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科研团队建设报告
中国古代文学科研团队建设报告
中国古代文学科研团队系我校首批科研团队之一,自2010年11月成立以来,受到学校领导、科研处的多方面指导与帮助,团队成员同心协力,积极参与团队的各项活动,体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成立3年以来,我们发表了论文37篇,核心期刊及专业期刊论文19 篇,团队成员3人由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在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为中文系、学校争得了荣誉,使团队在省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有大幅度的提升,对于我校中文专业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现将团队建设的相关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团队在省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情况
团队成立之前,中文系的科研工作没有形成合力,都是单打独斗,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是饭后茶余的闲谈。团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团队形成了定期交流机制,每学期都有两次学术交流,主要是讨论团队成员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案、研究思路。团队成员很快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制定了研究方案,理清了研究思路,并申报了多项省厅科研课题,围绕课题展开自己的科研工作,使团队很快就产生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37篇,作为团队成果呈现出来的科研论文,被引频次达100多次,下载量达15000多次,使团队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张宗福的唐代文学研究与董湘琴研究、董常保的《左传》谥号研究、张晓英的明清小说词汇研究、谭文旗的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梁冀的小说矛盾艺术理论研究已成为省内外中文学科学术研究的亮点,在省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
团队成立以后,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行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向度的学术交流,使团队成员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研究思路,提升了团队成员的学术圈中的知名度,也间接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对于我校中文学科建设的影响是潜在的、却又是长远的。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3人次,参加省级理事会30多次,是我校中文系成立以来学术交流最为频繁、最为活跃的三年。张宗福教授于2010年11月受金祯桂教授邀请参加了韩国人文学会举办的“东亚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第十一届国际学术大会,在会上作了题为“杜甫诗歌凤凰意象的文化内涵”的学术发言,并与海内外著名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2012年9月,受文化部、四川省政府邀请参加了“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大会,在会上作了题为“杜甫对陈子昂的评价”的学术发言;2013年9月,受成都市文化局邀请参加成都市申办“第四届中国诗歌节”论证报告会(注:第一届中国诗歌节2005年在安徽马鞍山市举行,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国作协、安徽省政府;第二届2009年在西安;第三届2011在厦门);参加杜甫学会的各类学术会议十余次。梁冀教授多次参加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并在我校成功举办了四川省比较文学理事会,邀请了著名学者、一级教授曹顺庆为我系师生作精彩的学术讲座。谭文旗副教授多次参加四川省鲁迅研究学会的学术会议,邀请了多名校外知名专家为我系师生办学术讲座。张晓英、董常保参加了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与国内外文献学专家、古代文学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我校中文系在省内外高校的学术影响力。
二、科研成果产出情况
团队发表论文37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专业期刊4篇。专著2部。
(一)论文
1、张宗福、张晓英:《略论杜甫<西山三首>》《杜甫研究学刊》2012.1(社科核心期刊、专业期刊)
2、张宗福、张晓英:《论杜甫对陈子昂的评价》《杜甫研究学刊》2013.3(社科核心期刊、专业期刊)
3、张宗福、郭卫文:《论陈子昂<感遇>诗的哲学思考》(蜀学)(2012年刊),巴蜀书社。
4、张宗福、熊刚:《论陈子昂<感遇>诗的社会意识》《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5、张宗福、谭文旗:《论陈子昂任侠使气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兰台世界》2011.11(中文核心期刊)
6、董常保:《春秋谥制探析》,《文艺评论》2012年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
7、董常保、张晓英:《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探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5期(中文核心期刊)
8、董常保、熊刚:《浅析<列女传>对夏姬形象的改造》,《兰台世界》2011年第06期下(中文核心期刊)
9、董常保、梁冀:《周代诔谥文体辨正》,《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11期上(中文核心期刊)
10、董常保、张宗福:《论羌族丧礼程式中所体现的孝文化》,《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1、董常保:《<离骚>“泽”字注释考辨》 《语文研究》2011年第01期(cssci、中文核心、语言学类专业核心期刊)
12董常保:《<春秋>所载周天子谥号体例考析》,《天中学刊》2012年第04期(人文学报核心期刊)
13董常保:《<春秋>书诸侯谥号体例考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人文学报核心期刊)
14董常保:《<春秋>所载女性谥号考论》,《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
15董常保:《<左传>“声”谥考析》,《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08期
16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02期
17梁冀:《小说矛盾艺术的历时性考量》《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18梁冀:《小说矛盾艺术初论》《芒种》(2012.14)(中文核心期刊)
