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三项项目申请书(林粮经)

时间:2019-05-14 13:2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三项项目申请书(林粮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三项项目申请书(林粮经)》。

第一篇:科技三项项目申请书(林粮经)

墨 玉 县 科 技 三 项 经 费 项 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墨玉县“林粮经” 一年三熟立体栽培试验、示范及推广 申报单位:墨

玉县种子管理站

(盖章)起止年限:2011年4月-2012年12月 墨玉县科技局印制

申报时间:

2011年3月

填写说明

1、申请承担地区科技三项经费项目,须填写本申请书。

2、申请书由项目申请单位或具备申请项目能力的个人填写,经主管部门审查后,一式三份及电子版报地区科技局。

3、必须按申请书要求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简明严谨。

4、要求文字叙述和数据都应确切、可靠。

5、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A4纸印刷 科技项目申请表

项目名称 墨玉县“林、粮、经”间作立体栽培模式一年三熟试验、示范与推广 拨款 自筹 贷款 2011年4月-2012年总投资申请经费起止年限 15 12月(万元)(万元)15 申报单位 墨玉县种子管理站 电话号码 0903-6516086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848100 墨玉县其乃巴格路39号 项目 37职称或 年龄 站长 吴爱琼 性别 女 岁 职务 负责人 墨玉县是历史悠久的绿洲型灌溉农业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有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经验。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墨玉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土地面积20102.52 万平方公里,是和田地区和墨洛绿洲之一。

43.5年底,全县总人口 47.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939.83万

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墨玉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为认真贯彻地委“两个加速、一个突破”发展思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精品林果业的规模和效益,坚持“特色、绿色、规模、品牌”战略,重点发展核桃、红枣、葡萄等林果,初步形成“南核北枣”的局面,林果面积累计占全县农业种植面积项目 的47

万亩,78%。随着林果树冠增长,对墨玉县粮食生产(特别是粮食单产)已存在主要 不同程度的影响,林粮争水、争肥、争光的矛盾日益显现。为改变林粮的生内容 态环境,在不影响林果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核桃(红枣)-玉米-特色经济作物”间作立体栽培一年三熟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确保农业增效、(500字)农民增收。因此,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我县委人民政府把 “林(核桃和杏树)、粮(玉米、小麦)、经(绿豆、黄豆、花生、豌豆、菌类、中药材及瓜菜类等株高在50

厘米以下的作物)”间作立体栽培一年三熟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列入 “自治区科技兴农技术推广项目”的前景广阔。虽然具有雄厚农业科技专业技术队伍,但是没有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和农机具配备及良好的检测办公设施,无法确保试验、示范数据的可靠性和展示效益。为此,实施墨玉县“林、粮、经”间作立体栽培一年三熟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迫在眉睫,势在必行。1

项目的目的、意义: 对墨玉县农业生态环境、林粮争水、争肥和争光是墨玉经济发展现状和绿洲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结合墨玉县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实际,利用宏观作物布局、品种搭配、耕作、作物特性、合理的栽培模式等技术,认真进行不同树龄不同的玉米品种和特色经济作物空间的合理布局,达到互补,一年三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利用绿洲生态农牧业多样性来改善和优化林、粮、经间作生态系统结构,利用成熟的林粮经间作模式为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增农民增效创造一个扎实有效的生态环境。果品、粮食和特色作物是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食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县粮食与果树间作种植面积有了长足发展,果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优化、林果种植面积的扩大,已严重影响粮食成熟、饱满程度、单产和品质。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与多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理利用林粮间作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粮食安全应是我县今后高度重视的问题。““林、粮、经”间作立体栽培一年三熟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研究”就是在此基点上研究的新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试验、示范和展示,探索出不同树龄间作玉米和特色经济作物最佳种植模式和探索不同树龄最适合间作的玉米及特色经济作物品种。并以果品、粮食、经济作物产品优质为最终指标,将优化的技术和合理的栽培模式组合配套,提出““林、粮、经间作立体栽培一年三熟模式”的试验”用于示范和推广;这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果粮经的出口将发挥巨大作用。本项目主要是由国家扶持的脱贫致富项目,建成后将促使当地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加快奔小康步伐,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保证社会安定团结和地方经济稳定发展。此种植业的发展,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更广的就业渠道,使全县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调整,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在扎瓦乡牙吾西村4小队建立20亩 “5年一下核桃树+粮+经” 一年三熟立体栽培的试验田。

2、在蚕种场建立20亩 “5年以上果树+粮+经” 一年三熟立体栽培的试验田。

3、在蚕种场建立20亩 “10年以上果树+粮+经” 一年三熟立体栽培的试验田。

4、初步研究确定“林、粮、经” 一年三熟模式的立体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套。

5、加强对项目实施区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两年内分期培训农民技术员150名,农民62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500余份。

7、提供验收单位所需的有关材料。

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措施:

(一)技术路线: 利用林、粮、经作物生长上的需求互补优势,进行套种实现“林、粮、经” 一年三熟模式的立体种植高产栽培生产,选出耐阴的玉米和小麦品种,确保林果间作粮食单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栽培模式: 采用高产带幅,品种配套,建立高产立体种植模式,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选出耐阴的玉米、小麦和经济作物品种(各品种和种类),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增效。(1)核桃(红枣)树8米一带单行栽植,株距5米,每亩17株。5年以下核桃树树盘直径1.6米,60%地可以种植粮食;5年以上10年以下核桃树树盘直径2.4米,45%地可以种植粮食;10年以上核桃树树盘直径2.8米、30%地可以种植粮食;(2)粮食种植模式为6:2;冬麦种植带0.7米(种6行,每亩30~35万穗,9月下旬10月初播种),预留行0.50米(5月上中旬种植玉米。(3)经济作物在预留的树盘直径种植8~14行、行距为40厘米。5年一下核桃树种植模式 { 8米 } 核桃-----------------粮--------------------核桃 【树盘︱1.6米︱】 【4.8米】 【树盘︱1.6米︱】(4行经济作物)(24行麦子、8行玉米)(4行经济作物)5年以上10年以下核桃树种植模式 { 8米 } 核桃---------------粮----------------------核桃 【树盘︱2.4米︱】 【3.6米】 【树盘︱2.4米︱】(6行经济作物)(18行麦子、6行玉米)(6行经济作物)10年以下核桃树种植模式 { 8米 } 核桃---------------粮-----------------------核桃 【树盘︱2.8米︱】

