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IBM组织结构分析

时间:2019-05-14 13:1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联想IBM组织结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联想IBM组织结构分析》。

第一篇:联想IBM组织结构分析

联想与IBM组织结构比较

一. 公司介绍

1.联想

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商品。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4月1日,联想集团的英文名称由“Legend”改为现在的“Lenovo”。“Lenovo”是个混成词,“Le”来自“Legend”,“-novo”是一个假的拉丁语词,从“新的(nova)”而来。同年,联想以17.5亿美元(12.5亿美元以及IBM的5亿美元欠债)的价格收购 IBM PC事业部,并获得在5年内使用IBM品牌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联想和 IBM 宣布达成协议,联想将收购 IBM 全球个人电脑(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新联想将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第三大供应商。

2007年加入了idea品牌

2008年联想年度总营收达到167.88亿美元,首度进入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排名第499位。2.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网址:www.xiexiebang.com。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 30万多人,业务遍及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 914亿美元。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的服务。

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 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众所周知,早在 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肩负着人类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这两次历史性的太空飞行都凝聚着 IBM 无与伦比的智慧。

IBM创始人为老托马斯·沃森,后来公司在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的率领下开创了计算机时代。

IBM现任CEO为Samuel Palmisano,音译萨缪尔·帕米沙诺,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国, 也即 IBM(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现任董事长是周伟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钱大群担任CEO。

IBM 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和蓝色基因),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软件方面,IBM软件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软件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软件界的领先者或强有力的竞争者。99年以后,微软的总体规模才超过IBM软件部。截止目前,IBM软件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实体。

IBM 还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有很大造诣。硬盘技术即为IBM所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也为IBM研究院发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连续十三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发人员共累积荣获专利22358项,这一记录史无前例,远远超过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国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总和,这11家IT强手包括:惠普、英特尔、Sun、微软、戴尔等.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项专利申请,虽然少于2004年的3,248项专利申请,但是仍旧将第二名甩开很大的距离。

二. 组织结构分析

IBM IBM公司作为备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够在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多次领导产业革命,尤其是在IT行业中,制定多项标准,并努力帮助客户成功。另,该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强中位居前列。最最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于,IBM公司近百年的历史当中,一直坚持遵守“沃森哲学”,而IBM的组织结构同意是通过时间考证。

IBM 并不把自身定位为一个服务于低端,大众市场的,以低成本见长的企业,它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特点符合其为高端高利润市场服务的特点。PC 部门作为一个分支机构,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了这种“高贵血统”。IBM 的整体组织结构如下,是一个典型的网状结构:

IBM 通常以横向和纵向来组织营销,在纵向上,所有销售组织以行业(如金融,制造,运输,中小企业,石油化工等等)为纵向组织销售,强调客户关系和行业的深入,因此,包括 IBM PC在内的所有产品分横向排列,称为产品组。包括硬件(大型机,高端服务器,IBM PC),软件,服务,等等。每一格有两个汇报体系,即纵向汇报到行业销售,横向汇报到产品线上。可见,该网状的组织结构在管理复杂度,汇报关系,沟通成本,运作效率,管理成本上都要求很高,同时,部门之间的权责定义要非常明确,主和次的汇报线要定义的非常明确,否则会引出许多沟通的成本。正是由于这个复杂的网状组织,IBM的反应迟缓,被行业戏称为“大象“。为了加强有效管理,IBM不得不采用了泰勒式的管理方式来加快组织运作和沟通。

1.管理层次很深。在中国,据我所知,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到IBM中国总经理大概有9层管理层。由于管理层次很深,IBM部门中有许多高级经理在IBM已经工作了15年以上,因循守旧,深受IBM“深蓝”文化的影响并对此深信不疑。这可能是新联想文化整合的一个难题。

2.每一个位置上的权力和责任被清楚的定义,因此,IBM的员工在流程创新上是缺乏主动的。这点在IT行业里都有共识。IBM的员工往往离开IBM到其它公司以后,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动力,工作上“等,要,拿”的思想比较严重。同时,由于工作职责定义关系,往往一个大的销售案子中有7,8个不同的角色,如产品销售,解决方案顾问,销售经理,服务销售经理,等等,这样庞大的销售组织带来的是流程的复杂,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但是对于特别大的单子却十分有效,显示了一个公司的实力和完善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该销售的组织方式是对大不对小,对高(端)不对低(端)。

