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多赢的助推器-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3:1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惠民多赢的助推器-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惠民多赢的助推器-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共)》。

第一篇:惠民多赢的助推器-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共)

惠民多赢的助推器

——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网(2011年3月16日 10:47)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调研组

2007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拉开了对25万亩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进行全面改造的大幕。截至2010年6月,全市共启动“三旧”改造项目800多个,占地面积约7万亩,占“三旧”用地总量的27.7%,实际投入改造资金539.76亿元,占预计投资总额(6000亿元)的9%;其中,已完成改造项目382个,占地面积2.46万亩,完成新建面积3057.84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17.1万个,在经济结构升级调整、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效。以“三旧”改造为突破口,佛山市逐渐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当前,全市已经形成了“权利人主动申请,投资人踊跃投入,市民普遍欢迎,广大干部积极参与”的大力实施“三旧”改造的可喜局面。

一、“三旧”改造的主要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佛山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粗放的、外延扩张式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显示,到2009年年底,全市建设用地总量已达195.56万亩,占辖区面积的34.33%。而据了解,香港的土地开发强度(即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21%,日本三大都市圈仅为16.4%。因此,佛山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即使不考虑粮食安全问题,仅从城市生态考虑,也不可能再大量占用土地。但佛山市的经济发展仍然离不开一定规模的土地作为支撑。按照近几年佛山市GDP增长与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平均水平估算,平均每年需增加建设用地1.8万亩~2万亩,而根据规划,未来10年全市年均新增用地仅7200亩,新增建设用地有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强大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要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必须打破这个僵局。

与此同时,经过广泛和深入调研,佛山市尚有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25.3万亩,相当于全市20多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这25.3万亩的“三旧”用地利用率低下、布局结构混乱,二次开发的空间十分广阔,用佛山市干部群众的话来说,“不是没地用,而是没用好”。而且,“三旧”用地上多是高污染、高能耗、技术含量低的企业,部分老城区和城中村由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已经成为“黄赌毒”和“脏乱差”的滋生地,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改变,不仅土地利用结构得不到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和谐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佛山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三旧”改造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三旧”改造,做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文章,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发展用地不足、优化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的问题,还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功能的转型、城乡环境的改善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于是从2007年6月开始,“三旧”改造工程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地在佛山市展开,一幅“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美丽画卷逐步呈现在佛山人民面前。

二、“三旧”改造的主要做法

佛山市“三旧”改造面积之大、涉及面之广、利益关系之复杂前所未有,但佛山市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既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又结合当地实际,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再次体现出佛山人民的首创精神。

(一)结合当地实际,采用多种改造模式

根据改造主体的不同,大致分为: 1. 权利人主动自行改造

一是旧城镇改造范围内,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进行改造,或者由各宗地的使用权人共同成立项目公司联合自行改造。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和改变土地用途(包括经营性用途)以及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可免土地收购储备和公开交易,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出让,并按现行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

二是属于“三旧”改造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旧厂房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改为经营性用途的,原用地单位可向区“三旧”改造办提出自行改造申请,改造的相关规定和办理程序参照上述自行改造的规定执行。

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的旧村庄改造,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除属于应当依法征收的外,也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用地单位在建新拆旧的前提下,依照规划自行组织实施改造。2.市场主体收购集中改造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的前提下,市场主体与其他土地权利人协商签订土地转让合同,只要落实相关补偿安置措施,可在自行收购改造范围内的多宗地块及地上房屋建筑后,申请对收购的地块取得拆迁许可后进行集中改造。区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收购人的申请,将分散的土地归宗,为收购人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收购改造范围内的多宗地块涉及出让年限不一致的,统一出让年限,涉及补交地价款的按规定办理。3.政府主导改造

一是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或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使用土地的,由政府依法征收或者收回、收购土地使用权之后,纳入土地储备。土地前期开发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实施单位。经过前期开发的土地,依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组织出让。

二是针对个别涉及主体多、拆迁难度大、改造工作十分复杂的大型项目,采取“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改造方式,由政府先行征收土地使用权再出让,力争做到和谐拆迁,打破以往的单体翻建、小修小补的旧城改造模式。

(二)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佛山市针对“三旧”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着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健全了政策体系,有力地保证了“三旧”改造工作顺利进行。1.土地产权政策

一是允许土地置换。为满足“三旧”改造需要,允许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土地位置调换等方式调整使用原有存量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之间、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之间、国有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之间的土地均可置换。当事人置换土地须经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应的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二是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纳入开发利用规划的具有合法用地手续的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且符合城乡规划的,土地权属清楚、无争议的,农村集体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对申请的宗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部同意转为国有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登记为国有建设用地。

三是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三旧”改造中涉及的拆旧腾挪的合法用地,确能实现复耕的,可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各市(县)的情况安排周转指标。周转指标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2.土地供应政策

一是公开出让。对政府依法征收或者收回、收购存量建设用地后改造的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统一公开供应。农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必须转为国有土地并按规定一次性缴纳全部土地出让金;该房地产用地转让时(包括联建合建、入股参股),按规定公开交易。

二是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或者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开发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或者市场主体自行收购后进行集中开发利用 的,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和改变土地用途(包括经营性用途)以及延长土地使用年限的可免于土地收购储备和公开交易,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出让。农村集体自行出资开发其名下的建设用地,或其名下的建设用地过户到该集体全资拥有的项目公司名下时,可免公开交易。

三是划拨供应。农民集体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或国有建设用地(留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权属不发生转移的前提下,农民集体可按城市规划用途自行开发使用,且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改变用途且土地使用权不发生转移的,只要土地使用人与土地所有人一致,也享受本规定的优惠政策。

四是加强土地供应与产业、财政等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绝对不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供地,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供地,确保在建项目、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产业的用地需求;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在供应计划中要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比例,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宅的用地。3.土地流转政策

一是旧城镇、旧厂房改造涉及的留用地属国有的,如果土地权属不发生转移(属原土地使用者自行改造),可免土地公开交易。否则按土地公开交易的规定办理。

二是旧厂房改造涉及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生出租、出让、转让、抵押等流转符合《广东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的,按流转有关办法处理。改造涉及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需改为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需按规定办理土地转国有手续。

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旧村庄改造,在农村集体自愿提出申请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百分之百同意的前提下,不需要办理征收手续,可以直接登记为国有建设用地,以缩短报批时间和节约大量人、财、物成本。4.土地收益分配和财政扶持政策

一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农村集体将国有留用地或集体转为国有的土地自行开发或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而发生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土地出让金在扣除按规定计提的专项资金后,余额最高不超过60%,按有关规定由财政列支,专项用于包括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通过征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旧村庄改造进行经营性开发的,土地出让纯收益可按最高不超过60%的比例返拨给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性质的土地,只要土地使用者与土地所有者一致,或国有性质的留用地使用者是被征地前的土地所有者,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可按城市规划用途开发使用,政府不收取改变用途的土地出让金。