【2.4米】 【树盘︱2.8米︱(7行经济作物)(12行麦子、4行玉米)(7行经济作物)4

2、栽培管理(1)选用良种:“林、粮、经”一年三熟模式的立体种植的各种作物都要选用生产潜力大、早熟、矮杆、紧凑、抗病、耐阴的品种。小麦品种为石4185;玉米品种为生育期90~120天我县目前主栽的高产、优质、活干成熟的品种;经济作物品种是生育期70~100天与套播玉米同熟或早熟的品种(绿豆、黄豆、花生、豌豆、菌类、中药)。(2)、时期套播:麦间套种玉米,播种前都要结合麦田浇水早足底商,确保一播全苗。(3)合理密植:小麦30万株、玉米1700~3500株、经济作物(4)尽量早管:麦收后立即进行删茬灭草,科学配方施肥、及时浇灌、确保商情,尽早间苗、定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目的。(5)防止病虫害: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危害进行药物浸种。5

经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1、20亩试验田核桃(5年以下树龄)亩产量 119公斤(单株产量7公斤计算),每公斤按25元计算59500元;小麦单产400公斤,按2.5元计算20000元;玉米产量450公斤,按2元计算18000元;经济作物产量100公斤,按4.5元计算9000元,合计产值88500元,亩均效益4425元。2、20亩试验田核桃(5年以上10年以下树龄)亩产量 255公斤(单株产量15公斤计算),每公斤按25元计算127500元;小麦单产300公斤,按2.5元计算15000元;玉米产量350公斤,按2元计算14000元;经济作物产量150公斤,按4.5元计算13500元,合计产值170000元,亩均效益8500元。3、20亩试验田杏树(10年以上树龄)亩产量 425公斤(单株产量25公斤计算),每公斤按15元计算127500元;小麦单产230公斤,按2.5元计算11500元;玉米产量270公斤,按2元计算10800元;经济作物产量200公斤,按4.5元计算18000元,合计产值167800元,亩均效益8390元。

二、社会效益: 我县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最近林果业发展速度快林良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逐步推广立体种植,实行多维用地,力争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已经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不同树龄不同的玉米品种和特色经济作物空间的合理布局,达到互补,一年三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利用绿洲生态农牧业多样性来改善和优化林、粮、经间作生态系统结构,利用成熟的林粮经间作模式为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创造一个扎实有效的生态环境。立体种植技术,将成为我县经济再翻一番,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技术措施。6

计划安排: 从2011年4月1日开始至2011年12月30日在项目进行专项调查,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从2011年5月15日开始做“林、粮、经”立体种植栽培试验。从2012年1月1日—2012年3月30日进行项目技术培训包括技术人员培训和农民培训。从2012年4月1日—2012年10月30日履行项目实施方案并制定推广体系。从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履行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并项目总结迎接验收。

地点、规模:扎瓦乡20亩,县蚕种场(农业示范园区)40亩,共计60亩.投资预算与资金来源:

一、投资预算 1、100亩试验、示范基地滴灌及配套设施 10万元

2、种子、农家肥及化肥投入 2万元

3、技术人员及农民培训 1万元 4、1万元 合计 15万元

二、资金项目编制及实施方案

1万元

5、其他 来源:科技三项经费 7

主持承担、协作单位的人员及分工: 墨玉县科学技术局和农业局负责项目的监督、督查和资金管理 墨玉县种子管理站和墨玉县玉农种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简况

姓 名 性别 文化程度 职务 工作单位 项目中分工 1 阿里木江 男 本科 局长 墨玉县科技局 项目监督 2 孙永 男 本科 局长 墨玉县农业局 项目监督 男 本科 局长 墨玉县农业局 项目协调 3 王立明 本科 女 站长 墨玉县种子站 项目总负责 4 吴爱琼 本科 男 经理 墨玉县玉农公司 项目技术指导 5 艾斯卡尔 本科 女 干部 墨玉县种子站 项目实施 6 阿依谢姆古丽 8

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专家论证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9

科技兴县办公室或科技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盖章)县领导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盖章)10

第二篇:申请区科技三项费用

申请区科技三项费用

一、申请科技项目贷款的单位及项目应符合“汉阳区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

二、承担科技三项费用支持项目单位应具备以条件:

1、在本区纳税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集体、私营、民营科技企业,包括农村种养殖专业户。

2、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3、领导班子有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水平。

4、具有一定的科技开发能力,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直接从事科研开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占职式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6、有财产抵押或担保单位。

企事业单位申请科技项费用,均应实事求是地提交以下文件:

1、《武汉市汉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2、按《汉阳区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要求编制的《武汉市汉阳区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法人营业执照或单位代码证(复印件)

4、经审计的企业上会计决算以及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复印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新办不一年的企业需报企业注册验资报告和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

5、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如国家法定机构出具的技术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明、获奖证书、有关人员的资格证书、用户使用报告等)。

三、凡申请科技项目贷款的单位均应填写汉阳区科技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可行性论证明表,经主管部门签章后返回区科技工作科。

四、科技科对申请项目按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的项目由区科技工作科组织专业人员(包括技术、财务等专业)对申请的项目及申请的项目及申请单位的经济财务状况进行考察、论证,写出论证结论意见并按审权限上报审批后予以立项。

五、经审批立项的科技项目列入区科技发展实施计划,实施项目的单位致电区科技工作三项费用贷款俩的资产抵押协议手续后,到区科技工作科按合同发放科技三项费用贷款。

1、有偿使用科技三项费用核算

有偿科技三项费用是需要偿还的,因此对任何单位而言,在核算上作负债处理。有偿科技三项费用如果需要交纳资金使用费(利息)时,记入有关费用科目(财务费用等)

2、三项费用的开支范围 科技三项费用的开支范围包括:

1、人员费,2、调研培训费,3、公用经费,4、设备购置费,5、能源材料费,6、业务费,7、验收鉴定,8、其它费用。

办理技术合同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的交易中包含技术标的,并按我国技术合同法的规定所签订有关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技术合同分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四种类型。要办理好技术合同,首先要签好合同,应由经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培训的人员参与合同的谈判和订立,也可咨询有政府认定资格的技术经纪人或技术交易服务机构之后再订立合合,要按技术合同法及实施细则规定的有关程序、内容及要求来约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使用权用当地政府的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印制的各类技术合同书。第二要按当地区性技术市场的规定向当地技术市场管理机构进行技术合同的登记,办理有关奖励及落实技术交易的优惠手续。

技术买方对较重大的技术交易活动前期调研中,还要注重技术信息的查询工作,我国的技术信息查询机构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凡从事规定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的企业,基本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必备条件,均可向科技局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程序有:申报,申报材料及企业的审核,认定和下发认定文件。

一、高新技术范围如下:

(一)、电子与信息技术

(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三)、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四)、先进制造技术

(五)、航天航空技术

(六)、现代农业技术

(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八)、环境保护新技术

(九)、海洋工程技术

(十)、核应用技术

(十一)、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

(一)、从事上条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单纯的商业贸易除外。

(二)、企业产权明晰,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运行机制良好。

(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

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

(四)、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

(五)、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

三、申报材料包括:

1、《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企业章程;

3、高新技术产品证明材料;

4、资产负债、损益表;

5、企业职工名册、职称、学历证明;

6、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二、企业申报后,由市科技术局同市税务部门组织审核认定后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怎样办理科技成果鉴定

一、项目成果鉴定的一般原则

1)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是主管科技工作的政府机关的行政行为;并严格实行归口管理,我市由市科技局归口管理,具体由科技成果处负责执行。

2)科技成果鉴定范围,列入各级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矿产新品种等。

3)科技成果鉴定遵循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讲求实效,专家审定原则,确保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二、组织鉴定的形式

1)会议鉴定:对于技术水平较高,涉及面广,需要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或演示、测试和答辩的科技成果,采取会议鉴定。

2)检测鉴定:科技成果已广泛应用,并由通过国家或省、部认定的专业技术检测机构检测、测试性能指标可以达到鉴定目的科技成果(如计量器具、仪器仪表、新材料等),一般采用检测鉴定形式。

3)函审鉴定:对于不需要组织同行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的科技成果,可由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即可进行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取函审鉴定形式。

三、科技成果鉴定的工作程序

1)申请鉴定单位,需填报《武汉市科技成果鉴定申请书》,并附全套技术资料,报区科技术局初审。

2)初审合格后,报市科技局成果外和主管业务处(计划内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技术性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鉴定;鉴定形式;选聘专家;主持鉴定的单位及鉴定时间。

3)申请鉴定单位应在鉴定日期的十天之前,将鉴定项目的资料和鉴定会的通知送到专家手中,便于专家会前审查。

4)市科技局成果处或主管项目的业务处主持鉴定。5)将科技成果鉴定文件及填好的成果登记表于鉴定日期起,两个月内送科技成果处复核、盖章、登记。经发布成果公报最终确认。

技术合同登记

1)技术交易应订立技术合同,技术合同的内容按《技术合同法》的规定,由当事人约定。

2)技术交易的卖方应的技术合同订立之日用品30日内,到区科技局技术合同登记站或市技术市场办办理认定、登记手续。

3)技术交易的卖方应保证技术的实用性、可靠性。中介方应保证技术信息的真实性,买方应按合同的约定使用技术和支付使用费。

4)技术交易应使用全市统一的技术交易专用发票。5)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当事人,凭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出具的认定登记证明,按规定享受减免税优惠。

6)技术交易双方及中介方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篇:转正申请书林

转正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叫XX,于2012年5月28日进入公司,担任预算员的职务,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试用期,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正式员工。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用期,已经完全适应了公司的环境,融入到了一个集体,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是我的工作的能力和自身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工作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别人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可以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段时间里,领导教导我们要严谨、包容、进取。作为预算员,在工作上要严谨,不能出现错误,我们是一个公司,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大家庭,无论生么事都应该具有有包容心,要积极向上,不能满足与现状,这些对我的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克服了很多困难。

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做到:

1.对工作态度认真、仔细,领导交给的任务及时完成。2.服从领导的安排,虚心听取领导的教导。3.认真学习新的知识,虚心请教别人,不自傲。4.对同事热心、友好、团结。

5.积极进取,使自己的工作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我只有不断在工作中学习、进取、完善自己,认真及时做好每一项任务,我相信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改正这些缺点,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进步。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看到公司的迅速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希望能根据我的工作能力、态度及表现给出合格评价,使我按期转为正式员工。

申请人:

日 期:2012年7月18日

第四篇:市科技三项经费及项目管理办法

沅江市科技三项经费及项目管理办法

沅江市科技三项经费及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科技三项经费及项目管理,引导和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科技三项经费是指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是市政府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科技攻关计划、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与国家、省科技项目经费相配套的专项经费。科技三项经费由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第三条 科技三项经费来源为市财政拨款,每年科技三项经费预算安排纳入市财政总体预算,其额度占当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1.5%。

第四条 科技三项经费使用及项目安排,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注重效果,跟踪服务、加强管理,支持调整、促进发展。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促进产业化相结合、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政府专项资金引导与整合吸收多元化社会化资金相结合、提高产业科技竞争力与发展科技事业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县(市)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科技三项经费使用及项目安排,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章 支持对象、条件和重点

第六条 支持对象为我市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有实力的农业大户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第七条 申报项目基本条件:

(一)具有技术先进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和技术政策,能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及共性技术问题,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支持单纯的外延扩张型、普通基建型和低水平加工型项目。

(二)具有经济合理性。项目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可在预期内形成适度经济规模,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具有生态可持续性。项目资源利用效率高,不造成环境污染,吸纳劳动力资源能力强。

(四)具有实施可行性。项目申报单位具备项目实施所需的技术、人员、资金、管理和产业基础等条件。

第八条 主要支持方向及项目类别:

(一)工业科技攻关项目,旨在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关键及共性技术问题,支持新产品开发,促进工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

(二)农业技术开发项目,为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结构优化调整。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旨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对成长性较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

(四)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支持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成果的引进、吸收、集成和推广。

(五)企业信息化项目,重点支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集成和推广,提高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六)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项目,促进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七)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促进境外技术引进、消化和转化,引导归国留学人员来我市兴办科技实体。

(八)社会发展科技项目,重点促进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医疗卫生、防灾减灾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

(九)支持专利申请和购买高新技术成果项目,对单位、个人申请专利及企业购买高新技术成果予以资助。

(十)软课题项目,重点支持我市科技兴市相关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规划编制以及重大项目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十一)国家、省科技项目计划的地方配套资金安排。

第九条 支持重点领域:

(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

(二)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

(三)新材料技术与产品。

(四)先进制造技术与产品。

(五)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与产品。

(六)新型生物、医药技术与产品。

(七)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与产品。

(八)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深加工关键技术。

(九)农业新品种开发与产业化。

(十)主要作物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十一)农业标准化技术。

(十二)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技术。

(十三)发展替代产业的技术与产品。

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条 确定项目立项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专家评议结合行政审批。

(二)应急情况下经论证立项。

第十一条 对于预期技术经济目标明确、便于考核且申报单位较多的项目,采用项目评审、可行性论证、专家质疑答辩、综合评分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二条 一般项目采取专家评议结合行政审批方式立项,其程序如下:

(一)发布项目指南。根据市科技发展规划及技术 需求,市科技局按照国家、省、益阳市科技项目指南,通知及时在沅江科技局网站上予以公告。

(二)申报项目。项目申报采取单位和个人申报、部门推荐两种方式:

1、单位和个人申报项目。符合本办法第二章申报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向市科技局报送《沅江市科技项目申报书》,也可通过沅江科技局网站申报,所申报项目由市科技局认真筛选、进行受理。

