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3:4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

第一篇: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

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产评估

企业在改制时应按规定对全部资产进行评估(包括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按帐面值无偿划转给企业使用、作为国家资本金注入的直管公房)。

1、企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资产评估立项,经核准后,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委托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基准日原则上为改制当日前推三个月,评估结果有效期为十二个月。

2、企业必须在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自行进行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评估机构在企业资产清查中应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3、评估机构对改制企业评估应按客观、公正、合理原则,按规定选择评估方法,规范企业资产评估行为。对企业清产核资中清查出来的不良资产应严格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进行界定、处理;对改制前存在的呆坏帐、潜亏等各种有问题的资产,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国资、财政部门审批。

4、评估机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书,并分别报送国有资产管理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二、产权转让监管

为规范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国资、财政等部门必须按规定对改制企业的产权转让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资产核销

改制企业在进行清产核资中清查出来的不良资产按照现行有关财务规定进行核销。

1、企业申请核销不良资产时,应附评估基准日当期的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报表的数据必须客观真实。

2、改制前6个月内不得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不得非正常突击分配财物;不得隐匿、私分或者转移财产。若有上述情况必须重新调整净资产,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3、填报资产核销审批表。审批表首先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同级财政和国资部门批准。(具体审批表的格式及填报要求见附件

1、附件2)

4、经批准核销的不良资产及帐销案存的资产,相关企业、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均应独立设置台帐备查,并签订“帐外资产管理协议”。

帐外资产的处置结果应定期报国资、财政部门备案。

(二)资产剥离

剥离资产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按规定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从原国有企业整体资产中分离出来的非经营性资产及剥离但暂时不具备移交给政府有关部门管理的、为企业自身经营服务的非经营性资产。为确保剥离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可采用委托管理的形式,落实委托管理主体。

1、国有企业改制所指的剥离资产包括:

(1)承担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资产,包括职工医院、职工子弟学校、技工学校、幼儿院、托儿所等。

(2)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后勤服务的资产,包括职工培训中心、内部招待所、职工俱乐部等。

(3)具有集体福利性质的资产,包括职工集体宿舍、职工租用的住房等。

(4)其他按规定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及其他经批准的经营性资产。

2、占有、使用剥离资产的企业应与委托方签订“剥离资产委托管理责任书”(附件3),明确受托方的责任、义务及其他具体事项,确保剥离资产的安全和保值。

已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所属国有改制企业的剥离资产的委托管理责任书由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与占有、使用剥离资产的企业签订,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其他占有、使用剥离资产的企业与主管部门签订,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

3、占有、使用剥离资产的企业应定期向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或主管部门报告使用、管理和维护剥离资产的情况,报送剥离资产占用状况表,并在“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表”的备注栏中说明;应严格履行“委托管理责任书”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4、剥离资产应采取有偿使用原则,收取使用费(占用费)。剥离资产的使用费和出售收入全额返还用于理顺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或资产运行主体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5、剥离资产的资产划转手续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

(三)资产提留

提留资产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理顺企业的劳动关系从原国有企业整体资产中按规定标准分离出来的部分预留资产。提留资产其标准应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批转市劳动局关于市属企业理顺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发[2000]34号)文件规定及具体实施细则提留。

(四)资产转让管理

资产转让按规定程序进行后,资产运行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应书面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处置批复,及时办理有关资产转让手续。办理企业产权变动、注销手续,应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1)企业制订改制方案必须征求职工意见,并报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2)资产评估报告书、帐外资产管理协议、剥离资产委托管理责任书。

(3)经有关部门审核的受让人的资格证明、资信能力证明。产权交易成交协议书及其他成交确认文件。

(4)其他有关资料。

三、产权转让实施

企业资产的处置必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转让操作程序。企业产权转让原则上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采取公开竞价的方式转让,对确实无法采用公开竞价的,经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可以采用议价转让方式。

(一)转让基价的确定

1、原则上以评估结果的净资产为基准价,评估结果净资产为负资产的,按零资产作为基准价。

2、对于以下内容,要在评估价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

(1)经审计并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认可、国资管理部门审核的自资产评估基准日至产权转让时发生的损益。

(2)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收回的资产(含债权债务)。

(3)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划拨的资产。

(4)合并或分立转让资产。

(6)无形资产。

(7)按现行有关规定不能核销但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呆坏帐、各类存货削价损失。

(8)包括资产评估费用等及其他经批准调整的资产。

3、资产转让基价由资产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或主管部门确定。对确定的基价低于评估价的必须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查、备案。

(二)产权转让公告及实施

1、企业产权转让应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适当的方式公开。公告的内容包括:

(1)企业名称、法定地址。

(2)经营范围、经营规模。

(3)资产负债权益评估情况,不动产地址及规模。

(4)经批准的转让基准价。

(5)转让条件:付款方式、职工安置、债务承接、产权转让有关税费承担、支付;其他须明确的条件。

(6)报名办法:填写受让意向申请,并交付一定的定金(具体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确定)。

(7)公告时间:公告时间一般为七个工作日。

(8)受让主体、资格:意向受让主体为自然人的,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能力;意向受让主体为法人的,应具备法人资格和良好的财务业绩、商业信誉。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负责对意向受让人进行资格审查。

(9)报名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

2、企业产权转让的公告可采取报刊、上墙、电视电台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产权发布公告后,在公告期内必须有专人值班,设立咨询电话,认真做好产权咨询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查阅资料。

