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问题和对策5篇

时间:2019-05-14 13: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问题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篇: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问题和对策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问题和对策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归还贷款时由借款人、贷款人、担保人协商或仲裁或经法院判决和裁定由商业银行行使债权、担保物权而取得所有权或处分权的实物和权利近年来随着抵押、质押等担保贷款的日益增加商业银行收取的抵债资产也越来越多在实务中多数抵债资产所对应的贷款属于“可疑”、“损失”类贷款实际已经成为有损失的不良资产因此如何规范和加强对抵债资产的经营管理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变现是当前商业银行减少低效资金占用盘活不良贷款和降低不良资产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对于回收的抵债资产由于缺乏专门人才和对实物管理的有效措施及经验加上国家处理抵债资产的政策不到位其管理状况令人堪忧处置变现前景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抵债资产的受偿价格大大高于其实际价格价值背离相当严重商业银行收回的抵债物中绝大多数是质次价高、物所不值、物不足值原因一是借款企业发生经营风险出现亏损、倒闭等情况时用于抵债的资产往往可选择性差甚至无从选择;二是评估机构在对抵债资产进行评估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评估费用按评估额的一定比例收取)往往高估抵债资产的价值;三是某些债务人利用以物抵债作为逃废银行债务或变相牟利的手段等等

(二)抵债资产保管难形成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的威胁日益加大商业银行回收的抵债资产大多集中在基层行由于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乏、场地有限等原因基层行无法设立专人保管也无法提供抵债资产的存放场所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同时商业银行现行的对抵债资产的操作规程也没有明确该部分资产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结果形成谁都管、谁也管不好的尴尬局面使得抵债资产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损失和人为损失

(三)抵债资产手续不全、权属不清处置政策不明确难以处置变现据笔者调查有相当多的抵债资产案例存在手续不健全、权属不清晰的情况这其中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上银行缺乏专业人员和专门技术手段无法辨别质量优劣、产品真伪难以鉴别相关权属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存在着新官不理旧账认为不良资产是前任造成的去处

置会揭前任的短因而不积极采取措施落实抵债资产的相关手续、不努力追索抵债资产权属文件现象客观上一方面许多相关政策不明确、不配套制度规定滞后如损失额度、比例的管理权限不明确呆账核销的损失出口无规定等另一方面借款人、地方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极力促成企业以质次价高的资产了结银企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无形中给商业银行处置变现抵债资产埋下了隐患

(四)抵债资产的处置变现费用高、税负重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运作过程中已按税法有关规定分别缴纳了印花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在抵债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中交通工具仍要按变现额的6%、其他资产按4%缴纳增值税另外还要缴纳诸如评估费、过户费、产权登记费、变更费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等如果抵债资产经拍卖公司拍卖还要按拍卖收入的5%给拍卖公司提取佣金更有甚者某些抵债资产还存在着原所有权人的各种欠费(税)需银行补交的问题总的算来抵债资产处置变现需缴纳的各种税费占到变现额地20%以上进一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产损失

二、对策及建议

借款人或担保人无力以货币资金偿还商业银行贷款银行

采取回收抵债资产的方式来保全信贷资产为盘活信贷资金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抵债资产的经营管理不同于一般银行信贷资产管理其关键环节在于资产的最终变现即从实物(权利)资产向货币资产的最终转换变低效资产为有效资产笔者认为以资(产)抵贷(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既有生存的条件必将有一定的生命力抵债资产对商业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不良影响在工作中还不能根本杜绝而且将是商业银行今后面临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建立一整套适应现代经济规律的有效机制

(一)做好抵债资产回收工作是处置抵债资产的基础商业银行要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监控密切关注企业经营动态从而掌握保全资产的最佳时机在具体实践中对破产企业要依法及时进行清收清收要快速否则抵贷资产可能被转移或损害;对抵贷资产的评估价格要严格把握既不能低价高估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防止道德风险;抵贷资产的手续要齐全、完备、合法

(二)抓好抵债资产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是处置抵债资产的可靠保证商业银行完善的抵债资产管理制度应明确抵债资产的范围、标准、回收权限和回收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贷款风险责任认定、评估定价、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抵债

