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称工资是什么
职称工资是什么。。
一、聘上中、高玩混干,没聘中高哭着干。找着关系能送礼,没有关系干着急。相互争吵闹翻天,都把教学搁一边。有权有门又送礼,证件弄得多又齐。没门没权不送礼,退休不能聘高级。年老证少没指望,年轻证多早聘上。年轻为啥都买官,当官晋级能优先。职称让人都学奸,职称唆人学坏蛋。滑干也能晋高级,没人实心干教育。坑国害民二十年,职称工资罪滔天。
二、职称工资是特别官僚工资,是特别命令工资,是特别不公平不合理工资,是特别欺负忠诚有能力人的工资,是特别让人心失衡消极怠工的工资,是特别让师德败坏的工资,是特别让教师群体离心离德的工资,是特别让教师群体矛盾重重的工资,是特别让人腐败请客送礼奸诈卖色的工资,是让校长领导亲属送礼者优先的工资,是同工同职同水平不同工作量不同酬工资和退休金越来越大的工资,是素质教育和均衡教育难实现的工资,是继续侵犯广大教师终身利益的罪魁祸首,是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三、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制度,一片滋生腐败的土壤,是血,是泪,是不堪回首,是切肤之痛!职称是什么——
职称是诚实人的一道墙,职称是敬业人的万丈渊。
职称是有权人的专利品,职称是奸诈人的投机路。
职称是官老爷的权力术,职称是苦干人的朽木桥。
职称是和谐社会扰乱者,职称是公平丧失见证者。
职称是投机钻营引路者,职称是劳民伤财制造者。
职称是万恶之源害人者,职称是贪官敛财开道者。
职称是见利忘义有理者,职称是平民寒心活该者。
四、如今已经到了让多数教师窒息、功利主义泛滥、形式主义唯上、唯我主义攻心、金钱主义决定一切,甚至到了不闻教学、只问职称的地步。而那些所谓的专家和领导因为利欲熏心却乐此不疲地毁灭了教育、残害了教师。总体来看,教育系统的职称评审已经义无返顾地走向了沼泽泥潭,且愈演愈烈,表现出了种种弊端:
1、职称评审成了地方行政领导发家致富的新途径
2、霍乱了学术的价值与真伪
3、泯灭了文人素养、造成了文人相轻局面
4、弄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泯灭了教师的天性
5、丧失了教师的自信,伤害了教师的情感
五、现行职称评定制度的十大弊端:
1.每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许多没有实际价值,基本属于形式主义的评审规则; 2.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产生的矛盾; 3.养肥了一批掌握职评实权的贪官;
4.在本应比较纯洁高尚的知识界造成了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 5.成为假文凭、假学位泛滥的重要根源;
6.成为一大批缺乏真才实学的庸人懒人熬够年头以后的护身符、功劳簿; 7.造就了一批假冒伪劣的高职称分子,使得职称水分大增、明显贬值; 8.使得一些学术刊物的编辑从本来为人幕后做嫁衣的角色,成为在自己掌管的一片学术园地里呼风唤雨的实权派人物;
9.养活了一批学术水准低劣的刊物,提供了创收的源泉; 10.制造了一大堆写完了就没几个人看的学术垃圾。
制定职称工资的政府部门:不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固执己见、死抱着职称工资不变,对网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和呼声,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官僚霸气十足,主观武断独断专横,显得有知识却没有能力,心胸狭窄没度量。事实永远就是真理,真理永远不能改变,今天你压住死不取消职称工资,明天和将来还会有人要求取消它。因为只要百分之九十的教师天天被职称工资不合理困扰,反抗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下来。
第二篇:关于教师职称工资的几点思考(定稿)
关于教师职称工资的几点思考
职称工资一旦评定就实行终生享受制,这本身就与竞争激励机制不相符,使那些已经评定上职称的教师(特别是已经评定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前进的动力;虽然教育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岗位绩效工资,但这点差距和职称工资比起来微不足道。长期以来,教育系统的职称评定都是由教育系统内部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给各县区下达高中级职称评定名额,由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校统一推荐上报省、市审批,表面上看从基层开始推荐,层层把关,严格审核,职称的评定是合情合理的;但深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却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职称工资一旦评定就实行终生享受制,这本身就与竞争激励机制不相符,使那些已经评定上职称的教师(特别是已经评定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前进的动力;虽然教育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岗位绩效工资,但这点差距和职称工资比起来微不足道。