3.尽管对外宣称尊重个人,实质上IBM不鼓励权力下发。实际上IBM是采取集权方式。各个地区在标准合同的修改,合同条款的本地化,以及价格的审批上的权限是有限的。尤其在合同主要的条款上各个地区是没有修改权力的。同时,各个阶层的老板都有明确的审批权限,越权处理是会造成严重处分的。笔者之一经历过一个案例,一个普通的合同审核大概要有至少7个部门以上的主管同意才能够拿给客户讨论。在审查阶段会有许多职能部门提出各种问题,来规避风险。该管理方式对于大的风险型项目特别有效。笔者之一在IBM几年工作经历中,较少发现项目在实施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就源于合同的完善管理。但是,该流程放在 PC 行业,就成为了不利因素。该行业技术成熟,风险较低,如果采取该种方式,就会运作效率下降。对市场反应迟钝。这是戴尔电脑取胜 IBM 的主要原因之一。4.IBM 人员有较高的薪水水平。在中国,平均工资大概在年薪 20 万元左右,而且,由于福利非常好,公司在人员的费用方面支出很大。这一点上与中国 PC 行业的平均工资差别很大。旧联想大概平均工资在 7 万元左右。两个组织合并后,尤其联想承诺不降工资,不裁员,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年 IBM 收购普华永道,由于两边的工资有差异,就引起了很多内部矛盾。

从IBM中国公司网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国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客户共同走向随需应变的转型之路。”,其引号中的内容,正是“沃森哲学”对客户态度的表述。

联想集团

1998年的联想集团采用的是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即事业部。如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都能形成各自市场的大企业,可按产品设置若干事业部,凡与该产品有关的设计、生产、技术、销售、服务等业务活动,均组织在这个产品事业部之中,由该事业部总管;在销售地区广、工厂分散的情况下,企业可按地区划分事业部;如果顾客类型和市场不同,还可按顾客(市场)成立事业部。这样,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为企业贡献出一份利润。

联想事业部制是总公司下面按产品、地区、业务范围划分事业部分公司。事业部分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其特征是:决策权并不完全集中于公司最高管理层,而是分权给事业部,有利于它们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公司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进行重大决策的研究;公司的适应性强;适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经营范围广,分地区经营,技术上,生产上可以相互独立进行的企业; 管理层次多,管理费用高,各事业部协助比较困难,易产生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的倾向。

现在的联想组织架构图

联想实现收购 IBM PC事业部后组织结构发生了转变,以类化的形式与IBM相似的联想式的矩阵型组织结构,结合了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有了直接对项目负责的人

★能够以项目为导向

★有了客户问题处理中心

★协调工作由项目管理队伍承担

★能够明确责任

★资源来自各职能部门,并且这些资源可在不同项目中共享

★专业人员在技术上可相互支持 ★各专业员工组织上仍归属其职能部门,因此项目结束后,员工“有家可归”

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同时存在,既发挥职能部门纵向优势,又发挥项目组织横向优势。专业职能部门是永久性的,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参与项目组织的人员有组织调配和业务指导的责任,项目经理将参与项目组织的职能人员在横向上有效地组织在一起。项目经理对项目的结果负责,而职能经理则负责为项目的成功提供所需资源。

钜阵型组织是一种混合体,是职能型组织结构和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混合。它既有项目型组织结构注重项目和客户(业主)的特点,也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结构的职能特点。这种结构将职能与任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可满足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又可满足对每一项目任务快速反应的要求。对于现在IT行业快速发展提高了适应能力。

三.总结

一个公司是否成功,关键看文化是否支持公司的目标方向。由于 IBM 面对的复杂的企业解决方案市场,客户差异程度大,人员要求高,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网状的组织和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方案队伍的方式非常适合该行业特点。目前,恐怕还没有哪一家在面对高端高利润市场上能够有 IBM 强大的竞争能力。在微软公司目的之一就是建立在企业级用户市场上和 IBM 抗衡的能力,但目前客观来说,两家公司在这个市场上还是有较大差距。但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该文化和组织方式放在大众化的低端消费者的 PC 市场上,就成为了不利因素了:反应迟钝,运作成本高昂,人员负担重,缺乏进取精神和市场创新意识等,反之都是戴尔电脑的强项,因此,可见联想和IBM结合如果想成功,新公司的文化必须进行变革,组织结构的机动性与灵活性与应变能力成为成功的踏板,充分发挥组织结构的优势进行新一代的电子商务革命。

第二篇:联想收购IBM文化差异分析

组织行为学无小组讨论——联想和IBM,吉利和沃尔沃的文化差异冲突问题。

一.联想并购IBM的文化冲突问题

【摘要】 联想和IBM同属于当代兴起的IT行业,但它们在企业文化乃至其所代表的商业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两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战略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中美商业文化的特征和差异,通过分析和比较,揭示出了差异的根源和利弊,为理解和促进中美商业文化发展提供以一个全新的、健康的视角。

【关键词】 联想IBM商业文化

差异

一、IT里的当代商业文化IT作为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服务行业,从时间轴上来看,它是全新商业时代到来的标志,也是当代商业文化的代表和缩影。联想和IBM作为中美IT行业的领军企业,它们的企业文化能够直接反映出整个行业的价值取向。每一个时代的商业文化都会有它的时代烙印,在过去的中美商业文化研究中,大多文献都在批斗中国的种种弊端而将美国的优势放大化。本文将从正面、健康的视角来比较和分析联想和IBM背后的当代中美商业文化所独具的特色,并给它们赋予全新的含义。

