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该如何处置转制完成中收回的国有企业的资产
一、资产处置前提条件
1、产权清晰
国有企业必须首先弄清楚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类别的资产。要明确所有者代表。产权清晰意味着产权需要也必须流动,并在这种流动中得到优化组合。只有做到产权清晰,才能对资产进行盘活,对经营者确定经营目标,使企业资产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保值和增值。清晰的产权才能接受国家的监督,得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质有效的监督管理.2、进行国有资产存量的界定与资产评估
下列投资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化为国家股:
1、各级政府、国家部门或国家其他单位各种形式的实物投资、货币投资和所有权应属于国家的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投资;
2、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或经国家批准用于投资或归还投资贷款的减免税金;
3、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依据国家规定或经国家批准由于归还投资贷款的利润;
4、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通过从经营收入中提取、从成本费用中列支和从费用利润中提取所建立的各项专项基金,不包括按照国家规定用于职工工资、奖励、福利等分配个人消费的基金;
5、国家银行、国家投资公司及其他全民所有制金融经营单位用财政拨款和留用利润转入的信贷基金、投资基金;财政周转金及其他经营资金和资本金;
6、以国家机关名义担保,或实际上由国家承担投资风险,完全用国内外借用资金和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创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其内部积累的资金;
7、全民所有制企业用国有资产兼并、购买其他企业单位所取得的资产产权;
8、其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3、国有股权的设置与管理
在原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时,界定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应设为国有股。国有股有两种,一是国家股,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股份制企业形成的股份(含现有已投入企业的国有资产折成的股份)。另一种是国有法人股,指国有企业以国有资产独立于自己的股份制企业所形成的股份。
4、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
股东大会 > 董事会 > 经营管理班子。
二、国有企业资产改革的具体措施
1、国有资产处置与重组
改制企业的资产评估原则上应实行“收益法”和“市价法”,使评估结果接近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评估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施行,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国资管理(财政)部门负责企业产权界定。
国有企业整体出售、股权转让、资产变现、租赁经营,凡能够实行竞争招标的,均应在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作价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基础上,通过产权市场公开竞拍形成价格和确定权属。经批准以协议价出让的,可在评估价基础上上下浮动确定实际价格,向下浮动一般不超过10%。
以承担全部债务、整体接收(安置)职工为前提购并国有企业,资大于债的,按净资产作价;资债相当的,按零资产作价;资不抵债的,实行零价以下负债剥离后的零资产作价,剥离出的负债可以部分土地使用权作价抵补,或由企业所属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从国有资产收益中抵补。被购并企业在债务没有清偿前,受让方无权自行处置资产一般不能超过10%。
企业改制时,待处理的流动资产损失、产成品损失、递延资产的潜亏挂帐和逾期3年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经同级财政、国资管理部门核准,可按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资本金的顺序冲减。其3年以内的应收帐款,可按改制前一日应收帐款余额5%计提坏帐准备金;企业存货可比照上市公司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
购买国有企业产权,可采取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先租后买或租买结合等形式进行。比如,在哈尔滨,对一次性付款,且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60%的,按成交价格下浮10%;持股60%以上的,每增加1%,按成交价格下浮0.5%.持股额达到l00%的,按成交价格下浮30%。实行分期付款的,首期付款不应低于成交价款的30%,余款须5年内付清并按银行同档利率计付利息。
鼓励企业员工集体持股和经营者持大股。经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批准,或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定,可将已作必要扣除后的净资产按评估价折成股份,根据责任大小全部或部分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科技骨干和其他员工出售。国有中小企业净资产提倡全部由企业职工买断。出售时可按1:2比例(购l赊2)用现金购股。未支付现金的股份,持股者拥有收益权和表决权,无所有权、继承权和转让权。赊股还款期限最高不超过5年,期间收益主要用于还款。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作为净资产量化。改制企业历年的应付工资和其他对内欠款,征得本人同意后可折股分配给本企业有关职工(含离退休职工)。
允许改制后企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发明成果转化后参与收益分配,在企业增资扩股时,职务发明成果和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均可视其价值作价入股。技术成果作价的金额须经股东会协商同意,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报同级财政、国资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可从改制后的企业总股本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国有股设置股份期权,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配售给企业经营者;也可以部分国有股对有较大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者和其他有功人员进行奖励。