资产取得后的台账设置、保管措施、财务核对;处置方法、变现价格确定、资金回收和差额损失的处理办法;明确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管理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及监督检查等规定使抵债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行内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各负其责行政部门全面负责抵债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信贷部门、保全部门负责抵债资产的接收、清理、登记和处置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财会部门要对抵债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认真进行财务、会计处理

(三)作好抵债资产的变现工作是处置抵债资产的关键

1、在政策上要争取税务部门、资产评估机构、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制定与商业银行实施以资抵贷业务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办法考虑抵债资产的特殊性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应减免部分税费以减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流失

2、商业银行要建立抵债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抵债资产的经营管理和处置工作笔者认为抵债资产的管理机构以商业银行中心城市行为单位设置比较适宜中心城市行将本辖区的抵债资产集中经营管理充分利用其相对集中的人才、资源、信息等优势有利于提高抵债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变现抵债资产的处置应尝试采取多种办法如拍卖、变卖、回购、租赁、资产置换、以物放贷等对手续不完善暂时难以出售的抵债资产可以采取租赁或承包等形式进行出租或承包用租金和承包

费来抵偿贷款本息;对原债务人有其他易变现的有效资产的可以运用资产置换的方法;对仍有经营能力的原债务人可积极采取回购或以物放贷的办法等等

3、探索与资产管理公司联手合作的路子把某些抵债资产形式上划给或移交资产管理公司利用资产管理公司的有关优惠政策处置抵债资产降低有关费用

4、对商业银行确有必要转为自用资产的要比照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办法履行报批手续并按照财会制度要求设置账卡分类核算管理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

第二篇:完善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

完善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

摘要:完善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有利于维护银行合法权益,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和盈利水平。

抵债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及财产权。收取抵债资产是商业银行实施资产保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合法权益、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尤其是对盘活以前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赢利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随着抵债资产存量的不断增加和大量的抵债资产变现损失,都直接造成银行低效益资产和无效益资产,影响财务效益。笔者认为,当前在抵债资产的管理中,由于经办行认识上的偏差及管理措施不够到位存在较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抵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抵债资产按照业务流程主要分为收取、保管和处置三个环节,同时涉及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及档案资料保管,还受到市场变动、价格波动、税费调整、变现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上述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存量抵债资产在收取时随意性较大。银行抵债资产主要通过协议抵债和法院、仲裁机构裁决抵债两种方式。其价值确定须经上级行认可的具有合法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或以终局裁决,其他经法院、仲裁机构确认的价值为准,银行作为入账依据,以此保障抵债资产价值的科学合理性。但在存量抵债资产中,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未经评估,有的虽经评估但价值高估或流通性、变现能力差,有的未能取得法律上的所有权。其原因,一是认识上的偏差。经办行普遍认为,实施以物抵债的企业均已无还款能力,现有的实物资产估价高于同类物品的市场价格有失公允,能“给一点算一点”,如不接受就会血本无归。由于抱着这样的认识,加之以前抵债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协议收取时或未经评估或评估价值过高。二是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目前,经办行抵债资产从业人员中精通法律,熟悉金融业务,了解商业运行规则、市场行情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因此在协议收取抵债资产工作中分析判断能力不强,人为因素造成价值偏高。三是资产评估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因素,对评估费的收取以评估值为基数,往往违背市场机制与法则,不考虑抵债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当前的实际价值、变现价值,有意识地抬高抵债资产的评估价值。四是法院由于片面追求结案率或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也往往不考虑银行处置抵债资产时的变现损失,直接按评估价或评估价的一定比率进行银行相同债务的裁决,致使银行在处置抵债资产时变现率低,蒙受损失。

2.待处理抵债资产未按规定登记保管,缺乏严密的交接手续和定期检查、核对以及进行适当的保养,出现丢失、毁损、自用等现象。如某经办行收回的新型油毡因保管不善,被阳光暴晒粘连严重已无使用价值。收取的抵债车辆,或在库房长期停放未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已无法使用,或未经批准擅自使用。还有其他种类的抵债资产如房屋、设