二是鼓励利用社会资金开展“三旧”改造。政府组织实施的“三旧”改造项目,在拆迁阶段可通过招标方式引入企业单位承担拆迁工作,拆迁费用和合理利润可以作为收(征)地(拆迁)补偿成本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支付;也可在确定开发建设的前提下,由政府将拆迁及拟改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通过公开交易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三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凡引入的项目符合重点扶持发展行业的,可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对于高科技企业、环保型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等产业,可以给予减免企业所有税的优惠。鼓励城市规划城区内效益差、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搬迁。搬迁企业用地的土地出让纯收益可安排部分专项支持企业发展。

四是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工业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改造后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的下,经政府批准,企业在原厂房内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科研机构以及产品设计和动漫制作产业,不视为改变土地用途。

五是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三旧”改造涉及的城市(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相应的项目资金予以支持。属政府产权的公共建筑面积,不参加容积率计算,不收取土地出让金。

5.解决历史遗留土地问题的政策 据统计,佛山市“三旧”用地中,没有合法批文的约5.1万亩(其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4万亩)。对这些“三旧”用地,如按现行法律政策完善征收手续,不仅成本高、过程繁琐,且极易引起新的利益纠葛,影响“三旧”改造积极性。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佛山市按照尊重历史、合理可行的原则,推出了一系列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

一是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处罚)措施。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前,依照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3月11日发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进行确权,经公告无异议后直接办理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手续;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之间,用地时已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征地协议,且未因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纠纷,迄今被征地农民无不同意见的,依照198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落实处理(处罚)后按土地现状完善征收手续;用地行为发生在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之间,按照1998年修订、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落实处理(处罚)后按土地现状完善征收手续,凡用地行为发生时法律和政策没有要求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的,在提供有关历史用地协议或被征地农村集体同意的前提下,无需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

二是完善了各类用地手续的处罚标准。对“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各类历史用地,禅城、南海、顺德区处罚标准为每平方米不低于5元,三水、高明区每平方米不低于3元。

三是明确了完善各类历史用地手续的时限。为防止“借机搭车”现象,佛山市规定完善“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各类历史用地手续工作应当在2012年完成。2007年6月30日之后发生的违法用地不适用上述办法。

(三)抓好基础工作,夯实基本运营平台

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三旧”改造的顺利实施,佛山市不断夯实各项基础工作,为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做法有:

1.严控范围,摸清家底

一是合理确定改造范围。佛山市在“三旧”改造范围的确定上,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城市形象提升和功能完善、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战略部署,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为前提,并严格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城镇规划和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要求,将城中村、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的原厂房用地等十一类用地纳入了改造范围。

二是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工作。通过调查,摸清“三旧”用地的地类和权属状况,做好“三旧”用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为规范运行和保障权益打好基础。在对“三旧”用地充分调查,合理确定改造范围的基础上,将每宗“三旧”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进行标注,并建立了“三旧”改造项目库档案,从而实现以图管地、加强监督。据调查统计,佛山市25.3万亩“三旧”用地中,旧厂房约17万亩,旧村居约5.3万亩,旧城镇约3万亩。2.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一是编制统一规划。佛山市根据“三旧”改造工作总体要求和原则,编制了《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09-2020)》。该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努力促进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步改善,改造建设与历史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同步实施,城市建设和居民综合素质同步提升等。根据项目性质和所属的区位,确立了旧城镇改造、旧村居改造、工矿厂企改造、生态环境改造、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主题文化公园建设等六种改造用途,对“三旧”项目进行改造方向上的引导,推动形成若干相对集聚的功能区,从改造目标、改造原则、改造方向、开发强度、开发流程等方面进行规划指引,使“三旧”改造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在改造过程中,特别强调环保、生态、节能的原则,以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编制配套规划。佛山市要求县、镇政府根据专项规划认真组织编制“三旧”改造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改造方案,同时编制年度计划,以指导“三旧”工作的开展。3.明确责任,强化监管

“三旧”改造的相关政策来之不易,必须要规范执行和严格监督管理,规范运作程序,既保障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防止出现滥用权力等违法违规现象,使每一个改造项目都能通过审计、纪检监察和群众的检验。

一是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三旧”改造工作负总责,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三旧”改造。

二是保证“三旧”改造合法运行。改造前坚决防止不属于“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借机利用改造政策办理用地手续,防止弄虚作假;改造中必须严格依照规定办理处罚、确权、征收、供地等手续,确保公开、公平。对“三旧”改造过程中涉及国家规定的税费,必须依照相关规定应收尽收,确保及时缴纳入库和按规定用途使用。各地政府应对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手续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每年年底前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三旧”改造工作进行自查,确保相关政策不被滥用;将“三旧”改造项目审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进行管理,并作重点标注,以便监察机关严格监督。

三是加大监察监督力度。由纪检监察、检察院等部门制定加强对改造的重要环节相关监督制度,对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和定期检查,依法保障建设单位、居民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由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三、“三旧”改造的主要成效

佛山市启动“三旧”改造工程,原本只是为了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带来的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但随着“三旧”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地政策在调控经济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优化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渐形成“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人与自然统筹发展、区域统筹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的和谐局面,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1.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佛山市通过“三旧”改造改变了依靠外延扩张增加建设用地的城市发展老路,走出了一条内涵挖潜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三旧”改造,2008年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33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20%。其中,属于调整产业结构的“三旧”改造项目有205个,占总量的23.6%。那些规模小、效益差、能耗大的企业逐渐被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优质大项目所代替。

二是拉动了经济较快增长。据初步估算,佛山市“三旧”改造项目总投资约为6000亿元,预计可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值达1万亿元~1.2万亿元,明显带动了建筑、建材、冶金、轻工、化工、机械、能源等10多个行业、4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和拉动内需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是扩大了就业。据初步统计,佛山市“三旧”改造后将增加就业岗位17.1万个。如南海区天安数码城项目可容纳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提供就业岗位两万个。天富来工业城新建厂房可容纳23家中型企业或700家小型企业,为8万人提供就业机会。随着就业岗位的增加,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改善了市政设施。“三旧”改造明显改善了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设施、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铲除了老城区、城中村“脏乱差”、“黄赌毒”滋生的土壤,大大改善了社会治安环境。按《“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佛山市“三旧”改造完成后,将新增基础设施用地面积4200万平方米,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是促进了文化建设。在“三旧”改造中,具有佛山特色的文化设施和文物遗产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利用。如,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项目,在对大片的危旧、残破的平房进行拆除改造的同时,重点保护20多处文物保护建筑和有历史价值及传统风貌的建筑和街巷,使现代化气息与岭南历史文化气息得到有效融合。同时,加强了城市文化建设,发扬了佛山的文化传统,“三旧”改造项目中文化创意项目达到21个。

通过“三旧”改造,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二)通过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有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佛山市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为彻底改变“工重农轻、城富农贫”的局面,着力加大了对旧村居的改造力度。

