靠广开渠道,多方争取投入;二靠政府引导,引进龙头。两市充分利用中央对大农业的支持与投入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山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植,同时通过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渔业基础生产条件建设,加快渔业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完善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渔业产业化经营。其中,中央和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标准

化养殖设施建设环节。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建设中,通过优质鱼产业项目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面积12万亩,其中,新开发面积6.5万亩,整理改造标准化鱼塘面积5.5万亩;总投入资金4.2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030万元,省级资金1124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8420万元,吸引企业及社会投入2.79亿元。沾化县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期建设1万亩,总投资4250万元,其中中央和山东省投入仅600万元,其他均由企业和社会投入。

三、优化结构,注重质量,发展生态高效渔业

两市在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和生产中,大力推广优质鱼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结合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加强对养殖企业和渔民的指导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充分利用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入驻示范区的有利条件,重点解决新品种繁育、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加速示范区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升级、养殖结构的优化和增产增效。引导企业、养殖业户利用海参养殖尾水进行南美白对虾、文蛤、梭子蟹、卤虫养殖、直至最后结晶晒盐,推广应用“养殖——提溴——制盐——盐化工制品”一水多用零排放技术,实现了渔业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高效。规划水产品加工、贸易和休闲渔业基地,推动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在实现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的同时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四、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促进渔民增收

两市都注重在现代渔业示范区引进培植龙头企业、发展渔业经济组织、打造品牌渔业,不断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增加渔民收入。在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大连有德、山东新汇等多家知名企业入区投资,由30多户渔民组成的小岛河海珍品渔业合作社也已进驻示范区从事海参养殖。目前,已完成投资1800多万元。示范区对转产转业渔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园区创业、就业。在沾化县现代渔业示范园区,300多名转产转业渔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园区从事养殖生产。东营市全力打造渔业品牌,加大“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海参”的宣传力度;无棣县全县主要养殖区域和养殖品种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通过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加了产品的无形价值,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渔民增收。

启示

一、制定规划,高起点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

山东省东营、滨州两市的现代渔业示范区尽管还没有全部建成,还需要在经营机制、质量监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但是它基本体现了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初步在本市、本省乃至全国起到了“以点带面”的典型示范作用,是推进全国“十二五”期间现代渔业建设的一种好的形式。目前,山东、浙江、江苏、江西等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国家财政投入开展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各地渔业部门应乘势而上,整合资源,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根据“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的生产力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现代渔业示范区

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加快“十二五”现代渔业建设步伐。

二、改建结合,进一步提高水产健康养殖能力

在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中,要坚持改建结合,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开发建设上下工夫,充分发掘潜力,争取新建一些集中连片的标准化池塘。没有条件的地方,要下力量,改造老旧池塘和养殖设施。通过改建,使现代渔业示范区养殖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生产效益明显增加,进一步提高水产健康养殖能力。

三、预防为主,加强健康养殖标准化创建和疫病防控

实现养殖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关系到现代渔业示范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渔业示范区规划面积大、集中成片,投入大,风险高,管理相对封闭,养殖品种相对集中,病害防治、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健康养殖十分重要。在现代渔业示范区规划和建设中,要促进养殖生产条件和装备现代化、生产操作标准化、投入品使用和质量安全控制制度化和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社会化。要加强示范区内环境整洁,道路平整通畅,[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共2篇)]进排水渠分设且无淤积,电力容量满足生产需求,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废水达标排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水产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等水产养殖业支撑体系的投入,大力开展健康养殖技术培训。要监督企业和养殖户逐步建立健全养殖生产过程、药品采购使用和产品销售“三项记录”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健康养殖标准化和疫病防控。要推动示范区水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产品认证,经常性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争取支持,进一步加大投入国家和地方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总结各地现代渔业示范建设经验,宣传其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强与财政和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争取各方面对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和投入支持,争取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的专项投入,在安排现有投资或专项资金时尽可能向现代渔业示范区倾斜;吸引社会投入,努力实现投资多元化。

作者:农业部渔业局调研组

第二篇:中国渔业报:四川 重庆渔业调研报告

中国渔业报:四川 重庆渔业调研报告

一、两地渔业基本情况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市),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第三位。