备等也因保管不力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耗和破坏,影响了抵债资产的变现额。其原因一是经办行存在重收清管思想。各商业银行虽然规范了抵债资产的占管、领用、退回、变更保管制度,但经办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对抵债资产收回后的保管工作未纳入目标管理,未落实经营主责任人和保管责任人制度。二是收取的抵债资产范围广、种类多、数量大,由于受人力、人员素质、经费、存放场地等因素的限制,给保管工作带来的困难较大。三是对房地产、机器设备等银行无法存放的部分抵债资产只能委托他人代管,甚至异地保管,从而使得抵债资产难以保障安全完整。

3.抵债资产处置手段单一,进展缓慢,损失率高,变现较为困难,长期占用信贷资金。在银行存量抵债资产中大部分已超过规定的处置时间。从表面上看银行通过收回抵债资产而压缩了不良贷款,但实质上实现不了等额货币资金的回流,反而成了物资回收公司,形成新的不良资产。随着抵债资产价值的流失,导致银行信贷资产的二次流失。其原因一是目前抵债资产一般要经过拍卖公司拍卖,如拍卖不成功,必须重新调整价格,报上级行审批,再一次委托拍卖公司拍卖,如此循环直到出售为止。这种单一的处置方式限制了抵债资产变现处置的渠道。二是银行对资产市场调查分析能力较弱,对市场的需求认知不足,再加上范围小,很难把握有关价格、销售渠道的市场变化,从而影响抵债资产的及时处置变现。三是处置变现的管理机制复杂,申报审批时间较长。抵债资产大部分属于质次价高的资产,本身市场竞争能力低下,变现几率小,多环节的申报审批程序延误了处置变现的最佳时机。四是以前收回的抵债资产,尤其是一些产权关系不明晰的资产,如土地使用权、房产证、车辆行驶证等相关证件不齐全难以处置。五是银行缺乏对经营、处置抵债资产明确的考核办法。经办行在与自身利益联系不紧密、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处置抵债资产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前任领导班子收回的抵债资产,不愿承担处置损失率较高的责任。

4.抵债资产相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失去了反映和监督作用。一是以前收取的抵债资产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形成账外资产。发生丢失、毁损和已处置抵债资产损失,保管部门未及时与会计部门核对,会计部门或未及时做账务调整,造成抵债资产账实不符。二是“抵债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内的余额没有按财务授权规定及时报批进行账务处理,致使现有的待处理抵债资产账面数与实际数存在差异。如部分经办行收取抵债资产后,未将抵偿的贷款本息转入抵债资产科目核算,无法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状况,且随后产生的贷款利息也无法向借款人追偿。部分经办行将未入账的抵债资产变现所得资金用于直接收回部分贷款本息,剩余贷款本息实际已经形成损失,但仍长期在贷款科目中反映。其主要原因是会计基础化管理薄弱,经办行会计核算时没有遵循客观性、及时性原则衡量会计信息质量,致使核算数字不准确,信息处理不及时。

5.目前银行个别单位对抵债资产心存顾虑,工作积极性不高也是应当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银行对抵债资产管理力度的加大和规范经营意识的不断增强,经办行对以物抵债工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其原因是不良信贷资产大部分是以前形成的,责任追究很难落实。一旦收取抵债资产,虽然能够减少一定的资产损失,但抵债资产由于在收取时的估价不合理,变现时损失较大,使得经办人对抵债资产心存顾虑,怕承担新的责任。

(二)加强抵债资产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1.加强抵债资产处置管理,切实防范抵债资产损失。一是对存量抵债资产,尤其是以前收取的抵债资产应尽快进行清理,限期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损失。二是在重视对抵债资产变现市场、处置市场、处置空间、处置渠道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抵债资产的状况、特性,按种类制定相关政策,专题研究,制定计划,采取一物一策,一物多策的办法,做出处置盘活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三是简化抵债资产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加快审批进程。在抵债资产处置审批方面,实行上下联动,采取集中处置和日常处置相结合的形式,做到成熟一个,上报一个,批复一个,处置一个,以把握商机提高处置变现的成功率。