3、企业产权转让应面向全社会,在同等条件下原企业职工有优先受让权。对已落实受

让企业或个人的资产协议转让,资产运行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应在企业所在地、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所在地专设产权转让公告窗公开发布。

4、企业产权转让公告期满后,要进行公开竞拍。公开竟拍时,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2005-12-15)

第二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我国当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企业产权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产权及产权制度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国有企业

产权制度

改革

一、研究背景

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产权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充满活力和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产权结构变迁的主线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变化,其改革的过程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等几个阶段,其核心的制度安排就是对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不断进行调整。从80年代的放权让利,到90年代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集团化改组和劣势企业退出方面迈出了较大步子,国有企业的总体实力和主导作用有所增强。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实行产权结构创新,由原来单一的产权结构向多元产权结构过渡,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便于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改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有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效益大幅增加。

但应该看到这些改革仅局限于经济性层面的放权让利,并未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形成产权清晰、结构多元、自由流动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建立符合市场竞争条件的产权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己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当一部分没有实质性地触动产权,未从根本上改变国有机制,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限制了企业间的出售、并购、增资扩股等产权交易的进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近30年,从扩权让利到承包制再到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依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对壮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二、产权理论的内涵

产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认为,“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中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国内外学者对产权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定义和解释。一般认为,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或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极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经营权、让渡权等权利。现代意义上的财产,既包括土地、房屋、设备及存款、现金等不动产和动产,也包括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还包括由专利、商标、名誉、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因此,现代意义的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对各类财产的所有权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的所有权及相关权利)、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股权(对股份、股票等财产的所有权及相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产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独立性,产权主体拥有自主运用产权的权利;二是排他性,产权受到法律保护不可侵犯;三是流动性,产权主体可以通过产权流动、重组,谋取产权收益最大化;四是可分性,产权所包含的一组权利可分割组合使用。近代股份制产生以后,就形成了财产所有权与财产实际占有、使用权相分离的状况,并衍生出“法人财产权”,即非财产所有者由于实际上经营属于财产所有者的财产而对其享有的占有、使用及在一定限度内依法享有的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因此,在现代产权的基本内涵中,不仅包括法律上的财产所有权,实际上还包括企业“法人财产权”。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行、保护等的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而现代产权制度则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一是归属清晰,各类财产所有权的具体所有者为法律规定所清晰界定; 二是权责明确,产权具体实现过程中各相关主体权利到位,责任落实;三是保护 严格,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完备,各种经济类型、各种形式的产权一律受到法律 的严格保护,四是流转顺畅,各类产权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自由流动,以实现 产权的最大收益。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等归个人、阶级、集团或社会所有的制度。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马克思说,私有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

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存在的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初步改革大多是绕开产权来进行,导致产权虚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因而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产权界定不清。国有产权关系模糊,尽管国家对国有资产拥有的各种权利在法律上已被明确界定,而且权力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规定。但是国家在国有资产上的各种权利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以及明确界定的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国有资产流失,后者更是国有产权模糊的集中体现。

2、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律制度基础不完善。

在我国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务院及其下属各部委,颁布了众多涉及产权制度调整的法规。其中包括《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有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和《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到了国企改革中的产权交易、公司制度、职工安置、资产重组等各个层面。但是这些法律体系存在一些缺陷:时效性差、覆盖不全、口径不一和权责失衡等问题。首先,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的法律地位问题,改革后的国有产权归属于全体公民,每个公民都能拥有国企产权的一部分,但作为不可无限分割的产权份额,国家无法找出一个法律主体与产权所有人相对应。产权的主体实则模糊了,没有明确界定。其次,各股权产权管理监督部门的法律界定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利的分配问题。再次,改制过程中法律颁布的滞后性,我国的国企改革独创性,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的改革,同样注定了会留下很多的体制和程序漏洞,有些法律颁布滞后,适应不了发展需要。

3、缺乏完善企业“委托一代理”权责利的均衡配置。“委托一代理”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任用体制,从而影响了企业产权改革中管理人才的选聘。在公司治理制度下,股权权重成为衡量出资人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有企业改革总体布局决定了,关乎国计民生、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还是由国有控股的。于是,一些领域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后保持了原班人马,产权改革却又很难深入关键领域的部门。“一股独大”使得公司董事会由国家资本绝对把持,管理人员的选用时由行政认命或者上级指派的,公司经管人员很难向社会选聘的,完全局限在内部提拔或行政聘用的老方法里。

“委托一代理”制下聘用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问题。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双方可能造成严重的利益冲突。国有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存续与股权结构紧密相连,结构中的缺陷使得我国在积极探索年薪制、经理股票期权试点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国有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的问题,总体上激励形成的实际效果距离有效激励机制的要求相去甚远。国企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高水平经营管理者不愿意进入到国有股份制企业中任职。“委托一代理”制下公司监管机制薄弱影响了产权改革的真实效果。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负有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进行监督的职责。但是,缺乏实施细则,使得监事会职能空置,形同虚设。个别国有企业,甚至将监事会作为公司富余人员的安排场所,党政干部和老干部在监事会中占据很大比例。职工主张无人倾听、意见无法上达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企业职工对公司决策更是产生不了影响。

4、国企职工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国家贯彻的是一种主人翁意识。但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相应保护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缺失或者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相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体成为被侵犯的对象。部分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改革成果分享权并未受到应有的尊重,相反,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成本很可能大部分转嫁到他们的头上。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职工的权益没有得到合法的和应有的保障。

