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10(5篇)

时间:2019-05-14 13:5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10》。

第一篇:关于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10

关于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

编辑: 孙洁 来源: 江西省人大宣传处

2010-04-16 11:28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政府委托,现将全省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关于全省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省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全面建成全省县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于2008年5月4日举行了动员大会。截至去年底,全省84个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阶段的任务已全面完成,工程进入竣工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1.厂网建设情况。84个县(市、区)的85座污水处理厂(丰城市为一市两厂)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60.1万立方米,首期建成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5.55万立方米。截污干管总长度1354公里,建成当年可满足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60%的负荷,三年内可满足设计能力的75%以上。第一批45个县(市、区)于2008年8月1日开工,第二批39个县(市、区)于2008年12月3日开工。建设过程中,按厂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要求快速推进。到去年底,85座污水处理厂除部分附属设施和厂区绿化外,主体工程全部建成,并陆续投入试运行,比原定两年完成的时间节点提前半年,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通常需要3-4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被媒体称为“江西速度”、“江西模式”。

2.投资完成情况。84个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批复投资总概算为48.55亿元,其中,BOT厂区概算2.4亿元,污水处理厂总概算24.15亿元(其中,环保在线监测系统3080万元),管网总概算24.4亿元。为筹集建设资金,我省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融资平台,向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的8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申请贷款40.8亿元,按照概算80%安排放贷,加上省发改委争取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财政厅争取的以奖代补资金累计12.26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金额48.15亿元,达到初步设计批复概算的99.2%,所有工程均控制在批复概算范围之内,部分县(市)还略有节约。

3.试运行情况。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78个县(市、区)组织了污水处理厂的试运行,其中,德兴、南康、信丰、大余、樟树、上高、丰城(老城区)等7个县(市)已办理移交手续,开始正式运营。污水处理厂的试运行工作,除先前已自行组织试运行的个别县(市)外,均由特许经营权中标企业南昌水业集团负责,由其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菌种培养。试运行指导费用采取包干的形式,每厂3.6万元,比先前自行组织试运行的县(市)节约6.4-16.4万元。

4.污水处理情况。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和各地污水成份情况,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氧化沟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B标准。环保部门水质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出水化学需氧量都能稳定达标。随着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运,全省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近100万吨,加上设区市已经建成运行的15座污水处理设施(日污水处理能力170万吨),全省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集中处理率均可达到70%以上。

5.污泥处理情况。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主要采取填埋法处理,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采取焚烧法、堆肥法等综合利用方式,创新污泥处理方法,杜绝二次污染。由于各地污水处理厂尚处于试运行阶段,污泥产生量较少,尚未实质性开展污泥处理工作。

6.竣工验收情况。省污建办协调发改、建设、环保、卫生、消防等各有关职能部门,采取联合验收方式,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具体由各设区市污建办牵头负责。截至2月底,已有21家污水处理厂申请了竣工验收,其中,2家已通过联合验收,6家已通过竣工环保监测,13家尚处于环保监测阶段。其他污水处理厂的竣工验收工作也正在加紧推进。

7.特许经营权出让情况。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出让工作由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负责,于去年8月18日完成出让招标,9月25日与中标企业南昌水业集团签订省级总合同。经多次协调,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38个县(市)签订了特许经营权出让分合同,其它县(市、区)的出让分合同原则上在3月底以前完成。

8.污水处理费调整和征收情况。为保障全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不成为摆设,不成为财政包袱,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发改委经反复调研论证,于今年1月26日下发了《关于统一全省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通知》,明确从今年2月1日起,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统一上调为0.8元至1.1元/吨,所收费用主要用于保障全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这次调整的总原则是:“四统、四分、普费制、阶梯式”。“四统”:即统一时间、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组织听证、统一对外宣传。“四分”:即分散决策、分级征收、分级核算、分级负责。“普费制”:就是排污者付费、普遍承担责任。“阶梯式”:就是按用水量确定不同的阶梯式征收标准。据测算,调价后每户居民家庭平均增加支出5.80元,约占城镇住户月均消费支出的0.28%;全省污水处理费的调价总额为3.55亿元,对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约为0.13%,掌握在可调控的范围之内。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目前各地均选择了较低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即:每吨自来水征收0.8—1元污水处理费,各方面反映良好,政策运行较为平稳。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加快全省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各地各部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为我省项目建设积累了新的经验。