四川省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水库、湖泊众多,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宜渔水面达358.5万亩,宜鱼稻田面积近1000万亩。全省鱼类资源丰富,是长江主要的鱼类栖息地,主要经济鱼类有50余种,特有鱼类30余种,有中华鲟、胭脂鱼、大鲵等55种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05年,四川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301.35万亩,水产品产量98.25万吨,水产业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29.69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2.36%、91.48%、197%。在常规养殖品种稳定发展的同时,名优水产品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产量比重已上升到35%。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水产流通和渔药渔饲料工业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庆市境内有河流223万亩,池塘49.24万亩,建成后的三峡水库水面达140万亩,其他水库35.25万亩,宜渔稻田400多万亩。辖区内地下冷、热水资源极为丰富,水生野生动植物及鱼类资源丰富。200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04.7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5.06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3.6%、25%。渔业经济总产值3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

今年1月~9月,四川省水产品总产量76.17万吨,同比增长9.14%;渔业经济总产值116.25亿元,同比增长12.05%。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将突破百万吨,比上年增长7%左右;渔业经济总产值可望达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5元以上。重庆市由于遭受特大旱灾损失较大,1月~9月水产品总产量为17.3万吨,同比增长1.4%,增速减缓。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约为22.5万吨,同比下降10%左右。

二、主要措施与特点

四川省和重庆市渔业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分别提出了“努力构建西部渔业强省”和“渔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渔业“转变、拓展、提升”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特点:

一是争取和落实惠渔政策有新突破。四川省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省水利厅及时召开全省水产工作会议,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省财政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水产良种补贴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水产科研创新机制,开展水产育种攻关,有力地带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重庆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渔业规模化养殖补助(试行)办法》,集中运用农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给予补助,引导和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受到渔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是开辟渔业投入渠道有新进展。重庆市利用本地资源特色优势,吸引资金开发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黄颡鱼、翘嘴红等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观赏鱼养殖已发展成为打造郊区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四川省利用中西部结合带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预计全省今年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许多养殖户也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一些丘陵地区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稻鱼轮作,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建设生态渔业有新思路。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渔业的基本要求。两省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重庆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水面大量增加的机遇,积极探索并科学规划三峡水库渔业的发展思路与措施,努力实现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和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举。同时,为减轻工程建设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储藏、研究和保护长江特有鱼类资源,并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切实保护三峡生态环境,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四川省结合地方实际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从今年开始逐步取缔施肥养鱼,并积极推行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

四、几点体会与建议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西部渔业大省。两地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始终把渔业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结合两地实际提出的渔业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渔业的方向。今年的特大旱灾对四川和重庆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两地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渔民抗灾减灾,恢复生产,减少了损失,值得肯定。针对两省渔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认真总结经验,采取积极措施,恢复渔业生产

这次特大旱灾,既考验了渔业主管部门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同时也暴露出长期以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两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一是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采取措施,从水源供应和苗种供应等方面,切实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解决生活困难;二是要认真总结此次灾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池塘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二)发展生态渔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峡水库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打好三峡牌,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将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整个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大战略中,提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一是要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协调,推动三峡库区渔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指导库区渔业发展;二是加强库区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摸清库区渔业资源状况;三是进一步加大库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补充库区鱼类资源种群数量,保护库区水域生态环境。建议明年在三峡库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放流活动,邀请两省市、国务院三峡办的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扩大影响,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工作。

(三)加快建设“平安渔业”,建立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产业支持保障水平

今年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部分省市频繁发生强台风,重庆、四川等省市发生严重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更加凸显了建设“平安渔业”、提高渔业抗御自然灾害与突发事故能力、灾后恢复渔业生产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尽快编制建设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争取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落实中央财政试点补贴资金。

(四)加快研究论证,实行水产良种补贴,推动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发展

“良种”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为支持和鼓励农民使用良种,提高种养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对使用粮食、畜禽良种等给予财政补贴。据了解,四川省从2004年即开始探索实行水产良种补贴,将过去用于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推广的财政资金转变为用于支持水产优势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对养殖户的种苗补贴(不少于75%)、必要的设备购置及技术培训。今年,省财政拿出900万元,确定给予补贴的优势品种包括:草、鲢、鳙、长吻、南方大口鲶、斑点叉尾、加州鲈、红鳟和鲟鱼等。补贴标准为同期市场价格的30%~50%,但是每户不超过200元(草、鲢、鳙),或1000元(其他品种)。补贴实行项目招标制,由良种生产单位和技术推广培训单位向渔业主管部门进行申报。补贴方式以农民差价购买鱼种方式兑现,即农户向良种生产单位购买鱼种时,直接扣除应享受的补贴额,只付差价款提货。上述实行补贴的范围、标准、对象、方式以及良种生产单位和价格等,均进行公开、公示,确保农民直接受益。从四川的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对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在全国范围对使用水产良种实行财政补贴的可行性。建议加快研究和论证,进一步协调财政部门,推动国家水产良种补贴政策的早日出台,促进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渔业发展调研报告