2.科学合理地确认抵债资产价值,从源头防范抵债资产处置损失。在抵债资产收取评估时坚持科学谨慎的态度,根据处置变现尽快实现的特性,一是应选

27择信誉好、技术力量雄厚的资产评估机构。二是应选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如选用市场法和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三是加强银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监督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报告的质量和资产评估结果。以实现抵债资产处置变现价值的最大化。

3.加强对抵债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实现抵债资产的保值增值。银行应在完善抵债资产的占管、领用、退回、变更保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人员和职责,适当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实物抵债资产区分不同情况、不同种类加以保管,以保持抵债资产原有的形态和技术性能,尽可能保持其原有的使用价值,进而在变现时实现保值增值。

4.加强对抵债资产会计核算的基础化、规范化管理,为实现抵债资产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银行应当定期对抵债资产进行清理核对,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表内、表外账实相符。同时按照谨慎性原则,根据抵债资产的状况、市场和行业变化、国家政策变化等因素,建立抵债资产准备金制度,合理预计抵债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抵债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5.将抵债资产纳入不良资产进行考核管理,把抵债资产的处置折损率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从制度上防止经办行为了减轻经营压力,不考虑抵债资产的市场变现能力,将抵债行为简单化,一抵了之,随意调账的可能性。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奖惩激励机制,将抵债资产的处置列入经办行的内部考核之中,责任到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责任认定制度,对不积极处置抵债资产者,实行责任认定与追究,以推动抵债资产的管理。

6.培养抵债资产专业管理人才,形成专业化队伍。对银行现有人员中的大量财务、技术类专业人才进行评估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组织参加资格考试,参加一定的专业实践,培养和造就出一批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银行业务发展需要。

第三篇:关于处置抵债资产的请示

关于处置**村抵债资产的请示公安农合行:原麻豪口信用社裕公分社于1999年2月至2000年3月,向麻豪口镇**村农户(村组使用)发放贷款共10笔金额63200元,2003年11月14日,**村为了进一步化解村级债务,盘活信用社历年村组贷款,经与麻豪口信用社共同协商,**村同意将该村的80亩水田的经营权转让给**村村民彭正军,由彭正军从2004年5月至2012月5月,历时8年偿还**村在麻豪口信用社贷款本息共计80000元(其中:本金63200元,利息18000元)。**村、麻豪口信用社、彭正军三方签订了土地经营权转让还款协议,麻豪口信用社裕公分社于2004年10月31日经县联社审批接收**村抵债资产入账金额为80000元。彭正军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共偿还裕公分社贷款本息45000元,2007年**村将转让给彭正军的水田收回,在**村进行了水田再分配,因此彭正军终止了还款协议,截止2011年12月31日,该抵债资产账面余额35000元。经核查,该抵债资产已全额形成损失。为盘活农合行闲置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特申请公安农合行对该抵债资产按《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进行处置,请批准。湖北公安农村合作银行裕公分理处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根据《关于处置魏传华抵债资产房屋的调查报告》实际情况,为合规合法有效处置该抵债资产,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的原则,确保信用社资产保值增值,尽量放大处置效果,经我部全体员工认真讨论,一致同意将该宗抵债资产(麻豪口兽医站)交公安农合行清盘部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重新估价、拍卖公司依法拍卖,且房产、土地、物业、水电等部门及其他部门的相关费用全部由买方承担。

第四篇:抵债资产的处置

抵债资产的处置

第1条 抵债资产收取后应尽快处置变现。以抵债协议书生效日,或法院、仲裁机构裁决抵债的终结裁决书生效日,为抵债资产取得日,不动产、动产和股权应在公司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处置。其他权利资产应在其有效期内尽快处置。

第2条 处置抵债资产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避免暗箱操作,防范道德风险。

抵债资产原则上采用公开拍卖方式进行处置。选择拍卖机构时,要在综合考虑拍卖机构的业绩、管理水平、拍卖经验、客户资源、拍卖机构资信评定结果及合作关系等情况的基础上,择优选用。拍卖抵债金额达到一定额度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拍卖机构。