一是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佛山市旧村居改造项目中城中村改造始终是块儿难啃的骨头。但佛山市抓住“三旧”改造有利时机,将城中村纳入旧城镇改造范围,与城市发展布局和功能统筹相协调,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金进行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在佛山市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禅城区石头村滨海御庭项目最具有代表性,该项目由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引入开发商联合改造开发,不花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一分钱,就解决了旧村改造中的“拆旧”和“建新”两大难题,将原来脏乱差的城中村改造成了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的城市宜居社区。

二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佛山市政府专门安排1.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补助首批122个旧村居改造示范村建设。2009年,启动“三旧”改造“双百”计划和“六通”工程,有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方面,加速推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目前,佛山市农村电网、电视、电话、信息网络、邮电通达率均实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6.91%,行政村道路硬底化和公交通达率均实现100%,2010年年底前自然村公交通达率实现70%。2011年年底前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宅基地换房”建设进度加快,试点村(居)由原来的5个已扩大到20个。另一方面,土地开发整治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三水区乐平镇现代农业园区改造项目,通过整合36个分散的自然村,集中建设安置区,腾出750亩耕地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将建设多功能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三旧”改造,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南海区夏西村“紫金城”项目,每年租金收入360万元,5年后递增20%,村集体收入因此增加20%左右;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项目,村集体每年获得的土地租金超4000万元,比改造前整整提高5倍多,与此同时,酒店、旅游、商贸、会展、娱乐、餐饮等上下游产业集聚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2009年,佛山市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率为9.8%,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4万元,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则达10.8%,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0年,佛山市结合“三旧”改造出台了村民收入倍增计划,今后农民增收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通过“三旧”改造,佛山市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规划,共享城乡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三)通过增加“环境保护用地”供应,有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筹发展

佛山市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从资源能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现实出发,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统筹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据统计,佛山市已经完成和正在改造的项目,改造前占地约3万亩,建筑面积为1600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约0.8;改造后建筑面积增加2399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提高到约2.0;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从2007年的2.84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76亿元,增长了32.3%。与2007年相比,2009年每亿元GDP消耗土地减少8.6公顷,下降24.4%。

二是加大环境改善力度。按《“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佛山市“三旧”改造完成后,将新增公共绿地面积837万平方米、区域绿地面积858万平方米,新增基础设施用地面积4200万平方米,将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市已完成改造项目中,49个是改善生活环境项目,预计建设居民住宅60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设施用地和城市绿地139万平方米;已完成的改造项目,改造前平均建筑密度约60%,而改造后降低到约35%,城市空间布局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佛山市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以节能减排治污为突破口,加快了生态宜居型城市的建设步伐。2009年以来,南海区关停了近400家陶瓷、玻璃、印染、小熔铸等污染企业,确保全年有326天空气质量为“优良”。同时,全市先后投入10多亿元对辖区内610公里的河涌进行整治,完成167.2公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新建39个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每天集中处理50万吨污水。三水区西南涌改造项目,对河涌两岸50多家污染企业、200多户零散居民所涉及1000多亩土地进行拆迁改造,建起了占地25万平方米的沿江公园。河涌两岸整治改造,不仅彻底改善两岸居民生活环境,还大大提高了防洪、防涝能力,实现了“暴雨不涝、水清岸绿”的目标。

通过“三旧”改造,打造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筹发展。

(四)通过完善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定位,有效促进了区域统筹发展

佛山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抓住珠三角城市协调发展和重组的有利时机,以“三旧”改造为载体,大力发展了区域经济。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三旧”改造,激活了土地的再次开发利用,已成为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当中,佛山市根据在珠三角区域中的地位和优势,提出要建成“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立足广佛经济圈,承接港澳经济圈,融入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发挥战略节点功能优势”的区域发展战略。2009年全国GDP排名前20位城市中,珠三角城市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4个,佛山排全国第11位,在GDP总量前20位城市中,佛山市GDP同比增长率(13.5%)排第5位。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珠三角城市仍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究其原因,就是在广东如火如荼开展的“三旧”改造的驱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势的集中体现。

二是完善产业功能分区,大力推进组团式发展。佛山市通过“三旧”改造,打破各镇区原有行政区划的局限,根据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完善了产业功能分区。同时,以中心镇、专业镇为龙头,大力推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环境共保的组团式发展,统筹部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如,三水区西南组团“三旧”改造项目由9个片区构成,预计拆迁改造面积将达170万平方米,将改造成三水区的行政、商业、沿江公园和高档商住区。通过组团式发展,缩短了欠发达镇区与发达镇区的差距,促进了佛山市各镇区平衡、协调发展。

三是促进了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佛山市通过“三旧”改造,一方面按照“调结构、促转变”和“双转移一再造”战略要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淘汰或转移劣势产业,引入优质产业改造项目,将“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落到实处。截至2009年,佛山市实现产业转移的项目有240多个。另一方面,立足“做强传统产业,做优高新产业,做精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以专业镇为主要形态的产业集聚,有力助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如,“三旧”改造,造就了“大沥的铝材、西樵的轻纺、盐步的内衣、乐同的家具、石湾南庄的陶瓷”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的区域性品牌。禅城区率先引进光电、新IT、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在政府引领下,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撬动更多企业的参与热情,完善新兴产业产业链,形成了真正的产业集聚。

通过“三旧”改造,将区域空间结构调整与产业功能分区、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区域统筹发展。

(五)通过实施差别化土地供应管理政策,有效促进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发展

佛山市通过“三旧”改造,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走上了内外源经济“双轮驱动”比翼齐飞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是夯实了内外源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平台。我国的外源型经济有近九成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30年来外源型经济一直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很多经济发达城市到了“有项目、无土地”的处境。“三旧”改造,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发动机,解决了内外源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土地。

二是提高了引进外资的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源型经济的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等缺陷一一暴露,外源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三旧”改造,对外源型经济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洗牌和门户清理,使外源型经济与土地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相衔接和协调,优化外源型经济结构,提高外源型经济的水平和质量,真正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截至2009年,佛山市实现产业转移的项目有240多个,引进了4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84个项目。

三是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相比珠三角其他地区,佛山市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有助于贯彻落实“转型只能依靠内源型经济”的发展战略。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源型经济也面临着“洗牌择优”和“做大做强,再上一个台阶”的问题。佛山市从实际出发,及时提出“调整外源,力拓内源”、“走出去、请进来并重,走出去为先”的战略思想,并抓住“三旧”改造有利时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服务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近年来,佛山市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佛山市引进87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了149个改造项目。

四、“三旧”改造的主要亮点

佛山市“三旧”改造面积如此之大、涉及面如此之广、利益关系如此之复杂,不仅未出现暴力拆迁、流血拆迁等现象,反而形成了“政府让土地权利人改造”变为“土地权利人主动要求改造”的和谐局面,至今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并且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其根本原因突出反映在以下四个亮点:

(一)找准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的结合点

佛山市“三旧”改造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最大的亮点就是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

