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导则》
解读:《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导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 徐 伟 孙峙峰 何 涛 宋业辉 1《导则》主要内容
《导则》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了检测程序;第二部分给出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测评标准;第三部分给出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测评标准;第四部分给出了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评标准。下面就按照上述顺序分别介绍各部分的主要内容。1.1 检测程序
(1)检测条件及流程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前进行,项目承担单位在申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验收前应自行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技术支撑单位等进行项目预验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应首先通过建筑节能分部和可再生能源分部工程验收,当项目属地已经实施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的应首先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预验收结论应为合格才能申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委托的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申请验收流程如图1:
(2)测评报告要求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报告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形式检查报告。形式检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信息:
(1)项目建筑节能分部和可再生能源分部验收(或节能专项验收)的复印件;
(2)项目立项、审批、施工设计文件审查等文件的复印件;(3)项目关键设备检测报告的复印件;
(4)施工过程中必要的记录、试运行调试记录等的复印件;(5)其它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技术资料的复印件;(6)检测单位编制的《项目检测方案》。
第二部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性能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信息:
(1)基本概况,包括工程特性、系统类别、室外气象条件,以及检测对象、范围和主要目的。
(2)检测依据,包括标准、规范、图纸、设计文件和设备的技术资料等。
(3)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精度等级等。(4)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5)检测结果或者结论。(6)检测机构名称、检测人员和检测日期等。
第三部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能效评估报告。能效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信 息:
(1)示范项目的实施量,并给出实施量是否满足项目《申请报告》的结论;
(2)根据项目示范类型,给出所示范类型所有的工程评价指标,并给出考核性指标是否达到《申请报告》的结论;(3)项目的最终评价;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建议判断标准如下:(1)当示范项目形式检查报告、性能检测报告、能效评估报告均达到或者超过示范项目考核性指标时,建议示范项目合格;否则建议示范项目整改直至达到或者超过示范项目考核性指标。
(2)当示范项目整改仍然达不到示范项目考核性指标时,示范项目不合格。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测评标准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和太阳能供热制冷系统。各系统中太阳能部分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所以测评方法也基本相同。下面主要介绍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测评标准。2.1测试条件(1)太阳能建筑应用光热系统所采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器等关键设备应具有相应的国家级全性能合格的检测报告,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2)系统应按原设计要求安装调试合格,并至少正常运行3天,方可以进行测试;
(3)所有示范项目必须按照测试的要求预留相关仪器的测试位置和条件,其用水量、水温等参数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4)太阳能热水系统试验期间环境平均温度:8℃≤ta≤39℃;
(5)环境空气的平均流动速率不大于4m/s;
(6)至少应有4d试验结果具有的太阳辐照量分布在下列四段:J1<8MJ/m2d;8MJ/m2d≤J2<13MJ/m2d;13MJ/m2d≤J3<18MJ/m2d;18MJ/m2d≤J4。2.2测试方法
(1)集热系统得热量
集热系统得热量是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太阳集热器提供的有用能量,单位为MJ/天全天。需要测试以下参数:集热系统进口温度、集热系统出口温度、集热系统流量、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测试时间。当上述参数分别测量时,集热器进出口温度、流量采样时间间隔不得小于1分钟,记录时间间隔不得大于10分钟。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 根据记录的温度、流量等数据计算得出。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可以用热量表直接测量。(2)系统常规热源耗能量
系统常规热源耗能量是系统中辅助热源所耗常规热源的耗能量。需要测量以下参数:辅助热源加热量、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测试时间。当采用电作为辅助热源时,测量测试时间内辅助热源的耗电量。当采用其它热源为辅助能源时,系统常规热源耗能量的测量方法同集热系统得热量的测量。
(3)贮热水箱热损系数
贮热水箱热损系数为表征贮热水箱保温性能的参数,单位为W/K。选取一天,测试起止时间为晚上8点开始,且开始时贮热水箱水温不得低于40℃,与水箱所处环境温度差不小于20℃,第二天早上6点结束,共计10个小时;开始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结束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贮热水箱容水量、贮热水箱附近环境温度、测试时间。贮热水箱热损系数用式(1)计算:
式中:
Us--贮热水箱热损系数,W/K; ρw--水的密度,kg/ m3,Cpw--水的比热容,J/(kg·K); Vs--贮热水箱容水量,m3; Δτ--降温时间,s;
ti--开始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 tf--结束时贮热水箱内水温度,℃; tas(av)--降温期间平均环境温度。(4)集热系统效率
集热系统效率为在测试期间内太阳能集热系统有用得热量与同一测试期内投射在太阳能集热器上日太阳辐照能量之比。需要测试以下参数: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太阳辐照量、集热系统进口温度、集热系统出口温度、集热系统流量、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测试时间。集热系统效率用式(2)计算:
式中:
η—集热系统效率,%; Qc—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MJ;A—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m2;
H—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太阳能辐照量,MJ/m2;(5)太阳能保证率
太阳能保证率为系统中太阳能部分提供的能量与系统需要的总能量之比。需要测试以下参数: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太阳辐照量、集热系统进口温度、集热系统出口温度、集热系统流量、环境温度、环境空气流速、辅助热源加热量、测试时间。
系统太阳能保证率用式(3)计算:
式中:
f —系统太阳能保证率;
QC—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MJ;QT—系统需要的总能量;MJ。系统需要的总能量 用式(4)计算: QT=QC+Qfz
(4)Qfz—辅助热源加热量;MJ。2.3工程评价
工程评价的依据是项目《申请报告》,太阳能保证率和实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面积)为考核性指标,其中任何一项达不到《申请报告》中的要求,则该工程判为不合格,该项目不得通过测评。(1)太阳能保证率 方法一:短期测试
对项目的太阳能保证率进行评价,不得低于项目《申请报告》中提出的太阳能保证率。对全年太阳能保证率计算如下:
1)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8MJ/m2的天数为x1天;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3MJ/ m2且大于等于8MJ/ m2的天数为x2天;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8MJ/m2且大于等于13MJ/m2的天数为x3天;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大于等于18MJ/ m2的天数为x4天;
2)经测试,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8MJ/ m2时的太阳能保证率为f1;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3MJ/ m2且大于等于8MJ/ m2的太阳能保证率为f2;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8MJ/ m2且大于等于13MJ/ m2的太阳能保证率为f3;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大于等于18MJ/m2的太阳能保证率为f4;则全年的太阳能保证率f全年为
方法二:长期监测
实际测得一年周期内太阳辐照总量为J全年,一年周期内太阳能热水系统需要的总能量J全年,则全年的太阳能保证率f全年为
(2)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
对项目的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进行评价,作为评价项目的参考性指标。方法一:短期测试
对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计算如下:
经测试,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8MJ/ m2时的集热系统得热量为Q1;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8MJ/ m2且大于等于13MJ/ m2的集热系统得热量为Q2;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小于18MJ/ m2且大于等于13MJ/ m2的集热系统得热量为Q3;当地日太阳辐照量大于等于18MJ/ m2的集热系统得热量为Q4; 则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为
方法二:长期监测
实际测得一年周期内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总量为QJ全年;则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为
(3)项目费效比
对项目的项目费效比(增量成本/常规能源替代量)(元/kW·h)进行评价,作为评价项目的参考性指标。注:增量成本应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决算书进行核算。(4)环境效益 二氧化碳减排量(t/a)
QCQ2 =2.47 Qbm
>(9)式中:
QCQ2—二氧化碳减排量,单位:t/a; Qbm —标准煤节约量,单位:t/a;
2.47——标准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无量纲。二氧化硫减排量(t/a)式中: Qso2 =0.02 Qbm
(10 式中:
Qso2—二氧化硫减排量,单位:吨/年; Qbm—标准煤节约量,单位:吨/年;
0.02——标准煤的二氧化硫排放因子,无量纲。粉尘减排量(吨/年)QFC =0.01 Qbm
(11)式中:
QFC—二氧化硫减排量,单位:吨/年; Qbm—标准煤节约量,单位:吨/年; 0.01——标准煤的粉尘排放因子,无量纲。
(5)经济效益
计算项目实施后每年节约的费用(元/年)和静态投资回收年限。
(6)示范推广性
按照项目的《申请报告》,依据测试及评价结果,综合分析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及代表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等,并最终形成项目的评价意见。3 太阳能光伏系统测评标准 3.1检测条件
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所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及用电器等关键设备等关键设备应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报告,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本标准只对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3.2检测方法
(1)系统要求: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应按原设计要求安装调试合格,并至少正常运行3天,才能进行光电转换效率测试;
(2)试验对气象条件和太阳辐照量要求:环境平均温度8℃≤ta≤39℃;环境空气的平均流动速率不大于4m/s;当太阳能电池方阵正南放置时,试验起止时间为当地太阳正午时前1h到太阳正午时后1h,共计2h;测试期间内,太阳辐照度不应小于800W/m2;
(3)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电功率表应接在蓄电池组的输入端;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电功率表应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
(4)试验步骤:试验开始前,应切断所有外接辅助电源,安装调试好太阳辐射表、电功率表/温度自记仪和风速计,并测量太阳能电池方阵面积;试验开始时,应同时记录总辐射表太阳辐照量读数及各仪表的数据;试验开始后,应每隔十分钟记录一次各仪表数据;计算试验期间单位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的太阳辐照量H。对于处在不同采光平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应分别计算试验期间不同采光平面单位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的太阳辐射量。3.3数据分析 系统试验期间单位面积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Q(MJ/(m2))用式(12)计算:
t——试验时间,单位:h;
w——试验期间电功率表的读数,单位:kW; Ac——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单位:2。
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用式(13)计算:
当太阳能电池板不在同一采光面时,可用式(14)计算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
3.4工程评价
工程评价的依据是项目《申请报告》,光电转换效率、实施量(峰瓦值)和费效比为考核性指标,达不到《申请报告》中的要求,则该工程判为不合格,该项目不得通过测评。(1)光电转换效率
式(13)得出的太阳能建筑应用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η 即为全年的光电转换效率。(2)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
对项目的常规能源替代量(吨标准煤)进行评价,作为评价项目的参考性指标。
经测试,当地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为η。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Qbm(吨标准煤)为 Qbm=0.001ηWAc
(15)式中,Ac——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单位:m2;
W——当地全年的太阳能辐射量,单位:MJ/m2。(3)项目费效比
对项目的项目费效比(增量成本/常规能源替代量)(元/kW·h)进行评价,不得高于《申请报告》中提出的费效比。注:增量成本应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决算书进行核算。(4)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示范推广性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要求相同。地源热泵系统测评标准 4.1测评条件
(1)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投入正常使用后进行。
(2)地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的测评应在典型制热季进行,制冷性能的测评应在典型制冷季进行。对于冬、夏季均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应分别对其制热、制冷性能进行测评。(3)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的测定工况应尽量接近机组的额定工况,机组的负荷率宜达到机组额定值的80%以上;系统能效比的测定工况应尽量接近系统的设计工况,系统的最大负荷率宜达到设计值的60%以上;室内温湿度检测应在建筑物达到热稳定后进行。
(4)应同时对测试期间的室外温度进行监测,记录测试期间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4.2测试方法(1)室内温湿度
测试参数:室内温度(冬季);室内温、湿度(夏季)。测试时间:室内温、湿度检测应在建筑物达到热稳定后进行,测试时间为6小时。
判定原则:室内实测温、湿度应满足设计和国家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
(2)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
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是指热泵机组的制冷/制热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测试参数:机组热源侧流量;机组用户侧流量;机组热源侧进出口水温;机组用户侧进出口水温;机组输入功率。测试时间:热泵机组的检测应在机组运行工况稳定后进行,测试周期为1小时。
数据整理:热泵机组制冷/制热性能系数根据测试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COPL —— 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COPH —— 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 QL——测试期间机组的平均制冷量,kW; QH——测试期间机组的平均制热量,kW; Ni——测试期间机组的平均输入功率,kW。机组测试期间的平均制冷(热)量按下式计算: Q=VρΔtw/3600(18)式中:
V—— 热泵机组用户侧平均流量,m3/h; Δtw —— 热泵机组用户侧进出口水温差,℃; ρ—冷(热)水平均密度,kg/ m3;
c —冷(热)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ρ、c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判定原则:热泵机组的实测制冷/制热性能系数应满足项目申报书和申请报告中的具体要求。(3)典型季节系统能效比
典型季节系统能效比是指地源热泵系统的制冷/制热量与系统输入功率之比,这里的系统输入功率主要是指热泵机组以及与热泵系统相关的所有水泵的输入功率之和(不包括用户末端设备)。
测试参数:系统热源侧流量;系统用户侧流量;系统热源侧进出口水温;系统用户侧进出口水温;机组消耗的电量;水泵消耗的电量。
测试时间:热泵系统的检测应在系统运行正常后进行,测试周期为2-3天。
数据整理:热泵系统的典型季节系统能效比根据测试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 COPSL —— 热泵系统的制冷能效比; COPSH —— 热泵系统的制热能效比; QSL—— 系统测试期间的总制冷量,kW·h; QSH —— 系统测试期间的总制热量,kW·h;
Ni—— 系统测试期间,热泵机组所消耗的电量,kW·h; Nj——系统测试期间,水泵所消耗的电量,kW·h。系统测试期间的总制冷(热)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 系统用户侧的平均流量,m3/h; tw——系统用户侧的进出口水温差,℃; ρ——冷(热)水平均密度,kg/m3;
c ——冷(热)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ρ、c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判定原则:热泵系统实测的典型季节制冷/制热能效系数应满足项目申报书和申请报告中的具体要求。4.3工程评价
工程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标准和项目《申请报告》,热泵系统的系统COP为考核性指标,达不到《申请报告》中的要求,则该工程判为不合格,该项目不得通过测评。(1)节能效益评估
通过计算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节能量和节能率,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效益进行评估。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按以下两种方法对系统的节能效益进行评估。评估方法一:短期测试
根据导则规定的测试方法,对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性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按以下方法计算热泵系统相对于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节能量和节能率。
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的计算:根据测试期间系统的实测热负荷和室外气象参数,采用度日法计算供暖季累计热负荷(冬季);根据测试期间系统的实测冷负荷和室外气象参数,采用温频法计算供冷季累计冷负荷(夏季)。