设立国有企业退出基金。国有企业退出基金的管理,由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负责,末授权的由同级国资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基金来源主要是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资产变现、租赁经营等资产收益。该基金除用于支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安置补偿费用外,主要以财政借款方式在5年内留作企业或资产经营公司的流动资金,财政每年收取1%的资金占用费。企业使用退出基金的,应当作出还款计划,5年后分期偿还。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可以对资产置换过程中的费用抵扣进行审批,未授权的须报同级国资管理(财政)部门审批。国资管理(财政)部门应建立国有企业退出基金监管制度,同时将国有资产转让等收入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备案。
设立国有企业破产准备金。资金由市财政拨款,列入专户。该资金只用于弥补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与财产变现的时间差带来的资金缺口。市属国有企业申请破产准备金,可经企业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提出,经批准后由企业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负责资金运行。破产企业财产变现后必须及时还款,借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建立市本级商业企业改革准备金,支持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的商业企业改制重组。资金来源:(1)整体拍卖、出售国有商业企业净资产收益;(2)转让商业企业国有股份收益;(3)国有商业企业剩余资产租赁及国有股红利收益;(4)从财政安排的商业发展资金中,每年划出一部分。资金用途:(1)国有商业企业资不抵债,净资产负值部分经审核认定后,给予适当补偿;(2)改制商业企业资产安置职工不足部分及行政性公司参与改制前欠缴的职工养老统筹金,经审核认定后,给予适当补偿;(3)拍卖、出售中小型国有商业企业产权收益不足以支持企业职工安置补偿费的,经审核认定后,给予适当补偿商业企业改革准备金实行专款专用。
企业改制前为其他国有企业贷款担保的,原则上由改制后的企业重新办理有关手续,并在企业改制时预留出与担保额相当的净资产,实行专项管理,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如被担保企业已宣告破产,或已列入破产计划,或已进入破产程序,按可能造成的担保连带损失额从净资产中提留,用于以后实际担保损失的核销。实际损失大于提留资产的,不足部分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如未发生连带偿债责任,或偿债后剩余部分资产,或偿债后又从被担保企业索回的资产,原则上由原资产所有者收回。
国有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招待所、医院、学校、食堂等),应在改制过程中逐步剥离,实行独立经营,剥离后3年内仍按企业内部经营对待。
三、资产处置政策。
l.资产审计评估。改制事业单位必须对公有资产(含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品牌、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按规定进行审计评估,审计和评估须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不同的中介机构进行,具体按浙财国资字[2002]35号等文件规定办理。凡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对改制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资产评估结果报市财政(国资)部门备案。凡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确认土地使用权属后,由具有土地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报市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并纳入整体资产评估结果。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应税义务的,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资产提留。改制事业单位净资产提留顺序依次为:
(1)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
(2)经人事部门批准的在册职工的安置、医疗保障等费用;
(3)税款;
(4)债务;
(5)其他费用。
3、向本改制单位经营者转让公有资产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并履行审批程序。向经营管理者转让公有产权方案的制订,由直接主管该改制单位的部门负责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经营管理者不得参与转让公有产权的决策、财务审计、离任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底价确定等重大事项,严禁自卖自买公有产权。经营管理者筹集收购公有产权的资金,要执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不得向改制单位借款,不得以改制单位的公有产权或实物资产作标的物为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经营管理者对改制单位经营业绩下降负有责任的,不得参与收购本改制单位的公有产权。
第二篇: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
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处置操作办法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产评估
企业在改制时应按规定对全部资产进行评估(包括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按帐面值无偿划转给企业使用、作为国家资本金注入的直管公房)。
1、企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资产评估立项,经核准后,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委托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基准日原则上为改制当日前推三个月,评估结果有效期为十二个月。
2、企业必须在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自行进行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评估机构在企业资产清查中应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3、评估机构对改制企业评估应按客观、公正、合理原则,按规定选择评估方法,规范企业资产评估行为。对企业清产核资中清查出来的不良资产应严格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进行界定、处理;对改制前存在的呆坏帐、潜亏等各种有问题的资产,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国资、财政部门审批。