差异

二、联想和IBM背后的中美当代商业文化

1、核心价值观(1)中国联想——与时俱进。各方参考文献对于联想核心价值观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赢文化”,还有的说是“拼”、“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和2001年联想副总裁杜建华提出的“12345”。联想集团从1984年成立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不变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情况在美国必然对企业是一个致命的威胁,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不断的变化和完善就是它的特点,例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这样特殊的国情下,联想的核心价值观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国情而逐步改变,这是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如图1所示。图1中国联想——与时俱进(2)IBM——恪守规律。都说中国商人墨守成规,但其实最“墨守成规”的是美国商人。中国商人虽无法比拟美国的创新时代,但能与时俱进是当之无愧的。IBM经历百年洗礼,仍然坚守老祖宗的“沃森哲学”——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这三点是企业在美国生存的守则但又非常普通,发展较好的美国公司都具有这三点特征。IBM从老祖宗哲学中发展出了管理人性化、客户第一和追求高绩效文化,形成了三足而鼎立核心价值观。美国百年来只坚持一个市场体制,并施加严刑峻法规范市场,在这样严格统一的环境下企业的建立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如图2所表示的那样,IBM第一个找出了这个规律,在三足鼎立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制度完善等方面疯狂的开枝散叶。图2IBM——恪守规律

2、企业管理制度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脊柱,精神脊柱的壮大或萎缩还要看企业如何调配和管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1)中国联想——家长式领导、道德思想统一和权利调配。联想的第一批领导班子是由中科院的11名公务员组成并且一半以上的股权为政府所控,因此联想的管理和决策无不有中央集权的影子。然而在当今中华新生儿都高喊着言论自由和个性化的潮流中,老传统的集权根本不可能造就全球化的联想。那么当代的集权管理到底是怎样的呢?联想管理层的集权不是拒绝听取或提出意见,对于改革和挽救性的意见他们的态度是当机立断,但是对于完善性的意见则要花费很长时间去消化。但是家长制家长式领导的优点是执行力度高、完成独立项目速度快。

这就是为什么联想能够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与此同时还能成功收购 IBM 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如此迅速的调配整合速度,没有家长指引和纪律制约是不可能完成的。联想的纪律不是强行的命令,而是自愿的道德思想统一。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墨家,中国自古就有一套统一的道德标准。联想推出“从我做起,共建亲情文化”的统一道德标准,易调动员工的主观自我约束性,促使员工主动改变自己的品行作风来配合企业的发展,无疑有利于企业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员工的思维、个性和风格。此外从经济利益层面分析,联想的德治化管理相当节约成本的。员工的付出是基于道德标准,其索取的只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安慰感。然而这种付出给联想创造了高度统一的执行力,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计入员工回报中。就算是联想的高层也要遵循道德标准。固然他们不可能去私吞没有分配给员工的利润。这些利润到底去了哪里呢?此时的联想管理层开始动用家长的权利,将这些利润调用到产品研发、员工培训、售后服务和基础建设改良中去了。这就是顾全大局下的用权利来调配资源。如果联想的家长们一直自我反省并保持道德和理智,如果员工一直信仰道德标准并且能源源不断得到满足感的话,那么联想的持久发展是绝对可行的。这两个如果也将是长期存在的,因为这就是中国国情——不仅法制和德治相结合,经济和道德也互相作用。虽然这种模式可以使企业存活并发展,但并没有将资源最佳合理配置,长此以往,员工创造的利益将大多服务于公司和社会而不是员工自己,如图3所示。(2)美国IBM——法制化、利益第一和效益调配。美国人多是从欧洲流放的罪犯或是狂热淘金者的后裔,因而美国是一个道德精神并不浓厚的国家,它追求的自由、平等和民主必须建立在严厉的法制化框架下才可能行之有效。在这样的前提下,联想和IBM的不同显而易见:联想是用情和理让员工配合企业、为企业改变,而IBM不断完善人力和绩效制度是在配合员工的需求,为员工的利益而改变企业。IBM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进行整合,遵循灵活的工作方式,提出“弹性办公”的概念,使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工作,重要的是在工作的同时兼顾对家人的照顾。IBM在1935年雇佣了首批25名女性系统工程师,同时宣布“不论男女,同工同酬”,然而美国政府直到1963年才颁布“同酬法案”。1914年,IBM就雇佣了第一个残疾员工,而76年后,美国残障人法案才问世。此外,IBM还培养每个员工对多民族、多种族、多样文化的包容心理,为不同性取向的员工创造平等、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上述行为并不是IBM的亲情政策或者道德约束,IBM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给它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IBM管理层将员工看作是他们的第一批顾客,从工作时间、员工年代、性别、种族、性取向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市场细分,按员工的特质来进行需求配置,从而提高绩效管理和员工忠诚度。与此同时,IBM受法律制约也必须这么做。如果员工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回报,员工可以将公司告上法庭;如果公司想要员工为其付出更多,必须先完善自身,员工才愿意与其平等交易。在思想和道德不统一的环境下,IBM想要员工为企业付出更多,其必须按效益相应的回馈利润给员工,从而形成了按效益来调配资源。IBM和员工的目标共同化为企业提供了长久发展并带来资源的最佳合理配置,如图4所示。