地源热泵系统年耗能量的计算:根据热泵系统实测的系统能效比和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计算整个供暖季(制冷季)地源热泵系统的年耗电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H —— 地源热泵系统制热年耗电量,kW·h; EL—— 地源热泵系统制冷年耗电量,kW·h; ΣQH —— 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kW·h; ΣQL —— 建筑全年累计冷负荷,kW·h。节能量和节能率的计算:将地源热泵系统和常规供暖、供冷系统的年耗能量转换为一次能源
(标准煤),计算地源系统的节能量和节能率。电能与一次能源的转换率取为0.31。评估方法二:长期监测
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的具体设置情况,安装测试仪表。对地源热泵系统的供回水温度、水量以及热泵机组、水泵等相关耗电设备的实际耗电量进行长期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建筑全年实际累计冷热负荷和地源热泵系统的实际年耗能量。根据建筑全年实际累计冷热负荷计算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年耗能量。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的年实际耗能量和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年计算耗能量,计算热泵系统相对于常规供暖、供冷方式的节能量和节能率。(2)环保效益评估
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相对于常规供暖(冷)系统的一次能源节能率,参照消耗一次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量,对示范项目应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所带来的环保效益进行评价。二氧化碳减排量、二氧化硫减排量、粉尘减排量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计算公式相同。(3)经济效益评估
根据项目申报书中提供的增量成本和节能效益评估得到的系统节能量,计算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根据静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静态投资回收期按下式计算:
式中:T —— 静态投资回收期,年; K —— 项目的增量成本,万元;
M —— 系统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万元。(4)判定原则
合格评价判定依据是项目《申请报告》,热泵系统COP达到《申请报告》指标要求,判为合格,通过测评;反之,判为不合格,该项目不通过测评。
第二篇: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
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者:科教设计科·苗大成 发布日期:2010-12-16 来源:烟台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网
烟政办发[2010]156号
各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管理,推进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5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管理的通知》(财建〔2010〕455号)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利用海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等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提供生活热水;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提供生活热水;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
术等。
本办法所称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是指烟台市区(包括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开发区、高新区,下同)范围内按照本办法相关要求组织申报、建设,在2010年-2012年组织实施,于 2012年 7月 31日前竣工,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进行专家评审并联合公布的项目。
第三条 示范项目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统一指导和监督管理。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示范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协调工作。
第四条 示范项目优先安排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大型公共建筑、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房建设、农村卫生院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规划、建设资金已经落实的项目;优先安排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项目。
第二章 示范项目管理
第五条 示范项目的申报条件。
(一)市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
(二)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符合国家和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相关要求,其中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要求技术上居全市领先水平;
(三)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四)集中供热的建筑必须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及温控设施;
(五)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使用本地较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项目。
第六条 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拟申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需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提交以下材料:
1、项目概况;
2、项目立项批文;
3、规划许可证;
4、土地使用证;
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表;
6、示范项目技术方案;
7、其它需提交的资料。
(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组织专家,按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财建〔2006〕459号)及其它相关要求,对示范项目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项目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备案后,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联合公布。
(三)设计单位应按通过专家评审的示范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施工图专项设计,并做好检测点的预留工作。
图审机构应依据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施工图专项设计文件、申请报告等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施工图设计进行专项审查,审查合格的,发放专项审查合格证书。