二、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渔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市场、科技、体制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渔业产业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对渔业投入不足。渔业多元投入机制还未建立,社会资金参与渔业项目开发不多,渔民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缺乏来源渠道。二是对渔业的扶持政策亟需修改完善。苍委发[2000]140号《关于加快渔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至今8年仍在沿用,对渔业领域的新情况新发展缺乏引导和扶持。三是渔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渔业是弱势产业,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较差,每年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给渔业造成重大损失,而保险业至今未进入养殖领域,渔业风险分摊和救助救济机制不完善,渔民灾后生产自救能力较弱,影响渔业发展后劲;失海渔民保障还未实施,渔民失海后容易落入失业的困境,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

(二)捕捞业稳定难度加大。一是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海洋,造成近海海域污染加剧,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捕捞强度过大,主要经济鱼类得不到有效恢复,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日趋严重。再加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东海渔场受到严重压缩,海洋捕捞将面临无鱼可捕的严酷现实。近几年我县拖网渔船的年生产时间不断减少,巴曹、中墩、大渔等地渔船无奈自动停港休渔的时间不断提前。二是我县特有的毛虾抛锭生产作业方式,近年来因经济效益明显,逐渐为舟山等地渔民所效仿。根据捕捞生产管理相关规定,抛锭作业不允许跨县生产,一旦舟山从事抛锭生产的渔船达到一定规模,当地管理部门必将依法禁止我县渔民前去生产。三是捕捞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渔船更新换代缓慢,木质渔船仍占有一定比例;新作业方式开发能力不强,传统作业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灯光敷网效益也不稳定;远洋渔业尚在起步和探索之中,目前我县远洋渔船还是挂靠在乐清的远洋渔业公司,影响长远发展。

(三)养殖业提升任务艰巨。一是养殖业粗放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低、小、散”状况明显,集约化程度很低,总体效益不高,水产养殖“短腿”依然如故,渔业尚未实现由“狩猎型”向“耕海牧渔”型转变。二是大宗水产品养殖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今年受气温偏高影响,我县的紫菜养殖都发生大面积烂菜,损失惨重。三是随着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实施、大渔湾围垦工程的启动和临港工业的发展、霞关港的开发,沿海滩涂、浅海正在或即将被大量占用,养殖业发展空间也受到挤压,传统养殖品种和模式将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

(四)加工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水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不高,我县虽然已有了孝心、宏达利、宏发、榜峰等一批加工企业,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紫菜、毛虾、低值鱼等传统大宗水产品的加工还是以粗加工为主,大部分的水产品没有经过加工直接以初级原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水产品加工品牌形象不突出,没有形成规模的拳头产品,市场辐射面窄,加上今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各水产加工企业产品出口严重受限,宏达利公司停产已近半年,孝心公司生产规模明显缩小。二是水产品流通体系还不完善,虽然有浙福边贸水产城的基础,但我县特色鲜活海鲜配送基地仍未建成,水产营销人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休闲渔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县休闲渔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档次低、吸引力不强,经济效益一般。

(五)渔业服务管理不够到位。一是我县渔业科技现有的水平还无法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品种的引进养殖,还是以群众自主摸索为主,代价过高;水产养殖病害和海洋赤潮频发,对其防治手段的研究相对滞后;水产“科技孵化器”、“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渔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渔船之间、养民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和合力,不利于长远发展。现有的合作组织绝大部分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名存实亡。三是渔民素质总体较低,灌输式的授课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四是水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很多隐患,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尚无能力对水产品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全面检测。五是渔业执法管理手段不强,偏重于海洋捕捞渔船管理,对养殖水域管理、渔业水域污染处置、渔业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还无法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渔业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理念,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坚持“开发与

保护并重”的方针,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发展三产,力争结构调优、产业扶强、效益调高,促进资源、生态和渔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努力构建起“健康的捕捞业、先进的养殖业、发达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繁荣的休闲渔业”的现代渔业新格局,实现渔区繁荣进步、和谐稳定。