其次,职称工资评定后,不管还在不在原岗位工作都享受职称工资待遇,这样也形成了教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职称评定并享受相关工资待遇后,便想尽一切办法“出口”,主要方式就是“借调”到其他单位或提出种种理由“退养”;据调查,某市辖区的教师队伍,共有初级以上职称的教师593人,其中退养45人,借调32人,较高职称不在一线工作的34人,而退养和借调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高级以上职称,由于教育职称工资相当于过去的“铁饭碗”,使所有教师都在为评定职称而“奋斗”,一旦评上职称,就如同过去的“转正”一样,可以出工不出力了。
第三,在职称评定时各地的作法不一,有的学校单凭教师和领导投票决定是否上报,造成有些教师教学水平虽然不行,但“关系”搞的好便能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使很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不服气,在产生矛盾的同时,也给基层不正之风创造了条件,所以说教育职称工资必须进行改革。我的想法是教育职称实行评聘分开,按要求够条件的都可以申报相应的职称,不受所谓的“名额”限制,但是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评定不同的职称岗位,比如说某某完全中学根据班级、学生的多少、教育教学质量确定十个高级岗位和二十个中级岗位,而这个学校有二十个高级职称的教师、五十个中级职称的教师,那么可以采取公开竞聘岗位,先从高级岗位开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高级岗位的竞聘,高级职称没有聘上高级岗位的参加中级岗位竞聘,中级岗位也没有聘上的那就只能是高级职称享受初级待遇,中级职称的也是这样,聘不上中级岗位的,只能参加初级岗位竞聘。其它中学和小学也都可以这样,同时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岗位也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从根本上实现按劳取酬。那么,可能有人要问退休时应如何计算工资呢?我想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那就是可以定一个标准,具有高级职称的在高级岗位(竞聘)上连续工作五年和累计工作八年退休时可按高级职称待遇退休,不够高级待遇退休的,核定中级职称工作年限十年(含高级岗位),够中级标准的,按中级标准退休,仍不够中级标准的,只能按初级标准退休,也就是说虽然评定上了高级职称,但其在高级岗位和中级岗位工作的年限不够,也就是说没有做出高级和中级贡献的,退休时只能享受初级待遇。
总之,随着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的实行,教师职称改革也势在必行,以上是我对教师职称工资的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多指教。
第三篇:职称工资对教育的影响
职称工资对教育的影响
目前网传中小学取消教师职称工资,分析得很有道理,获得全国相当多的同行一致响应,就我一个农村教师工作了十多年,谈谈职称工资对教育的影响。
首先,职称的获得方式上,是由各级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的,而评审的依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相关证书。据我所了解,有一年的评审是需要两篇以上的论文,满足这个条件的很容易得,另一年是需要八桂教师荣誉证书,有八桂优秀教师证书的基本上可以得高级,有一年是需要有课题,有课题的教师基本也得高级……总之,每年的依据不同。这就催生了教育的一种腐败甚至恶性循环,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二点。
其次,证书的获得催生了教育腐败。为了获得职称,部分教师采取了相应的手段,比如找关系,利用各种关系,领导会看关系给予荣誉证书,某种意义上说荣誉证书的获得有时不是靠能力来获得的,而是靠关系。导致有的教师教学工作做得少、业务能力平凡的得到了优秀教师、先进教师、八桂优秀教师、市级、厅级的先进等等,而大部分教师得不到,只能在心里埋怨关系不好。所以年终有的教师不得不给领导送礼,请领导吃喝等。这种对教育不利的分配方式使教师难有正常的教学心理,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教育不利。
第三,高级职称获得者与没获得者没区别,甚至在教学工作能力上比不上没获得人员。获得职称的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教师,没优秀的教师可能申请几年都不得,没优秀的教师凭一两样有效的荣誉证书(上面讲可能通过非正常方式获得)就一次申报成功了。所以在工作能力上基本没区别,甚至有的获得者能力不及没获得者的。这种情况深深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工作,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不再充满期望。
第四,有的教师获得高级之后,不再进取了,而是整个人懒散了下来,对教育的贡献少之又少。这种职称是害了教育,对教育不利。我身边的部分教师获得高级职称后,马上课时就少下来,不想上什么课了,上的班级也有所选择,对成绩也不再重视,其他事也做得少,高级职称对他(她)来说只是一种高工资的享受,不是一种工作能力的荣誉称号。这样的职称对教育影响不大吗?