3、市场战略(1)中国联想——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联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深知没有国内的坚实基础难以攻下发达国家的壁垒,所以在稳扎稳打的全球化战略中它打响的第一枪不是大举攻外,而是夯实大本营。联想将消费者分为个人及家庭用户、成长型企业、政教及大型企业三个等级,进而推出各系列品牌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为了进一步巩固内地市场占有率,通过细化国内消费者在需求和购买力上的差异化,联想不仅锁住了白领和游戏类的高端用户,更敏锐的抓住了跨国企业容易忽视的农村和大学生的低端用户。中国2/3的人口都是农民,他们是联想在国内站稳脚跟的基石;而大学生将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联想长线投资的潜力股。显然,联想抓住了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潜力的用户群,这正是它步步为营的核心。

(2)美国IBM——创新和冒险精神。当联想在PC和电子领域稳扎稳打时,IBM早于五年前摒弃了硬件行业,而主攻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IBM的“智慧的地球”计划是未来十年中IBM战略发展的核心,IBM每年的研发投资达60亿美元,其中一半都用在“智慧的地球”项目上。该战略定义大致为: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现实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融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当IBM提出这项发展计划的同时,也描绘出了IT行业未来的走势,从而又一次证明了IBM是IT行业的领军者,它向世人展示了它的创新与冒险精神。

差异三.中美当代商业文化差异给我国的启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但是只要谈到中美商业文化对比,大多国内学者都将我国的民族特色当作弊端进行批斗而将美国的优势夸张化,这种偏见的根源是中国不如美国经济发达。如果中国经济超越了美国,我们还会说自己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不如美国吗?我国经济已腾飞30年之久,其持续发展的事实已经描绘出一幅具有中国特色商业文化雏形的蓝图。我们应该抛开以往的偏见,以全新的、健康的视角看待中国当代商业文化和企业发展。另外,我国商业文化在很多方面的确不如美国完善和健全。美国的先进自然有很多优势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但我们在取经时不可盲目的取其精华,并不是所有的精华都符合我国自身的国情。我们要学习的是最适合自己的精髓,并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营造出适合本土企业发展的商业文化环境。一个保有自身特色的民族企业和国家才可能在世界上做一个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

第三篇: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J11021334 刘灯辉

摘要:

随全球经济形势的大幅度变化,企业并购也逐渐成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途径。面对全球经济化的大变化,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股企业并购热潮更是席卷我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并且随着企业并购的高峰期到来,有相当多的企业并购方案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并购后,企业与企业的整合后,对并购方案效果决定性作用差异。因此,研究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这是关键性的。也是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企业的并购的理论入手,阐述了企业并购与跨国并购的基本概念。以联想公司的并购IBM整合结果为基本案例,将相关企业并购整合理论,综合运用到联想集团的并购实践中,对其企业并购整合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其可借鉴性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企业并购、联想、IBM、整合

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而言,企业并购是社会资源的重组,意义都非常重要。并购方案的失败,将会将并购双方企业拖入困难的境地甚至不可挽回。而且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大幅度浪费,造成社会损失。从而企业并购的各种要素在企业并购后整合,及在企业并购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企业并购整合顺利,并购方案实施成功的重中之重。

企业并购整合在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倍加受到我国企业界与我国理论界相当大的关注量,吸引了各方企业的眼球。企业并购整合的具体实例着实不少。值得一说的是,2004年底的一起跨国并购案,夜就是联想集团并购IBM PC部门。这个跨国并购却引起了争议。不光在全中国,全世界各个企业领域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因为在我国,企业的并购还像个新生儿,并不是很成熟。更别说是大型的跨国并购。所以在企业并购中,我国各企业对整合工作的研究相当不足,技术和经验也是相当欠缺。但是值得预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市场化程度也会逐渐提高。也因为如此,我国各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物竞天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并购整合也会出充满发生的可能性。

然而对企业并购后,应该如何整合双方企业的的资源,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试图从企业并购与跨国并购的理论,联系联想并购案例的的实际,从客观角度出发,并且对企业并购整合的意义,企业并购整合的具体步骤,进行一个实务分析,并有助于企业并购的实际工作。

一、企业并购与跨国并购

企业并购形象的来说,是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让渡行为。这是各企业增强自己企业实力,向外部扩张策略经营的一种途径。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增长企业的受益。实现企业规模经营,拓并且宽企业经营范围,最终实现分散经营形式的综合化经营。而且,在企业并购的行为中,企业收购行为都是以企业控制产权作为企业的交易对象。