1.坚持高位推动,层层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苏荣书记亲自提出加快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目标要求,并在建设过程中3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科学确定建设规模,特别重视地下管网建设,确保厂网同步,决不能让污水处理设施成摆设,决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吴新雄省长7次深入县(市)调研,5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重大事项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协调。省政府分管领导11次深入施工现场,12次组织召开会议,现场指挥调度,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省人大专门听取汇报,并成立工作组到实地调研督促,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党政一把手经常深入工地督导进度,分管领导包干负责,现场值班,手机24小时不关机,遇到问题,随时协调解决。领导小组都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各级办公室都严格按照固定人员、集中办公、挂图作业的要求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2.坚持打破常规,创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创新建设模式。从我省实际出发,实行了由省里统一建设目标与时间节点、统一实施步骤、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审批、统一融资、统一协调调度,并按市场方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队伍、设备设施、供货企业和特许经营权运营商的建设模式,实现了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这样的建设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二是创新审批模式。全面推行了联审制和限时办结制,发改、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均尽可能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创造了高效的审批模式。第一批项目从立项到完成省内各项前期审批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第二批项目不到一个半月即完成审批。三是创新融资与转让模式。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融资平台,以特许经营权做质押,统一向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的8家银团申请贷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统一打捆出让特许经营权,回笼建设资金。四是创新设备招标模式。这次污水处理设施主要设备招标涉及23家设计院所、77个建设单位、4种污水处理工艺、14种设备类别、1000多种设备型号、8000多种零配件、8600多份合同,招标规模之大、标的之多、协调之难,在我省建设领域前所未有。为此,领导小组办公室创造性地实行了“五统一”、“一跟踪”的招标采购与服务方式,即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技术交底、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安装培训,全程跟踪服务,既实现了招标工作的高效率,又保证了设备质量和建设工期。第二批设备招标只用了46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全部设备的招标及合同签订工作。采购的设备不仅质量优良,而且性价比高,比概算节约三分之一,累计节约2.3亿元,平均每个污水处理厂节约建设资金约300万元。

3.坚持科学筹划,提前部署,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工作中,始终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早协调,保证各项工作不扯皮、不脱节。在项目启动阶段,提前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精心安排,明确了工作总目标和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在建设实施阶段,指导县(市、区)将建设目标按时间节点进行分解,再落实到每一个标段、每一位责任人。县(市、区)对照省统一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有序推进。为了抢抓工期、克服困难,组织开展了“百日大会战”行动,使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在即将完成土建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先组织了两批共300多人次的设备安装培训,并衔接落实好有关设备的生产供应,确保设备按时供货、顺利安装。在即将进入试运行和竣工验收阶段,提前对建设与运营的衔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并下发了加快建设和做好建设与运营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

4.坚持上下联动,跟踪协调,深入一线破解工作难题。在实施过程中,省、市、县三级联动,合力推进,做到“四个强化”,即:强化调度,强化协调,强化督导,强化服务。省污建办坚持每周一调度,同时将市、县进度进行排序,通报全省,已编发简报79期,印发指导性文件76件,召开协调会60多次,组织培训5次,7次组织200多人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协调。监察、发改、建设、财政、国土、环保六个成员单位,实行分片挂线督导,个别驻点帮扶。其中,省建设厅先后下发了5个指导性文件,印发了文件汇编和知识问答2700多册,举办了6批共800多人次的技术培训。市、县污建办和相关部门把管理协调的重心放在一线,放在施工现场,并精心组织征地拆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项目用地。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同吃、同住、同上工地,细致做好施工环节、施工队伍的衔接协调。

5.坚持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努力打造阳光、精品工程。一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实施中,认真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省监察厅对设备招标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省审计厅对资金、用地等进行跟踪审计,未发现违规问题。二是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实行了财政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三是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原则上坚持不调概算,确需调概的,必须经专家现场勘查和审计后,经省领导小组批准。同时,对18项规费进行了减免,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使投资额总体控制在概算范围之内。四是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建立了质量安全监督三级体制、三查制度和工程监理备案制度,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使我省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未出现一起工程质量或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