因素太多,影响太深远了,总之,我建议取消职称工资,实施一个重大的战略:凡教师不以评职称来定级工资,工资加薪主要以在科研及在教学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单位)为奖励办法,比如一年中做出了某个研究并取得了某个成果,或者是在教学上做出了某个成绩,这个成绩不是普通的教学成绩,而是影响教育发展的成绩,根据这个成果、成绩,国家给予一次性奖励,以后没有发明创造的话就不再进行奖励,注意是一次性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教育的发展,才能让教师有创造性,教育才会公平。
2014-10-11
第四篇:教师职称与工资的弊端
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的弊端表现在:
一、这个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
一、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二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仔细推敲起来,这话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普遍搞重点中小学。这些重点中小学都在城里,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评定职称都是有名额限制,一旦一个学校中高级职称满圆,就要等这批教师退休或调走后,下一个老师才有名额,有很多老师40多岁连小高或中一都没评上,工作20多年工资不到2000元,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而评定职称以后,由于到城里,到重点学校容易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挖掘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拼命往城里挤,往重点中小学钻。结果造成大量活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迅速集中到城里,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现在各地又实行教师职称编制管理,根据各地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不仅继续维持这种现状,而且更有所加剧。长此以往不仅城乡教育严重失衡,连城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对教师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教育公平。更突出的是大多数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后,要求干轻活,他们们的宗旨是只有耍得好,才活得久,只有活得久,才能把国家的钱拿得多,如此发展下去,教育公平就会成为仅仅说说而已的空话,成为与时俱进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
三、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极大地妨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职称分高、中、低,按照职称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当然也要讲求物质利益,人人都希望获得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应该而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难免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之间经过了职称的不正当竞争,难免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况,广大教师非常清楚,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员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职称确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现在又来培训各级骨干教师,被培训的骨干也与职称、年龄等条件挂钩。有的被学校推荐上去的骨干原本既不是学那个专业,也没有教那门学科,仅仅是有必备条件的职称和年龄恰当,外加其自愿报名以及学校领导的青睐就获得了各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而参加培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了。如此一来,教师被职称和骨干分成了三、六、九等,哪里还能形成什么“教育合力”,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效果呢?
四、给教师评定职称,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政府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以致献身),争取把职称捞到手。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
五、在教师职称制度下,按劳分配变成了按职称分配。劳而不得,不劳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不须多说,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无忧,可以不上课去打杂或者少上课就明白了。也许有人说,以上理由其实不是理由,那些现象只是个别现象。其实不然,你只要深入实际,看一看听一听就知道,找点数据分析分析就明白了,职称其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若不是为了几个钱,谁还在乎呢?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妨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如像废除其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样,来个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早些废除之,代之以切合实际的,能够真正激励教师积极性的新办法,还教育一片蓝天!