(一)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增强渔业发展动力。我县是一个渔业大县,涉渔人口多、范围广,加快渔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县政府要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采取强有力措施,加速推进渔业产业发展。一是尽快完善支持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渔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及时出台引导作用强、扶持力度大、含金量高的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渔业投融资体系。县财政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基础设施配套、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开发、龙头企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等,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投入和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参与我县渔业经济开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逐年增加对渔业的贷款支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持渔业发展,扩大渔业发展的资金总量。三是加大保障力度。积极探索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实现形式,争取将农业保险覆盖到渔业领域,尤其是大宗水产品如紫菜养殖业的保险,着力化解养殖风险,为渔区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要认真研究解决失海渔民保障问题,失海渔民政策处理要视同失地农民,不断加大对失海渔民补偿力度,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控制强度,调整结构,实现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捕捞业是渔业的基础产业,稳定捕捞就是稳定渔业的基础,重视和保护海洋环境,控制捕捞强度,优化捕捞结构,是实现捕捞业可持续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加强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建立渔业水域环境监测监控和污染应急处置机制,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随意排放入海;要实现渔业资源的有效增殖,针对已经衰退的重要渔业资源品种采取各种增殖方式,不断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建议在七星岛设立特别海洋自然保护区,实施重要经济鱼类人工放流和增殖工作,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二是要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继

续完善捕捞许可制度,严格执行捕捞许可管理有关规定,逐步实施限额捕捞制度,控制和压缩捕捞渔船数量,要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推广负责任捕捞方式,减少幼鱼、低值渔获物的比例,促进捕捞业健康发展。三是要积极引进推广新作业方式,注重更新提高渔船质量,加快渔具的革新,重视科技新产品如风力发电、节油器等在渔船上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捕捞竞争力。四是要鼓励现有渔业捕捞资源进行归并、整合,扩大经营规模,探索公司化经营之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五是要积极开拓远洋渔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逐步建立属于自已的远洋渔业公司,增强整体实力,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

(三)拓展空间,转变方式,提升养殖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县的海水养殖主要是以浅海筏式养殖、围塘养殖和滩涂养殖为主,在现有海水养殖空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积极拓展养殖的内涵和外延。一是要重点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合理确定渔业水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切实加强对渔业水域开发利用的指导与调控,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不得随意侵占渔业水域、任意改变渔业水域功能定位。要谨慎、合理、科学开发港湾、滩涂资源。二是要注重拓展新的养殖空间。要继续开展紫菜全浮流养殖的研究,鼓励和扶持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高潮位工厂化养殖等设施渔业的发展,不断拓展养殖空间,促进养殖业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三是要注重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发新品种养殖,发展附加值高的海珍品, 扩大名特优新品种覆盖率;加快鱼塘标准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强化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通过革新养殖技术、规范养殖行为、推广养殖新模式,在我县逐步形成具有明显区位优势、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渔业产业带,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四是要注重结合苍南实际,着重加强对围塘养殖品种和技术的研究,为今后在大渔湾围垦区内开展大规模围塘养殖做好技术储备。

(四)深化加工,活跃流通,延伸渔业产业链。发展与渔业增长相适应的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伸渔业产业链,对于促进渔业生产、提高效益和产业素质,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一是要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要

以水产品保鲜、保活和低值鱼类的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加大精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水产品附加值;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出台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议在海涂围垦区内考虑规划建设水产加工园区,通过水产品加工业集中连片开发,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二是要加强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浙福边贸水产城为基础,着力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对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完善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推进市场管理现代化,尤其要对比较薄弱的市场信息服务要加大投入,不断增强市场集散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探索网上交易新途径,促进市场组织形态的演进与交易方式更新,实现批发市场与现代流通方式的有机结合;加快启动浙福边贸水产城二期工程建设,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做大做强水产品流通业。三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渔家乐等系列项目,开展沿海观光、海滨休闲、海上垂钓、海鲜品尝等以“海”为特色的滨海旅游活动,拓展渔民增收渠道;要打破了单一产品、单一生产的格局,寻求投资主体多元化,休闲品种多样化,不断开发渔文化内涵,促进渔业经济向高深层次发展。四是要重视发展科技、信息、咨询、生产资料等为渔业经济发展配套的各类服务业。

(五)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渔业发展后劲。一是要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整合现有水产科研力量,完善科研条件,加强对渔业实用技术的研究,重点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等,强化科技对渔业生产的推动作用;加大渔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充分发挥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等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与渔业生产的紧密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渔业科技示范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引导生产方向。二是支持渔民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与渔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互利互惠、共