19梁冀:《论小说虚构之道》《当代文坛》2011.3(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20梁冀:《<绿松石>的藏民族现代长篇小说情结》《短篇小说》2012.10(中文核心期刊)21梁冀:《背景的缺失与话语的缺失》《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22谭文旗:《存在之思与存在之诗——“语文”的澄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 23谭文旗:《从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到文道统一、文道同一——语文教学的四重境地》《语文学刊》2013.16 24谭文旗、张晓英:《沿“源”而居,随“道”而行——现象学视域中<老子>的“道”》《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社科双效期刊)
25谭文旗:《存在 意义 建构——存在论视角下的语文教育》《教学与管理》2011.6(中文核心期刊)
26谭文旗:《烦,他人是地狱,无家——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鲁迅小说》《山花》2011.10(中文核心期刊)
27谭文旗:《从“对象—认识”走向“自我—澄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转向》《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28谭文旗:《道儒禅宗之“道”:我国话语建构的哲学前提》《求索》2013.6(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29张晓英、董常保:《“老天拔地”补释》《红楼梦学刊》2011.5(中文核心期刊)
30张晓英、谭文旗:《<红楼梦>词语零札》《红楼梦学刊》2013.1(中文核心期刊)
31张晓英、郭卫文:《<西游记>凝难词辨识》《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3.1(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
32张晓英、谭文旗:《杨闽斋<新镌全像西游记传>的校勘价值》2013.1 33张晓英:《<西游记>宗教词语辩证》《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4 34张晓英、郑岁黎:《<琵琶行并序>献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35张晓英、熊刚:《<西游记>校点商兑》《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36张晓英、吴敏:《<西游记>俗语词辨释》《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37熊刚:《论美人鱼与林黛玉形象之相似性》《短篇小说》2013.21(中文核心期刊)
(二)专著2部
张晓英:《<西游记>词汇研究》(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董常保:《<春秋><左传>谥号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三、团队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团队成员承担省厅及研究中心项目共7项:
张宗福及团队成员:教育厅重点项目(10SA087)《楚辞与唐代文学》
张晓英及团队成员:教育厅重点项目《杨闽斋<新镌全像西游记传>点校》
董常保及团队成员: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0SB80)《<左传>谥号研究》
董常保及团队成员: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一般项目(10DFWH006-1)《羌族丧葬文化研究》
梁冀:教育厅重点课题(11SA112)《小说的矛盾艺术研究》 谭文旗:教育厅一般项目(12SB004)《海德格尔存在论语言观在我国语文教育中实践的研究》
熊刚:省羌学研究中心一般项目(QXY1211)《羌族民间文学的进一步挖掘与传承》
四、团队成员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
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3人次,参加省级理事会30多次,是我校中文系成立以来学术交流最为频繁、最为活跃的三年。张宗福教授于2010年11月受金祯桂教授邀请参加了韩国人文学会举办的“东亚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第十一届国际学术大会,在会上作了题为“杜甫诗歌凤凰意象的文化内涵”的学术发言,并与海内外著名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大会交流论文,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赞誉。2012年9月,张宗福受文化部、四川省政府邀请参加了“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大会,在会上作了题为“杜甫对陈子昂的评价”的学术发言,与邝健行、张志烈、谭继和、周裕锴、马德富、林继忠等著名学者进行交流,收获很多,受益匪浅。2013年9月,张宗福受成都市文化局邀请参加成都市申办“第四届中国诗歌节”论证报告会(注:第一届中国诗歌节2005年在安徽马鞍山市举行,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国作协、安徽省政府;第二届2009年在西安;第三届2011在厦门),在论证报告会上,他提出三点建议均被采纳,即一是理清四川自汉朝司马相如以来的诗心文脉,以此论证四川是中国西部诗歌的中心,成都有举办第四届中国诗歌节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重视四川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少数民族作家中有茅盾文学获奖者、有许多著名诗人,这是成都把诗歌节办出特色的重要条件,三是四川诗歌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许多地方都举办过诗歌节。他还参加杜甫学会的各类学术会议十余次。梁冀教授十多次参加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并在我校成功举办了四川省比较文学理事会,邀请了著名学者、一级教授曹顺庆为我系师生作精彩的学术讲座。谭文旗副教授参加四川省鲁迅研究学会的学术会议十余次,邀请了多名校外知名专家为我系师生办学术讲座。张晓英、董常保参加了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与国内外文献学专家、古代文学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
五、团队科研经费到帐情况
团队科研经费到帐22000元(张宗福:4000元,董常保:8000元,梁冀:4000元,谭文旗:2000元,熊刚:4000元)。
六、团队经费使用情况
学校划拨给团队的经费共30000元。直接支助个人科研的费用:10500元;
核心期刊、专业期刊(按学校规定团队成员发表论文并为其他团队成员署名的属团队成果)论文奖励费用:7000元; 团队建设(团队申报、管理等)费用:1500元; 团队学术交流会务费:11000元。
七、团队队伍建设情况
(一)、团队队伍建设总体情况
古代文学科研团队负责人张宗福,成员有熊刚、董常保、张晓英、梁冀、谭文旗、郭卫文。团队成立的主旨是整合中文系科研骨干的研究能力,使中文专业的科研水平有整体的提升。团队在我校中文专业学科建设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了中文系的整个学术研究。三年以来,团队成员同一研究领域中的交流频繁、富有深度,研究方向更加明确,研究方案切实可行,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最后形成的物化成果丰富。不同研究领域的成员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相互切磋,相互砥砺,相互鼓励,团队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通,团队成员的学术视野被完全打开,能够活跃在更加广阔的学术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团队成员职称提升情况
梁冀、谭文旗、董常保由副教授晋升为教授,中文系教师的职称结构因此而发生了质的飞跃。