4、评估机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书,并分别报送国有资产管理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二、产权转让监管
为规范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国资、财政等部门必须按规定对改制企业的产权转让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资产核销
改制企业在进行清产核资中清查出来的不良资产按照现行有关财务规定进行核销。
1、企业申请核销不良资产时,应附评估基准日当期的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报表的数据必须客观真实。
2、改制前6个月内不得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不得非正常突击分配财物;不得隐匿、私分或者转移财产。若有上述情况必须重新调整净资产,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3、填报资产核销审批表。审批表首先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同级财政和国资部门批准。(具体审批表的格式及填报要求见附件
1、附件2)
4、经批准核销的不良资产及帐销案存的资产,相关企业、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均应独立设置台帐备查,并签订“帐外资产管理协议”。
帐外资产的处置结果应定期报国资、财政部门备案。
(二)资产剥离
剥离资产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按规定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从原国有企业整体资产中分离出来的非经营性资产及剥离但暂时不具备移交给政府有关部门管理的、为企业自身经营服务的非经营性资产。为确保剥离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可采用委托管理的形式,落实委托管理主体。
1、国有企业改制所指的剥离资产包括:
(1)承担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资产,包括职工医院、职工子弟学校、技工学校、幼儿院、托儿所等。
(2)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后勤服务的资产,包括职工培训中心、内部招待所、职工俱乐部等。
(3)具有集体福利性质的资产,包括职工集体宿舍、职工租用的住房等。
(4)其他按规定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及其他经批准的经营性资产。
2、占有、使用剥离资产的企业应与委托方签订“剥离资产委托管理责任书”(附件3),明确受托方的责任、义务及其他具体事项,确保剥离资产的安全和保值。
已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所属国有改制企业的剥离资产的委托管理责任书由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与占有、使用剥离资产的企业签订,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其他占有、使用剥离资产的企业与主管部门签订,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
3、占有、使用剥离资产的企业应定期向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或主管部门报告使用、管理和维护剥离资产的情况,报送剥离资产占用状况表,并在“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表”的备注栏中说明;应严格履行“委托管理责任书”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4、剥离资产应采取有偿使用原则,收取使用费(占用费)。剥离资产的使用费和出售收入全额返还用于理顺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或资产运行主体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5、剥离资产的资产划转手续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
(三)资产提留
提留资产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理顺企业的劳动关系从原国有企业整体资产中按规定标准分离出来的部分预留资产。提留资产其标准应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批转市劳动局关于市属企业理顺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发[2000]34号)文件规定及具体实施细则提留。
(四)资产转让管理
资产转让按规定程序进行后,资产运行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应书面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处置批复,及时办理有关资产转让手续。办理企业产权变动、注销手续,应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1)企业制订改制方案必须征求职工意见,并报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2)资产评估报告书、帐外资产管理协议、剥离资产委托管理责任书。
(3)经有关部门审核的受让人的资格证明、资信能力证明。产权交易成交协议书及其他成交确认文件。
(4)其他有关资料。
三、产权转让实施
企业资产的处置必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转让操作程序。企业产权转让原则上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采取公开竞价的方式转让,对确实无法采用公开竞价的,经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可以采用议价转让方式。
(一)转让基价的确定
1、原则上以评估结果的净资产为基准价,评估结果净资产为负资产的,按零资产作为基准价。
2、对于以下内容,要在评估价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
(1)经审计并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认可、国资管理部门审核的自资产评估基准日至产权转让时发生的损益。
(2)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收回的资产(含债权债务)。
(3)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划拨的资产。
(4)合并或分立转让资产。
(6)无形资产。
(7)按现行有关规定不能核销但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呆坏帐、各类存货削价损失。
(8)包括资产评估费用等及其他经批准调整的资产。
3、资产转让基价由资产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或主管部门确定。对确定的基价低于评估价的必须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查、备案。