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的弊端表现在:
一、这个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
一、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二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仔细推敲起来,这话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普遍搞重点中小学。这些重点中小学都在城里,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评定职称都是有名额限制,一旦一个学校中高级职称满圆,就要等这批教师退休或调走后,下一个老师才有名额,有很多老师40多岁连小高或中一都没评上,工作20多年工资不到2000元,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而评定职称以后,由于到城里,到重点学校容易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挖掘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拼命往城里挤,往重点中小学钻。结果造成大量活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迅速集中到城里,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现在各地又实行教师职称编制管理,根据各地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不仅继续维持这种现状,而且更有所加剧。长此以往不仅城乡教育严重失衡,连城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对教师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教育公平。更突出的是大多数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后,要求干轻活,他们们的宗旨是只有耍得好,才活得久,只有活得久,才能把国家的钱拿得多,如此发展下去,教育公平就会成为仅仅说说而已的空话,成为与时俱进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
三、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极大地妨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职称分高、中、低,按照职称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当然也要讲求物质利益,人人都
希望获得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应该而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难免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之间经过了职称的不正当竞争,难免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况,广大教师非常清楚,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员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职称确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现在又来培训各级骨干教师,被培训的骨干也与职称、年龄等条件挂钩。有的被学校推荐上去的骨干原本既不是学那个专业,也没有教那门学科,仅仅是有必备条件的职称和年龄恰当,外加其自愿报名以及学校领导的青睐就获得了各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而参加培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了。如此一来,教师被职称和骨干分成了三、六、九等,哪里还能形成什么“教育合力”,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效果呢?
四、给教师评定职称,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政府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以致献身),争取把职称捞到手。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
五、在教师职称制度下,按劳分配变成了按职称分配。劳而不得,不劳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不须多说,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无忧,可以不上课去打杂或者少上课就明白了。也许有人说,以上理由其实不是理由,那些现象只是个别现象。其实不然,你只要深入实际,看一看听一听就知道,找点数据分析分析就明白了,职称其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若不是为了几个钱,谁还在乎呢?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妨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如像废除其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样,来个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早些废除之,代之以切合实际的,能够真正激励教师积极性的新办法,还教育一片蓝天!
表现在:
一、这个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
一、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二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仔细推敲起来,这话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普遍搞重点中小学。这些重点中小学都在城里,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评定职称都是有名额限制,一旦一个学校中高级职称满圆,就要等这批教师退休或调走后,下一个老师才有名额,有很多老师40多岁连小高或中一都没评上,工作20多年工资不到2000元,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而评定职称以后,由于到城里,到重点学校容易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挖掘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拼命往城里挤,往重点中小学钻。结果造成大量活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迅速集中到城里,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现在各地又实行教师职称编制管理,根据各地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不仅继续维持这种现状,而且更有所加剧。长此以往不仅城乡教育严重失衡,连城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对教师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教育公平。更突出的是大多数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后,要求干轻活,他们们的宗旨是只有耍得好,才活得久,只有活得久,才能把国家的钱拿得多,如此发展下去,教育公平就会成为仅仅说说而已的空话,成为与时俱进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
三、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极大地妨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职称分高、中、低,按照职称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当然也要讲求物质利益,人人都希望获得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应该而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难免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之间经过了职称的不正当竞争,难免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况,广大教师非常清楚,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员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职称确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现在又来培训各级骨干教师,被培训的骨干也与职称、年龄等条件挂钩。有的被学校推荐上去的骨干原本既不是学那个专业,也没有教那门学科,仅仅是有必备条件的职称和年龄恰当,外加其自愿报名以及学校领导的青睐就获得了各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而参加培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了。如此一来,教师被职称和骨干分成了三、六、九等,哪里还能形成什么“教育合力”,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效果呢?
四、给教师评定职称,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政府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以致献身),争取把职称捞到手。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
五、在教师职称制度下,按劳分配变成了按职称分配。劳而不得,不劳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不须多说,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无忧,可以不上课去打杂或者少上课就明白了。也许有人说,以上理由其实不是理由,那些现象只是个别现象。其实不然,你只要深入实际,看一看听一听就知道,找点数据分析分析就明白了,职称其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若不是为了几个钱,谁还在乎呢?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妨
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如像废除其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样,来个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早些废除之,代之以切合实际的,能够真正激励教师积极性的新办法,还教育一片蓝天!