6.坚持依法依规,搞好宣传,促进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平稳实施。一是依法依规听证。根据法定程序,省发改委于今年1月23日就出台新的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举行了专门的听证会。参加听证的人员由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消费者、经营者、下岗待业者和低保人员等各方面代表组成,共计25人。听证会上大家对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论证,并原则上予以赞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省发改委对听证意见高度重视,进行了逐条梳理和认真采纳。二是科学组织实施。省政府召开了统一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工作会议,对收费政策的落实进行了全面部署,并要求各地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科学制定具体调价方案,根据各地实际对困难群众给予补贴。新标准出台实施后,随即派出两个督查组,分赴各设区市及部分市县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政策平稳实施。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为了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省发改委专门下发了《全省统一调整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宣传提纲》,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介绍了污水处理费出台的意义、标准、目标、原则、方式等情况,解答了居民关心的污水处理费听证、污水处理成本、调价对居民生活影响等方面问题,打消了群众的疑虑,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由于我省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早,推进快,迅速形成了相当的实物工作量,为我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中央新增投资更多支持赢得了先机,也得到了中央扩大内需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据估算,全省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共吸纳就业1万多人,使用水泥500多万吨、钢筋8万多吨,从而,为我省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要求、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关于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从当前情况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1.污水收集率偏低。根据《江西省县(市)排水管网规划建设指导意见》,配套管网按100%收集城市污水进行设计,并先建截污干管,后建支管。目前进行的是截污干管建设,主要收集总排污口的污水,其它地方分支管网尚未建设或正在建设中。特别是许多老城区管网建设不完善,按照规划,要分期分阶段实施。因此,目前的污水收集率较低。

2.进水浓度偏低。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各地生活污水大多经过了小区化粪池沉淀、分解,对污水进行了一次预处理;二是各地老城区管网未实行雨污分流,新城区管网只有主管进行了雨污分流,大多数支管和生活住宅未进行雨污分流;三是部分县(市)沿河铺设污水管存在河水渗入管内的问题;四是部分县(市)用已建成的排水管网作污水管网,由于排水管网建设标准较低,存在其他水源渗入管内现象。

3.污水处理费单价较高。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行一次设计、分期实施,共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相对较小,平均建设规模1.24万吨。在一期工程中不仅完成了本期工程的所有建设内容,而且同步建设了二期除工艺池外的所有建设项目,因而单位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从已签订特许经营权出让合同的38个县(市)看,每吨污水的处理费用最低为0.722元,最高为1.999元,平均单价1.321元。以一个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为例,按照平均单价计算,当地政府每年需向运营商支付污水处理厂48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费,高于外省市平均水平。

为了进一步抓好县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四项工作:

第一,加强和规范运营管理。省里将尽快研究出台全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运转2-3年后,逐步完善并上升为条例。有关职能部门也将抓紧出台运行管理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管,确保规范运行、达标排放。同时,指导各地落实人员、经费、机构,加强对运营工作的日常监管,加强对污水收集管网的管理维护,确保收集管网稳定运行,确保污水收集率稳步提高。同时,督促污水处理厂加强内部管理,健全相关制度,降低运营成本。

第二,启动污水处理厂的二期建设。对于进水量饱和、条件成熟的部分县(市),今年上半年将先行一步,提前筹划,尽快实施污水处理设施二期建设。对于污水进水量偏低、不具备条件的县(市),将暂缓启动二期工程,以免造成浪费。

第三,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省里将尽快出台管网建设规划及指导意见,同时,通过统一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省财政“以奖代补”、县(市、区)财政配套等方式,确保配套管网建设有较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指导县(市、区)政府把建设和完善污水配套管网作为一项常态性工作来持续推进,结合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分步、分阶段实施,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第四,强化环保在线监控工作。目前,环保在线监控系统已陆续建成投运。环保等部门将加强对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杜绝晴天开、雨天关,白天开、夜晚关等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使污水处理设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今后,我们将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继续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的各项工作,确保把这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办实、办好,确保发挥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解决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和改造力度,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实施目标

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弱项。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有序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含易地扶贫搬迁后)人口容量和分布,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科学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县城要尽快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和县城,黄河干流沿线城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京津冀地区和长江干流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区域,要结合水资源禀赋、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技术经济条件,开展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等。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完成片区管网排查修复改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将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必须合理规划建设服务片区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收集能力。中央预算内资金不再支持收集管网不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城市和县城要