(二)产权转让公告及实施
1、企业产权转让应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适当的方式公开。公告的内容包括:
(1)企业名称、法定地址。
(2)经营范围、经营规模。
(3)资产负债权益评估情况,不动产地址及规模。
(4)经批准的转让基准价。
(5)转让条件:付款方式、职工安置、债务承接、产权转让有关税费承担、支付;其他须明确的条件。
(6)报名办法:填写受让意向申请,并交付一定的定金(具体由资产运行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确定)。
(7)公告时间:公告时间一般为七个工作日。
(8)受让主体、资格:意向受让主体为自然人的,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能力;意向受让主体为法人的,应具备法人资格和良好的财务业绩、商业信誉。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负责对意向受让人进行资格审查。
(9)报名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
2、企业产权转让的公告可采取报刊、上墙、电视电台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产权发布公告后,在公告期内必须有专人值班,设立咨询电话,认真做好产权咨询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查阅资料。
3、企业产权转让应面向全社会,在同等条件下原企业职工有优先受让权。对已落实受
让企业或个人的资产协议转让,资产运行主体或企业主管部门应在企业所在地、资产运行主体或主管部门所在地专设产权转让公告窗公开发布。
4、企业产权转让公告期满后,要进行公开竞拍。公开竟拍时,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2005-12-15)
第三篇:国有企业改制方案设计及实施中的资产处置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设计及实施中的资产处置
文宗瑜 博士
国有企业使命已完成,要在2006年用股份制完成中国绝大多数国企改制工作。各级政府出台了国企改制完成的时间表。
中央领导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原来认为国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当时要求学邯钢,重点抓管理。新一届领导班子认识到:国企问题根源在于产权问题的不合理,因此要搞产权制度改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解决国企历史、现实问题。针对最近的郎咸平教授挑起的国企改革的国资流失问题,引起对国企改制的争议,黄菊副总理:国企改革政策不变,进度要推进、深化。我的观点:国企改制不是国有资产流失,而是节约纳税人的钱。
中央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有:第一,2003年司法改革。保障人权,司法预算独立,最后的脱离公务员系统。第二,部队改革。党政精简,新裁军思路。第三,政府机构。5级政府改为3级政府。取消地区、乡镇在黑龙江、辽宁试点。第四,党的体制改革。各级党组织副职精简为1-2人。第五,社会体制改革。城市化进程,实施户籍改革;加大对弱势群体保护。
一、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要求
国家出台29个文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政策要求: ㈠国企实行分类改制重组
1、具备条件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
具备条件指:能正常运营,有剩余国有资产。改革成本由剩余国有资产列支、扣除。
2、不具备条件企业实行政策性破产
资不抵债、严重亏损、没有剩余资产,改革成本由中央承担。⑴欠社保补足;⑵每人发给36个月平均工资为个人安臵费。
㈡必须臵换员工的身份(难点、重点)
以经济补偿,取消全民所有制身份,必须签订身份臵换协议。
1、改制截至日,社保缴足、缴齐;
2、给每人一笔经济补偿金。
㈢一次性解决退休人员历史问题。改制后不再承担退休人员管理。
㈣一次性解决待岗、下岗问题。一次性补助内部退养金,不再保留内退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二、深化国企改革可以在评估后净资产中列支的改革成本 ㈠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㈡离退休人员各种补贴
中央预扣5年,各地政策不同,北京预扣到77岁,河北预扣到70岁。
㈢职工集资款
清退或转持股
㈣社保
必须补足、补齐
㈤因公致死、致残职工的怃恤金
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经营者及其它特殊身份补偿
在资产足以扣除的条件下以高标准为限:
本人基本工资×工龄×K(K为调整系数,取值范围1≤K≤3)㈦内退人员的退养金
工龄满30年,不超法定退休年龄5年的,均可内退。现有内退工资标准到退休的工资和保险的总额。㈧弱势群体的生活保证金
第四篇:三亚市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清理处置工作方案
三亚市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清理处置工作方案
为了彻底清理和处置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资产债务,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劣势国有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为妥善安置企业职工提供坚实的基础,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海南省省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规程》、《三亚市关闭或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工作方案》等有关规定和五届市委第47次常委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组织各方力量全面清理市属劣势国有企业资产债务,摸清劣势企业“家底”,清查核实市属劣势企业各项资产损溢情况,并根据国家和省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进行资产损失认定处理。同时充分利用当前财政的良好形势和土地资产的价格优势,尽快变现优质资产价值,为妥善安置关闭或破产国有企业职工,一揽子解决企业债务问题,消化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提供资金支持。
二、清理范围
本次进行资产债务清理的劣势国有企业是处于长期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已经丧失基本的生产经济条件,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债务纠纷不断,经营者和职工有共识、有积极性,职工安置资金能够落实的企业。符合本次清理范围并经市政府同意予以关闭破产的市属国有企业有59家(名单附后)。清理内容是企业的资产特别是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和土地以及企业的债务。通过资产债务清理和处置,依法对上述企业实施关闭或破产,保证企业稳妥退出市场。
三、工作内容