而跨国并购实质是企业并购的延伸,因此也可以细分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一国的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也通过手段,一定的支付手段和渠道,将另一国的企业,其整个企业资产,或者是足够能行使经营企业的控制权的大部分股份购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的是两个国家甚至的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其本身是某企业,对全球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针对自己企业的结构、体制、规模、功能等一系列方面进行重新组合。并将调整企业的的组织,进行变革或企业制度创新维护,也将是企业对全球经济市场的直接投资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

二、双并购方简介

联想集团简介

一、1989-1993年创业阶段

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1988年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1.2亿港元的营业额。

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

1990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德斯多夫设立分公司,开始跨国经营。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便及时获取电脑最新技术情况与信息。1993年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

二、1994-2003年的PC阶段

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

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同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首位。

2000年联想集团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由联想集团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三、2004年开始的全球化阶段。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并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5年联想正式宣布并购IBM全球PC业务,标志着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IBM公司简介

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曾列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转为文字处理机,最后才到计算机及其有关服务。

IBM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1993年起,IBM连续十七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

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相当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标准,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UNIX,服务器方面都领先于业界。软件方面也为软件界的领先者和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企业并购

(一)、并购目的

央视财经《高朋满座》论坛,我国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曾在在论坛上这样说道:“如果当时不做并购今天的联想充其量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企业,甚至有可能在这几年被强势国外企业兼并,落得温水煮青蛙的结果。”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目的是: 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计算机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随着激烈的价格战,市场上个人电脑的平均售价逐渐降低,中国计算机市场的利润空间逐渐变小,国际化已成为计算机行业攫取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必由之路。对于有国际化战略的联想集团,并购成为其短时间之内获取有利资源的最佳选择。

曾经,联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但是由于主营业务单一,届时在国内由于电脑市场同质化加剧,价格拉锯战惨烈。而联想的CEO杨元庆提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联想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阻碍,联想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归PC主业、进行战略收缩和剥离IT服务的决定。并且将将商标更改为“Lenovo”,在当时成为了奥运会全球的合作伙伴。新生的联想的战略意图是“专业化与国际化”。

(二)并购方法:

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企业支付给IBM的交易代价是12.5亿美元。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和按2004年12 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 亿美元的联想企业的股份。双方的交易完成后,IBM将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他们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1+1=股权 + 现金

并购后,IBM 将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双方企业在股权结构方面,IBM无疑 成为并购后的联想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联想集团此次并购的总价为12.5亿美元。但在三年锁定期结束时,IBM 也将获得至少6.5 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 亿美元的联想集团的股份。但联想还承担了来自 IBM约5 亿美元的净负债。而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之前,IBM的股权在三年之内都不可以对外出售。2、1+1= 并购融资 + 股权投资

对于交易额中联想企业应支付的6.5亿美元现金。联想不仅得到了充足的资金,并且采取了合理转嫁风险的方式。

四、并购面临的风险和制约因素

(一)政治与法律因素

据熟悉美国法律的律师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司法部的反垄断审查以及外国企业投资委员会(CFIUS)国家安全审查,是外商并购美国公司必须通过的两个最重要的政府审查环节。2005年1月26日,3名美国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认为这一并购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决定,对此次展开全面调查,45天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宣布批准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二)市场因素

IBM电脑的金字招牌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消费群体,当PC部门被一家中国的企业收购之后,推出的产品是否还会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否避免客户流失是联想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在2002年,惠普收购康柏电脑时就造成了18%的客户资源流失。不仅要保留原有客户,而且联想需要制定新的市场战略吸引新客户的购买。并购前联想的市场范围仅为亚太地区,对于识别其他区域消费倾向能力,市场推广能力,服务能力等积累甚少,欧美市场能否认可联想品牌及其产品存在未知性。

(三)文化因素

联想集团与IBM公司是两家文化完全不同的公司。从公司的发展角度来看,IBM的公司历史比联想长80年,文化的深度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地区上的不同也造就了文化差异,联想是以亚太区为主的公司要接收管理IBM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PC机构,只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也可看出其中的管理难度。再者,新联想在文化整合时,也凸显了文化差异问题,到底是谁要融合谁的文化?是IBM将联想变成其PC业务部,还是联想的红色文化浸染蓝色巨人?突然间被一家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收购了,对于原有的JBM员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如何避免员工的大规模离职并使他们认同联想的管理模式与文化特征,对联想来说存在不小的整合难度。

五、并购带来的收益与机会

(一)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并购提高了企业规模,使联想对上游厂商的议价能力加大,控制供应链的能力增强,不但利用IBM原有的欧美供应链,而且双方的供应链可以合并使用降低全球采购成本。此次并购意味着联想的PC年出货量将达到1190万台,销售额达到120亿美元,从而使得联想在目前PC业务规模的基础上增长4倍。戴尔在全球PC市场以16.8%的份额位居第一,惠普紧随其后,而合并之后联想以约占全球PC份额的7.8%跻身前三。