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策

本文主要从以下4个小的方面说说改革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产权主体。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国家和企业的产权划分,维护各种不同形式的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和企业在职能上要各司其职,政府部门不能凭借行政权力对企业进行干预。当前尤其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合理划分政府有关机构的职责、权能,禁止越权干预企业;强化市场经济思想教育,改变干部的思想观念,改变“放权不放手”的心态,注重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2、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体系

国家应该专门颁布一部《国有企业产权法》,《产权法》应当就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主体、所有者权益、运营权限、监督体制和保障措施进行详尽的规定,鉴于目前我国国有资本的管理基本转交国资委负责,对于国资委的权利与职责,在本法律中也应该予以详细的表述。

加强产权管理监督部门的权责利的法律监督及完善,不局限于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而是制定出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具体的问题具体对待,针对不同的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体系关于产权改革的完备性。

3、重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机制,实现“所有者到位”

将政府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局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来,将现由政府各部门掌握的国有资产管理权真正转向国有资产管理局,使之成为经济化、市场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权,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事务。它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对授权的资本运营机构的领导班子和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考核、奖惩、任免提出建议,负责其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对资本运营机构派出的产权代表通过备案制度加以确认,以达到管人与管资产紧密结合起来。

而且企业干部人选的范围局限于相关部委的领导人员,企业干部任免权也基本上由上级党组织掌握。要破除旧人事体制的束缚,就要改变国有企业高层的行政体制编制。建立国有企业自身的人事管理制度,参照公司治理结构设定企业领导岗位性质。不依照机关制度进行考核,评级和升级,解决好自身职责和干部身份的不衔接问题。

对于国企的人员任聘面向社会招聘,不局限于行政任命和上级任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对国企的经营者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激发管理经营者的积极性。

2、树立正确的国企改革观念

对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新理解。有进有退,不是指原来的国有企业一部分改制而“退”,一部不改而“进”:而是指除极少数需要国有独资外,其他的国有企业都要退出单一国有体制(重要的由国家控股),实现以退为进,退中求进,即在国有股权和比重上退,在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和控制力、影响力上进。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上抓国企改制。特别是对全国同行业的优势国有大企业,要通过引进跨国公司和民营资本,重组上下游和同行业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对需要放开搞活和整体退出的国有企业,要通过资本运营机构,统一策划改制重组,统一筹措改制成本。

突破“产权交易和企业重组是市场行为,政府无所作为”的认识误区。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理当按市场规律组织推进其产权交易和重组;并且只有政府才能解决交易重组中的条块分割、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分离办社会职能等诸多难题,才能协调多个部门参与改制的行动、审批权限的行使和各自利益的调整。样。

4、充分保障改制企业职工对改革的参与权

要充分发挥改制企业中职工的各种力量,确保改革中工人阶层的利益不受损害,明确改革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扬民主集中制,维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职工的发言权。职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要做到企业产权改革中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要做到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维护好职工的发言权。在进行改制之前,要充分听取职工对于当前企业的改革意见,不仅要创造意见积极发表的通道,还要在收集意见的基础上,做好部分职工的思想工作,力争做到“全体接受、多数满意”的标准。针对企业改革所采取的改制、破产、兼并等选择,要在尊重组织安排、符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多数职工的意见,听取职工对于企业改制的建议;在改制过程中,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及时向当地企业改制办公室或上级机构反映,并及时的解决。当然,在改制结束之后,面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型体制,无论是对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安排,还是对新聘用职工的就业要求,都要听取群众的意见,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参考文献:

[1]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杨瑞龙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3]肖耿:《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1997

第三篇:成都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范文)

成都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

(2014年2月10日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出租行为,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市属国有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术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市属国有企业,是指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直接监管或委托其他政府部门(以下简称“委管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各级独资、控股的下属企业(以下简称“各级下属企业”)。

本办法所称的资产出租,是指市属国有企业将拥有所有权或者出租权利的非流动性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出租给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承租人”)使用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行为。

第三条(出租原则)

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出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益,实现企业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第四条(适用范围)

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出租行为适用本办法。

以专业租赁为经营主业的市属国有企业从事日常经营租赁活动可不适用本办法,但应当制定本企业出租业务管理办法,逐级报至所出资企业或委管部门审定,并报经市国资委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 出租资产批准程序

—1—

第五条(可行性研究及申请立项)

市属国有企业进行资产出租的,应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在资产出租项目立项时,应当在出租企业内部决策机构研究形成决议后,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所指管理细则明确的批准权限(以下简称“批准权限”),逐级上报至上级企业或所出资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决定,并批复申报企业。

由委管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资产出租,应逐级报委管部门审批。有批准权限的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或委管部门审批资产出租项目立项时应当审查以下材料:

(一)立项请示文件;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各级下属企业内部决策机构的书面决议文件;

(四)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要求提交的其他书面材料。第六条(资产评估及出租底价确定)

企业进行资产出租,应当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拟出租资产的租赁价值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应按规定报所出资企业履行备案手续。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出租挂牌参考价,挂牌底价应不低于租赁价值的评估值。

符合下列全部条件的单宗资产出租,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管理办法要求,由企业通过询价等流程确定出租底价:

(一)出租资产面积在100平方米或以下的(适用于不动产);

(二)出租资产账面原值在100万元以内或账面净值在20万元以内的。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