本次资产债务清理处置工作积极借鉴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方法,同时针对清理处置范围和工作目的的特殊性确定工作内容。资产债务清理处置主要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资金核实、资产债务处置、办理移交手续等内容。
(一)帐务清理。指市属关闭破产企业全面清理单位的各类资产以及各项资金往来和借款等基本财务状况,整理好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编制好基准日的会计报表,做到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帐表相符。
(二)资产债务清查。指对市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各项资产在全面清理、核对的基础上,通过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清理资产同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结合,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帐款、各项对外投资、帐外资产的清理,以及企业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核对。
(三)价值重估。指对企业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
(四)损溢认定。指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帐进行认定,并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损失确认。
(五)资金核实。指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帐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检查,确保清理结果完整、准确、可靠。
(六)资产债务处置。指对经核实的资产债务清理结果,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对符合破产条件的,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依法进行清算。提出资产债务处置意见,原则上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处置资产,优质资产回收资金严格按政策优先安置职工,依法或协商清偿企业债务。
四、工作安排
本次市属劣势企业资产和债务清理工作基准时间统一定为2008年7月30日。从2008年8月起,保证在2008年12月底全面完成所有劣势企业资产债务清理,2009年4月前完成资产处置。清理和处置工作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2008年8月8日至15日)。成立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清理办公室,在市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工作部署,印发有关方案和会计报表及相关明细表格,召开市属劣势企业主要领导和财会主管动员大会,落实资产债务清理工作任务。
(二)企业自查(2008年8月17至29日)。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根据工作要求,组织本企业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进行财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要求财会人员按时完成相关报表填制工作,并在限定的时间前报送市资产债务清理办公室,并在清理期间进行公示。清理办公室检查企业公示情况、受理公示中存在的异议并进行相关处理。
(三)中介鉴证(2008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委托符合资质的3至5家社会中介机构,分配清理任务并签定委托协议,由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资产债务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对有关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进行经济鉴证,形成财务审计报告。被清理企业近三年中已进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的,其结果可以利用。
(四)审核批复(2008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清理办公室对关闭破产企业自查材料和中介鉴证结果进行复核,检查核实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认真做好损溢认定和资金核实工作,并对核实结果向企业批复。
(五)整理报告(2008年12月16日至31日)。根据损溢认定和资金核实的结果,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分类汇总有关数据,及时向市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整个清理工作情况。
(六)资产债务处置(2009年1月5日至3月30日)。企业使用的土地属行政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政府收回,并组织出让,出让变现资金用于支付原企业职工的安置费用,不纳入企业自有资产中用于清偿企业债务。自有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企业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并按法定程序清算。企业实施关闭或破产后优先获得清偿的职工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险、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偿还财政先行保障职工安置的周转金。
五、工作组织领导
根据《三亚市关闭或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工作方案》,市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清理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周高明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和市法制办等单位负责人任副主任。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召开综合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方案和办法,定期听取讨论工作进展情况,共同负责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资产债务清理的督导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分别从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和市审计抽调一名业务骨干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六、经费安排
本次资产债务清理和处置工作经费及聘请社会中介机构由市财政根据工作需要按有关费率专项安排。
七、相关要求和责任