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结合老旧小区和市政道路改造,推动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补上“毛细血管”,实施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提升污水收集效能。

现有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除干旱地区外,所有新建管网应雨污分流。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城市,因地制宜采取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补、管材更换、增设调蓄设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开展改造,降低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升管网建设质量,加快淘汰砖砌井,推行混凝土现浇或成品检查井,优先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接口钢筋混凝土管等管材。

(三)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在污泥浓缩、调理和脱水等减量化处理基础上,根据污泥产生量和泥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处置技术路线。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要纳入本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推进设施能力建设,县城和建制镇可统筹考虑集中处置。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东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城市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大

中型城市鼓励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处置模式。将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煤电厂、水泥窑等协同处置方式作为污泥处置的补充。推广将生活污泥焚烧灰渣作为建材原料加以利用。鼓励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方式处理污泥,经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

(四)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摸底排查,地级及以上城市依法有序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并定期更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率先构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远程监控、信息采集、系统智能调度、事故智慧预警等功能,为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污染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按照中央部署、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要求,推进方案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好督促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对设施补短板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各省(区、市)统筹推进辖区内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市县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加快项目谋划和储备,制定滚动项目清单和计划,明确建设时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实施。

(二)完善收费政策。各地应按照补偿污水处理和运行成本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并根据当地水污染防治目标要求,考虑污水排放标准提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等成本合理增加因素动态调整。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尽快实现应收尽收。各地在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到位前,应按规定给予补贴。污水处理收费应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置。各地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应向污水管网和运行维护倾斜。推广按照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等支付运营服务费。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招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污水处理服务费水平。

(三)加大支持力度。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各地要将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列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加以落实。各地要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中期财政规划、计划中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规模充足,严防“半拉子工程”。各市县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预算内资金继续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四)拓宽投入渠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推广区域内不同盈利水平的项目打包建设、运营,鼓励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专业化、规模化建设和运营的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

(五)强化监督管理。做好污水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污泥处理处置全流程监管能力建设。对进入市政污水收集设施的工业废水进行排查,经评估认定污染物不能被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的,要限期退出。积极推广“厂网一体化”,落实建设管养实施主体,建立常态化建设管养机制。加强管材质量监管,严把施工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发挥舆论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

第三篇: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

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

建城[2010]75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水务局,海南省水务厅,重庆市建委、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我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现将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以下简称“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15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9亿立方米/日。全国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949个,总设计能力约5500万立方米/日。

在655个设市城市中,已有560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较去年年底增加了25个;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415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9435万立方米/日。其中,36个大中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建有污水处理厂337座,处理能力达3979万立方米/日。

全国已有684个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单位)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38.2%;共建有污水处理厂728座,处理能力达1430万立方米/日。

(二)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标任务执行情况

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60万立方米/日,完成国务院提出的2010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日”目标任务的24.5%。本季度完成任务排名前三位的地区为广东、安徽、湖南。

二、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与污染物削减情况

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76.7%,较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累计处理污水74.4亿立方米,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总量209.72万吨,同比增长22%;平均COD浓度削减量达到282mg/L。

36个大中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为82.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累计处理污水2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削减COD总量91.58万吨。

目前尚有26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不足60%,没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占全国污水处理厂总数的12%;有近1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削减COD不足100mg/L;有5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因工业废水超标排入,至少有1个月进水COD浓度超过800mg/L,高于正常生活污水浓度一倍以上,进水水质严重超标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情况

按照我部《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从2010年开始,以我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为基本依据,按季度对各省区和36个大中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情况进行季度考核并排序,年终进行总考核。

四、信息报送情况:

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上报情况整体趋好,运行项目月报填报率超过98%(以处理能力计),但在建项目季报填报率仍有较大差距,上报率仅为80%,有393个项目没有按时报送建设进展情况。

在2009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执行情况考核中,发现目前仍有一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信息没有纳入到“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和要求