(一)、(二)项规定情形的出租,可以不进行评估或询价,由租赁双方直接协商出租价格。

第七条(资产出租方案制定)

出租资产的企业应在资产出租项目立项审批后,进行出租资产评估或询价后,制定资产出租方案。资产出租方案内容包括拟出租资产的基本情况、出租的目的及可行性、出租用途及期限、租金及收缴办法、承租条件、招租底价及底价拟订依据、招租方式、拟发布的招租公告、拟签订的合同文本草案等。

第八条(资产出租方案审批)

按照批准权限,所出资企业或其所属一级子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

—2—

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以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对本企业及各级下属企业资产出租方案进行审议,做出决议并批复执行。

由委管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或其各级下属企业的资产出租,应逐级报委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资产出租期在五年以上(含五年)的,资产出租方案经所出资企业董事会审议同意,或者经委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还应当报市国资委审批。

按照批准权限申报资产出租方案时,应当报送以下材料:

(一)出租方案请示文件;

(二)资产出租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租金底价评估、询价备案表(附资产评估、询价报告);

(五)资产出租方案;

(六)法律意见书;

(七)需市国资委审批的,还应报送所出资企业董事会决议、委管部门意见;

(八)所出资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委管部门或市国资委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九条(招租方式)

除本条第二、三款所述情形外,出租资产的企业应当依照经批准的资产出租方案,通过公开招租方式择优确定承租人。公开招租应当在拟出租资产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有资质的交易机构公开进行。挂牌到期后只有一家报名的,可以挂牌价成交;挂牌到期后无人摘牌的,可以挂牌价降低10%重新挂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资产的企业可以不采取公开招租方式,通过协商直接确定承租人:

(一)承租人为党、政、军机关、国有事业单位的;

(二)承租人为市属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其各级国有全资子企业的;

(三)经市政府批准可以不采取公开招租方式的;

(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宜或不应采取公开招租方式的。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第(一)、(二)项规定情形的资产出租,企业可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明确的管理细则规定,通过自行组织招标、竞价、—3—

比选等公开方式选择确定承租人。

第十条(出租信息发布)

采取公开招租方式出租资产的企业应当根据经批准的资产出租方案,在拟出租资产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或经济类报刊(出资资产在成都市辖范围内的,应选择成都商报或华西都市报)和经认可的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发布招租公告,公告期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结果公示)

承租人确定后,出租资产的企业应当在合同签订前在本企业内部对资产出租决策情况、招租公告发布情况、招租结果等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五个工作日,接受企业职工监督。

第十二条(租赁合同签订)

招租结果公示期结束后,出租资产的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资产出租方案,与承租人签订规范的租赁合同,并正确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结果报告)

所出资企业和委管部门应分季度和,将本企业及各级下属企业或本部门所监管企业及其各级下属企业的出租结果报告市国资委,并同时报告市政府派驻企业监事会。

第十四条(出租期满后处理)

资产出租期满需继续出租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第十五条(管理和监督)

各所出资企业、委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本企业国有资产出租管理细则,明确管理权限和办理流程等事项。管理细则经市国资委备案后执行。

所出资企业应做好本企业、各级下属企业资产出租档案管理,资产出租档案按项目单独立卷,集中管理。档案内容应包括本办法第八条申报资产出租方案应当报送的材料和资产出租合同文本。

市国资委、委管部门和所出资企业应当对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出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资产出租企业应当接受本企业监事会及其他内设监督机构和职工的监督。

市属国有企业不得通过化整为零、调整租赁资产账面值、连续短期租赁等方式规避本办法规定的评估、进场挂牌、报国资委审核等程序。

—4—

第十六条(法律责任)

所出资企业相关责任人在资产出租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资产出租管理制度,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资产及权益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七条(其他)

各区(市)县企业国有资产出租管理活动,可参照本办法施行。第十八条(文件解释)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执行日期)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5—

第四篇: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国有企业资产交易操作规则

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国有企业资产交易操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光谷联交所”)产权转让中的国有企业资产交易活动,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国资发产权〔2009〕120号)、《关于中央企业资产转让进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产权〔2013〕78号)、《关于省出资企业资产转让进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鄂国资产权〔2014〕6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国有企业资产交易,是指国有企业(以下统称“转让方”)按照内部管理制度履行决策程序后,通过光谷联交所发布转让信息,公开挂牌转让国有企业资产的活动。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国有企业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国有企业的房地产、在建工程、机器设备、机动车、债权和知识产权等。

第四条 国有企业资产交易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

第五条 光谷联交所按照本规则组织国有企业资产交易,自觉接受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督,加强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国有企业资产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第六条 转让的国有企业资产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国有企业资产不得转让。第二章 受理转让委托

第七条 转让方通过光谷联交所转让国有企业资产时,应与光谷联交所签订《委托合同》,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一)转让委托书;

(二)转让方的资格证明及决策文件;

(三)资产评估报告及评估的备案文件;

(四)交易资产的权属证明。

(五)本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交易资产如涉及共有或设置其他权利的,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程序,并提供相关权利人明确表示认可转让行为的书面材料。

交易资产如涉及优先权的,应当提供其依法履行相关义务的证明文件。

第八条 交易资产为省外资产的,光谷联交所将提供快速便捷的网上服务,方便企业办理。转让方可通过互联网登录光谷联交所网站在线委托,将提交资料扫描上传,光谷联交所进行网上审核受理委托。