(三)、团队成员获得的荣誉称号
张宗福:第四届校内专家、阿坝州第二届学术带头人(已公示)。梁冀:第四届校内专家。
梁冀、谭文旗等:《师专中文学科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改革》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2012年)
2013.11.18
第二篇:xx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xx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根据xxx的工作安排,完成xx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必须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发展起点上,树立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努力在国家昌盛、人民富强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体现科技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作为密切联系基层及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也要脚踏实地、奋发向上;在工作领域做出贡献。
二、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围绕xxx发展,发挥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建设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科研成果丰的科研创新团队。
(二)具体目标
1、原则上,根据项目发展情况组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优化的科研团队。在人员组成上,适时补充新生力量、完善结构,实现相对稳定基础上的动态化,增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深化xxx项目。(2)、完善xxx实验室项目。(3)、总结xxx经验。(4)、技术创新。(5)、新项目储备。
2、鼓励学科融合,鼓励模式创新,鼓励大胆探索,鼓励内外联合,整合中心内外资源,建设跨学科、复合型xx科研团队,研发一批融合生产的应用技术。
3、培养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接地气的应用型学术带头人。
三、建设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xxx成立科研团队建设领导组,组长由xx担任。
(二)强化科研意识
积极与国内外科研平台合作,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
(三)支持鼓励学术交流
鼓励与支持团队成员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展示自身科研成果和实力,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与最新研究动态。
(四)提升科研能力
进一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激励团队成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到国内外知名机构学习进修、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五)建设科研平台
xxx积极申请及协调各方面资源,对已形成明显学术特色和学术优势,并具有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项目,建立xxx专项科研基金资助,支持以研究基地为重点的科研平台的发展。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按照单位科研管理规定开展工作。
xxx科研团队要根据历史基础、自身优势、发展态势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单位科研管理规定开展工作。
(二)相对稳定科研方向
xx科研团队要根据自身条件,建立稳定的科研方向,持之以恒;要符合xx发展,不要想当然、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三)积极完成科研任务
xx科研团队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我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圆满完成科研团队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
孙悟空形象来源分析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更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西游记》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这部书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传奇故事以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存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脑海里,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几个人物中,人们对于孙悟空的形象的来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无支祁”说(“国产说”)鲁迅认为孙悟空原型主要采自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无支祁。无支祁是“淮涡水神”,“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趠疾奔,轻利倏忽”。被大禹制服后,颈锁大索,置于淮阴之龟山下。其形态、神通、命运均与孙悟空有相似之处。
2、“哈奴曼”说(“进口说”)胡适、郑振铎、陈寅恪等人认为孙悟空形象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子国大将哈奴曼说的是由于奸人的离间破环,拉麻失去了美貌的妻子,他决心报仇,就求救于猴子国。猴子国有名大将,名叫哈奴曼,是天风的儿子,有绝大的神通。他能在空中飞行,拔起并背走喜马拉雅山,在被吞进老母怪肚中后,伸缩变化,又从耳朵中钻出。而且很有计谋。最后他保护了拉麻王子,征服了他的敌人。其神通更与孙悟空接近。
3、石磐陀说
张锦池先生从取经故事流变系统中亦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和石磐陀之于玄奘,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也就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4、释悟空说
五十年代起流行至今的唐代高僧释悟空说。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天宝十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贞元五年回到京师,在章敬寺修行。释悟空较玄奘晚了四十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安西,并且回来时在龟兹、于阗等地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在当时的西域地区影响很大,亦在民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由此,多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后来《西游记》故事里的“孙悟空”艺术形象。
5、“混血”说