2、有关部门推荐项目。由市发展和改革物价局、市经济发展局和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以函告形式向市科技局提出项目建议,也可在单位和个人拟报的《沅江市科技项目申报书》上签明部门推荐意见。

(三)市科技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调研和形式审查。

(四)专家评审。对已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由市科技局主持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行性和生态可持续性进行评审。专家评审委员会由相关行业的知名专家及市发改委、市经济发展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部门人员组成。在充分审议的基础上,各评审专家依据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独立评分,依据得分排序提出预立项项目。

(五)市科技局局长办公会对预立项项目进行综合平衡,提出资金安排及项目计划草案,并就资金安排及项目计划草案与市财政局会商。

(六)资金安排及项目计划草案,经分管科技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审核。

(七)经过以上程序,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达科技项目计划。

(八)根据科技项目计划,市科技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

(九)市科技局根据项目合同,向市财政局填报《科技三项费用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市财政局根据市科技局填报的《科技三项费用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及时向项目承担单位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三条 根据我市应急技术需要,对个别特殊项目,市科技局可直接提出立项建议,经可行性论证并与市财政局协商后,报分管科技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长批准执行。

第四章 职责

第十四条 科技三项经费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共同管理,按照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

第十五条 市科技局职责:

(一)提出科技三项经费预算建议。

(二)组织项目的申报、评审。

(三)编制项目计划和计划管理费预算。

(四)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验收。

(五)会同市财政局下达项目计划。

(六)督促项目单位落实项目配套资金、配合做好经费及项目的相应管理。

第十六条 市财政局职责:

(一)负责科技三项经费的预算和财务督理。

(二)审核项目的预期经济指标和相关资料。

(三)核批科技三项经费预算和计划管理费预算。

(四)按科技三项经费使用计划及时办理拨付手续。

(五)监督科技三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职责:

(一)严格执行项目合同,完成项目规定任务。

(二)按规定定期向市科技局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重大事项。

(三)及时填报有关报表。

(四)接受有关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五)项目执行期满后,及时申请项目结题,进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按项目合同规定及时足额偿还有偿资金。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八条 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方式,根据项目所处产业化程度,分为定额无偿补助、有偿借款、项目完成后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四种。

第十九条 科技三项经费开支范围包括项目研究开发经费、计划管理费和科技奖励经费。

第二十条 项目研究开发经费,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一)直接费用,指与项目实施直接相关的人员费、设备费、修缮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及其它直接费。

1、人员费,指为直接参加项目实施人员支出的工资性费用。

2、设备费,指项目实施所发生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和自行试制费用。

3、修缮费,指项目实施所用固定资产的安装费、维护费、修理费。

4、能源材料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5、试验外协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6、会议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组织召开咨询会、论证会、鉴定会等各种会议所发生的费用。

7、差旅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国内外调研考察、现场测试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8、国际合作交流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人员必须进行的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费、培训费及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费用。

9、其它直接费,指除上述费用外的专家咨询费、软科学项目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稿费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其它直接费用。

(二)间接费用,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和管理项目而发生的难以直接计入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承担单位直接为项目服务的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或折旧费。项目间接费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一般为5%。

第二十一条 计划管理费,指市科技局为组织和管理科技计划项目而支出的费用,一般包括:计划的制定和发布、项目评审、评估、招标、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科技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按不超过经费预算比例的5%列入科技三项经费预算,由市科技局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二条 企业收到的科技三项经费在财务处理上记入“专项应付款”。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经费必须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在项目执行期内的每年结束时,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向市科技局报送《科技三项经费支出明细表》。

第二十四条 未完成项目的无偿结余经费,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或鉴定后的项目结余无偿经费,用于补助项目完成单位的科研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十五条 项目因故中止,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将剩余经费全部上缴市财政继续用于安排其它科技计划项目,剩余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使用有偿借款的项目执行期满后,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合同规定及时足额偿还该借款。逾期不还的,按合同约定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完成后,市科技局依据项目合同规定,及时足额回收经费有偿部分,用于补充市高新技术引导基金,以及集中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对历年安排形成的、回收难度大的有偿使用的项目资金,在完成经费回收后,回收经费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在回收经费中列支,并按回收额的一定比例补贴给经费回收部门作为回收工作专项资金。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截留或挪用科技三项经费。对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出,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将截留或挪用的经费全部收缴并进行相应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按司法程序进行处理。

第六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八条 建立科技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市科技局对每个项目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负责项目实施进度督查、出现问题及时协调、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时结题和有偿资金回收。

第二十九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及时调整或 撤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变化,造成项目原定的目标及技术路线发生变化。

(二)项目配套资金、技术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造成项目不能继续实施。

(三)项目所依托的工程不能继续执行。

(四)因不可抗拒的因素,项目不能继续实施。

第三十条 项目执行期一般不超过二年,需中途调整或撤销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市科技局核准后执行。必要时,市科技局可直接提出调整或撤销意见。

第三十一条 项目在执行期满后,由市科技局对项目及时进行结题。结题以项目合同为依据,对项目目标完成和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考核,做出是否通过结题的结论。根据项目配置资金性质、额度和预期目标不同,项目结题分为鉴定、验收或提交结题报告三种方式:

(一)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采取专家鉴定方式结题。

(二)对科技产业化项目采取检查验收方式结题。

(三)对资金额度小的一般项目采取提交结题报告方式结题。

第三十二条 对未通过结题的项目,应在此后半年内,进行相应改进,再次进行结题。若由于项目承担单位原因而造成项目未能通过或未按要求进行结题的,有关单位或个人三年内不得再承担市科技经费支持的项目。

第三十三条 对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项目承担单位应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具备条件的应及时申请专利。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安定科技增粮马铃薯项目技术报告

定西市安定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 项目(马铃薯项目)实施技术总结

定西市安定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项目在马铃薯作物上实施。该项目主要围绕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将成熟、适用、先进的增产增效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技术路线,重点示范推广了优良品种繁育推广、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和全膜双垄沟种植、膜侧沟播、半膜覆盖、标准化生产规程应用、机械深松耕、节水灌溉、机械注水播种、整薯坑种、芽栽、粮食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增产增效综合栽培技术。该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项目承担单位的严格管理和认真落实,全面完成了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项目两年累计完成项目示范推广面积46.4万亩,平均亩产鲜薯1335.08公斤,较全区当年对照(非项目区)平均亩产鲜薯1029.8公斤亩增产305.27公斤,增产29.6%,取得了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总结和完善了我区旱作农业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区马铃薯生产水平。现将项目主要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技术来源及应用背景