佛山市“三旧”改造模式主要有9种,其中5种是村集体自行开发,自主改造、自主经营,多村联合开发,或以土地入股、引入开发商联合改造开发的,充分保障了土地权利人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主体能做的事,政府绝不插手。政府的职能就是制定政策,正确引导,提供政策保障;做好规划编制,摸底调查,标图建库,提供技术保障;以及做好各种协调工作。政府职能外的一切交由市场,一切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到“有问题,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因此,佛山市在“三旧”改造实践中,将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做到了完美的结合,将政府职能推动和市场机制撬动的双重功效发挥到了极致,从而有效调动了政府、农民集体、相关权利人等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找准了利益分配的平衡点

佛山市“三旧”改造取得成功的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找准了利益分配的平衡点。

在“三旧”改造中,佛山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贯彻“统筹各方利益,群众利益在首;实现多方共赢,民赢为先”的指导思想,切实将保障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保障权利人的利益,特别是着重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的同地同价同权,鼓励农民用自己的土地权益参与城市化进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三旧”改造中分享到发展成果,真正实现由“让利于民”到“还利于民”的重大转变。如,两个60%土地出让收益返还的有关规定,充分保障了被征地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对于政府来说,虽然表面上看,土地出让收入有所受损,但与“三旧”改造带来的巨大的财政收入、工业产值、GDP,以及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相比,利远远大于弊。由于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土地原使用权人及相关权利人、投资方和群众利益的关系,找到了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才能够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方共赢局面。

(三)找准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

通过“三旧”改造,找到土地政策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内在规律,也是佛山“三旧”改造的一大亮点。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究竟从哪个因素入手,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佛山市正确把握了“三旧”改造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三旧”改造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有效发挥了土地政策在参与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明确了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完善了产业功能分区,促进了产业转移和产业积聚;通过实施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把握产业政策投资方向,优先保障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要求的产业,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上马。从而实现了以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带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完善以土地政策如何参与宏观调控,做出了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

(四)找准了政策支撑体系的创新点

以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合作共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本着“三个有利于”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大胆改革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也是佛山市“三旧改造”的一大亮点。

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开展试点探索,佛山市创新研究制定了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供应、土地规划计划、土地确权登记、建设用地置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激励约束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一系列政策,涉及了土地制度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旧”改造政策支撑体系。其中,有关土地供应方式、土地流转方式、土地确权方式、土地收益分配的一些政策规定,虽然突破了现行法律法规,但这些突破完全是佛山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三旧”改造的政策体系,有力地保证了“三旧”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使土地管理工作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也为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五、“三旧”改造的意义

佛山市“三旧”改造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城市推进“三旧”改造趟出了一条探索之路,而且对全国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胶东半岛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全面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势在必行。

(一)全面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最关键的要素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正在无限制扩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粗放的、外延扩张式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显示,部分发达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为:广东32.6%、浙江31.2%、江苏26.6%;部分重点城市为:上海60.4%、北京45.6%、深圳45%、东莞43%、天津36.5%、佛山33%等。而如前所述,香港的土地开发强度为21%,日本三大都市圈仅为16.4%。由此可见,我国重点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已经达到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不可能再大量占用土地。外延扩张式的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已进入死胡同,必须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式,走出一条内涵挖潜式的集约型城市发展道路,必须向存量要增量,向效率要空间。

其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巨大。以广东为例,全省“三旧”改造用地总面积高达175万亩,其中旧城镇34万亩、旧厂房81万亩、旧村庄60万亩。据此初步估算,全国“三旧”改造用地总量将高达上千万亩。因此,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空间十分巨大。可见,做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文章,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发展用地不足、优化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的问题,还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功能的转型、城乡环境的改善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再次,全面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具备了条件。改革开放30年来,一方面,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足以支持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同时,市场经济体系得到逐步完善,与之相适应,政府职能也在逐步转变,为存量建设用地改造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正在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新形势,以及对城市进行再开发的现实需求。如果借鉴佛山市以及广东其他试点城市的先行先试“三旧”改造实践经验,切实把握好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的有效结合、保障土地权利人利益等最关键的因素,按照“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全国逐步推进,是完全可行的。

(二)对全面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建议 1.应予明确的几个问题

全面推广存量建设用地改造的时机虽已成熟,但为了规范各地的改造行为,还应明确一些问题:

一是普查全国存量建设用地的状况。佛山市的经验表明,开展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必须首先摸清存量建设用地的现状。因此,应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对存量建设用地开展一次全面的普查评价,做到摸清家底,同时做好存量建设用地的标图建库等基础性工作。

二是明确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原则。从佛山市的经验来看,在全国开展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确立“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保障权益,多方共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十分必要。统筹规划能减少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随意性、盲目性;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运作既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确保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规范顺利推进;切实保障合法权益,能充分调动各类关系人的积极性,促进多方共赢;因地制宜能保证各地按照本地的现实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规划、计划以及具体方案。三是完善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相关政策体系。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方式、供地政策、流转政策、利用政策等。

四是明确政府在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中的职责。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方面支持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的合力。同时加大监察监督力度,保障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工作合法运行。2.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为全面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的意见》。结合广东省先行先试“三旧”改造实践经验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本意见应当明确提出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相关政策和政府职责。特别是对于土地供应方式、土地流转方式、土地确权方式以及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要予以明确的规定。同时,从立法的长远角度考虑,不仅要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待时机成熟时,还应将地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出台《存量建设用地改造法》或《土地法》,以有效调整法律关系,解决公权和私权平衡等问题。

(调研组成员:孙英辉、佟绍伟、蔡卫华、卢静、朴英、黄维维)

摘自《国土资源通讯》2011.04

第二篇:广东省三旧改造

三旧改造

目录

概述

三旧改造介绍

广东三旧改造是指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分别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的重要措施。开展“三旧”改造的项目,必须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纳入“三旧”改造总体规划、计划,已纳入省“三旧”改造监管数据库,需制订改造方案,并且通过市(县)人民政府的批准。

三旧改造来源

三旧改造一词来源于广东,早在2008年7月,刚刚来广东主政的汪洋就给广东佛山出了一道考题: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争当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排头兵。领命出征的佛山祭出了“三旧改造”的大旗,并探索出为全省、全国瞩目和赞誉的“三旧改造佛山模式”。1506创意城的惊艳亮相、祖庙东华里片区岭南文化广场的出现、禅城石头村的变迁……无一不是“三旧改造”的典范。而今,“三旧改造”已经上升为广东全省的发展战略。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共广东省委全会上,汪洋就发出动员令:到2012年,“三旧改造”将增加1000多亿元投资和超过2000公顷建设用地。各地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不仅政府要投入,还要创新开发模式和运营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掀起共建共享美好宜居城乡的热潮,确保一年见成效、三年大改观,努力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三旧”改造新路子,为全国“三旧”改造提供新鲜经验。