抵债资产拍卖原则上应采用有保留价拍卖的方式。确定拍卖保留价时,要对资产评估价、同类资产市场价、意向买受人询价、拍卖机构建议拍卖价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当地市场状况、拍卖付款方式及快速变现等因素,合理确定拍卖保留价。

不适于拍卖的,可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协议处置、招标处置、打包出售、委托销售等方式变现。采用拍卖方式以外的其他处置方式时,应在选择中介机构和抵债资产买受人的过程中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避免暗箱操作。

第3条 抵债资产收取后原则上不能对外出租。因受客观条件限制,在规定时间内确实无法处置的抵债资产,为避免资产闲置造成更大损失,在租赁关系的确立不影响资产处置的情况下,可在处置时限内暂时出租。

第4条 公司不得擅自使用抵债资产。确因经营管理需要将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视同新购固定资产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

第五篇:中国银行抵债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抵债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试行)时间:2011-01-21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关于处置工作的具体规定

第三章 抵债资产处置方案的审批

第四章 中介机构管理

第五章 责任的认定原则

第六章 附则

为促进和规范抵债资产处置工作,防范抵债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最大限度回收不良资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银行以物抵债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行以物抵债业务会计核算手续》、《中国银行抵债资产变现损失核销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银行国内机构抵债资产处置工作。

处置抵押物、质押物及法院查封资产的,可以参照本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银行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等自用资产的,按照总行有关规定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将抵债资产转为本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的,按照总行有关规定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海外机构抵债资产处置工作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在有关管理办法出台前,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但本办法中与当地监管法规不一致的规定除外。

第二条 及时原则

抵债资产处置工作应坚持及时原则,不得为掩盖损失或出于其他考虑而人为拖延变现。

第三条 公开透明原则

抵债资产处置工作应当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注意防范道德风险,严禁搞暗箱操作。

第二章 关于处置工作的具体规定

第四条 处置时限要求

根据抵债物变现难度的大小,将抵债物划分为易变现物和难变现物,处置时限分别为:

(一)易变现物的处置时限

易变现物应当自取得之日起立即着手变现,原则上应自取得之日起六个月内处置完毕;

六个月内处置完毕确有困难的,可以适当延长处置时限,但最多只能延长六个月;期限延长方案及下一步处置计划应及时向本行资产处置委员会报告。

(二)难变现物的处置时限

难变现物应当在取得后及时制定处置计划,积极采取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寻找买家,原则上应当自取得抵债物之日起一年内变现;

但大宗房地产、大型厂房、大型专用机器设备等资产确实无法在一年内变现的,在一年期限届满前应提出下一步的处置计划和处置时限,报本行资产处置委员会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处置期限,但原则上只能延长一年;如需要延长一年以上的,应报总行资产保全部批准。

(三)现有物资处置时限的掌握标准

对于本办法出台前取得的抵债物,其处置期限从本办法下发之日起计算,并按照前两项规定的处置时限从严掌握。

第五条 处置方式

抵债资产可以通过拍卖、招标、协议转让、公开市场出售、委托专业机构等方式进行处置。

第六条 处置方式的选择

抵债物的处置应优先采用拍卖、招标方式;

日用品、纺织品等低值大众化消费品可以采用公开市场销售方式进行处置;

由于资产本身专用性过强、潜在购买者过少等原因,确实不适宜采用拍卖和招标方式进行处置的,可以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进行处置;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各行应积极采用委托专业机构处置的方式。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置的情况下要注意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并保留处置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第七条 处置过程的公开化

在采用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方式处置抵债物的情况下,应利用广告、公告、在全体员工中公布等方式,做到购买方寻找过程的充分公开化;

在委托专业机构处置的情况下,应监督受托方做到购买方寻找过程的充分公开化;

抵债物的购买方原则上不得为原债务人或其关联方。

第八条 公平对待

在处置过程中,必须确保每一位潜在购买者都可以公平地获得与其他潜在购买者同样充分的信息和竞争机会;不得无故拒绝任何潜在的购买者。

第九条 二人经办原则

在处置抵债物过程中,与潜在购买方进行商谈时,一般应至少有两名以上人员参加;会谈完毕后应对主要会谈内容形成纪要,并由参与会谈人员签字。

第十条 抵债物评估

在处置抵债物时,应聘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抵债物的价值进行评估,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评估:

1.处理抵债物时,原办理以物抵债时的资产评估报告仍在有效期内的;

2.采用拍卖、招标或公开市场出售方式处置抵债物,处置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得到充分保证的;

3.资产处置价格高于抵债价格,且取得抵债物时间未超过两年的。

在对抵债物进行评估时,应优先采用现行市价法;在无法采用现行市价法进行评估时,可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折现法进行评估;原则上不得采用破产清算法进行评估;在确实需要采用破产清算法进行评估的情况下,也必须同时用至少一种其他方法进行评估,两个评估结果共同作为确定处置价格的参考。

经中介机构独立评估得到的评估价值是确定处置资产价格的标准之一,各管辖分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方式影响中介机构的独立评估活动。

第十一条 价款支付方式

价款支付方式应以一次性付款为主。

在抵债物价值较高、购买方信誉良好、一次性付款确有难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但首次付款金额不得少于总价款的40%,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在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情况下,应将所处置抵债物抵押给我行或在债务人全部支付价款后再办理过户,以作为购买方支付剩余款项的保障;在抵债物本身不适宜抵押的情况下,应由购买方提供其他的足值有效担保;原则上,只有难变现物可以采用此类付款方式。

在购买方符合我行有关授信政策和条件的情况下,我行可以为购买方提供贷款用于支付抵债物价款,但发放金额不得超过总价款的70%;需要提供贷款的,应按照我行有关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审批;此类贷款审批中应特别注意分析借款人的自身还款能力、现金流量情况,审慎研究以抵债物为抵押的贷款申请,不应有抵押而降低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

分期付款方式与贷款方式只能运用其中一种,在分期付款的情况下不得提供贷款,在提供贷款的情况下也不得再分期付款。

如需要采用不符合以上规定的付款方式,应报总行资产保全部批准。

第十二条 处置费用

处置费用的列支按照《中国银行以物抵债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变现损失的处理

变现损失按照《中国以物抵债变现损失核销办法(试行)》的规定申报核销。

第十四条 处置档案的保管

处置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处置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法律文件;

(二)与处置工作有关的各种内部请示文件、报告及其附件,相应的批示和批复;

(三)处置过程中各种会谈纪要和备忘录;

(四)可以证明处置工作公开性的材料,如媒体广告复印件、公告发布记录等。

处置档案的保管按照我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抵债资产处置方案的审批

第十五条 分行审批权限

对一级分行的授权实行金额和损失率双线控制,在抵债金额和损失率均达到一定水平时上报总行审批。

一级分行可以对辖内资产规模大、管理水平高、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强、所在地经济环境较好、资产处置委员会已正常运作的二级分行进行适当的转授权,但转授权金额不得超过各行的转授权限额。

各行审批权限及转授权限额见附件。

第十六条 总行内部审批权限

以下项目由总行资产保全部审批:

1.抵债金额在1亿元以下的抵债资产处置项目;

2.抵债金额在1亿元以上3亿元以下,且损失率在50%以下的抵债资产处置项目;

超过资产保全部审批权限的抵债资产处置项目,经总行资产处置委员会审议后报行领导审批。

第十七条 预报与预审制度

对于可能需要上级行审批的资产处置项目,应自处置工作开始的整个处置过程中,随时将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向上级行报告,不得只在整个处置方案正式形成时,才将处置方案上报审批;

上级行在接到下级行的预报后,应及时了解情况,并对其处置过程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对于需要到现场了解情况的,可以进行现场审查。

第十八条 正式申报

在正式形成处置方案时,对于超本行处置权限的项目,应报上级行审批,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处置项目,不需报批:

(一)通过拍卖方式处置抵债物,拍卖活动在重要媒体进行了公告,拍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得到了充分保证的;

(二)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处置抵债物,招标活动在重要媒体进行了公告,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得到了充分保证的。

按照本条规定不需报批的项目,应将处置过程中的重大事宜以及正式的处置方案及时报备总行资产保全部。

第十九条 申报材料

上报的抵债资产处置方案应包括抵债资产处置申请报告和相关附件。

抵债资产处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抵债物情况介绍;