该项目所涉及到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规程以省农技总站提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专辑》为标准和参考,集成组装我区马铃薯抗旱增产单项技术,同时借鉴省内外近年来实施的较为先进的旱作农业技术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马铃薯产业这项适宜我区自然经济特点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越来越突出,但是在马铃薯产业的第一车间种植生产环节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良种繁育供应体系不健全,良种跟不上,耕作管理粗放,先进适用的抗旱增产技术集成配套和组装不够,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推广普及缓慢,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等等,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壮大和产量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做大做强我区马铃薯产业,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全区 范围内全面实施了由省农牧厅下达、省农技总站主持并组织实施的科技增粮行动计划项目。

二、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及推广策略

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紧紧围绕增加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为最终目标,走“科技兴薯”的发展路子,通过采取引进繁育优良品种、推广旱农适用技术、推行标准化栽培、推广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引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加强科技培训等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优势,进行现代科技与传统旱作技术的组装配套,最大限度地提高降水利用率,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确实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改善马铃薯的质量,打造马铃薯地域新品牌,从而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采取的推广策略是:抓点示范,政府推动,市场牵动,效益拉动,群众互动,促进我区马铃薯产业全面提升。

三、项目完成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针

(一)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推广面积:项目两年累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46.4万亩,占项目下达任务面积20万亩的232%,占项目区计划任务面积41万亩的113.2%。

产量指标: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1335.08公斤,较全区(非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1029.8公斤亩增产305.27公斤,增产率29.6%。

良种应用:两年累计马铃薯良种示范推广面积44.95万亩,良种应用率为96.88%,其中中心示范区良种示范推广面积为10.24万亩,良种应用率达到了100%。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两年累计完成取样测土2200个,其中速测土样2000个,化验室土样测试200个,全面完成了取样测土任务。两年累计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4万亩,其中中心示范区应用面积达到了10.24万亩,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了100%。

示范带动:项目实施两年累计建立高标准中心示范区22个,完成中心示范 面积10.24万亩,占项目下达任务面积2.4万亩的426.7%,占项目区计划任务面积8.96万亩的114.3%。

技术培训:项目区每年在每个项目实施乡镇建立1个中心示范区,两年累计建立了22个中心示范区,共有36名(次)专业技术人员和1名首席专家参与项目实施。每个技术员在各自的示范区内联系20户科技示范户,共联系科技示范户720户(次),辐射带动农户7200户,辐射带动人数2.02万人。在关键农时,技术指导员针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每人开展技术培训平均达到2.8次,每人开展技术指导平均达到5.4次,两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1次、技术指导194次,中心示范区每个农户接受比较正规的技术培训次数接近3次。

(二)主要技术内容及实施效果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运用技术示范引路和行政措施推动相结合的方法,狠抓落实,使多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产生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二年来,项目主要示范推广了12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优良品种应用技术

项目区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马铃薯良种应用面积44.95万亩,优质化率为96.88%,平均亩产鲜薯1338.53公斤,亩产值678.44元,总产量60166.92万公斤,总产值30495.88万元。其中2006年示范推广面积20万亩,平均亩产1295.32公斤,亩产值569.66元,总产量25096.4万公斤,总产值11393.23万元;2007年示范推广面积24.95万亩,平均亩产1374.95公斤,亩产值756.86元,总产量34304.94万公斤,总产值18883.64万元。统供良种面积20.7万亩,统供率为45.2%。药剂拌种应用面积46.4万亩,应用率为100%。脱毒马铃薯品种推广面积13.6万亩,平均亩产为1547.3公斤,亩产值711.8元,总产为21043.28万公斤,总产值为9679.9万元,脱毒种薯应用率为29.3%。

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在引进品种中,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和庄薯3号可望成为未来3-5年内本区的主导品种。

2、良种引进繁育生产(1)脱毒种薯繁育。项目区依托当地爱兰、凯凯等种业有限公司,对新大坪和陇薯3号等品种开展脱毒繁育,分别在香泉镇和石泉乡各建立了1个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两年累计建立种薯繁育基地面积9040亩,繁育脱毒良种17360吨,年提供5万亩的脱毒马铃薯种薯,其中原种扩繁基地面积1440亩,繁育良种2160吨,一级种扩繁基地面积3600亩,繁育良种7200吨,二级种扩繁基地面积4000亩,繁育良种8000吨。

(2)提纯复壮繁育留种。种子的提纯复壮繁育是在千家万户中实施的具有既简单方便、又经济有效的一种留种繁育技术。在项目实施中,该项技术对防止和减缓种薯质量退化、提高生产水平和良种化程度起到了显著地促进作用。两年累计完成以小整薯和芽栽为主的种子提纯复壮繁育面积4.751万亩,其中小整薯播种3.716万亩、芽栽1.035万亩,两年累计自繁留种近5000万公斤,年提供15万亩的马铃薯种子。

(3)良种引进筛选 项目实施共引进示范了陇薯3号、陇薯5号、陇薯6号和庄薯3号4个优良品种,分别在项目区不同区域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经试验示范,上述4个品种均表现产量高、质量好、商品率高,在3-5年内能够在我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3、配方施肥技术

两年累计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4万亩,其中中心示范区应用面积达到了10.24万亩,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了100%,经测定,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335.08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平均亩增产193.5公斤,增长16.9%。项目区主要推广了3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效果分别为:

一是适宜北部干旱区,目标产量为1000公斤、配方为亩施纯N6公斤+P2O54.6公斤+K2O3.6公斤,N:P2O5:K2O比例为1.7:1.3: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3.3万亩,平均亩产1290公斤,较对照增产195.6公斤,增长17.9%;

二是适宜东南部半干旱区,目标产量为1500公斤、配方为亩施纯N10.6公 斤+ P2O57公斤+ K2O5.6公斤,N:P2O5:K2O比例为1.9:1.3: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8.5万亩,平均亩产1330公斤,较对照增产198.4公斤,增长17.5%;

三是适宜西南部二阴区,目标产量为2000公斤、配方为亩施N14.3公斤+ P2O59.6公斤+ K2O7.3公斤,N:P2O5:K2O比例为2.0:1.3:1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区累计推广面积14.6万亩,平均亩产1382.6公斤,较对照亩增产185.3公斤,增长15.4%。

4、配方肥应用

马铃薯配方肥是由我单位经测土化验分析、研制并提供配方,由金昌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并于2007年投产应用的一种新型配方肥料,2007年主要进行了两种马铃薯配方肥的示范推广,共推广应用马铃薯配方肥4000多吨,应用面积12.1万亩,平均亩产为1453.6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198.9公斤,增长15.9%。一种是含纯养分量为N 18公斤、P2O5 12公斤、K2O 10公斤,N: P2O5 : K2O为1.8:1.2:1.0的配方肥,适于西南部和东北部施用,其中西南部亩施用量为80公斤,东北部亩施用量为60公斤,推广应用面积5.7万亩,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480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207.6公斤,增长16.3%;另一种是含纯养分量为N 17公斤、P2O5 13公斤, K2O 10公斤,N: P2O5 : K2O为1.7:1.3:1.0的配方肥,适于北部施用,亩施用量为40公斤,推广应用面积6.4万亩,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430公斤,较传统习惯配方施肥对照平均亩增产191.2公斤,增长15.4%。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到了100%,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马铃薯的产量。