同发展,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和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其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全县逐步培育起运营规范、竞争力强、能有效带动渔民增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要适应现代渔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努力构建渔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涉渔企业等参与渔业人力资源培训网络;广泛开展渔民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渔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渔业生产者的技能素质;可在渔民中选择部分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热心于渔业年轻人到渔业职业学校,实行半年或一年时间的系统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当地的水产科技带头人。四是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渔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开展ISO18000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和QS食品准入认证,推进水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五是要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加工质量、渔业市场、渔业防灾减灾、渔业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执法,为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渔业调研报告(写写帮整理)

渔业调研报告范文

一、两地渔业基本情况,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市),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第三位。

四川省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水库、湖泊众多,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宜渔水面达358.5万亩,宜鱼稻田面积近1000万亩。全省鱼类资源丰富,是长江主要的鱼类栖息地,主要经济鱼类有50余种,特有鱼类30余种,有中华鲟、胭脂鱼、大鲵等55种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05年,四川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301.35万亩,水产品产量98.25万吨,水产业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29.69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2.36%、91.48%、197%。在常规养殖品种稳定发展的同时,名优水产品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产量比重已上升到35%。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水产流通和渔药渔饲料工业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庆市境内有河流223万亩,池塘49.24万亩,建成后的三峡水库水面达140万亩,其他水库35.25万亩,宜渔稻田400多万亩。辖区内地下冷、热水资源极为丰富,水生野生动植物及鱼类资源丰富。200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04.7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5.06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3.6%、25%。渔业经济总产值3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

今年1月~9月,四川省水产品总产量76.17万吨,同比增长9.14%;渔业经济总产值116.25亿元,同比增长12.05%。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将突破百万吨,比上年增长7%左右;渔业经济总产值可望达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5元以上。重庆市由于遭受特大旱灾损失较大,1月~9月水产品总产量为17.3万吨,同比增长1.4%,增速减缓。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约为22.5万吨,同比下降10%左右。

二、主要措施与特点,四川省和重庆市渔业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分别提出了“努力构建西部渔业强省”和“渔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渔业“转变、拓展、提升” 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特点:

一是争取和落实惠渔政策有新突破。四川省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省水利厅及时召开全省水产工作会议,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省财政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水产良种补贴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水产科研创新机制,开展水产育种攻关,有力地带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重庆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渔业规模化养殖补助(试行)办法》,集中运用农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给予补助,引导和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受到渔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是开辟渔业投入渠道有新进展。重庆市利用本地资源特色优势,吸引资金开发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黄颡鱼、翘嘴红等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观赏鱼养殖已发展成为打造郊区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四川省利用中西部结合带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预计全省今年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许多养殖户也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一些丘陵地区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稻鱼轮作,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建设生态渔业有新思路。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渔业的基本要求。两省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重庆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水面大量增加的机遇,积极探索并科学规划三峡水库渔业的发展思路与措施,努力实现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和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举。同时,为减轻工程建设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储藏、研究和保护长江特有鱼类资源,并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切实保护三峡生态环境,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四川省结合地方实际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从今年开始逐步取缔施肥养鱼,并积极推行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

四是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有新做法。今年夏季,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袭击了川渝大地,两省市渔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尽量减少渔业生产损失,重庆市从加强抗旱救灾工作组织、落实抗旱保渔措施和恢复渔业生产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开展救灾工作。同时争取落实了200万元救灾资金,专项用于补贴鱼种补救。由于抗灾救灾措施得力,保住了大批亲鱼和鱼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灾害损失。

五是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新举措。四川省各级渔业部门抓住各级政府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机遇,努力把水产发展纳入规划中去。截至目前,全省以水产为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并已开始启动的新农村达到183个。重庆市开展了“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建设,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规划渔业对接项目,并推动建设了两个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示范村。两地渔业的快速发展,为调整地方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和三峡库区移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主要问题与挑战,今年以来,两地渔业在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

第一,特大旱灾造成渔业生产巨大损失,且潜在不利的后续影响。

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给两省市渔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据统计,四川省渔业受灾面积达162.03万亩,损失水产品8.53万吨,损失达6.4亿元,分别占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和渔业总产值的8%、4%。重庆市损失更为严重。全市12万亩池塘、500多座小型水库干涸、10万亩河沟断流。因灾损失水产品 47630吨,直接经济损失共达6.3亿元,占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和渔业总产值达19%、17%。