(一)各企业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并亲自领导本项清理工作,在自查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披露企业存在的问题,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真实、可靠,及时将有关报表填制完成,报送市关闭破产企业资产债务清理办公室,同时提供详实资料,积极配合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鉴证工作。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报送的资产债务清理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
(二)社会中介机构应独立、客观、公正地覆行职责,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业务报告。在资产清查、价值重估中要制定总体清理方案和个体企业工作方案,全面地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以保证该单位清产核资基准日账面数的准确;认真核对、询证、查实该单位债权、债务,监盘该单位现金和抽查存货;勘察、抽查该单位固定资产并验证其产权;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该单位清理出的有关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进行核实、鉴证;协助该单位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清产核资的要求调整有关帐项,计算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所带来的损失;协助该企业编制资产债务清理后的会计报表。
(三)各有关部门应加强配合,通力合作,加大对清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对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未按时完成或不积极配合清理工作,或者是在清理中违反有关规定程序、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及时向市政府通报。对企业在清理工作中不遵守有关纪律,瞒报、隐匿或未经批准擅自低价变卖、转让、变更国有资产,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或者以任何名义、手段私分企业、单位钱物和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一经查实,严厉追究企业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中介机构弄虚作假、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等违法行为的严肃惩处,并禁止聘请该中介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从事涉及市属国有企业的中介活动。
第五篇: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有关资产评估问题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对《关于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有关资产评估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国资办函发[1997]3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局:
你局桂国资评字[1997]16号《关于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有关资产评估问题的请示》收悉。现函复如下:
1.关于“具有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证的资产评估机构”和“具有土地估价能力的资产评估机构”的关系问题。鉴于目前评估机构过多过滥,企业被迫重复评估、重复交费这一突出问题,国发[1997]10号文件明确,从事企业破产财产评估的资产评估机构都必须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证。在国务院91号令中,资产评估机构具有特定的法律含义,即“持有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的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临时评估机构”(见国务院91号令第二章第九条对资产评估机构的定义)。资产评估机构都应归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已经取得省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予的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有的具有土地估价能力,有的不具有土地估价能力。谁具有土地估价能力,谁能从事包括土地在内的企业破产财产的评估业务,要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来认证。2.关于企业破产财产“由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评估结果”和“涉及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涉及改变出让合同条件的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评估结果后并入整体资产评估结果”的关系问题。在国家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土地使用权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处置方式的改变并不导致国家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改变,国发[1997]10号文件第四部分中“其中”二字,说明土地确实是企业破产财产的一部分;由于土地使用权在企业破产财产中处于重要地位,为了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的作用,在涉及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涉及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条件的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的结果确认上,可以由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确认后并入整体资产评估结果,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整体资产评估结果进行最终确认,国发[1997]10号文件第四部分中“企业破产财产应以评估确认的价格为依据”的规定,说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只能是整体资产评估结果。
国有企业破产财产评估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以确保国家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实施。
1997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