5、标准化种植技术

项目区内马铃薯种植全部实施“统一选用良种、统一种子处理、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模式、统一中耕培土、统一病虫害防治”的“六统一”技术标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6、种子处理技术

为了能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环腐病和黑胫病,在项目区大力推广种子处理技 术,其技术要点是严把四关即:一是严格选种,播前10—15天将薯块出窖,挑除病、烂、畸形薯块,选留薯色光亮、芽眼饱满、形状整齐、并具本品种特征、无病无伤的薯块作种薯;二是晒种催芽:将种薯置于15—20℃的温度条件下晾晒2—3天,后将种子置于15—18℃条件下催芽,当芽长出0.5cm左右时进行切块,每个切块30—50克,留1—2个芽眼。三是刀具消毒:切块前用1‰高锰酸钾溶液对刀具进行消毒;四是科学浸种:薯块切好后,亩用1:500倍稀土旱地宝溶液浸泡薯块15—20分钟,捞出薯块摊开后晾干即可播种,严格地进行种子处理后,马铃薯出苗快而且整齐,平均出苗率为99.3%,较对照提高18.1个百分点;黑胫病、环腐病的平均发病株率8.2%,较对照发病株率降低8个百分点。

7、地膜覆盖技术

项目区主要示范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膜侧沟播栽培和半膜覆盖三种形式的地膜覆盖技术,二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68万亩,平均亩产2367.9公斤,较对照亩增产474.1公斤,增产25%。通过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收到了显著地抗旱保墒和集雨作用,使马铃薯在保苗、长势、增产等方面效果特别明显,起到了显著地示范带动作用。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选用幅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每带幅为110cm,大垄宽70cm,高10—15cm,小垄宽40cm,高15—20cm,沟内种植马铃薯,播深10—15cm,行距40cm,株距35—40cm,亩保苗3000—3500株。二年累计完成0.36万亩,平均亩产3075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1125公斤,增长57.7%,该项技术能够起到有效地保墒集雨提墒作用,确保了马铃薯的苗全、苗壮,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使马铃薯提前上市20—25天,销售价格能高0.2元/公斤,亩增产值225元,亩增纯收入135元。

膜侧沟播栽培技术:选用幅宽80cm,厚0.008mm的地膜,每带幅宽1.2cm,垄宽50cm,沟宽70cm,垄高20cm,垄上覆膜,沟内种植马铃薯,小整薯播种,播深20cm,行距70cm,亩保苗1500株。该项技术有明显的集雨保墒作用,促苗早发,苗齐苗壮,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二年累计推广面积0.02万亩,平均亩产1977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327公斤,增幅19.8%,亩增产值196元,亩增纯收入136元。

半膜覆盖栽培技术:选用幅宽80cm,厚0.008mm的地膜,带幅宽1.2cm,膜面宽70 cm膜间距50cm,行距60cm,株距为30~35 cm,亩保苗3000~3700株。该项技术有明显的集雨保墒作用,促苗早发,苗齐苗壮,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二年累计推广面积1.228万亩,平均亩产2167公斤,较露地对照亩增产285.7公斤,增幅15.2%,亩增产值194元,亩增纯收入134元。

8、集雨节水技术

该技术主要为集雨补灌技术和抗旱保水剂技术。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3.01万亩(次),其中集雨节灌补灌面积26.61万亩(次)(中心示范区为8.12万亩(次)),平均亩产1460公斤,较未补灌对照田亩增产160公斤,增幅11.8%;抗旱保水剂应用面积为46.4万亩。集雨补灌技术是利用上一年在水窖中储蓄的雨水,从马铃薯播种出苗开始,通过采用浇灌的办法,补充马铃薯生育前期需水,缓解旱情。抗旱保水剂主要为稀土旱地宝。

9、新材料应用技术

项目区主要推广了稀土旱地宝、稀土磷肥、马铃薯配方肥等新材料,二年累计推广面积79.2万亩(次),其中稀土旱地宝浸种技术推广面积46.4万亩(次),稀土磷肥应用推广面积20.7万亩(次),配方肥应用12.1万亩。新材料的应用,在项目区抗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0、机械化耕作技术

机械化耕作主要指机械深松耕、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技术,两年累计完成机械化耕作9.73万亩,其中机械深松耕6万亩、机械播种1.96万亩、机械收获1.77万亩。实施机械耕作技术,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11、抗旱播种技术

主要指抢墒播种、点浇点灌、马铃薯整薯播种和芽栽四项抗旱播种技术。两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361万亩,其中抢墒播种1.85万亩、点浇点灌0.76万亩、马铃薯芽栽1.035万亩、整薯播种3.716万亩。抗旱播种技术在2007年春季持续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收到了良好的抗旱保苗效果,确保了及时播种,保证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12、田间管理技术

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是确保各项抗旱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抗旱作用的一项主要配套措施,在项目实施中主要抓了以下两项技术:

一是及时中耕除草,抢墒培土。在幼苗快要顶土出苗,进行“闷锄”(浅锄一次),起增温迎苗作用;初花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遇到有效降雨时结合中耕及时进行抢墒培土,起松土、增温保墒、促苗早发的作用。

二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区内完成药剂拌种、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物理与生物防治等示范推广面积160多万亩(次),对马铃薯蚜虫早、晚疫病等主要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四、主要试验研究成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公关,积极妥稳地开展超前性试验研究,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三年累计开展试验研究42项次,现将主要试验成果归纳总结如下:

1、马铃薯抗旱技术应用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2006年、2007年我区遭受严重旱灾,北部各乡镇旱情较为严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抗旱增产技术的对比试验研究,对品种、茬口、土壤类型、耕作方式、芽栽、小整薯播种、旱地宝浸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9个方面的抗旱技术进行了多点对比试验,连续进行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凡应用了稀土旱地宝浸种、机械深松耕、整薯播种、育芽移栽、科学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抗旱技术的马铃薯,出苗齐全,植株生长健壮,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芽栽、小整薯播种、地膜覆盖、旱地宝浸种等抗旱技术显示出优势明显的抗旱性,已被项目区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比较成功的抗旱栽培模式有(1)抗旱良种+机械深松耕+稀土旱地宝浸种+科学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2、马铃薯连作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马铃薯连作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马铃薯质量下降,产量降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为此,在项目实施中,对连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试验得出的解决对策是:

(1)合理轮作倒茬,精耕细作。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茄科作物轮作,适宜与小麦、豆类、胡麻等夏茬作物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同时要及早深耕,及时耙耱保墒,进行冬季镇压,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适时进行中耕培土和病虫害防治。

(2)应用脱毒种薯。我区的西南部的符川、内官、高峰等乡镇的农民的做法是每年从邻近的渭源、临洮等县进行调种,其实大部分就是当地的脱毒种薯,今后要加大陇薯系列、新大坪等品种种脱毒种薯推广的力度,利用其种性好、产量高、质量优、适应性强等特点,解决品种退化、产量低、病虫害严重、质量不优的问题。

(3)进行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在严格选种、晒种和刀具消毒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稀土旱地宝等新材料的浸、拌种技术,同时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和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预防马铃薯丝核菌病、粉痂病、疮痂病等土传病害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测土施肥项目的实施,对我区各乡镇进行土壤取样和化验分析,在近年来配方施肥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区不同区域N、P、K的最佳施肥比例,同时要推广使用微肥和加大农家肥的施用量,全面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量,提高马铃薯的抗逆性。

(5)大力推广机械深松耕技术。通过近年来的推广应用表明,机械深松耕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使土壤疏松,打破了犁底层、加深了耕作层,纳雨蓄墒能力增强,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增强了抗旱性。

3、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防效试验

近年来由于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为害,造成马铃薯提早干枯死亡,块茎腐烂、对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试验筛选出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理想药剂及防治方法。试验材料有:稀土旱地宝、农用链霉素、硫酸 铜、高锰酸钾、草木灰等五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开花期调查病株率:用硫酸铜溶液浸种对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91.2%,但配药不慎浓度过高,易伤害幼苗,出苗不齐;其次是农用链霉素,平均防效80.2%;旱地宝平均防效64.6%,高锰酸钾平均防效25%,草木灰几乎没有防效,防效仅为8.3%,结论:今后应大面积推广硫酸铜和稀土旱地宝浸种防治细菌性病害。

4、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

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提高产量,提升质量、筛选出最佳防治方法和防治药剂,特设此试验。供试药剂有:(1)生控剂;(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5%菌力克水剂,试验结果:

(1)生防剂拌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有很长时间的控制作用,施药后70天调查,和对照相比,防效仍在50%以上,增产幅度在5—28之间,具有省劳、省时,便于大面积推广等特点,但两点增产比例不一致,还需在今后进行多点多次试验,才能确定它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随着施药时间延长和后期晚疫病的浸染漫延速度的加快,生防剂对晚疫病的控制作用减弱,建议在晚疫病流行初期用治疗性杀菌剂防治1—2次,才能有效控制晚疫病的为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2)供试的几种杀菌剂对晚疫病防治最好的药剂还是杜邦克露、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和对照相比,施药后20天调查防效在60—80%之间,施药后70天几乎没有防效,增产都在10%以上,如果增加喷药次数,可以控制为害,提高产量,在中度流行年份喷药2次,在严重流行年份喷药3—4次,间隔期10天左右。

(3)由于今年7—8月在晚疫病发生流行期出现高温干旱天气,降雨少,田间空气相对湿度低,晚疫病发生轻,流行慢,各处理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进一步证明各处理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该试验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实施。

5、马铃薯抗旱栽培模式试验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区不同区域的抗旱栽培模式。试验抗旱栽培模式有:①小整薯条播;②芽栽;③整薯坑种、④切薯播种,试验结果:①整薯播种能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在土壤墒性极差的情况下保证全苗,芽栽在保证密度的前提下是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供复壮的重要手段。②在适宜的播种密度下,整薯坑种,能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增产12.3%。

6、马铃薯播期试验

为了探索研究马铃薯在我区的最佳种植时期,提高其产量,特设此试验。试验处理:①4月25日播种;②4月30日播种;③5月5日播种;④5月10日播种;⑤5月15日播种;⑥5月20日播种。试验结果:播期在4月30日的产量最低,平均亩产208公斤,5月10日播种的亩产量最高784公斤。产量顺序由低到高为4月30日<5月20日<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10日。得出在我区东南部乡镇马铃薯最适宜的播期为5月10日—5月15日。

7、马铃薯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

为了研究施肥水平,药剂处理、种植密度、土壤消毒等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为今后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此试验。试验设计:设钾肥用量、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播种密度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①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产量相对较高的组合A2、B1、C2、D3即亩施钾肥4公斤,对种子采用农用链霉素浸种,对土壤用100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消毒,种植密度保持在3100株/亩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轻,单产量最高。②通过试验得出:增加钾肥用量,适当增长播种密度时,可有效降低马铃薯的空心率,以亩施钾肥12公斤,种植密度为3300株时,空心率最低。

8、植物707在马铃薯上的作用效果试验

植物707是一种含有微生物成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防虫、防病,促进作物新陈代谢,提高作物产量,为试验植物707在马铃薯上的作用效果,特设此试验。设计:①植物“707”浸种;②稀土旱地宝浸种;③不浸种(CK)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30平方米,指示品种陇薯3号,试验结果;①植物“707” 浸种的亩产量最高1376.6公斤/亩,较对照亩增产255公斤,增幅22.7%;其次是旱地宝浸种亩产1315.8公斤/亩,较对照亩增产193.9公斤,增幅17.3%;②用植物“707”浸种马铃薯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抗旱作用也十分明显,今后应大面积推广应用。

五、主要技术创新及突破点

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为我区最大的新型主导产业时而随之派生的技术体系,应用时间短,尚需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随着示范推广面积的扩大,各地在生产中遇到了新问题,针对此情况我们开展了大量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其技术体系,一些关键农艺技术措施在示范推广中有了创新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开展了对当地主推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新大坪原种和一、二级种的脱毒种薯繁育和生产。

我区新大坪常年播种面积38.5万亩,陇薯3号常年播种面积23。6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调换品种频繁,病虫害发生愈来愈严重, 新大坪和陇薯3号都感染病毒,表现退化,产量低而且品质差.针对此现状,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利用组织培养新技术,对新大坪和陇薯3号进行脱毒繁育,并大力推广脱毒一.二级种薯,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

2、对当家品种和主栽品种实施以小整薯播种和育苗芽栽为主的户均1分“种子田”提纯复壮繁育留种技术。

采用小整薯播种,由于不经切薯,避免了细菌性病害的传播,收获的薯块感病较轻,生命力旺盛。由于细菌性病害不感染马铃薯幼苗,所以育苗移栽后,收获的薯块感病较轻。利用小整薯和芽栽后薯块感病较轻的特点,在项目区我们大力推广小整薯播种和芽栽留种技术,要求户均每年搞一亩小整薯和芽栽的“无病种子田”。