第九条 转让方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并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十条 光谷联交所在收到转让方委托及相关材料次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转让方提交的材料进行齐全性及规范性审核。

第十一条 经审核符合信息公告要求的,光谷联交所应当予以受理,并向转让方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信息公告要求的,光谷联交所应当将书面审核意见告知转让方。

第十二条 除国家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有明确要求的,国有企业资产转让不得对受让方的资格条件作出限制。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可以采取网络竞价、拍卖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十四条 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公告中应当明确征集到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时,采用何种公开竞价交易方式确定受让方。

第十五条 转让方在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公告中提出交纳交易保证金要求的,光谷联交所应当明确交易保证金的处置方式。第三章 发布转让信息

第十六条 国有企业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应当在光谷联交所网站进行信息公告。省外资产转让项目信息,由光谷联交所联合资产所在地产权交易机构同步发布信息公告。信息公告期自发布之日起计算。如需在报刊发布信息的,信息公告期自报刊发布之日起计算。

转让项目信息同时录入光谷联交所资产交易系统,接受国资监管部门的监管。第十七条 转让方应当明确转让信息公告的期限。挂牌价格低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当不少于10个工作日;挂牌价格等于或高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当不少于20个工作日。

第十八条 在规定的公告期限内未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且不变更信息发布内容的,转让方可以按照《资产转让公告》的约定延长信息发布期限,每次延长期限应当不少于5个工作日。未明确延长信息发布期限的,信息公告到期自行终结,光谷联交所将书面告知转让方。

第十九条 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公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转让标的的品名、数量、用途等基本情况;

(二)公告期限、转让方式、挂牌价格、保证金设置、标的展示期、付款方式和期限等;

(三)其他需要转让方说明的事项。

第二十条 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公告发布期间,转让方不得擅自取消所发布的公告,也不得擅自变更转让公告的内容。如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的,应在履行相关决策程序后,委托光谷联交所在原信息发布渠道重新予以发布,信息发布期限重新计算。第二十一条 国有企业资产转让首次信息发布时的挂牌价不得低于经备案的转让标的资产评估结果。如在规定的公告期限内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转让方可以根据标的情况确定新的挂牌价格并重新公告,如拟确定新的挂牌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应当获得相关资产转让行为批准机构书面同意后,再发布资产转让公告。第四章 受让意向登记

第二十二条 意向受让方在信息公告期限内,向光谷联交所提出受让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转让资产在省外的,意向受让方可按项目公告要求在线填写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一)受让申请书;

(二)法人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

(三)符合受让资格条件的证明文件;

(四)光谷联交所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采取联合受让的,联合受让各方应签订联合受让协议。联合受让各方需委托办理受让相关事宜的,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并明确授权范围、代理期限等内容。第二十三条 光谷联交所对意向受让方逐一进行登记。意向受让方可以到光谷联交所查阅转让标的的相关信息和材料。第二十四条 如涉及共有人、承租人或其他权利人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共有人、承租人或其他权利人应在实物资产转让信息公告期间,向光谷联交所提出受让申请并按照交易规则参与交易。

第二十五条 意向受让方应对其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并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光谷联交所对意向受让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齐全性和规范性审查。

第二十六条 经审核通过并按时交纳保证金的,光谷联交所在信息公告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将意向受让方的登记情况及其资格确认意见书面告知转让方。

第二十七条 转让方在收到光谷联交所的资格确认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如对受让方资格条件存有异议,应当在书面意见中说明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转让方逾期未予回复的,视为同意光谷联交所作出的资格确认意见。

第二十八条 光谷联交所可在公告发布期间设置转让标的的展示期,意向受让方要求查勘转让标的的,转让方应予以配合。第五章 组织交易签约

第二十九条 产权转让信息公告期满后,产生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由光谷联交所按照公告的竞价方式组织实施公开竞价;只产生一个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由光谷联交所组织交易双方按挂牌价与买方报价孰高原则直接签约。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的情形,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当在确定受让方后的次日起3个工作日内,签订资产交易合同。

第三十一条 资产交易合同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双方的名称与住所,转让标的基本情况,转让的方式,转让价格、付款方式及付款期限,交割事项,合同的生效条件,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合同各方的违约责任,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等。

第三十二条 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将资产交易合同送光谷联交所,按照转让公告的内容及竞价交易结果等,对交易合同进行审核备案。第六章 交易价款结算

第三十三条 资产转让成交后,受让方原则上应当一次性支付全部交易价款。第三十四条 资产交易各方应通过光谷联交所或其指定的机构进行交易资金的结算。资产交易资金包括保证金和交易价款,一般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涉及以外币支付的,应按交纳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授权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进行折算,并按照光谷联交所关于外汇资金结算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 光谷联交所实行交易资金统一集中结算制度,开设独立的结算账户,组织收付交易资金,保证结算账户中交易资金的安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六条 受让方应在资产交易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交易价款支付到光谷联交所或其指定的机构结算账户。受让方已交纳的保证金可转为交易价款。未受让的意向受让方交纳的保证金按约定退还至原账户。

第三十七条 受让方将资产交易价款交付到光谷联交所结算账户后,光谷联交所应当向受让方出具收款凭证。具备交易价款划出条件的,光谷联交所应按约定完成交易价款划转。转让方收到交易价款后,应当向光谷联交所出具收款凭证。第七章 出具交易凭证