八十年代后,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鲁迅和胡适的观点开始受到质疑。其中,风行于八十年代中期的所谓“混血说”影响最大。“混血说”的首倡者是持“进口说”的季羡林先生。他在《罗摩衍那初探》中指出:“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一些无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这是“混血说”的滥觞。之后,蔡国梁、萧兵等先生的论述、萧兵《无支祁哈奴曼孙悟空通考》)明确阐述了孙悟空形象原
型与无支祁和哈奴曼的承继关系。混血说渐具形态。
民间对于孙悟空的形象还有很多说法。像“农民起义的英雄”、“救国医国的英雄”、“市民英雄”、“侠士英雄”、“悲剧的英雄”等。虽然这些说法各不相同。但是这些说法的共同前提都是承认孙悟空的形象为“国产”的。我也是倾向于“国产说”。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年。后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为师,学会了七十二变化之本领。之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其实在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杂剧百戏中以有创作孙悟空形象的大量素材。比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就有大禹生于石、涂山氏化石生启、女娲以石补天和造人的传说。所以孙悟空这个形象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形象自然也不足为怪。这些神话故事自然可以成为作家的资料素材。
孙悟空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性格特点,也是中国人们喜欢、崇拜的形象。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作者从民间收集材料,反馈民声民意。也体现了孙悟空是“国产”的。
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他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英雄形象和他也都相似。补天造人的女娲、衔石填海的精卫、为民除害的夷羿、追赶太阳的夸父、伯鲧和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大战、死而不已的刑天、挖山不止的愚公、改天换地的共工、技艺超群的巧倕。正是这些神话故事中塑造的不同的英雄形象为孙悟空的表现又增加了大量的历史材料。他是所有这些形象的巧妙的结合并进行了升华。所有的这些都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之作者对我说一书中,作者吴承恩提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有猕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猕猴喜跃,堕坑而死;乘此福力,得生人中,成阿罗汉。”在宋人赞宁的《宋高僧传》中也记载:唐代京兆云阳人车氏前往西域出家,释名“悟空”,求佛、取经、译经,在回归本土途中遭龙神劫阻,历尽磨难,等等。如此丰富的猿猴神话传说和史料,当是最早塑造出猴行者形象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最直接、最主要的创作素材,也当是后来的杂剧、戏文、平话作品塑造孙悟空形象的重要创作素材。
他还提到他在创作小说《西游记》的过程中,在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中,也主要是从这类神话传说和史料中得到的启示。汲取民间故事、杂剧、平话、百戏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创作出来的。也就是从这些史料中,人们可以发现孙悟空在出生、形象、气质、性格、乃至行为、名号上的渊源,诸如天产石猴、为妖为神、变大变小、转腹奇术、取经信佛、悟空名号等。
综上所述,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为“国产”的“无支祁”说已有很强的说服力。孙悟空是个传奇的英雄形象也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无论作品中孙悟空的原形究竟是怎样的,最重要的是孙悟空这个形象能被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欣然的接受和喜爱。而《西游记》这部著作也将是无不衰退的旷世经典。
孙悟空形象来源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期末作业
海华学院
05 广告
一班5号
徐 英 楠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
一、填空
1、隋朝李谔的《上隋高帝革文华书》
2、“初唐四杰” 王勃 杨烔卢照邻 骆宾王()
3、“文章四友”:杜审言 李峤 苏味道 崔融
4、“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5、洛中八俊是北宋和南宋交接时期,在洛中地区活跃的八位文人,他们被记载于宋代楼钥《攻愧集》第七十一卷。历史上,只有其中的三人被确认,这“三俊”分别有“诗俊”陈与义、“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其代表作品有《登岳阳楼》和《墨梅》(陈与义)、《雨中花》(朱敦儒)等。
6、《春江花月夜》
7、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好颜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8、宋之问 沈佺期 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9、“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0、王士源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11、《黄鹤楼》崔颢 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12、元结的《系乐府》中《贫妇词》《去乡悲》《农臣怨》
13、诗鬼 李贺
14、诗豪 刘禹锡“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
15、“二王”:王叔文、王丕
16、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17、“七绝圣手”“诗家之夫子”是指 王昌龄
18、“皮陆”:陆龟蒙、皮日休
二、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上官体、城斋体、易安体?其特点)
上官体:指唐初贞观、龙朔之间,以宫廷使人上官仪诗风为代表的封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工于五言,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宫廷化诗风,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典范,对律师形势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31页《箧中集》:诗集名,元结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哀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给予了很多的评价。元结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故选录其中以警时人。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均是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吃哦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干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是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唐遗风。