(二)有利于国际化战略实施

联想在多元化战略失败后,开始向专业化转型,回归PC主业并决心打造成为国际品牌。联想得到了全球认知度非常高的IBM旗下PC品牌Think,并可以五年内使用IBM品牌,为联想的品牌过渡做好铺垫。

(三)提升技术研发与产品竞争优势 通过并购,联想集团得到了IBM关于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的所有专利和位于美国罗利、日本大和的两个研发中心,对于联想在PC领域技术上的积累获得了优势,弥补了联想在核心领域缺少关键性技术的劣势。

六、总结

企业并购并不是两个企业生产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必须通过有效地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并购整合被称为并购过程中最关键、风险最大的危险期。它涉及到了企业全球化战略、财务控制、国际营销、人才国际化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整合。这是关系并购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环节。

由于并购本身的高难度、高风险。联想高层在并购谈判过程中,充分估计了可能遇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并购的 风险。并购双方在咨询公司美林和高盛的协助下,经过13个月的艰苦谈判,最后在董事会结构、CEO人选、总部位置等方面达成了协议,最终达成交易。根据双方协议,整个并购交易在2005年第二季度之前完成。之后,新联想从整合双方的物流、制造、采购业务等入手,开始进入历时3~5年的整合期。第一步,明确总部的职能,对供应链进行整合,通过联 合采购,重新规划两个公司原有的生产制造布局、物流、生产等环节,从而降低其营运成本;第二步,在合并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开始对整个市场、销售渠道和研发等进行整合;第三步,联想利用全球整合的品牌进入到一些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并购式的扩张和发展模式,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做大做强,但不能再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实现成功的企业并购,购买有形资产是一回事,如何将有 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技术、人才、经验、思想观念等)有机结合、发挥创造性的价值增值功能,才是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廖运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经济研究》, 2002 年第 11 期.[3]图表来源于百度文库.[4]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2):94-106.

[5]刘楚峰.联想集团并购整合IBM PC业务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07.

[6]中国青年报2005-05-20 新联想:收购IBM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第四篇: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目录:

一.联想并购的过程。

二.联想并购的动机及其原因。

三.联想并购ibm的启示。

四.我自己的看法。

一.北京时间3月9日晚上21时,联想集团与IBM正式对外宣布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提前完成对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审查,通过该审查为交易的继续进行铺平了道路,有关合并工作将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

IBM现任高级副总裁、IBM个人系统部总经理、候任联想首席执行官Steve Ward表示:“联想致力于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此次积极迅速的配合CFIUS审查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全球任何地方,我们都会这样做,因为新公司将致力于客户、员工和社会的最佳发展。新联想将是不断创新的国际PC公司,提供业界最好的产品.”他补充道:“现在美国政府的审查已经完成,联想和IBM正在迅速的行动,整合双方的PC业务,并且一切进展顺利。我们正在努力按计划于第二季度完成交易,同时继续为客户提供世界级的PC产品和服务。”

现任联想首席执行官,候任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指出:“我们很高兴最终通过美国政府的全部审查,这向着我们最终完成这笔交易迈出了一大步。审查结果保障了新联想的合法权益和竞争力,我们将按照现有的业务方式继续向美国各个政府机构提供产品和服务。”他同时说:“此次审查让我们对国际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国家安全管理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为联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做好准备。我们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将坚持以诚信为最高准则开展业务,新联想将尊重各国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据悉,此次联想和IBM的合作将成为IBM业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IBM将通过全球约30,000名专业的销售人员及IBM网站为联想的产品提供销售支持和服务。同时,IBM全球融资服务部将成为联想的租赁、融资服务的首选供应商,在全球IT服务方面排名第一并拥有强大企业客户渠道的IBM全球服务部将成为联想保修、维修服务的首选提供商。

近期,联想的整合动作不断浮出水面。2月4日,联想公布了由联想和IBM PC业务现任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2月23日对外宣布了联想中国2005财年的策略。2月28日在IBM一年一度的合作伙伴大会上,IBM隆重推出并介绍了联想,这是对两家公司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承诺的表现。联想的产品在本

次合作伙伴大会上的亮相也吸引了来自全球IT产品销售商的眼球,并得到高度赞赏和评价。随后3月2日,新联想改革与转型委员会近30名成员在拉斯维加斯召开了为期两天的第一次会议,在了解彼此的业务、人员和文化的同时,为新公司战略和文化建设开始筹划。随着一系列工作稳健有序的展开,社会各界对联想的收购行为更加认可,最近的一次对全球4,000多名客户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客户对联想以及此次收购持支持态度。联想内部更是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一个PC行业的全球领导厂商和强大的竞争者已经走来!