3、将马铃薯地膜栽培由半膜平铺改进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既继承了半膜平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缺点,通过大小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地解决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全膜覆盖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可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能使马铃薯早成熟,减轻早霜为害,具有增温增墒,促苗早发的作用,能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平均亩产量3075公斤,较对照亩增产1125公斤,增产57.7%。

4、将测土与科学配方施肥充分结合,大面积示范推广了适宜我区北部干旱区、东南部半干旱区和西南部二阴区应用的3项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以前的配方施肥技术是一种经验施肥技术,缺乏科学性,在项目实施中,我们走测土与科学配方施肥相结合的路子,先进行测土分析,后进行科学配方,并生产出马铃薯配方肥,在项目区大面积推广。

5、编写完善了我区马铃薯种植的小整薯播种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脱毒苗生产技术、脱毒种薯的繁育技术、芽栽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西洋优化栽培模式等9项技术规程。

六、主要技术规程

1.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前茬收获后,应及早深、松耕,精细整地,结合整地,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拌细沙土30公斤撒入犁沟,可防治地下害虫。播种时对种薯进行晒种、催芽、稀土旱地宝拌种等种子处理。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纯氮8公斤,纯磷6公斤,纯氧化钾4公斤。于4月下旬开始播种,西南部采用种二空二或种一空一,东北部采用种一空二模式,亩保苗为3500株~4000株。播种后30天左右,进行查苗补苗。

2.马铃薯小整薯栽培技术

选择重量在1~2两的健壮整薯,不经过切块直接进行栽培。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播种。株距为30~40cm,行距为40~50cm,亩保苗保持在4000~4500株为宜。其它技术同马铃薯常规栽培技术。3.马铃薯芽栽技术规程

选择大小均匀,表皮无龟裂,无病疤,种脐无腐烂的薯块作种薯进行育芽,等苗床内芽子长出地面4~6片叶子时即可掰芽,当天栽植。亩保苗4000~4500株。栽植时,将芽条斜放在沟内,将根甩展,先盖些湿土,用脚踏实,使苗根与土壤紧密接触,栽完一行立即覆土,覆土时使芽苗露出2~3片叶子。

4.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种植在肥料施用上应坚持“重施农肥,增施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巧施钾肥”的施肥原则,将农肥、化肥做底肥一次性施足。播种时期一般以3月下旬为宜。

(1)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选用幅宽120 cm、厚0.008mm的地膜。带幅110cm,起双垄,沟内垄两侧种植。大垄宽70cm,高10cm~15cm,小垄宽40cm,高15cm~20cm。播深10~15cm。行距55cm,株距35~40cm;亩保苗3000~3500株。

(2)膜侧沟播种技术 有两种种植模式:

一种是选用幅宽40cm的地膜,带幅60cm,垄、沟宽各30 cm,垄高20 cm。沟内种植马铃薯。播深10~15cm。行距30 cm,株距60~70cm;亩保苗3000~3500株。

另一种是选用幅宽70cm的地膜,带幅110cm,膜间距40cm,垄高10~15 cm,垄两侧种植。播深10~15cm。行距30 cm,株距60~70cm,亩保苗2500~3000株。

(3)半膜覆盖栽培技术

选用80cm宽的超薄膜,膜面宽60cm,垄高10~15 cm,膜间距40cm。垄上种植两行马铃薯,播深10~15cm,行距60cm,株距35~40cm,亩保苗3000~3500株。

5、新大坪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纯N 8~9公斤,纯P2O5 6~7公斤,K2O 3~5公斤,种植密度旱薄地以2500~3000株/亩为宜,高寒阴湿和川水保灌区4500~5000株/亩为宜。播种时均采用宽窄行形式种植。

6、陇薯3号栽培技术点

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不宜迟播;适当稀植,一般3500~4000穴/亩,旱薄地2500~3000穴/亩为宜。重施底肥并氮磷配合,适量早施追肥,切忌氮肥过量;早锄草松土,早中耕培土,培土要深厚。收获前1周割掉薯秧运出田间进行晒地,促进薯皮老化;收获时尽量避免碰伤,减少病菌侵染,提高贮藏效果。提倡使用脱毒种薯,建立繁种田,选优选健留种。

7、陇薯5号栽培技术要点

挑选健康种薯,先进行晒种催芽,出芽后按芽切种,并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拌种,切忌切块后连日堆放,最好随切随种;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一般每亩种植4500株左右,旱薄地3000株左右。重施底肥并要氮磷配合,适量早施追肥,早锄草松土,早中耕培土,培土要深厚。收获前一周割掉薯秧并运出田间进行晒地,收获时轻拿轻放避免碰伤,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防止贮藏期烂窖。建立种薯生产田,选优选健留种。

8、陇薯6号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不宜迟播;适当稀植,一般3500~4000穴/亩,旱薄地2500~3000穴/亩为宜。重施底肥并氮磷配合,适量早施追肥,切忌氮肥过量;早锄草松土,早中耕培土,培土要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注意在初花期喷施土豆膨大素等控制徒长,促进薯块膨大。收获前1周割掉薯秧运出田间进行晒地,促进薯皮老化;收获时尽量避免碰伤,减少病菌侵染,提高贮藏效果。建立繁种田,选优选健留种。

9、庄薯3号栽培技术要点

属晚熟高产型品种,一般亩施农家肥4000公斤,尿素25公斤,普钙50公斤,4月中下旬播种,亩播种密度4000-4500株,整薯坑种密度2000穴。

下载科技三项项目申请书(林粮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三项项目申请书(林粮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经信商务科技系统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加强经信商务科技系统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切实落实经信商务科技系统项目业主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快推进经信商务科技系统绿色发......

    入党转正申请书林凤萍5篇

    学号:入党转正申请书福建中医药大学院班 汇报人: 时间:年月日入党转正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 我于2011年10月28日,经党组织批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按照中国共产......

    2016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申请指南专题

    2016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申请指南 一、审批内容 对孵化科技项目、培育科技企业、培养企业家的空间载体项目资助。重点支持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等项目。 二、设定依......

    农业局粮经信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农业局粮经信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一、春播工作圆满完成中央及市县粮补政策的逐步落实,广大农民种粮......

    农业局粮经信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农业局粮经信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中央及市县粮补政策的逐步落实,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

    2016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指南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指南 一、审批内容 市财政专项资金事前资助、按合同规定应当申请验收的项目。 二、设定依据 (一)《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市四届人大常委......

    浏阳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

    浏阳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浏阳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湖南省科技三......

    吉粮康城项目情况

    公司基本情况海南乾坤永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13日经海南省定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设立,股东崔新元、高文国、杨涛;2009年7月24日,股东高文国、杨涛将股权转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