这次特大旱灾不但造成了鱼类大量死亡,间接损失也较为严重。为减少损失,渔民被迫将大量成鱼提前出塘销售,由于规格尚小,且集中销售,导致售价极低,效益大幅下降,渔民入不敷出。此外,由于旱灾导致大量养殖户储备的鱼种死亡,对今后的恢复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水”和“种”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乃至明年制约渔业生产的两个关键因素。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对渔业资源造成不利影响,渔业发展和渔民增收面临困难。

三峡水库蓄水后,随着水位的升高,库区水域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库区渔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一是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发生重大变化,原有 822处传统鱼类产卵场约85%消失;二是库区水域鱼类种群数量严重不足,组成结构明显低质化;三是水位升高后,江水基本没有流速,捕捞生产方式和网具发生变化,需用静置高网捕捞,但是渔民缺乏资金更换网具,仍沿用原有的流刺网捕捞,捕捞效率极低。

上述影响导致库区渔民的捕捞量大为减少,收入大幅度减少。据重庆市万州区介绍,三峡蓄水前的2002年单船年捕捞量在1500公斤左右,渔民人均收入 5000元以上,2005年单船捕捞量仅为579公斤,降低约三分之二,同时由于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渔民人均收入约2000元,降低了约60%,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还要低300元左右。第三,对三峡库区渔业发展思路和措施认识尚未统一,库区渔业发展尚未起步。

10月27日,三峡水库蓄水水位达到156米,水面面积也由此大幅增加,达到140万亩,未来蓄水到175米后水面将达到162万亩。为充分发挥库区水面资源优势、发展库区产业、增加库区移民收入,有关部门在三峡水库移民发展规划中,确立了渔业、柑橘、草饲牲畜、旅游作为库区四大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有关方面对三峡水库渔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存在不同看法,一些专家以保护库区水质为由,反对在库区进行任何形式的水产养殖生产,库区渔业发展规划至今没有出台,导致库区渔业发展缺乏指导,成为最有潜力但是发展最为滞后的产业。

四、几点体会与建议,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西部渔业大省。两地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始终把渔业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结合两地实际提出的渔业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渔业的方向。今年的特大旱灾对四川和重庆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两地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渔民抗灾减灾,恢复生产,减少了损失,值得肯定。针对两省渔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认真总结经验,采取积极措施,恢复渔业生产这次特大旱灾,既考验了渔业主管部门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同时也暴露出长期以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两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一是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采取措施,从水源供应和苗种供应等方面,切实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解决生活困难;二是要认真总结此次灾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池塘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二)发展生态渔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三峡水库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打好三峡牌,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将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整个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大战略中,提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一是要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协调,推动三峡库区渔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指导库区渔业发展;二是加强库区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摸清库区渔业资源状况;三是进一步加大库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补充库区鱼类资源种群数量,保护库区水域生态环境。建议明年在三峡库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放流活动,邀请两省市、国务院三峡办的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扩大影响,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工作。

(三)加快建设“平安渔业”,建立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产业支持保障水平今年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部分省市频繁发生强台风,重庆、四川等省市发生严重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更加凸显了建设“平安渔业”、提高渔业抗御自然灾害与突发事故能力、灾后恢复渔业生产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尽快编制建设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争取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落实中央财政试点补贴资金。

(四)加快研究论证,实行水产良种补贴,推动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发展“良种”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为支持和鼓励农民使用良种,提高种养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对使用粮食、畜禽良种等给予财政补贴。据了解,四川省从2004年即开始探索实行水产良种补贴,将过去用于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推广的财政资金转变为用于支持水产优势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对养殖户的种苗补贴(不少于75%)、必要的设备购置及技术培训。今年,省财政拿出900万元,确定给予补贴的优势品种包括:草、鲢、鳙、长吻、南方大口鲶、斑点叉尾、加州鲈、红鳟和鲟鱼等。补贴标准为同期市场价格的30%~50%,但是每户不超过200元(草、鲢、鳙),或1000元(其他品种)。补贴实行项目招标制,由良种生产单位和技术推广培训单位向渔业主管部门进行申报。补贴方式以农民差价购买鱼种方式兑现,即农户向良种生产单位购买鱼种时,直接扣除应享受的补贴额,只付差价款提货。上述实行补贴的范围、标准、对象、方式以及良种生产单位和价格等,均进行公开、公示,确保农民直接受益。从四川的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对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在全国范围对使用水产良种实行财政补贴的可行性。建议加快研究和论证,进一步协调财政部门,推动国家水产良种补贴政策的早日出台,促进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五篇:关于四川水污染调研报告