(一)继续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确保完成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 “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日”的目标,我部根据各地计划到2010年底前完成的项目情况,给各地已下达了建设任务考核目标(见建办城函[2010]202号)。请各地按要求抓紧落实,确保完成计划任务。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完成任务好的地区,加大中央补助资金和管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力度;对于城镇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较慢的省份将加大督查力度,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二)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力度,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效能发挥和安全正常运行;各项目运行单位要严格遵守《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的规定,加强进出水的水量和水质的监测,加强化验和报告制度的执行;对目前运行负荷率达不到国家要求以及污染物削减率偏低的,要尽快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和加强信息上报工作。我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是下达中央补助资金和“以奖代补”支持配套管网建设资金,以及对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请各地,按照我部《关于做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07]805)要求,及时将所有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行信息上报,并加强对信息上报工作的监督与核查。

请各地务必于2010年6月20日前,针对附表中各自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有关整改措施书面报送我部城市建设司。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整改不力的地区进行专项督察。

附表:

一、2010年一季度各省(区、市)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排名表(略)

二、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情况考核评分表(略)

三、2010年一季度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考核评分表(略)

四、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表(略)

五、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表(略)

六、未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名单(略)

七、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低于60%的项目表(略)

八、未上报运营情况项目清单(略)

九、未上报建设进度的在建项目清单(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2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

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2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海南省水务厅,北京、天津、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建委、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我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汇总数据,现将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截至2012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198座,处理能力达到1.38亿立方米/日;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约1300个,处理能力约2700万立方米/日。

在657个设市城市中,已有639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7.3%;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884座,形成处理能力1.15亿立方米/日。36个大中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建有污水处理厂433座,处理能力达4888万立方米/日,占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42%。

截至2012年3月底,全国已有1177个县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72.5%,较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了5个百分点;县城及部分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314座,处理能力2334万立方米/日。

二、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与污染物削减情况

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98.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2%;运行负荷率达到78.68%,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总量260万吨,同比增长7.8%;平均削减COD浓度258mg/L。

36个大中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本季度累计处理污水量3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运行负荷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达到83.2%;累计削减COD总量104.66万吨,同比增长3.8%;平均削减COD浓度283mg/L。

本季度有453座投入运行1年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没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平均运行负荷率不足60%,处理能力约为1442万立方米/日,占总处理能力的10.4%。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削减效率偏低,本季度有16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削减COD浓度不足100mg/L。

本季度有大连市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广东韶关曲江鑫田污水处理厂、四川阆中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云南普洱市思茅污水处理厂、新疆吐鲁番市万泉供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等17个污水处理厂没有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要求,检测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

三、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情况

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建城函[2010]166号)的要求,我部对各省区和36个大中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012年第一季度的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排序。

四、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情况

运营项目信息上报情况整体较好。按处理能力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总上报率为98.3%,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市,以及辽宁、江苏、安徽、山东省运营项目的上报率为100%。本季度运营项目信息上报率较低的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

在建项目上报率偏低。按项目数量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总上报率为73%,北京、上海、重庆、辽宁、江苏、安徽上报率为100%。本季度在建项目信息上报率较低的为四川、云南和甘肃省。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强城市内涝防治工作。2012年汛期将至,各地要按照《关于加强城市内涝防治及开展2012年城市防汛检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2]226号)要求,切实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养护和内涝防治工作,提前部署,完善应急预案;注重管道清淤和设施维护,提高排水能力;加强隐患排查,提升保障能力。

(二)全面落实城镇污水处理管理制度。新修订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2011)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各地要进一步落实规程有关要求,强化污水处理厂报表制度、化验制度等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

(三)加快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属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集中支持范围的地区,要尽快按照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1]266号)的要求,依据城市(县)总体规划,编制或完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专项规划,落实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任务。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施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削减效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七日

第五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邳州市正泰纸业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设施

规 章 制 度 及 管 理 措 施

邳州市正泰纸业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一月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一、初沉调节池

初沉调节池兼有调节水质、水量、沉淀悬浮物的功能。由于造纸废水中带有大量的悬浮物,所以初沉调节池中沉淀的污泥要定期排除(一般为1~2天),以免污泥长时间停留而腐败上浮,影响水质。

二、中沉池

1、定时观察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的悬浮物状态、水面浮泥或浮渣情况等,检查各管道附件是否正常。