2009年,随着迎亚运整饰工程在广州火热开展,广州市的“三旧改造”也进入轰轰烈烈的开展热潮。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的改造已不仅仅限于建筑的外墙装饰整修,还有从内部经营、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着手改造,为旧物业引入新内容。在海珠区旧城改造中,广州市环海集团就为洪德路旧街区引入广府文化与动漫创意文化元素,打造中国第一条“骑楼下的动漫街区”,以欧洲“昂格雷姆国际漫画节”举办地意大利城市的创意模式与美国“小镇大街”的商业形态为模板,把广府最具岭南特色的街道——“骑楼街”打造成为汇集动漫原创、衍生品研发、游戏软件开发制作等多家企业,同时集聚产品的研发、制作、推广、销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区式动漫产业园,为广州旧城改造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三旧改造特点

“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给予广东省的特殊政策。在粤府[2009]78号文中,“三旧”改造的实施意见对现行的国土资源政策有六大突破:一是简化了补办征收手续;二是允许按现状完善历史用地手续;三是允许采用协议出让供地;四是土地纯收益允许返拨支持用地者开展改造;五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为国有建设用地,可简化手续;六是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的处理有优惠。由于是试行的特殊政策,因此在完善历史用地手续方面,也只给了3年的时间,到2012年为止。

广州模式

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将确定符合广州实际的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引,用于指导具体各村改造方案的编制。目前这一指引正在编制中。

指引中确定了城中村改造的4种模式,这也将是未来广州138条城中村改造可以套用的模式:

公开出让融资模式

一是公开出让融资实施全面改造,也被称为猎德模式。

猎德村改造采取公开出让融资实施全面改造的模式,于2007年拍卖融资46亿元启动改造。目前已经基本建成新猎德村(安置区),由37栋高层住宅、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和一所幼儿园组成,总建设用地1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8.7万平方米,集中迁建祠堂、整治河涌,延续历史文脉。

自行改造、协议出让融资模式

二是自行改造、协议出让融资实施全面改造,例如林和村。

位于天河区广东火车东站边上的林和村,人口共约2416人,总用地面积为69470平方米,原有各类房屋共计583栋。林和村采取自行改造,协议出让融资的方式实施全面改造。目前房屋已全部拆平,计划3年内可建成回迁。

滚动开发模式

三是滚动开发实施全面改造,例如花地村。

位于荔湾区芳村地区的花地村,位于白鹅潭经济圈核心区域,村户籍人口3366人,改造用地面积44.4公顷,建筑面积46.13万平方米。花地村采取“搬积木”滚动式的方式进行全面改造,总投资约20亿元。花地村第一期改造项目于2008年7月动工,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为第二期的改造安置提供腾挪空间。

环境建设带动综合整治

四是人居环境建设带动综合整治的改造,例如西塱裕安围。

位于荔湾区芳村地区的裕安围,是西塱村8个自然村之一,也是广州起义的策源地。用地面积13.67公顷,现状建筑面积11.84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裕安围采用综合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改造保留6.34万平方米的原有建筑,打通消防通道、富余地块建设旧村改造安置房、改善居住环境。改造后总建筑面积为18.40万平方米,改造总投入约2.5亿元。

佛山模式

佛山旧城改造(指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改造)的改造模式主要分政府主导和土地权属人自行改造两种模式。其中,政府主导模式主要是指政府根据规划的需要,对片区进行连片改造整体开发。自行改造就是土地权属人有拆迁意愿,愿意自行改造,通过项目单位或者成立业主利益主体发起拆迁项目以完成开发的。

政府主导项目模式

政府主导的拆迁项目指的是在省市规划计划内,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对计划用地范围进行改造开发的模式。除开对拆迁范围限定在“三旧”范围内,其他的手续和流程都是和传统拆迁相仿。

自行改造项目模式

土地权属人自行改造的模式指的是由土地权属人主动采取土地权属人自行改造的模式。在流程上需要有项目单位向拆迁办提交“三旧”改造申请,再通过各级审批,最后按照文件及文件批复执行操作。而项目申请主体(如业主委员会或居委会)需要在项目启动前,充分征询全体业主意见,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中涉及业主利益事项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决,表决同意通过由申请主体向项目所属街道办提出改造申请。街道办事处再会同社区居委会及相关部门,确定改造用地范围,编制改造规划、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和实施计划,报区“三旧”改造协调领导小组联合审核,再上报区政府批准。

基本知识

“三旧”指什么?

“三旧”改造是广东特有的旧城改造办法。三旧分别指的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旧城镇

主要是指各区、镇(街道)城区内国有土地的旧民居、旧商铺、旧厂房等。包括因产业调整而搬迁或者停产的工业所留下的旧厂房、旧仓库;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棚户、简屋、单层砖混结构等建筑结构简陋、外观环境差的危旧居民用房;物业价值低于土地价值的旧商铺等。改造项目应确定最小面积,以体现整体改造效益,其最小面积应由每个地区因地制宜确定。如佛山确定为:低层建筑应不小于500平方米,多层建筑不小于1000平方米,中高层、高层居住建筑不小于2000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不小于2500平方米。

旧厂房 主要指镇(街道)、村和工业园区内的旧厂房以及严重影响城市观瞻的临时建筑。包括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建设的临时建筑、单层简易结构旧厂房;容积率低于0.6的旧厂房;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性质不符,占用滩涂、农田等生态用地的违章建设厂房;地均产出低于100万元/亩的低效工业工地;国家禁止类和淘汰类产业的旧厂房;废水、二氧化硫、粉尘、烟尘等工业污染物排放未100%达标的旧厂房;能耗和水耗高于国家和省规定的产品能耗、水耗限额标准的旧厂房等。

旧村居

主要指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大量用地被城市工业区、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占据的园中村;不再适宜生活居住,村民须逐步迁出或整体搬迁形成的“空心村”。具体包括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砖土结构建筑;不符合国家规范和地方技术标准的各项指标的城中村、园中村;违法违章建筑、单家独户的旧村居;水、电等基础设施,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消防、生态环境等严重滞后的,不适宜居住的空心村、园中村等。

三旧改造相关指示文件

关于贯彻省政府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佛府办〔2009〕2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有关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确保我市“三旧”改造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实现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经市政府同意,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三旧”改造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用3倍的建设用地增加率换取30倍的经济增长,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我市国土资源开发强度已达到33%,不可能继续沿用土地规模扩张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子。与此同时,我市已利用土地普遍存在着低效、粗放的用地现象,通过“三旧”改造,激活土地的再次利用,进一步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这必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二次动力,对加快实现“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出台了《若干意见》,为我市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市是广东省“三旧”改造试点市,国土资源部主要领导也要求我市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和先行先试。因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组织宣传发动,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和经验交流会,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精神,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和用地观。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进一步挖掘潜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遵循“全面探索、封闭运作、结果可控”的原则,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将“三旧”改造与农村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为载体,实现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的新佛山。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统一组织,制定专门政策,充分调动政府、集体、土地原使用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实现多方共赢,确保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政府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管,确保改造规范推进。

2、明晰产权,保障权益。调查摸清“三旧”现状,做好“三旧”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属于“三旧”改造的房屋和土地,未经确权、登记,不得改造。正确处理“三旧”改造过程中的经济、法律关系,切实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3、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依据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科学制定“三旧”改造规划,并强化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严格界定“三旧”改造范围,对列入改造范围的,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改造方案,有序推进。严禁擅自扩大“三旧”改造政策的适用范围。