We are together 关于四川省南江县水污染调研报告

摘要

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人为污染水源,恶化水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文对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南江河的水污染问题做出了调研,通过对当地居民,政府和矿产老板的问卷调查,运用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厂的污水排放和附近居民的垃圾污染,最后对水污染的治理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污染

垃圾 工厂 第 1 页

We are together

一、调查背景及环境分析

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人为污染水源,恶化水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的工业企业已开始注意排放前的内部处理,但仍有80%以上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使河流、湖泊等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有66%的水质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有11%水质不符合农业灌溉的要求,有6%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污水排放标准或受有机物污染而达到黑臭的严重程度。有关部门经过对532条河流的监测表明,有436条河流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七大江河所流经的15个主要大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水质污染严重。据1995年的最新资料,七大江河中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此外,大中城市下游河段的大肠杆菌污染明显加重。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本次关于南江河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活动,将以问卷及走访的形式,分别从居民角度、当地政府、矿产老板角度详尽全面的调查产生南江河污染问题的根源及南江河污染的现状,并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力求能给当地居民塑造一个生活环境,其深远意义有: ①通过此次的调研活动,力求使当地居民了解当前当前南江河污染的现状、了解如何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常识、了解河流保护的相关制度、了解一定进行治理河流污染的方案

②和当地居民方面探索河流污染问题的根源,针对这些根源,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为政府环保相关部门、当地居民更好的创造和谐生存环境、和谐社会提供相关依据

③加强政府以及相关环保部门对南江河污染问题的重视,增强当地居民对南江河的污染问题的关心程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 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找出引起南江河污染的根源,当地居民对南江河污染的重视程度,生活垃圾等不规范活动对南江河的污染的隐患,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详实的数据,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调查对象

1、当地居民 ———以南江河附近的居民为主

2、政府以及环保部门 ———以当地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为主

3、当地矿产经营者 ———以附近工厂生产者为主

四、拟解决的方案和拟解决的有关问题

此次针对南江河污染隐患的调查,从源头上可分为政府以及相关环保部门方面、当地居民个人方面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对南江河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方面。对于当地居民和附近工厂经营者南江河的污染的根源在于他们,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工厂经营者在生产金矿、钨矿、煤矿制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各种不让人

第 2 页

We are together 知的秘密;对于当地居民,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他们没有修建沼气池、厕所等来处理生活当中产生的垃圾,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随处乱扔,塑料袋等垃圾随着风飘到河流中,造成了河流的污染。他们由于资金的不足,环保意识的不强,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建公共厕所和沼气池,人、牲畜排放的粪便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了水质的变化,由于南江河流域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居民居住的房子比较分散,再加上国家对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也并未建立垃圾回收站。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这次调查所要关注的对象。

解决此类现象的方案在于,分对象设计相关问卷,真正了解此类现象产生的根源,从而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关可行性建议及方案解决此类问题。

五、调查途径及方法

◆对当地居民采取抽样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对矿产经营商采取典型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如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其目的是通过直接地、深入地调查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规律。对于我们,可以选择沟通能力较好的队员组成暗访小组进行调查,暗访小组设小组组长,由组长时刻联系各成员,确保各成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调研时,各小组组长互相联系,相互沟通,确保各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政府以及相关环保部门采取典型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如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其目的是通过直接地、深入地调查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规律。

具体调研方法:

1、对当地居民的调查,主要通过队员帮助参与对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便提前提醒这些队员注意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2、对于工厂经营商,我们调研的可以从生产后的废水、废气、废渣、是通过什么途径后才排放的调查,一观察主要存在的问题、二了解他们的收益情况,这为我们以后提出方案有用。因为我们去生产车间去看一般会受到矿产老板的怀疑和不愿意(那我们可以调查一下在厂里面工作过的居民,可以以访谈的形式了解其切身体会)这样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数据,可以为相关数据的统计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来源。

六、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对南江河流域4个乡镇分别进行调研走访,发放问卷200份,有效

第 3 页

We are together 份数为187份。分别走访了南江河管理部门、各工厂厂商。

***0100非常关注比较关注有时关注不关注男女具体数值分析:

1、当地居民存在的问题

(1)、男性的对南江河的关注度普遍比女性高。

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居民中80%的男居民都对南江河的污染比较关注,但是却只有极少数女性对南江河的污染问题表示出了些许关注,关注程度远不如男性。(2)、有一部分人表现出了事不关己的态度。