二.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的PC业务?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联想的发展战略着手。

2004年前,联想制定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但中国市场的严酷事实让联想尝进了苦头.多元化经营的失败也让联想清醒地认识到反展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业务—PC业务。但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让联想意识到必须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点。事实上,国内竞争激烈,国外市场进入缓慢,这是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严峻的现实前面,联想选择了一招险棋,以12.5亿美元的代价并购了IBM的PC业务。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虽说是险棋,但也是很高明之举。试想一下,如果联想不并购IBM的PC业务部门,而是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虽然中国PC市场在全球市场一支独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低端有国内厂商价格血拼,高端有欧美日各大品牌无可动摇的优势,联想一不能象新天下那样控制成本,二没有国外品牌的研发实力,当中国市场逐渐开放之后,联想面临的路会越来越窄。而国外市场更是联想无法触及的梦想,联想一没有核心技术,二没有营销渠道,用什么去扩展国外市场?

而IBM有联想梦想拥有的一切,技术,渠道,研发能力,一流的管理团队等等,并且IBM在国内市场几乎很少有跟联想重叠的业务,因此并购之后对联想的国内市场营销方面并不需要太大的调整,也丰富了联想的产品涵盖的范围。当然对IBM本身的营销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很可能会将IBM一些老客户推向竞争对手。IBM的PC业务在运营体系上已经非常成熟,联想明智地选择了让IBM的品牌独立,请IBM的资深副总裁来担任CEO,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联想是抱着一种尊敬和学习的态度切入到IBM现有业务中。如果两者顺利融合,联想在研发,品牌,渠道等各方面将会发生质的飞跃,而IBM也会给联想在管理方面带来巨大的飞跃,这样的联想才是真正的世界性的PC巨子。

不过并购在PC产业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无数的并购都最终失败,最明显的就是HP并购compad的教训,不但丧失了compad这一金字招牌,HP本身的品牌也没有得到大的提升,属于典型的1+1<2。就算是dell,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并购ConvergeNet却最终解散了并购的部门。

而联想采用了“蛇吞象”的方式并购了IBM的PC业务,无疑面临巨大的风险。产品、销售队伍、以及渠道、研发的整合无疑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一招不慎,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对于联想来说,风险可谓是非常巨大,因为IBM的业务部门的运营体系非常成熟,虽说目前是蛇吞象,而联想本身的现金有限,能不能支撑起IBM原有的PC业务,一旦支撑不起,只能玩完。不过据说联想准备在美国上市,这倒是聪明的一招,用美国人的钱来收购美国人的公司,但是这样一来中国人很可能最终丧失对于联想的控制权,蛇吞象最终演变成象吞蛇。

对于IBM来说,这次事件确实相当于它的PC业务部门独立,而老美的精明之处在于既剥离了亏损的业务,又找到了买单的接手人,赚到实实在在的美金。但是由于PC业务对IBM其他产品有巨大的协同效应,同时为了维持在企业消费者和个人消费者强大的影响力,IBM也不会完全放手PC业务,会跟联想配合做好两品牌的过渡工作,等平稳过度之后,IBM持有的联想的股份就能够进退自如了。

三.1.战略并购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国际化始终是联想的长期战略。2001年提出“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远景,2002年的技术创新大会,2003年4月8日联想启用新的英文标识(LENOVO),2004签约成为国际奥运会合作伙伴,都是联想国际化的组成部分。此次收购IBM

PC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继续,是联想高层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的一个合适的决定。

2.合理选择目标企业是并购成功的根本

PC业务是亏损的,联想凭什么敢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呢?IBM的PC业务毛利率高达24%却没钱赚,联想的毛利率仅有14%却有5%的净利润。IBM在如此高的毛利率条件下仍然亏损,是其高昂成本所致:一是体系性成本高。整个IBM的管理费用要分摊到旗下的各个事业部,PC部分毛利率相比其他事业部要低得多,利润就被摊薄了,但联想没有这部分费用;二?芾矸延酶摺BM历来是高投入、高产出,花钱大手大脚,因此管理费用高昂。譬如生产一台PC机,IBM要24美元,联想只要4美元;IBM

PC每年交给总部信息管理费2亿美元,这里有很大的压缩空间。IBM

PC本身的业务是良好的,联想控制成本能力很强,二者结合可以使成本大大减少,并很快实现盈利。

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最缺少的是品牌和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联想成长的隐痛。通过收购,联想得到了需要多年积累的资产:高端品牌、核心技术。联想今后可以在IBM搭建的平台上从事业务,可以说,联想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联想从创立初期,就提出了“贸工技”的发展思路。通过收购,联想可以获得IBM在日本和美国的两个研发中心,并可以获得相关专利,这与当初的目标更接近了一步。

3.双方互补性强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1)IBM业务是在全世界的,而联想以前的业务是集中在国内的;(2)IBM最好的产品是高端笔记本,联想是台式机;(3)IBM服务的多为高端客

四.3.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很欣赏联想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毕竟相比新天下,这个策略要高明得太多了。新天下唯一的武器就是价格,除非他能够象dell一样在控制成本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没有研发能力的公司如果也能代表民族工业的希望的话,那我们的民族工业还有什么希望。而联想,虽然目前看来成功的希望很小,但是如果能够成功,中国也会拥有真真正正的世界级的企业,而不是象中石油,中石化这样是依赖资源垄断地位进入500强。我是衷心预祝联想获得成功,这也是大大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志气。