4、节约集约,提高效率。通过市场运作和公开规范的方式,强化市场配置土地,促进土地高效利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提高土地使用强度。创新机制方法,强化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5、尊重历史,客观公正。既要做好与国家法律政策的衔接,防止发生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又要兼顾各地发展历史和土地管理政策的延续性,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改造方案和配套政策,改造利用与完善手续相挂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合理确定“三旧”改造范围

(一)合理确定“三旧”改造范围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城市形象提升和功能完善、城乡环境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目标,在有利于耕地保护、土地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产出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下,我市下列土地列入“三旧”改造范围:

1、根据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进行城中村改造的用地;

2、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需要或实施城市规划要求,进行旧城镇改造的用地;

3、布局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工业用地;

4、产业“退二进三”企业的工业用地;

5、须按产业调整、城市规划、消防、环保等要求进行改造的集体旧物业用地;

6、国家产业目录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转为鼓励类产业或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的原厂房用地;

7、布局分散、不具保留价值、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村庄;

8、因城乡规划已调整为商服用地或其他用途,不再作为工业用途的厂房(厂区);

9、国土资源部“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确定的示范村或列入“村居整治”工程的村;

1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中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区域;

11、其它经区级或以上人民政府认定属“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

(二)“三旧”改造项目的认定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拟改造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城镇规划和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要求;

2、拟改造项目属于“三旧”改造或属于市或区人民政府认定的“节能减排”范围;

3、拟改造项目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卫星影像图(或航片、正射影像图)上显示为已有上盖建筑物的建设用地。

四、科学编制“三旧”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

(一)开展全市“三旧”用地的调查摸底工作,将每宗“三旧”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并列表造册,建立数据库。

(二)根据“三旧”改造工作总体要求和原则,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各区人民政府要根据《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认真组织编制“三旧”改造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改造方案,以指导“三旧”工作的开展。今后,根据实际情况确需对“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作局部调整或修改的,由区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各区人民政府根据“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编制“三旧”改造实施计划。各区“三旧”改造计划报市“三旧”办备案。

(四)“三旧”改造不涉及完善土地征收手续和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土地的,“三旧”改造方案由区人民政府审批;“三旧”改造涉及完善土地征收手续和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土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三旧”改造方案由区人民政府编制,逐级上报审批。程序如下:

1、各区根据“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按项目或分片区制订“三旧”改造具体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核;

2、市人民政府将各区的“三旧”改造方案单独或汇总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3、改造方案批准后,各区根据批准的方案分类办理供地手续,有关供地方案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五、因地制宜,采用多种运作方式进行“三旧”改造

(一)政府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或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造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由政府依法收回、收购土地使用权,纳入政府土地储备。纳入土地储备的具体程序、价格确定,按市及各区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旧城镇改造范围内,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进行改造。但原土地使用权人须拥有改造范围内全部土地权属才能申请。自行改造方案由区“三旧”办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审核同意后报区人民政府批准。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和改变土地用途(包括经营性用途)以及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可免土地收购储备和公开交易,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出让,并按现行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根据区政府的批复意见分别办理相关手续。

(三)旧城镇改造范围内,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的前提下,各地块的使用权人可共同成立项目公司联合自行改造;或市场主体与其他土地权利人协商签订土地转让合同,在落实相关补偿安置措施的前提下,自行收购改造范围内的多宗地块及地上房屋建筑后,申请对收购的地块取得拆迁许可后进行集中改造,改造的相关规定和办理程序与上述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一致。区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收购人的申请,将分散的土地归宗,为收购人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收购改造范围内的多宗地块涉及出让年限不一致的,应统一出让年限,涉及补交地价款的按规定办理。

(四)属于“三旧”改造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旧厂房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改为经营性用途的,原用地单位可向区“三旧”办提出自行改造的申请,改造的相关规定和办理程序参照上述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规定办理。

(五)“三旧”改造涉及收回或者收购土地的,原则上以货币方式补偿,确实需要以置换方式置换土地使用权的,由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同意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旧村庄改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将集体建设用地转国有的,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向区国土资源部门申请,按程序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区人民政府根据“三旧”改造规划组织实施。其中,确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在建新必须拆旧的前提下,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照规划自行改造或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建设。

(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的旧村庄改造,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除属于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征收的外,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用地单位在建新必须拆旧的前提下依照规划自行组织实施,并可参照旧城镇改造的相关政策办理。

(八)旧村庄改造涉及拆旧建新腾挪的合法用地,确能实现拆旧复耕的,可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和占用农用地(耕地)的,由市国土管理部门安排专用周转指标。周转指标的具体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办理。

(九)“三旧”改造涉及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必须转为国有土地并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该房地产用地转让时(包括联建合建),按规定须在土地交易中心公开交易。

(十)农村集体自行出资开发其名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或其名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过户到该农村集体全资拥有的项目公司名下时,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的前提下,经区“三旧”办牵头有关成员单位讨论同意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免公开交易。

(十一)经批准自行改造的“三旧”改造项目,工程未竣工验收前不得转让(包括股东变更)。确实无法完成的,由政府按改造前土地用途的基准地价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六、关于分类完善“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各类历史用地手续问题

(一)没有合法用地手续且已使用的建设用地

1、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前,依照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3月11日发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进行确权,经公告无异议后直接办理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手续。

2、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之间,用地时已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征地协议,且未因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纠纷,迄今被征地农民无不同意见的,依照198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落实处理(处罚)后按土地现状完善征收手续。

3、用地行为发生在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之间,按照1998年修订、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落实处理(处罚)后按土地现状完善征收手续,凡用地行为发生时法律和政策没有要求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的,在提供有关历史用地协议或被征地农村集体同意的前提下,无需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

4、完善各类用地手续的处罚标准

“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各类历史用地,凡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后至2007年6月30日之前的,完善用地手续时按下列标准进行处罚:

(1)禅城、南海、顺德区按用地面积不低于5元/平方米;(2)三水、高明区按用地面积不低于3元/平方米。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

原农村集体申请将农村集体所有的有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在农村集体提出自愿改变为国有申请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的前提下,办理征收手续。

(三)完善“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各类历史用地手续工作应当在2012年完成。2007年6月30日之后发生的违法用地不适用上述办法完善用地手续。

七、关于“三旧”改造涉及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问题的处理

“三旧”改造中涉及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以及旧村庄改造中的空闲地,可一并纳入“三旧”改造。

现状为建设用地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以单块面积3亩为标准,3亩以下(含3亩)由区人民政府处理:属原批文范围的直接确权,不属原用地批文范围而属于集体性质的,由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给农村集体组织使用;不属原批文范围但无法证明是集体性质土地的,均认定为国有建设用地,由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报区政府直接批准使用,也可以收回后重新公开交易或以协议方式出让。单块面积超过3亩或多块累计面积大于改造总面积10%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按规定办理有关用地手续。