2.处置工作过程介绍;

3.购买方情况及其他询价者情况介绍;

4.选定购买方的过程与理由;

5.处置价格的形成与合理性分析;

6.分期付款方式下购买方的偿还能力分析和担保措施。

申请报告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处置过程中的所有重要会谈记录;

2.有关的广告、公告复印件;

3.其他可以支持申请报告内容的材料。

第二十条 审查要点

上级行应重点审查以下方面:

(一)处置过程是否做到了充分的公开透明;

(二)是否有理由对处置价格的合理性作出怀疑;

(三)付款方式是否合理;

(四)在采用分期付款的情况下,付款计划是否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后续款项的偿付有无得到充分保障。

第四章 中介机构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中介机构管理部门

各行资产保全部门为本行资产处置过程中资产评估机构、拍卖机构、专业处置机构、招标公司、各类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的管理部门,负责对中介机构的聘用、考核与解聘工作;

各行资产保全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应在本行资产处置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

第二十二条 中介机构的选取方式

对中介机构的选取应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

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选取的,被邀请单位应是同类中介机构中业绩卓著、声誉良好者;被邀请单位数量不得少于拟选聘单位数量的3倍。

评标工作应由资产保全部门组织评审小组进行,对外聘用的中介机构,需经各管辖分行资产处置委员会议定。

第二十三条 中介机构的考评与解聘

各行资产保全部门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考评,每年应对其服务质量、工作业绩、收费水平、是否严格遵守职业操守等方面至少考评一次;考评合格的续聘,不合格的不再续聘。

中介机构的考评、解聘等事宜应及时报备本行资产处置委员会。

第二十四条 中介机构的集中统一管理

对于资产评估机构,各一级分行资产保全部门应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对于其他中介机构,有条件的一级分行也可以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总行应根据情况逐步推行对资产处置过程中各类中介机构的集中统一管理。

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对中介机构实施统一选聘、统一考评。

由上级行统一选聘的中介机构为下级行的指定中介机构。

上级行统一选聘中介机构时,应遵循“择优选聘,方便下级行使用”的原则。

在上级行选定的中介机构需要某一下级行使用时,选聘中介机构时,原则上应有该下级行的参与。

对于同类中介机构,可供任一下级行方便使用的应至少有两家,由下级行在其中自主选用。

指定机构的考评,应在使用单位的参与下,由上级行统一组织进行。

第五章 责任的认定原则

第二十五条 变现损失责任认定

在认定变现损失责任时,应注意分清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以物抵债办理、抵债物保管以及抵债物处置等不同阶段的责任,应避免将变现损失一律认定为处置阶段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处置工作是否适当的判定标准

认定处置工作是否适当,应重点审查以下两个方面:

1.处置工作是否及时;

2.处置行为是否正当。

第二十七条 处置工作及时性的判定

未能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处置时限要求处置抵债物的,如果没有理由和证据证明已经积极地采取手段寻找买家、但确因抵债物本身的不足或市场原因无法按规定时限变现的,可以认定为变现工作不及时。

第二十八条 处置行为正当性的判定

在认定处置行为是否正当时,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审查:

1.处置行为是否坚持了公开透明原则并符合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

只要处置行为坚持了公开透明原则,抵债物处置价格合理,且不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一律认定为处置行为正当。

变现损失的有无不作为判断处置行为正当与否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处置行为公开透明性的认定

如处置行为满足以下三点,则可以认定处置行为具有充分的公开透明性:

1.就拟处置抵债物的性质来说,所选择的公开方式足以使相当数量的潜在购买者知悉处置信息;

2.选择更大范围的公开方式会使公开成本显著上升且不是十分必要;

3.所有知悉处置信息的潜在购买者都可以便捷地与处置方取得联系,并可以获得与其他潜在购买者完全公平的竞争机会。

第三十条 处置价格合理性的认定方法

处置价格合理与否应根据处置当时的一般市场条件及信息条件进行判断,在判断处置价格合理与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得因为抵债物处置以后市场行情好转,抵债物价格上涨,而认为处置价格过低;