山水田园诗: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
影响较深,寻求隐匿,因而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其诗风清新流利,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魏晋、隋及唐初以来边塞诗的创作传统,以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多方面反映边塞生活,表现了巩固国防,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进取精神。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气息,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气势磅礴,乐观向上,描写生动形象,风格雄浑豪放,富有艺术感染力,促进盛唐诗歌的繁荣。
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使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他们大多青年时期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心里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的自信与气势,也没有杜甫的反映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但也有少量盛唐余韵,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净高逸的情调,淡远凄静的情志,虽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但气骨顿衰,转录出中唐面目。代表有李端、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等。
大历十才子:
1、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因在大历年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他们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2、他们的诗歌内容上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冷清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3、艺术表现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
4、手法上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的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
5、“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郊寒岛瘦:对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称谓。孟郊一生困顿,贫寒凄苦,其诗也常道穷愁凄凉;贾岛的诗注重字句的雕琢、推敲。因二人诗歌都有清峤硬瘦,好作苦语,固有此称。
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它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的愉悦性情作用,油菜形成“作意好奇”、“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其题材扩大,篇幅加长,情节完整、描写细腻,注重人物思想刻画,展示人物命运,反映复杂社会,代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质变,标志我国小说发展到成熟阶段。代表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
变文:也简称“变”,是寺院僧侣向听众做通俗宣传的一种文体,是转变的一种底本。这种文体盛行于唐代。因清光绪年间才从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故又称“敦煌变文”。现存的变文,其内容一为佛经故事,如《降魔变文》,一为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一为当时当地的重大的人物和事件,如《张议潮变文》。变文对我国通俗讲唱文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后蜀赵崇祚编,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黄埔松、韦庄等十巴家词500首,欧阳炯作《花间集序》,指出这些词人把视野完全转向女性姿色和生活情欲,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形成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对词体影响极大,“诗庄词媚”一说成因即与它有关。
新乐府运动:是有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反映现实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标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强调诗歌“补差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歌通俗话的具体要求。不论是古题还是新题,只要是为事而作,都被看做是新乐府诗。
俗讲:与僧讲对立的概念。佛教传入中土后,僧徒为弘扬佛法,利用说唱手段为俗众讲佛家
教义宗教活动。是一种讲道通俗化的手段。主要来源于六朝以来佛家的讲道化俗手段:“转读”和“唱导”。唐代形成俗讲。
变文:或简称“变”。是转变的底本。敦煌说唱类作品中保留较多。一种说唱艺术,适应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也有佛教文学的影响。想象丰富,语言活泼。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散韵结合。
260韩愈诗风:
278张王乐府:张籍王建 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17晚唐小品: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是韩愈、柳宗元杂说、寓言小品等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物。基本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二是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情感炽热,生气贯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318“三十六体”: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人在其兄弟中皆排行第第十六,故有此称)
“西昆体”
苦吟诗人
三、阅读翻译题()
(1)也是论述题,原文: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翻译:
分析:“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则是一种缺憾。二192页(2)原文: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东方公1足下2:文章道弊五百年矣3。汉、魏风骨4,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5。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6竞繁,而兴寄7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8也。一9昨于解三10处,见明公《咏孤桐篇》11,骨气端翔12,音情顿挫13,光英朗练14,有金石声15。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16。不图正始之音17复睹于兹18,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19。解君20云:“张茂先