现状为农用地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以单块面积1亩为标准,1亩以下(不含1亩)、多块累计面积小于或等于改造总面积10%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由区人民政府处理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面积1亩以上、多块累计面积大于改造总面积10%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按规定办理农地转用、完善用地手续和转为国有土地审批手续,并可在“三旧”改造方案中一并报批。

八、关于“三旧”改造涉及土地置换问题的处理

为满足“三旧”改造需要,允许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土地位置调换等方式调整使用原有存量建设用地。“三旧”改造范围内土地之间或“三旧”改造范围内、外地块之间土地的置换,包括集体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之间、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之间、国有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之间的土地置换。土地置换手续由区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办理时限为7个工作日。

九、关于“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土地出让金优惠政策及财政扶持政策

(一)农村集体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或国有建设用地(留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权属不发生转移的前提下,农村集体可按城市规划用途自行开发使用,且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改变用途且土地使用权不发生转移的,只要土地使用者与土地所有者一致,也享受本条规定的优惠政策。

(二)农村集体将国有留用地或集体转为国有的土地自行开发或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而发生土地使用权转移的,转移部分应按规定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政府按规定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全部上缴财政后,在扣除按规定计提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出让业务费等专项资金后,余额最高不超过60%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财综〔2006〕68号)有关规定,由财政列支,专项用于包括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三)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征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旧村庄改造进行经营性开发的,土地出让纯收益可按最高不超过60%的比例返拨给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四)鼓励、支持“2+5”组团城市规划城区内效益差、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搬迁。搬迁企业用地由当地政府依法收回后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在扣除收回土地补偿费用后,其土地出让纯收益可安排部分专项支持企业发展,具体由各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五)对“三旧”改造涉及的城市(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相应的项目资金予以支持改造。

(六)鼓励各地探索利用社会资金开展“三旧”改造,政府组织实施的“三旧”改造项目,在拆迁阶段可通过招标方式引入企业单位承担拆迁工作,拆迁费用和合理利润可以作为收(征)地(拆迁)补偿成本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支付;也可在确定开发建设的前提下,由政府将拆迁及拟改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通过公开交易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七)工业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改造后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八)属政府产权的公共建筑面积,不参加容积率计算,不收取土地出让金。

(九)在符合城乡规划和“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前提下,经区“三旧”办报区人民政府批准,企业在原厂房内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科研机构以及产品设计和动漫制作产业,不视为改变土地用途。

十、加强对“三旧”改造的检查监督

市监察局对市三旧改造办、市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以及各区政府开展“三旧”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区监察局对辖区内的改造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区要将“三旧”改造项目审批纳入电子检察系统进行管理,并作重点标注,以便监察机关履行监督。市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对照本实施意见对各区“三旧”改造进行监督,发现违反“三旧”改造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凡是弄虚作假,擅自将不符合“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纳入改造范围或不按“三旧”改造报批程序进行报批的,由市、区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十一、其它

(一)各区可以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本意见发布前,市政府、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已公布的一系列“三旧”文件中,其它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本意见无冲突的,仍然适用。

(三)本意见发布前,各区人民政府根据先行先试原则已经审核确认的“三旧”改造项目和方案有效,无需再另行报批。

附件:1.“三旧”改造方案申报表 2.“三旧”改造项目用地情况表 3.“三旧”改造项目申请、审批流程 4.报批“三旧”改造方案需提交的材料

5.分类完善“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各类历史用地手续需提交的资料 6.置换土地报批需提交的材料

第三篇: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政策解读

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政策解读

今年,广东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这次在广东独家试行的“三旧”改造,到底和过去的政策有哪些不同?各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均衡处理?开发商能得到哪些实惠?

●补办征收手续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按照尊重历史的原则,要求区分不同时期的用地行为,对“三旧”用地按照用地发生时的法律政策处理(处罚)后报省政府批准完善征收手续。

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前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核意见书,办理国有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手续;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后、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的,可按照用地发生时的土地管理法律政策落实处理(处罚)后按土地现状办理征收手续。

【政策解读】

大大简化了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程序,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对改造的积极性。

●补办农用地转用手续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本着简便、鼓励的原则,允许纳入“三旧”改造的历史用地按土地现状完善用地手续。

【政策解读】

简化了报批程序,节省了报批时间,也大大减轻被改造地区政府的负担。

●补办供地手续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允许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含原划拨的用地和没有合法手续的用地)采用协议方式完善供地手续。

【政策解读】

这项规定,可以保障原使用者的权益,调动其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土地出让收益处理的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提出,在旧城镇和旧村庄改造中,政府依法收回有关用地出让的,其土地出让纯收益可按不高于60%的比例,依照有关规定专项用于支持原用地企业发展或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对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三旧”改造的,可在拆迁阶段,通过招标方式引入企业单位承担拆迁工作,拆迁费用和合理利润可以作为成本从土地出让金中支付。

【政策解读】

这些规定有利于调动社会资金参与“三旧”改造的积极性。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土地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提出,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旧村庄改造,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将其所有的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可依照申请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征为国有。

【政策解读】

部分农村集体愿意将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但办理征收手续繁琐。现在则可以大大简化手续、降低办理成本。

●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的处理问题 【相关规定】

《 若干意见》对“三旧”改造中涉及的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可按照有关规定一并纳入“三旧”改造范围,达到简便、鼓励改造的目的。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的土地面积不大于3亩。

【政策解读】

过去由于土地比较零碎且需要组织相当多的报批材料,基层可能会放弃使用这些土地,造成资源浪费。现在则可以避免这种浪费现象的出现。

第四篇: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政策解读

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政策解读

2010-06-14 09:38:51 浏览次数:528 今年,广东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这次在广东独家试行的“三旧”改造,到底和过去的政策有哪些不同?各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均衡处理?开发商能得到哪些实惠?

●补办征收手续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按照尊重历史的原则,要求区分不同时期的用地行为,对“三旧”用地按照用地发生时的法律政策处理(处罚)后报省政府批准完善征收手续。

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前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核意见书,办理国有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手续;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后、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的,可按照用地发生时的土地管理法律政策落实处理(处罚)后按土地现状办理征收手续。

【政策解读】

大大简化了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程序,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对改造的积极性。

●补办农用地转用手续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本着简便、鼓励的原则,允许纳入“三旧”改造的历史用地按土地现状完善用地手续。

【政策解读】

简化了报批程序,节省了报批时间,也大大减轻被改造地区政府的负担。

●补办供地手续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允许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含原划拨的用地和没有合法手续的用地)采用协议方式完善供地手续。

【政策解读】

这项规定,可以保障原使用者的权益,调动其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土地出让收益处理的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提出,在旧城镇和旧村庄改造中,政府依法收回有关用地出让的,其土地出让纯收益可按不高于60%的比例,依照有关规定专项用于支持原用地企业发展或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对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三旧”改造的,可在拆迁阶段,通过招标方式引入企业单位承担拆迁工作,拆迁费用和合理利润可以作为成本从土地出让金中支付。