第三十八条 交易双方签订交易合同,受让方依据合同约定将交易价款交付到光谷联交所资金结算账户,且交易双方支付服务费用后,光谷联交所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交易凭证。

第三十九条 交易凭证应当裁明:项目编号、签约日期、挂牌起止日、转让方全称、受让方全称、转让标的全称、交易方式、转让标的评估结果、转让价格、交易价款支付方式等内容。

第四十条 交易凭证应当使用统一格式打印,不得手写、涂改。

第四十一条 交易双方凭光谷联交所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到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过户等有关手续。第八章 异常情况处理

第四十二条 资产交易信息公告期间,如资产发生毁损、灭失或与信息公告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情形时,转让方如决定中止、终结交易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光谷联交所,由此产生纠纷的,转让方应依法承担责任。资产交易出现中止、终结情形的,应当在光谷联交所网站上如实披露。

第四十三条 如发生电力故障、网络故障、系统故障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交易活动无法继续进行或继续进行显失公平的,光谷联交所应当中止交易。在影响交易活动正常进行的因素消除后,光谷联交所应当宣布交易继续进行,也可另择交易时间,并通知各交易相关方。

第四十四条 交易过程中,公、检、法机关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发出中止交易书面通知的,光谷联交所应及时中止交易活动。

第四十五条 资产交易过程中发生如下情况的,光谷联交所应当视具体情况,做出中止或者终结交易的决定,过错方因如下行为造成他方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转让标的存在权属瑕疵,属于转让方无权处分、越权处分的资产;

(二)转让方隐瞒转让标的重大缺陷或其它重大事项,提供转让标的虚假材料的;

(三)意向受让方弄虚作假、恶意串通、压低价格,扰乱竞价交易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影响竞价活动公正性的;

(四)发生其他违反本规则或者其他违法行为,致使交易无法进行的。

第四十六条 意向受让方弄虚作假、恶意串通、压低价格,扰乱竞价交易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影响竞价活动公正性的,一经核实,光谷联交所将取消该受让方资格,该意向受让方如参与了竞价,其竞价过程中的报价为无效报价。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交易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光谷联交所申请调解。争议涉及光谷联交所时,当事人可以向光谷联交所的监管机构申请调解,也可以按照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八条 交易过程完成,交易双方已签订交易合同的,如发生争议,当事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处置争议。

第四十九条 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资产交易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 非国有企业转让资产的,可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规则经湖北省国资委批准,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办公室 2014年4月2日印发

第五篇:南京市市属国有企业责任追究办法

南京市市属国有企业 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保障企业国有资产安全,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行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6】6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35号)、《南京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结合市属国有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其各级全资、控股子企业(以下统称企业)。

第三条 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因违规经营投资造成资产损失的,经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应当按照本办法追究其责任。

第四条

开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严格问责,完善机制,构建权责清晰、约束有效的经营投资责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第五条

开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依法合规,违规必究。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国资监管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严格界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严肃追究问责,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二)分级组织,分类处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国有企业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要求和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组织开展责任追究工作。对违纪违法问题,严格依纪依法处理。

(三)客观公正,适当容错。在充分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确定资产损失程度和责任追究范围,恰当公正地处理相关责任人。严格区分资产损失性质,对经过规范的决策程序、符合上级决策部署要求、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改革创新举措,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而导致资产损失,且没有失职渎职、牟取私利的,不追究责任。

(四)惩教结合,纠建并举。在严肃追究违规经营投资责任的同时,加强案例总结和警示教育,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时堵塞经营管理漏洞,建立问责长效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 第六条

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发生本办法第七条至第十六条情形造成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责任。

第七条

集团管控方面:

(一)所属子企业发生重大违纪违法问题,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或造成企业资不抵债、关闭破产、拖欠巨额债务、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等严重不良后果;

(二)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致使集团发生较大资产损失,对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三)对集团重大风险隐患、内控缺陷等问题失察,或虽发现但没有及时报告、处理,造成重大风险等;

(四)违反集团管控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第八条

购销管理方面:

(一)未按照规定订立、履行合同,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合同标的价格、条款显失公允;

(二)交易行为虚假或违规开展“空转”贸易;

(三)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招标或未执行招标结果;

(五)违反规定提供赊销信用、资质、担保(含抵押、质押等)或预付款项,利用业务预付或物资交易等方式变相融资或投资;

(六)违规开展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业务;

(七)未按规定对应收款项及时追索或采取有效保全措施等;

(八)违反购销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第九条

工程承包建设方面:

(一)未按规定对合同标的进行调查论证,未经授权或超越授权投标,中标价格严重低于成本,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二)违反规定擅自签订或变更合同,合同约定未经严格审查,存在重大疏漏;

(三)工程物资或服务采购未按规定招标;

(四)违反规定转包、分包;

(五)工程组织管理混乱,致使工程质量不达标,工程成本严重超支;

(六)违反合同约定超计价、超进度付款;

(七)违反工程承包建设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转让产权、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方面:

(一)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或超越授权范围转让;

(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违反相关规定;

(三)组织提供和披露虚假信息,操纵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鉴证结果;

(四)未按相关规定执行回避制度,造成资产损失;

(五)违反相关规定和公开公平交易原则,低价转让 4 企业产权、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

(六)违规进行资产置换和抵债;

(七)违反规定(或约定),未及时收回产权(资产)转让或处置价款,或收回价款未按规定入账等;

(八)违反产权(资产)转让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一)未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风险分析;