第五篇:学历、职称、技能工资补贴规定
学历、职称、技能工资补贴的规定
一、总
则
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的企业经营战略,塑造一支既懂经营又懂管理,既具有一技之长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企业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实质是企业间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竞争。建立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增强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同时对外既可以吸引外来人才,对内又可以激发本企业员工积极好学、力争上进,从而增强企业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潜能和意识,以期建立求才、育才、励才、用才、留才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为规范和完善企业激励竞争机制,特制定本规定。
二、补贴范围
1、公司所属正式员工是本规定补贴的直接对象。试用期员工不在本规定补贴之范围内,待试用期满经批准同意转正后方可享受补贴。
2、本规定所称学历是指经接受国民教育体系学习,国家承认学历(包括自考、电大、夜大、成人教育等)并获得正式毕业证书和经正规院校一年以上学习取得结业证书的大中专职员;职称是指经国家有资格评定单位评定或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取得职称的(如会计师、经济师、造价师等);技能是指经国家统一考试或省、市、行业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证的(如项目经理资格证、物业经理资格证、预算员资格证等)。
3、取得双学历以上学历、双职称以上职称、多项资格证的,仅享受两项以内的补贴。有两项以内的学历、职称及资格证的可并列同时享受补贴。
4、实行独立核算承包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不在本规定补贴的范围内。但可参照本规定在本公司范围内进行补贴。
三、补贴方式和管理
1、以工资补贴形式进入每月工资,按月发放。
2、补贴数额不在基本工资扣除的10%的范围内。
3、补贴由个人或单位申报,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定并确定补贴数额后,通知所属财务部门发放。
四、补贴标准(一)、学历补贴
1、获得全日制中专、技校毕业证书的补贴100元。
2、获得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的补贴200元。自考、函授、电大、夜大、成大、代培及其它社会办学等方式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补贴150元。
3、获得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并获得学位的补贴300元,没有获得学位的补贴250元。自考、函授、电大、夜大、成大、代培及其它社会办学等方式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并获得学位的补贴250元,没有获得学位的补贴200元。
4、获得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证书并获得学位的补贴400元,没有获得学位的补贴350元。其它社会办学方式(经国家承认学历)取得毕业证书并有学位的补贴350元,没有学位的补贴300元。
5、获得全日制博士生毕业证书并获得学位的补贴500元,获得博士后毕业证书并有学位的补贴600元。
6、经正规院校或有资格的培训院校一年以上的学习或培训,取得结业证的补贴100元。
(二)、职称补贴
1、获得技术员类职称并有证书的补贴50元。
2、获得初级类职称(如助工、助会、助师等)并有证书的补贴100元。
3、获得中级类职称(如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并有证书的补贴200元。
4、获得付高级类职称(如付高级工程师、付高级经济师、付高级会计师等)的补贴300元。
5、获得正高级类职称(如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等)的补贴500元。
(三)、技能补贴
1、经行业或协会或市、县级单位考试取得初级技能资格证的补贴50元,取得中级资格的补贴100元,取得高级资格证的补贴150元。同一类别资格证有级差,每一级差上调补贴30元。
2、经省级或省级职能单位考试取得初级技能资格证的补贴70元,取得中级资格证的补贴140元,取得高级资格证的补贴210元。同一类别资格证有级差的,每一级差上调补贴40元。
3、经国家或国家级职能部门考试取得初级技能资格证的补贴100元,取得中级资格证的补贴200元,取得高级资格证的补贴300元。同一类别资格证有级差的,每一个级差上调补贴50元。
五、其
它
1、按规定有资格享受补贴的员工应按规定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供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技能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经审核无误后退还原件。复印件留公司存档不退还本人。
2、弄虚作假,使用假文凭、假证书等手段骗取补贴的,一经查出,立即取消补贴并退还已领取的补贴。同时按集团公司《奖惩条例》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的给予除名处罚。
3、本规定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同时经集团公司董事会同意可进行修改和补充。
4、本规定从2014年7月1日起执行。
九江中煜程塑业有限公司
2014年5月31日
主题词:
集团公司
学历
职称
技能
补贴
规定
下
发;
集团公司所属各公司、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