2.不得因为处置以后市场行情走低,抵债物价格下跌,而将处置当时过低的价格认定为合理;

3.判断处置价格在处置当时是否合理,应以当时的一般市场情况为依据,不得以极个别的特殊交易案例作为评判的依据;

4.判断抵债价格是否合理,应注意当时处置方所掌握信息的有限性,不得依据处置方难以获得的更好商业信息来认定处置价格不合理;

5.要注意合理价格本身有正常的区间范围,谈判能力的强弱对最终交易价格有相当的影响,不能一律以合理价格区间的最大值作为评判价格合理与否的标准;

6.要考虑到市场对银行抵债物资的压价心理导致的正常价格下浮;

7.要考虑到处置紧迫性压力造成的抵债物价格的正常下浮。

第三十一条 处置责任的追究

因处置不及时而造成多支出保管费用、抵债物损坏、丢失或大幅跌价等损失的,由处置责任人承担责任;

因处置过程未作到充分的公开透明导致处置价格不合理的,由处置方案制定人承担责任;

在处置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一经发现要移交国家司法部门或行内纪律监察部门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定义与解释

(一)本办法所称抵债资产是指我行接收的用以抵偿我行债务的各类非货币财产和财产性权利,既包括根据《中国银行以物抵债业务会计核算手续》规定,已经纳入有关会计科目核算的资产,也包括虽然尚未纳入有关会计科目核算,但银行已经依据有关协议或法律文书取得了实际控制权的资产。

(二)本办法所称处置,是指银行将前款所述资产的所有权、处分权让渡给第三人的行为。

(三)本办法所称易变现物是指:

1.家用电器、五金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等普通消费品;

2.办公用品;

3.价值在20万~50万元以下的交通运输工具;

4.小型通用机器设备;

5.普通工艺品;

6.除以上五项外,抵债金额在10万~30万元以下的物品。

第2项和第6项的具体金额标准由各省级行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规定金额范围内确定后执行;

各省级分行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调增本条规定的易变现物的范围;未经总行资产保全部批准,不得调减本条易变现物的范围。

易变现物以外的抵债物为难变现物。

(四)本办法所称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多数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本办法所称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多数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

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处置抵债资产或选聘中介机构的,工作程序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五)本办法所称处置责任人是指对抵债物负有处置责任的人员,通常为具体管理抵债物的人员及有关负责人;

本办法所称处置方案制定人是指拟订、审查及审批处置方案的有关人员。

(六)本办法所称重要媒体是指在拟处置抵债物目标市场中具有广泛影响、熟为人知的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信息媒介。

第三十三条 风险管理部门对同级资产保全部门抵债资产处置业务及审批工作的合法合规性、正当性、公开透明性等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后评价。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总行资产保全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各行审批权限及转授权限额表(略)

下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问题和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问题和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抵债资产接收处置需要材料(5篇材料)

    (一)接收抵债资产申请报告,主要内容: 债务人、担保人基本情况,目前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重点分析债务人、担保人以货币资金偿还债务的能力。 1、 债权形成、保全过程及效果。 2、 以......

    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市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抵债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章 以物抵债的范围 第四章 抵债资产的收取 第五章 抵债资产的保管 第六......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防范与处置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防范与处置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渐显、商业银行资本新规以及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长与业务不断提速,经济活动中......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中的税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文献综述(精选五篇)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中的税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1、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收取、保管、处置等涉及的税收政策的文献综述 楼爱眉(2009)认为,当企业依法取......

    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授信审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授信审批管理工作中,从审批条件的设定、审批条件的落实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信贷审批的约束力、执行......

    浅谈村级资产流失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村级资产流失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村级的集体资产不断发展壮大,村委会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大为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村级资产流失问题不容忽视。笔......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税收处理及纳税筹划(志新)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税收处理及纳税筹划 安志新长期以来,各大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清收过程中,由于债务人或担保人无力用货币资金清偿贷款,为最大限度的减少信贷资产损失,被迫接受了......

    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人本管理欠佳,激励措施亟待全面恢复和加强众所周知生产力包含人、产品、工具三个要素,而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以往计划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在工作和生产中采用的多种激励措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