21、何敬祖22,东方生23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24,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翻译:东方公足下:文之道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指从西晋至唐初),汉魏时期优秀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的文献中有可以找到证明。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欣赏齐梁的诗歌,(觉得)当时的创作过分追求词采的华丽,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每每感慨万千。回想古人,常常担心浮艳绮靡(的文风充斥文坛),而风雅之风就此沉寂下去,因此心中很是不安。自从昨日于解三处欣赏了您的《咏孤桐》诗,深深地感到诗中透露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美,声情并茂,抑扬起伏,表达鲜明精练,音韵铿锵悦耳。于是乎心目为之一新,消除了那种沉闷和抑郁之感。没想到(您的诗作)又感受到了正始之音,也可以令建安时代的作者感到欣慰。解君说:“您可以与晋代的张华、何劭相比肩”,我认为这是知音之言。所以感叹于雅制(的复兴),所以写了这首《修竹诗》,自然期待献给
分析:
241页(3)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举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翻译:
分析: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苏李:指苏武、李陵。过去把汉时期的无名氏的诗都附会在他们的笔下。最早见于《文选》。是汉代文人诗的代表。
曹刘:是指曹植与刘祯,二者均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把二者并称。
颜谢:是指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和东晋诗人谢灵运,后者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
徐庾:是指南朝梁、陈时期文学家徐陵和北周文学家庾信。他们集六朝诗作之大成。
四、论述题(选取一篇默写分析其内容及艺术特色 李煜 虞美人)
南北文学的优缺点或区别
初唐统治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文风?对后来的唐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225页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特点
233页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240页 杜甫诗的艺术风格
257页 韩孟(韩愈和孟郊)诗派的理论主张
267页李贺的诗歌特征
276页简述韩愈的“以文为诗”
277页新乐府诗歌的特征
284页简述白居易新乐府创作主张
303页简述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的主张(散文艺术成就308)
357页论述李商隐的艺术成就
五、综合题(任选一名诗人或词人的作品分析其内容和风格,或任选作品分析唐诗宋词的区分)如:375页李煜《虞美人》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一、默写
1、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曹操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杜甫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翻译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2、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
3、初,郑武公娶于申„„谓之“京城大叔”。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叙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庄又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计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4、大叔完聚,缮甲兵„„.大叔出奔共。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5、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其是之谓乎?”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 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
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 一样了。
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
三、名词解释
1.风格: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还必须注意以作家个性为主要因素,并综合题材、体裁、语言、结构、创作原则等在内的风格问题,以及形成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的诸般因素,例如作家的生活阅历、时代风尚、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等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阅读鉴赏步入新台阶,达到新水准,而不是空泛平淡,浅尝辄止。
2.赋比兴:赋者,敷也,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他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辞也。
3.乐府:汉王朝设立的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通过采风、采诗的途径,从民间收集而来的民歌民谣,谱成曲谱,可以演唱;宋朝时,有人将词称为乐府,如苏轼的东坡乐府;元朝有人将散曲称为乐府,如马致远的东篱乐府。
4.宋词两大流派的特点:古代诗歌流派之多,难以统计。而词,则是只有两派,一为豪放,一为婉约。前者如黄钟大吕,高唱大江东去,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描叙金戈铁马,抒慷慨激昂之情,有不可一世之慨。后者则是多古岸杨柳,闺中闲情,纤纤莲步,浅酌低唱,秋千佳人,灯火阑珊。显然,他们的风格是迥异有别的。
5.竹林七贤:一批忠于曹氏政权的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
6.古文运动:唐宋时期。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散文创作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主要标志是:韩愈、柳宗元等人痛感中国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的衰落式微,针对统治文坛八代之久的骈偶之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推崇儒学,强调“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倡导“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继之,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积极弘扬发展,形成了“古文八大家”的壮观格局,将中国散文创作推向又一高潮。