【政策解读】

这些规定有利于调动社会资金参与“三旧”改造的积极性。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土地问题

【相关规定】

《若干意见》提出,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旧村庄改造,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将其所有的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可依照申请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征为国有。

【政策解读】

部分农村集体愿意将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但办理征收手续繁琐。现在则可以大大简化手续、降低办理成本。

●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的处理问题

【相关规定】

《 若干意见》对“三旧”改造中涉及的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可按照有关规定一并纳入“三旧”改造范围,达到简便、鼓励改造的目的。边角地、插花地、夹心地的土地面积不大于3亩。

【政策解读】

过去由于土地比较零碎且需要组织相当多的报批材料,基层可能会放弃使用这些土地,造成资源浪费。现在则可以避免这种浪费现象的出现。

第五篇:佛山市“三旧改造优惠政策及审批流程

佛山市“三旧"改造优惠政策及审批流程

[2010-05-29] 佛山市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本着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了三旧改造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了政策体系,有力地保证了“三旧”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一、土地产权政策

一是允许土地置换。为满足“三旧”改造需要,允许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土地位置调换等方式调整使用原有存量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之间、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之间、国有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之间的土地均可置换。

二是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纳入开发利用规划的具有合法用地手续的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且符合城乡规划的,土地权属清楚、无争议的,农村集体可向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对申请的宗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部同意转为国有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登记为国有建设用地。

三是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旧”改造中涉及的拆旧腾挪的合法用地,确能实现复耕的,可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各市县的情况安排周转指标。周转指标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办理。

二、土地供应政策

一是公开出让。对政府依法征收或者收回、收购存量建设用地后改造的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统一公开供应。农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必须转为国有土地并按规定一次性缴纳全部土地出让金;该房地产用地转让时(包括联建合建、入股参股),按规定公开交易。

二是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或者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开发利用建设用地,或者市场主体自行收购后进行集中开发利用的,涉及划拨土用权和改变土地用途(包括经营性用途)以及延长土地使用年限的可免于土地收购储备和公开交易,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出让。农村集体自行出资开发其名下的建设用地,或其名下的建设用地过户到该集体全资拥有的项目公司名下时,可免公开交易。

三是划拨供应。农民集体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或国有建设用地(留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权属不发生转移的前提下,农民集体可按城市规划用途自行开发使用,且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改变用途且土地使用权不发生转移的,只要土地使用人与土地所有人一致,也享受本规定的优惠政策。

四是加强土地供应与产业、财政等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绝对不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供地,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供地,确保在建项目、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产业的用地需求;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在供应计划中要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比例,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宅的用地。

三、土地流转政策

一是旧城镇、旧厂房改造涉及的留用地属国有的,如果土地权属不发生转移(属原土地使用者自行改造),可免土地公开交易。否则按土地公开交易的规定办理。

二是旧厂房改造涉及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生出租、出让、转让、抵押等流转符合《广东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的,按流转有关办法处理。改造涉及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需改为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需按规定办理土地转国有手续。

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旧村庄改造,在农村集体自愿提出申请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百分之百同意的前提下,不需要办理征收手续,可以直接登记为国有建设用地,以缩短报批时间和节约大量人、财、物成本。

四、土地收益分配和财政扶持政策

一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农村集体将国有留用地或集体转为国有的土地自行开发或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而发生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土地出让金在扣除按规定计提的专项资金后,余额最高不超过60%按有关规定,由财政列支,专项用于包括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通过征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旧村庄改造进行经营性开发的,土地出让纯收益可按最高不超过60%的比例返拨给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性质的土地,只要土地使用者与土地所有者一致,或国有性质的留用地使用者是被征地前的土地所有者,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可按城市规划用途开发使用,政府不收取改变用途的土地出让金。

二是鼓励利用社会资金开展“三旧”改造。政府组织实施的“三旧”改造项目,在拆迁阶段可通过招标方式弓j入企业单位承担拆迂工作,拆迂费用和合理利润可以作为收(征)地(拆迁)补偿成本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支付;也可在确定开发建设的前提下,由政府将拆迂及拟改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通过公开交易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三是鼓励旧厂房改造。将纳入三旧改造中的旧厂房进行改造,用于发展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制造业,以及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孵化器、科技信息服务、动漫制作、工业服务

外包等工业项目,且用地面积达到15亩以上,工业厂房造价(不含地价)达到2000元/平方米及以上,容积率达到1.5及以上,竣工验收合格后,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l、提高工业厂房容积率的,对投资者一次性奖励:容积率达到2.5及以上的,按建筑面积给予10元/平方米的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产超过500万元;

2、开发厂房工程造价(不含地价)达到一定数额的,对投资者给予一次性奖励:达到3亿元以上(含3亿元)5亿元以下的,按工业厂房工程造价(不含地价)的0.5%奖励;达到5亿元以上(含5亿元)的,按工业厂房工程造价(不含地价)的1%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3、旧厂房改造仍用于发展工业的,按所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的30%对工业厂房投资者给予奖励。

4、纳入旧厂房改造的国有划拨工业用地后仍用于发展工业的,按不超过所缴土地出让金的60%对工业厂房投资者给予奖励。

5、符合手续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划拨工业用地用于发展工业的,按转为国有土地时所缴市、区级行政类收费地方留成部分对工业厂房投资者给予奖励。

6、旧厂房改造后容积率达到2及以上的,工业生产使用的部分可自用、出租和分拆出售,出售时企业可单独办理房产证;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用地视同工业用地,但不得单独分割登记、分拆转让。

7、对工业厂房竣工验收合格起2年内入驻的企业,根据其创税、创新能力大小,对其第1年按租用面积给予不高于10元/平方米的租金补贴。

8、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工业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改造后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的下,经政府批准,企业在原厂房内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科研机构以及产品设计和动漫制作产业,不视为改变土地用途。

四是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三旧”改造涉及的城市(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相应的项目资金予以支持改造。属政府产权的公共建筑面积,不参加容积率计算,不收取土地出让金。

五、解决历史遗留土地问题的政策

一是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处罚)措施。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前,依照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3月11日发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进行确权,经公告无异议后直接办理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手续;

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之间,用地时已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征地协议,且未因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纠纷,迄今被征地农民无不同意见的,依照198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落实处理(处罚)后按土地现状完善征收手

续;

用地行为发生在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之间,按照1998年修订、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落实处理(处罚)后按土地现状完善征收手续,凡用地行为发生时法律和政策没有要求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的,在提供有关历史用地协议或被征地农村集体同意的前提下,无需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

二是完善了各类用地手续的处罚标准。对“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各类历史用地,禅城、南海区处罚标准为不低于5元/平方米,三水、高明区不低于3元/方米。

三是明确了完善各类历史用地手续的时限。佛山市规定完善“三旧”改造中涉及的各类历史用地手续工作应当在2012年完成。2007年6月30日之后发生的违法用地不适用上述办法。

下载惠民多赢的助推器-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惠民多赢的助推器-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