示范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需办理有关部门法定审批及相关建设管理手续的,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依法办理。
(四)用于示范项目的太阳能光热及热泵产品、设备,均应通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产品认定,取得认定证书的产品方可用于示范项目。
(五)示范项目开工后,建设单位要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15日前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书面报告工程进展情况。根据工程进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六)示范项目应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检测方案,预留检测接口,定期进行数据监测,并将检测数据无偿提供给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第七条 示范项目的验收备案。
示范项目竣工后由省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委托能源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测评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专项验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及质量监督部门参与并监督验收过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各验收单位签字盖章的示范项目专项竣工验收报告和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示范项目专项质量监督报告,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进行专项备案。对符合备案要求的项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 15个工作日对项目备案并发放《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备案表》。
对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抽检的项目,如抽检中发现问题,应在问题整改完毕并经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专项备案。
第三章 资金管理及补助措施
第八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对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补助。
第九条 补助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拨付给我市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补助资金及示范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十条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用于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配套能力建设。其中我市用于配套能力建设的资金不超过补助总额的5%,主要用于《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等编制以及标准制定、监督管理、技术指导等。
第十一条 补助政策。
(一)对采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面积超过 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项目,按每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 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宾馆、洗浴、医院和有集中寄宿的学校等公共建筑推广使用太阳能集中供热水且建筑面积超过 1万平方米的项目,按应用投资的30%给予补助(已享受省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资金的项目不再补贴);对采用太阳能采暖和空调制冷技术,并探索应用太阳能采暖、制冷和热水三联供技术,且总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 7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二)对使用地源热泵(含海水源及污水源热泵,下同)供热制冷的项目,按每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 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太阳能一体化与地源热泵结合项目按每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 2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三)对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项目,其采用地源热泵部分免缴基础设施配套费中的供热外管网部分收费。
第十二条 补助资金的拨付。
芝罘区、莱山区和高新区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项目单位,福山区、牟平区和开发区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拨至区财政局,由区财政局审核、拨付项目单位。示范项目经评审并公布后,财政部门拨付项目单位补助金额的 50%,其余50%在工程验收合格并备案后待中央财政第二批补助资金到位后拨付。对于未能完成申报应用面积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将相应扣减补助资金。对于节能效果显著、示范效果突出的项目,可给予一定奖励。
第十三条 各项目单位要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市财政局可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并依法进行处理。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补助资金;
(二)截留、挪用补助资金;
(三)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
(四)无正当理由,半年内未开工;
(五)不符合国家其它相关规定。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申报表
2、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度表
第三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附2: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建筑类型、总平面图、建筑面积、使用功能、示范面积等。如果该工程既包括居住建筑又包括公共建筑,应分别注明各部分的建筑面积和示范面积。
二、示范目标及主要内容
示范目标中要注明满足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情况、示范的主要技术及节能量。
三、技术方案(包括方案的遴选)
(一)围护结构体系
(二)冷热负荷估算
(三)示范技术设计方案(重点)
1、方案论述
2、计算分析(根据申报技术类别)(1)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
(2)地源热泵吸热量与放热量平衡分析
3、系统原理图
4、主要设备及性能参数(根据申报技术类别)(1)贮热水箱热损系数、集热系统效率(2)光电板转换效率