7.建安七子:一批基本围绕在曹操身边的诗人、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
8.风雅颂:风乃十五国风,时十五个诸侯国或地区的民间歌谣,共160首;雅既雅乐,产地多为周王朝的京都及其周边郊区地段,共105首;颂,称为庙堂音乐、祭祀颂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9.楚辞: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战国后期,在南方楚国,出现了一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新诗体——楚辞,它闪耀着楚文化的独特光辉。爱国诗人屈原倾其全力,创作和完成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作品,成为这种新诗体的代表之作。
四、简答: 1.先秦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① 是我国文学史的开端,特别是原始时期文学,如古代歌谣、古老神话,乃是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的第一页,尤其是古代神话彰显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奇幻多姿的艺术手法成为我国
古代浪漫主义的源头。
② 这一时期,文学的样式主要是诗歌和散文,虽然处于发生发展的最初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诗经》中出现反映人们生活艰苦的诗篇,形成我国文学一开始就以被压迫人民血肉相连的进步的传统,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诗章25篇,培育了我国爱国主义情操,对于形成我国文学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如《诗经》和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分别表现了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两种流派,是这两种创造文法的奠基者。③ 先秦时期的散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世各体散文甚至小说的发生、发展准备了条件,语言技巧和修辞技巧。叙事和说理的手法都为后世文学作品和吸收,后世的历史家、散文家、小说家无不受到影响。
④ 我国后世的许多文体,一般在先秦时期就有所孕育,被王国维推崇的汉赋,最早就起源于荀子的5篇古赋。后来又受到楚辞的影响而进一步发展起来,本来“赋”是诗经中的一种写法,后来,居然演变成一种文章体裁。正如《文心雕龙》所说的“六艺附庸,蔚为大国”。后世的论说文、记叙文、以及奏议、章表、书信以及哀祭性的许多文体都与先秦散文有一定关系。2.简述曹丕《典论 论文》的内容
曹丕所著的《典论》一书,共20篇,今仅有至序和论文两篇《典论 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批判的专论,内容有四点:
① 肯定了文学的地位,认为文章乃是经过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② 强调了作家要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提出文艺气为主,就是这个含义
③ 它把文学体裁化为四类,指出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详,尚实;诗赋,欲丽。认为创作个性和风格从形式上是学不到的。
④ 讨论了同是批评的态度,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闇于自荐等陋习,病人无应当审己度人。3.试论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
①平淡与醇美相统一。常以平淡概括陶渊明的风格,在陶诗中很难找到奇特、夸张和华丽的辞藻。甚至少用形容词,一起如实道来,平平淡淡,然后仅仅如此,是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在于平淡的外衣下,包含着灼热的思想感情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和陶渊明为人一样,因此人们读起来,韵味隽永。
② 情景理相统一。陶渊明的诗大部分是抒情之作,诗人的情感像一股泉水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陶渊明不是纯客观描写景物,简单地要求形似,而更讲究神似。诗人特别喜欢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等。实际上就是他的化身。他还在抒情写景中运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人生的哲理。4.高鹗续写红楼梦的功过谈
功
① 补写完红楼文本的故事,这就满足了我们东方尤其是我们中国广告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情趣。中西文化是有差别的,我们最讲究完整性,写人就希望生老病死,交代清楚来龙去脉,井然有序。写事从序幕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西方认可缺憾美,不一定要完整的人、完整的事。
② 高鹗基本上按照原著的思路,把红楼文本的结局写成悲剧,社会家族人生的悲剧,而没有写成大团圆更没有写成鸳鸯蝴蝶、三角恋。因此,伟人鲁迅称赞自从《红楼梦》产生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③ 高鹗按照原作者的思路,把贾府众多人物包括童年人物,金陵十二钗大批的奴隶,尤其是女奴的命运写成悲剧的结局,显现出了一副飞鸟各投林,树倒猢狲散的最后局面。印证了文本中的几句原话“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落得来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过
① 高鹗其人思想庸俗,违背了原稿作者的初衷,也背离了生活必然发展的逻辑,当然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风格:封建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按照此曹雪芹的正确构想,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阶级一旦崩溃,就只会落得一蹶不振,绝不可能死灰复燃,更不可能东山再起,然而,高鹗写贾家、四大家族实际上是写整个封建阶级“再沐皇恩,再延世泽。”
② 按照原作者的初衷,按照生活逻辑发展,按照人物思想性格的必然走向,贾府崩溃后,主人公贾宝玉必将沦为乞丐,高鹗却把其写成出家为僧,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绝对不能认可的是一位富贵和尚多情和尚。
③ 由于续稿的高鹗在文化底蕴、文学技巧、文学造诣上比起原作者曹雪芹大为逊色,因此,后续的40回显得行文粗糙,大起大落,草草收场之感,也就不可能像前80回那样,从容不迫,一一道来,委婉动听,给人无穷的艺术享受。5.《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① 《诗经》中优秀民歌以及大小雅中,贵族与知识分子的讽喻诗,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举道路,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基础,为后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② 《诗经》中的民歌作品有着巨大成就,一开始就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有力的启发推动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例如:曹操、李白、白居易等。