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属于外出打工人员,当地的南江河污染问题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困扰,所以认为污不污染跟他们一丁点关系都没有。还有一小部分的居民认为他们的日常饮用水、灌溉用水、牲畜用水都是来自于山上的自来水,并非是取自南江河的水,所以南江河的污染他们一点都不关注。

2、当地居民问题原因的探究。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男性的文化水平、素质普遍比女性高,对国家一些关于河流的问题的相关法律比较了解。他们不关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与他们的生活不息息相关,所以才不会过多的去关注沅江的污染问题。

3、值得欣慰的是调查中发现平时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你所在河流的污染问题,68.9%的居民都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来了解的,15.7%的居民是通过电视来了解的,7.7%的居民是通过广播来了解的,7.7%的居民是通过报纸来了解的。

4、整体来看,绝大部分人对南江河的污染问题还是表现出了对南江河的污染问题的一定的关注。这对于我们开展保护母亲河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是相当有利

第 4 页

电视自己所见广播报纸

We are together 的,因为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我们可以更准确的知道南江河的污染问题的来源,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猜更有利于母亲河的保护,采取这样的措施的可行度,当地居民的配合度,将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对母亲河的保护。

我们可以知道南江河的现状,与过去相比,南江河的污染是很明显的。这当中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绝大多数人都反映是因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生活垃圾乱倒,厕所的粪便未经过处理就往河流里倒。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产矿后的污水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河流里,造成了河流的污染。

在采访的过程中,有将近80%的居民都认为生活污水的排放和矿产资源开采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仅是当地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的缘故,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的居民反映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对河流的污染问题不是很关注,也迟迟未采取相应的可行的政策去解决。

根据我们统计,有64%的居民表示经常看到有向河流里倒生活垃圾的行为,但可悲的是只有将近13%的居民表示他们看到这种行为会上前劝说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显示,75%的居民都知道矿产的开采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因为矿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是利大于弊,所以很多居民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调查中发现,67%的居民对关于国家关于河流的保护的相关法律只是略有了解,我们相关环保部门应该给民众普及一些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有33%的居民认为要是有相关的社团、环保人士来积极保护河流,他们会关注但不参加,只有13%的居民表示他们会关注并且积极参加。但值得高兴的是,有将近54%的居民认为投入财力物力来保护河流是很有必要的,并且他们回积极的加入。在第十六题中,四个选项都是有利于保护母亲河的很好的措施。

六,对污染治理的建议

对于治理河流的污染问题的可行性建议,我们给出的如下几条建议:

1、控制污染源,规范居民的垃圾倾倒的地方,比如建立垃圾回收站、厕所、沼气池等。

2、给当地居民普及一些相关保护河流的法律知识,让居民意识到河流污染的危害。

3、规范当地矿产的生产,定期抽查工厂的生产情况。

4、设立相关的法律,对违规生产,污水未达标就往河流排放的工厂给予严重的惩罚。

第 5 页

下载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畅通重庆调研报告(合集)

    大路镇关于我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规划建议报告人大办:根据人大办7月21日《关于开展畅通重庆建设推进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镇开展畅通重庆建设......

    MSC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 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调研人: 张青、唐怡聪 完成时间: 2013.08.24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渔业可持续发展认证调研报告 目录 1 调研概述 ....................

    关于县渔业商会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渔业商会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民间商会运应而生,并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凝聚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我们就弥......

    四川调研投融资中心报告

    沈阳达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关于赴重庆、成都工业投融资平台 调研学习情况的汇报市投融资管理中心: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组建我市工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指示精神,实现“保增长、......

    工行四川分行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研报告 一、调研对象: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二、调研时间:2011年10月17日14:30 三、企业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

    重庆微企业情况调研报告(上传网)

    关于重庆市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和考察重庆市发展微型企业的做法,按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一行12人于6月15日至18日赴重庆进行了学习和考察。通过座谈与查阅......

    重庆集装箱运输调研报告

    重庆集装箱运输调研报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中西部结合带,承东启西,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的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重庆的区......

    重庆摩托车行业调研报告[大全]

    重庆摩托车行业调研报告 摩托车作为重庆是的一大支柱产业,受到了政府的极大呵护与扶持,十六大以来,重庆市的摩托车产业发展规划初露端倪。这项宏大的发展规划显示,到2010年,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