(二)项目概算未经严格审查,严重偏离实际;

(三)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擅自投资,造成资产损失;

(四)购建项目未按规定招标,干预或操纵招标;

(五)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未按规定及时调整投资方案并采取止损措施;

(六)擅自变更工程设计、建设内容或投资规模;

(七)项目管理混乱,致使建设严重拖期、成本明显高于同类项目;

(八)违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投资并购方面:

(一)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或尽职调查未进行风险分析等,存在重大疏漏;

(二)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或估值违反相关规定,或投资并购过程中授意、指使中介机构或有关单位出具虚假 5 报告;

(三)违反规定进行投资并购或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决策未充分考虑重大风险因素、未制定风险防范预案;

(四)违规以各种形式为其他合资合作方提供垫资,或通过高溢价并购等手段向关联方输送利益;

(五)投资合同、协议及标的企业公司章程中国有权益保护条款缺失,对标的企业管理失控;

(六)投资参股后未行使股东权利,发生重大变化未及时采取止损措施;

(七)违反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并购价款;

(八)违反投资并购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改组改制方面:

(一)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

(二)未按规定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

(三)故意转移、隐匿国有资产或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操纵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鉴证结果;

(四)将国有资产以明显不公允低价折股、出售或无偿分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五)未按照规定进场公开交易,或交易过程中未如实全面披露有关信息,或设置有明确指向性或违反公平竞 6 争原则进行操作;

(六)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改组改制过程中变相套取、私分、转移、侵占国有股权或资产;

(七)未按规定收取国有资产转让价款或收回价款未按规定入账;

(八)改制后的公司章程中国有权益保护条款缺失;

(九)违反改组改制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资金管理方面:

(一)违反决策和审批程序或超越权限批准资金支出;

(二)设立“小金库”;

(三)违规集资、发行股票(债券)、捐赠、担保、委托理财、拆借资金或开立信用证、办理银行票据;

(四)虚列支出套取资金;

(五)违规以个人名义留存资金、收支结算、开立银行账户;

(六)违规自定薪酬,违规超发、滥发职工薪酬福利;

(七)因财务内控缺失,发生侵占、贪污、盗取、欺诈等;

(八)违反资金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风险管理方面:

(一)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缺失,内控流程存在重大缺陷或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二)对经营投资重大风险未能及时分析、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

(三)对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不到位;

(四)过度负债危及企业持续经营,恶意逃废金融债务;

(五)因相关措施不落实、规定不执行,造成商业秘密泄漏、资产毁损或灭失;

(六)未对担保事项的资信及风险进行充分论证、尽职调查、跟踪和监督,对异常情况未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

(七)瞒报、漏报重大风险及风险损失事件,指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企业账实严重不符;

(八)违反风险管理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的其他情形。第十六条

其他违反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三章 资产损失认定

第十七条

对企业违规经营投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当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认定损失金额及影响。

第十八条

违规经营投资发生的资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一)直接损失是与相关人员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损失金额及影响。

(二)间接损失是由相关人员行为引发或导致的,除直接损失外、能够确认计量的其他损失金额及影响。第十九条

资产损失分为一般资产损失、较大资产损失和重大资产损失。

(一)一般资产损失是指违规经营投资造成企业单笔资产损失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下,且在企业造成影响较小的。

(二)较大资产损失是指违规经营投资造成企业单笔资产损失金额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含)以下;或在企业及社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

(三)重大资产损失是指违规经营投资造成企业单笔资产损失金额在100万元以上;或在企业及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第二十条

资产损失的金额及影响,根据以下证据综合研判认定:

(一)司法、行政机关出具的书面文件;

(二)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评估或鉴证报告;

(三)企业内部证明材料,包括会计记录、内部鉴定意见书等;

(四)可以认定资产损失的其他证明材料。第二十一条

相关经营投资虽尚未形成事实损失,经中介机构评估在可预见未来将发生的损失,可以认定为或有资产损失。

第四章 经营投资责任认定 第二十二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任职期间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其相应责任;已调任其他岗位或退休的,应当纳入责任追究范围,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三条

经营投资责任根据工作职责划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一)直接责任是指相关人员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起决定性直接作用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主管责任是指相关人员在其直接主管(分管)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失或不良后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领导责任是指主要负责人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失或不良后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企业负责人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承担直接责任:

(一)本人或与他人共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资监管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资监管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

(三)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或文件传签、报审等规定程序,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10 并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

(四)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以文件传签等其他方式研究时,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

(五)将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应作为第一责任人(总负责)的事项、签订的有关目标责任事项或应当履行的其他重要职责,授权(委托)其他领导干部决策且决策不当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

(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不整改纠正,导致发生重大资产损失;

(七)阻止向上级企业或国资监管机构报告企业资产损失或授意瞒报或谎报企业资产损失;

(八)其他失职、渎职和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五章

责任追究处理

第二十五条

根据资产损失程度、问题性质等,对相关责任人采取组织处理、扣减薪酬、禁入限制、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方式处理。

(一)组织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等。

(二)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绩效薪金或任期激励收入(或其他激励收入);终止或收回中长期激励收益,取 消参加中长期激励资格等。

(三)禁入限制。五年内直至终身不得担任国有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纪律处分。由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查处。

(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以上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第二十六条

企业发生资产损失,经过查证核实和责任认定后,除依据有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外,应当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发生一般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等处理,同时按照以下标准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10%—50%的绩效薪金、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含)前三年10%—5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薪金。