2、观察出水挡板是否水平,出流是否均匀。如有挡板不够水平,应当适当调整,确保均匀出水。

3、应及时排泥,泥斗积泥太多,会发生污泥腐败上浮,反硝化等异常现象,排泥过多可能排出了污水,会提高污泥含水率,影响污泥浓缩池和干化场效果。一般情况下,中沉池污泥存积时间可长一些(一般为3~5天)。

4、经常测量沉淀池的进出水的悬浮物浓度,即可知沉淀池的SS去除率。

三、气浮池

1、气浮池的加药量要视污水水质而定一般在0.3~0.6kg/t,加药后气浮中水以能看到絮状物为宜。

2、气浮开启前要先开启加药搅拌泵3~5分钟,待搅拌均匀后,开启加药阀进行气浮处理。关闭气浮时,加药阀一并关闭,以防气浮中水倒流至加药罐。

3、气浮表面浮渣要定时清除,在气浮开启状态下,一般要3~5小时清除一次。清除时要先关闭出水阀门使气浮液面上升,再开启刮泥机,待浮渣清除干净后,打开排水阀,并关闭刮泥机。

4、定期清除气浮池的沉淀污泥,一般为半个月清除一次。在气浮停止运行并沉淀几个小时后打开气浮池底部的排泥阀,待污泥排完后再关闭。

四、水解酸化池

1、调节污泥量。水解酸化池稳定运行较长时间后,就会有剩余污泥。须通过及时排泥或加大水力负荷冲去部分浮泥、或降低进水浓度让微生物进行内源呼吸自身氧化的方法来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存泥量。

2、酸化池上面的漂浮物。应及时去处理

应及时去除水解酸化池上面的漂浮物,避免塑料袋、铁丝等杂物带入池内。

3、应控制进入水解酸化池的进水流量,本工程一般不超过30m3/h,以防水力负荷过大冲击活性污泥,造成活性污泥流失。

4、水解酸化池表面的气泡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当发现表面气泡较少时,可能是进水流量过大超负荷,发生污泥流失,可将中沉池污泥泵入水解酸化池和降低进水流量。

五、SBR池

1、本工程中SBR分四组,每组SBR池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具体时间设置为:

进水:0.5小时;(进水时可同时开启曝气)曝气:7.5小时; 静止沉淀:2.0小时; 排水2.0~1.5小时; 排泥0~0.5小时。(当出现过多剩余污泥时可适当排泥,但一定要掌握排泥量。一般情况下不必排泥。)

四组池子要交替运行。当进水浓度过高,出现出水水质明显变差时,应减少进水,适当延长曝气时间,待水质好转并稳定后再正常进水。在车间停产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进水的情况下,池内处理水不要外排,每天间歇曝气6~8小时,维持菌种存活,在长时间不能进水的情况下,(一般为一周以上)还要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如,尿素,面粉,淘米水等。

2、当池内充氧不足时,污泥会发黑、发臭;当曝气池充氧过度或负荷过低时,污泥色泽会较淡。

3、应注意观察SBR池在曝气阶段时液面翻腾情况,防止有成团气泡上升(曝气系统局部堵塞)或液面翻腾很不均匀(存有不曝气的死角)的情况。

4、应注意观察曝气池泡沫的变化。若泡沫量增加很多,或泡沫出现颜色则反映进水水质变化,或运行状态变化(如负荷过高)。

5、SBR池COD进水浓度一般不要超过500 mg/L。

6、鼓风机关闭前要先开排气阀,以防池水倒流至风机。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管理及操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仔细观察,认真化验,如实记录,不断总结。争取把污水处理工作做的更好。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化验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一、工作范围

污水处理化验人员每天定时、定点在各工艺段采取水样,取样需具有代表性,及时进行分析,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分析化验得出的数据要及时认真的填写,实事求是,确保正确无误,化验报告要一式三份,一份交企业,一份交管理人员,自留一份存档。

二、工作内容

1、负责污水检测分析工作。

2、整理、保管好原始分析数据并及时反映水质情况。

3、保管好化学药品,对有危险、剧毒的药品要按有关规定存放,双人双锁保管。

4、做好化验室的环境卫生。

三、工作要求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化验室长年水质检测不脱人。

2、做到懂各项化验项目的意义,熟练掌握各项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正确使用化验仪器设备,正确配制各种常用药剂。