③ 《诗经》中的民歌作品以及雅颂中的优秀诗章,在艺术风格,艺术手法,语言技巧,修辞手段等方面,也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如:赋比兴艺术手法,就成为历代诗人们不断学习发展和加以弘扬,成为我国诗歌创作上特有的民族艺术特点,此外,在语言的锤炼上,在韵律、音乐美等方面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6.简述贾宝玉的形象
① 首先要认识到贾宝玉是一个生活在富贵人家的贵族子弟,但从他的行为思想来看,却是一个封建阶级的叛逆者。
② 从贾政骂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讨厌贾元春这类贪赃枉法的人物,说明他不愿走向勾心斗角、昏暗污浊的仕途经济道路。③ 他同情广大女奴。例如晴雯的悲惨命运,他“五内摧伤”晴雯无辜死亡,他更加悲伤。说明他有一定的尊卑不分,说明他有男女平等的思想。④ 他与地位低下的戏子蒋玉菡交情,互赠礼物,说明他藐视封建礼教,具有一定的个性解放思想和平民思想。
⑤ 他与黛玉一样,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当然由于封建家庭的桎梏和封建礼教的强大,他们并未如愿以偿,他们都以悲剧而告终,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应当认可和赞扬。7.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原因
① 良好的家学渊源。司马迁出生于书香门第,文化品位很高的家庭,称为历史世家
② 壮游天下,见多识广。司马迁与他以前很多伟人一样,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20岁左右,40岁左右,两次壮游天下,又以文学侍从的身份,多次跟随汉武帝出游,视察工作,受汉武帝派遣,出使昆明国。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一些处于比较偏远的西南一带都留下他的足迹。
③ 横遭李陵之祸。8.李白《行路难》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主题:为了实行安社稷,救苍生的宏图大志,他不断追求有不断的幻灭,循环往复,永无休止,实际上发泄了抨击了对李唐王朝打击、排斥、迫害、正义有识之士的罪恶,虽然这里仅是李白一个人的遭遇,然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如同李白遭遇的人多之又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是铁定的事实。艺术特色:
① 篇幅短,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感情真实,在李白的诗篇中,《行路难》篇幅比较短小,不能和长篇巨制相提并论,但李白具有锤炼语言的功夫,就是在较短的篇幅中,他跌宕起伏,百步九折地揭露了黑暗的现实,冷酷的当局,寡情的上层统治者,也抒发了他内心万分不平的情怀。
② 精彩的细节描写,和形象的比兴手法。诗篇第三第四句用“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生动的细节,表达了他遭受迫害之声。内心万分不平的愤懑之情,第五六两句“渡黄河登太行”这种巧妙的比兴手法,来表现统治阶级的打击、排斥、迫害,李白仕途坎坷,人生多艰,前途茫茫的现状,非常传神。
③ 典故的巧妙运用,一首篇幅较短的诗篇,李白用了“吕望”“伊尹”“阮籍”“宗悫”四个典故,表现了李白渊博的知识身后的文化底蕴,深化了诗篇的主题和内涵,升华了诗篇的品味和境界,从而显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力。
④ 《行路难》一诗,十分典型的表现了李白雄起、壮丽、豪放、飘逸的创作风格,本诗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千古绝唱。9.曹操在政治、文化、文学上的成就
① 政治上:曹操志存高远,气薄云霄,他并不把匡扶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东汉王室作为奋斗的目标,而是以统一天下,重症金瓯,建王霸业,作为奋斗的目标,曹操出生低贱,阉宦子孙,为人不齿,只有一位叫桓玄的老人认可曹操,说未来恐怕只有他成大器。但是当他弱冠以后,健步登上历史舞台,崭露头角,令人刮目相看,出于阶级的本能,曹操自然参与了镇压黄巾军农民大起义,当起义军失败后,曹操收编起残余部队,组成青州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在数十年的争战,在大半辈子的马背生涯中,他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的吞并了异己,尤其是通过官渡大战,歼灭了二袁的势力,终于统一了北中国,封魏王,加称九千岁,东汉丞相,实际上是为后来的三家归晋,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② 文化上:曹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经史子集,读书万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曹操是个很有文化品味的杰出人物,尤其是值得大书一笔,传为历史佳话的是曹操从南匈奴接回了大才女蔡文姬,找到了续写《汉记》又称《续汉书》的最佳人选,对我们中国文化,对华夏青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③ 文学上:曹操上马是将军,下马是诗人,凭借其长辈身份,以及政治,军事方面的优势,理所当然成为建安文学的领袖,而且身体力行,写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诗歌作品。10.试论唐诗繁荣和发展
中国唐代长达300年左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学七彩缤纷,尤其是唐诗,唐王朝堪称:万花齐放,争奇斗艳,诗歌王国。
① 诗人之多,作家辈出,流派此起彼伏,作品汗牛充栋,众体兼备,却是彰显了气象万千的浩大声势。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不但是江宁织造一官员,又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学者,还是
一位诗人,又是一位编书家,编订了一部全唐诗,卷帙浩繁,鸿篇巨制,收录了唐代2000多位诗人,5万多首诗篇,但是远远没有将唐代诗人、诗歌收尽。唐代诗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乃至尼姑和尚,广大知识分子都撰写诗篇,描绘人生,抒发感情,堪称星汉灿烂,所谓流派此起彼伏,不但有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苦吟诗派,所谓众体兼备,不但有古体诗,还有近体诗,有歌行体,乐府旧体,有杂言诗等。
② 唐诗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仅是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某几个作家,李渊开创大唐基业,长达300年左右,可划分为4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一个时期,都有伟大的诗人,换言之,唐诗发展繁荣,从始至终,一以贯之。a.初唐:有所谓的四杰:王博,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有以上官仪为首的上官体宫廷诗,还有所谓的以孤篇压倒盛唐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盛唐:有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有山水田园诗作集大成的王维,边塞军旅诗人王昌龄,岑参,高适。c.中唐:有接触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著名诗人孟郊,贾岛,浪漫主义诗人李贺。d.晚唐:有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③ 唐诗的发展繁荣集中给一大批诗人作家取雅号,戴桂冠,这是前朝后代没有的壮观气象。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