第五篇:联想并购IBM

联想并购IBM文化管理的感想

2005年5月1日,联想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前IBM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出任联想CEO及董事会董。对于联想的这一并购的成功,给予有关企业文化整合,与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很大的借鉴。

毫无疑问,文化整合决定并购的成败。像联想这样规模的并购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中国PC的龙头企业并购世界PC业的鼻祖,双方都有各自强势的企业文化,中间还夹杂着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这些问题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讨论和猜想空间。当弱势企业收购强势企业的时候,最大的风险是如何树立新文化,这也是为什么此类收购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几的原因。联想与IBM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

首先,经营理念的差异。在危机意识这个方面,百年辉煌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极具美国文化的优势,新和进步。联想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在计算机领域年轻有为,奋发向上,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但缺乏危机意识。在经营目标这个方面,一。而联想提倡高效、严格,是典型的生产企业文化,对客户真正的需求并不了解。

然后,管理决策的差异。在领导风格这个方面,提拔员工,给与员工上乘表现的机会。而联想管理风格强调搭班子、存在消极因素,易造成大量业务和管理骨干流失。在制度与效率这个方面,常程序化的企业,员工都遵守各种程序化流程,等级深严,各部门间遇事推诿,缺乏配合。在竞争机制方面,企业,同辈竞争强烈,同时强调教育,能发挥员工积极性。而联想内部员工之间缺乏一套有效的竞争机制,以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而美国人看重自信。

再有,人才观念差异。在人才价值标准差异,生活特点,文化风俗与管理特色。联想的绝大部分员工来自中国大陆。

而联想看重员工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在人才成长环境差异方面,人才归属感方面,都更注重人才个人价值的实现尊重人,而联想销售业绩,最后,是价值取向差异。在工作信念方面,观念去工作,保持完美无缺。联想吧奉献精神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对于联想来说,要很好的整合这两种东西方企业文化,很快在新联想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文化是比较困难的,致竞争对手的乘虚而入。所以,不妨借用一国两制的思想,暂时维持联想与

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首先要稳定军心,让员工,特别是

惊中平静下来,让员工感受到收购前和收购后并没有多少区别,想的影响,让原来IBM的员工逐渐接受新联想。做好“三整合。

合模式选择。然后树立“四观念”。以人为本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以和为贵观念,发展和谐文化;求同存异观念构建多元文化环境;循序渐进观念,推进文化创新融合。攻城掠地只有在军心稳定,齐心协力的情况下才能攻无不克。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但是如何才能一本正经地做人呢?关键就是在于企业文化。如何整合联想和IBM的企业文化,对新联想未来的发展,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原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员工和原联想的员工走进新联想的办公室时矛盾必将产生,异的处世方针,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竞争不可避免,化?。现在的联想本着“坦诚、尊重、妥协”的六字方针,经用一种全新的心态来迎接并构带来的文化挑战。IBM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联想早始终保持危机意识,IBM追求服务顾客成为全球第IBM拥有不变的企业信念,尊重员工,公司文化注重个人。联想内部组织关系分立,IBM扼杀创新。在理解接收方面,IBM公司员工来自不同国籍,有不同的所谓注重人是注重他对公司的贡献。IBM员工对任何事物都以追求最优异最理想的易产生务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会导致员工的流失,IBM的员工,从联想收购然后在企业内部逐渐扩大联,整合目标,整合思路,整 这个时候谁是公司的主文化与次文80年,具有坚持不懈的追求创 IBM是一个非中国人看重谦虚,IBM尊重人的价值,IBM 形式主义。如果说想要最终导IBM的原本企IBM的震IBM虽然有求同存定战略和带队伍三要素是高度竞争环境的跨国

下载联想IBM组织结构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联想IBM组织结构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本站推荐)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报告一、联想、IBM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9年11月,自1997年起,连续7年为中国最大PC厂商,自1999年起成为亚太区最大PC厂商。其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我们都知道在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购买IBM PC业务部,这件事引起了全球极大的关注和反响。同时宣布的几个消息是联想的总部将设在美国纽约,原......

    联想公司与IBM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公司与IBM重大并购案例分析联想集团1984 年成立, 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服务器和外设产品。市场地位: 自1997 年起,......

    联想购并IBM的案例分析报告大全

    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分析报告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1989年成立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 铺垫: 一、投资 投资是经济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将一定数量的资产投入某种对象或者事业,以取得一定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的活......

    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例分析金融工程1340416219 2班张羽1. 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PC?答: 1) 联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失败使其认识到必须走出国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早在之前......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5篇)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 事件: 2004年12月8日,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包括台式......

    联想收购IBM的PC案例利与弊的分析

    联想收购IBM的PC案例利与弊的分析 一、 案例回顾 (一)背景 2004年12月8日,中国和亚洲领先的个人计算机厂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宣布了一项重大协议: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