3、化验分析数据要及时、准确、实事求是,不允许有涂改、错漏现象。

4、加强安全操作,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要求,按规程操作。实验操作要规范有序,实验结束,离开化验室时,关好源,切断电源。

5、对化验仪器有损坏现象要及时通知管理人员,组织人员进行维修,确保化验项目的正常进行。

6、爱护化验室仪器设备。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操作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一、工作范围

污水处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认真学习熟悉本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工艺,严格按照污水处理工艺处理,不得擅自改变处理工艺,如实的每天每班记好污水处理运转记录,当班的同时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保证生产。

二、工作内容

1、负责鼓风机、水泵等设备的运转,保证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转。负责管理、维护、保养、使用好鼓风机、污水泵等设备,做好附属设备的维护工作。

2、保持池容清洁,定期清捞漂浮物,校正堰板,及时排泥、回流、供气。做好污泥的排放、外运工作,定期巡视各机械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3、认真做好机械运转的原始记录,数据要求准确,不得缺项、虚报弄假。

三、工作要求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污水处理达标率为100%。

2、认真执行“六勤”工作法:勤看、勤听、勤嗅、勤摸、勤动手。

3、做到“四懂四会”;懂污水处理的基本知识,懂厂内各构筑物的使用和管理方法,懂厂内管道分布和使用方法,懂生产指标和化验数据的含义;会合理配泥、配水,会合理调节空气量,会正确排泥和回流,会排除一般故障。

4、做好日常机泵、鼓风机的维护保养工作,逐步完成日常维护的经费包干使用工作,保证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

5、做好每台机泵和鼓风机的安全运行小时、机械设备、工具、卫生器具交清,交班前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解决,交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接班者未到,交班者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如造成脱岗责任者按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6、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鼓风机、污水泵等设备,发现完全隐患要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一、工作范围

污水处理管理人员必须每周向上级领导汇报本周的污水处理情况,并及时了解厂内的生产计划,如发生故障应立即上报,检修超过半天者,向企业环保部门汇报,并立即组织抢修,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完成下达的各项指标,排放达到设计标准。

二、工作内容

1、负责污水处理班组的运转调度工作,做到工作有人干、值班不缺人。

2、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定期检查各班组的生产及设备运转情况,及时纠正、整改安全隐患,保证生产做到安全、规范、优质、高效。

3、制定大中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的台帐,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工作要求

1、掌握污水处理及设备运转的主要参数和运转工况,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水质达标排放。

2、做好各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不出安全生产事故。

3、认真实施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整治工作。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劳动安全保障制度

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必备健全的劳动安全保障,在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例会等工作上,经验丰富,能够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秩序。我运营单位针对企业的污水治理设施建立如下劳动安全保障管理规定:

1.各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当班上岗时应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严禁未有劳保防护措施的上岗操作,严格执行本岗位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安全学习,定期开展岗位安全操作与技能训练,定期进行自检、互检、专检。

2.在季节转换时,应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防暑降温和防冻保暖的特殊安全保护,雨天或冰雪天气,操作人员在集水井,初沉池、厌氧池、浓缩池等敞口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应注意防滑措施,定期检查更换救生衣(圈)、消防器具等防护用品。

3.分析实验室内易燃、易爆和剧毒药品必须妥善保存和使用,建立单独存放污水处理设施所需药品的仓库,并有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保障措施,由专人负责保管、领用,不得擅自购买、发放和使用。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药品、物品、废物的管理制度

污水治理设施中所需药品、物品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专门配备库房管理人员,负责药品、物品入库验收、保管和发放工作。

2、领用药品、物品须严格实行批准、登记手续。

3、药品库和普通物品库应分开,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有专门库房贮存,且需具备通风、防爆、防火等安全设施。

4、废物的安全处置: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产生的废物主要指污泥,这里不涉及危险废物,须妥善处理、安全处置。污泥产生后在处理、处置前,需要在专门场所贮存,并有防渗防流失等措施,污泥浓缩池做为污泥的贮存设施。对于浓缩脱水后的污泥,对污泥进行综合利用,(如用于制作肥料,进行填埋、回田、焚烧等处置),而且建立污泥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台帐,对污泥去向进行登记管理。

下载关于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10(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报告(10(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