(3)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
(四)系统能效计算分析
1、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效率
2、热泵系统能效比
(五)节能量计算
(六)技术经济分析
1、可再生能源部分投资概算
2、项目增量成本计算(参照常规能源系统)
3、项目费效比、回收年限计算
(七)检测预留方案
(八)运行维护方案
1、数据收集方案(包括所需测试数据、实现既定节能量的保障措施等)
2、运行维护(包括建筑用能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定期能耗统计报告及设备养护等)
(九)进度计划与安排
(十)效益及风险分析
1、环境影响分析(CO2等气体减排量)
2、示范项目推广前景分析
3、风险分析
(十一)技术支持(包括:项目执行单位的技术力量描述、技术合作单位介绍)
(十二)证明材料
1、工程建设报批手续、开发企业资质证明材料及其它批复文件(包括太阳能并网发电批复文件等)
2、资金落实情况(包括: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申请国家资金支持和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及配套资金证明文件
3、投资运营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与项目业主单位签定的协议(投资运营商作为申报主体时需提供该内容)
第四篇:市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自查报告提纲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自查报告
一、概述
简要说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的总体进展情况,如下达任务指标,已拨付资金额度及实施进度等,附以必要的数据或图表。
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情况
(一)省级管理部门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的工作情况
1.日常管理机构情况,包括日常管理机构的设立,是否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等。2.相关政策制定情况,包括地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法律法规制定、省级财政配套、经济激励政策和管理措施制定及落实等。
3.技术标准制定情况,包括已发布、在编、列入编制计划的标准、规程、工法、图集等。4.能效检测能力建设情况,包括能效测评机构、能效抽检等。
5.能力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包括资金的支出范围、管理措施、拨付程序、拨付标准及下拨等。
6.科技进步情况,包括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产品研发集成推广、相关产业进展等。
(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县)实施情况
1.组织机构落实情况,包括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领导小组的建立及议事协调(附会议纪要等文件)、专门管理办公室建立及运行等。
2.相关政策制定情况,包括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源评估、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制定。
3.示范任务进展情况,包括已落实未开工、已开工在建、已竣工的示范项目总面积、具体项目清单(附对应以上阶段工程建设形象进度照片)。
4.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包括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管理措施及拨付程序、拨付标准及下拨等。
5.能力建设情况,包括出台的相关技术规程、能效测评、运行监测建设。(三)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1.示范项目概况
简要描述项目示范装机容量、补贴资金、与建筑结合的类型以及建筑类型。2.示范项目进展情况
(1)新建建筑主体建设进度(附图片);(2)光伏组件安装实施进度(附图片);(3)项目补助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4)项目变更情况; 3.优惠政策及其它说明(1)所在地区上网电价或资金补助政策;(2)其它说明
(3)示范项目实施进度与原申报方案进度是否一致,明确项目完工验收时间;(4)若已进入调试运行阶段,简要说明系统并网接入及监测体系建设情况。
(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2006-2008)1.示范项目及补助资金拨付进展
重点描述未进行验收的项目,其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及相应的前50%补助资金拨付情况(附工程形象进度图片)。
三、主要经验做法
主要从应用推广手段、经济激励政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总结。
四、存在的问题
结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产品技术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查找原因。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主要说明整改措施和下步工作安排
第五篇:关于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和能效测评标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和能效测评标识工作的通知
建科节函[2009]99号
有关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机构:
为加快推进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工作,依据《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财建[2007]38号)、《关于加快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09]116号)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建科[2008]80号)的要求,现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评估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应高度重视示范项目验收评估工作,加快对已完成测评的示范项目组织验收评估(已完成测评项目名单详见附件1)。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的示范项目测评机构应参与示范项目的验收评估,并进行测评工作汇报。
二、各地应同时做好示范项目管理工作。示范项目承担单位要按要求准备有关资料(详见附件2),及时完成示范项目的检测和能效测评标识。
请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于2009年11月20日前将验收评估报告(一式两份,附电子版)报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3号中国建筑文化中心B409室,邮编100037)。
联系人:肖晨郭梁雨程杰
电 话:010-88082216 5893423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五日
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附件1:已完成测评项目名单.doc
附件2:检测与测评标识提供的资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