(二)发生较大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降职等处理,同时按照以下标准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50%—100%的绩效薪金、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含)前三年50%—10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薪金,终止尚未行使的中长期激励权益、上缴责任认定及前一的全部中长期激励收益、五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

对领导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等处理,同时按照以下标准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30%—70%的绩效年薪、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含)前三年30%—7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薪金,终止尚未行使的中长期激励权益、三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

(三)发生重大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禁入限制等处理,同时按照以下标准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100%的绩效薪金、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含)前三年10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薪金,终止尚未行使的中长期激励权益、上缴责任认定(含)前三年的全部中长期激励收益、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

对领导责任人给予调离工作岗位、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禁入限制等处理,同时按照以下标准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70%—100%的绩效薪金、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含)前三年70%—10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薪金,终止尚未行使的中长期激励权益、上缴责任认定(含)前三年的全部中长期激励收益、五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

(四)责任人在责任认定已不在本企业领取绩效薪金的,按离职前一全部绩效薪金及前三年任期激励 13 收入总和计算,参照上述标准追索扣回其薪酬。

(五)对同一事件、同一责任人的薪酬扣减和追索,按照党纪政纪处分、责任追究等扣减薪酬处理的最高标准执行,但不合并使用。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从重处理:

(一)资产损失频繁发生、金额巨大、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

(二)未及时采取措施挽救损失或措施不力导致资产损失继续扩大的;

(三)瞒报、谎报资产损失的;

(四)伪造、毁灭、隐匿证据,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提供证据材料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处理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挽回损失并消除不良影响的,可以对相关责任人从轻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董事,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应当依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及本办法规定对其进行处理。对重大资产损失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应及时调整或解聘。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国有企业应在外聘董事、职业经理人聘任合同中,明确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的原则要求。

第三十条

经营投资责任调查期间,对相关责任人未支付或兑现的绩效薪金、任期激励收入、中长期激励收益 14 等均应暂停支付或兑现;对有可能影响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相关责任人,可视情采取停职、调离工作岗位、免职等措施。

第三十一条

对发生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和重大不稳定事件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处理。

第六章

责任追究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

开展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一)受理。资产损失一经发现,应当立即按管辖规定及相关程序报告。受理部门应当对掌握的资产损失线索进行初步核实,属于责任追究范围的,应当及时启动责任追究工作。

(二)调查。受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及时组织开展调查,核查资产损失及相关业务情况、核实损失金额和损失情形、查清损失原因、认定相应责任、提出整改措施等,必要时经批准可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核查,并出具资产损失情况调查报告。

(三)处理。根据调查事实,依照管辖规定移送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相关责任人对处理决定有异议的,有权提出申诉,但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责任追究调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四)整改。发生资产损失的企业应当认真总结吸取 教训,落实整改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建立健全防范损失的长效机制。

第三十三条

责任追究工作原则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开展。一般资产损失由本企业依据相关规定自行开展责任追究工作,上级企业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直接组织开展;达到较大或重大资产损失标准的,应当由上级企业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开展责任追究工作;多次发生重大资产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影响、资产损失金额特别巨大且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应当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开展责任追究工作。

第三十四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要加强与外派监事会、巡视(察)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审计部门、司法机关的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规章制度;负责对管理权限范围内的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开展责任追究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所监管企业责任追究工作;负责受理监管企业直接处罚相关责任人的申诉或者复查申请。

市纪委、市监察局负责接受涉及管理权限范围内的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核实,依纪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或其他问责处理意见。

市委组织部负责对管理权限内的企业领导班子和相关责任人提出组织处理或调整的意见。市审计局负责对审计中发现的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资产损失情况移送相关责任追究部门处理。

企业负责制定本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制度;负责对管理权限范围内的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开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并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备案;负责指导和监督子企业开展责任追究工作;负责受理下属企业直接处罚相关责任人的申诉或者复查申请。

第三十五条

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监事会、审计、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形成联合实施、协同联动、规范有序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重要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告。

第三十六条

对企业违规经营投资等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企业和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有关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七条

企业要按照本办法要求,建立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细化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的范围、依据、启动机制、程序、方式、标准和职责,明确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的具体受理部门,保障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应当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备案。企业未建立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按本办法规定开展违规 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

第三十八条

金融、文化类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按此办法执行,中央和省市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南京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2013】201号)停止执行。

宁国资委(

下载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产处置工作汇报-辽西产权交易中心

    承 诺 函 辽西产权交易中心: 锦州热电总公司 : 本单位拟受让锦州热电总公司2台116MW报废热水锅炉及其附属设备、建筑物等资产,现特对下列事项作书面承诺: 1)承诺人已对转让标的进......

    深圳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深圳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资产评......

    国有土地房屋处置资产处置办法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国有土地房屋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许政[2008]53号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国有土地房屋资产......

    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在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

    应该如何处置转制完成中收回的国有企业的资产

    一、资产处置前提条件 1、产权清晰 国有企业必须首先弄清楚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类别的资产。要明确所有者代表。产权清晰意味着产权......

    广元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试行办法

    广元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试行办法 [ 来源: 市国资委 作者: 更新时间:2013-1-11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决......

    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档发字[1998]6号)

    国家档案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档发字[1998] 6号 各省、自治......

    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姓名:王玉兴 专业:政治经济学 学号:205020101017 从1979年以来,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